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卷)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高考试题)

(上海卷)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高考试题)

(上海卷)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高考试题)
(上海卷)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高考试题)

(上海卷)2018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

9.给出四个函数:①y x =-,②1y x

=-,③3

y x =,④1

2y x =;从四个函数中任选2个,事件A :

“所选2个函数的图像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的概率为。 【答案】

13

【知识点】函数公共点问题。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简单概率基本计算,本题属于中档试题。

联立①、④()323

10y x

x x x x y x =-??-=?+=?=?,有唯一解; 联立②、③343

111y x x x x y x ?=-?

?-=?=-??=?

,无解,不符合;

联立②、④1212

11y x x x y x

?

=-??-=??=?,无解,不符合;

联立③、④()3

1352

1210y x x x x x y x

?=??=?-=??=?,有两个解,不符合;

由上所述:基本事件总数为6种,符合事件A 的有2种,故,()21

63

P A ==。 解析二:图像法--直接法。 解析:如图所示,

由上所述:基本事件总数为2

46n C ==种,符合事件A 的有①③、①④ 2种,故,()21

63

P A =

=。 点睛:通过上述解法可以看出数形结合的解题思路清晰明朗,准确快捷。

10.已知数列{}n a 满足:2

n a n =,*n N ∈,若对于一切*n N ∈,{}n b 中的第n a 项恒等于{}n a 中的第n

b 项,则

149161234lg()

lg()

b b b b b b b b =。

【答案】2

【知识点】数列于对数函数运算性质。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数列与对数函数基本计算,本题属于中档试题。 解析一:直接法,对数函数运算性质1。

解析:∵2

n a n =,*n N ∈,若对于一切*n N ∈,{}n b 中的第n a 项恒等于{}n a 中的第n b 项; ∴n n a b b a =2()n b =?2111()1b a b ===,242()b b =,293()b b =,2

164()b b =

∴2

149161234()b b b b b b b b =?21491612341234123412341234lg()lg()lg()

22lg()lg()lg()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解析二:直接法,对数函数运算性质2。

解析:∵2n a n =,*n N ∈,若对于一切*

n N ∈,{}n b 中的第n a 项恒等于{}n a 中的第n b 项;

∴n n a b b a =2()n b =?2111()1b a b ===,242()b b =,293()b b =,2

164()b b =

∴2

149161234()b b b b b b b b =?

2123412342

()149161234()12341234lg()lg()2lg()lg()

lg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

解析三:变分母。

点睛: 本题计算角度多,难易度适中;平时应注重多解训练,打开思路!

17.如图,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90ABC ∠=,15BB =,4AB =,2BC =。 (1)求三棱柱111ABC A B C V -的体积;

(2)若M 是AC 的中点,求1B M 与平面ABC 所成角的大小。

【答案】(1)11120ABC A B C V -=; 解析:11111

425202

ABC A B C ABC V S BB -?==???= (2)arctan 5【知识点】立体几何及线面角的三角函数表达式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及线面角的基础知识,方法较多,本题属于中档试题。 解析一:向量法--正切值表示法。

解析:以B 为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如图所示,(0,0,0)B 、1(0,0,5)B 、(0,4,0)A 、

(2,0,0)C ,

∵M 平分AC ,∴(1,2,0)M ∴

(1,2,5)1B M →

=-,

(0,0,5)1B B →

=- ?1B M →

251B B →

= 又

222

12(5)30

1B M

=++-=,

51B B →

=

连接BM ,知11sin cos BMB BB M ∠=∠=

30

11305

11B M B B B M B B

→→

=

=?? cos ?16

BMB ∠=

tan ?1

11

30

sin 65cos 6BMB BMB BMB ∠∠=

=

=∠,∴要求直线1

B M 与平面AB

C 所成角的大小为:

arctan5。

解析二:向量法--正弦值表示法。

222

12(5)30

1

B M→=++-=,5

1

B B→=

连接BM,知

11

sin cos

BMB BB M

∠=∠=

30

11

6

305

11

B M B B

B M B B

→→

→→

==

?

?

∴要求直线

1

B 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

30

arcsin。

解析三:几何法。

解析:连接BM,∵4

AB=、2

BC=∴2225

AC AB BC

+=

又M是AC的中点,∴5

BM=;故:tan1

1

5

5

B B

BMB

BM

∠===,∴要求直线

1

B M与平面ABC所成角的大小为:5

点睛:本题采用几何法计算比较好,准确度高,计算量少;但同时也许注意向量法的运用。

高考数学解答题17题常见类型

高考数学解答题17题常见类型 1.【优质试题高考湖南,文17】设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tan a b c a b A =. (I )证明:sin cos B A =;(II) 若3 sin sin cos 4 C A B -=,且B 为钝角,求,,A B C . 2.【优质试题山东,文17】 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 已知 cos ()B A B ac = +==求sin A 和c 的值. 3.【优质试题高考陕西,文17】ABC ?的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向量()m a =与 (cos ,sin )n A B =平行. (I)求A ;(II) 若2a b ==求ABC ?的面积. 4.【优质试题高考四川,文19】已知A 、B 、C 为△ABC 的内角,tanA 、tanB 是关于方程x 2 px -p +1=0(p ∈R )两个实根. (Ⅰ)求C 的大小(Ⅱ)若AB =1,AC ,求p 的值 5.【优质试题高考天津,文16】△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BC 的 面积为,1 2,cos ,4 b c A -==- (I )求a 和sin C 的值;(II )求πcos 26A ?? + ?? ? 的值. 6.【优质试题高考新课标1,文17】已知,,a b c 分别是ABC ?内角,,A B C 的对边, 2sin 2sin sin B A C =. (I )若a b =,求cos ;B (II )若90B = ,且a = 求ABC ?的面积.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整理版)43964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P A B P A P B +=+ 24S R π=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1)(0,1,2,)k k n k n n P k C p p k n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 1、 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B ={1,m} ,A B =A, 则m= A 0 B 0或3 C 1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y =1 D 212x +24 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A) (B ) (C) (D)

(7)已知α为第二象限角,sinα+sinβ =,则cos2α= (A) (B ) (C) (D) (8)已知F1、F2为双曲线C:x2-y2=2的左、右焦点,点P在C上,|PF1|=|2PF2|,则cos∠F1PF2= (A)1 4(B) 3 5 (C) 3 4 (D) 4 5 (9)已知x=lnπ,y=log52, 1 2 z=e,则 (A)x<y<z (B)z<x<y (C)z<y<x (D)y<z<x (10) 已知函数y=x2-3x+c的图像与x恰有两个公共点,则c= (A)-2或2 (B)-9或3 (C)-1或1 (D)-3或1 (11)将字母a,a,b,b,c,c,排成三行两列,要求每行的字母互不相同,梅列的字母也互不相同,则不同的排列方法共有 (A)12种(B)18种(C)24种(D)36种 (12)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点E在边AB上,点F在边BC上,AE=BF=7 3。动点P从 E出发沿直线喜爱那个F运动,每当碰到正方形的方向的边时反弹,反弹时反射等于入射角,当点P第一次碰到E时,P与正方形的边碰撞的次数为 (A)16(B)14(C)12(D)10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13)若x,y 满足约束条件则z=3x-y的最小值为_________。 (14)当函数取得最大值时,x=___________。 (15)若的展开式中第3项与第7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则该展开式中的系数为_________。 (16)三菱柱ABC-A1B1C1中,底面边长和侧棱长都相等, BAA1=CAA1=50° 则异面直线AB1与B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本小题满分10分)(注意: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cos(A-C)+cosB=1,a=2c,求c。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例谈高中数学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意义 杨水长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中,用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形式,可以使所学的知识得到活化,融会贯通,而且可以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好数学的效果。 关键词:一题多变 一题多解 创新思维 数学效果 很大部分的高中生对数学的印象就是枯燥、乏味、不好学、没兴趣.但由于高考“指挥棒”的作用,又只能硬着头皮学.如何才能学好数学?俗话说“熟能生巧”,很 多人认为要学好数学就是要多做.固然,多做题目可以 使学生提高成绩,但长期如此,恐怕也会使学生觉得数学越来越枯燥。 我觉得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数学思维能力。根据高考数学“源于课本, 高于课本”的命题原则,教师在教学或复习过程中可 以利用书本上的例题和习题,进行对比、联想,采取 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这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举例说明: 例题: 已知tanα=4 3 ,求sinα,cosα的值 分析:因为题中有sinα、cosα、tanα,考虑他们之间的关系,最容易想到的是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和方程解此题: 法一 根据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tanα= 4 3= α αcos sin , 且sina2α + cos2α =1。 两式联立,得出:cos2α=2516,cosα= 5 4 或者 cosα= -54 ;而sinα=53或者sinα=-53 。 分析:上面解方程组较难且繁琐,充分利用用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1”的代换,不解方程组,直接求解就简洁些: 法二 tanα=4 3 :α在第一、三象限 在第一象限时: cos2α = ααcos sin cos 2 2 2 5+=αtan 2 11+=2516 cosα=5 4 sinα=αcos 21-=5 3 而在第三象限时: cosa=- 5 4 sina=- 53 分析:利用比例的性质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解此题更妙: 法三 tanα= 43= αα cos sin ?4cos α= 3sin α ?4cos α= 3sin α= ± 3 4cos sin 2 2 2 2 ++α α ∴sinα=53,cosα= 54 或sinα=-53,cosα=-54 分析: 上面从代数法角度解此题,如果单独考虑sinα、cosα、tanα,可用定义来解此题。初中时,三角函数定义是从直角三角形引入的,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几何法来解之: 法四 当α为锐角时,由于tana=4 3,在直角△ABC 中,设α=A,a=3x,b=4x ,则勾股定理,得,c=5x sinA=AB BC = 53 ,cosA=AB AC =5 4

(完整版)2017北京高考数学真题(理科)及答案

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数学(理)(北京卷) 本试卷共5页,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若集合A={x|–2x1},B={x|x–1或x3},则A B= (A){x|–2x–1} (B){x|–2x3} (C){x|–1x1} (D){x|1x3} (2)若复数(1–i)(a+i)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 (A)(–∞,1) (B)(–∞,–1) (C)(1,+∞) (D)(–1,+∞) (3)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输出的s值为 (A)2 (B)3 2 (C) 5 3 (D)8 5 (4)若x,y满足x≤3, x + y ≥2,则x + 2y的最大值为 y≤x, (A)1 (B)3 (C)5 (D)9

(5)已知函数1(x)33x x f ?? =- ??? ,则(x)f (A )是奇函数,且在R 上是增函数 (B )是偶函数,且在R 上是增函数 (C )是奇函数,且在R 上是减函数 (D )是偶函数,且在R 上是减函数 (6)设m,n 为非零向量,则“存在负数λ,使得m n λ=”是“m n 0?<”的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7)某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四棱锥的最长棱的长度为 (A )32 (B )23 (C )22 (D )2 (8)根据有关资料,围棋状态空间复杂度的上限M 约为3361,而可观测宇宙中普通物质的原子总数N 约为1080.则 下列各数中与 M N 最接近的是 (参考数据:lg3≈0.48) (A )1033 (B )1053 (C )1073 (D )1093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共110分)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若双曲线2 2 1y x m -=的离心率为3,则实数m =_______________. (10)若等差数列{}n a 和等比数列{}n b 满足a 1=b 1=–1,a 4=b 4=8,则 2 2 a b =__________.

(完整版)2017年全国高考理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数学 本试卷5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 铅笔将试卷类型(B )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1{|31}x A x x B x =<=<,,则 A .{|0}A B x x =U D .A B =?I 2.如图,正方形ABCD 内的图形来自中国古代的太极图.正方形内切圆中的黑色部分和白色部分关于正方形的中心成中心对称.在正方形内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黑色部分的概率是 A . 1 4 B . 8π C .12 D . 4 π 3.设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若复数z 满足1 z ∈R ,则z ∈R ; 2p :若复数z 满足2z ∈R ,则z ∈R ; 3p :若复数12,z z 满足12z z ∈R ,则12z z =; 4p :若复数z ∈R ,则z ∈R . 其中的真命题为 A .13,p p B .14,p p C .23,p p D .24,p p

高三数学《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试题及详解答案

高三《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题目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一) 原题:482++=x mx x f )( 的定义域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0482≥++x mx 在R 上恒成立 0>∴m 且Δ0≤,得4≥m 变1:4823++=x mx x f log )(的定义域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由题意0482>++x mx 在R 上恒成立 0>∴m 且Δ0<,得4>m 变2:)(log )(4823++=x mx x f 的值域为R ,求m 的取值范围 解:令=t 482++x mx ,则要求t 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 当0=m 时,t 能取到所有大于0的实数 当0≠m 时,0>m 且Δ0≥4≤0?m < 40≤≤∴m 变3:182 23++=x n x mx x f log )(的定义域为R,值域为[]20,,求m,n 的值 解:由题意,令[]911 82 2,∈+++=x n x mx y ,得0-8--2=+n y x x m y )( m y ≠时,Δ0≥016-)(-2≤++?mn y n m y - ∴ 1和9时0162=++-)(-mn y n m y 的两个根 ∴ 5==n m ∴ 当m y =时,08 ==m n x - R x ∈ ,也符合题意 ∴5==n m 一 题 多 解- 解不等式523<<3-x 解法一:根据绝对值的定义,进行分类讨论求解

(1)当03-≥x 2时,不等式可化为53-<x x x x ?-3-或且 综上:解集为}{0x 1-<<<<或43x x 解法三:利用等价命题法 原不等式等价于 -33-2x 5-53-<<<<或x 23,即0x 1-<<<<或43x 解集为}{0x 1-<<<<或43x x 解法四:利用绝对值的集合意义 原不等式可化为 2 5 23<<23-x ,不等式的几何意义时数轴上的点23到x 的距离大于 23,且小于2 5 ,由图得, 解集为} {0x 1-<<<<或43x x 一题多解 一题多变(二) 已知n s 是等比数列的前n 想项和,963s s s ,,成等差数列,求证: 852a a a ,,成等差数列 法一:用公式q q a s n n 一一111)(=,

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全国卷1)

2016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新课标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5分)(2016?新课标Ⅰ)设集合A={x|x2﹣4x+3<0},B={x|2x﹣3>0},则A∩B=()A.(﹣3,﹣)B.(﹣3,)C.(1,)D.(,3) 2.(5分)(2016?新课标Ⅰ)设(1+i)x=1+yi,其中x,y是实数,则|x+yi|=() A.1 B.C.D.2 3.(5分)(2016?新课标Ⅰ)已知等差数列{a n}前9项的和为27,a10=8,则a100=()A.100 B.99 C.98 D.97 4.(5分)(2016?新课标Ⅰ)某公司的班车在7:00,8:00,8:30发车,小明在7:50至8:30之间到达发车站乘坐班车,且到达发车站的时刻是随机的,则他等车时间不超过10分钟的概率是() 《 A.B.C.D. 5.(5分)(2016?新课标Ⅰ)已知方程﹣=1表示双曲线,且该双曲线两焦点间的距 离为4,则n的取值范围是() A.(﹣1,3)B.(﹣1,) C.(0,3) D.(0,) 6.(5分)(2016?新课标Ⅰ)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圆中两条相互垂直的半径.若该几何体的体积是,则它的表面积是() A.17πB.18πC.20πD.28π 7.(5分)(2016?新课标Ⅰ)函数y=2x2﹣e|x|在[﹣2,2]的图象大致为()

A.B.C. D. 8.(5分)(2016?新课标Ⅰ)若a>b>1,0<c<1,则() A.a c<b c B.ab c<ba c : C.alog b c<blog a c D.log a c<log b c 9.(5分)(2016?新课标Ⅰ)执行如图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x=0,y=1,n=1,则输出x,y的值满足() A.y=2x B.y=3x C.y=4x D.y=5x 10.(5分)(2016?新课标Ⅰ)以抛物线C的顶点为圆心的圆交C于A、B两点,交C的准线于D、E两点.已知|AB|=4,|DE|=2,则C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

2016_2018学年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椭圆文含解析

专题17 椭圆 文 考纲解读明方向 考纲解读 分析解读 1.能够熟练使用直接法、待定系数法、定义法求椭圆方程.2.能熟练运用几何性质(如范围、对称性、顶点、离心率)解决相关问题.3.能够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组解的问题,判断位置关系及解决相关问题.4.本节在高考中以求椭圆的方程、椭圆的性质以及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为主,与向量等知识的综合起来考查的命题趋势较强,分值约为12分,难度较大. 2018年高考全景展示 1.【2018年全国卷II 文】已知,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是上的一点,若,且 , 则的离心率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设 ,则根据平面几何知识可求 ,再结合椭圆定义可求离心率. 点睛:椭圆定义的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判断平面内动点与两定点的轨迹是否为椭圆,二是利用定义求焦点三角形的周长、面积、椭圆的弦长及最值和离心率问题等;“焦点三角形”是椭圆问题中的常考知

识点,在解决这类问题时经常会用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椭圆的定义. 2.【2018年浙江卷】已知点P(0,1),椭圆+y2=m(m>1)上两点A,B满足=2,则当m=___________时,点B横坐标的绝对值最大. 【答案】5 【解析】分析:先根据条件得到A,B坐标间的关系,代入椭圆方程解得B的纵坐标,即得B的横坐标关于m 的函数关系,最后根据二次函数性质确定最值取法. 点睛:解析几何中的最值是高考的热点,在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中经常出现,求解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为在深刻认识运动变化的过程之中,抓住函数关系,将目标量表示为一个(或者多个)变量的函数,然后借助于函数最值的探求来使问题得以解决. 3.【2018年天津卷文】设椭圆的右顶点为A,上顶点为B.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 . (I)求椭圆的方程; (II)设直线与椭圆交于两点,与直线交于点M,且点P,M均在第四象限.若的面积是面积的2倍,求k的值. 【答案】(Ⅰ);(Ⅱ). 【解析】分析:(I)由题意结合几何关系可求得.则椭圆的方程为. (II)设点P的坐标为,点M的坐标为,由题意可得. 易知直线的方程为,由方程组可得.由方程组可得 .结合,可得,或.经检验的值为. 详解:(I)设椭圆的焦距为2c,由已知得,又由,可得.由,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III)

2019-2020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含17年高考试题(III) 1、【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5题】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答案】D 【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抽象函数;解不等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简单的解不等式,属于简单题。 【解析】 解析二:(特殊函数法)由题意,不妨设()f x x =-,因为21()1x f --≤≤,所以121x -≤-≤,化简得13x ≤≤,故选D 。 解析三:(特殊值法)假设可取=0x ,则有21()1f --≤≤,又因为1(12)()f f ->=-,所以与21()1f --≤≤矛盾,故=0x 不是不等式的解,于是排除A 、B 、C ,故选D 。 2、【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11题】设xy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A .235x y z << B .523z x y << C .352y z x << D .325y x z << 【答案】D 【知识点】比较大小;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运用到了对数的运算公式,对数的单调性等。属于中档题。 【解析】 解析一:令()2350x y z t t ===>,则2log x t =,3log y t =,5log z t =, 2lg 22log 1lg 22t x t ==,3lg 33log 1lg33t y t ==,5lg 5log 1lg55 t z t ==, 要比较2x 与3y ,只需比较1lg 22,1lg 33,即比较3lg 2与2lg3,即比较lg 8,lg 9,易知lg8lg9<,故23x y >.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1、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23OA OB OC O ++=,则A O B ?面积与AOC ?面积之比为 A 、 2 B 、 32 C 、3 D 、 5 3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3,04??- ???成中心对称图形,且满足 3()()2f x f x =-+,(1)1f -=,(0)2f =-则(1)(2)(2006)f f f ++???+的值为 A 、1 B 、2 C 、 1- D 、2- 3、椭圆1:C 22 143x y +=的左准线为l ,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抛物线2C 的准线为l ,焦 点是2F ,1C 与2C 的一个交点为P ,则2PF 的值为 A 、43 B 、8 3 C 、 4 D 、8 4、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该球的体积为 A 、 16(12)- B 、 18π C 、 36π D 、 64(6)- 5、设32()f x x bx cx d =+++,又k 是一个常数,已知当0k <或4k >时,()0f x k -=只有一个实根;当04k <<时,()0f x k -=有三个相异实根,现给出下列命题: (1)()4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2)()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3)()30f x +=的任一实根大于()10f x -=的任一实根 (4)()50f x +=的任一实根小于()20f x -=的任一实根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A 、 4 B 、 3 C 、 2 D 、 1 6、已知实数x 、y 满足条件2040 250x y x y x y -+≥??+-≥??--≤?则24z x y =+-的最大值为

全国卷年高考数学真题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课标1 理科数学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搽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 考试结束,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已知集合A={x |2230x x --≥},B={x |-2≤x <2=,则A B ?= A .[-2,-1] B .[-1,2) C .[-1,1] D .[1,2) 2.3 2(1)(1) i i +-= A .1i +B .1i -C .1i -+D .1i -- 3.设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都为R ,且()f x 时奇函数,()g x 是偶函数,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 .()f x ()g x 是偶函数 B .|()f x |()g x 是奇函数 C .()f x |()g x |是奇函数 D .|()f x ()g x |是奇函数 4.已知F 是双曲线C :22 3(0)x my m m -=>的一个焦点,则点F 到C 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A . B .3 C D .3m 5.4位同学各自在周六、周日两天中任选一天参加公益活动,则周六、周日都有同学参加公益活动的概率

A .18 B .38 C .58 D .78 6.如图,圆O 的半径为1,A 是圆上的定点,P 是圆上的动点,角x 的始边为射线OA ,终边为射线OP ,过点P 作直线OA 的垂线,垂足为M ,将点M 到直线OP 的距离表示为x 的函数()f x ,则y =()f x 在[0,π]上的图像大致为 7.执行下图的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 b k 分别为1,2,3,则输出的M = A .203 B .165 C .72 D .158 8.设(0,)2πα∈,(0,)2πβ∈,且1sin tan cos βαβ +=,则 A .32π αβ-=B .22π αβ-=C .32π αβ+=D .22π αβ+= 9.不等式组124x y x y +≥??-≤? 的解集记为D .有下面四个命题: 1p :(,),22x y D x y ?∈+≥-,2p :(,),22x y D x y ?∈+≥, 3P :(,),23x y D x y ?∈+≤,4p :(,),21x y D x y ?∈+≤-. 其中真命题是 A .2p ,3P B .1p ,4p C .1p ,2p D .1p ,3P 10.已知抛物线C :2 8y x =的焦点为F ,准线为l ,P 是l 上一点,Q 是直线PF 与C 的一个焦点,若4FP FQ = ,则||QF = A .72 B .52 C .3 D .2 11.已知函数()f x =3231ax x -+,若()f x 存在唯一的零点0x ,且0x >0,则a 的取值范围 为

2017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江苏卷

江苏卷 2017年江苏卷第5题:若tan 1-=46πα?? ???,则tan α= 【答案】75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属于基础题。 解法一:直接法 由61)4tan(=-π α,得6 1tan 4tan 14tan tan =+-αππ α,故可知57tan =α 解析二:整体代换 11tan()tan 7644tan tan[()]1445 1tan()tan 1446 ππαππααππα+-+=-+===---. 解法三:换元法 令t =-4π α,则61tan =t ,t +=4πα.所以57tan 11tan )4tan(tan =-+=+=t t t πα 2017年江苏卷第9题(5分)等比数列{a n }的各项均为实数,其前n 项为S n ,已知S 3=,S 6= ,则a 8= . 法二:65436144 7463a a a s s ++==-=- 84 71433 21654===++++q a a a a a a

S 3=,∴ ,得a 1=,则a 8==32. 法三:9133 2165432136=+=+++++++=q a a a a a a a a a s s ∴q=2 ∴,得a 1=,则a 8==32. 2017年江苏卷第15题.(14分)如图,在三棱锥A ﹣BCD 中,AB ⊥AD ,BC ⊥BD ,平面ABD ⊥平面BCD ,点E 、F (E 与A 、D 不重合)分别在棱AD ,BD 上,且EF ⊥AD . 求证:(1)EF ∥平面ABC ; (2)AD ⊥AC . 法二: 在线段CD 上取点G ,连结FG 、EG 使得FG ∥BC ,则EG ∥AC , 因为BC ⊥BD ,所以FG ⊥BD , 又因为平面ABD ⊥平面BCD ,

高考数学 理科17题

理科17题解法及评分细则 第一问: 解法一:(Ⅰ)因为//,AB CD AB ?平面,CDE CD ?平面CDE ,-----------------------1分 所以//AB 平面CDE , ---------------------------------------------------------------------2分 同理,//AF 平面CDE , 又,AB AF A =I 所以平面//ABF 平面CDE ,-----------------------------------------------3分 因为BF ?平面,ABF 所以//BF 平面CDE . --------------------------------------------4分 解法二:取DC 中点G ,连接,BG EG ,--------------------------------------------------1分 因为//,AB CD AD CD ⊥,12 AB AD CD ==. 所以BG ∥AD 且BG AD =,------------------------------------------2分 又ADEF 为正方形,所以BG ∥EF 且BG EF =, 所以四边形EFBG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F EG ,------------------------3分 又BF ?平面,CDE EG ?平面,CDE 所以//BF 平面CDE .-----------------------------4分 解法三:因为平面ADEF ^平面ABCD ,平面ADEF I 平面ABCD =AD , CD AD ^,CD ì平面ABCD , 所以CD ^平面ADEF .又DE ì平面ADEF ,故CD ED ^. 而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所以AD DE ^又AD CD ^,--------------------------1分 以D 为原点,DA ,DC ,DE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2分 设1AD =,则(0,0,0),(1,1,0),(1,0,1),(0,2,0),(0,0,1)D B F C E ,----------------------------3分 所以(0,1,1)BF =-u u u r ,取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1,0,0)DA =u u u r , 所以0BF DA ?=u u u r u u u r ,所以//BF 平面CDE .-----------------------------------------------------4分 第二问 解法一:因为平面ADEF ^平面ABCD ,平面ADEF I 平面ABCD =AD , CD AD ^,CD ì平面ABCD , 所以CD ^平面ADEF .又DE ì平面ADEF ,故CD ED ^.------------------------5分 而四边形ADEF 为正方形,所以AD DE ^又AD CD ^, 以D 为原点,DA ,DC ,DE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6分 设1AD =,则(0,0,0),(1,1,0),(1,0,1),(0,2,0),(0,0,1)D B F C E , 取平面CDE 的一个法向量(1,0,0)DA =u u u r ,-----------------------------------------------------7分 设平面BDF 的一个法向量(,,)x y z =n ,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卷版

历年高考数学真题全国 卷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 、B 互斥,那么 球的表面积公式 如果事件A 、B 相互独立,那么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P A B P A P B = 球的体积公式 如果事件A 在一次试验中发生的概率是p ,那么 33 4 V R π= n 次独立重复试验中事件A 恰好发生k 次的概率 其中R 表示球的半径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 选择题 1、复数 131i i -++= A 2+I B 2-I C 1+2i D 1- 2i 2、已知集合A ={1.3. m },B ={1,m} ,A B =A, 则m= A 0或3 B 0或3 C 1或3 D 1或3 3 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距为 4 一条准线为x=-4 ,则该椭圆的方程为 A 216x +212y =1 B 212x +28y =1 C 28x +24 y =1 D 212x +2 4y =1 4 已知正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 ,AB=2,CC 1=22 E 为CC 1的中点,则直线AC 1与平面BED 的距离为 A 2 B 3 C 2 D 1 (5)已知等差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a 5=5,S 5=15,则数列的前100项 和为 (A) 100101 (B) 99101 (C) 99100 (D) 101 100 (6)△ABC 中,AB 边的高为CD ,若 a ·b=0,|a|=1,|b|=2,则

2018年高考数学一题多解——全国I卷

全国I 卷 1、【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5题】函数()f x 在(,)-∞+∞单调递减,且为奇函数.若(11)f =-,则满足21()1x f --≤≤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2]- B .[1,1]- C .[0,4] D .[1,3] 【答案】D 【知识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抽象函数;解不等式。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抽象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以及简单的解不等式,属于简单题。 【解析】 解析二:(特殊函数法)由题意,不妨设()f x x =-,因为21()1x f --≤≤,所以121x -≤-≤,化简得 13x ≤≤,故选D 。 解析三:(特殊值法)假设可取=0x ,则有21()1f --≤≤,又因为1(12)()f f ->=-,所以与21()1f --≤≤矛盾,故=0x 不是不等式的解,于是排除A 、B 、C ,故选D 。 2、【2017年高考数学全国I 理第11题】设xyz 为正数,且235x y z ==,则 A .235x y z << B .523z x y << C .352y z x << D .325y x z << 【答案】D 【知识点】比较大小;对数的运算;对数函数的单调性;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了对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运用到了对数的运算公式,对数的单调性等。属于中档题。 【解析】 解析一:令()2350x y z t t ===>,则2log x t =,3log y t =,5log z t =, 2lg 22log 1lg 22t x t == ,3lg 33log 1lg33t y t ==,5lg 5log 1lg55 t z t ==, 要比较2x 与3y ,只需比较1lg 22,1 lg 33,即比较3lg 2与2lg3,即比较lg 8,lg 9,易知lg8lg9<, 故23x y >.

江苏省2019年高考数学卷第17题【探源·解析·品赏】

江苏省2019年高考数学卷第17题【探源·解析·品赏】 【2019年全国高考数学 江苏卷。17】请你设计一个包装盒,如图所示,ABCD 是边长为60cm 的正方形硬纸片,切去阴影部分所示的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沿虚线折起,使得ABCD 四个点重合于图中的点P ,正好形成一个正四棱柱形状的包装盒,E 、F 在AB 上是被切去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两个端点,设AE=FB=x cm (1)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侧面积S (cm 2 )最大,试问x 应取何值? (2)某广告商要求包装盒容积V (cm 3 )最大,试问x 应取何值?并求出此时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 【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导数等基础知识,考查数学建模能力、空间想象力、数学阅读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分14分 设包装盒的高为h (cm ),底面边长为a (cm ),由已知得 . 300),30(22260,2<<-=-==x x x h x a (1) ,1800)15(8)30(842+--=-==x x x ah S 所以当15=x 时,S 取得最大值. (2))20(26),30(22232x x V x x h a V -='+-== 由00=='x V 得(舍)或x=20. 当)20,0(∈x 时,.0)30,20(;0<'∈>'V x V 时当 所以当x=20时,V 取得极大值,也是最大值. 此时2 1=a h 即包装盒的高与底面边长的比值为1.2 【探源1】苏教版高中数学 必修一(2019年版)第93页复习题4

2)220(y x x -=)100(<

高考数学典型题一题多解系列三

第11题 一道根式函数题的6种解法 设t t =求的取值范围(江苏高考解答题中的一个小题) 解法一:(平方化为二次函数)对t =两边平方得22t =+ 011≤-≤ 224,0t t ∴≤≤≥又 2t ≤≤ , 故t 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二:(三角换元法)注意到 ))()211x + =-≤≤, 可用三角换元法,如下: 2sin ,0,2πααα??==∈???? 得 2sin 4t πααα? ?==+ ??? 由 32sin 24 4 424π π ππαα? ?≤+ ≤ ≤+≤ ?? ? t ∴的取值范围是?? 解法三:(三角换元法)[]11,cos ,0,x x θθπ-≤≤∴=∈令, 则有 cos sin cos sin 2222t θθ θθ??==+=+???? 以下解法同解法二,这两种换元法本质上是一样的,只不过是从不同角度看问 题的, 解法二,注意到了平方和为一个常数,解法三则由定义域[]1,1x ∈-入手. 解法四:(双换元法),u v x ==消去得: 2 2 2u v +=,问题转化为方程组2 2 02 u v t u v u v +=?≤≤≤≤?+=?在条件下有解时, 求t 的取值范围,即动直线u v t +=与圆弧222(0u v u v +=≤≤≤≤有公共点时, 求t 的取值范围,以下用数形结合法解(略)。

解法五:(构造等差数列)由t =22 t =?, 2t 成等差数列。 22 t t d d =-=+, 消去x 得2 22222,442t d t d =+=-,由20d ≥知 22444t d =-≤,得2t ≤。 0。 222 d d ≤≤- ≤≤ 221 444422 t d ∴=-≥-?=2t ≤≤ 解法六:(构造向量法)设向量(1,1),(1p q x ==+,两向量的夹角为α, 则112cos 2t p q t αα=?=+=∴≤ 由图像知:当点位于坐标轴上时,cos α取最小值。 01,01,x t x t =====-=即得即也得 2t ≤≤ 解题反思:上述六种解法一个共同特点,都是从函数式的结构特点出发,或变更形式,或巧妙换元,或数形结合,或构造向量,都是数学转化思想的有效应用,但对六种方法作一对比,不难看出,方法一最为简单,究其原因,仍是平方后的结构简洁的特点所致,因此,函数结构特征决定求解方法。 通过解一道高考题,探索其多种解法,体现了换元法、向量法、解析几何 法以及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数学思想在求无理函数最值(值域)中的应用。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众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保证一次解题就是最佳思路与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探求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能更上一层楼。 第12题 特值压缩法求解参数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f x =2x ax b ++,()g x =()x e cx d +,若曲线()y f x =和()y g x =曲线都过点P(0,2),且在点P 处有相同的切线42y x =+。

高考数学经典常考题型第17专题 函数的极值

第17专题训练 函数的极值 一、基础知识: 1、函数极值的概念: (1)极大值: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点0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对0x 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 ()()0f x f x <,就说()0f x 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大值,记作()0y f x =极大值,其中0x 是 极大值点 (2)极小值:一般地,设函数()f x 在点0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对0x 附近的所有的点都有 ()()0f x f x >,就说()0f x 是函数()f x 的一个极小值,记作()0y f x =极小值,其中0x 是 极小值点 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为极值 2、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请注意以下几点: (1)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 (2)函数的极值不是唯一的即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或定义域内极大值或极小值可以不止一个 (3)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 (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 3、极值点的作用: (1)极值点为单调区间的分界点 (2)极值点是函数最值点的候选点

4、费马引理:()f x 在0x x =处可导,那么0x x =为()f x 的一个极值点?()0'0f x = 说明:①前提条件:()f x 在0x x =处可导 ②单向箭头:在可导的前提下,极值点?导数0=,但是导数0=不能推出0x x =为 ()f x 的一个极值点,例如:3y x =在()0,0处导数值为0,但0x =不是极值点 ③费马引理告诉我们,判断极值点可以通过导数来进行,但是极值点的定义与导数无关(例如:y x =在()0,0处不可导,但是0x =为函数的极小值点) 5、求极值点的步骤: (1)筛选: 令()' 0f x =求出()'f x 的零点(此时求出的点有可能是极值点) (2)精选:判断函数通过()' f x 的零点时,其单调性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则该点为极值点,否 则不是极值点 (3)定性: 通过函数单调性判断出是极大值点还是极小值点:先增后减→极大值点,先减后增→极小值点 6、在综合题分析一个函数时,可致力于求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当求出单调区间时,极值点作为单调区间的分界点也自然体现出来,并且可根据单调性判断是极大值点还是极小指点,换言之,求极值的过程实质就是求函数单调区间的过程。 7、对于在定义域中处处可导的函数,极值点是导函数的一些零点,所以涉及到极值点个数或所在区间的问题可转化成导函数的零点问题。但要注意检验零点能否成为极值点。 8、极值点与函数奇偶性的联系: (1)若()f x 为奇函数,则当0x x =是()f x 的极大(极小)值点时,0x x =-为()f x 的极小(极大)值点 (2)若()f x 为偶函数,则当0x x =是()f x 的极大(极小)值点时,0x x =-为()f x 的极大(极小)值点 二、典型例题: 例1:求函数()x f x xe -=的极值. 解:()()' 1x x x f x e xe x e ---=-=- 令()'0f x >解得:1x < ()f x ∴的单调区间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