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境(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

③结冰、融冰

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7.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原料,动力(燃料)

②土地、水源

③劳动力

④市场

⑤交通运输

⑥农业基础、技术

⑦政府政策

18.新兴工业,高技术产业发展区位因素:

①地理置优越

②环境优美与气候宜人

③科技基础

④教育和劳动力素质水平

⑤交通运输

⑥地价、地租高低

19.古代中低纬度河流冲积平原区城市兴起的区位因素:

①气候:气候温暖湿润

②地形:地形平坦

③水源:灌溉水源充足

④土壤:土壤深厚肥沃,导致灌溉农业发达,提供农副产品多

20.城市的区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候

②地形

③水源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资源

②交通(港口城市、交通、枢纽、运河城市)

③政治

④宗教

⑤旅游

⑥科技

⑦军事

⑧经济状况: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21.交通运输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

①货物性质

②货物数量

③时效性

④运价

⑤运距

22.修建公路、铁路等交通线的区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少高山、沙漠、峡谷、陡坡等)

②地质状况(冻土,喀斯特地貌,地壳活动)

③水文状况(河流、湖泊、沼泽)

④气候:温暖湿润,少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沿线经济状况

②沿线地区资源分布状况

③沿线人口状况(民族分布)

④城市分布状况

⑤科技水平是基础

23.影响交通线弯曲变线的因素:

①可能要求通过更多城市、矿产、旅游等资源丰富地区

②促进更多地区资源的开发

③带动更多城区经济发展,增加运输量

④避开不利自然条件

⑤利用原有铁路公路运输建筑物资

24.影响内河运输发展的因素:

①内河运输优点

②水系特点(干、支流)

③水文特点(流速、流量变化)

④是否有运河与天然航道联系

⑤运输方式是否构成综合运输网

⑥是否具有市场、经济效益(流域人口稠密,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运输量大)

25.影响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

(Ⅰ)水域条件:

①临海或临河,提供航行停泊条件

②港阔、水深、避风、不冻、海岸线曲折

(Ⅱ)陆域条件:

自然条件:

①地形平坦便于筑港

社会经济条件:

①经济腹地广,经济腹地经济发达

②城市依托

③交通条件便捷

④港口自身基础设施建设好

⑤特殊政策(自由港,自由贸易区)

26.影响汽车站的区位因素:

①市中心边缘地区地价较低,土地租金低,且场地较大

②与市内干道系统有便利、直接的联系

③有便捷的外界交通联系

27.影响飞机场的区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开阔平坦

②坡度适当,利于排水

③有坚实的地质基础,保证飞机起落平稳

④雾低云少,能见度好

⑤跑道平行于风向修建,便于飞机逆风升降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城市经济状况

②离城稍远,地价低

③与城市有便捷的其它交通联系,便于客、货聚散

④远离居民区,减少对城市和居民区的噪音污染

⑤附近不能大量养鸟

⑥不能有高层建筑

⑦不能有干扰飞机升落的通讯设备

28.影响商业中心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供给条件(离经济发达地区近,接近商品来源区)

②市场条件(商品的销售、服务)

③位置及腹地条件

④交通条件(海、陆、空三位一体)

⑤人们的消费能力

⑥服务质量

⑦商业活动基础设施

29.影响环境问题产生的因素

①人口压力

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A.从环境中获取物质,能量的速度超过环境再生资源速度

B.向环境中排放弃废物的速度超过环境口净能力和承载能力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30.影响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速度的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候及自然资源

②地形地势

③地理位置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开发历史

②民族心理与思维观念

③产业结构

④城镇化水平

⑤生产力水平

⑥政策影响

⑦国际化和利用外资的程度

⑧科技实力

31.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貌:沟谷发育,地表崎岖破碎,坡度大

②气候:集中性降水且多为暴雨

③土壤:疏松,易被侵蚀

④植被:稀少,覆盖率差,地表失去植被保护

⑤河流:河网密布、水系发育,河流侵蚀切割作用强

(Ⅱ)人为因素

①毁林开荒,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乱开矿,地表破坏

32.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山高谷深,地势陡峭的沟谷,容易使流水快速汇集

②地质: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皱发育,构造运动强烈,地表岩石99破碎

③气候:出现暴雨或高山冰雪融水

④植被:植被破坏严重

(Ⅱ)人为因素

①不合理的采石开矿,弃土弃渣大量堆积谷中

②工程建设破坏山坡表层

③植被破坏,山坡失去植被保护

33.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山区,地形起伏大

②断层发育

③多暴雨

(Ⅱ)人为因素

①大型工程建设不当(如:水库)

②开挖边沟,边坡

34.荒漠化的形成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风化作用强,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集中

③气候干旱,降水少,地表干燥

④植被覆盖率低,地表缺乏植被保护

(Ⅱ)人为因素

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农垦

③过度放牧

④水资源利用不当

⑤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35.长江洪水产生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长江流经地区大部份为湿润地区,流域面积广、支流多、干流汛期长、水量大,洪水均由暴雨产生(气候、水文特征、水系特征)

②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上游川江河段,北面汉江水系,南面洞庭湖水系同时来水,多股洪水汇合,出现特大洪水

(Ⅱ)人为因素

①植被:过度砍伐,陡坡开荒。地表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严重,使流域内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能力下降

②泥沙:水土流失加剧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下降,排水不畅,同时水位抬高

③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导致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下降

36.影响荆江河道洪水危害的因素

①地形:地处巫山与平原转换位置,河流出山区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抬升河床

②该处水流不畅,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③河道特别弯曲,排水不畅,泄洪能力低

37.影响春旱产生的因素

①气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

②降水:雨带未到达,降水少

③风:风沙多,蒸发量大

38.影响洪涝产生的因素

①降水: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为暴雨

②地形:地势低平

③河流:河流下游排水不畅

39.影响盐碱形成的因素

①地势低平,多洼地,地下水位高,蒸发旺盛(尤其是春、秋两季)使土壤中盐份向地表聚集

②不合理的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表层,加之蒸发旺盛,水中盐份向地表聚集,形成土地次生盐碱化

③湖泊萎缩,湖底沉积盐层裸露在外

④大风扬沙天气,使地表聚集的盐粒扩散

40.影响风沙形成的因素

①春季多大风气候(天气)

②春季气温高,蒸发旺盛,地表干旱,多风沙

③离风源、沙地近,且当地自然植被稀少,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

④人口稠密,农耕历史悠久,不合理耕作制度造成地表沙化

⑤不合理开垦,植被破坏严重,致使风沙肆虐,出现沙荒地

⑥不合理的城市工程建设,造成地表裸露,沙质物多

41.回归沙漠带上“绿洲”(23026′穿过我国的东南部)形成因素

①海陆位置

②气候和降水

③台风影响

42.林业基地形成的影响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森林资源丰富

②宜林地区广,树种丰富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基础

②机械制造基础

③交通和市场

43.影响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交通

②地理位置

③经济腹地

④劳动力素质与数量

⑤农业基础

⑥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44.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①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方式,交通,商业,城市)

②开发历史

③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45.生育率(出生率)影响因素

(Ⅰ)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水平

②婚姻制度

③生育政策

④避孕技术

⑤文化与宗教

⑥性别结构

(Ⅱ)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等)

46.死亡率的影响因素

(Ⅰ)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因素

②政治因素

③受教育水平

④医疗卫生条件

⑤宗教

(Ⅱ)自然环境因素:(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

47.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自然增长

②人口的机械增长(人口迁移)状况

48.影响环境人口容量大小的因素

①资源

②科技

③对外开放程度

④消费水平

49.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因素

(Ⅰ)社会经济因素

①社会制度

②经济形成

③文化传统

④科技知识

⑤伦理道德

(Ⅱ)自然环境因素

①原生环境(地形、气温、湿度、降水、土壤)

②次生环境(物理、化学、生物)

(Ⅲ)人的遗传因素

50.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气候

②土壤

③水

④矿产资源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经济发展(经济收入、就业、经济布局)

②交通和通信

④婚姻家庭

(Ⅲ)政治因素

①政策

②政治变革

③战争

51.影响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因素

①城市化和二、三产业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

②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产生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城市比农村有更多就业(机会),更高收入、更好生活水平

④城市比农村有更好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娱乐设施和基础设施

⑤交通迅速发展,为农村人口迁移提供条件

5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

(Ⅰ)自然因素

①地形地貌

②河流

(Ⅱ)社会经济因素

①政治

②经济

③文化

53.商业区(城市分区中)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大量消费人群(流动人口多)

②便捷交通

③历史延续

54.城市功能分区的影响因素

①历史因素

②经济因素(地租高低、付租能力、交通通达性、距市中心距离)

③社会因素:收入、知名度、宗教信仰、种族

④行政因素

55.影响城市地域结构的因素

①城市职能与城市性质

②城市历史

③自然环境

④交通

56.城市内部形成不同功能区的因素

①城市土地有限,各地区的交通通达度和地租差异大

②各种功能活动付租能力差异大,同类活动聚集在地租相同(近)区域,产生规模效益,增强竞争力

64.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②跨国公司

65发达国家在全球贸易中占优势的影响因素

①制造业、金融业发达

②科技基础雄厚

③基础设施完善

④法律制度健全

⑤低价进口原燃料,高价出口制成品,高科技产品,输出资本与技术

66.国家综合国力影响因素

①基本实体(生存空间大小,位置优势,资源状况,劳动力的数量与质量)

②经济力量(工农业生产能力,交通和通信能力,国际竞争力)

③军事力量

④内政和外交

⑤科学和技术

67.地形特点的概括

①地势(高?低?走向?倾斜?起伏?)

②海拔

③地形的种类、分布

④地形的组合状况,组合结构

68.河流水文特征的概括

①流量

②水位变化(季节、年际变化)

③流速

④汛期

⑤含沙量

⑥冰期

⑦主要补给方式

⑧水能

⑨航运价值

69.河流水系特征的概括

①河流长度

②流域面积

③支流多少(干支流状况)

④水系形状

⑤河道弯直、宽窄、深浅、高低(河床特征)

70.水资源不足的影响因素(缺水原因分析)

(Ⅰ)自然因素

①水大量蒸发与下渗

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

(Ⅱ)人为因素

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用水量大增

②环境污染

③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④水资源利用效率低

71.修建核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核能能量巨大、密集,核燃料运量小,建成后,成本低,效益高

④核电站建设地区适应能力强

72.修建风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能源需求量大

②常规能源缺乏

③风力较强(牧场、海岛)

④风能清洁无污染,成本低

73.水能丰富的影响因素

①落差

②流量

③河流多少(支流)

74.修建水力发电站的区位因素

①落差大水能丰富

②良好坝址,建站工程量小,投资少(口袋形)

③市场:离经济发达区近,能源需求量大

④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修成后,成本低、收益大、积累多,可发挥综合效益(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供水、调节气候、环境)

⑤淹没情况:地处峡谷,耕地、城镇淹没少,迁移人口少

75.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

①地形起伏

②洋流

76.经济特点概括

①经济发达与否,发展程度高低

②经济类型

③工业布局

④工业结构(工业部门是否齐全)

⑤农业(地位,主要部门)

77.多地震的影响因素

①板块边界附近

②两大火山地震带上

78.水稻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深厚肥沃

③灌溉水源充足

④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79.小麦生长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②地形起伏平缓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80.棉花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势低平

②土壤呈沙性

③光照充足,热量丰富

④灌溉水源充足

81.茶树的生长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

②地形为丘陵低山,有良好的排水系统

③土壤呈酸性(红壤)

82.甘蔗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温度较高(热带草原气候有利,甘蔗生长后期为干季,晴天多,利于甘蔗生长和糖份积累)

②土壤:土壤肥沃(多火山灰尘积土壤,通气、保水保肥,适宜甘蔗生长)→ 需肥量大,生长期长

83.玉米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地形:各类地形均可种植

②气候: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③土壤:土壤深厚肥沃

④水源:有充足灌溉水源

⑤大豆、玉米轮作,提高土壤肥力

84.花生生长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①气候: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②地形条件:丘陵低山地区

③土壤条件:沙土,通气透水性好

85.甜菜生长的习性

①气候:干旱地区,温凉地区生长周期短

②土壤耐盐碱

86.内陆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全球变暖,蒸发量大。

②人为因素:人口增加,工业发展,用水量大增;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

③围湖造田

87.撒哈拉沙漠南侵的因素

①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草原退化,沙漠扩张

②地处东北信风带上

③人口增长过快

88.判断海洋性、大陆性的依据

①降水量多少和季节变化情况

②气温年较差大小

③最高、最低月均温出现月份

89.西欧乳畜业发展的因素

①市场广阔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云量多,空气湿润,不利于农作物生长,但利于多汁牧草生长

③交通便利

90.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

①纬度位置高。获得的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北临北冰洋,受极地寒冷气流影响大

③大部分地区深居亚欧大陆内部,距海远,冬季气温低

91.上扬斯克成为北半球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纬度位置高,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

②海陆位置: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冬季大陆降温快

③大气环流:受极地寒流气流影响大

④地形地势:地势高,气温低,地形呈“马蹄形”向北开口,使南下的寒冷空气堆积

92.影响沼泽形成的因素

①地形地势:地势低洼,易积水,排水不畅

②气象条件:海拔高或纬度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地表积水

③水源条件:河流水,高山冰雪融水、河流凌汛、泛滥造成地表水在洼地聚集

④地质条件:地下多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⑤人类活动

93.凌汛形成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气温低于0℃,有结冰现象

②河流由低纬向高纬流

94.俄罗斯等高纬度地区发展农业的限制因素

①纬度位置高,热量不足,水热配合状况差,气温较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

②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大,农产品单产量不高

③纬度位置高,农作物品种少

95.俄罗斯以铁路运输为主的区位因素

①河流封冻期长,通航期短,水运条件差

②海岸线长,但海洋封冻期长;除北冰洋外,其它各港口与外洋联系,要经过别国海域

③地域辽阔,各地相距较远,公路长途运输费用高

④地形较平坦,便于修筑铁路

96美国东北部工业区形成的区位因素

①阿巴拉契亚山的煤

②五大湖西部的铁

③五大湖和密西西比河廉价水运,大西洋沿岸多良港,交通发达

④周围平原广,农业发达,农业基础好

⑤开发历史悠久

⑥劳动力丰富

⑦科技力量雄厚

97.美国西部、南部新兴工业区发展因素

①多良港,海运便利

②阳光充足,环境优美

③地价较低

④技术力量雄厚

⑤南部石油丰富

98.美国铁路呈东西走向的影响因素

①大西洋、太平洋沿岸地区是美国人口,城市集中地区,交通运输量大

②南北内河运输发达

99.南美洲西海岸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

①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和东南信风影响,气流下沉,盛吹离岸风,降水少

②秘鲁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100.南美洲西部热带沙漠气候狭长的原因

①地形:安第斯山脉影响

②洋流:秘鲁寒流减温减湿

101.河流水量丰富与否的影响因素

①气候类型

②水文、水系特征(流程、流域面积、干支流状况)

③流域面积大小

102.南极洲成为世界“寒极”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高,地表获得的太阳辐射少

②地势高,气温低

③冰雪黑覆盖、冰雪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极强

④南纬400~600的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风壁”,阻碍了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进行热量交换

⑤西风漂流,南极环流阻碍了高纬地区海水与中低纬地区海水进行热量交换

103.影响南极洲降水的因素

①受极地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

②气温很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极少,空气干燥

104.人口特点包括

①人口总数

②人口基数与净增人口数量

③人口分布状况

④人口年龄构成结构

⑤城市化水平

⑥人口文化素质水平

105.发展中国家二战后人口激增的因素

①政治上独立

②民族经济发展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人口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106.发达国家二战后人口增长缓慢的因素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②人口文化素质高

③不愿生育或晚婚晚育观念

107.华北平原的成因

①内力:地壳下沉

②外力:海河、黄河、淮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08.西北山麓、太行山山麓冲积扇的成因

外力:河流携带泥沙流出山地,在山前由于流速减慢,大量沙石堆积而成109.汾河谷地,渭河平原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

②外力:汾河,渭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0.吐鲁蕃盆地、哈密盆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而成

111.伊犁河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断裂下陷形成

②伊犁河携带泥沙堆积而成

112.雅鲁藏布江谷地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结合处,由两大板块碰撞而成断裂带

②外力:雅鲁藏布江侵蚀而成

113.长江三峡,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横断山区峡谷的形成原因

①内力:地壳上升

②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114.横断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

②外力:该地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流水侵蚀和河流切割作用强

115.台湾山脉的成因

①内力: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抬升而成

116.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

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

117.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

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

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

118.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

②下垫面

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

119.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

②海拔低,气温高

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

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⑤焚风影响

120.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

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

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

③高原地形,地势高

121.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

①大气状况

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

12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

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

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

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

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

12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

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

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12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

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

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

125.东北地区春旱不严重的影响因素

①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

②春季,地表积雪融化,土壤水分较充足

126.我国多旱涝灾害的原因

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季风环流不稳定,降水年际变化大

②降水集中,暴雨频率高

③降水地区分布不均

④台风活动频繁,引进洪灾

⑤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导致气候变化,可加剧旱涝灾害

127.黄河下游地区常断流的原因

①冬春枯水期,易出现断流(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②植被稀少,削丰补枯能力减弱

③中上游大量修建水利工程截流,用水量大增,导致下游断流

④流域内缺乏综合规划

⑤农业用水量大增,使下游河段量下降

⑥水资源浪费严重

128.华北地区缺水严重的原因

①河流径流量小

②工农业产生发达,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

③水污染严重

④水资源浪费,利用效率低

129.我国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

①灾毁耕地——自然

社会经济:

②建筑用地增加

③生态退耕

④农业结构调整

130.盐场的形成条件

①地形:有广阔的平坦泥质海滩

②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太阳光照强且多大风131.发展水产业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环境条件

A.沿海海域广,管辖海域面积大

B.沿海浅海和滩涂多,适宜发展人工养殖

C.陆上河湖众多,淡水面积大

D.海洋生物和陆上淡水鱼类种类多,生物资源丰富

②社会经济条件

A.社会条件: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人们喜食鱼类产品

B.经济条件:交通便利

C.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加工技术高,捕捞工具先进

D.历史条件:水产养殖业历史悠久

③水产业产值高,生产积极性高

132.沪宁杭工业基地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

②雄厚的技术力量

③统一的电网

④发达的水、陆、空交通运输

⑤发达农业

⑥市场广阔

13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工业基础好

②科技力量雄厚,高等院校聚集

③高技术人才聚集

④交通便利

⑤政策倾斜

⑥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⑦气候宜人

134.青藏铁路修建的区位因素

①社会因素

A.西部大开发,建设基础设施需要

B.巩固国防,保证国家稳定团结

C.有利于该地脱贫致富

②经济因素

A.有利于旅游业发展

B.有利于资源开发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促进边境贸易发展

E.有助于加强青藏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经济联系

③技术因素:科技进步,技术成熟

④自然因素

A.该铁路经过地区起伏小,地势较平坦

B.该线的地质灾害较少

C.该线路程短,工程量小

135.河谷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海拔低,气温稍高,热量条件稍好

②源流提供灌溉水源

③日差较大,光照时间长,农作物单产量高

136.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量高的原因

①大气洁净,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制造的营养物质多

②夜晚气温低,日较差大,农作物呼吸作用弱,消耗的养分少,使得营养物质累积多

③气温低,农作物生长周期长,积累的营养物质多,单产量高

137.交通枢纽的区位因素

①位置优越(联系?)

②铁路线交汇

③水运发达,重要河(海)港

④公路、航空与外界联系方便

138.等值线分布特点

①疏密

②走向

③数值变化方向

④弯曲程度及方向

⑤高值、低值中心

139.影响雪线高低的决定因素:

①气温:纬度,向阳坡,背阳坡,T上升,雪线越高

②降水:海洋性(气候湿润→雪线下降)

大陆性(气候干旱→雪线上升)

迎风坡→雪线下降

背风坡→雪线上升

140.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山地)

②地势(起伏大小,海拔高低,倾斜方向)

③地形区名称

④地型组合(大范围区域才讲)

⑤地势倾斜方向(由河流流向来判断)

141.气候特点描述:

①气候类型

②气温(高低?冬夏气温高低?气温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③降水(年降水量多少?降水季节、年际变化特点)

④气温与降水的组合关系(尤其季风,加“雨热同期”)

142.河流流量的影响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单选题 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与贫乏区分布图,完成 1~2 题 1.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年均温高 B .地势高 C .降水丰富 2.图中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的形成原因是 A .多云雾 B .多晴天 C .多平原 3.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能量源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巨大的能量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B .太阳辐射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C .煤炭、石油、天然气是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 D .太阳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 4.下列辐射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图为甲、乙两地某时段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箭头反映了能量传递的方向及大小(粗 细) ,读图回答 5~7 题(注:大气透明度往往与大气密度、天气有关 ) A .太阳辐射 B .地面辐射 C .大气辐射 D .大气逆辐射 D .距海远 D .多高原 5.①⑤两箭头传递的能量方向及大小相同 说明甲、 乙两地 A .纬度相当 B .海拔相当 C .距海远近相同 D .大气透明度相近

6.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主要影响因素是 A .①⑤ B .②⑦C.③⑧ D .④⑥ 7.霜冻多出现在晚秋或寒冬季节晴朗的夜晚,主要是因为此时 A .地面辐射弱B.太阳辐射强C.大气反射强D.大气逆辐射弱 该图是“我国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9 题 8.图中太阳辐射丰富区丰富的共同原因有 ① 纬度低② 海拔较高③ 云量少,晴天多④ 上空臭氧少 9.太阳能作为一种新能源,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意义非凡,关于我国太阳能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 我国太阳能丰富区与经济发达区不一致②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但缺少常规能源,也缺 少像太阳能这样的新能源③ 我国太阳能最贫乏地区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④由于太阳能 分散,利用技术难度大,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可能成为最主要的常规能源 A .①② B .③④C.②③ D .①④ 成语“蜀犬吠日”是指四川盆地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要叫。据此完成10~11 题 10.对于“蜀犬吠日”这种现象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四川气候湿润,地形封闭,云雨天气多,对太阳的辐射削弱作用强B.四川盆地纬度低,光照时间短 C.四川盆地海拔低,距离太阳遥远,得到的太阳辐射少D.四川盆地地势低,周围的山地高原遮挡了较多的太阳辐射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红外光波段 B.“蜀犬”看到的太阳实际是太阳的光球层 C.太阳能量主要来自于内部核裂变 A .① ② B .③ ④C.② ③ D .① ④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 JGSLJZ 【知识归纳】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 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 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 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精析】 1.读“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下列因素中与A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与地球表面太阳辐射差值)多少无关的是() A.云层的厚薄 B.大气污染程度 C.大气密度D.气温 【解析】云层的厚薄、大气污染程度以及大气密度都会影响大气透明度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答案】D 2.辐射差额是指在某一段时间物体能量收支的差值。读“不同纬度辐射差额的变化示意图”,若只考虑纬度因素,则a、b、c三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 A.abc B.bca C.cba D.bac 【解析】由于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因此纬度越高辐射差额为正值的数值越小,时间越短。 【答案】C 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3 一4题。 3.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8.1一对一科学《阳光》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阳光 一、太阳辐射能 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 量叫太阳辐射能。 2、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 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阳光的传播 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 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 8m/s。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 3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 2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 4、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当u>v时,像小于物;当u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大气环境—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主要因素 一般用太阳辐射中纬度来表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能量的多少,一个地区的太阳辐射强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1、太阳高度角 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角。其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太阳高度大,等量的光线散布的面积小,光热集中,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另一方面,太阳高度角大,太阳经过的大气层的距离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多,反之就越少。 2、云量 云量的多少和云层的厚度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很大,云层越厚,云量越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就越少,因而晴天比阴天太阳辐射强。 3、地势高低

地势越高,大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就弱,太阳辐射强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 4.日照时间的长短----日照长,辐射强度大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对于某一个具体的场地,太阳辐射强度将取决于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大气条件,地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和附近的障碍物等。 (1)大气条件对太阳辐射的影响 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要受到大气条件的影响而衰减,主要原因是由空气分子、水蒸气和尘埃引起的大气散射和由臭氧、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引起的大气吸收。在晴朗夏天的正午时刻,大约有70%的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直接到达地球表面;另有7%左右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分子和粒子散射以后,也最终抵达地面;其余的被大气吸收或经散射返回空间。 (2)地球相对太阳位置的影响 地球相对于太阳的相对位置可以通过如下几个指标进行考虑: ①太阳高度角。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高度以地平面与太阳光入射线之间的夹角来测量,称为高度角(或仰角)。太阳高度角愈大,太阳辐射强度愈大。因为对于某一地平面而言,太阳高度角低时,光线穿过大气的路程较长,能量衰减得就较多。同时,又因为光线以较小的角度投射到该地平面上,所以到达地平面的能量就较少。反之,则较多。太阳高度角因时、因地而异:一日之中,太阳高度角正午大于早晚;夏季大于冬季;低纬度地区大于高纬度地区。 ②地球到太阳的距离和地球轴的倾斜同样影响到太阳能辐射量。当6~8月份夏天来到北半球时,地球的北半球朝太阳倾斜。夏季白天时间很长,加之有利的地球轴倾斜,造成了夏季与冬季太阳能辐射总量的巨大差别。 ③日地距离。日地距离是指地球环绕太阳公转时,由于公转轨道呈椭圆形,日地之间的距离则不断改变。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之前有很大的衰减作用,而这种衰减因又与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路程的长短有关系。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经过的路程越长,能量损失得就越多;路程越短.能量损失得越少。所以,地球位于近日点时,获得太阳辐射大于远日点。(3)日照时间 太阳辐射强度与日照时间成正比。日照时间的长短,随纬度和季节而变化。 (4)海拔高度 海拔越高,大气透明度越好,所以从太阳投射来的直接辐射量也就越高。 (5)地形、地貌及障碍物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如下现象。当上午或下午太阳斜照时,高大的山峰、树林会遮住太阳,房屋、烟囱等建筑物也会挡住阳光。上述现象在冬天就更为突出,冬天时太阳在地球的南半球上空,在北半球的人看上去太阳离地平线的距离较夏天近得多。由于太阳斜射的影响,阳光更容易被地形、地貌及障碍物遮挡。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 阳光 第一节 太阳辐射能》_1

华师大科学七年级(下)阳光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讲授新课引入:1.太阳是一个巨大的能源 介绍辐射能:太阳是一个不断进行着核爆炸的大火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空间释放能 量,这种能量叫做辐射能。 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光和热。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与讨论: 1、其他的恒星是不是辐射源? 2、宇宙中这么多恒星,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 它们发出的光和热? 学生回答:1、是,因为恒星可以自行发光发热 2、因为他们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地球观察 到的恒星只是一个发光点,有的恒星单位时间发出 的辐射能比太阳多 向学生提问:地球获得的太阳辐射几乎是平行的吗?太阳距离地球有多远? 通过PPT告诉学生:地球离太阳很远,距离太阳约1.5万亿千米,体积比太阳小的多。照射到地 球的太阳光几乎是平行的 让学生阅读:点光源. 学生讨论 总结出课题: 1.太阳是一个 巨大的能源 学生看PPT讨 论太阳辐射能 的主要形式。 学生思考 与讨论,1、其 他的恒星是不 是辐射源? 2、为什么 我们感觉不到 它的光和热? 学生思 考:太阳以怎 样的形式向地 球辐射能? 学生阅读:点 光源。 学生观察 PPT:太阳能飞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和总结能 力。 通过学生思考问 题,培养学生思 考能力,语言表 达能力,归纳总 结能力。 通过讨论激发 学生学习兴趣, 并培养学生归纳 总结能力和语言 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能力,获取重 要信息能力。

点光源发出的光辐射到达被照面单位面积上的光辐射量是随距离增大而迅速减小的,这就是为

结论: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表面颜色有关。 白色物体不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黑色物体容易吸收太阳热辐射。 应用:夏天人们为什么喜欢穿白色衣服? 太阳的光、热辐射,一方面随着辐射的距离增大,受照射面积上的辐射量就越来越小。 另一方面在相同距离处,同一面积上所受到的辐射量,与太阳光线对受照面的倾角大小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太阳光线垂直照射时最强,而倾角越小,即太阳光线越倾斜时,单位面积上受到的辐射量就越小。 冬季与夏季的气温差别,主要就是由于阳光照射地球表面的倾斜程度不同所致。 思考与讨论: 1.在阳光下,沙漠中的黑色石头比周围的沙子烫得多,为什么?论夏天人们为 什么喜欢穿白 色衣服? 学生思考 与讨论:1.在 阳光下,沙漠 中的黑色石头 比周围的沙子 烫得多,为什 么? 2.贮存天 然气的球柜为 什么要漆成白 色? 题能力,巩固所 学知识。培养学 生知识应用能 力。 巩固所学知识。 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知识应 用能力。 培养学生巩固所 学知识,培养学 生知识应用能 力。 培养学生利用所 用知识点,解决 实际问题能力。

太阳能知识简介

太阳能知识简介 一、太阳能常识问答 1.什么是太阳能?太阳是一个炙热的气态球体,它表面温度约为6000摄氏度。她不断向宇宙空间发射电磁波,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等,所谓太阳能实际上就是指太阳的辐射能量。其主要能量集中在0.3μ~3.0μ(微米)的波段,因此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到达地表水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包括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 2.太阳能量有多大?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总功率为1.7x1017瓦,相当于全世界发电量的几十万倍。另外有一个术语叫太阳常数,指的是:日地平均距离时,地球大气层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表面的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通量,国际通用标准为1353瓦/米2。那么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时,受到空气分子、水蒸气和灰尘的散射和吸收,会显著衰减。对于某一地区来讲,一年总会有一天,当天空情况极为良好的时候,所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最接近太阳常数,但这一天并不一定是夏天。不同地区差异很大,各地气象单位一般都有当地一年的太阳辐射观测数据。 3.一平方米太阳能热水器能节约多少能源?减少多少大气污染?以北京为例,每平方米采光面积太阳能热水器,每年可节约标煤120kg,二氧化碳216kg。 4.什么是选择性吸收涂层? 由于太阳能的主要能量是集中在0.3~3.0μ(微米)的波段,五十年代末,以色列科学家Tabor提出了光谱选择性吸收理论。他要求吸收部件表面在0.3μ~2.5μ太阳光谱内具有较高吸收率(α),同时在2.5μ~5.0μ红外光谱范围内保持尽可能地的热发散率(ε),换句话说就是使吸收表面最大限度的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其辐射热损。这种表面涂层就是所谓选择性吸收涂层。显而易见,涂层的两个重要参数α、ε对提高集热器的热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1981~1983年间,桑普研制成功了铝阳极化电解着色选择性吸收涂层,太阳吸收率为α=0.92~0.96、发射率ε=0.10~0.20。1986~1988年研制成功黑钴选择性吸收涂层。该涂层具有良好的光谱选择性(α=0.92~0.96ε=0.06~0.08),适合应用在工作温度较高的真空集热管上。采用该涂层生产φ65热管式真空集热管,其性能已达到荷兰菲利普公司同类产品的水平。 二、太阳能热水器常识 1.太阳能热水器是如何工作的?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

一、太阳辐射强弱的影响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两极递减的原因之一。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夏半年,高纬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二、为何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气温却很低 一个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与该地区的纬度位置、海拔高度和大气状况有关。一般是,太阳高度角愈大(纬度愈低)、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海拔愈高)、被大气削弱的愈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愈多;反之,则愈少。 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的原因 1.青藏高原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 2.海拔最高,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前通过大气层的光程较短; 3.高原上大气的密度较小(空气稀薄),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含量较少,云量少,大气透明度好。上述原因,使得太阳辐射的折射、散射和吸收作用大大减弱,从而使太阳辐射增强;夏季时也比其他地区晴天多,日照时间长。 青藏高原气温低的原因 1.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层中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却很差,不能很好地保存地面辐射的热量, 2. 加以高原上风速较大,更不利于热量的积累和保持,所以,即使是夏季,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也很低,是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 所以,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年总辐射最高的地区,也是我国夏季太阳辐射强烈的地区。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地球上的大气》系统知识点汇总 [知识要点]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大气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1)大气是地球的保护层,使地球表面的热量变化不至于过剧烈,并使地表少受外来天体的撞击。 (2)大气是天气变化的物质基础,同时大气对水的循环、地表形态等都起着重大影响。 (3)大气是生物和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地球上一切生物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大气。 2、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成分 含量 作用 干洁 空气 氮 (N2) 约占78%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氧 (O2) 约占21% 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必需的物质 二氧化碳 (CO2) 很少 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 (O3)

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保护地面生物免受紫外线伤害。 水汽 很少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也能吸收地面辐射,起保温作用。 固体杂质 很少 作为凝结核,促成水汽凝结 3、大气的垂直分层(见下面的图表) 层次 高度 特点 形成原因 对流层 ①低纬17-18千米 ②中纬10-12千米 ③高纬度8-9千米 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均气温每上升100米,气温降低0.6℃ 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①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 ②对流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的对流运动 平流层 从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 ①气温起初不随高度变化或变化很小,到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 ②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大多以水平运动为主。水汽含量极少,能见度好,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平流层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的影响,到30千米以上,平流层中的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阳光 一、太阳辐射能 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 2、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 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 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阳光的传播 1、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2。 4、 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 )。当u>v 时,像小于物;当u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自然地理类专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答题模板 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举例:我国青藏高原) 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举例:我国西北地区) 4.空气密度 如何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 影响气温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影响降水的因素答题模板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 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答题模板 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 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答题模板 1.长度 2.流向 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 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答题模板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举例: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 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答题模板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人文地理类专题城市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举例: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 【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举例: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举例: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举例: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举例: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举例: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举例:黄山、泰安) 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答题模板【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 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多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适用于:地方公路)2.里程和运营时间:修筑桥梁、隧道,缩短里程,以节省运营时间;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适用于:国道)3.其他:远离重要文物古迹、注意生态环境保护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 【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 3.国家政策 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答题模板1.地理位置 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 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 全面分析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题模板【地理位置】1.经纬度位置2.相对位置 【自然条件】1.农业条件:a.地形(类型、土地类型特征<如:以耕地、林地、草原为主等>、土壤);b.气候(类型、水热条件、光照、热量等);c.水资源(多年平均径流总量、河流、湖泊);d.生物资源(如:气候类型特征有关的生物、农作物特征)2.工业条件:矿产资源(如:海盐、能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1.人口(包括:劳动力的素质、质量)2.交通3.市场4.科技5.历史:包括工农业基础6.国家政策区位选择类专题影响水库坝址选择因素答题模板1.坝址在河流、峡谷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口袋形区域有利于建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册《阳光》知识点总结 https://www.doczj.com/doc/c0791236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三章 阳光 一、 太阳辐射能 1、 太阳是一个巨大的不断燃烧的气球,它以辐射形式不断地向周围释放能量,这种能量叫太阳辐射能。 2、 阳光给地球带来光和热是太阳辐射能的主要形式。 3、 地球获得的太阳光辐射可以认为是平行的。 4、 阳光对地球上同一地点的热辐射是相同的。但黑色表面的物体吸收太阳的辐射热的本领比白色表面的物体要强。 5、 太阳为地球表层和人类提供最重要的能源,与地球生物息息相关。 二、 阳光的传播 1、 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太阳是地球上最强的天然光源。 2、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黑夜里手电筒光、穿过门缝的缕缕阳光、成影和小孔成像,都说明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 3、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光速,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4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 3 2。 4、 物体通过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像,像的大小取决于物体到小孔的距离(物距u )和所成像到小孔的距离(像距v )。当u>v 时,像小于物;当u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期末复习】所有知识点+光照图专题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 一、宇宙 1、天体的种类 (1)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其中,星云和恒星是宇宙中的基本 天体,是构成宇宙的主要形态物质。 (2)人造天体——运行在宇宙中的卫星、飞船等。 2、天体系统地球 地月系 太阳系月球 银河系其他行星系统 总星系其他恒星系统 河外星系 二、太阳系 1、成员:太阳、八颗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及行星际物质。 2、中心天体:太阳。(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质量的99%以上;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 3、八大行星的分类及特点 质量小大较大 体积小大较长 4、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 (1)同向性:八大行星绕日公转方向相同,均是自西向东。 (2)共面性:地球绕日公转的轨道与其他行星绕日公转轨道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3)近圆性: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均为近似正圆的椭圆形。 【温馨提示】 (1)哈雷彗星绕日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2)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大部分是自西向东,只有金星(自东向西) 和天王星除外。(3)冥王星属于矮行星。 三、地球 1、地球的普通性: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并不显眼;地球与太阳系中其他行星一样,自 身不发光,靠发射太阳光而发亮。 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原因 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适宜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 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周期不长 外部条件 稳定的光照条件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 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一、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概况:巨大炽热的气体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核心温度可达到1500万开,表面温度约6000开。 2、太阳辐射 (1)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的方式被称为太阳辐射。 (2)能量来源:高温高压状态下的核聚变反应。 (3)太阳辐射的波长及能量分布 ①太阳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范围主要在0.15-4.0微米之间。 ②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约占太阳辐射总量的 50%。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①太阳辐射能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 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重要因素。 ②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大气层的结构及特点 【温馨提示】 (1)人类能够直接观测到的太阳,是太阳的大气层,称为“太阳外部结构”,它 并不代表太阳的整体结构。 (2)黑子不黑!它只是温度比光球层其他区域温度略低,只是看起来有些暗。 (3)极光现象出现在高纬地区的夜晚,当地极夜时是观测极光的最佳时机。 太阳活动含义意义大气层活动周期 太阳黑子 光球层上因温度较周 围低而呈现的暗黑色 斑点 太阳活动强弱 的标志 光球层 约11年,且黑 子数目增多时, 耀斑也强 耀斑 色球层上某些区域, 短时间内突然爆发, 出现增亮的斑块 是太阳活动最 激烈的显示 色球层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世界许多地区的年降水量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课本P11活动); (2)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 (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4)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5)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也与太阳活动有关。 4、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空间分 布 (1)纬度因素:一般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 (2)昼长因素:一般昼长越长,太阳辐射越多。白昼 越长,日照时数越长。 (3)地势因素:一般地势越高,太阳辐射越强。地势 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 (4)天气因素:晴天,太阳辐射强。大气削弱作用弱, 日照时数长。

太阳辐射对植物生长影响

太阳辐射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姓名:卢常磊 学号: 1001064113 专业:种子科学与工程

一、光的生物学意义与植物的光学特性 (一)光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源泉 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主要能量源泉。地球上所有生命都靠来自太阳辐射提供生命活动的能量。而植物的光合作用几乎使所有的有机体与太阳辐射之间发生了最本质联系。同时,地球表面吸收一部分太阳辐射直接转变为热能,其中一部分用于水分蒸发,其余部分用于增加地表温度,因而太阳辐射也是构成地表热量和水分等分布状况的能量源泉。 到达地球上的太阳辐射主要的作用是产生光合效应、热效应和光的形态效应。地球生物圈内的光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可分为:1、有机物质组成,其中包括光合作用,维生素D的形成;2、物质输送;3、刺激作用,其中包括光周期现象、向光性、趋光性、感光性等。光和热是动、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根本条件。光对叶绿素起着化学作用,没有光,不能产生叶绿素,也不能进行二氧化碳的合成。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源泉。光对植物的热效应,由于植物的蒸腾,不致使植物“体温”过高而“灼”死。光还影响植物营养体形态的建成和生长发育以及叶的方位等。太阳各种辐射光谱区对植物生命活动具有不同的重要性: 光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是由光照强度、光照长度、光谱成分的对比关系构成的。植物光合作用利用太阳能的程度很低,绿色植物只能吸收落到叶子上太阳能的50%左右,其中又只有1-5%参与植物的光合过程。而植物通过光合合成的物质却占到植物总干重的90—95%。当

前,我们还不能改变太阳能的大小及其在地球上的分布,但能提高到达地面上太阳能的利用率,特别是提高植物接受光能的面积和它们的利用率。 (二)植物单叶的光学特性 投射于叶面上的太阳辐射,可分为反射、吸收和透射三部分。反射由内反射和外反射构成。外反射是叶片表皮层与空气界面所发生的反射现象。内反射是投射到叶子内部,又从投射一侧返回空气中的辐射。进入叶子内部,部分被吸收、反射后,一部分光通过叶片到达另一侧,这部分光称为透射光。与上述辐射相对应的百分率称为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关系为R+T+A=1。 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大小,主要决定于叶子本身的特点。反射率在绿色部位呈现高峰,兰色及红色部位最低。叶子的吸收绿叶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主要在光合有效辐射部分和长波辐射部分,以长波辐射为最强。叶肉组织吸收的大部分光线,依赖于色素类别,主要是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 (三)群体叶片的光学特性 太阳进入农田植被中,受到植被中茎叶的层层削弱,有的被反射、有的被吸收、有的层层透射到达地面。不同的植物,植物处于不同生长时段,对光的吸收、反射和透射不同,因而,光在植物群体内的分布曲线是不同的。 通常,我们用透光率来表征农田中的透光情况。所谓透光率,就是农田中各高度的照度与农田上方照度的比值,常用小数或百分数表

影响光伏发电的十大因素

影响光伏电站发电量的十个因素 众所周知,光伏电站发电量计算方法就是理论年发电量=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电池总面积*光电转换效率,但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光伏电站实际发电量却没这么多,实际年发电量=理论年发电量*实际发电效率。影响光伏发电量的主要因素有: 1、太阳辐射量 在太阳电池组件的转换效率一定的情况下,光伏系统的发电量就是由太阳的辐射强度决定的。光伏系统对太阳辐能量的利用效率只有10%左右(太阳电池效率、组件组合损失、灰尘损失、控制逆变器损失、线路损失、蓄电池效率)光伏电站的发电量直接与太阳辐射量有关,太阳的辐射强度、光谱特性就是随着气象条件而改变的。 2、太阳电池组件的倾斜角度 对于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总量及太阳辐射的直散分离原理可得:倾斜面上的太阳辐射总量Ht就是由直接太阳辐射量Hbt天空散射量Hdt与地面反射辐射量Hrt部分组成。Ht=Hbt+Hdt+Hrt 3、太阳电池组件的效率 太阳能光伏电池主流的材料就是硅,因此硅材料的转化率一直就是制约整个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硅材料转化率的经典理论极限就是29%。而在实验室创造的记录就是25%,正将此项技术投入产业。实验室已经可以直接从硅石中提炼出高纯度硅,而无需将其转化为金属硅,再从中提炼出硅。这样可以减少中间环节,提高效率。 4、组合损失

凡就是串连就会由于组件的电流差异造成电流损失; 凡就是并连就会由于组件的电压差异造成电压损失; 组合损失可以达到8%以上,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规定小于10%。 注意: (1) 为了减少组合损失,应该在电站安装前严格挑选电流一致的组件串联。 (2) 组件的衰减特性尽可能一致。根据国家标准GB/T--9535规定,太阳电池组件的最大输出功率在规定条件下试验后检测,其衰减不得超过8%。 (3) 隔离二极管有时候就是必要的。 5、温度特性 温度上升1℃,晶体硅太阳电池:最大输出功率下降0、04%,开路电压下降0、04%(-2mv/℃),短路电流上升0、04%。为了避免温度对发电量的影响,应该保持组件良好的通风条件。 6、灰尘损失 电站的灰尘损失可能达到6%!组件需要经常擦拭。 7、MPPT跟踪 最大输出功率跟踪(MPPT)从太阳电池应用角度上瞧,所谓应用,就就是对太阳电池最大输出功率点的跟踪。并网系统的MPPT功能在逆变器里面完成。 8、线路损失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 ③海拔高低(主要是大气密度) 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 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海洋性?大陆性?) ⑤洋流 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 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 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③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④洋流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 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 5.影响气候的因素: 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大气环境(降水) 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 6地表形态的影响因素: ①内力作用:地震,火山,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7.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①太阳辐射(热量收支)←纬度 ②洋流 ③陆地气候 8.海水盐度大小的影响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气候、纬度) ②洋流 ③结冰、融冰 ④河流径流的注入 ⑤与外界海水交换状况(海域是否闭塞) 9.影响潮汐大小的因素:

①地形条件(是否呈口大内小喇叭状开口) ②气象条件(风向) ③天文条件(日、月、地位置) 10.影响水资源多少的因素: ①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大小) ②水循环活跃程度 11.影响渔场形成因素: ①大陆架:海水深浅及获得阳光多少 ②径流:营养物质多少 ③纬度:温带水域 ④洋流:寒暖流交汇或上升流 12.影响降水形成的因素: ①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 ②大气环流 ③地形 ④洋流 13.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 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 ②强烈上升气流 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14.影响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 ①地震本身的震级和震源深度 ②地表状况(震中距大小) ③地质构造情况(断层发育?) ④地面建筑物抗震程度 15.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自然条件: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②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科技、农业机械 16.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①自然:气候适宜种植牧草和饲料作物 ②市场: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 ③交通:交通便利 ④科技:先进的科技 17.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①原料,动力(燃料) ②土地、水源 ③劳动力 ④市场

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寡的因素课后测评

1.2.1.4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寡的因素(课后测评)1.下图为太阳辐射量随纬度分布示意图。可能总辐射量是受大气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效总辐射量是大气和云减弱之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回答(1)~(2)题。 (1)云量最多的地区是( ) A.赤道B.20°N C.40°N D.60°N (2)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云量B.大气厚度 C.昼夜长短D.太阳高度 难度:易 解析:第(1)题,根据题意可知,可能总辐射量是指没有受到大气中的云量的影响的总辐射量,所以只要比较可能总辐射量和有效总辐射量的差值,就可以知道云量最多的地区是赤道。第(2)题,因可能总辐射量没有受到大气中的云量的影响,所以它的变化基本上是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影响可能总辐射量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太阳高度。 答案:(1)A (2)D 2.下图是中国局部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 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比Ⅳ区高,主要是因为Ⅰ区( ) A.夏季气温较高B.天气晴朗且海拔高 C.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烈D.年平均气温比较高 难度:一般 解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Ⅰ区域位于内蒙古高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Ⅳ区域在渭河平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两者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差异主要在于地形和降水。

答案:B 3.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C.③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2)影响①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 A.云量厚度B.地势高低 C.正午太阳高度D.植被状况 (3)近50年来,④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云量增加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D.人口增加 难易:一般 解析:第(1)题,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最大,①表示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最小,④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多数被地表吸收,②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①②随纬度的变化数值变化明显,主要受正午太阳高度的影响。第(3)题,随着全球变暖,两极冰川融化,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 答案:(1)D (2)C (3)B 4.下面为“我国长江三角洲南端某城市历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逐月变化柱状图”。读图,回答(1)~(2)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