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冻有哪些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冻害农业气象霜079农业气象——霜冻害发生区域主要影响对象出现时间长江中下游冬小麦、油菜、棉花、玉米、大豆春季、夏季、秋季西南玉米、大豆、冬小麦、油菜、薯类夏季、秋季华南春玉米、烤烟、蔬菜春季华北、西北东部春玉米、烤烟、蔬菜春季东北春玉米、春小麦、大豆春季、夏季、秋季霜冻害指标霜冻害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因气温降到0℃ 或0℃以下,致使作物受到冻伤,从而导致减产,品质下降或绝收的农业气象灾害。
出现霜冻害时,往往伴有霜,也可不伴有霜,不伴有霜的霜冻被称为:“黑霜”。
根据发生的季节,霜冻害可分为霜冻(秋霜冻)和晚霜冻(春霜冻)两种。
不同植物忍耐低温的能力不同,所以霜冻害的指标也不同。
大豆幼苗期零下4℃时开始受害,棉花幼苗在零下2℃时出观死,甘薯叶子受害温度则是0℃。
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时期其抗霜冻能力也不一样。
如冬小麦拔节后1-5天,叶面温度零下7℃-零下8℃时才会发生较重的霜冻害;拔节后6-10天,其受冻指标为零下5℃-零下6℃;拔节后15-20天,则为零下2-零下3℃;到了开花期,叶面最低温度低于霜冻害的概念霜冻害0℃就会造成不育。
霜冻的出现往往给耐寒性较弱的作物、果树、鱼苗、水产等带来影响,如冬薯、马铃薯、喜温蔬菜、香蕉、荔枝、龙眼、菠萝和热带、南亚热带鱼类,以及其他多年生果树和热带作物被冻伤冻死。
080霜冻害的影响当温度降到0℃以下时,作物内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水分就开始结冰,体积膨胀,细胞就会受到压缩,细胞内部的水分被迫向外渗透,细胞失掉过多的水分,它内部原来的胶状物就逐渐凝固起来。
特别是在严寒霜冻以后,气温又突然回升,作物渗出来的水分很快变成水汽散失掉,细胞失去的水分没法复原,作物便会死去。
霜冻害的主要类型平流霜冻: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造成的霜冻,常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为“风霜”。
辐射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
摘要本文对1961—2020年4月蓝田国家气象观测站、2011—2020年4月乡镇区域自动站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以及核桃霜冻害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
结果表明:春季萌芽至开花期的霜冻是影响蓝田核桃产量和品质的主要气象灾害,霜冻最早出现在4月1日,最晚出现在4月27日(葛牌),一般出现在4:00—7:00。
4月上旬是蓝田县各地霜冻发生的集中时段,4月中旬塬区、山区易发生霜冻,4月下旬山区仍有霜冻发生,应结合各地霜冻发生的规律开展霜冻气象服务。
冷空气是霜冻发生的主要原因,在霜冻气象服务中应关注冷空气过程。
以4月极端最低气温为指标,利用ArcGIS 10.5软件的空间插值功能将蓝田县划分为霜冻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低风险区,绘制了蓝田县核桃霜冻风险区划图,以期为防御核桃霜冻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桃;春季霜冻;频率;特征;风险区划;陕西蓝田中图分类号S425;S1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739(2022)05-0163-03DOI :10.3969/j.issn.1007-5739.2022.05.051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蓝田县核桃春季霜冻特征及风险区划乐呼雷晓英袁晓霞周红张伟(蓝田县气象局,陕西蓝田710500)核桃为胡桃科核桃属多年生落叶乔木,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
蓝田县是陕西省确定的核桃产业发展重点县,是西安市核桃产业示范县,核桃产业已成为蓝田地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蓝田县核桃栽植面积已占西安市核桃总面积的1/2以上,各乡镇均有核桃种植,主要集中栽植在华胥镇、三里镇、三官庙镇、厚镇、玉山镇、九间房镇、普化镇和小寨镇[1]。
核桃属于喜温、喜光树种,在年平均气温8~15℃、极端最高气温不高于38℃、极端最低气温不低于-30℃、无霜期大于150d 、全年日照时数大于1900h 、年降雨量500~800mm 、海拔500~2500m 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长[2]。
霜降的气候现象与特点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 18 个节气,在每年的农历十月23日或24日之附近。
霜降的到来标志着寒冷季节的正式开始,秋天的收获彻底结束。
本文将介绍霜降的气候现象与特点。
一、天气变冷霜降时节,气温逐渐下降,寒意逐渐加重。
白天的气温相比前几个节气已经明显低了许多,夜晚的气温更是骤降。
人们逐渐感受到外界的寒冷,开始穿上厚实的衣物来保暖。
二、湿度减少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时节的湿度也逐渐减少。
相对湿度下降,空气中的水分开始凝结成露水或霜,大气中的水汽较少。
这也是为什么霜降的名字中有“霜”字的原因。
三、露水与霜冻现象霜降时节的早晨,地面往往会出现霜水或霜冻现象。
当夜晚的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地面的湿气就会结成霜水或霜冻,并在早晨被太阳升起后迅速融化。
人们出门时要小心地面的湿滑情况。
四、植物生长停滞霜降时节,农作物的生长进程开始停滞。
大部分农作物已经完全成熟收获,而有些庄稼则需要耐寒能力更强的品种来进行种植。
此时,土壤的温度逐渐下降,植物的生长速度减缓。
五、准备冬季的工作霜降时节,人们开始进行冬季的准备工作。
比如收取农作物、储存粮食、居民家庭燃取冬季所需的柴火等。
同时,农民利用这个时期进行秋收秋种收尾工作,确保来年的农作物能够有良好的生长。
六、温度变化较大霜降时节的温度变化较大,早晚温差明显增大。
虽然白天阳光依然温暖,但夜晚时分温度急剧下降。
因此,人们需要在早晚时段适当增减衣物,以应对温度的变化。
七、气象条件清晰霜降时节,气象条件更加清晰,天空湛蓝而纯净。
冷空气的到来将雾霾扫除,使得晴朗的天空更为清新宜人。
这也是霜降时节户外活动的好时机,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下进行郊游和户外运动。
结论霜降是一个标志着寒冷季节正式开始的节气,它不仅带来了明显的温度变化,还对植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影响。
在霜降时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凉爽的秋天已经过去,冬季即将来临。
同时,秋收冬储的工作也进入了最后阶段。
让我们随着霜降的到来,一同迎接寒冷季节的到来。
霜降天寒地冻的标志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它表示着季节的转换,标志着秋季的结束和冬季的开始。
当霜降到来时,天气逐渐寒冷,大地逐渐冻结,人们开始感受到冬天的临近。
下面将从自然现象和人们的生活方面介绍霜降天寒地冻的标志。
一、自然现象1.1降温明显:霜降是秋季转冬季的过渡时期,气温下降明显。
从夏季的炎热到秋季的凉爽,再到冬季的寒冷,霜降时期气温的骤降使人们感觉到冬天的临近。
1.2霜出现:如霜出现,说明气温低至冰点以下,水汽在遇冷凝结后变为霜。
早上起床时窗户上的霜花、大地上的霜白,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
这时,人们须要注意保暖,以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1.3地面结冰:随着气温的下降,地面开始结冰。
水面、湖泊逐渐冰冻,水下的生物进入休眠,山上也开始出现积雪。
这时,人们要小心道路结冰,注意行走安全。
二、人们的生活2.1穿衣加衣:霜降之后,天气寒冷,人们需要增添衣物保暖。
秋季的轻薄衣物要逐渐更换为厚实的羽绒服、毛衣、棉裤等冬季服装。
还可以适当增加内衣层次,保持身体温暖。
2.2调整作息:随着天气的转凉,人们的生物钟也开始发生变化。
在霜降之后,夜晚变长,白天变短,人们的作息时间也相应调整。
早晚要合理安排时间,适当放松,保证充足的睡眠。
2.3食物调理:霜降时期,人们的饮食也要有所调整。
应多摄入温暖的食物,如姜汤、红枣、山药等具有温补作用的食物。
适当补充维生素C等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2.4防寒保暖:霜降时期,人们要注意防寒保暖。
外出时,尽量选择适合的衣物,戴上帽子、手套、围巾等防护装备,保护头部和四肢的部位。
在室内要保持室温适宜,尽量避免长时间的寒冷暴露。
综上所述,霜降天寒地冻是秋季进入冬季的标志。
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我们能够感受到气温的明显下降,霜的出现以及地面的结冰。
人们的生活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如加衣、调整作息、食物调理和防寒保暖等。
在这个时期,我们要做好保暖措施,预防寒冷带来的不适。
让我们一起迎接冬天的到来,享受寒冷季节的美妙!。
低温冷害和霜冻不一样,你知道吗?为什么防霜机不能防冷害?为什么烟雾发生器不能防冷害?低温冷害、低温冻害、霜冻有什么说法呢?由于气候和作物栽培关系的情况多种多样, 作物对低温的反应也有多种情况和类型。
因此对冷害和霜冻有较明确的区分。
花椒受低温冷害情况一、冻害、寒害、冷害。
从三者最基本区别的温度条件看,冻害发生时温度必须在0℃以下,作物遭受伤害;寒害发生时温度在0℃以上低温,作物遭受伤害;冷害是在温暖期间作物遭受10℃以上的低温影响。
从发生季节看,冻害发生在冬季严寒期;寒害发生在温暖气候条件的冷害时期;冷害发生在温暖季节。
苹果受冻柱头坏死、子房变褐色1、从发生的地区看,冻害以北方温带为主,南方亚热带有些年份也出现冻害;寒害主要发生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少数年份;冷害发生在全国各地,但主要是在东北地区和南方初秋季节。
2、从危害的作物看,冻害主要危害越冬作物如冬小麦、果树和部分亚热带作物如柑桔等;寒害主要危害热带亚热带作物如橡胶、龙眼、荔枝等;冷害主要危害喜温作物如水稻、玉米、豆类等。
3、从危害作物生育时期看,冻害发生在作物越冬休眠期;寒害发生在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期;冷害发生在作物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期。
4、从作物受害机理看,冻害是植物组织脱水而结冰,造成植株组织伤害;寒害是造成植物生理的机能障碍,严重的可导致植株死亡;冷害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的机能障碍,导致作物减产。
5、从受害的时间过程看,冻害可以是长寒死亡,也可以是短期0℃以下受害;寒害受害过程时间较长,一般需有2d 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如橡胶树辐射型寒害在2天以上< 10℃的低温受害,平流型寒害在5~="" 10天="" 的低温条件受害;冷害受害过程的时间长,一般在3天=""以上的低温天气,=""><><>二、霜冻是指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霜降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进入了深秋季节。
在这一节气中,气温逐渐下降,天空晴朗,露水凝结成霜,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本文将探讨霜降的气候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一、气候特征在霜降节气期间,往往出现以下气候特征:1. 温度下降:霜降前后,气温逐渐下降,开始逼近零度。
晚上气温较低,时常出现霜冻现象。
2. 天空晴朗:随着秋季的深入,霜降的天空多呈现出晴朗的状态。
白天阳光明媚,晚上星空璀璨。
3. 露水凝结:因为气温下降,霜降节气时大地上的水汽凝结成露水、霜水,给植物和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水珠或冰晶。
二、近年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霜降的特征也在逐渐发生一些变化。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观察到的变化:1. 气温波动:虽然霜降仍然代表着气温的明显下降,但近年来,气温波动更加剧烈。
有时会出现气温骤降或暖流过境的情况,使得霜降的寒意减弱。
2. 降雨增加:一些地区在霜降节气期间出现了降雨增加的情况,多云天气比以往更为常见。
这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湿度增加有关。
3. 霜冻减少:由于全球变暖,部分地区的霜冻现象相对减少。
霜降时,夜间的霜冻凝结较少,植物受到的冻害降低,对农作物的影响减小。
三、影响与应对霜降节气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1. 农业:气温波动和霜冻减少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有影响。
农民可以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种植时间和作物结构,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
2. 生态环境:霜降节气的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3. 生活:气温变化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如衣物搭配、取暖、室内通风等。
人们应根据气温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确保舒适度和健康。
总结: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逐渐下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霜降的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气温波动增大、雨水增加和霜冻减少等。
雾、霜、冻例子雾、霜、冻,是冬季常见的自然现象,它们都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美好的景象和感受。
一、雾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悬浮在地面上的气象现象。
在清晨或傍晚,特别是在湿度较高的季节,雾往往会出现。
雾的出现使得整个世界都笼罩在一层薄薄的水汽之中,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
行走在雾中,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梦幻。
二、霜霜是水汽在接触到地面或物体时凝结成冰晶的现象。
当气温下降到冰点以下时,地面上的水汽就会凝结成霜。
清晨,当阳光初升,霜开始融化,霜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散发出绚丽的光彩,犹如一幅幻彩的画卷展开在眼前。
霜的出现让人感受到冬季的严寒,但同时也给人带来了一种别样的美感。
三、冻冻是指水在温度降至冰点以下时凝固成冰的现象。
冬季,湖泊、河流、水库等水体表面会出现冰层,形成冰面。
在冰面上行走,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让人感受到冰的坚硬和冰冷。
冻的出现使得许多湖泊成为了冰面上的冰场,吸引着许多人前来滑冰、玩耍,享受冬季的乐趣。
四、雾中行在雾中行,仿佛是穿行在仙境之中。
雾气缭绕,遮挡了远处的景色,只能看到近处的模糊轮廓,一切都显得神秘而朦胧。
行走在雾中,似乎时间也变得缓慢起来,仿佛时间在这一刻停滞了。
这种感觉让人感到轻松愉悦,忘却了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五、霜花飘清晨,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来,霜花在窗户上绽放出美丽的花纹。
霜花的形状各异,有如蕾丝般的婀娜,有如钻石般的晶莹,令人陶醉其中。
霜花在晨光中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给人一种温馨而美好的感觉。
六、冻水花在寒冷的冬日里,水管里的水会结成冰花,形成冻水花的奇妙景象。
冻水花的形状千姿百态,有如艺术品般的精美。
观赏冻水花,仿佛是在欣赏一场冰雕展览,让人感受到冰与雪带来的美妙。
七、雾中林雾中的森林,显得更加神秘而幽静。
树木笼罩在薄薄的雾气之中,树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闪烁着微光。
在雾中漫步,仿佛是在森林仙境之中徜徉,一切都显得那样清新、纯净。
阜新市近30年霜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发布时间:2021-11-09T08:14:53.006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1年9期作者:李凝[导读] 霜冻表示的是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的天气现象[1]。
(辽宁省阜新市气象局 123000)摘要:霜冻天气是阜新市主要的农业灾害性天气之一,经常会给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危害。
本文利用1991~2020年霜冻观测资料对阜新市阜蒙县、彰武县近30年霜冻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相关的防御对策,以供同行借鉴。
关键词:霜冻;特征;影响;防御对策引言霜冻表示的是空气温度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的天气现象[1]。
它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在秋、冬、春三季均可能会出现,每年秋季第一次出现的霜冻叫初霜,翌年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叫终霜,初、终霜对农作物的影响都较大。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霜冻天气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廖裕珍等学者[2]通过对1952—2012年梅州市低温,霜冻天气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近六十年来梅州市,梅州低温,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 霜冻天气出现最多的月份为12月及1月, 这两个月份霜冻日数占总霜冻日数的70%以上. 20世纪80年代初低温、霜冻强度逐渐减弱,低温、霜冻日数也在这个时候出现突变减少;叶殿秀等学者[3]选择1961—2007年我国577个测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气温资料,利用霜冻气候统计指标计算历年初、终霜冻日期及无霜冻期得出结论,近47年,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期提早2.0 d/10a,初霜冻日期推迟1.3 d/10a,无霜冻期延长3.4 d/10a;从20世纪80年代起全国平均终霜冻日明显提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初霜冻日明显推迟。
周素娟等学者[4-6]则主要围绕霜冻天气的发生特点、霜冻对农业的影响以及防御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
阜新市隶属于辽宁省,地处辽宁省西部低山丘陵区,属于内蒙古高原与东北辽河平原的中间过渡地带,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灾害性天气类型较多,出现几率较高,特别是冰霜冻天气频发,经常对当地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危害。
冬季气象安全科普一、冬季气候特点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气温下降,天气干燥。
在我国,冬季通常是指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2月。
这个季节的主要气候特点是气温低、降水少,并且由于冷空气活动频繁,容易出现大风、霜冻、雪等气象灾害。
二、寒潮、霜冻和大雪1.寒潮:寒潮是指大规模的强冷空气南下,使气温急剧下降,造成大范围地区气温骤降,并伴有大风、雨雪等天气现象。
寒潮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防范。
2.霜冻:霜冻是指地面温度下降到0℃以下,使土壤和植物表面出现冰晶的现象。
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较大,需要注意加强防范。
3.大雪:大雪是指降雪强度较大的天气现象。
大雪对交通和农业都有一定的影响,需要注意加强防范。
三、低温对健康的影响冬季气温低,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感冒、哮喘等疾病。
此外,低温还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关节炎等疾病。
因此,在冬季要注意保暖,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四、保暖与预防感冒冬季要注意加强保暖措施,尤其是头部、手部和脚部等易受寒的部位。
同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如果出现感冒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
五、气候变化与环境污染冬季气象变化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例如空气污染物的扩散和积累。
因此,要注意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健康。
六、冬季火灾的预防冬季天气干燥,容易发生火灾事故。
要注意加强火灾预防工作,做到不乱丢烟蒂、不乱扔火柴等易燃物品、不私拉乱接电线等。
同时,要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逃生技能,确保人身安全。
霜冻有哪些特征
霜冻是农业气象灾害之一,霜冻的发生会对正在生长发育的作物
造成伤害,从而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那么霜冻有哪些特征呢?冻害
有哪些特点呢?
霜冻的特征:
一般白天天气晴朗,傍晚有较大的降温,8-9点开始温度急剧
下降,到午夜12点达到0℃以下,在凌晨2、3点迅速降-2—3℃以下,
从而发生不同的冻害。
霜冻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在冬春季,多为寒
潮南下,短时间内气温急剧下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引起;或者受寒潮影
响后,天气由阴转晴的当天夜晚,因地面强烈辐射降温所致,这就是
人们常说的“雪上加霜”。霜冻对园林植物的危害,主要是使植物组织
细胞中的水分结冰,导致生理干旱,而使其受到损伤或死亡,给园林
生产造成巨大损失。
霜冻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由北方强冷空气入侵酿成的霜冻,常
见于长江以北的早春和晚秋,以及华南和西南的冬季,北方群众称之
为“风霜”,气象学上叫做“平流霜冻”。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因强
烈辐射散热而出现低温,群众称之为“晴霜”或“静霜”,气象学上叫做
辐射霜冻。
先因北方强冷空气入侵,气温急降,风停后夜间晴朗,辐射散
热强烈,气温再度下降,造成霜冻,这种霜冻称为混合霜冻或平流辐
射霜冻,也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霜冻。一旦发生这种霜冻,往往降温剧
烈,空气干冷,很容易使农作物和园林植物枯萎死亡。所以这类霜冻
应特别引起注意,以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