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福建省霜冻天气的气候变化特征
- 格式:pdf
- 大小:467.21 KB
- 文档页数:4
2021年1月第1期总第169期海峡科学Straits ScienceJanuary2021No.1,Total169th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的气候变化及特征林伟家1㊀徐海燕1㊀叶晓冰1㊀叶晓春2(1.福建省永春县气象局,福建㊀泉州㊀362600;2.福建省南安市气象局,福建㊀泉州㊀362300)[摘要]选用近50年闽南地区17个气象站点月气温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㊁Mann-Kedall检验㊁EOF分析㊁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该地区冬季气温异常气候变化及特征㊂结果表明,闽南地区冬季气温EOF分析第一特征向量贡献率为57.46%,闽南地区冬季气温总体特征表现为一致暖或者冷㊂近50年来,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以0.30ħ/10a的速率增长㊂冬季气温在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偏低,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左右发生突变,90年代起气温偏高㊂闽南地区冷冬年前后期气温都是以偏低为主,而暖冬年前后期气温都是以偏高为主㊂[关键词]冬季气温㊀气候特征㊀闽南地区[中图分类号]P4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683(2021)01-0011-031㊀概述联合国政府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第四次气候变化评估[1]报告上指出,全球气候正在以变暖的趋势显著变化着,过去的百年里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74ħ,而最近的五十年里,增温率已经达到0.13ħ/ 10a㊂周自江等[2]研究发现,我国冬季气温总体是非连续增温趋势㊂任国玉等[3-4]指出,无论是近54年还是100年来,全国的年平均地面温度上升的趋势达到了0.25ħ/10a和0.08ħ/10a,而且四季的平均气温也是呈现升高趋势,上升最明显的是冬季,达到了0.39ħ/ 10a㊂研究冬季气温的异常变化以及特征,对于探讨冬季气温的异常原因和冬季气温的变化规律有一定的帮助㊂因此,本研究利用闽南地区17个气象站点月气温资料对闽南地区冬季气温异常气候变化和特征进行分析,探讨闽南地区冷暖冬年前后期气温变化,为闽南地区冬季气温预测提供参考㊂2㊀数据来源与方法所用分析资料为闽南地区17个气象站点近50年(1969年 2019年2月)的月平均气温资料㊂冬季气温为当年12月到次年2月平均气温㊂本文采用的方法有:线性趋势分析㊁Mann-Kedall检验㊁EOF分析㊁合成分析等方法㊂3㊀结果与分析3.1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为了解闽南地区近50年来冬季气温空间分布特征,对冬季平均气温进行EOF分析,计算出前4个特征向量场的方差贡献率(表1),从表1得出,第一特征向量占总方差的57.46%,说明闽南地区冬季气温总体特征为一致暖或者冷㊂图1中,较高区域在漳州内陆地区,较低地区在泉州沿海地区,说明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呈现沿海向内陆方向升高的特点㊂第二特征向量占7.53%,从图2可以看出,漳州华安为负值区,漳州南部为正值区,泉州内陆-厦门地区一带为正值区,而泉州惠安地区为负值区㊂这说明闽南冬季平均气温特征为漳州华安和泉州惠安地区低,其余地区高㊂表1㊀EOF分析前4个模态对总方差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模态EOF贡献率第一特征向量57.46%第二特征向量7.53%第三特征向量 5.84%第四特征向量 4.33%累积贡献率75.16%㊃11㊃HAI XIA KE XUE海峡科学2021年第1期图1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EOF分析第一特征向量场的空间分布图2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EOF分析第二特征向量场的空间分布3.2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的时间变化特征3.2.1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有较明显的年际变化,冬季平均气温最高前3年依次为:2018年(15.9ħ)㊁2016年(15.4ħ)㊁2000年(15.4ħ),均出现在2000年以后㊂冬季平均气温最低前3年依次为:1983年(11.7ħ)㊁1973年(11.9ħ)㊁1985年(12.1ħ),均出现在1985年以前㊂1969 2018年,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为13.8ħ㊂50年期间,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以0.30ħ/10a的速率增加,而且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比任国玉等[4]的结论(全国年平均气温增温率0.25ħ/10a)高,但比其指出的全国冬季平均气温增温率0.39ħ/10a低㊂图3㊀闽南地区1969—2018年冬季平均气温年际变化3.2.2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代际变化以1981 2010年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13.8ħ为常年值,分析1969 2018年每10年间(其中1969 1980年为12年,2011 2018年为8年)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如图4所示㊂图4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年代际距平从图4可以得出,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都是负距平,其中20世纪70年代年冬季平均气温偏低,达到-0.48ħ;20世纪80年代有回升,但仍偏低了-0.12ħ;20世纪90年代冬季平均气温上升显著,为正距平,偏高了0.83ħ;21世纪冬季平均气温上升缓慢㊂与宋连春[5]证明的 1950 1990年我国冬季平均气温在前期是呈现下降的趋势,然而在后期则是呈现上升的趋势 是相一致的㊂为了分析闽南地区1969 2018年冬季的平均气温是否存在突变,对冬季平均气温进行了M-K检验㊂从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M-K检验(图5)可以看出,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左右发生突变,并且在1991年有增温的过程㊂闽南地区冬季㊃21㊃2021年第1期海峡科学HAI XIA KE XUE平均气温在2000年UF 线超过5%的显著性水平,说明在2000年后闽南地区冬季增温较为明显㊂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较文献[6](华南极端最低气温在1978年发生增温突变)要晚11a 左右,与惠素敏等[7]的结论(认为我国冬季气温突变时间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且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冬季气温发生了一次由冷到暖的突变)是相一致的㊂图5㊀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M -K 突变检验3.3㊀闽南地区冷㊁暖冬年以及对应的冬季气温时空分布特征3.3.1㊀闽南地区冷㊁暖冬年的选取以闽南地区1969 2018年平均气温距平1.0ħ为划分标准,当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距平小于-1.0ħ为冷冬,大于1.0ħ为暖冬㊂闽南地区冷冬年有6a,分别是1973年㊁1975年㊁1976年㊁1982年㊁1983年㊁1985年,暖冬有5a,分别是1998年㊁2000年㊁2006年㊁2016年㊁2018年㊂闽南地区冷冬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后,暖冬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后,冷冬出现次数是暖冬的1.2倍,冷㊁暖冬一共有11a㊂3.3.2㊀闽南地区冷暖冬年前后期的气温分布将闽南地区冷暖冬年前期和后期的平均气温进行合成,得出从当年1月到次年12月闽南地区前后期每个月的气温距平的合成情况见表2㊂从表2可见,闽南地区冷冬年前期的1~11月里,除2月和5月气温正常外,10月气温偏高,其余8个月气温都偏低,尤其是当年夏季气温偏低;冷冬后期,5月和8月气温正常,其余气温都偏低㊂因此,闽南地区冷冬年前期与后期气温都是以偏低为主㊂闽南地区暖冬年前期,当年2月和9月气温接近常温,其余月份气温都偏高㊂闽南地区暖冬年后期,11月份气温以正常为主,其余月份气温都偏高㊂由此可见,闽南地区暖冬年前后期气温都是以偏高为主㊂表2㊀闽南地区冷㊁暖冬年前期与后期平均气温合成分布类型前期(当年)后期(次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冷冬年(-)暖冬年(+)-+00-+-+0+-+-+-+-0++-+-+-+0+-+-+0+-+-+-0-+4㊀结论①近50年闽南地区冬季气温进行了EOF 的分析,第一特征向量贡献率达57.46%,说明闽南地区冬季气温总体特征为一致暖或者冷,冬季平均气温呈现沿海向内陆方向升高的特点㊂②闽南地区冬季平均气温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都是负距平,气温偏低;20世纪80年代后期左右发生突变,90年代起,气温以偏高为主㊂③闽南地区冷冬年前后期气温都是以偏低为主,而暖冬年前后期气温都是以偏高为主㊂参考文献:[1]IPCC.Climate Change :The Scientific Basis.Contribution ofworking group I to the third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R ].Cam bridge ,UK :Cam 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1.[2]周自江,王颖.中国近46年冬季气温序列变化的研究[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0,23(1):106-112.[3]任国玉,初子莹,周雅清,等.中国气温变化研究最新进展[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01-716.[4]任国玉,徐铭志,初子莹,等.近54a 中国地面气温变化[J ].气候与环境研究,2005,10(4):717-727.[5]宋连春.近40年我国气温时空变化特征[J ].应用气象学报,1994(1):119-124.[6]伍红雨,杜尧东.1961-2008年华南地区极端气温的非对称变化[J ].生态学杂志,2010,29(11):2241-2248.[7]惠素敏,郑昭佩,许春花,等.近65年来中国冬季气温的变化研究[J ].绿色科技,2015(11):12-16.㊃31㊃。
霜降的气候现象与特点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通常出现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
随着秋季的深入,气温逐渐下降,霜降标志着天气进一步寒冷,大地开始出现霜冻的现象。
本文将介绍霜降的气候现象与特点。
一、气温下降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显著下降。
在霜降之前,秋天的气温还相对温暖,但随着季节的推进,冷空气逐渐活跃并开始影响大陆,使得气温急剧下降。
白天的最高气温往往不超过15摄氏度,夜间更是会降至冰点以下。
这种气温变化带来的寒意使人们需要多穿衣物,并进行保暖措施。
二、日照时间减少随着霜降的来临,日照时间逐渐减少。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原因,北半球自夏至开始,每天阳光直射点位置逐渐向南方移动。
在霜降节气期间,由于阳光斜射的角度变小,日照时间也相应减少。
这样,白天的时间变得比黑夜更短暂,也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一定的影响。
三、降水减少霜降节气是秋季的尾声,降水量相对较少。
夏季的雨季已经过去,雨水减少,降水量相较之前较少。
同时,由于气温下降,水汽含量也降低,导致霜降期间相对干燥。
这对于农作物的生长、水资源的补给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四、空气湿度降低随着气温降低和降水减少,霜降的空气湿度也相应下降。
较低的湿度使得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减少,从而感觉更加干燥。
这也意味着霜降期间对于护肤和保湿的需求增加,人们需要加强补水保湿措施,以防止肌肤过度干燥。
五、植物生长进入休眠期霜降标志着秋季进入最后阶段,植物的生长逐渐进入休眠期。
气温的下降和光照时间的减少,使得植物养分摄取减少,代谢活动放慢,进入休眠状态。
这也是植物换叶的最佳时机,树叶逐渐变黄、掉落,大自然的景色也随之变得斑斓多彩。
六、霜冻现象出现霜降期间,常常会出现霜冻现象。
当气温降至冰点以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成霜或冰,覆盖在地面、草叶、车窗等物体表面。
这种自然现象增加了大自然的神秘和美感,给人以宁静、幽雅的感受。
然而,霜冻对于农作物和花卉的生长带来一定的危害,农民和园艺爱好者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霜降的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出现。
它标志着秋季进一步深入,进入到寒冷的冬季。
霜降的到来,带来了气温的明显下降,这种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霜降的温度变化和与其相关的气候特征。
一、霜降的气温变化霜降标志着气温的进一步下降,是秋季结束和冬季开始的过渡期。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特别是夜晚的气温更为明显。
这是因为霜降后,地面上的日照减少,夜晚的辐射冷却增强,从而使得气温更加寒冷。
在北方地区,霜降后经常出现的霜冻天气,给农作物生长带来困难。
二、霜降的气候特征1. 干燥的天气随着霜降的到来,大气的湿度减少,往往伴随着干燥的天气。
这是因为霜降后,北方地区的冷空气开始活跃,并且暖湿空气受阻,导致湿度下降。
这种干燥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和人们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2. 多风的天气在霜降期间,冷空气开始南下,与暖湿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冷暖气流交界处形成锋面,从而引发了频繁的气象活动。
这种气象活动会导致风速的增大,使得霜降期间的风比较多,给户外活动带来不便。
3. 温差大霜降期间,北方地区白天阳光照射较少,地面的辐射冷却明显,导致白天和夜晚的温差较大。
白天气温相对较低,夜晚则更加寒冷。
这种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对于作物生长和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霜降对人们的影响霜降的温度变化与气候特征对人们的生活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首先,气温下降可能引起人们的感冒和呼吸道疾病。
其次,干燥的天气会导致皮肤干燥、喉咙不适等问题。
加之多风的天气,容易引发感冒和其他疾病。
此外,霜降之后的昼夜温差大,使得人们的睡眠质量下降,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四、应对霜降的措施面对霜降带来的温度变化和气候特征,人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首先,注意增加衣物,保持身体的温暖。
其次,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室内湿度过低。
此外,要注意保护皮肤,使用滋润剂等皮肤保养品,防止皮肤干燥和龟裂。
福建省2012年1~3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朱艳萍
【期刊名称】《福建气象》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1 气候概况评述 1-2月的基本气候概况是:气温偏低,降水偏多,日照
异常偏少,呈现明显的低温、多雨、寡照特征。
2012年1-2月我省多个县(市)的累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位居本站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前三位,内陆局部县(市)出现罕见的暴雨;平均日照时数为191.8小时,偏少138.1小时,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新低。
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持续性低温和降雪,并伴有结冰和积雪天气。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朱艳萍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象台,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6
【相关文献】
1.福建省2015年10月~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J], 高聪晖;
2.福建省2014年7-9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J], 刘通易;
3.福建省2014年10~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J], 江晓南;
4.福建省2012年10~12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J], 江晓南;
5.福建省2012年7--9月气候概况及主要天气过程特点 [J], 刘锦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近40年来福建省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严平勇【期刊名称】《广东农业科学》【年(卷),期】2009(000)008【摘要】利用福建省近40年来的逐月气温数据,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和非参数Mann-Kendall检验方法,对福建省月平均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月极端最低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揭示近40年来极端气温变化的主要特征:(1)福建气温呈明显的升高趋势,月极端最低温度升高速度远大于月极端最高温度;(2)月极端高温空间分布受地形影响深刻,闽西和闽中两大山带之间的山间盆地、河谷区为极端高温高值分布区,山带高海拔区及沿海岛屿为极端最高温度低值区;(3)月极端最低温度由东南向两北递减,东南沿海岛屿为其高值区;(4)月极端最高温趋势大致以闽中大山脉为界,西北显示不明显下降趋势,东南显示显著升高趋势,其中东南沿海福州、漳州、福鼎、长汀为趋势增强中心;(5)月极端最低气温大部分地区显示升高趋势,以河谷、盆地为趋势增强中心,倾斜度值向周围递减.【总页数】3页(P358-360)【作者】严平勇【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地理学国家理科基地,福建,福州,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23.3+6【相关文献】1.澜沧江流域近55年来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 [J], 王学;李少娟;裴顺强;吴巩胜2.山西省近40年来干旱情况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J], 赵志平3.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洪;曹婧;毋俊华;陈怡平4.近40年来陕西省耕层土壤pH的时空变化特征 [J], 王洪;曹婧;毋俊华;陈怡平5.全球变暖背景下广东省近60年来极端气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J], 黄强;陈子;刘占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霜降的气象特征与变化规律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阳历10月23日或24日。
随着气候的转凉,霜降标志着秋季渐近尾声,冬季正式来临。
本文将介绍霜降的气象特征以及其变化规律。
一、气象特征1. 温度下降:霜降时,气温显著下降,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开始加大。
尤其是夜晚,气温会降至零摄氏度以下,容易导致地面结霜。
2. 天空晴朗:在霜降时节,大气层中的水汽逐渐减少,天空晴朗的日子变得更多。
蓝天白云常常是霜降时的典型天气。
3. 干燥少雨:霜降后,大部分地区的降雨量减少。
随着气温的下降,大气中的水汽含量降低,形成一个相对干燥的天气环境。
4. 寒潮频繁:霜降时北方地区常常受到寒潮的影响,寒冷空气南下,气温骤降,风力增强。
寒潮会导致严寒天气和强风等极端天气条件。
二、变化规律1. 时间波动:霜降的具体时间在阳历10月23日或24日左右,但实际日期可能会因年份、地域、气候条件而有所不同。
例如,在北方地区,霜降可能较早到来,而南方地区则会相对较晚。
2. 降雨量逐渐减少:霜降后,大多数地区的降雨量开始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水汽减少,且平均温度下降,降雨的形成条件相对较差。
3. 温差增大: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时白天和夜晚的温差逐渐加大。
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时更容易结霜。
这也预示着寒冷的冬季即将来临。
4. 天气干燥稳定:霜降后,大部分地区的天气趋向干燥,天空晴朗的日子较多。
这种干燥的天气状况有利于农作物的收获和贮藏。
三、防御措施1. 注意保暖: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需要增加衣物来保持身体的温暖,特别是在夜间。
穿戴适当的衣物、帽子、手套等可有效防寒保暖。
2. 防治霜冻:霜冻天气对一些农作物造成的威胁较大。
农民可以采取覆盖、烟熏、喷水等方法来保护庄稼,减少霜冻对农作物的损害。
3. 注意交通安全:在寒冷天气条件下,道路容易结冰,车辆行驶起来更加困难。
驾驶员应提前做好交通安全准备,保持车辆状态良好,减慢车速,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结论霜降作为中国的传统节气之一,具有明显的气象特征和变化规律。
福建省暖冬气候特征分析林昕;邱洪华【期刊名称】《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利用福建省65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2月)气温资料,分析全省冬季气温变化特点,并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分析全省暖冬事件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福建省冬季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2月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升高对冬季变暖贡献较大;福建省内陆暖冬频率多于沿海;中南部沿海单站暖冬指数上升幅度较大,表明该地区暖冬事件上升趋势更明显;近43年来福建省共出现暖冬15次(年),主要发生在21世纪,其中发生在1999年的暖冬范围最广,强度最大;通过对比,国家《暖冬等级》标准能更合理地对暖冬事件进行时空上的划分。
%Using winter ( from December to February ) temperature data during 1971-2013 from 65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Fujian province , the variations of winter temperature are ana-lyzed.Then, according to the Warm Winter Grade national standard , its warm winter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zed , showing that winter temperature in the province is significantly in uptrend , especially the ascents of February temperature and minimum temperature contribute more to winter warming .In-land regions in the province have a higher frequency of warm winter than coastal regions .Warm winter central and southern coastal regions occurs even more frequently .During recent 43 years, 15 warm winter years had occurred , mainly after 2000 .The most extensiveand strongest warm winter occurred in 1999.By contrast, the Warm Winter Grade national standard can define warm winter events more reasonably .【总页数】7页(P32-38)【作者】林昕;邱洪华【作者单位】福建省气候中心,福州350001;福建省气候中心,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467【相关文献】1.近50年益阳市暖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杨乐清;赖悦平;郭小卫2.陕甘宁地区暖冬气候特征分析 [J], 鲁佩;董婕3.1961-2019年吉林省暖冬气候特征分析 [J], 刘宁; 于秀晶; 黄晶4.1961-2020年辽宁省暖冬现象气候特征分析 [J], 李倩;张婉莹;林毅;林益同;周晓宇;王大钧;林蓉;朱玲5.上海奉贤1960-2019年冷暖冬气候特征分析 [J], 徐相明;顾品强;姚寅秋;王正大;汤晨阳;尹荔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杨凯;陈彬彬;陈家金;李丽纯;岳辉英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11(27)8
【摘要】选取福建省有长期、连续记录的8个气象站点,分析福建省近40年来气
候变化特征,为制定福建省农业生产发展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结果表明:福建省近40年来温度呈上升趋势,且冬季增温非常明显,年最低温度升温
率达0.15℃/10年;降水的年际波动大,各气象台站平均降水增加率为53.39mm/10年,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具有增多趋势,且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的上升趋势高于其他地区;各站点的区域热量指数都呈增高趋势,区域湿润指数自90年代以后有上升
的趋势。
总的来说,福建省气候有趋于暖湿的迹象,但变化趋势较不明显。
【总页数】8页(P302-309)
【关键词】福建省;气候变化;区域热量指数;区域湿润指数
【作者】杨凯;陈彬彬;陈家金;李丽纯;岳辉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67
【相关文献】
1.福建省永泰县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刘必桔;魏梅云;郑世文
2.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节能(应对气候变化)办关于福建省应对气候变化实
施方案的通知 [J], ;
3.福建省短历时强降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杨丽慧; 吴滨; 白龙; 陈立
4.全球气候变化下黄土高原泾河流域近4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袁素芬;唐海萍
5.福建省沿海雾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J], 马治国;张春桂;陈家金;林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霜降气候特点气温下降天气变化的特征霜降气候特点及气温下降天气变化的特征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每年的10月23日或24日,太阳到达黄经210°时为霜降。
在这一节气中,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气温的下降,天气的变化也逐渐明显。
本文将详细介绍霜降气候特点以及气温下降所引起的天气变化特征。
一、霜降气候特点霜降气候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温度下降:霜降是秋季气温骤降的一个分水岭。
随着霜降的到来,气温逐渐下降,天气转凉。
特别是晚上和清晨,寒冷的感觉更加明显,人们感到冷意逐渐增强。
2. 霜冻:霜降这一时期,气温会逐渐接近或低于冰点。
当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会在地面上直接凝结成霜,形成一层白色的冰花,这就是霜冻的现象。
霜冻不仅会给植物造成伤害,也对人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3. 污染物增加:霜降时期,大气稳定,静风或轻风的天气较多。
导致空气中的污染物难以扩散,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因此,人们在霜降时尽量减少燃烧物质,以降低污染的程度。
二、气温下降天气变化的特征气温下降所引起的天气变化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 天空晴朗:随着气温下降,霜降时期的天空晴朗的日子较多。
这是因为冷空气下沉,降水云形成的机会变少,天空更加明朗,阳光透过清澈的空气直射到地面上,使得人们感到温暖舒适。
2. 早晚温差大:随着气温的下降,霜降时期的早晚温差会明显增大。
白天阳光较充足,气温相对较高;而到了早晚,由于太阳的角度变低,气温迅速下降。
早晚温差大,人们在出行时需要做好保暖措施,以免受凉。
3. 霜冻频繁:随着气温的下降,霜冻的发生也变得更加频繁。
当气温低于0℃时,水蒸气会凝结在地面上形成霜冻,给植物带来损害。
果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果树不受霜冻侵害。
4. 干燥少雨:霜降是降水量较少的时期,干燥少雨的特点比较明显。
空气湿度相对较低,降水减少,容易出现秋旱的情况。
人们需要注意节约用水,并做好防火工作,以预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霜降霜降的气候特征与变化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标志着进入了深秋季节。
在这一节气中,气温逐渐下降,天空晴朗,露水凝结成霜,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本文将探讨霜降的气候特征以及近年来的变化。
一、气候特征在霜降节气期间,往往出现以下气候特征:1. 温度下降:霜降前后,气温逐渐下降,开始逼近零度。
晚上气温较低,时常出现霜冻现象。
2. 天空晴朗:随着秋季的深入,霜降的天空多呈现出晴朗的状态。
白天阳光明媚,晚上星空璀璨。
3. 露水凝结:因为气温下降,霜降节气时大地上的水汽凝结成露水、霜水,给植物和物体表面形成一层水珠或冰晶。
二、近年变化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霜降的特征也在逐渐发生一些变化。
以下是一些近年来观察到的变化:1. 气温波动:虽然霜降仍然代表着气温的明显下降,但近年来,气温波动更加剧烈。
有时会出现气温骤降或暖流过境的情况,使得霜降的寒意减弱。
2. 降雨增加:一些地区在霜降节气期间出现了降雨增加的情况,多云天气比以往更为常见。
这可能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湿度增加有关。
3. 霜冻减少:由于全球变暖,部分地区的霜冻现象相对减少。
霜降时,夜间的霜冻凝结较少,植物受到的冻害降低,对农作物的影响减小。
三、影响与应对霜降节气气候的变化对农业、生态环境以及人们的生活都有一定影响。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和相应的应对措施:1. 农业:气温波动和霜冻减少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有影响。
农民可以根据气候变化调整种植时间和作物结构,选择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
2. 生态环境:霜降节气的变化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加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3. 生活:气温变化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一定影响,如衣物搭配、取暖、室内通风等。
人们应根据气温变化合理安排日常生活,确保舒适度和健康。
总结:霜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标志着秋季的深入和气温的逐渐下降。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影响,霜降的特征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气温波动增大、雨水增加和霜冻减少等。
近51年福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江晓南;陈玉吉;刘锦绣
【期刊名称】《海峡科学》
【年(卷),期】2012(000)008
【摘要】利用福建1961~2011年日最低气温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1年来福建寒潮发生次数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寒潮活动各地差异显著,呈西北向东南递减形式.寒潮主要出现在10~5月,冬季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再次.年寒潮及秋、冬季寒潮呈减少趋势,而春季寒潮呈增加趋势.寒潮次数具有明显变化周期,未来2~3年秋季寒潮存在偏少可能,年寒潮及冬、春季寒潮次数偏多可能性较大.【总页数】4页(P12-14,17)
【作者】江晓南;陈玉吉;刘锦绣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象台;福建省气象服务中心;福建省气象台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近40年辽宁地区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J], 周福然;何传洋;冯雪君;郭宁;高莉莉
2.闽东近44a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J], 黄文霖;张翔宇;王伟伟
3.长治市近40 a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J], 王正旺;刘新莹;杨梅红;张瑞庭
4.鄂尔多斯近15年来寒潮气候特征分析 [J], 李悦;马跃界
5.连平县近55年寒潮和强冷空气气候的特征分析 [J], 郑学华; 秦荣显; 黄旭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15卷第4期2020年12月岀版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 15 No. 4December 2020李智君,李承哲.小冰期福建省寒冷期的气候与生态变化[J].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2020, 15 (4): 1-14.LI Z J, LI C Z. Climate and ecology changes in Fujian Province during the Cold Period of Little Ice Age [J]. Journal of Subtropic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0, 15 (4) : 1-14. DOI : 10. 19687/j. cnki. 1673-7105. 2020. 04. 001.小冰期福建省寒冷期的气候与生态变化李智君打李承哲2**收稿日期:2020-07-03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971170)作者简介:李智君(1968—),男,宁夏固原市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历史地理学方面的研究,xmzhijunli@sina. com 。
*通信作者:李承哲(1996—),男,宁夏固原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大气科学方面的研究,chengzli@uiowa. edu 。
(1.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2.爱荷华大学工程学院美国爱荷华城52246)摘要:小冰期的寒冷期,地处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的福建省,其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是频频遭 受冷空气的侵袭,寒冬次数增加。
降雪、河流冻结和水面结冰的南限,向南迁移了 2个纬距, 气温降低约3. 16T 。
中亚热带与南亚热带的过渡区,由霞浦至福州之间,南移到福州至莆田 之间。
3个寒冷期寒冷程度也有差异,其中第二个寒冷期最冷,较第一、三个寒冷期,气候要 素的南限,在极端年份又向南移动了 1个纬距。
近50年福建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统计特征
蔡文华;王加义;岳辉英
【期刊名称】《气象科技》
【年(卷),期】2005(033)003
【摘要】把福建省各台站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统一订正为1950/1951~1999/2000 整50年记录,并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和评价,继而对其偏冷年景进行特征分析.近50年福建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1954/1955为最冷年,1999/2000为第3冷年;冬季月平均气温正常,仍可出现异常或明显偏冷的低温;全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年景评价为异常偏冷,有的台站年景却仍属正常,年景等级相差达4级.全省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的年景评价为异常或明显偏低,该年度福建省果树、花卉和其它冬季作物必然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和寒害.
【总页数】4页(P227-230)
【作者】蔡文华;王加义;岳辉英
【作者单位】福建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省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州,3500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4
【相关文献】
1.福清市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统计特征分析 [J], 陈源高;汤巧秀;严娟;俞成标
2.近50年长春地区雷暴日统计特征分析 [J], 陈雷;王宁;谢勇
3.福清市近50年年度极端最低气温统计特征分析 [J], 陈源高;俞成标;汤巧秀;严娟
4.中国近50年来群发性高温事件的识别及统计特征 [J], 况雪源;王遵娅;张耀存;孙丞虎;侯威
5.佛冈县近50年来气温统计特征及变化趋势 [J], 罗桂森;林杨海;吴乃庚;招柳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热带农业研究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第12卷第2期 2016年5月马治国,彭继达,李丽纯,等.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气候特征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6,12(2) :108-112.MA Zhiguo, PENG Jida, LI Lichun, et al. Analysis of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 in the winter of 2015-2016 in Fujian Province[J]. Subtropical Agriculture Research, 2016,12(2) :108_112.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气候特征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分析马治国,彭继达,李丽纯,段智源,杨凯,林晶(福建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1)摘要:2015—2016年福建省冬季平均气温正常,极端气温偏低;降水异常偏多;日照偏少,大部县市为明显到异常偏少。
2016年1月出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最强冷空气过程,极端最低气温超过历史同期最低值,寒冻害属历年第2位,仅比 1999一2000年冬季寒冻害轻;中南部连续2次暴雨过程历史罕见,降水量属历年第1位。
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低温阴雨 寡照、暴雨和寒冻害3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寒冻害。
关键词:气候特点;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生产;冬季;福建省中图分类号:S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25(2016)02-0108-05D0I:10.13321/ki.subtrop.agric.res.2016.02.007Analysis of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in the winter of 2015-2016 in Fujian ProvinceMA Zhiguo,PENG Jida,LI Lichun,DUAN Zhiyuan,YANG Kai,LIN Jing(Meteorology Science Institute in Fujian,Fuzhou,Fujian 350001,China)Abstract:In the winter of 2015-2016 in Fujian Province,average temperature was nor^nal,extreme temperature was lower,precipitation was anor^naly m ore,and sunlight was remarkably and anor^naly less in the most counties. In Januar^^ of 2016,the emergence of the strongest cold air process for nearly half a century led to the extreme temperature falling below the minimum value in the same period of history. The freezing damage followed that in the winter of 1999-2000,which had caused the worst damage over the years. In the south central areas,continuous two rainstorms rarely emerging in history occurred and the precipitation was the top over the years. Agricultural disasters were caused by low temperature,rainy weather,scant sunlight,rainstorms and freezing,and the freezing resulted in the greatest damage.Key words: climate characteristics;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disasters;agricultural production;winter;Fujian Province 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影响,异常的气候条件带来的农业气象灾害对农作物产量和价格的稳定都不利[|-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