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采区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毕业设计
煤矿采区毕业设计

第一章矿井概况

一、矿井的交通位置、开采范围及周边情况。

湘东八矿矿井位于永兴县马田镇内。东西走向长3.53km,南北倾向宽1.56km,面积约5.06 km2。开采上限标高为+236m,下限标高为-400,现已开采至-180水平。

地理坐标:东经117°”,北纬27°”。铁路有京广线、公路有107国道、矿区内有矿用窄轨铁路,往西经马田矿业公司矿部直抵马田煤业公司集中煤仓,往东经高泉塘可达新星,湘东八矿距京珠高速公路马田出口只有2km,距107国道有5km,本井田交通十分方便。

二、矿区自然地理、水源和电源、区域经济和建设材料

矿井地形属丘陵地形北高南低, 地表水系较发育,从北流向南,矿井涌水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雨季增大,旱季减少,大气降水和老窑水是矿井涌水的主要补给源。

区内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降雨量最大为1870.90mm,最小为906.9mm历年最高气温41.5℃,最低气温-7.7℃,年平均气温+16.1~18.2℃,适宜植物、农作物生长。

矿井水源、电源条件满足矿井生产需要,生产建设用材料供应方便,当地社会经济条件良好。

三、矿井开拓部署概述

矿井采用底板斜井开拓。在井田中央布置一条主井和一条副井,采用中央边界式通风系统,抽出式通信网方式。矿井共划分为三个水平,一水平开采标高为+236m~±0,共布置11、12、13三个采区;

二水平开采标高为±0~-200m,共布置21、22、23三个采区;三水平开采标高为-200~-400m,共布置31、32两个采区。一水平已开采完毕,二水平已采至-180m。三水平为接替水平,目前正在开拓准备中。

四、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矿井储量汇总表(单位:万t):

2、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矿井生产能力15万t/a,服务年限37年。

第二章采区位置、范围、煤层及开采技术条件

一、采区名称与位置

本设计采区为湘东八矿三水平的第一个采区,即32采区。该采区位于湘东八矿第三水平西端,采区边界坐标由4个拐点构成,拐点坐标如下表:

二、采区范围,走向边界及走向长度,上下部边界标高及垂高

32采区东以F1断层为界,与32采区彼邻;南至矿井下部边界;西以矿井西部井田边界煤柱线为界,与湘东七矿彼邻;上以水平隔离煤柱线为界。采区走向长度1300m,倾斜长度798m,采区真面积约1.04km2。采区上部边界标高-200m,下部边界标高-400m,采区垂高200m。

三、采区范围内的地面地物、地貌

31采区地面处于平均标高+320m左右的丘陵地带,地面山坡坡度平缓,平均坡度12°左右,植被茂蜜,有少量耕地,无水田;无村庄及其他建筑物。

四、含煤地层及煤层特征

1、矿井地质特征及构造

天水井田位于源头冲背斜倾伏端,马田推覆体中部的马矿“入”字型构造中,基本呈一单斜构造,但地表次级褶皱发育。由东向西地层走向由北西转为东西到东北,倾角10~20度,倾向南西至南东。天水井田内地表断裂不甚发育,在井田的北部边界地表中出露有马田推覆大断裂、马矿逆断层;西部边界有爱和山正断层;东部边界有寨岭断层及高泉塘走向断层。井田内仅发育一条龙塘正断层,对生产造成一定的影响

2、含煤地层

井田内含煤地层为二迭系(P2):上统和下统出露完整。

二迭系上统:

大隆组(P2d):灰色、深灰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顶部为黑色硅质灰岩夹钙质泥岩,底部为硅质泥岩、钙质泥岩夹粉砂岩。厚60~150m,平均110m。

元冲组(P2X):上部为紫灰色至深灰色薄层状硅质泥岩,下部为黑色薄至中厚层状灰岩夹燧石层,厚30-110m,平均52m。

二叠系下统:按岩性和生物组合不同,可分成斗岭组、当冲组及栖霞组。

⑴、斗岭组(P l do):又分为上、中、下三段。

上段(P l do3):主要以灰黑色钙质泥岩夹石灰岩组成。偶夹钙质砾岩、粉砂岩及砂质泥岩,厚3-62m,平均为15m。

中段(P l do2):为主要含煤段,共含煤三层。上部含大量菱铁矿结构的泥岩、粉砂质泥岩、煤及厚层状中细砂岩组成;中上部主要为细砂岩、粉砂岩夹煤;下部为泥岩、砂岩夹煤组成。厚41-250m,平均133m。

下段(P l do1):以薄至中厚层状砂质泥岩、粉砂岩为主,上部夹条带状细砂岩;中部夹厚层状石英砂岩;底部主要为含卵形结核的泥岩。厚175-200m,一般为180m。

⑵、当冲组(P l d):铁灰色薄层状硅质灰岩夹黑色薄层状铁、锰、硅质泥岩。厚10-14m,平均12m。

⑶、栖霞组(Plg):灰至深灰色厚层状灰岩,上部夹钙质泥岩或泥灰岩,偶含遂石结核。厚8-25m,平均为15m。

3、煤层及顶底板岩性

⑴、2煤直接顶为黑色泥岩及粉砂质泥岩,岩性比较破啐,随采随落。厚度2-50m,平均19m.老顶为薄层状石英细砂岩,层理极发育,厚0-20m,一般厚7m。底板以泥岩及粉砂质泥岩为主,厚0-12m,岩性松软,巷道有底鼓现象。

⑵、5煤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厚度0.3-47.5m,平均

5.51m,开采后较易垮落,属于二级顶板。老顶为厚层状中至细粒砂岩,硅质或泥质胶结,厚3-48m,平均20m,普氏系数f=7-12。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及薄层细砂岩,厚0-16m,平均3m,普氏系数f=3-5。老底为细至中粒砂岩,岩性坚硬。

⑶、6煤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粉砂质泥岩,厚0.3-52m,平均10.08m。岩层破碎,开采中极易垮落,属一级顶板。老顶为细至中粒岩砂岩,一般不显层理,厚0-36m,平均5m,普氏系数f=6—10。直接底为粉砂岩,厚0-10m,一般3-4m,老底为细至中粒砂岩,岩性坚硬。

4、煤层特征

井田内含煤三层,主要可采煤层为Ⅴ煤,Ⅱ煤、Ⅵ煤为局部可采煤层,但在31采区内不可采。5煤层特征如下:

5煤:位于斗岭组中段的中部,上距Ⅱ煤约19~102m,一般40m。顶底板属软性至中硬性岩石。煤厚0~13m,平均2.2m。夹石不连续成层。煤层形态为层状或似层状,连续性较好,但厚度变化幅度大,对煤层开采有一定影响。煤呈粉末状或碎片状,易于落煤。为比较稳定的主要可采煤层。

可采煤层特征表

5、煤质、牌号及用途

5煤煤质牌号为变质程度较轻的无烟煤,低灰、低硫;5煤块煤少,机械强度低,需把煤粉制成炭化煤球,才能作为氮肥厂的原料。煤中有害杂质低,发热量高,为良好的动力用煤。

煤质化验参数表

五、开采技术条件

1、矿井瓦斯

2005年8月,经马田矿业公司测定,湘东八矿井瓦斯绝对涌出量为6.78m3/min,相对涌出量为27.15m3/t,为高瓦斯矿井。

2、尘爆炸性

经湖南煤矿煤炭质量监督检验站鉴定,煤层无煤尘爆炸危险性。

3、煤层自燃倾向性

在开采过程中,煤层自燃过,曾在1154工作面发生过一氧化碳超标和高温现象,煤层具有自燃倾向性。

4、煤层顶、底板

5煤直接顶为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厚度0.3-47.5m,平均5.51m,开采后较易垮落,属于二级顶板。老顶为厚层状中至细粒砂岩,硅质或泥质胶结,厚3-48m,平均20m,普氏系数f=7-12。直接底板为粉砂岩及薄层细砂岩,厚0-16m,平均3m,普氏系数f=3-5。老底为细至中粒砂岩,岩性坚硬。

5、地质构造

采区内地质构造简单,为单斜构造,无断层,褶皱。

6、水文地质条件及涌水量

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根据二水平生产情况,预测31采区最大涌水量50m3/h,最小涌水量12m3/h,一般涌23 m3/h。

第三章采区储量

一、采区参数

1、根据矿井开拓部署,矿井共划分为8个采区,本设计采区为三水平的第一个采区,即31 采区,按照既定的的采区边界范围,采区走向长度1300m。采区上标高为-200m,采区下标高为-400m,煤层倾角14.5°。

2、根据采区地质说明书已知31采区5煤层倾角α=14.5°,采区垂高H=H上-H下(m)=(-200)-(-400)=200(m),采区的倾斜长

度近下式计算:

H 200

l=-----------=--------------=798(m)

sinαsin14.5°

二、储量计算

1、地质储量

Z地=L·l·M·r(万t)

=1300379832.231.45

=330.93(万t)

式中:

L——采区走向长(m)

l——采区斜长(m)

M——煤厚(m)

r——煤的容重(t/m3)

2、工业储量

Z工=Z地-P

=Z地-L·b·M·r(万t)

=3309300-(130032032.231.45)

=322.63(万t)

式中:

b——阶段隔水煤柱宽度,一般取20-30m,因本采区为缓倾斜煤层,取b=20m

3、设计储量

m 2.2

Z设=Z工3------=---------=322.63(万t)

M 2.2

式中:

m——采高(m)

采高应随煤层倾角α增大而降低,一般规定是:

α=0°m为2.6m α=10°m为2.4m

α=20°m为2.2m α=30°m为2.0m

设计采区煤层倾角为14.5°,取采高为2.2m。

4、可采储量

Z可=Z设·C(万t)

=322.63380%

=258.11(万t)

式中:

C——采区回采率(%),规范规定中厚煤层80%。

第四章采区布置形式

设计采区的走向长度为1300m,煤层倾角14.5°,地质构造简单,矿井投产以来一直采炮采。因此根据采区的走向长度,地质条件和采煤工艺确定31采区的布置形式为对称式双面采区布置。

第五章区段划分

一、区段划分原则

1、确定的采面斜长,区段平巷宽度、区段煤柱宽度及沿空送巷的煤皮宽度等应符合有关规定或符合本矿实际。所取参数均应为整数,其中采面斜长应等于5的倍数。

2、各区段采煤面的实际采煤长度应相等或相近。

3、区段煤柱的回采率应不低于80%。

二、区段划分方法

1、计算采区可供划分区段的斜长l'

l'=l-b

=798-20

=778(m)

式中:b----区段隔水煤柱宽度

2、初步确定:

一区段采面斜长l上面=100m

设计采区为中厚煤层,一般是中厚煤层取80~100m,本设计取100m。

区段平巷宽度B=2m(炮采面一般取2m)

下的区段煤柱宽度l柱=20m(一般取10~20m,煤薄取下限,煤厚取上限),沿空送巷的煤皮宽l皮(一般取2~3m)

3、计算上区段的斜长l上

l上面=l面+l柱+2B(m)

=100+20+(232)

=124(m)

4、计算区段数n

l'778

N=---------=-----------=6.3(个)

l上面124

5、计算中、下区段的斜长l中、l下

l中=l中面+l柱+2B(m)

=108+20+(232)

=132(m)

l下=l中面+B(m)

=108+2

=110(m)

式中:

l中面=l上面-l回柱(m)

=124-16=108(m)

l回柱=l柱-l皮-B'(m)

=20-2-2=16(m)

l中面——中部采煤面斜长(m)

l——区段煤柱带采宽度(m)

B'——煤柱补充风巷宽度(m)

6、根据l'=l上+n l中+l下的原则,对上述各参数进行调整平衡,并最后确定l上、l中、l下、l面、l回柱、l皮等参数如下:l上=125(m)

l中=130(m)

l下=133(m)

l面=100(m)

l回柱=16(m)

l皮=2(m)

n=4

7、经过计算和作图,得出各区段的段高及区段平巷的标高,加上有关参数列表如下:

第六章采区巷道布置

1)采区上山

应提出2个不同方案,经技术对比后,选定一个较优方案。方案对比的内容:①巷道的掘进和维修量;②巷道施工的难易和进度快慢;③上山煤柱的宽窄;④上山设备的多少;⑤通风安全状况的好差;⑥采区生产能力的大小。

①上山条数: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相关规定及上山运输方式确定:

a. 凡采用运输机或溜槽运输方式时,对于有煤与CH4突出或CH4高或煤易自燃或产量大(15万吨/年以上)的采区,应布置3条上山,即1条轨道上山运料运矸兼进风,1条运煤上山兼行人,1条专用回风上山;对于其他条件下的采区可布置2条上山,即1条轨道上山运料运矸兼进风;1条运煤上山兼行人、回风。

b. 凡采用矿车运输方式时,对于有煤与CH4突出或CH4高或煤易自燃或产量大的采区,应布置3条上山,即1条轨道上山,1条行人上山,1条专用回风上山;产量小时,也可只布置2条上山,即1条全能上山,1条专用回风上山。

②上山的层位:应根据煤岩性质和煤层倾角确定:

a. 上山坡度与煤层倾角一致时,应采用顺层方式布置;

b. 上山应布置在稳定、坚硬、厚度适中的同一煤层或同一底板岩层中。

③上山的坡度:应根据上山用途和运输方式确定:

a. 采用矿车运输方式时,主提升α≤25°;辅提升≤28°;

b. 采用搪瓷溜槽运输时:α=30~35°;

c. 采用皮带机运输时,上山α≤15°,下山α≤17°;

d. 采用刮板机运输时,α≤25°;

e. 采用上链式刮板运输时,α=25°~28°。

④上山的位置,应根据有利于通风、运输和行人确定:

a. 采用3条上山布置时,运煤(或行人)上山应位于采区走向中央,专用回风上山应位于靠井田边界侧,轨道上山应位于靠井底侧;

b. 采用2条上山布置时,应根据上山的运输方式,确定其上山的位置,采用运输机、溜槽运煤时,运煤上山应位于靠井底侧,而轨道上山应位于采区走向中央;采用矿车运煤时,轨道上山应位于靠井底侧,而回风上山应位于采区走向中央。

⑤上山的断面形状和支护方式应根据煤岩类别确定(其原则也适用于采区其他巷)

a. 凡位于煤层中的上山,可根据煤岩的软硬分别采用梯形断面,矿用工字钢棚支护或矩形断面,锚杆支护;

b. 凡位于岩层中的上山,应一律采用拱形断面,其中位于坚硬的茅口灰岩

或石英砂岩的上山可采用裸体不支护,位于其他岩层的应采用锚喷支护。

⑥布置参数

a. 上山净高:岩石上山和中厚煤层上山不小于2.0m,薄厚落煤层上山不小于1.8m;

b. 上山净宽一般为2~2.4m;

c. 上山间距一般为20m;

d. 岩石上山距煤层底板法线距不小于10m;

e. 岩上山应位于硬岩层中部,其上下部硬岩厚度应不小于巷高。

2)采区车场

①上车场,一般采用平车场;

②中车场,一般采用甩车场。其中,煤层轨上山布置时,应采用顶板绕道式甩车式甩车场,岩石轨上山布置时,应采用石门底板绕道式甩车场。

③下车场,应根据采区轨上山和运输大巷的煤岩层及采区运输方式及采区位置确定:

a. 凡采用煤大巷和煤上山布置时,应采用平车场;

b. 凡采用岩大巷和岩上山布置时,也应采用平车场;

c. 凡采用岩大巷和煤上山布置时,应采用甩车场;

d. 凡中部采区轨上山下车场一律采用顺向车场;

e. 凡边界采区轨上山下车场,应视采区运输方式而定,采用矿车运输时应采用顺向车场,采用采区煤装车时,则应采用反向车场,以解决装车站的通风。

④采区中、下车场的起坡方式:凡属主提升应采用双道起坡高低道布置方式,凡属辅提升应采用单道起坡方式。采区装车站,应根据底板岩石大巷距煤层法线距确定:

a. 岩石大巷距煤层法线距>20m时,多采用石门装车方式;

b. 岩石大巷距煤层法线距<20m时,多采用大巷装车方式。

⑤布置参数

a. 平曲线半径机车运输12.15m,串车运输6.9m,人力推车4.6m;

b. 竖曲线半径9,12,15m;

c. 插入直径段长2~3m(指平、竖向曲线间,道岔与平、竖曲线间的直线)

d. 存车场长大巷(石门)装车站空重车线长不少于1列车长,区段平巷车场长不少于1.5个列车长(主提升)或1列车(辅提升)轨道上山上、中、下车场长3~4个串车长(主提升)或2~3个串车长(辅提升)

e. 绕道岩柱高度顶板绕道不小于2m,底板绕道不小于3m。

3)区段平巷

①区段中巷应根据采区上山布置类型确定:

a. 凡采用煤上山布置时,区段中巷必须采用双煤巷布置;

b. 凡采用一煤一岩或二煤一岩上山布置时,区段中巷可采用双煤巷布置,也可采用单煤巷沿空留巷或沿空掘巷方式布置;

c. 凡采用岩石上山或二岩一煤上山布置时,区段运输中巷必须采用底板岩石平巷和单煤巷分段掘进方式布置。

②采区上、下平巷一律为单煤巷布置

③布置参数

a. 区段岩石中巷距煤层底板法线距不小于8m;

b. 岩巷应位于硬岩层中部,且上、下部硬岩厚度不小于巷高;

c. 沿空掘巷的煤皮宽2~3m ;

d. 巷道高度 岩石中巷不小于2m ;煤层轨道中巷不小于2m ,机 、风巷不小于1.8m (中厚煤层);落煤层的煤巷高度可降低0.2m 。

4)区段石门(巷高不小于2m )

① 石门数:应与岩石上山条数相同;

② 相互位置:布置2条区段石门时,运输(回风)石门应高于轨道石门3~4m ;

布置3条区段石门时,运输(回风)石门应高于轨道石门3~4m 和回风石门3~4m 。

5)采区石门(巷高不小于2m )

① 采区回风石门1条,应利用运输上山或回风上山上部连通总回风巷的石门,再补掘一段连通煤层回风巷的石门即可。不需要另掘1条全长的石门巷;

② 采区运输(进风)石门1条,应布置在采区煤的上风侧。 6)煤柱尺寸

① 阶段煤柱20~30m ;

② 煤上山煤柱每侧各为20m ; ③ 区段煤柱10~20m ; ④ 采区边界煤柱10m 。 7)采区硐室 ① 绞车房

a. 应根据设计的绞车型号设计其尺寸;

b. 根据上车场长度设计其位置。 ② 变电站

a. 根据供电设计确定的变压器,高爆和低爆开关的型号和数量设计其尺寸;

b. 根据采区用电的中心确定其位置。 ③ 采区煤仓

a. 根据上山运输机能力或大巷机车一列车的运革量计算煤仓容量Q 。 Q 1=上山运输机的小时运量(t ) Q 2=大巷机车2列车运量(t ) 从中取其大值。

b. 根据煤仓容量Q ,计算煤仓体积V 。

V =

2

1K K Q

(m 3)

式中:K 1——煤仓有效系数,取0.9; K 2——松散煤的容量,取0.9t/m 3。

c. 根据煤仓体积V 和选定的煤仓断面积S ,计算煤仓长度L

L =S

V

+I (m )

式中:I ——为煤仓下部漏斗长度(m ) ④ 下山采区的泵房

① 水泵选型 a.工作泵能力F 2=1.2Q 正(m 3/h );b.备用泵能力F 备≦F I 的70%;

c.F I +F 备≥1.2Q 大(m 3/h ) 式中:Q 正、Q 大——分别为采区正常,最大涌水量

② 水泵参数: a.当Q 正≤50 m 3/h ,且Q 大≤100 m 3/h 时,可选用2台泵,一台工作,一台备用。

b.当Q 正>50 m 3/h ,应按规程规定,选用3台及以上水泵。即要有工作,备用,检修三种泵。

③泵房 长度 L=nL φ+(n+1)l (m ) 宽度 B=B φ+b1+b2 (m ) 高度 H=3.0~4.5 (m )

水泵工作轮直径<350mm 取3.0m ≥350mm ,取4.5m

式中:n ——水泵台数(台) l ——水泵机组间距,取1.5m L φ——水泵机组总长度(m ),可查产品样本 b1——水泵基础边到水井侧墙壁距离,取0.8m 。 B φ——水泵基础宽度(m ),可查产品图纸

b2——水泵基础边到轨道道侧墙壁距离,取1.5m 。

④水仓 有数容量 V=4Q 正(m 3) 净面积S ≥4m 2(单轨巷道)

(应分内、外水仓) 长度K

S V

L ·= K ——水仓有效利用系数,取0.9

⑤吸水井 直径一般为 1.2m ,个数应根据水泵排水量和台数设计,排水量>100m 3/h 的泵,采用一泵一小井设计,排水量<100m 3/h 的泵,可采用二泵一小井设计。

第七章 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

1)、采煤方法名称 2)回采工艺

①采面炮眼布置形式,爆破说明书及爆破三视图(1:100);

②采面支护方式、材料、支护密度计算及采场支护平剖面图(1:200) ③采面装运煤方式及设备选型计算,确定采面和机巷需用运输机台数; ④采面移溜及机巷缩机尾的方法; ⑤回柱放顶及特殊支架;

⑥采面作业方式及循环方式; ⑦采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第八章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以采面循环产量A 级为基础,计算采煤面班产A 班、日产A 日、月产A 月及年产A 年。

A 班=A 循(t ) A 月=302A 日2K (t ) A 日=3A 班(t ) A=12A 月310-4 (万t ) 式中K ——月正规循环率,一般取80%。 2)、根据采掘出煤矿量计算采区生产能力A B

A B 7

=K12K2∑=n

i A 1(万吨/年)

式中:K1——掘进出煤系数,一般取1.1;

K2——工作面同时生产影响系数,1个面取1,工作面取0.95,3个面取0.9

3)、本着采区生产能力应为整数且应等于或略低于计算能力的原则,确定采区设计生产能力A B ,即A B ≤A ′B (万吨/年)

4)、根据采区可采储量的设计生产能力,计算采区服务年限T

AB

z T 可= (年)

第九章 采区主要生产安全系统

1)、运输系统 ① 运煤系统

A 、上山采用运输机连续运输方式时

a.根据上山班最大小时出煤量进行运输机选型计算 Q 机≥Q 大 (t/h ) Q 大=K 2Q 均 (t/h )

Q 均=

5

.51

∑=n

i A 班

(t/h )

式中:Q 机——运输机的额定生产能力(t/h )

Q 大、Q 均——上山班最大和班平均小时出煤量(t/h ) 5.5——上山班运煤时间(h )

K ——上山出其不意煤不均衡系数 炮采K=1.3 机采K=1 N ——采区内同时生产的采面数(个)

b.根据上山需铺设运输机的长工度和每台运输机的设计铺设长度,确定上山运输机台数。

c.进行轨道上山辅助提升绞车的选型计算(采用1t 固定标准矿车) L 绞≥L 上山+L 上车+L 其他 (m )

F 额≥F=n(Q+Qm)(sin α+f1cos α)+mpL 上山(sin α+f2cos α) (kg) 式中:

L 绞——绞车的容绳量(m ) L 其他——其他绳之和(包括滚筒至绞车房前壁长3圈绳长及检验绳长)0.8m 绞车取10m ;1.2m 绞车取15m ;1.6m 绞车取20m

L 上山——轨道上山斜长(m ) L 上车场——上车场长度(m ) 40——指包括上车场长和滚筒上不少于3个摩擦圈绳长之和(m ) F 额——绞车额定最大牵引力(kg ) F ——计算的绞车最大牵引力 n —串车数,一般为煤车2个,矸石车1个

Q ——矿车载重 煤车0.85~0.9t ,矸石车1.4~1.5(t ) Qm ——一吨矿车自重取0.6t

f 1——矿车滚动轴承阻力系数,取0.015; f 2——钢丝绳滑动阻力系数,取0.02;

mp ——钢丝绳自重,查绞车技术特征得到(kg/m 3) α——上山的坡度(度)

B 、上山采用矿车运煤间隔运输方式时,可根据下述进行绞车选型的粗略计

a.根据采区设计生产能力,计算一次提升的煤车串车数;

n=

3·2

·1·36002

·1·T T T K K A (辆) 式中:A ——采区设计生产能力(万t/a ); K 1——提升不均衡系数,取1.2; K 2——提升设备富裕系数,取1.1; T 1——年工作日数,取330天; T 2——日工作时数,取16小时;

T 3——上山一次提升循环时间,对于单钩提升)(255.223s L T +=

上山

双钩提升)(505

.23s L T +=

上山

2.5——绞车提升速度m/s

25,50——1次和2次摘挂钩时间(s )

b.根据一次提升的煤车串车数及重量,进行绞车选型:

F 额≥F=n(Q+Q m )(sin α+f1cos α)+mpL 上山(sin α+f2cos α) (kg ) c.根据上山提升的需绳量,验算绞车的容绳量: L 绞≥L 上山+L 上车场+L 其他 式中各符号同上 ②运矸系统

采用1t 固定矿车,自掘进头装矸后经区段运巷运至各上中车场,自由采区轨道上山绞车放至采区下车场后运出。

③运料系统

采用1t 材料车或平板车装运材料及设备,经区段运巷、采区轨道上山及各车场运进或运出。

2、通风系统

A 、采区风量计算

a.根据采煤面的CH4涌出量计算采煤面的风量Q 面 ① Q 面=0.1q 相对2A 2K1 (m 3/分) ② Q 面=100q 绝对2K2 (m 3/分)

式中:q 相对、q 绝对——采煤面的相对和绝对CH4涌出量(m 3/t 、m 3/分) 0.1——计算系数

A ——采煤面的平均日产量(t ) K1,K2——通风系数,低CH4面,K1取1.3,变CH4面,K2取1.5~2.0。

b.根据局扇额定吸风量计算掘进头的风量Q 头

∑==n

i K Q Q 1·局头 (m 3/分)

式中:Q 局——局扇额定吸风量 JBT-51(5.5kW )取150 m 3/分 JBT-52(11kW )取200 m 3/分

n——局扇同时运输台数(即需供风的掘进头数)

k——供风系数,岩巷1.2,半煤岩巷1.25,煤巷1.3

c.根据经验数据确定硐室风量Q硐

①采区变电所60~80 m3/分

②采区绞车房100~200 m3/分

③采区水泵房100~200 m3/分

d.根据上述参数计算采区总进风量Q采

Q采=(∑Q面+∑Q头+∑Q硐)2K

式中:∑Q面、∑Q头、∑Q硐——采区内所有采煤面、掘进头、硐室风量之和

K——采区通风系数,取1.05~1.1

B、通风系统

1)、采区进风一律由轨道上山进风,采区回风应根据下述条件确定:

①凡属有煤与CH4突出危险或CH4高,或煤层及自燃应采用未用回风上(下)山回风;

②其他的可采用兼用回风上(下)山回风;

2)、采掘工作面应尽量采用并联通风,不用或少用串联通风,有CH4突出危险的采掘面严禁串联通风。采用串联通风时,必须符合下述规定:

①只允许掘串掘、掘串采、采串采,不允许采串掘,且只能串1次;

②只允许同一区段同一翼、同一煤层上下2个采面串联;

③只允许同一煤层上下2个采面串联;

④只允许为构成新区段通风系统的掘进巷道的回风串入进风中,构成独立通风系统后,必须立即停止串联;

⑤被串联工作面(硐室)风流中的CH4和CO2浓度都不得超过0.5%。

c.通风设施的设置

1)、为保证风流不短路、不串联,保证用风地点的风量,应在必要的地点设置风的风窗、风帘、风桥、密闭等构筑物。

2)、每组风门必须有两道(包括正向风门和反向风门),一般应设在平巷内,而不设在倾斜巷道中。

3)、调节采掘工作面风量的风窗,一般应设在进风侧,开采突出煤层采掘面时,严禁将风窗设在回风侧。

3、排水系统

①上山采区

采掘工作面的涌水应由区段轨道平巷水沟流入采区轨道上山(或回风上山)水沟,采区运输石门水沟,再经矿井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流入井底水仓;

②下山采区

采掘工作面的涌水应由区段轨道平巷流入采区轨道上山(或回风上山)水沟经下车场水沟流入采区水仓,再由采区泵房的水泵经运输机下的(或回风下山)的排水管将水排至采区进风石门水沟,最后经矿井水平运输大巷水沟流入井底水沟流入井底水仓。

4、供电系统(由机电技术人员设计)

5、防尘系统

①采区主防尘水管一般可选用2~3寸钢管,且多铺设在运输上山或回风上山;

②采煤面的风、机巷及掘进巷道的防尘支管一般可选用7分或1寸钢管;

③采区进风石门前20~30m,掘进垱头后30~70m,采煤面上出口外20~30m处应设置一道净化风流水幕;

④运输机头应至少设1个喷嘴喷雾。

6、安全监控系统

1)、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设计;

2)、安全监控系统必须具备甲烷断电仪和甲烷风电闭锁装置的全部功能;

3)、各种传感器的设置规定

①温度传感器:应设在温度>26°的采掘面及温度>30°的机电硐室;

②风速传感器:应设在采区回风巷及总回风巷的测风站;

③CO传感器,应设在非自燃煤层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放顶线以外1-2m处;

④设备开停传感器,应设在每台局扇处;

⑤风门开关传感器,应设在采区主要风门处;

第十章采区准备方式

1)、上山贯通方式:

①一般是先贯通采区轨道上山,以便为后掘的其他上山或平巷的煤矸运输创造条件;

②为此,需安排2个掘进头分别自上(矿井回风水平)而下(矿井运输水平)和自下而上相向掘进采区回风、运输石门、绞车房,并在轨道上山的中部贯通,

以形成采区的负压通风系统。

2)、一区段投产采煤面及其他工程的安排

①轨道上山贯通后,应增加一个掘进头的力量,可安排3个头施工,1个头掘进首先投产采煤面的回风平巷;1个头掘运输(回风)上山,采区煤仓、变电所、1个头掘一中车场及投产面的运巷、机巷和切眼;

②投产面的巷道投产后,可立即转掘一区段另一个采煤面相对应的巷道。

3)、其他区段接替采煤面工程的安排

①采区安排1个面生产时,可安排1~2个头力量分别掘下区段采煤面的运巷、机巷、切眼和生产面的补充巷及下区段采煤面的回风巷(二期工程);

②采区安排2个面生产时,可安排2-3个头力量分别掘下区段2个面的运巷、机巷、切眼和2个生产面的补充巷及下区段采煤面的回风巷(二期工程)。

第十一章安全技术措施

(应从实际条件出发制定,有针对性的安技措施,不限于下述内容)1)、防瓦斯事故措施;

2)、防尘措施;

3)、防顶板事故的措施;

4)、提高采区回采率措施;

5)、提高煤质和工程质量措施。

10、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内容:采区走向长度、倾斜长度、区段数、有采煤层数、煤厚、倾角、容重、硬度、采煤方法、采面数,同时生产面数、采石斜片、采场支护方式、上山运输方式、采区工业储量、可采储量、采区设计生产能力、服务年限、采区巷道总进尺、采区掘进度、采区回采率等。

4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题目高升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二级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专业会计电算化 班级会计1303 学生姓名欧阳整 学号201320131577 指导教师唐昌明 2015年 11月

高升财务报表分析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成果报告(2500字左右) 一、毕业设计过程 第一阶段:选题 回想大学三年学过的专业课程屈指数来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初级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用友)》、《成本会计》、《税法》、《税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等等,怎样才能将我所学知识综合运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冥思苦想,查阅资料:“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核算的环节有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的目标是:(1)提供关于一定时期内企业财务状况及其经营活动的可靠资料。利用这一资料,企业的管理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寻找不足,分清责任,从而对企业未来的发展做出决策。(2)提供有助于信息使用者预测、比较、评估企业经营业绩和存在问题的资料。可以使管理者及时发现企业经营中的弱点,正确地评估企业的经营能力,从而尽早发现不足,扭转局面。(3)提供有助于指挥、调节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资料。指挥、调节、监督是会计的控制职能,通过对企业的控制,来达到预期的目标,为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这是会计在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原因。”会计职能和目标的实现,都需要分析企业的财务报表。“做好财务报表分析工作,可以正确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揭示企业未来的报酬和风险;可以检查企业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经营管理人员的业绩,为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基于上面分析,我选择将财务报表分析作为自己毕业设计的选题方向。 第二阶段:查阅和收集毕业设计相关资料,拟定毕业设计提纲,撰写开题报告 要完成选题,还面临着许多难题。一是公司背景资料的完善;二是设计的思路和需要用到的技术方法,脑海一片空白。正在自己一筹莫展之际,指导老师给我下达了任务书。任务书里有明确的“课题目标与任务”,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方法”,还提供了大量的参考文献。 课题目标与任务:本设计以高升公司为会计主体,基于财务分析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高升公司财务报表,首先运用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详细的分析了高升公司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然后根据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结合上述的具体分析指出该公司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实施步骤和方法:1.选择将高升公司的财务报表分析作为毕业设计的研究方向;2.明确分析的目的,制定分析工作计划;3.收集有关的信息资料;4.根据分析目的,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深入比较、研究所收集的资料;5.作出分析结论,提出分析报告。运用“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比率分析法、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综合分析法:杜邦分析法” 老师提到的方法,我基本没有什么概念啦,还好,有图书馆、有网络。接下来就是查阅资料,整理思路,拟定提纲:“一、收集整理财务报表分析相关的基础理论;二、针对高升公司的报表综合运用财务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分析,同时利用杜邦分析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作出综合评价。三、通过分析发现高升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第三阶段:结合企业工作实际,完成毕业设计初稿 在撰写初稿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一是公司基本情况的设计;二是财务分析指标比较的方法的理解、杜邦分析体系。 设计公司基本情况时,我开始设的是公司成立于1990年,而且是上市公司,指导老师一看,太不符合实情,因为这样资历和规模的公司,以我们目前的知识,很多问题是发现不了的,也是

毕业设计说明范文(艺术类)

XXX 大 学 (空一格,行距:单倍行距) (空四格,行距:单倍行距) 题 目: 女性时尚高跟鞋系列设计 学 院: 美术学院 专业、年级: 艺术设计专业2007级 3 班(产品造型方向) 姓 名: 学 号: 指 导 教师: 职称: 完 成 时间: 年 月 日

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设计作品及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成都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说明并表示谢意。 本设计及论文成果是本人在成都大学读书期间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取得的,设计及论文成果归成都大学所有,特此声明。 学生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具、装饰物品或日常生活用品都带有色彩。因此要对他们进行统一,使他们能在同一色调上进行细微的变化,达到和谐的效果。色彩的运用会受到人的年龄、性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人的心理感受及联想与色彩的关系问题也是息息相关的。色彩还能造成不同的空间感,每个房间都不可能单独存在一种色调,不同的区域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房间布置时应选择适合的“快乐”色彩,会有助于下班回到家里后松弛紧张的神经,觉客厅、卧室,有时也会因居住者秉性不同而有差异。 (空一格) :色彩;空间;心理;关系

utilization (空一行) room places the furniture, the decoration goods or the daily life thing all have the color. Therefore must carry on the unification to them, enables them to carry on the slight change in the identical tone, achieves the harmonious effect. The color utilization can receive human's age, the sex and so on each kind of factor influence, but human's psychological feeling and the association and the color relational question also is closely linked.The color also can create the different sense of space, each room is all impossible alone to have one kind of tone, the different region is dissimilar to the color request. When room arrangement should choose suitably “joyful” the color, can be helpful after gets off work gets in the home to relax the tense nerve, thought the relaxation is comfortable.The different room function is different, the color should not be same; Is the same function room, like is similarly the living difference differently. (空一格) Color ;Space ;

第六章 采区供电设计

第六章采区供电设计 一、采区变电所位置的选择 采区变电所的位置一般设在两条采区上山之间,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设在其它合适的地方,采区变电所的位置应遵循下述原则: 1、应尽量靠近采区用电设备的负荷中心; 2、顶底板条件好,且无淋水及地质构造影响; 3、通风条件好、设备运输方便,且进出线易于敷设。 二、确定供电电压及供电方案 1、采区及设备的供电回路确定 采区用电设备的供电回路数,决定于用电设备的负荷等级。采煤工作面或掘进工作面的所有机电设备,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对它们停电,仅仅对产量有所影响,而不会引起人员生命发生危险等重大事故,此时,可采用单回路供电。 对于采区变电所的电源进线回路数要通过分析决定,如果一个矿井的采区较多,那么某一采区停电一段时间,对整个矿井的产量影响并不大,对这样的采区供电时,采用一路电源的供电系统便可满足要求了,不需要设置备用电源。 对于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的矿井,如果仅设置一个或两个采煤工作面就能完成全矿的计划产量,频繁停电,必将影响全矿生产任务的完成,因此对这类采区供电时,便可考虑设置备用电源,采用双回路或环形供电系统。 对采区中的每一台机电设备来讲,如果停电,仅局部影响生产,采用一路电源对它们供电即可。 对于个别设置了地位十分重要的分区水泵的采区,由于这样的水泵属于一类负荷,如果它和采区机电设备由同一个采区变电所供电,那么对这样的采区变电所供电时,必须设置备用电源,而且由采区变电所对这些水泵供电时,也必须采用双回路或环形供电系统。 2、供电电压等级的确定 目前,在采区供电设计中,采区变电所的入线电压,一般采用6000V。对出线电压,380V 的电压已逐步淘汰。由于设备的功率越来越大,为了减少线路的电能损失,一般在660V与1140V电压之间。对于功率较大的设备,要尽可能选用1140V的电压等级。对一般功率的设备,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部分大型现代化矿井综采工作面电牵引采煤机组已使用3000V电压。 三、负荷分析与统计 为了正确地设计一个新采区供电系统,首先必须对采区的负荷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其内容包括:用电设备的名称、数量、电压等级、功率、功率因数、负荷系数等有关参数,另外

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范文

第一章塑件分析 1.1塑件结构分析 图1-1 塑件结构图 此制品是消声器上盖,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用到,是一个非常实际的产品。且生产纲领为:中批量生产,所以我们采用注射模具注射成型。 1.2 成型工艺性分析[1] 塑件材料为尼龙,因塑件用在空压机内,表面无光洁度要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抗冲击强度比一般的塑料有显著的提高,具有良好的消音效果和自润滑性能。密度1.15 g/cm3, 成型收缩率:0.4~0.7%,平均收缩率为0.55%。 第二章确定模具结构

2.1模具结构的确定 塑料模具的种类很多,大体上分为:二板模,三板模,热流道模。 二板模缺点是浇口痕迹明显,产生相应的流道废料,不适合高效生产。本模具选择二板模其优点是二板模结构简单,制作容易,成本低,成型周期短。 支撑板 分型面 定模侧 动模侧 图2.1 典型的二板模结构 模架为非标准件 定模座板: 400*200*25mm 定模板: 315*200*40mm 动模板: 315*200*32mm 支承板: 315*200*25mm 推秆固定板:205*200*15mm 推板: 205*200*20mm 模脚: 50*200*60mm 动模座板 400*200*25mm 2.2确定型腔数目 2.2.1塑件体积的计算 a. 塑件体积的计算 体积为:

V a = S a ×L a =(37×35-8×25)×10-(33×36-10.5×25) ×8 =12.60cm 3 b.计算塑件的重量 根据《塑料模具设计手册》查得密度ρ取1.12g/cm 3 所以,塑件单件的重量为:m=ρV =12.60?1.12 =14.11g 浇注系统的体积为:主流道+分流道+浇口=(6280+376.8*2+12*2)/1000 ≈7.05 cm 3 粗略计算浇注系统的重量:7.05*1.12=7.90g ≈8.0g(含有冷料穴料重) 总重量:14.11*2+8.0=36.22g 2.2.2 模具型腔数目的确定 模具型腔的数目决定了塑件的生产效率和模具的成本,确定模具型腔的方法也有许多种,大多数公司采用“按经济性确定型腔的数目”。根据总成型加工费用最小的原则,并忽略准备时间和试生产原料的费用,仅考虑模具费用和成型加工费,则模具费用为 21C nC Xm += 式中Xm ——模具费用,元; 1C ——每一个型腔的模具费用,元 2C ——与型腔数无关的费用,元。 成型加工费用为 n Y N X t j 60= 式中j X ——成型加工费用,元 N ——需要生产塑件的总数; t Y ——每小时注射成型的加工费,元/h ;n ——成型周期,min 。 总的成型加工费用为n Y N C nC X X X t j m 6021++=+= 为了使成型加工费用最小,令 0=dn dX ,则 n=2 上式为按经济性确定型腔数目为2。考虑到模具成型零件和抽芯结构的设计,模具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GB

煤矿井下供电设计规范-GB--

————————————————————————————————作者:————————————————————————————————日期: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7年05月21日发布2007年12月01日实施 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

GB50417-2007 2007—05—21 发布 2007—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建设协会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公告第646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的公告,现批准《煤矿井下供配电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 GB50417—2007,自2007年12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2.0.1、2.O.3、2.0.5、2.0.6、2.0.9、4.1.1、4.2.1、4.2.9、5.1.3、5.1.4(4.5.6)、6.1.4、6.3.1(4)、7.1.1、7.1.2、7.1.3、7.1.4、7.1.5、7.2.1、7.2.8 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二OO七年五月二十一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5]124号文件《关于印发“2005年工程建设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的要求,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认真分析、总结和吸取了十几年来国内外煤矿井下供配电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经验及新的科研成果。所引用的技术参数和指标,是生产实践经验数据的总结。特别是高产高效工作面近几年发展较快,其供配电系统有了比较成熟的运行实践经验。编制组广泛征求了有关单位意见,经反复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本规范共8 章,内容涉及煤矿井下供电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 总则、井下供配电系统与电压等级、井下电力负荷统计与计算、井下电缆选择与计算、井下主(中央)变电所设计、采区供配电设计、井下电气设备保护及接地、井下照明等。适用于煤矿井下供电设计咨询的各个阶段。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规范由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煤炭建设协会负责日常管理,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规范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如发现需要修改或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建议寄交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武珞路442号,邮编:430064),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主编单位:中煤国际工程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煤炭工业郑州设计研究院、煤炭工业合肥设计研究院,主要起草人:张建民周秀隆于新胜刘兴晖刘建平马自玫张焱杨敢李明胡腾蛟周桂华杨晓明 目次 1.总则

采矿工程本科毕业设计任务书(采区采煤系统设计)

重庆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批次、层次、专业 校外学习中心 学生姓名学号 一、设计(论文)题目磁器口煤矿二水平北一采区采煤系统设计 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自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三、毕业设计(论文)内容要求 该采区位于磁器口煤矿二水平,开采5#煤层。 采区走向长4000m,倾斜长600m,煤层走向为东西向,煤层平均厚度 2.5m,层间距0m,倾角10~25o,煤的密度 1.40t/m3。采区瓦斯绝对涌出量 4.50 m3/min(掘进)及 3.50m3/min(采煤),采区正常涌水量50 m3/h,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煤尘有爆炸性,煤质肥煤。 地面无需保护地物,邻近采空区对本采区开采无影响,井底车场位于采区之西侧,阶段回风大巷位于采区上部边界距3#煤层18m的岩层中(或煤层中),运输大巷位于采区下部边界距3#煤层18m的岩石中(或煤层中)。 主采煤层顶板:伪顶为0~0.15m的铝土质岩岩层,直接顶和基本顶为25m的泥岩及砂质泥岩。 采区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另附。采区设计年产量200万t/a。 备注:以上设计内容为学院统一提供,学生根据所设计的实际情况,按学院要求完善选择的设计题目,变更以上横线的红色内容,并将变更后的文档在选题确定后主动提交给指导教师,以方便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四、达到的技术指标及要求 1、设计说明书一份,包括内容如下:(具体内容请参见学院网站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栏—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指导书)

(1)目录 (2)采区地质概况(第一章) (3)采区储量与生产能力(第二章) (4)采区方案设计(第三章) (5)采区生产系统(第四章) 2、采煤系统图(标准图框参见学院网站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栏—毕业设计图框) (1)采区巷道布置平、剖面图(1:1000或1:2000); (2)采区运输系统图(示意图); (3)采区排水系统图(示意图); (4)采区供电系统图(示意图); (5)采区通风防尘系统图(示意图); (6)采区管路系统图(示意图)。 五、主要参考文献: 1、《煤矿开采方法》教材 2、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指导书(具体内容请参见学院网站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栏—采区采煤系统毕业设计指导书) 六、格式要求 1、图纸 图纸一律使用标准图纸,格式如下:(标准图框已提供在学院首页—下载专区—毕业设计专栏下载)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规范及格式要求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规范及格式要求本科毕业论文是本科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旨在取得学士学位而撰写的学位论文,也是一份具有一定理论和实际价值的学术论文;本科毕业设计则是工科学生毕业前提交的一份旨在取的学士学位而进行的工程设计,其撰写的为毕业设计说明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千差万别,文科与理工科的要求明显不同,毕业设计说明书与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也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就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而言,仍然是类似的。 为了提高学士学位论文的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与统一化,根据由国家标准局批准颁发的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参考省教育厅组织编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特作如下规定: 一、毕业设计(论文)写作规范 论文或设计说明书内容一般应由八个主要部分组成,依次为:题目,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目录,文本主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必要时)。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1、题目 题目应该用极为精炼的文字把论文的主题或总体内容表达出来。题目字数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有特殊要求的,如为了给题目加以补充说明,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一个侧面等,则可加注副标题。 2、中、英文摘要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摘要包含中文摘要与英文摘要两种。论文摘要以简要文字介绍研究课题的目的、方法、内容及主要结果。在论文摘要中,要突出本课题的创造性成果或创新见解。中文摘要一般不超过400个汉字,英文摘要的内容则要与中文摘要相一致。 3、关键词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关键词包括中文与英文两种。关键词是表述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其数量一般为3-6个。每一个英文关键词必须与中文关键词相应。 4、目录 目录是论文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一般的说,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应标明页数,以便阅读。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目前通用的标题序次结构有以下二种,文科类一般采用第一种,理工科类一般采用第二种。 第一种序次:一、(一)、1…… 第二种序次:1.、1.1、1.1.1…… 5、文本主体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正文要符合一般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文字流畅、语言准确、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论证完整严密,有独立的观点和见解,应具备学术性,科学性和一定的创造性。对英语专业的学生,要求文本主体不得少于6000个英文单词,其它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文本主体一般不得低于15000个汉字。 文本主体一般包括引言(或称前言、序言等)、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护理学院毕业设计成果书(模板)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成果书课题名称: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 适用专业:护理 指导老师:湘涛 学生姓名:琼霞 学生学号: 4 学生班级:123级大专护理6班 任务下达日期:2015年2 月2 日 设计完成日期:2015 年5 月20 日

毕业设计诚信承诺书 我谨在此承诺: 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由本人独立完成,保证不存在任剽窃、抄袭他人成果的现象。凡涉及其他作者的观点和材料,均作了注释,如出现抄袭及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行为,由本人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 承诺人: 2015年5 月20日

摘要(设计总说明书,重点写成果和结论) 关键词: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小儿护理 急性肺炎(Acuter Pneumonia)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疾病,重症肺炎是婴幼儿时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其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临床常以病理、病原、病情及病程分类,婴幼儿以急性支气管肺炎为多见。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临床护理护理和干预效果。 法:选择本人在时期亲自护理的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进行护理和干预,运用护理程序对病人实施整理护理,通过护理评估收集全面的资料,得出主要的护理诊断,制定完整的护理计划,实施完整护理措施,进行客观的护理评价。从理论上深入学习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有关概念、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常用检查、用药情况、护理诊断、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评价、健康教育。在积极治疗急性小儿支气管肺炎的同时加强科学的护理。 结论:通过治疗后,该病人的病情得到治愈出院。从治疗、护理、转归过程中可以收集到完整的护理资料,写出完整的护理病历。熟练掌握护理的技能,在用药、病情观察、保持呼吸道通畅、出院指导等面进行科学的护理,可以提高救治成功率,使患儿身心早日康复。。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 (说明书) 题目: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姓名: 编号: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姓名何俊华 专业矿山机电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设计(论文)开始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完成日期年月日设计(论文)题目: A.编制设计 B.设计专题(毕业论文) 指导教师 系(部)主任 年月日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记录 电力工程系矿山机电专业,学生何俊华于年月日 进行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 设计题目: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专题(论文)题目: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指导老师: 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材料,根据学生答辩情况,经答辩委员会讨论评定,给予学生何俊华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为。 答辩委员会人,出席人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副主任(签字): 答辩委员会委

员:,,, ,,,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评语 第 1 页 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评语: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摘要 电力是煤矿企业的主要能源,由于井下特殊环境,为了减少井下自然灾害对人身和设备的危害,这就要求我们对煤矿企业采取一些特殊的供电要求和管理方法。由于电能够方便而经济地有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而得,又能简便而经济地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量供应使用;无论是工业还是居民生活,电能的应用极为广泛,一旦中断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停顿、居民生活混乱。所以搞好供电工作对工矿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的正常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此次设计注重能力和技能训练的原则,结合工业企业电气化、电气工程自动化电气控制的目标,以供电设计基础能力为主兼顾供电系统的运行和设备维护与管理等知识。设计搜索、总结了供电方面的知识,为供电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次设计的对象是——平煤股份六矿公司采区供电,由于矿区开采煤层深、用电负荷大井下涌水量大、机械程度高所以选用深井供电系统。 采取供电要求——采区供电是否安全可靠,技术和经济合力将直接关系到人身,矿井和设备的安全及正常生产,由于矿井工作环境特殊,正确选择电气设备和导线,并采用合理供电控制和保护系统,以确保电气设备安全和防止瓦斯煤尘爆炸。 关键词:电力,供电,采区,设计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

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报告书 题目:别墅花园绿化景观工程 专业: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2017年 5 月30 日

目录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3) 一、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3) 二、设计的思路 (3) 三、设计方法 (4) 四、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4) 第二部分设计说明 (5) 一、基本概况 (5) 二、设计依据 (5) 三、设计的理念和原则 (5) 四、设计构思 (5) 五、功能区 (6) 六、技术路线(步骤与方法) (6) 七、植物的配置说明 (7) 八、工具设备要求 (7) 九、技术规 (8) 第三部分设计成果 (9) 一、别墅景观设计 (9) 二、设计说明书 (10) 第四部分结束语 (10) 一、毕业设计归纳和总结 (14) 二、建议与问题 (14) 第五部分致 (15) 第六部分参考文献 (16)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与调研 一、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 (一)选择别墅绿化景观植物配置设计,选择适当的植物材料进行配置,要求充分满足不同区域的功能需求,并营造丰富而具特色的植物景观给住户舒适优雅的环境。 要求完成: 1、绿化植物配置总平面图。 2、绿化植物配置表现图(包括节点景观透视效果图、剖面图等) 3、植物名录表及设计说明书。 (二)绿化植物配置树种选择正确,能因地制宜地运用种植类型,根据每种植物的生态习性,进行合理的搭配,尽量做到乔、灌、地被相结合,体现“草铺底、乔遮荫、花藤灌木巧点缀”的绿化特点,使庭院中四季皆有景可观,有画可赏。 二、设计的思路 (一)别墅以绿化为主,适当点缀小品,做到三季有花四季有景。 (二)体现环境特色,形成别墅的整体风格。 (三)打造人性空间,满足功能需求,别墅是一个非正式交流场所,具有良好的可进入性又有足够的活动面,是一个能让人驻足、而又可随时借景而转移话题的自由、轻松的自由空间。 (四)适地适树。在形成良好的别墅景观的同时,应考虑今后的方便养护管理,尽量节约别墅的投入和今后的养护管理费用。 三、设计方法 (一)网上查找别墅景观设计相关书籍材料。 (二)运用CAD 绘制绿化植物配置总平面图、表现图(包括节点景观透视效果图、剖面图等)植物名录表及设计说明书。 (三)运用草图大师建出绿化植物配置表现图(包括节点景观透视效果图) 四、与本课题相关的资料 (一)《艺术设计学》凌继尧,徐恒醇著人民 2000 年11 月第一版。

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2)

内蒙古蒙发煤炭有限责任公司 呼和乌素煤矿煤矿4101综采工作面供电设计 单位:机电科 编制:张东东 日期: 2012年8月1日

呼和乌素煤矿采区供电设计 一、原始资料: 1、井田设计能力120万吨/年。 2、井田内布置方式:采区式,运输大巷底板岩巷。 3、矿井瓦斯等级:低等级。 4、采区煤层倾角:0°─5° 设计煤层:4#。 1 / 26 5、 二、设计要求: 1、设计要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设计规程、煤矿井下供电设计技术规定。 2、设计遵循煤炭工业建设的方针政策,在保证供电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进行技术经济比较,选用最佳方案。 3、设备选型时,应采用定型的成套设备,尽量采用新技术、新产品,积极采取措施减少电能损耗,节约能源。 4、设计质量要确保技术的先进性、经济合理性、安全适应性。

目录 第一节、采区移动变电站位置的确定 (4) 一、采区供电对电能的要求 (4) 二、环境要求 (5) 第二节拟定采区供电系统的原则 (5) 一、采区高压供电系统的拟定原则 (5) 二、采区低压供电系统的拟定原则 (6) 第三节采区主要设备 (6) 第四节采区负荷的计算及变压器容量、台数确定 (8) 一、变压器选择注意事项 (8) 二、台数的确定 (8) 三、采区负荷的计算及变压器容量、台数确定 (8) 第五节采区低压供电网络的计算 (11) 一、电缆型号确定 (11) 二、电缆长度确定 (11) 三、选择支线电缆 (12) 四、干线电缆的选择 (17) 第六节采区电气设备的选择 (18) 一、矿用低压隔爆开关选择 (18)

三、磁力起动器的选择 (19) 第七节采区接地保护措施 (19) 第八节采区漏电保护措施 (21)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篇一: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 题目: 姓名: 煤矿开采技术毕业设计钱程2012年 05 月 25日 目录 前言矿井概况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第二节矿井储量、生产能力和服务年限 第三节井田再划分 第二章井田开拓 第一节井田开拓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斜井开拓 第三节立井开拓 第四节平硐开拓 第五节井筒形式分析及选择 第三章井底车场 第一节井底车场组成 第二节井底车场的形式及其选择 第四章矿井开拓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井筒数目和位置 第二节开采水平的划分 第三节大巷布置 第五章采区车场形式 第六章采煤工作面生产技术管理 第一节采煤工作面生产组织管理 第二节采煤工作面质量管理 第三节采煤工作面安全管理 前言矿井概况 调兵山市位于辽宁省北部, 煤炭资源丰富, 其煤炭储量占辽宁省煤炭总储量的三分之一, 拥有国家八大煤矿之一的铁法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是辽宁省最大的动力煤生产基地。铁煤集团矿区属超级瓦斯

矿, 根据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函119952593号文件, 铁法煤田煤层气储量为: 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77. 303 @108m3, 控制煤层气储量 55. 863 @ 108m3。调兵山市区约有十万人口, 目前, 市区居民和商业的能源消费结构中, 除用电以外, 型煤、液化石油气仍占有较大比例, 仅少部分居民使用管道燃气。周边工业园区工业企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则以燃煤为主。煤炭等传统燃料的使用对调兵山市区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燃煤烟气是该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铁法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于2009年注册,原铁煤集团成为其 控股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辽宁省北部调兵山市境内。铁法能源 公司是以煤炭生产为主,集煤层气开发利用、建筑安装、机械制造加工、建材、电力等于一体,多元发展的大型煤炭企业。本部由铁法、康平、康北三个煤田组成,累计探明工业储量22.97亿吨,截至2008年末,剩余工业储量17.68亿吨。2007年开始,铁法能源公司实施了走出去发展战略,挥师内蒙,进军山西,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内蒙古和山西先后通过合资合作方式争取到三块煤炭资源,累计控制煤炭资源地质储量超过了30亿吨,使集团控制的煤炭资源超过了50亿吨,为做强作久煤炭主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控股经营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辰公司一期改扩建工程已经竣工,2008年产煤44万吨,二期600万吨扩建工程正在紧张筹备之中。调兵山市铁煤集团是全国重点煤炭企业之一。矿区风天矸石粉飞扬污染大气 ,雨天矸石下泄冲压农田;矿区地表出现大面积沉陷 ,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199年开始进行恢复性治理。方案确定以沉陷坑复垦为主,矸石山综合利用为辅的总布局。具体侧重防治技术,消化利用矸石为主线;侧重经济效益,抓开发利用为突破口 ;强调参与融资治理 ;各负其责落实到人。到现在共治理沉陷坑 824hm2 ,修建鱼塘 21处 ,开垦水田70hm2,新建苗圃70hm2 ,复垦旱田 667hm2,恢复住宅区1处 ,河道治理2km ,修复道路 5km ,开发建设恢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5hm2 ,综合利用消耗矸石 133万m3,减少土壤流失4300万t,年综合经济效益达 702万元 第一章井田开拓基本知识 第一节煤田划分为井田 煤田具有很大的面积,有的煤田面积可达几百平方公里,储量达到几百亿吨。对于这样大的煤田,如果由1座矿井来开采,显然,技术、经济上是不合适的。因此,在开发煤田时,应当把划分为若干

毕业设计任务书及范本

2008级毕业设计任务书 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 指导老师: 班级名称: 教研室:模具教研室 系(部):机械制造工程系 二O 一O 年十月日

一、目的与要求: 毕业设计是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理论教学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检验: 1.培养学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作风。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职业基础知识、职业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巩固、深化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收集资料,熟悉有关技术文件,运用国家标准、手册、资料等工具书进行模具相关设计计算的能力、编写技术文件等独立工作能力。 4.培养学生熟悉工厂设计流程,为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选题: 1.选题要求 设计题目一般由指导老师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选题原则: (1)课题要具有真实性; (2)围绕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培养,可以选择典型零件模具设计。 (3)对已从事专业相关岗位的学生,设计的题目可结合从事的工作考虑。 (4)每1-2人为一课题组,每人课题设计的内容不允许雷同。允许一大课题下分若干小课题,但必须说明每人所承担的部分。多人合写一份论文应为不合格; (8)毕业设计课题一经确认,不得更改。 2.自主选题 根据学生本人实践实习所在单位的具体情况,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学生可自主选题,自主选题必须通过指导教师审查认可。 3、参考选题 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计划特点,拟定以下课题作为毕业设计参考课题: 冲压模具设计课题如下: (1)压线卡冲压模具设计(2)保护罩冲压模具设计 (3)支架冲压模具设计(4)电极板冲压模具设计 (5)托架冲压模具设计(6)靠板冲压模具设计

煤矿采区变电所供电设计

XXXX煤矿 采区变电所设计 设计: 审核: 批准: 二0一三年二月五日

一、概况 -400西变电所位于-520水平上平台,负责-350水平变电所、西五采区、-520水平的供电,-350水平变电所负责西四采区和西三采区的供电;西五采区现有一个掘进工作面,一个采煤工作面,-520水平现有一个掘进工作面;各采区采掘均分开供电,并实行“三专两闭锁”,掘进工作面均采用双风机双电源,采区变电所设在大巷进风流中,高压供电电压为6kv,采区用电设备电压为660v,信号照明电压为127v。 二、采区设备负荷统计 1、-350水平变电所负荷统计 2、西五采区负荷统计 1、采煤设备负荷统计表

3、-520水平负荷统计

三、高压电缆截面确定 (1)-400西变电所电缆截面 按设计规定,初选MYJV 22-3×35交联聚氯乙烯干式高压电缆,其主芯线截面A=35mm 2。电缆长度为实际敷设距离1900m 的1.05倍,为1995m 。 ①按照长时允许电流校验高压电缆截面 查表得这类电缆在25°的环境中的长时允许负荷电流为I g =148A , pj pj e x e g U k P I ηcos 3∑ = ∑ e P ——高压电缆所带的设备额定功率之和,kw ; x k ——需用系数;计算取0.5; e U ——高压电缆额定电压(V), 6000v ; pj cos ——加权平均功率因数, 0.6; pj η——加权平均效率,0.8-0.9; A U k P I pj pj e x e g 1365.61 760.55 0.90.661.7320.51.1521ηcos 3∑ ==××××= = 注:负荷统计中,包括三台水泵电机的负荷。 I g =136A<148A,故所选电缆能够满足长时工作发热需要。 ②按照经济电流密度校验高压电缆截面 24.6025 .2136 mm j I A n === >253mm 查表经济电流密度: 2 25.2mm A J = 所选电缆截面略小,不够经济,但能满足使用要求。

矿井毕业设计图

矿井毕业设计图 【篇一:煤矿毕业设计】 目录 目录...............................................................01 摘要...............................................................03 英文摘要.. (04) 第一章井田概述和井田地质特征 (07) 第一节矿区概述 (07) 第二节井田地质特质 (09) 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10) 第四节水文地质 (13) 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5) 第一节井田境界 (15) 第二节地质储量计算 (16) 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9) 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9) 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9) 第四章井田开拓 (20) 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20) 第二节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工作面的配备 (26) 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7) 第一节井筒 (27) 第二节井底车场 (28) 第三节建井工作计划 (30) 第六章采煤方法 (32) 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32) 第二节工作面主要设备选型 (34) 第三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9) 第四节巷道掘进 (41) 第七章井下运输 (44) 第一节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44) 第二节运输设备的选择和计算 (44) 第八章矿井提升 (57) 第一节主斜井的提升 (57)

第二节副斜井的提升 (62) 第三节矿井的排水 (68) 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73) 第一节矿井通风安全情况 (73) 第二节矿井的通风 (75) 第三节计算负压及等积孔 (91) 第四节通风设施、防止漏风和降低风阻的措施 (97) 第十章经济部分 (98) 第一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98) 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表...........................................102 致谢..........................................................107 参考文献. (108) 摘要 本设计所选题目为《上深涧煤业90万t/a矿井初步设计》,根据山 西省上深涧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井田概 况包括井田境界;地表的交通位置以及自然地理和水源、电源的供 应情况。地质特征资料包括底层;地质结构;煤层及煤质;煤层顶、地板情况及煤层的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以及矿井的水文地质 情况。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其目的是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 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 研究,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 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未来采 矿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 设计时应以当前煤矿开采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结合本煤矿的特征以 综合机械化大采高为首选采煤方法。并合理的布置开拓巷道和工作面,以简化采煤生产系统提高煤炭的利用率。 此次设计需要解决的专题是低瓦斯煤层的开采,要求我们需要在采 取巷道的布置上(尤其是通风问题)及以后的生产管理上采取特殊 的措施,以实现矿井的安全生产。该矿井的设计生产能力为90万 t/a,采用两个水平分组开采,采用条带式布置后退式开采一次采全高,采用完全垮落法管理顶板。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 设计过程中我们队矿井的各个系统又有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同事在老师的辅导和帮助下也解决了一些接近实际的问题。使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格式及要求

封面样式(此页不要页眉)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 论文题目:[单击此处键入论文中文题名] —[单击此处继续键入副题名或删除此提示] 系部:机械工程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xxxx年月日 摘要与Abstract排版样式:(空1行) 摘要(约300字)(新起一页)(标题为小4号黑体,内容为小4号宋体,均不加黑,英文 为Time New Roman,论文内容均为行距:固定值22磅) (空1行) ×××××××××××××××××××××××××××××××××××××××××××××××××××××××××××××××××××××××××××××××××××××××××××××××××××××××××××××××××××××××××××××××××××××××××××××××××××××××××××××××××××××××××××××××××××××××××××××××××××××××××××××××××××××××××××××××××××××××××××××××××××××××××××××××××××××××××××××××××××××××××××××××××××××××××××××××××××××××××××××××××××××××××××××××××××××××××××××××××××××× ××××××××××××××××××××××××××××××××××…… (空1行) 关键词:(关键词3-5个) (空2行) ABSTRACT(与中文摘要接排) (空1行) ××××××××××××××××××××××××××××××××××××××××××××××××××××××××××××××××××××××××××××××××××××××××××××××××××××××××××××××××××××××××××××××××××××××××××××××××××××××××××××××××××××××××××××××××××××××××××××××××××××××××××××××××××××××××××××××××××××××××××××××××××××××××××××××××××××××××××××××××××××××××××××××××××××××××××××××××××××××××××××××××××××××××××××××××××××××××××××××××××××××××××××××××××××××××××××××××××××××××××××××××××××××××××××××××××××××××××××××××××××××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模板

毕业设计成果报告书 成果: 姓名: 学号: 专业: 区队: 指导老师: 二〇XX年X月

目录 一、选题背景1 (一) XXXXXXXX (1) 1、XXXXXX (1) (二) XXXXXXXX (1) 1、XXXXXX (1) 二、成果简介2 (一) XXXXXXXX (2) 1、XXXXXX (2) (二) XXXXXXXX (2) 1、XXXXXX (2) 三、设计思路与过程3 (一) XXXXXXXX (3) 1、XXXXXX (3) (二) XXXXXXXX (3) 1、XXXXXX (3) 四、成果特点4 (一) XXXXXXXX (4) 1、XXXXXX (4) (二) XXXXXXXX (4) 1、XXXXXX (4)

五、收获与体会4 (一) XXXXXXXX (5) 1、XXXXXX (5) (二) XXXXXXXX (5) 1、XXXXXX (5) 2、XXXXXX (5) 参考文献7

标题 ——副标题 一、选题背景 (一) XXXXXXXX 1、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表1 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XXXX (二) XXXXXXXX 1、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