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生物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初一生物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初一生物下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来自人教版《生物学》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三节。本章从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入手,继而介绍神经系统的组成和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说明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及各种生命活动的调节时刻离不开神经系统的作用。这样的安排既强调从生活经验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注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又强调了人体通过神经等调节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发现之路更加合理地学习。

教材图文并茂,设计了“膝跳反射”实验、反射弧示意图分析等,通过膝跳反射可引出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注重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学生进行乐于探索,实事求是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同传统教材相比,本章教材依据课标的要求,对有关结构、生理机制等内容做了适当的简化,如神经系统的组成、反射的类型等。在教学中将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不求全,避免过难过深。

在本节之前,学生学习了神经系统的组成,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本节内容前面承接神经系统

的组成,后面为激素调节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它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起下的作用。本节内容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了解反射弧的组成。第二课时了解反射的类型及完成测定反应速度的探究活动。今天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举例分析和交流能概述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通过实验,理解反射的概念。

(3)通过分析膝跳反射、松开烫手馒头反射等能描述反射弧的结构。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文字、图片或视频等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想象、归纳总结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激发学生乐于探索生命奥秘的兴趣。

(3)认同神经调节结构基础的唯物观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观。

(三)重难点及确定的依据

1、重点:

(1)反射是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2)反射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结构

2、难点:

(1)“膝跳反射”实验

(2)反射的概念

(3)反射弧的结构

3、确立的依据:

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判断一种反应是否为反射需要借助概念,概念理解不透,就无法理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膝跳反射实验成功与否关联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神经结构,学生理解神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借助媒体辅助,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或能突破,故确立上述重难点。

二、说学情

以《三峡学典高效课堂作业》为依托,各个学校都在积极开展各学科的高效课堂模式探索,虽然各校模式各有特色,但大同小异。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学生对高效课堂模式即课堂程序比较熟悉,能够按部就班在老师的引导下跟着课堂程序走。同时,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些认知与经验、方法与能力和心理水平,如:人体几大系统的生理结构

特征、人体感觉器官及神经系统组成、已有的与活动调节的生活现象和经验;基本实验和探究能力;好学、兴趣易激发等。

但是七年级学生还缺乏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作依托,在抽象问题的理解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对于实验往往也只看到了实验现象而疏于思考实验实质,因而本节课对学生的学习是一个挑战。

三、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作为章重点内容,本节课的教学难度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内容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使科学概念变得易学易懂。针对教材中涉及的概念较多,知识较专业的背景,本节课以高效课堂模式:学习“目标”→自主预习→小组合作→展示点评→测评反馈为设计主线,为学生创造动脑分析、交流表达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教学理念。同时利用反射弧结构培养学生唯物观,通过神经调节适应环境培养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观。具体过程如下:

利用学生熟悉的《猫和老鼠》的动画片引入新课,结合《高效课堂作业》先独立完成自主预习,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体验后,各小组展示对不同问题的讨论结果,其他小组或补充或点评进行再巩固,教师适当强调部分内容。最后通过习题测评反馈,查缺补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