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复习——太阳辐射
- 格式:ppt
- 大小:2.42 MB
- 文档页数:49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一、典例引领1.读北半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的年总辐射量(×106 J/m2)分布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的突出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递减B.由北向南递减C.由高纬地区向低纬地区递减D.由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递减(2)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有( )①维持地球表面的温度②推动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③为地球火山爆发提供能量④地球生物生存所需能源最主要来源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1)D (2)B [第(1)题,由图可知全球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随纬度变化,由低纬向高纬地区递减。
第(2)题,地球火山爆发的能量来自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属于太阳能。
] 2.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可知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是 ( )A.由南向北逐渐增加B.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C.西多东少,北多南少D.整体分布较均衡(2)图中a区域较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地势C.距海远近D.纬度(1)C (2)B [图中反映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南方欠缺,北方丰富;东部欠缺,西部丰富。
a位于青藏高原,b位于四川盆地,a、b区域年太阳辐射总量相差大的影响因素是地势。
]二、考点透析太阳辐射的分布及影响因素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地表获得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的影响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辐射弱。
(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3)地势: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
2021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太阳辐射1.光温潜在产量是指在一定的光、温条件下,作物单产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高值。
通过分析农作物生长季》10℃活动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时空分布,可确定其光温潜在产量差异及变化。
下图为华北平原1961-2015年每年夏玉米生长季内平均积温及地面太阳总辐射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四地,地面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2)研究发现1961-2015年华北平原夏玉米光温潜在产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夏玉米实际单产却呈增加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 )A.农业技术进步B.活动积温上升C.种植面积扩大D.辐射总量增加2.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光电变换来实现。
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就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
下图示意江苏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兆焦耳/平方米·年)空间分布图及太阳能光伏板排列情况。
据此完成下题。
(1)影响该省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南北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类型B.气候特点C.海陆位置D.纬度位置(2)为取得最大效益,太阳能光伏板阵图中不同城市中的β和L值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A.三城市中β值和L值最大的都是徐州市B.徐州市β值大于淮安市,L值小于淮安市C.淮安市β值大于南京市,L值小于南京市D.南京市β值大于徐州市,L值小于徐州市3.下图为海南岛某地理要素等值线(等值线的数值①>②>③>④)、等高线和年太阳辐射量线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虚线可能是( )A.等日照线B.等温线C.等降水量线D.等潜水位线(2)影响Q地附近的等值线(虚线)向南凸出的因素是( )A.地形B.洋流C.植被覆盖率D.海陆位置(3)影响M、P两地太阳辐射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洋流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天气4.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年太阳辐射总量(单位:兆焦/米2)分布图和该省级行政区某地理要素的分布示意图。
考点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考点解读】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主要包括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两个方面。
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丰富的光热资源;它经过光合作用使植物产生大量氧气;它是气候形成的基本因素;它又是风能、水能与生物能等能量之源泉。
太阳活动对地球大气运动产生影响,其周期使地球气候波动也呈现相应的周期性;太阳活动会扰动地球磁场而产生“磁暴”现象;它会骚扰地球电离层而中断无线电短波通讯;它还能引起地球两极地区产生“极光”现象。
(一)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能量1.太阳主要成分:H、He2.太阳辐射的概念: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现象被称为太阳辐射。
3.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5.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分子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7.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纬度高低。
纬度越低,太阳辐射强度越大,如撒哈拉沙漠太阳能丰富。
(2)天气状况。
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赤道地区多对流雨,阴天多,太阳辐射少;台湾岛、海南岛东南部为迎风坡,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少。
而西北部为山脉背风坡,晴天多,太阳辐射强;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
(3)海拔高低。
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故太阳辐射强。
(4)日照时间长短。
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
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8.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考点02 太阳辐射及其影响1.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世界各地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不均衡,总体分布特征如下:①空间分布a.不同纬度分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相同纬度分布:由沿海向内陆递增;地势高处太阳辐射强,地势低处太阳辐射弱。
②时间分布:夏季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太阳辐射。
2.中国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及因素分析(1)总体特征我国太阳能资源的时空分布差异较明显,高值和低值的中心都处在北纬22°~35°之间,高值的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的中心在四川盆地。
北纬30°~40°地区,随纬度增高太阳辐射能增加。
而北纬40°以北,由东向西太阳辐射能逐渐增加,呈东西向分布。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2)特例分析青藏高原成为太阳辐射的高值中心,主要是因为: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尘埃含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四川盆地为低值中心,其原因在于: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水汽的量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从而造成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太阳能资源匮乏。
1.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1)首先要分析纬度因素,纬度因素决定太阳高度角和昼夜长短,太阳高度角是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大小的最主要因素,如海南岛和东北地区比较,主要是纬度差异的结果。
(2)其次要看地势和天气状况,纬度相同或相差较小的地区,要分析地势和天气状况的差别。
如海南岛、台湾东侧年太阳辐射总量少于西侧,主要是降水天气不同的结果。
高考地理小专题——太阳辐射典型例题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材料二:中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图(1)由材料一分析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
(2)由材料二分析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大致分布的规律。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列举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2)有西北内向陆东南沿海递减,青藏高原等最丰富,四川盆地贫乏。
(青藏高原和西北内陆地区丰富,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贫乏)(3)纬度、海拔、天气状况(任回答其中两点即可)典型例题二:该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
读后完成下列问题。
(8分)(1)据图简述我国年太阳辐射量的分布规律。
(2分)(2)请分别指出我国年太阳辐射量最强和最弱的地区,并分析影响这两地区太阳辐射差异的因素。
(6分)参考答案:(1)总体上是从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增多。
(2分)(2)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青藏高原(1分);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区四川盆地(1分)①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中尘埃含量少,透明度高,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量多。
(2分至少两点)②四川盆地成为低值中心的原因: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散发,空气中含有水汽多,阴天、雾天较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2分包括地形和天气状况)典型例题三:影响年太阳辐射总量的因素有纬度因素(纬度高,太阳高度小,太阳辐射少)、地势高低、天气状况等等,读“我国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甲地成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高值中心的原因。
(2)分析乙地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和年太阳辐射总量出现低值的原因。
(任选其一回答,回答两个默认第一个)(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1)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多。
③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含有的尘埃量较少,晴天较多,日照时间较长。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太阳辐射》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荒漠地区在8月份阴天条件下的辐射量日变化观测统计结果。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太阳辐射日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2.若在该地8月份天气晴好条件下进行观测,则()A.①曲线将变得更为平滑B.①曲线最大值出现的时刻将提前C.②曲线日变化幅度减小D.各曲线在图中的位置将整体上移下图示意某地太阳总辐射量与地面反射量的逐日变化多年平均状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最可能位于()A.南半球中纬B.南半球高纬C.北半球中纬D.北半球高纬4.图示地区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是()A.1月B.2月C.7月D.8月5.与其他月份相比,该地2月份()A.晴朗天气少B.阳光强度大C.地面积雪多D.白昼时间长读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图(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我国太阳辐射能的整体空间分布规律是()A.从西南向东北递减B.从东南向西北递增C.从低纬向高纬递减D.从沿海向内陆递减7.珠海太阳能热水器利用比较普遍,这主要得益于()A.纬度较低B.海拔较低C.晴朗天气多D.光照时间长未来五年,陕西省将加速太阳能等优势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下图为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图(单位∶兆/米2·年)。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陕西省太阳能资源北部较南部丰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条件9.制约洛川太阳能产业发展的主要条件是()A.建设成本较高B.太阳能较贫乏C.交通条件有限D.劳动力资源匮乏太阳常数是指在地球大气上界,在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图示意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A.由赤道向极地递减B.依据纬度间距等量变化C.低纬度地区辐射弱D.极地辐射量接近太阳常数11.影响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厚度B.太阳活动C.距日远近D.纬度差异12.进入地球的太阳辐射可能()A.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生物化学能B.形成多姿多彩的地表地貌形态C.引起大气电离层中的电磁扰动D.影响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读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太阳辐射影响因素与太阳辐射分布规律知识讲解与跟踪练一、知识讲解1.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2.(1)全球年太阳辐射总量大体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地区太阳辐射量随月份变化的规律相反,且不同季节表现出的结果不相同。
如下图所示:(2)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从总体上看,是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增强。
高值中心在青藏高原,低值中心在四川盆地。
具体分布如下图所示:3.正确描述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描述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时,要注意时、空两个方面:从时间上一般分析其冬、夏季的差异;从空间上一般描述其“从……向……递减(或递增)”、“哪个地区多,哪个地区少”,如我国太阳年辐射总量:时间上,大部分地区夏半年多于冬半年;空间上,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二、例题分析下图是世界太阳总辐射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太阳辐射强度较高的①、②区域是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这两个区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均高于赤道地区,其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的值大约是________。
它大于B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观测得出结论,城市的太阳辐射量往往低于郊区,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A、B的纬度值应为37°N,A的太阳辐射强度季节变化较大的原因是什么?解析第(1)题,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太阳高度)、天气状况、地势高低等方面分析。
青藏高原地势高而且空气稀薄、云量少,从而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撒哈拉沙漠降水少、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强。
高考地理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易考知识点一、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2、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释放的能量3、太阳辐射能的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4、太阳辐射波长范围是0.15-4微米,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50%的能量集中于可见光。
5、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生物生长离不开太阳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本身及大气运动、水循环等为人类提供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煤、石油等能源二、太阳活动与地球1、太阳外部结构的分层由里到外: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2、太阳活动:黑子(温度比其他区域低)、耀斑、日珥和太阳风(光球层、周期11年)(色球层)(日冕层)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影响气候;扰动电离层,使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中断;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两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如地震、水旱灾害。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有哪些需要掌握的知识点0°经线:穿过的点:伦敦、直布罗陀海峡东侧、几内亚湾。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伦敦、巴黎(0°东侧)、地中海、撒哈拉沙漠、几内亚湾等。
东经30°:穿过的点:摩尔曼斯克港、土耳其海峡东侧、开罗(尼罗河)。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摩尔曼斯克(30°东侧)、莫斯科(30°东侧)、东欧平原和波德平原交界处、黑海、小亚细亚半岛(西侧)、地中海、开罗、尼罗河、东非高原(西侧)、南非高原(东侧)等。
东经60°:穿过的点:乌拉尔山脉、咸海、霍尔木兹海峡东侧。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乌拉尔山脉、咸海、伊郎高原、阿拉伯半岛东侧、阿拉伯海等。
东经90°:穿过的点:叶尼塞河、阿尔泰山、恒河三角洲。
附近的地理事物有叶尼塞河(西西伯利亚平原与中西伯利亚高原界河)、阿尔泰山、准噶尔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恒河三角洲、孟加拉湾等。
高2021届地理微主题知识整合与训练4——太阳辐射【知识整合】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分析:太阳辐射强度是指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强弱。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作用,大大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但尚有诸多因素影响太阳辐射的强弱,使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不同。
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四个因素。
1.纬度位置:纬度低则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则少。
这是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的主要原因。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由于云层少且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阴雨的天气,由于云层厚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弱。
如赤道地区被赤道低压带控制,多对流雨,而副热带地区被副高控制,多晴朗天气,所以赤道地区的太阳辐射要弱于副热带地区。
3.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强;反之,则弱。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如青藏高原成为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4.日照长短:日照时间长,获得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短,获得太阳辐射弱。
如我国夏季南北普遍高温,温差不大,是因为纬度越高的地区,白昼时间长,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损失的能量。
【典例剖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
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到达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各有不同。
辽宁省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开发利用较早的省份之一,近年来,辽宁省许多大型企业加大对太阳能资源开发和光伏发电的投资力度,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下图为辽宁省年太阳辐射总量空间分布图。
(1)分别指出辽宁省东部和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的分布特点。
(2)说明甲地区太阳辐射总量较低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乙地区发展太阳能光伏电站的有利条件。
【参考答案】(l)东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西部地区:太阳辐射总量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加。
高考地理考前复习学案太阳辐射【知识点】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纬度因素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获得太阳辐射越多,太阳辐射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周长因素白昼越长,日照时数越长,太阳辐射越多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大气层越薄,透明度越高,日照时数越长,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越少,太阳辐射越强,如青藏高原地势高,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烈天气因素晴天云少,大气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辐射多;阴雨天相反大气通透度大气透明度高,太阳辐射强;大气透明度低,太阳辐射弱穿过大气层的路程穿过大气层的路程短,太阳辐射强;穿过大气层的路程长,太阳辐射弱坡向阳坡太阳辐射强于阴坡【习题】下图示意不同天气条件下,祁连山某冰川区地面反射的太阳短波辐射量与到达地面的太阳短波辐射量的比值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与阴天相比,该比值晴天低的主要原因是晴天()A.冰川积雪消融量大B.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C.冰川积雪消融量小D.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2.该比值7、8月最低的根本原因是()A.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降水量大,云层厚度较大C.气温较高,植被覆盖率高D.风力强劲,积雪不易保留3.随着气候变暖,该比值的变化趋势是()A.阴天增大,晴天减小B.阴天和晴天都增大C.阴天减小,晴天增大D.阴天和晴天都减小读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图),完成4~5题。
4.仅从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考虑,最有利于太阳能开发的地区是()A.甲——青藏高原B.乙——塔里木盆地C.丙——长江中下游平原D.丁——四川盆地5.太阳的主要成分是()A.氢和氮B.氧和氦C.氨和氧D.氢和氦在亚洲户外用品展上,某企业的一款太阳能烧烤炉吸引了众人围观。
太阳能烧烤炉是利用反射板反射太阳光集热,将管内食物烤熟的一种装置,它是人类利用太阳能的新方式。
据此完成6~7题。
6.仅考虑太阳辐射,销售太阳能烧烤炉理论上最不适合选择在()A.拉萨B.海口C.成都D.呼和浩特7.关于人类对太阳辐射的利用,说法合理的是()A.太阳辐射为人类直接提供光热资源B.太阳能清洁且能量集中,利于开发C.人类开发利用的潮汐能是由太阳辐射产生的D.人们大量使用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与太阳辐射无关下图示意某平原站点测量的2006—2008年近地面太阳短波辐射的变化。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太阳辐射的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
太阳辐射的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1)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和风能、太阳能等常规能源。
水能:是势位较高的水释放其势能转化成的动能。
水分子向高处蒸发上升,来源于太阳给予的能量。
风能:是地表大气受热不均产生的运动,其能量直接来于太阳辐射。
煤、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地球生物体内固定的太阳能。
太阳能:核聚变反应。
(2)太阳常数:日地平均距离条件下,在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平方厘米面积上,1分钟内接受到太阳辐射能量。
春分、秋分时测太阳常数最佳。
(3)我国年太阳能的地区分布及影响因素①太阳能最丰富地区:青藏高原。
原因:海拔高,空气稀薄,空气中水气少,尘埃少,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②太阳能贫乏地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等。
原因:阴雨天多,云雾大,较多地削弱了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①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J-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④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能量来源。
太阳年辐射总量的影响因素及空间分布:1.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影响因素纬度地势天气日照时数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极夜现象,极圈以外地区夏季日照时数多于冬季一般地势高的高原日照时数多于地势低的盆地多阴雨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少,多晴朗天气的地区,日照时数多年太阳辐射总量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太阳辐射多地势高,大气稀薄,透明度高,固体杂质、水汽少晴天多,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2.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全球年太阳辐射量大体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纬度越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越多,反之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