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

酒石酸美托洛尔

【商品名】倍他乐克

【药物名称】酒石酸美托洛尔

【适应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药理】(1)药效学:本品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膜稳定作用弱。本品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有:阻滞心脏β受体而减低心排血量;抑制肾素释放而减低肾素血浓度;阻滞中枢和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减少去甲肾上腺释放。本品阻滞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作用,故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本品拮抗儿茶酚胺使其用于治疗嗜铬细胞或甲亢。本品使心肌收缩力减低、心率减慢,心肌氧耗减少.有利于治疗心绞痛和心肌缺血。本品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抑制交感作用使其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活性代偿性增高,但如其增高过度,可以引起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心律失常,并继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病情加重。本品阻滞交感神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心力衰竭减轻。

(2)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完全,>95%,生物利用率为50%。吸收后迅速入细胞外组织,并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蛋白结合率低,约12%。口服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最大作用时间为l~2小时。血压的降低与血药浓度不平行,而心率的减少则与血药浓度呈直线关系。t1/2为3~7小时。肾功能不全时无明显改变。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尿内以代谢物为主,仅少量(<5%)为原型药。不能经透析排出。缓释片峰浓度明显减低,达峰时间延长,谷峰变化小。口服l~2小时达有效血浓度,3~4天后达稳态.生物利用度为普通片的96%。

【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因脂溶性及较易透入中枢神经系统.故该系统不良反应较多。疲乏和眩晕占10%,抑郁占5%,其他有头痛、失眠、多梦。(2)心血管:气短和心动过缓占3%,其他有肢端冷、雷诺现象、心力衰竭。(3)呼吸系统:气急哮喘不到1%。(4)胃肠:腹泻占5%,恶心、胃痛、便秘<l%。(5)瘙痒症<1%。

【禁忌证】(1)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钟)、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严重或急性心力衰竭时禁用。(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过去无心力衰竭史者长期用本品,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征象,宜加用强心药和(或)利尿药.心衰症状继续则停药。(2)本晶能选择性阻断β1受体,但应慎用于有支气

管痉挛患者,由于β1受体的选择性阻断并非绝对,一般仅用小量.并及时加用β2激动药。(3)大手术之前应否停用β阻断剂意见尚不一致,β受体阻滞后心脏对反射件交感兴奋的反应降低,使全麻和手术的危险性增加,但可用多巴酚丁胺或异丙肾上腺素逆转。(4)甲状腺功能亢进时应用,可使一些症状如心动过速被掩盖,疑有发生甲亢可能时应避免骤然停用,以致发生甲状腺危象。(5)冠心病患者用本品时不宜骤然停药,否则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长期用本品者撤药时用量须逐渐递减,至少要经过3大,一般需2周。

【药物相互作用】参阅盐酸普萘洛尔。

【给药说明】参阅盐酸普萘洛尔。

【用法与用量】(1)口服成人常用量:开始一次25~50mg,一日2~3次,以后按需要可增加至50~l00mg,一日2~3次。最大剂量不超过一日300~400mg。对慢性心功能不全开始给12.5mg,一日2次,能耐受则每2~4周剂量加倍,至最大耐受时或达到50~100mg,一日2次,然后维持。(2)静脉注射首次2.5mg,最大量5mg,以每分钟1~2mg速度注入,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5分钟重复一次,总量不超过lO~15mg。

【制剂与规格】酒石酸美托洛尔片:(1)25mg*20片;(2)50mg;

(3)100mg。

酒石酸美托洛尔缓释片:(1)l00mg;(2)150mg

酒石酸美托洛尔胶囊:50mg。

酒石酸美托洛尔注射液:(1)2ml:2mg;(2)5ml:5mg。

倍他乐克控释片(美托洛尔片):47.5mg*7片。

倍他乐克缓释片(BetalocZOK):一天一片的长效制剂

上海复旦大学药理学院程能能

理想的β受体阻滞剂应具有24小时平稳的血药浓度和β受体阻滞作用以获得最佳的心血管保护作用,每天服用1次可大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美托洛尔缓释片正是基于这一目标而研发的,并于1986年率先在瑞典上市。

独特的剂型与药理学优势

美托洛尔缓释片剂采用先进的多单位微粒系统,由几百个微粒组成。每个微粒均为独立的释药单位,核心为琥珀酸美托洛尔,外包被聚合物薄膜,可保证药物在长达20小时内以近似恒定的速度释放,且释放速率不受pH值、食物和肠蠕动的影响。

多项药理学研究证实,倍他乐克?缓释片在24小时给药间期内保持恒定有效的血药浓度,且在年轻健康人群和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不全以及老年人间保持一致,肝硬化对药物的清除率或清除半衰期无显著影响,仅当严重肝脏疾病时考虑减少用量。

由于美托洛尔缓释片采用了水溶性较低的琥珀酸盐替代原

来的酒石酸盐(分子式前者比后者少了两个氧原子),分子量约为原酒石酸美托洛尔的95%,因此,琥珀酸美托洛尔等摩尔剂量相当于酒石酸美托洛尔剂量的95%,即95 mg琥珀酸美托洛尔的美托洛尔含量相当于10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同样,47.5 mg琥珀酸美托洛尔相当于50 mg酒石酸美托洛尔平片。

临床疗效

美托洛尔缓释片一天一次给药即可获得24小时平稳均衡的血药浓度,达到持续理想的β1受体阻滞作用,顺应性好,临床疗效突出。在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中的研究显示,给药12

小时和24小时后,无论是运动心率下降的百分比还是血压降低程度,每天1片100 mg美托洛尔缓释片组在治疗4周和8周时都显著低于10 mg比索洛尔组。

对于心绞痛患者,美托洛尔缓释片能有效降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其疗效至少与美托洛尔平片多次给药的疗效相似。在迄今规模最大的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Merit-HF研究中,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使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40的心衰患者总死亡率降低34%,猝死率降低41%,心衰引起的住院率降低33%。此外,在BCAPS研究和ELVA研究中还证实,美托洛尔缓释片可有效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死亡和心血管事件的发

生,具有独立于他汀类药物之外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安全性和耐受性

由于美托洛尔缓释片可使血药浓度维持在恒定的理想范围内,因而可有效提高其β1受体选择性。MERIT-HF研究显示,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心衰患者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因不良反应的退出率与安慰剂相似,87%的患者最终接受100 mg/天或更大剂量的治疗。

康忻(康可)

【药物名称】比索乐尔

【药理】

1.药效学本药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药,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及膜稳定性。其与β1受体的亲和力比β2受体大11-34倍,是阿替洛尔的4倍。对支气管β2受体也有一定程度的阻滞,但仅在大剂量时可能出现,一般无明显临床意义。本药抗高血压的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降压作用:(1)阻断心脏β1受体,降低心排血量。(2)抑制肾素释放,降低血浆肾素浓度。(3)阻断中枢β受体,降低外周交感神经活性。(4)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以及促进前列环素生成。本药抗心绞痛效应(心脏保护作用)机制为:通过阻滞β受体兴奋,而使心脏收缩力与收缩速度下降;通过减慢传

导速度,而使心脏对运动或应激的反应减弱。因此可降低心肌的能量需求和氧耗,增加患者的运动耐量,拮抗心肌梗死后释放的儿茶酚胺而抗心律失常;还能降低血小板聚集和血液粘滞度,因而能有效治疗心绞痛。许多临床试验表明,β受体阻滞药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后几个月内猝死和心血管

死亡的发生率。本药还具有负性变时效应,可引起静息和运动心率下降,而对心搏出量几乎无影响,可轻度增加右心房压或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电生理研究表明本药能明显降低心率,延长窦房结恢复时间,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在快速心房刺激时延长房室结传导,因而临床可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由于本药β-受体阻滞作用的选择性高,故对呼吸系统的抑制作用轻微。对脂质和糖代谢无明显影响。

2.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大于90%,进食对吸收无影响。一次给药后1-3小时达血浆峰浓度,肝脏首过效应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0%-36%。吸收后在体内分布广泛,以肺、肾、肝内含量最高,较少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药物半衰期长达10小时。50%经肝脏代谢为无活性代谢产物,另50%以原形由肾排泄,呈现肝、肾平衡清除各占50%。本药可由血液或腹膜透析清除。

【临床应用】 1.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作为第一线抗高血压药,可单用或与其它药物(如利尿药和血管扩张药)联合应用。2.心绞痛及心肌梗死。3.心律失常,如快速性室上性心

律失常、室性期前收缩等。4.近年来尚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对先前接受ACE抑制剂、利尿剂和强心苷类药物治疗的伴有心室收缩功能减退(射血分数≤35%)的中度至重度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有效。

【不良反应】类似其它β-受体阻滞药出现的不良反应:1.心血管系统可有下肢浮肿。少见胸闷、心悸,罕见低血压、心动过缓、心脏传导阻滞,对间歇性跛行或有雷诺现象的患者,服药初期,病情可能加重。原有心肌功能不全者也可能病情加剧。罕见心功能不全加重。2.精神神经系统可有嗜睡、麻刺感、四肢发凉感、睡眠欠佳、多梦、抑郁等。少见乏力、头晕、头痛,罕见肌无力、肌痛性痉挛。3.消化系统罕见恶心、腹痛、腹泻、便秘。4.代谢/内分泌系统对伴有糖尿病的年老患者,其糖耐量可能降低,并掩盖低血糖表现(如心跳加快)。5.皮肤罕见红斑、瘙痒。6.其它偶见气道阻力增加及泪液减少,罕见肌肉痛,下肢浮肿。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利血平、甲基多巴、可乐定同用可减慢心率。(2)本品与硝苯地平同用时使降压作用增强。

(3)本品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同用时心脏抑制作用增强。【用法与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日1次,起始剂量2.5mg,按需要调整,最多不超过一日10mg。(2)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始1.25mg,一天1次,以后视耐受情况,每2周后递增剂量1.25mg,即调整为一天2.5mg、3.25mg、

5mg、6.25mg、7.5mg、8.75mg,一天1次,以能达到的最大耐受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最多不超过1Omg,一天1次。

【制剂与规格】比索洛尔片:5mg*10片。

富马酸比索洛尔

【商品名】博苏

【药物名称】富马酸比索洛尔

【适应证】用于治疗高血压。

【药理】(1)药效学:本品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作用,其与β1受体的亲和力比β2受体大11~34倍,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膜稳定作用弱。本品降低血压,其作用机制可能有:阻滞心脏β受体而减低心排血量;抑制肾素释放而减低肾素血浓度;阻滞中枢和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减少去甲肾上腺素释放。本品使心肌收缩力减低、心率放慢,心肌氧耗减少,有利于治疗心绞痛和心肌缺血。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活性代偿性增高,但如其增高过度,可引起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心律失常,并继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病情加重。本品阻滞交感神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心力衰竭减轻。本品作用时间长,可达24小时以上。对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微弱。对脂质和糖代谢无

明显影响。

(2)药动学:口服本品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90%,首次通过作用<10%。吸收后进入组织,以肺、肾、肝内含量最高。体内半衰期长,t1/2为10小时。体内的药物50%经肝代谢,50%由肾排泄。

【不良反应】类似其他β受体阻滞剂。(1)少见的反应有:乏力、胸闷、头晕、头痛、心悸等。(2)罕见的反应有:腹泻、便秘、恶心、腹痛、瘙痒、低血压、心动过缓、心传导阻滞、肌无力、肌痛性痉挛等。

【禁忌证】(1)急性心力衰竭、休克、低血压、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病人忌用本品。(2)

对本品过敏者。(3)孕妇、哺乳妇女。(4)儿童。

【注意事项】(1)在血糖波动较大和有酸中毒的糖尿病人慎用本品。(2)肺、肝、肾功能不良者慎用本品。(3)周围循环障碍者如有间歇性跛行或雷诺病者慎用本品。(4)对嗜铬细胞瘤病人,单用本品可致血压骤升.故应同时给α阻滞剂。(5)较长期应用本品者应定期监测心功能(心率、血压、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如有心动过缓或低血压,减剂量或停药。(6)拟撤用本品时不宜突然停药而须逐步减量。(7)逾量发生心动过缓或传导阻滞时可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或起搏;发生心力衰竭或低血压时给强心药、补液或升压药,发生支气管痉挛时给β2激动药。

【药物相互作用】(1)本品与利舍平、甲基多巴、可乐定同用可减慢心率。(2)本品与硝苯地平同用时使降压作用增强。

(3)本品与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同用时心脏抑制作用增强。【用法与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一日1次,起始剂量2.5mg,按需要调整,最多不超过一日10mg。(2)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起始1.25mg,一天1次,以后视耐受情况,每2周后递增剂量1.25mg,即调整为一天2.5mg、3.25mg、5mg、6.25mg、7.5mg、8.75mg,一天1次,以能达到的最大耐受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最多不超过1Omg,一天1次。

【制剂与规格】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2.5mg;(2)5mg。【包装】5mg*10片

盐酸索他洛尔

【商品名】施太可

【药物名称】盐酸索他洛尔

【适应证】适用于危及生命的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如持续室速。因有促心律失常作用,一般不推荐用于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上性心律失常。

【药理】(1)药效学:本品既有β阻滞作用,又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特性。本品为消旋体,两种异构体均有Ⅲ类作用,但仅左旋异构体有β受体阻滞作用,其作用是非心脏选择性

的,无内在性拟交感作用。本品延长动作电位平台相,减馒窦律.延缓房室结传导.使心房、心室肌及传导系统(包括旁路)不应期延长。心电蹦产生剂量依赖性QTc延长,有轻度减低心排血量和降低血压的作用。

(2)药动学:生物利用度90%~100%。口服达峰时间2.5~4小时。一日2次口服2~3天可达稳态浓度。在一日160~640mg的范围内血药浓度与剂量相天。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也无肝脏代谢。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全部以原形从肾脏排出。t1/2β为12小时,肾功能障碍时半衰期延长.但肝功能障碍对本品代谢无影响。

【不良反应】(1)最重要的不良反应为促心律失常作用,造成扭转型室速和新的严重室性心律失常。还可产生心动过缓、晕厥、低血压、呼吸困难、心衰加重、水肿等。(2)神经系统:乏力、头晕。(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4)其他:哮喘.皮疹,肢痛等。

【禁忌证】下列情况禁用本品:支气管哮喘,窦性心动过缓、Ⅱ或Ⅲ度房室阻滞(除非有起搏器)、先天或获得性Q-T延长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未控制的心衰及有过敏史者。

【注意事项】(1)肾功能障碍者可造成本品蓄积,应根据肌酐清除率延长用药间隔。(2)本品可通过胎盘和泌入乳汁,孕妇和哺乳妇女应慎用。(3)与其他β阻滞剂相同。不可骤然停药。

(4)下列情况应慎用:用洋地黄控制的心衰、低血钾、低血镁、

Ⅰ度房室阻滞。(5)应用时要注意监测:①心电图尤其是Q-T 间期的改变;②血压;③电解质;④肾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1)与其他Ⅰa、Ⅱ、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同用时有协同作用。(2)与钙拮抗剂同用时可加重心传导障碍,进一步抑制心室功能,降低血压。(3)与儿茶酚胺类药(如利舍平、胍乙啶)同用可产生低血压和严重心动过缓。(4)有血糖增高,需增加胰岛素和降糖药的报道。

【给药说明】(1)当心电图QTc大于500ms时应注意促心律失常作用,QTc超过550ms时应停药。(2)需停药时,要逐渐减最,在1~2 周的时间内途用。(3)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换用本品时,应在严密监测下停前一种药2~3个半衰期再使用本品。从胺碘酮换本品时要待Q-T恢复正常才可开始使用。【用法与用量】(1)成人常用量:口服从80mg—日2次开始,根据反应在2~3天内增加剂量至120~160mg,一日2次。一日640mg。(2)小儿用法及安全性:尚未确定。

【制剂与规格】盐酸索他洛尔片:(1)80mg*28片;(2)160mg;

(3)240mg。

盐酸普萘洛尔

【商品名】心得安

【药物名称】盐酸普萘洛尔

【适应证】用于:①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应用。

②心绞痛(典型心绞痛,即劳力型心绞痛)。⑧心律失常,控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与儿茶酚胺有关及洋地黄引起者,可用于洋地黄疗效不满意的房扑、房颤的心室率的控制,也可用于顽固早搏改善患者的症状。④肥厚性心肌病,用于减低流出道压差,减轻心绞痛、心悸与昏厥等症状。⑤嗜铬细胞瘤,配合α受体阻滞剂用于控制心动过速。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用于控制心率过快,也用于治疗甲状腺危象。⑦心肌梗死,作为二级预防,减少死亡率。

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⑨还可用于偏头痛和原发性震颤。【药理】(1)药效学:本品有非选择性竞争性地抑制肾上腺素β受体的作用。通过减弱或防止β受体兴奋而使心脏的收缩力与收缩速度下降,通过传导系统的传导速度减慢,使心脏对运动或应激的反应减弱。因此,用于心绞痛的治疗,减低心肌氧耗,增加运动耐量。由于阻滞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素能兴奋故用于治疗心律失常。可能本品通过中枢、肾上腺素能神经元阻滞、抑制肾素释放以及心排血量减低等作用,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由于本品能拮抗儿茶酚胺效应,也用于治疗嗜铬细胞瘤及甲状腺功能亢进,使β1和β2受体的活动均处于抑制状态。

(2)药动学:口服后胃肠道吸收较完全(90%),1~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但进入全身循环前即有大量被肝代谢而失活,生物利用度为30%。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很高,为93%。

t1/2为2~3小时。经肾脏排泄,主要为代谢产物,小部分(<l%)为原形物。不能经透析排出。【不良反应】(1)较常见的有眩晕或头昏(低血压所致)、心率过慢(<50次/分钟)。(2)较少见的有支气管痉挛及呼吸困难、充血性心力衰竭、神智模糊(尤见于老年人)、精神抑郁,反应迟钝。(3)更少见的有发热和咽痛(粒细胞缺乏)、皮疹(过敏反应)、出血倾向(血小板减少)。

(4)不良反应持续存在时,须格外警惕的有雷诺病样四肢冰冷、腹泻、倦怠、眼口或皮肤干燥、恶心、指趾麻木、异常疲乏等。

【禁忌证】①支气管哮喘;②心源性休克;③心传导阻滞(Ⅱ至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④重度或急性心力衰竭;⑤窦性心动过缓;⑥对本品过敏者。

【注意事项】(1)本品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有报道妊娠高血压者用后可致宫内胎儿发育迟缓,分娩时无力造成难产,新生儿可产生低血压、低血糖、呼吸抑制及心率减慢,尽管也有报告对母亲及胎儿均无影响,但必须慎用,不宜作为孕妇第一线治疗药物。(2)可从乳汁分泌小量,故哺乳期妇女应用必须慎用。(3)老年人对本品代谢与排泄能力低,应适当凋节剂量。(4)对诊断的干扰:用本品时,测定血尿素氮、脂蛋白、肌酐、钾、甘油三酯、尿酸等都可能增高;血糖则减低,但在糖尿病病人有时会增高。肾功能不全时普萘洛尔

的代谢产物可蓄积血中,干扰测定血清胆红质的重氮反应,可出现假阳性。(5)下列情况应慎用:①过敏史;②充血性心力衰竭;③糖尿病;④肺气肿或非过敏性支气管炎;⑤肝功能不全;⑥甲状腺功能低下;⑦雷诺病或其他周围血管疾病;

⑧肾功能减退。(6)应用本品过程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血压、心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糖尿病病人应定期查血糖。

(7)用量必须强调个体化,不同个体、不同疾病用量不尽相同,肝、肾功能不全者用小量;(8)注意血药浓度不能完全预示药理效应,故还应根据心率及血压等临床征象指导临床用药;

(9)冠心病患者使用本品不宜骤停,否则可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室性心动过速;(10)甲亢病人用本品也不可骤停,否则使甲亢症状加重;(11)长期应用可在少数病人出现心力衰竭,倘若出现,可用洋地黄苷类和(或)利尿剂纠正。(12)过量的处理:心动过缓给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安装心脏起搏器,室性早搏给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钠。心力衰竭给氧、洋地黄苷类或利尿药。低血压时输液并给升压药。抽搐给地西泮或苯妥英钠。支气管痉挛给异丙肾上腺素、氨茶碱。【药物相互作用】(1)与降压药相互作用:与可乐定同用而须停药时,须先停用本品,数天后再逐步减停可乐定,以免血压波动。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同用可致极度低血压,故禁用。与利血平同用.两者作用相加,β受体阻滞作用增强,有可能出现心动过缓及低血压。(2)与洋地黄苷类同用。可发生房

率传导阻滞而致心率过慢,故须严密观察。(3)与钙拮抗剂同用,特别是静脉给予维拉帕米,要十分警惕对心肌和传导系统的抑制。(4)与肾上腺素、苯福林或拟交感胺类同用,可引起显著高血压、心率过慢,也可能出现房室传导阻滞,故须严密观察。(5)可使非去极化肌松药如氯化筒箭毒碱、加拉碘铵等增效,时效也延长。(6)本品可引起糖尿病患者血糖过低,故与降糖药同用时,须调整后者的剂量。(7)与异丙肾上腺素或黄嘌呤同用,可使后者疗效减弱。(8)与氯丙嗪同用,可使两者的血药浓度均增高。(9)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使本品清除加速。(1O)安替比林、利多卡因、茶碱类使本品清除减慢。

【给药说明】(1)口服可以在空腹时,也可与食物共进,后者可使本品在肝内代谢减慢,生物利用度增值。(2)长期用本品者撤药须逐渐递减剂量,至少经过3天,一般为2周。逐渐递减本品,最后停用。

【用法与用量】(1)心绞痛,心肌梗死:口服10mg开始,一日3~4次,每3日可增加lO~20mg,可渐增至一日200mg,分次服。(2)高血压:口服10mg开始,一日3~4次,按需要及耐受程度逐渐调整,至血压被控制。(3)抗心律失常:口服,一次10~30mg,一日3~4次,应根据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用量。严重心律失常应急时可静脉注射1~3mg,以每分钟不超过1mg的速度注入,必要时2分钟可重复一次,以后每

隔4小时一次。(4)肥厚型心肌病:口服,一次10~20mg,一日3~4次,按需要及耐受程度调整。(5)嗜铬细胞瘤:口服,一次lO~20mg,一日3~4次,术前用3天,常与α受体阻滞剂同用,一般应先用α受体阻滞剂,待药效出现并稳定后再加用本品。(6)缓释片治疗高血压、心绞痛开始一日40mg早或晚服。必要时可增至80mg。心肌梗死后预防可用至每日160mg。(7)小儿用量尚未确定,一般口服按体重一日0.5~1.0mg/kg,分次服;静脉注射按体重0.0l~0.1mg/kg,缓慢注入,一次量不宜超过lmg。

【制剂与规格】盐酸普萘洛尔片:1Omg*100片。

盐酸普萘洛尔缓释片:40mg。盐酸普萘洛尔缓释胶囊:40mg。

卡维地洛

【商品名】达利全洛得

【药物名称】卡维地洛

【适应证】①原发性高血压,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降压药如利尿药合用。②有症状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药理】(1)药效学:本品是一种肾上腺素α、β受体阻滞药,其β受体阻断作用较强.为拉贝洛尔的33倍,为普蔡洛尔的3倍。本品通过阻断突触后膜α受体,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同时阻滞β受体,抑制肾素分泌,阻断肾素血

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产生降压作用。本品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具有膜稳定性。本品对心排出量及心率影响不大,极少产生水钠潴留。动物试验及体外多种人体细胞试验证实.本药还具有抗氧化特性。本药在高浓度时尚具拮抗作用。(2)药动学:本药口服易于吸收,首过效应约60%~75%。生物利用度为25%。与食物同服,吸收减慢.但对生物利用度没有明显影响。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8%。本药代谢完全,代谢半衰期约2小时,代谢物主要经胆汁由粪便排出,约16%经肾脏排泄。本药亲脂性高,分布容积约2L/kg,因而可能随乳汁分泌。消除半衰期约6~10小时.不能经血液透析清除。

【不良反应】(1)中枢神经系统:偶尔发生轻度头晕、头痛、乏力,特别是在治疗早期。罕见抑郁、睡眠紊乱、感觉异常。

(2)心血管系统:治疗早期偶尔有心动过缓、体位性低血压,很少有晕厥;外周循环障碍(四肢发凉)不常见,可使原有间歇性跛行或有雷诺现象的病人症状加重。水肿和心绞痛均不常见。个别病人出现房室传导阻滞和心衰加重。(3)呼吸系统:偶可诱导有哮喘或呼吸困难倾向的患者发病。罕见鼻塞。(4)消化系统:偶见胃肠不适(如腹痛、腹泻、恶心等),便秘和呕吐不常见。(5)泌尿生殖系统:排尿障碍、性功能减退;有心衰和弥漫性血管病变和或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可能会进一

步加重肾功能损害,个别病例可出现肾衰竭。(6)皮肤:少见

变态反应性皮疹,个别患者可出现荨麻疹、瘙痒、扁平苔藓样皮肤反应。可能会发生银屑样皮肤损害或使原有的病情加重。(7)眼:可有眼干症状;罕见视觉障碍及眼部刺激感。(8)其他:偶见四肢疼痛、口干。

【禁忌证】(1)对本品过敏者。(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3)肝功能低下者。(4)支气管痉挛或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

(5)严重心动过缓(心率<50次/分)、病窦综合征(包括窦房阻滞)、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心源性休克。(7)严重低血压(收缩压<85mmHg)。(8)Ⅳ级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需要使用静脉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

【注意事项】(1)慎用:①手术患者。②甲状腺功能亢进者。

③周围血管疾病(如间歇性跛行)患者。④嗜铬细胞瘤患者。

⑤体位性低血压者。⑥不稳定或继发性高血压患者。⑦变异性心绞痛。⑧糖尿病患者。(2)药物对儿童的影响:尚无18岁以下患者使用本药安全性及疗效的研究资料。(3)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偶见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4)本药可能影响驾驶和操作机器的能力.在用药开始、剂量改变或饮酒叫更为明显。(5)麻醉期间病人使用本药时,应密切观察负性肌力作用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6)接受地高辛、利尿药、血管紧张转换酶抑制药治疗的病人必须先用这些药物稳定病情后,再使用卡维地洛。(7)使用本品期间如出现一过性心力衰竭加重或水钠潴留,必须增加利尿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能选择性地与β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从而拮抗神经递质和儿茶酚胺对β受体的激动作用的一种药物类型。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3 种类型,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和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 作用机制 (1)中枢作用,即通过改变中枢性血压调节机制产生降压作用。(2)阻断突触前膜β受体,通过阻断外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前膜β1受体,抑制正反馈作用,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减少。(3)抑制肾素释放,通过抑制肾小球入球动脉上β受体,减少 β受体阻滞剂主要分类 肾上腺素受体分布于大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器细胞膜上,其受体分为 3 种类型,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可激动引起心率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存在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可激动引起支气管扩张、血管舒张、内脏平滑肌松弛等;β3受体主要存在于脂肪细胞上,可激动引起脂肪分解。这些效应均可被β受体阻滞剂所阻断和拮抗。β受体阻滞剂根据其作用特性不同而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非选择性的,作用于β1和β2受体,常用药物为普萘洛尔(心得安),到2015年止,已较少应用;第二类为选择性的,主要作用于β1受体,常用药物为美托洛尔(倍他乐克)、阿替洛尔(氨酰心安)、比索洛尔(康忻)等;第三类也为非选择性的,可同时作用于β和α1受体,具有外周扩血管作用,常用药物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拉贝洛尔。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划分为脂溶性或水溶性,以及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或不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等类型。 β受体阻滞剂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肾上腺素能受体,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量,防止儿茶酚胺对心脏的损害,改善左室和血管的重构及功能。 β受体阻滞剂药理作用 1. β-受体阻滞作用:β-受体阻滞药主要是与儿茶酚胺对β-受体起竞争性结合,从而阻断儿茶酚胺的激动和兴奋作用。

β受体阻滞剂如何选择

β受体阻滞剂如何选择? 作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孙宁玲来源:中国医学论坛报日期:2011-04-19 2006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评价研究所(NICE)指南公布后,β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备受争议,但是我们仍清楚地看到,β受体阻滞剂仍是治疗高血压的一种重要药物。从我国高血压患者使用降压药物的状况分析中发现,β受体阻滞剂占使用量的13%,而心内科使用率可达近35%。 糖尿病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并被人们称之为“姊妹病”。那么,对于存在代谢综合征及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是否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果需要使用,又如何正确选择?本文将从不同方面进行阐述。 思考 患者男,52岁,高血压3年,近1年工作紧张,晚上公务及宴请活动较多,自觉体重增加。 检查结果:●血压144/96 mmHg ●心率88次/分 ●体质指数(BMI)28.8 kg/m2

●空腹血糖6.8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9.2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 6.5% ●甘油三酯(TG)2.2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2 mmol/L 此患者是否可以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分析一 从受体选择性看β受体阻滞剂应用 β受体阻滞剂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比索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 ●对于糖尿病患者、运动员或过度吸烟者而言,临床以使用心脏选择性高的β1受体阻滞剂为宜。 分析目前认为,无论是否对β1受体具有选择性,在等效情况下,所有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应均相似。然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β1、β2受体阻滞剂)阻断了可舒张血管的β2受体,使α受体的血管收缩作用缺少抗衡,在循环肾上腺素作用下,可能使舒张压升高。在吸烟或精神紧张的情况下,循环肾上腺素水平升高,上述效应更为明显。 因此,初次应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时,我们甚至可以在一些患者中观察到幅度不大的升压效应。 非选择性β1、β2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 ●存在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使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能有利。 分析此类患者交感神经活力较低。 ●非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预防心律失常或再发心肌梗死可能优于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分析当患者情绪紧张或发生心肌梗死时,更多肾上腺素释放入血,使血钾水平降低,从而诱发快速室性心律失常,非特异性β受体阻滞剂具有拮杭肾上腺素的作用。 β1、β2和α受体多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和禁忌

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和禁忌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 2006-11-18 16:19 文章来源: 丁香园 关键词: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禁忌症不良反 应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内科应用广泛,以下是丁香园网友对这类药物的应用、作用机理以及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的讨论和分析。 网友[lfhy]: β受体阻滞剂分为选择性和非选择性两种,而我们常分为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脂溶性的具有预防猝死的作用,而水溶性的没有,故常选脂溶性的,如倍他乐克、心得安、卡维地洛等,主要是倍他乐克,而少用水溶性的阿替洛尔。所以说如果无禁忌症,对于冠心病者,倍他乐克是少不了的,其应用原则是:从小剂量开始,根据心率、血压逐渐加量。常见的副作用是乏力,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的减轻,再就是性功能下降;该药的注意事项事项是不能突然停药。 网友[dabao778901]: 至于作用机理、适应症、禁忌症,教科书上均有明确记载,本人仅就在冠心病中的不良反应作一介绍。 β受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由以下几个方面: 1、体位性低血压; 2、支气管痉挛:为药物对β2受体组滞作用所致; 3、加重外周循环性疾病:为药物对β2受体组滞作用所致; 4、心力衰竭加重; 5、心动过缓、传导阻滞:为药物对β1受体组滞作用所致; 6、脂质代谢异常; 7、掩盖低血糖症状; 8、抑郁; 9、乏力、阳萎,大剂量长期应用可能发生。 网友[cc67834941]: 禁忌症: 1、心源性休克; 2、病窦; 3、Ⅱ,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不稳定的、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肺水肿,低血压或低灌注); 5、有症状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最新英国高血压指南,取消β受体阻断剂作为一线降压药,现在引起了很大的争议,其原因在于用于分析的大规模临床实验均用的阿替洛尔并非美托洛尔,同时阿替洛尔为水溶性而美托洛尔是脂溶性的,他们的药理作用并非完全相同,故阿替洛尔并不能代表美托洛尔等其他β受体阻断剂。在指南中也有明确说明。现在使用美托洛尔进行的大规模临床实验几乎没有,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总结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 总结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最全总结 1.在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 (1)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时的心室律急性期控制 可考虑优先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①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②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心力衰竭、无支气管痉挛的患者;③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④心脏术后/非心脏手术房颤伴快速心室律者。 (2)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 ①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前传型); ②即使静脉β阻滞剂未能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减慢心室律,此后再行刺激迷走的方法能有助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③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不明确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通过减慢房室传导,有助于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3)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指南推荐 (4)在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应用 ①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当基础疾病较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潜在低血压风险时,可考虑选用超短效的艾司洛尔进行试探性应用。 ②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短效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静脉钙拮抗剂终止特发性室速中等有效,且副作用小。 (5)在多形性室速的应用

①伴QT间期延长:部分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患者,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多卡因治疗;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TdP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 ②QT间期正常:应积极纠正病因和诱因,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可终止或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③特殊类型: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有效并被推荐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药物;自发性或应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CPVT患者,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 (6)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 (7)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律失常小结 ①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房颤/心房扑动的心室律证据充分、疗效好,欧美房颤指南将其列为控制心室律的首选药物; ②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证据相对少,但欧美相关心律失常指南中均有推荐; ③预防和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室颤的反复发作(电风暴)疗效确切,欧美指南推荐应用。 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应用 (1)STEMI:STEMI时较紧急或严重的情况,如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剧烈胸痛或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其他处理不能缓解;STEMI合并顽固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时伴有交感电风暴者(Ⅰ类推荐)。 (2)NSTE-ACS:伴随快速心室律房颤且血流动力学稳定者,以有效减慢心室律;若心绞痛发作频繁,或合并心动过速、血压较高,可先采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以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最全总结

静脉β受体阻滞剂使用最全总结 1.在快速心律失常的应用 (1)心房颤动(房颤)/心房扑动时的心室律急性期控制 可考虑优先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情况:①不伴心力衰竭、低血压或预激综合征的房颤患者;②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房颤,血流动力学稳定、无明显心力衰竭、无支气管痉挛的患者; ③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④心脏术后/非心脏手术房颤伴快速心室律者。(2)在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应用 ①静脉β受体阻滞剂可用于终止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房室结前传型); ②即使静脉β阻滞剂未能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减慢心室律,此后再行刺激迷走的方法能有助于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 ③β受体阻滞剂还可用于不明确的室上性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通过减慢房室传导,有助于与房性心动过速鉴别。 (3)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指南推荐 (4)在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的应用

①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当基础疾病较重,应用β受体阻滞剂存在潜在低血压风险时,可考虑选用超短效的艾司洛尔进行试探性应用。 ②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单形性室速:短效静脉用β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静脉钙拮抗剂终止特发性室速中等有效,且副作用小。 (5)在多形性室速的应用 ①伴QT间期延长:部分获得性QT间期延长合并尖端扭转型室速(TdP)的患者,临时起搏基础上可考虑β受体阻滞剂和(或)利多卡因治疗;先天性QT间期延长伴TdP的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作为首选药物。 ②QT间期正常:应积极纠正病因和诱因,有利于室性心律失常控制;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胺碘酮或利多卡因可终止或减少室性心动过速发作。 ③特殊类型:β受体阻滞剂是目前唯一有效并被推荐用于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速(CPVT)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药物;自发性或应激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CPVT患者,β受体阻滞剂更适用。 (6)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室颤)风暴 (7)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律失常小结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疗效得到肯定。根据作用靶点,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不同的种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药物,在降低副作用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 一、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1. 根据受体选择性 根据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三类,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竞争性阻断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可致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β1受体,对β2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受体阻滞剂 阻断α1受体、舒张周围血管,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通过激动β3受体,增强NO的释放,舒张周围血管,如奈必洛尔。 2. 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较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是导致中枢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水脂双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比索洛尔,既有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的优势,又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的优势。该药可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可阻断部分β1受体,又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3. 根据是否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某些β受体阻滞剂除阻断受体外,还可激动部分β受体,将其称之为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如阿替洛尔、吲哚洛尔等。但这种拟交感活性较弱,一般容易被其阻断作用所掩盖。 表1.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分类及常见药物特点总结 β受体阻滞剂在高血压、冠心病、心衰、心律失常及心肌病等治疗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得作用,并且疗效得到肯定。根据作用靶点,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不同得种类,临床医生根据患者得情况选择适合得药物,在降低副作用得同时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得疗效。 一、β受体阻滞剂得分类 1、根据受体选择性 根据受体选择性得不同,将β受体阻滞剂分为三类,包括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得β受体阻滞剂。 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竞争性阻断β1与β2肾上腺素受体,可致糖脂代谢与肺功能得不良影响;阻断血管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可以特异性阻断β1受体,对β2受体得影响相对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与美托洛尔。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得β受体阻滞剂 阻断α1受体、舒张周围血管,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通过激动β3受体,增强NO得释放,舒张周围血管,如奈必洛尔。 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 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较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也可能就是导致中枢不良反应得原因之一。 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水脂双溶性β受体阻滞剂 如比索洛尔,既有水溶性β受体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得优势,又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得优势。该药可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可阻断部分β1受体,又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得不良反应。 3、根据就是否具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 某些β受体阻滞剂除阻断受体外,还可激动部分β受体,将其称之为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如阿替洛尔、吲哚洛尔等。但这种拟交感活性较弱,一般容易被其阻断作用所掩盖。 表1、β受体阻滞剂得分类

甲亢的β受体阻滞剂选择

甲亢的β受体阻滞剂选择 2013-04-12 今日问答:一甲亢患者,原先用甲巯咪唑片和普萘洛尔治疗。一天早上,上级医生查房后要求用美托洛尔替换普萘洛尔。请问这个替换合理吗?A.合理 B.合理C.不好说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了解甲亢患者为什么要使用β受体阻滞剂? 大部分人比较了解的是β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兴奋作用,从而减轻心悸气短、心动过速、脉压差增大等症状。 事实上除此之外,β受体阻滞剂还可以阻断外周组织T4向T3的转化(T3的作用大约是T4的近10倍),与抗甲亢药物合用可较快控制甲亢的临床症状。(出处:第七版内科学教材) 不过,在β受体阻滞剂中仅普萘洛尔(心得安)具有抑制甲状腺素T4向T3转化的功能。所以在甲亢治疗的初期,一般都会选用普萘洛尔,以便尽快控制甲亢症状。 甲亢控制以后,β受体阻滞剂阻断T4向T3的转化的作用就变的不那么重要。这时候可以考虑选用选择性的β-1受体拮抗剂如美托洛尔和阿替洛尔,因为心脏上主要是β1受体。 但是未必一定要替换,普萘洛尔安全有效,而且相对便宜很多很多。有两种情况,替换的理由比较充足: 伴有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和患者应当使用选择性β-1受体拮抗剂 服药依从性不好的患者,应当使用作用时间长的药物,如美托洛尔等 另外,甲亢症状控制以后,是不是可以首先考虑看看能不能停用β受体阻滞剂,很多时候是可以停药的。 问答中病例给的信息非常有限,所以合理、不合理、不好说都算正确。 今日配图是Graves病发病机制示意图。今日状态不好,写写改改,写写改改,倒腾了2个小时就写了这么点内容,大家凑合着看吧。 明天又是周末: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 1964年,第1种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投入市场,在此后40多年间,该类药物种类不断增加。β受体阻滞剂曾被教科书列为心力衰竭(心衰)的禁忌用药,随着基础研究的积极探索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发明者也因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心力衰竭 廿载磨砺终获正名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最初20多年间,医学界认为此类药物可显著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心功能不全和心衰,或加重病情,因此,β受体阻滞剂被禁用于心衰治疗。 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知开始转变,逐渐认识到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是心衰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在心衰状态下,心肌β受体持续亢奋,犹如“疲马加鞭”,终将功能衰竭。β受体阻滞剂可给予β受体“休养生息”的机会,发挥其“生物学治疗效应”,有效阻断交感神经系统作用,并遏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因子激活导致的不良影响。 迄今有关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逾20项,结果一致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衰预后。目前,国内外专家推荐应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已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上述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有益。 高血压 历经锤炼弥足珍贵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一开始就与高血压“结缘”。在上世纪60~80年代,β受体阻滞剂为高血压防治的“主角”。此后,随着新型降压药物的陆续问世,β受体阻滞剂应用量有所减少和限制。这种现象可能源自于以下对β受体阻滞剂的误解。 误解1: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不及新型降压药物 一项荟萃分析证实,各种标准剂量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幅度大致与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相当。 误解2: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预后的改善作用不及新型降压药物 STOP-2和CAPPP研究(2项高血压研究)证实,在同等程度降压情况下,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与接受ACEI或CCB治疗者无显著差异。 晚近,瑞典学者林和睦(Lindholm)的一项荟萃分析质疑甚至否定了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效果,其研究结论甚至影响了2006年英国高血压指南,使其将β受体阻滞剂排除在一线降压药物之外。该研究在降压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 α受体阻滞剂可以选择性的与α肾上腺受体结合,并不激动或减弱激动肾上腺素受体,却能阻滞相应的神经递质及药物与α受体结合,从而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主要分类 α受体为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根据其作用特性与分布不同分为两个亚型:α1、α2。α1受体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如皮肤、粘膜血管,以及部分内脏血管),激动时引起血管收缩;α1受体也分布于瞳孔开大肌,激动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扩大。α 2受体主要分布在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的突触前膜上,受体激动时可使去甲肾腺素释放减少,对其产生负反馈调节作用。α受体阻断药能选择性地与α受体结合,竞争性阻断神经递质或α受体激动药与α受体结合,从而拮抗α受体激动所产生的一系列效应。根据药物作用持续时间的不同,可将α受体阻断药分为两类。一类是能与儿茶酚胺互相竞争受体而发挥α受体阻滞作用的药物,因为与α受体结合不甚牢固,起效快而维持作用时间短,称为短效α受体阻断药。又称竞争性α受体阻断。常用的有酚妥拉明(立其丁)和妥拉唑啉(苄唑啉)。另一类则与α受体以共价键结合,结合牢固,具有受体阻断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称为长效类α受体阻断药。又称非竞争型α受体阻滞药,如酚苄明(苯苄胺)和哌唑嗪。 药理作用 1. 短效类α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与α受体结合力弱,易于解

离,作用温和,维持时间短(1~1.5小时)。由于此类与激动药之间有竞争性,又称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 1.1 血管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α1受体和直接舒张血管平滑肌作用,使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 1.2 心脏由于直接扩张血管及阻断α1受体,血压下降反射性引起心脏兴奋,使心肌收缩力加强、心率加快、心排出量增加。也可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突触膜α2受体,促使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兴奋。 1.3 其他有拟胆碱和拟组胺样作用,可使胃肠平滑肌兴奋、了液分泌增加,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胃酸过多等症状。 2. 长效α受体阻断药:本类药物与α受体以共价键结合,结合牢固具有受体阻断作用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又称非竞争性α受体阻断药。药理作用与短效类相似。该药起效缓慢、作用强而持久。其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与血管功能状态有关。当交感神经张力高、血容量低或直立体位时,其扩张血管及降压作用明显。 临床应用 短效α受体阻断药的临床应用 1. 血管痉挛性疾病:可用于闭塞性脉管炎、雷诺症(肢体动脉痉挛)及冻伤后遗症等。 2. 休克:出于具有扩张血管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兴奋心脏增加心排出量,改善微循环增加组织血液供应等作用,适用于治疗感染性、出血性及心源性休克,也可与去甲肾上腺素合用。给药前必须补足血容量。 3. 急性心肌梗死和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通过扩张小动脉,使外周阻力下降,减轻心脏后负荷;通过扩张小静脉使回心血量减少,

β 受体阻滞剂的正确使用

β受体阻滞剂正确使用(一)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然而在临床存在使用明显不足的现象。许多医师担心应用β受体阻滞剂易引起不良反应,这种担心在一定程度上与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被夸大有关。实际上,β受体阻滞剂的安全性不逊于其他类降压药,且多数不良反应是可以预防和适当处理的。 用药禁忌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在临床中,真正由于绝对禁忌证(如支气管哮喘、二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而不能应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很少。此外,有3%~5%的患者确实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主要表现为服用小剂量药物后即发生有症状的低血压或心动过缓。 β受体阻滞剂的多数不良反应与其药理学效应有关,如头晕、疲乏、心率减慢、传导阻滞、雷诺现象、性功能障碍和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塞加重等。此外,某些制剂可以引起头痛、过敏、体重增加或抑郁等不良反应,似乎与β受体阻滞本身无关。 走出禁忌证与不良反应认识误区 β受体阻滞剂与COPD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不是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相反,许多COPD 患者由于合并冠心病或心力衰竭而应当使用β受体阻滞剂。 荷兰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对2230例COPD患者平均随访7.2 年,期间686例死亡、1055例发生至1次COPD病情恶化。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的总死亡率[风险比(HR)=0.70,95%可信区间(CI) 0.59~0.84] 和COPD 恶化率(HR=0.73,95%CI 0.63~0.83)均显著降低,伴或不伴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样获益。 苏格兰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对5977例COPD患者平均随访4.35 年,其中819 例应用β受体阻滞剂。结果为,β受体阻滞剂使总死亡率降低22%(P<0.001,图1),对肺功能无不利影响,同时还显著降低由于COPD恶化所致住院率和COPD相关死亡率。

β受体阻滞剂的分类和代表药物

医脉通综合2014-06-08发表评论(2人参与)分享 1、根据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分为三类 非选择性β阻滞剂:竞争性阻断β1和β2肾上腺素受体,进而导致对糖脂代谢和肺功能的不良影响;阻断血管上的β2受体,相对兴奋α受体,增加周围动脉的血管阻力。其代表药物为普萘洛尔。该类药物在临床已较少应用。 选择性β1阻滞剂:特异性阻断β1肾上腺素受体,对β2受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代表药物为比索洛尔和美托洛尔,是临床中常用的β阻滞剂。 有周围血管舒张功能的β阻滞剂:该类药物通过阻断α1受体,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如卡维地洛、阿罗洛尔、拉贝洛尔或者通过激动β3受体而增强NO的释放,产生周围血管舒张作用,如奈必洛尔。 2、根据药代动力学特征β阻滞剂分为三类 脂溶性β阻滞剂:如美托洛尔,组织穿透力强,半衰期短,较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是导致该药中枢不良反应的原因之一。 水溶性β阻滞剂:如阿替洛尔,组织穿透力较弱,很少通过血脑屏障。 水脂双溶性β阻滞剂:如比索洛尔,既有水溶性β阻滞剂首关效应低、半衰期长的优势,又有脂溶性β阻滞剂口服吸收率高的优势,中度透过血脑屏障,既发挥了阻断部分β1的作用,也减少了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常用β阻滞剂的药理特性见下表。 表常用β阻滞剂的药理特性

3、β阻滞剂常用的几种代表性药物 比索洛尔 比索洛尔是目前国内上市的β阻滞剂中对β1受体选择性最高的药物。半衰期长,谷峰比值为78%,每日给药1次,可有效控制24小时的血压,尤其是清晨的血压高峰。比索洛尔通过肝肾双通道代谢,轻中度的肝肾功能障碍不需调整剂量,对于肝酶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和基因多态性对比索洛尔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个体间血药浓度差异较小。 美托洛尔 美托洛尔没有内在拟交感活性(ISA),口服后几乎被完全吸收,大部分在肝脏代谢,70%由肝酶CYP2D6介导,CYP2D6的基因多态性是决定美托洛尔药代动力学参数的关键因素,引起药物代谢有显著的个体和种族差异,其个体间血药浓度、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差异较大;在中国人群中,CYP2D6*10有较高突变率,导致代谢酶的活性降低,故临床应用应个体化。美托洛尔的半衰期短,平片常以1日2次的方式服用。该药的缓释片为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血药浓度在24小时内相对平稳,可每日1次服用。 卡维地洛

从“禁忌应用”到“不可或缺” 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从“禁忌应用”到“不可或缺”β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南京医科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黄峻 1964年,第1种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投入市场,在此后40多年间,该类药物种类不断增加。β受体阻滞剂曾被教科书列为心力衰竭(心衰)的禁忌用药,随着基础研究的积极探索和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心血管疾病领域,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其主要发明者也因此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心力衰竭 廿载磨砺终获正名 β受体阻滞剂应用的最初20多年间,医学界认为此类药物可显著抑制心肌收缩力,诱发心功能不全和心衰,或加重病情,因此,β受体阻滞剂被禁用于心衰治疗。 上世纪80年代,医学界对β受体阻滞剂的认知开始转变,逐渐认识到交感神经系统过度兴奋是心衰发展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在心衰状态下,心肌β受体持续亢奋,犹如“疲马加鞭”,终将功能衰竭。β受体阻滞剂可给予β受体“休养生息”的机会,发挥其“生物学治疗效应”,有效阻断交感神经系统作用,并遏制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神经内分泌激素和因子激活导致的不良影响。 迄今有关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研究逾20项,结果一致证实,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衰预后。目前,国内外专家推荐应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已有充分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上述药物对慢性心衰患者有益。 高血压 历经锤炼弥足珍贵 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应用一开始就与高血压“结缘”。在上世纪60~80年代,β受体阻滞剂为高血压防治的“主角”。此后,随着新型降压药物的陆续问世,β受体阻滞剂应用量有所减少和限制。这种现象可能源自于以下对β受体阻滞剂的误解。 误解1:β受体阻滞剂降压效果不及新型降压药物 一项荟萃分析证实,各种标准剂量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无显著差异,β受体阻滞剂的降压幅度大致与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相当。 误解2: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预后的改善作用不及新型降压药物 STOP-2和CAPPP研究(2项高血压研究)证实,在同等程度降压情况下,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的心血管病死亡率和主要心血管病事件发生率与接受ACEI或CCB治疗者无显著差异。

β受体阻滞剂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哮喘患者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为心血管领域治疗中的常用药物,在实际应用中,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与临床治疗指南的要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在合并哮喘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比例更低。由于β受体阻滞剂具有潜在的对呼吸道功能的不良影响。长期以来β受体激动剂为治疗哮喘的主要药物,而β受体阻滞剂却是哮喘忌用药。目前这一观点受到极大挑战,β受体阻滞剂对哮喘患者不但不是禁忌,还可能有治疗作用。 1 β受体阻滞剂对哮喘疾病的不良影响 β受体阻滞剂对哮喘患者不利作用的证据主要来自一些小规模的临床研究或病例分析。1964年McNEill等[1]在哮喘患者观察了普萘洛尔对通气功能的影响,患者在静脉注射普萘洛尔5~10mg前和给药1h测定第1s用力呼气量(FEV1),研究结果显示10例患者中有4例出现显著的FEV1降低。Anderson 等曾报告2例有哮喘史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后,诱发严重的支气管痉挛,停用β受体阻滞剂后症状持续数月[2]。Tatteriedld对临床研究中老年哮喘患者的分析显示,老年患者对β受体阻滞剂的敏感性同年轻患者。在活动性哮喘时,β受体阻滞剂是引起哮喘急性发作的触发因素,并可能显著加重喘息症状。 2 β受体阻滞剂用于哮喘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1治疗周期影响作用效果英国学者研究表明[3],β受体阻滞剂治疗周期不同,对气管反应性产生相反的作用。研究使用抗原(卵清蛋白)刺激所致小鼠哮喘模型。在治疗小鼠接受乙酰胆碱前15min予以β受体(β-AR)阻滞剂(纳多洛尔或卡地洛尔)静脉单次注射(急性期给药)。乙酰胆碱诱发的气道阻力反应(Raw)峰值分别增加3 3.7%和67.7%。 2.2长期应用减弱气道炎症美国学者研究表明[4],β受体阻滞剂长期应用使对哮喘气道阻塞和高反应性起主要作用的炎症反应和黏液细胞化生减弱。该研究用β受体阻滞剂持续治疗小鼠过敏性哮喘模型28d后,检测作用效果。治疗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减少,白细胞介素(IL)-13、IL-10、IL-5、轉化生长因子(TGF)-β1水平降低,上皮黏液素含量减少,细胞形态发生变化。 2.3长期应用或可改善气道高反应性另一项研究证实[5],大部分轻度哮喘患者对剂量渐增的β受体阻滞剂纳多洛尔持续治疗耐受性良好,其气道高反应性可能得到改善。该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标签、试验性研究,对10例轻度哮喘患者给予纳多洛尔,根据预设的安全性、肺功能、哮喘控制情况和血流动力学,增加药物剂量1次/w,治疗9w后观察安全性和效果。2例患者PC20(使FEV1下降20%的乙酰胆碱激发浓度)减少、但无临床症状。另外,8例患者PC20增大,且其增大幅度对纳多洛尔呈显著的剂量依赖性。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平均FEV1降低5%,但与药物剂量不相关(P<0.01)。

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 第一节β-受体阻滞剂β-adrenergic block agents 本类药物可竞争性地与β受体结合而产生拮抗神经递质或β激动剂效应,主要包括对心脏的兴奋作用盒对支气管及血管平滑肌的舒张作用等。可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心肌耗氧下降,还能延缓心房和房室结的传导。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心率失常,缓解心绞痛以及降低血压等,是一类应用较广泛的心血管疾病治疗药。 β受体可分为β1和β2两种亚型,前者主要分布在心脏,后者主要分布于支气管和血管平滑肌。各种不同的β受体阻断药对这两种受体亚型的亲和力不同。β受体阻断剂一般分为三种类型:1、非特异性阻断剂:该类药物对β1、β2受体无选择性,在同一剂量时对β1和β2受体产生相似幅度的阻断作用,故又称为β受体阻断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因同时阻断β2受体可引起支气管痉挛和哮喘等副作用。2、β1受体阻断剂:该类药对心脏的β1受体具高选择性,对外周受体阻断作用较弱。3、β2受体阻断剂:能选择性地阻断支气管或平滑肌的β2受体,对心脏β1受体作用较弱,对高血压患者不产生降压作用。 β受体阻断剂绝大多数都具有β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分子的基本骨架。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苯乙醇胺类(phenelethanolamines)和芳氧丙醇胺类(aryloxypropanolamines)两种类型。

β受体阻断剂的发展概述 β受体阻断剂最初是从异丙肾上腺素的结构改造中发现的:当其儿茶酚结构中的二个酚羟基被二个氯原子取代时得到了第一个β受体阻断剂二氯特诺(dichloroisoproterenal,简称DCI,7-38),在高浓度时能阻断拟肾上腺素药引起的心脏兴奋和周围血管扩张,而不影响其血管收缩作用,但因DCI仍有较强的内源性拟交感活性而未被应用于临床。当苯环用萘环替代后的丙萘洛尔(pronethaol,7-39),几乎没有内源性拟交感作用,然而却有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及致癌作用,亦未被临床应用。 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索他洛尔(sotalol,7-40)、拉贝洛尔(labetalol,7-41)等具有苯乙醇胺基本结构的β受体阻断药索他洛尔是异丙肾上腺素苯环4-位被甲基磺酰基取代的同类物。尽管其对β受体阻断作用不强,但因其口服吸收迅速、完全,生物利用度较高,毒性小而被临床用于治疗心律失常。 拉贝洛尔不仅阻断β受体,同时阻断a1受体,临床上多用于治疗中度或重症高血压病,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特点。 在对丙萘洛尔进行结构修饰时发现了一系列芳氧丙醇胺类β受体阻断药。其结构特点为取代基连接在萘环的C1位上,并且在萘环与β-碳原子之间导入了-OCH2-

6种β受体阻滞剂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阿替洛尔、比索洛尔、阿罗洛尔、卡维地洛(一)分类: 1)美托洛尔:选择性的β1受体阻滞剂,但是,美托洛尔剂量增大时,其对β1受体的选择性会降低。美托洛尔无β受体激 动作用,几乎没有膜稳定作用。 2)比索洛尔:一种高选择性的β1-肾上腺受体拮抗剂,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和膜稳定活性。比索洛尔在超出治疗剂量时仍具有β1- 受体选择性作用。 3)阿替洛尔:选择性β1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为心脏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其心脏选择性作用明显强于美托洛尔,而对血管 及支气管平滑肌的β2受体抑制较弱。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无 膜稳定性,也无抑制心肌收缩力的作用。 4)普萘洛尔: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这主要与药物的膜稳定作用及抑制血小板膜Ca+转运有关。5)卡维地洛:兼有α1和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作用,无内在拟交感活性。它具有膜稳定特性。该药是一种强效抗氧化物和氧自由 基清除剂。试验证实本品及其代谢产物均具有抗氧化特性。6)阿罗洛尔:β受体阻滞剂,兼有适度的α受体阻滞作用 (二)t1/2 1)美托洛尔:3-5h 2) 比索洛尔:口服比索洛尔3~4小时后达到最大效应。由于半衰期为10~12小时,比索洛尔的效应可以持续24小时。比索洛尔通常在

2周后达到最大抗高血压效应。t1/2:10-12h。 3) 阿替洛尔:口服吸收约为50%。小剂量可通过血脑屏障。蛋白结合率6-10%。服后2-4小时作用达峰值,作用持续时间较久。t1/2:6-7h 4)普萘洛尔:胃肠道吸收较完全,广泛地在肝内代谢,生物利用度约30%。药后1-1.5小时达血药浓度峰值,血浆蛋白结合率90-95%。t1/2:2-3h 5) 卡维地洛:口服后易于吸收,口服后1~3h血药浓度达峰,绝对生物利用度(F)约为25%~35%,有明显的首过效应,卡维地洛为碱性亲脂化合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大于98%。t1/2:7-10h。 6)阿罗洛尔: 口服后2h血药浓度达峰值,t1/2:10h (三):代谢排泄 1)美托洛尔:美托洛尔在肝脏中代谢。已经检出三种主要代谢产物,但均无有临床意义的β阻滞效应。美托洛尔剂量的5%以原形经肾脏排出,其余均以代谢产物的形式排出。肾功能损害者,没有必要调整剂量。只有在肝功能极度严重损害时(例如门静脉分流术后的患者),才需要考虑减少剂量。 2) 比索洛尔:50%通过肝脏代谢为无活性的代谢产物然后从肾脏排出,剩余50%以原形药的形式从肾脏排出。轻中度肝、肾脏功能异常患者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晚期肾功能衰竭(肌酐清除率<20ml/min)和严重肝功能异常的患者,每日剂量不得超过l0mg。

β 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

β受体阻滞剂临床应用指南 一、急性冠脉综合征 目标剂量:一般建议使用β受体阻滞剂逐步增加至最大剂量,使患者静息心室率降至55-60次/分钟,心室率不低于50次/分钟为宜。 危险因素:年龄大于70岁、SBP<120mmHg、窦速>110次/分钟或窦缓<60次/分钟以及距STEMI发作时间较长。这些危险因素可导致心衰、低心输出量、心源性休克危险增加。 相对禁忌证:PR间期>0.24s、II/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哮喘发作或反应性气道疾病。 (一)、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1、无心衰、低心输出量、心源性休克危险增加和β受体阻滞剂相对禁忌症的患 者,应在24小时内开始口服β受体阻滞剂治疗(Ib)。 2、不合并上述禁忌证的高血压患者可考虑静脉注射β受体阻滞剂(IIa)。 3、用法: 静脉注射:STEMI24小时内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权衡利弊,美托洛尔5mg 静推(1mg/min),观察5分钟,如果心室率下降至50次/分钟以下或SBP<90mmHg,则停止后续注射,否则完成总剂量15mg注射。15mg完成后观察15分钟,若血流动力学仍稳定,则开始口服美托洛尔普通剂型,50mg Q6h,维持2天后以美托洛尔缓释片200mg QD口服治疗。 口服:推荐50mg Q6h逐步过渡到200mg QD。 (二)、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1、无明显禁忌或高危因素,应在24小时内口服β受体阻滞剂(Ib)。紧急情况下推荐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如持续胸痛不缓解,威胁生命或进展的心梗患者。 2、无明显禁忌或高危因素,NST-ACS合并高血压,可考虑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IIa)。 二、心房颤动 1、紧急情况下,无预激的患者推荐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减慢房颤的心室率,但低血压或心衰的患者慎用(Ib)。 2、急性心梗伴房颤的治疗:对于急性心梗无左室功能不全和β受体阻滞剂禁忌证者,建议静脉应用β受体阻滞剂(Ic)。 3、术后房颤的治疗:对于行心脏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口服β受体阻滞剂预防术后房颤(Ia)。 4、甲亢合并房颤治疗:控制房颤的心室率推荐使用β受体阻滞剂(Ib);甲亢危象者推荐使用静脉β受体阻滞剂。 二、主动脉夹层 使用β受体阻滞剂降低收缩压(静脉注射普奈洛尔、拉贝洛尔或艾司洛尔等)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概述 β受体阻滞剂 酒石酸美托洛尔 【商品名】倍他乐克 【药物名称】酒石酸美托洛尔 【适应证】用于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 【药理】(1)药效学:本品为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无内源性拟交感作用,膜稳定作用弱。本品降低血压,其机制可能有:阻滞心脏β受体而减低心排血量;抑制肾素释放而减低肾素血浓度;阻滞中枢和周围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减少去甲肾上腺释放。本品阻滞心脏起搏点电位的肾上腺能受体兴奋作用,故用于治疗心律失常。本品拮抗儿茶酚胺使其用于治疗嗜铬细胞或甲亢。本品使心肌收缩力减低、心率减慢,心肌氧耗减少.有利于治疗心绞痛和心肌缺血。本品减低心肌收缩力和抑制交感作用使其用于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活性代偿性增高,但如其增高过度,可以引起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心律失常,并继而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使血管收缩、水钠潴留,病情加重。本品阻滞交感神经β肾上腺素能受体,从而使心力衰竭减轻。

(2)药动学:口服吸收迅速完全,>95%,生物利用率为50%。吸收后迅速入细胞外组织,并能通过血脑屏障及胎盘。蛋白结合率低,约12%。口服1.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最大作用时间为l~2小时。血压的降低与血药浓度不平行,而心率的减少则与血药浓度呈直线关系。t1/2为3~7小时。肾功能不全时无明显改变。在肝内代谢,经肾排泄,尿内以代谢物为主,仅少量(<5%)为原型药。不能经透析排出。缓释片峰浓度明显减低,达峰时间延长,谷峰变化小。口服l~2小时达有效血浓度,3~4天后达稳态.生物利用度为普通片的96%。 【不良反应】(1)神经系统:因脂溶性及较易透入中枢神经系统.故该系统不良反应较多。疲乏和眩晕占10%,抑郁占5%,其他有头痛、失眠、多梦。(2)心血管:气短和心动过缓占3%,其他有肢端冷、雷诺现象、心力衰竭。(3)呼吸系统:气急哮喘不到1%。(4)胃肠:腹泻占5%,恶心、胃痛、便秘<l%。(5)瘙痒症<1%。 【禁忌证】(1)显著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5次/分钟)、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严重或急性心力衰竭时禁用。(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1)过去无心力衰竭史者长期用本品,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征象,宜加用强心药和(或)利尿药.心衰症状继续则停药。(2)本晶能选择性阻断β1受体,但应慎用于有支气

β受体阻滞剂实验原理及其治疗方式特点

1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依据 1.1 心衰时,β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改变人体心肌细胞有β 1 、β 2 、α 1 3种肾上腺素能受体,正常时β 1 :β 2 约为80:20.β受体与心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E)结合后,通过刺激性G蛋白(Gs)介导,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使胞浆中ATP 转化为cAMP,继而激活相应蛋白激酶,使细胞膜钙离子通道开放,增加心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达到正性变时、正性变力及正性传导效应。出现CHF时,β 1 受体下调,α 1受体上调,使β 1 :β 2 :α 1 约为2:1:1,β受体与G蛋白脱耦联,β受体蛋白激酶上调,抑制性G蛋白(Gi)活动增强,以及腺苷酸环化酶(AC)功能下降。有研究发现心衰病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5],并且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越高,预后越差[6] .心肌细胞暴露于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下,是β 1 受体下调的主要原因,β 1 受体与Gs蛋白间出现功能性失耦联,不能激活Ac,表现为受体质的下降;同时,失耦联的β 1 受体移位进入心肌细胞内,待去甲肾上腺素对β 1 受体刺激解除,再重新回到心肌细胞膜,耦联成为完整的复合体,表现为β 1 受体的可逆性下调,但如果去甲肾上腺素持续高水平,对移入心肌细胞内的β 1 受体造成破坏,导致β 1 受体量的减少[7] . 1.2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对心肌细胞的影响心肌细胞出生后即停止分裂,蛋白质合成速度也很慢。当心脏超负荷时,交感兴奋性持久增强,很多蛋白转为胚胎型异构蛋白,加速蛋白合成,这种胚胎型基因的再表达,使某些正常基因的表达发生不正常改变[8],促进心肌细胞凋亡,降低心肌收缩功能,改变心肌细胞形态等,可能参与心室重塑。高浓度去甲肾上腺素长期刺激促进末期分化的心肌细胞生长,造成心肌缺氧状态,其间α 1 、β 1 受体参与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心衰进展有关[9] . 另外,高浓度的NE具有直接细胞毒性[10],可能是高浓度NE引起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的大量开放,钙离子内流,过度激活细胞内的SERCA2,形成细胞内钙超载,引起细胞能量缺乏,线粒体损害,导致细胞坏死,心肌细胞数量减少。交感神经过度激活,引起肾素过度分泌,使全身及组织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激活,进一步使交感活性增强。增强了心肌细胞凋亡坏死,又因为胚胎型基因表达使心肌细胞适应性不良性肥大,同时又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的DNA和蛋白质合成,促进心肌间质纤维化,造成毛细血管密度下降及氧弥散距离加大,加重心肌缺血和心脏负荷,使心脏外型改变,表现为心室腔扩大,心室壁增厚及心室腔呈球形化。这是CHF发生发展的基本特征。此外,心肌间质纤维化可造成心肌电传导的各向异性增加,使冲动传导不均一不连续;同时,心肌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匀,为折返激动的形成提供了条件,高水平去甲肾上腺素使细胞自律性增强,室颤阈值降低,通过兴奋β 2 受体,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低血钾,促进室性心律失常发生,这些均可以使病变心肌原有的心律失常和折返激动恶化,引起猝死[11] . 2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机制 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改善心室重塑,改善患者心功能:(1)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降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及解除冠脉痉挛;降低心率,减少心肌氧耗,改善舒张期充盈和顺应性[12],改善心肌缺血和能量缺乏,从而减少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2)通过抑制心肌细胞膜上cAMP,防止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有利于阻止心室重构[13];(3)阻断由β 1 受体和(或)α 1 受体介导的心肌细胞凋亡;(4)抑制RAAS,减少钠潴留,降低心脏负荷,同时减少血管紧张素对心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