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念之后是漫长——昆剧《公孙子都》观感
- 格式:pdf
- 大小:118.42 KB
- 文档页数:2
昆曲的历史昆曲发展简史昆曲(昆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和最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
昆曲形成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
它有着近六百年漫长的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典雅;表演技艺载歌载舞、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在戏曲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
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素有“百戏之师”之盛誉。
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世界文化遗产即“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殊荣。
昆剧,是指用昆山“水磨调”来演唱的戏曲剧种。
它既可用以演唱体制剧种中的“明清传奇”和“杂剧”,也可用以演唱金元“北曲杂剧”和宋元“南曲戏文”,其中以“明清传奇”为主。
从北宋永嘉乡土歌舞小戏和南宋“永嘉杂剧”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南戏“,从它的发源地浙江永嘉(温州)九流十折,逐渐流传至江西南丰、浙江杭州、江苏昆山等地,并与当地居民所唱的“土腔”和所讲的“土语”相融合,于是大约在元末明初产生了被称为“南曲戏文”的四大声腔-即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江苏的“昆山腔”。
初始的昆山腔,从腔调上说,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地方土腔。
据史籍记载,元末当地声乐家顾坚就曾对演唱加以改进。
当时所唱的唱词体裁多为“月儿弯弯照九州”之类的民间歌谣、小调和一些南戏曲词。
据明代《泾林续记》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设宴邀请一些有社会名望的高寿老人,应邀赴宴当中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叫周寿谊。
朱元璋知道周寿谊是昆山人,便问周寿谊:“人们都说昆山腔好听,你会唱吗?”。
周寿谊就用昆山腔唱起了“月儿弯弯照九州”。
那时的昆山腔究竟怎么唱,如今已不得而知,现今我们所听所唱的,都是在明嘉靖、隆庆间经等人精心琢磨创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昆腔“水磨调”。
昆曲经典曲目观后感
《牡丹亭》情字贯穿全本正如剧本题词所言∶如杜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亦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长生殿》如果忽略他的历史背景和剧本所要表达的寓意它还是蛮感人的爱情故事看至此时不由想起白居易的<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桃花扇》和长生殿都是昆曲中表现亡国之痛的历史剧通过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与南明的兴亡相结合但是我觉得历史寓意在剧本为首来表达正如剧本开头所唱: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相传是作者在外偶遇南明之臣对南明的所见所闻所写
《玉簪记》是一本实实在在地爱情剧也是才子佳人的故事更像是才子调戏佳人本人的观后感所要表达的是才子佳人打破礼教和宗教规制和约束其实剧本的文词和意境都很浪漫看来大明的人还没有被礼教给绑架但是又一次看了一个版本的玉簪记惊奇的是刚开始舞台背景显示为女贞观而且剧中的那个女尼也自称是女贞观观主可是后来那个大家闺秀遁入空门时却是皈依三宝难道是剧本改了
其实看牡丹亭我只记得那句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那次听过苏州大学昆曲教授周秦老师的牡丹亭视频讲解他就说过这句话
他说牡丹亭所表达的爱情观很伟大不但生的时候要爱而且为了爱的人可以死而且死了也要爱为了爱的人你也要活过来老师就说过我们中国人的爱情很了不起的为了爱的人我们可以为他生为他死比起西方人的爱情罗密欧与朱丽叶他们死了就没法爱了一切都结束了但是我们中国的杜丽娘与柳梦梅杜丽娘爱柳梦梅可以死但是当她明白了一切为了爱情她又力争活过来并且和柳梦梅喜结连理筑就一段佳话。
昆曲皂罗袍观后感《昆曲皂罗袍观后感》以前对昆曲了解甚少,这次观看昆曲皂罗袍的表演,真的像是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刚开场的时候,我看到演员们精致的扮相就被惊艳到了。
他们的服饰华丽而不失典雅,每一处细节仿佛都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演员们的唱腔婉转悠扬,那声音像是从遥远的过去飘来。
听到那独特的昆曲唱腔,我的第一感觉是很奇特,它不同于我平常听到的流行音乐或者其他的戏剧唱腔,有它自己独特的韵律和节奏。
特别印象深刻的是,当唱到“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这一段时,演员的动作、眼神和唱腔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演员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惋惜,手上看似不经意的动作却恰到好处地表达了这种情感。
手势轻轻一扬,似乎在指向那曾经美丽如今却衰败的景象。
看到这里我感觉时间好像被拉回到了古代,我仿佛看到一位深闺中的女子对着满园荒芜、昔日盛景不再的庭院发出无尽的叹惋。
当时我就想到,这短短的几句唱词竟然有如此强大的感染力。
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很少会停下来去感慨身边事物的变化,而昆曲这个时候就像是一只温柔的手,拉住我们,让我们去体会这样细腻的情感。
还有那美妙的配乐,打击乐器和丝竹乐器的配合相得益彰,它们不像是在为表演伴奏,更像是与演员共同在讲述这个故事。
琵琶的清脆,笛子里那悠长的声音,和演员的拖着长音的唱腔相互呼应。
不过,其实有一些比较复杂的唱词我没有完全听懂,但是莫名地也被那种氛围带着走。
我想这也是昆曲的魅力所在,即使不理解每一个字的含义,也能被整体的气氛所感染。
整个观看过程中,我都沉浸在这古老艺术的魅力之中。
看完后我明白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如此重要。
昆曲就像是一颗被岁月尘封的明珠,它承载着古代的文化、情感、审美。
我们作为现代人,有责任将它传承下去,更有责任让更多的人像我一样发现它的魅力。
上海戏剧杂谚口
SHANGHAI TlEATRE
凭借《十五贯》一出戏“救活 一个剧种”的浙江昆剧团,在2006 年又推出新编大戏——历史故事剧 《公孙子都》,一举荣登国家舞台精 品剧目榜首。 该剧的剧名由最初的《暗箭 记》到 公孙子都 ,再到《英雄罪》, 后又回到Ⅸ公孙子都 ,其间九易其 稿,经历十年打磨。2009年4月,作 为“长三角名家名居0月”的开幕大 戏,Ⅸ公孙子都》终于与上海观众见 面,其明快的叙事节奏、精彩的昆 曲武戏,令人赏心悦目。 “暗箭伤人”的故事,源自 左 传》中《鲁隐公十一年・郑庄公戒 饬守臣》,说的是子都为争功,背后 偷袭、射杀了颖考叔。Ⅸ东周列国 志》在这个故事的基础上,又增加 了颖考叔鬼魂索命,子都挂帅出征 时鬼魂附身、最终精神崩溃而死的 细节,完成了一个“恶有恶报”的 结局。京剧传统武戏 伐子都 就 来源于此,其中的武戏集中在子都 与颖考叔的多次夺位之战以及子都 最后自尽的高难度场面,充分展示 了京剧武戏阳刚、热烈、丰富多彩 的特点。出演子都的长靠武生演 员,不仅要求长相英俊,还需有过 硬的武功来完成一系列高难度武打 动作。因此,昆剧《公孙子都》选 择对这一出经典老戏进行二度再创 作,难度是很大的。 公孙子都》的成功,与子都扮 演者林为林的出色表现密不可分。 林为林扮相英武,功底扎实,腿功尤 为出色,有着“江南第一腿”的美誉。 在剧中,他充分发挥所长,运用武戏 将人物的内心外化,充分体现了戏 曲“发于内,形于外”的特性。 昆曲之雅,皆因传统昆曲多以 文戏为主。而 公孙子都 的创新 之一,却是对武戏的充分挖掘。该 剧伊始,就以武戏为主的一场“争 功杀人”先声夺人——年轻气盛的 子都认为颖考叔处处压制自己,于 是意气用事,暗箭伤人。这场中,颖 考叔的夺旗、公孙子都的怒;中城 楼、士兵们的群斗场面,通过人物 与人物有层次的结合,演得金戈铁
马、行云流水,使观众得到视听和
心灵的震撼而快速进入剧情。从这
个角度看, 公孙子都》不仅是对
Ⅸ伐子都》的改编,更是对传统戏的
大胆创新。如果说《伐子都》是子
都杀人的前缘,那么 公孙子都》就
是子都杀人的延续和发展。
子都暗箭伤人的华丽一笔结束
之后,故事情节紧接着发展,着意
描刻子都暗箭伤人后的惶恐不安以
及“避过法诛却难逃心诛”的内心
矛盾。随后两个多小时的戏,其中
四分之三是对子都负疚心理进行层
层剖析和拷问,使全剧成为一部别
具匠心的心理剧。说到原先《伐子
都 与传统戏曲的不同之处,就在
于重点表现人的心理和性格,而
《公孙子都 看重的似乎正是这一
点,但却又另辟蹊径,通过子都与
自己的心魔之间的抗衡,用细腻的
形体语言展现了子都从一念杀人到
作案后矛盾、煎熬并最终悔悟的心
理轨迹。例如当祭足大夫旁敲侧击
20
试探子都时,林为林的翎子功和几} 个大圆场都表现出子都深恐恶行暴 露的内心煎熬;子都新婚,半夜梦 回,颖考叔入梦,林为林的抖颤、翻 身等动作均传达出了人物面对颖考: 叔的愧疚和惊惧。到结尾处,子都 战事胜利,却难以抑制内心痛苦, 最终选择以死谢罪。林为林此刻从 高台翻下,全剧于壮烈绚烂处戛然 而止,给观众极大的震撼和回味。 难能可贵的是, 公孙子都 在对戏 曲手眼身法的视觉表现中,始终不 忘技为戏所用,人物矛盾复杂的内 心;中突此刻都化作演员极富震撼力。 的身段动作,林为林的精湛功夫技 惊四座,令观众的戏曲审美需求得 到极大的满足。 除 伐子都 中子都、颖考叔 这两个主要人物的命运线索外,为 拓展结构、丰富剧情,《公孙子都》 还将郑庄公、祭足大夫、颖考叔之 妹颖姝等人物与子都的情感变化和 命运去向进行了碰撞。其中刻画最 为成功的,是郑庄公这一人物。当 他在得知副帅公孙子都阵前暗箭射 杀元帅颖考叔、杀死告密士兵后, 就让执掌刑名的祭足大夫向子都透 风,随后将弩箭示于子都令其畏威 怀德,一心为自己卖命。至此,郑 庄公的冷血驭人与子都的良心未泯 形成了鲜明对照。 《伐子都 是中国戏曲中极为 难得的一出戏,它没有明确的高 台教化主题,对于子都的性格与他 出于嫉妒而暗箭伤人的动机进行了 戏剧化的解析。而《公孙子都》则 不同,在一开场就将故事唯一的悬 念一一子都暗箭伤人展现给了观 众,并将全剧的主要矛盾冲突内 化为子都的良心未泯、善念尚存 及其恐惧、矛盾和痛苦诸多心理 情绪。应该说这可以 【杂说上海戏剧 、‘{ 、G¨A !i s 在引人八胜方面似是打了折扣。
另外,在 伐子都 中子都杀
颖考叔完全是出于嫉妒,全剧是通
过子都与颖考叔一次次的冲突来解
释子都暗箭伤人的原因的。而在
Ⅸ公孙子都》中,颖考叔与子都梦中
对话一场,颖考叔解
释自己争功是为了与
子都名门贵族的身份
匹配,来成全暗恋子
都的颖姝顺利嫁入公
孙家族,以冰释子都
嫉妒这一“前念”,多
京剧 大师周信芳 一书近日出版
著名作家、戏剧评论家、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沈鸿鑫所著《京剧大师周信芳》一书近日由中国
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该书为作者多年潜心研究的成果,资料翔 同时注意适应当下读者需
求,文采斐然,有很强的可读性。
20O9年是周信芳诞生115周年,这位海派京剧的杰出代表所独创的麒派艺术激情洋溢、生气勃
勃,具有极强的感染力。作者把大师放置于时代风云和粉墨春秋的背景之下,生动展现了周信芳曾经
辉煌而又历尽坎坷的传奇人生及其坚韧不拔、创新进取的人格魅九并对京剧的历史和艺术特征,对
周信芳的演剧思想和艺术创造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如今,京剧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已进入课堂。《京剧大师周信芳 一书对广
大观众和青年学生了解京剧、熟悉京剧来说,是一本很好的辅导读物。(亦闻)
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