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静电平衡中导体感应电荷分布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2
第9章静电场及其应用1.电荷 (1)2.库仑定律 (5)3.电场电场强度 (10)4.静电的防止与利用 (18)1.电荷一、电荷1.两种电荷: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常用Q或q表示,国际单位制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
3.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核外电子带负电。
通常原子内正、负电荷的数量相同,故整个原子对外界表现为电中性。
4.自由电子和离子金属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运动,这种能自由运动的电子叫作自由电子,失去自由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正电的离子。
5.摩擦起电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原来呈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
二、静电感应1.静电感应: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的现象。
2.感应起电: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
三、电荷守恒定律的两种表述1.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2.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四、元电荷1.定义: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电子所带的电荷量,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作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
2.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电荷量是不能连续变化的物理量。
3.元电荷的大小:e=1.602 176 634×10-19C在计算中通常取e=1.60×10-19 C。
4.电子的比荷:电子的电荷量e与电子的质量m e之比。
其值eme=1.76×1011C/kg。
考点1:对感应起电的理解1.过程及现象(1)取一对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A、B,使它们彼此接触。
1.7 静电现象的应用学案制作:郭训练审核练中天课前自主学习一、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场1.静电平衡状态:导体中(包括表面)________不再发生移动,我们就认为导体达到了静电平衡状态.2.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特点:(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____________处处为零.(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一个________,它的表面是一个等势面.(3)表面处的场强不为零,表面处的场强方向跟导体表面________.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________.2.在导体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上的电荷量)________,凹陷的位置________电荷.3.课本“研究空腔导体内表面的电荷”的演示实验中,甲、乙图对应的操作步骤有何不同?得出怎样的结论?三、尖端放电1.电离:使空气分子中的________分离,这种现象叫做空气的电离.2.尖端放电:导体尖端的电荷密度很大,附近的____________很强,使周围中性空气分子电离,变成带电粒子,这些带电粒子在强电场加速下,会使更多的空气分子电离,产生大量的____________,与导体尖端的电荷符号相反的粒子被________到尖端,跟尖端上的电荷________,这相当于尖端________电荷,这种现象叫做尖端放电.3.应用与防止:①应用:________;②防止:高压输电设备的表面尽量做得光滑,避免放电.四、静电屏蔽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内部场强处处为零,表现为电中性,若导体是空腔的,空腔部分的____________也处处为零,无论导体外部的电场是什么样的,电场都不会____________导体内部,金属壳的这种作用叫做静电屏蔽.要点一处理静电平衡的“观点”1.远近观“远近观”是指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离场电荷较近和较远的两端将感应出等量的异种电荷,而导体的中间部分可认为无感应电荷产生.2.整体观“整体观”是指把两个或多个原来彼此绝缘的导体接触或用导线连接时,就可把它们看作是一个大导体,再用“远近观”判断它们的带电情况.要点二静电平衡两种情况的实现方法和其本质是什么?1.两种情况(1)导体内空腔不受外界影响,如图甲所示.(2)接地导体空腔外部不受内部电荷影响,如图乙所示.2.实现过程(1)如图甲,因场源电荷产生的电场与导体球壳表面上感应电荷在空腔内的合场强为零,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对内实现了屏蔽.(2)如图乙,当空腔外部接地时,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将因接地传给地球,外部电场消失,对外起到屏蔽作用.3.本质:静电感应与静电平衡.解题方法探究【例1】 长为L 的导体棒原来不带电,现将一电荷量为+q 的点电荷放在距棒左端R 处,如图1所示.当棒达到静电平衡后,棒上感应电荷在棒内中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等于________,方向为________.图1解析 达到静电平衡后的导体棒,其内部合场强处处为零,此合场强为点电荷q 和导体棒上感应电荷分别在O 处产生的场强的矢量和,因此两场强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欲知感应电荷在O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只需求q 在O 处的场强,该场强的大小E 0=kq (R +L 2)2,方向水平向右.所以,感应电荷在O 处产生的场强大小E ′=E 0,方向与q 在O 处的场强方向相反,即水平向左.【例2】 如图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小球放入原来不带电的金属空腔球壳内并与内壁接触,其结果是( )A .只有球壳外表面带正电B .只有球壳内表面带正电C .球壳的内外表面都带正电D .球壳的内表面带正电,外表面带负电解析 小球与金属球壳接触,就成了一个导体,由于静电平衡导体的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上,故小球和内壁都不带电,正电荷全部分布在球壳外表面. 答案 A【例3】 如图所示,A 、B 为两个带等量异号电荷的金属球,将两根不带电的金属棒C 、D 放在两球之间,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C 棒的电势一定高于D 棒的电势B .若用导线将C 棒的x 端与D 棒的y 端连接起来的瞬间,将有从y 流向x 的电子流C .若将B 球接地,B 所带的负电荷全部流入大地D .若将B 球接地,B 所带的负电荷还将保留一部分解析 由图示电场线方向可知A 、B 、C 、D 的电势高低为φA >φC >φD >φB .当用导线将C 棒的x 端与D 棒的y 端连接的瞬间,将有自由电子从电势低的D 棒流向电势高的C 棒,这时C 与D 已通过导线连接为一个导体了,静电平衡后,它们的电势相等,C 的x 端仍带负电,D 的y 端仍带正电,而C 的右端及D 的左端均不带电,即C 右端的正电荷与D 左端的负电荷中和掉了.当将B 球接地时,一部分自由电子从低于大地电势的B 球上流向大地,而一部分电子受到D 棒y 端正电荷的吸引而保留在靠近y 的近端处,如果把带正电的A 球移走,接地的B 球上的负电荷才全部流入大地. 答案 ABD【例4】 如图所示为一空腔球形导体(不带电),现在将一个带正电的小金属球A 放入空腔中,当静电平衡时,图中a 、b 、c 三点的场强E和电势φ的关系是( )A .E a >E b >E c ,φa >φb >φcB .E a =E b >E c ,φa =φb >φcC .E a =E b =E c ,φa =φb >φcD .E a >E c >E b ,φa >φb >φc解析 画出空腔导体内外的电场线分布,可以看出E b =0,但φb >0,由内向外电势依次降低,φa >φb >φc ;由电场线疏密可看出E a >E c >E b .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一个等势体,但其电势并不一定为零. 答案 D【例5】 在下列措施中,哪些能将产生的静电导走( )A .飞机轮子上搭地线B .印染车间保持湿度C .复印图片D .电工钳柄上装有绝缘套解析飞机在飞行中与空气摩擦时,飞机外表面聚集了大量静电荷,降落时会给地面人员带来危害及火灾隐患.因此飞机降落时要及时导走机身聚集的静电,采取的措施是在轮胎上安装地线或用导电橡胶制造轮胎;在印染工作车间也同样容易产生静电,静电给车间带来火灾隐患,为防止火灾发生,其中安全措施之一就是保持车间湿度,从而通过湿润的空气及时导走静电;在复印图片环节中,是应用静电;在电工钳柄上装有绝缘套是防止导电,保障电工的安全.答案AB 【例6】将悬挂在细线上的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金属空心球C内(不和球壁接触),另有一个悬挂在细线上的带负电的小球B向C靠近,如图所示,说法正确的有( )A.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B.A的位置不变,B往右偏离竖直方向C.A往左偏离竖直方向,B的位置不变D.A和B的位置都不变解析带正电的小球A放在不带电的空心球C内,通过静电感应,空心球外壳带正电,内壁带负电.因此,金属空心球C和带电小球B带异种电荷,所以B受C球的吸引往右偏离竖直方向.而由于空心球C能屏蔽小球B所产生的外部电场,使小球A不受外电场的作用,所以A的位置不变.答案 B【即学即练】1.下列关于静电感应和静电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静电感应是由于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电场力作用的结果B.导体内的自由电荷都不运动称为静电平衡C.导体静电平衡时,导体所占空间各处场强均为零D.导体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将没有“净”电荷2.用金属罩把验电器罩住,然后靠近带电金属球,验电器的箔片不张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属球上的电荷产生的电场被金属罩挡在外面B.金属罩上的感应电荷的电场被金属罩挡在外面C.金属罩上的感应电荷的电场和金属球上的电荷的电场都不能被挡在外面,只是这两个电场在罩中区域的合电场为零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3.下列措施中,属于防止静电危害的是()A.油罐车后有一条拖在地上的铁链条B.小汽车上有一根露在车面上的小天线C.在印染厂中保持适当的湿度D.在地毯上夹杂0.05~0.07 mm的不锈钢丝导电纤维4.下图中P是一个带电体,N是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空腔,在哪些情况下,放在绝缘板上的小纸屑(图中S)不会被吸引()5.一个带电的金属球,当它带的电荷量增加后(稳定),其内部的场强()A.一定增强B.不变C.一定减弱D.可能增强也可能减弱6.一金属球,原来不带电,现沿球直径的延长线放置一点电荷,如图所示.球内直径上a、b、c三点场强大小分别为E a、E b、E c,三者相比()A.E a最大B.E b最大C.E c最大D.E a=E b=E c7.如图所示,把一个架在绝缘支架上的枕形导体放在正电荷形成的电场中.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点场强相等,且都为零B.A、B两点场强不相等C.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 A<E BD.当电键S闭合时,电子从大地沿导线向导体移动8.如图所示,金属球壳原来带电,而验电器原来不带电,现将金属球壳内表面与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相连.验电器的金属箔将()A.不会张开B.一定会张开C.先张开,后闭合D.可能张开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空心金属球M和N,M带-Q电荷,N不带电(M、N相距很远,互不影响),旁边各放一个不带电的金属球P和R,当将带正电Q的小球分别放入M和N的空腔中时()A.P、R上均出现感应电荷B.P、R上均没有感应电荷C.P上有,而R上没有感应电荷D.P上没有,而R上有感应电荷10.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11.一个不带电的空心金属球,在它的球心处放一个正电荷,其电场分布是下图中的哪一个()12.一个带绝缘座的空心金属球A带有4×10-8C的正电荷,有绝缘柄的金属小球B带有2×10-8C的负电荷,使B球和A球的内壁接触,如图所示,则A、B所带的电荷量为()A.Q A=10-8C,Q B=10-8CB.Q A=2×10-8C,Q B=0C.Q A=0,Q B=-2×10-8CD.Q A=4×10-8C,Q B=-2×10-8C13.如图所示,在两个固定电荷+q和-q之间放入两个原来不带电的导体,1、2、3、4为导体上的四个点,在达到静电平衡后,各点的电势分别是φ1、φ2、φ3、φ4,则()A.φ4>φ3>φ2>φ1B.φ4=φ3>φ2=φ1C.φ4<φ3<φ2<φ1D.φ4=φ3<φ2=φ114.在一个导体球壳内放一个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用E P表示球壳外任一点P的场强,则()A.当+Q在球壳中央时,E P=0B.不论+Q在球壳内何处,E P一定为零C.只有当+Q在球心且球壳接地时,才有E P=0D.只要球壳接地,不论+Q在球壳内何处,均有E P=015.如图所示,一导体球A带有正电荷,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大小为E A.在A球球心与P点连线上有一带负电的点电荷B,当只有它存在时,它在空间P点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 B.当A、B同时存在时,根据场强叠加原理,P 点的场强大小应为()A.E B B.E A+E B C.|E A-E B|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002年9月第19卷 第3期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Guangxi T eachers Co llege (N atural Science Editi on )Sep.2002V o l .19N o.3文章编号:100228743(2002)0320089203导体静电平衡中几个问题的讨论蒋 艳 玲(广西师范学院物理系,广西南宁530001)摘 要:对导体静电平衡教学过程中几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关键词:静电平衡;导体表面;电荷分布中图分类号:O 441 文献标识码:A在电磁学“导体静电平衡”的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很容易混淆,教师对这些问题的论述又不甚确切.对此,本文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1 电荷面密度和导体表面的曲率关系电荷密度与导体表面形状的定量关系,是比较复杂的.只有・当・孤・立・带・电・导・体・形・状・比・较・简・单・时,曲率越大的地方,电荷密度才越大.在这里,要特别注意两点限制:一是要求导体是孤立导体,二是要求导体表面形状比较简单.(1)若不是孤立导体,周围有其它带电体或外电场影响,上述定性的规律不一定成立.如图1所示的导体,A 点曲率比B 点大.但是,在有外电场时,电荷重新分布,正电荷沿外电场方向运动,B点的电荷面密度增大,当外电场达到一定强度时,B 点的电荷面密度可以大于A 点的电荷面密度.(2)即使是孤立导体,如果导体形状比较复杂,由于导体表面上任意点的电荷密度要受其它部分的电荷在该点产生的电场的影响,曲率越大的地方,电荷面密度也不一定越大.这点可用等位面来讨论.在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外表面为等位面,距导体很远处,任意形状的孤立带电导体所产生的等位面均可视为球面;越接近导体,等位面越和导体外表面形状相似.如图2,虚线表示等位面.显然A 处附近等位面最密,因之场强最大.B 处附近等位面较疏,场强较弱.C 处等位面更疏,场强更弱.由Ρ=Ε0E →知道,ΡA >ΡB >ΡC .因此,在静电平衡条件下,孤立带电导体外表面越突出越尖锐处,Ρ越大;较平坦处,Ρ较小.而局部看虽然尖锐,但整体看是凹进去的地方,如C 处,则Ρ很小.总的来说,图中A 、C 两点的曲率虽然相同,但它们在整体中所处的位置不同,因而电荷面密度也就不同.收稿日期:2002206215作者简介:蒋艳玲(19742),女,广西全州县人,主要从事电磁学的教学与研究.2 导体空腔内存在点电荷时,导体外表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无论点电荷q 在腔内的位置和导体内壁的形状如何,在静电平衡条件下,由内部带电体+q 发出的电力线就会全部终止在金属壳内表面等量的负电荷上.这两部分电荷的场对壳外电场和外表面感应电荷的分布无影响.它的外表面有等量的感应正电荷,对外产生电场.由此可知:(1)在导体外部无带电体时,导体外部空间的场强仅由导体外壁上感应电荷所产生的场强决定,故・导・体・外・的・电・场・只・与・外・壁・上・感・应・电・荷・及・外・壁・的・形・状・有・关,或只与外壁上感应电荷及其分布有关.(2)导体外壁上感应电荷的静电平衡分布对导体内部及腔内区域所产生的场强处处为零,故・腔・内・的・场・强・仅・由・点・电・荷・+q ・和・内・壁・上・感・应・电・荷・-q ・在・该・点・所・产・生・的・场・强・矢・量・和・决・定.用电力线表示电场的分布,・应・如・图3,4所示,才是正确的.有些教师・画・成・图5・那・样,・是・错・误・的.因为这样就表示导体外的电场和点电荷在腔内的位置及内壁的形状有关.3 只受静电力的作用时电荷的平衡状态如图6所示,把一块金属放在外场E 0→中,导体中的自由电子由于受到一个电场力-e E 0→的作用而向左边运动,于是导体的左面出现负电荷,导体的右面出现正电荷.当导体的两面积聚有感应电荷时,金属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将同时受到外电场和积聚的感应电荷所产生的电场的作用力,导体内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外电场的方向相反,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也相反.因此,随着感应电荷的积累,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越来越强,最后达到与外场完全抵消,导体内部的总场强为零.这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亦为零,其定向迁移停止,导体达到静电平衡状态(如图7).在静电平衡条件下,电荷的分布称为静电平衡分布.静电平衡分布时,电荷在导体上处于稳定平衡状态.在这里,有些学生往往认为:“电荷只受静电力的作用就可以达到静电平衡分布.”其实,这是误解.实际上,电荷在导体表面上处于稳定平衡状态,是静电力和导体表面对电荷的约束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约束力,总是垂直于导体表面而指向导体内部,与电荷的正负无关.・约・束・力・和・静・电・力・的・共・同・作・用・才・能・使・电・荷・稳・定・平・衡.・59・第3期 蒋艳玲:导体静电平衡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设想,若无约束力的作用,则孤立带电导体上的电荷将在静电斥力作用下脱离导体而移至彼此相距无穷远处.教师对静电力还应交代清楚,静电力也具有力的共性:它的合成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跟其他力相平衡;可以使带电体产生加速度;而且两个静止的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也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有的学生认为:・电・量・不・相・等・的・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所・受・的・静・电・力・也・不・相・等,・这・是・错・误・的.4 将带正电的导体A ,移进不带电的绝缘导体B 时,导体B 电势的变化当带电体A 未移近中性导体B 时,导体B 的周围无电力线,故其电势U B =U ∞=0.当导体A 移近中性导体B 时,由于静电感应,在导体B 的两端分别带上等量异号的感应电荷(如图8所示).静电平衡时,导体B 为一等势体,故导体B 上的正电荷发出的电力线不能终止于自身的负电荷,如虚线所示,而只能终止于无限远.因此,有U A >U B ,U B >U ∞=0.从以上分析可知,・由・于・带・正・电・的・导・体A ・的・移・近,・使・导・体B ・的・电・势・升・高・了.即由U B =0变为U B >0.参考文献:[1] 张达宋.物理学基本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2] 李 椿,阎金铎,王殖东.普通物理学讲义[M ].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4.[3] 程守洙.江之永.普通物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责任编辑:班秀和] ・69・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9卷。
一空腔导体球壳外有一点电荷,求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电场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空间中存在电荷时的力场分布情况。
在电荷存在的周围,将会形成电场,而这个电场是由电荷的属性决定的。
今天,我们来研究一下在一空腔导体球壳外有一点电荷时,会产生的感应电荷和电场分布。
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导体的特性。
导体是一类自由电子较多的物质,当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的电荷分布是均匀的。
这是因为电荷在导体内能自由运动,它们会互相排斥,并且静电力会将它们推向导体表面。
由于电场强度在导体内部为零,所以电场力会将电荷集中在导体表面。
在我们的问题中,导体是一个球壳,而球壳的内部是空腔。
我们在球壳外部放置了一点电荷。
当电荷靠近球壳时,球壳的内部会受到电荷的影响,会产生感应电荷。
这些感应电荷会聚集在球壳的内部面上,而导体内部和外部的电荷则保持零,达到了静电平衡。
为了更好地理解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分布,我们可以通过考虑高斯面上的电通量来近似求解。
假设我们在球壳的外部选择一个球形高斯面,其半径与球壳的半径相等。
由于感应电荷只存在于导体内部,所以这个高斯面内部的电通量为零。
而在球壳内部,由于高斯面的曲面积分是电通量的定义,所以它等于感应电荷的代数和除以真空介电常数。
因为球壳是一个导体,所以感应电荷等于外部点电荷对球壳内表面的作用积分,即感应电荷等于外部点电荷与球壳内表面上的电荷的距离标量积的累积。
通过求解这个积分,我们可以得到球壳内部的感应电荷的大小,进而得到通过高斯面的电通量。
根据高斯定律的推导,我们知道电通量和电场强度是成正比的,所以可以根据电通量的结果来确定电场强度的分布情况。
综上所述,当一空腔导体球壳外有一点电荷时,会产生感应电荷在球壳内部表面的分布,同时也会产生电场。
通过高斯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求解感应电荷产生的电场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理解电场的性质。
这对于我们研究电场的特性和应用场景都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你能对电场与感应电荷有更深入的认识。
阜阳市红旗中学 吴长海当静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将重新进行分布;反过来,电荷分布的改变又会影响到电场分布。
因此,静电场中有导体存在时,电荷的分布和电场的分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最后达到的平衡分布是不能预先判知的。
因此,我们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定这种平衡分布已经达到,然后以静电平衡条件为出发点,结合静电场的普遍规律去进行分析。
而不是去分析电场、电荷在相互作用下怎样达到平衡分布这一复杂过程。
限于中学生的知识水平,物理竞赛中只限于对一些简单问题(主要是导体球壳类问题)进行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
由于中学阶段对这类问题涉及较少,所以,许多参加竞赛的同学对这类问题的理解并不深入,本文试就这类问题的求解思路进行例析。
一、巧用对称性求解均匀带电半球壳问题一个完整的均匀带电球壳可以看作是由两个对称的均匀带电半球壳组成,其内部某点的电势应等于两个均匀带电半球壳单独存在时在该处所产生的电势的叠加。
因此,我们可以巧妙地利用对称性和电势叠加原理来求解。
[例1] (第八届预赛题)电荷q 均匀地分布在半球面ACB上,球面半径为R ,CD 为通过半球面顶点C 与球心O 的轴线,如图1所示,P 、Q 为CD 轴线上在O 点两侧、离O 点距离相等的两点。
已知P 点的电势为U P ,试求Q 点的电势U Q 。
解析:设想一个均匀带电、带电量也是q 的右半球,与题中所给的左半球组成一个完整的均匀带电球壳,由对称性可知,右半球在P 点的电势P U '等于左半球在Q 点的电势,即PU '=Q U (1) 所以 PP Q P U U U U '+=+ (2) 而PP U U '+正是两个半球同时存在时P 点的电势。
因为均匀带电球壳内部各处电势都相等,其值等于Rqk2,k 为静电力常量,所以得 Rq k U U P P 2='+ (3)由(2)、(3)两式得 P Q U RqkU -=2 二、导体球壳的电势常选球心处来计算 这是因为:(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球壳是一个等势体,其内部各点的电势都与球壳处的电势相等。
静电场中导体电荷分布分析王文宝;王传坤;王元章;吴浪【摘要】解决导体在静电场中的问题,必须清楚因静电感应引起的电荷、静电场的分布情况,其电荷、静电场的分布可根据静电平衡的性质,电场线的性质以及高斯定理讨论分析及推导,从而解决实际问题.【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5页(P117-120,124)【关键词】物理教学;静电平衡;电荷分布【作者】王文宝;王传坤;王元章;吴浪【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562400;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657.37静电平衡状态下导体的电荷分布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普通物理教材中,对这部分内容只作了简单的描述和举例。
要让学生清楚和全面理解并会解决分析实际问题,存在一定难度。
这里运用导体静电平衡的性质、电场线的性质、高斯定理,对静电场中的几种情况下导体的电荷分布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举例,将有助于解决导体在静电场中的问题。
导体在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现象,达到静电平衡时,导体内部电场强度处处为零,这是静电平衡的条件。
若导体内部场强不为零,自由电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必定作定向运动,那就不是静电平衡。
导体处于静电平衡时具有如下的性质。
在导体内或导体表面任取两点A、B,这两点间的电势差为而满足静电平衡的条件是导体内部场强为零E=0,场强的线积分也必为零,所以UA-UB,表明导体上所有点的电势都相等[1]。
在导体的内部作任意闭合曲面,根据高斯定理可以证明,闭合曲面包围的电荷的代数和一定为零所以导体带的电荷只能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根据高斯定理可证,导体表面附近场强的大小与表面对应点的电荷密度成正比,可以表示为电场线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正是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这两个静电场基本规律的形象体现,由此可知,根据电场线的性质可直观地分析静电平衡条件下导体的电荷分布。
第7节静电现象的应用一、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的电场1.静电感应现象:把导体放入电场,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而使导体两端出现等量异种电荷的现象。
2.静电平衡状态:导体在电场中发生静电感应现象,感应电荷的电场与原电场叠加,使导体内部各点的合电场强度等于0,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不再发生定向移动的状态。
3.静电平衡状态的特征(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外部表面附近任何一点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导体的表面为等势面。
二、导体上电荷的分布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没有电荷,电荷只分布在导体的外表面。
2.在导体外表面,越尖锐的位置电荷的密度(单位面积的电荷量)越大、凹陷的位置几乎没有电荷。
三、尖端放电和静电屏蔽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导体内部任意两点间的电势差为零。
(√)2.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的电势也为零。
(×)3.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自由电荷静止不动。
(×)4.避雷针能避免建筑物被雷击是因为云层中带的电荷被避雷针通过导线导入大地。
(×)5.用金属网把验电器罩起来,再使带电金属球靠近验电器,则验电器箔片能张开。
(×)对静电平衡的理解[要点归纳]1.静电平衡的实质:金属导体放到场强为E0的电场中,金属中的自由电荷在静电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导致导体一侧聚集负电荷,而另一侧聚集正电荷,感应电荷在导体内部产生与原电场方向相反的电场,导致合场强减小。
当感应电荷继续增加,合场强逐渐减小,合场强为零时,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停止。
2.对静电平衡的三点理解(1)静电平衡是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的结果,达到静电平衡时,自由电荷不再发生定向移动。
(2)金属导体建立静电平衡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
(3)导体达到静电平衡后内部场强处处为零,是指外电场E与导体两端的感应电荷产生的附加电场E′的合场强为零,E′=-E。
于静电平衡中导体感应电荷分布的问题
(2008-09-10 15:54:39)
转载
标签: 静电平衡 导体 点电荷 电场线 分类: 教学资料
从“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导体是等势体”等性质出发,并利
用电场线这一形象工具,可以定性地讨论导体静电平衡的一些问题,但是,在高中
物理教学中,对于导体表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问题,常常会由于“想当然”而出
现错误提出了这样的讨论题:在带正电的点电荷(带电量为Q) 的电场中,不带电
的导体球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设球的半径为R ,点电荷到球心的距离为
a = 2 R
(1) 画出导体球面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2) 将导体球接地, 问:稳定后球面上最左边(远端) 的感应电荷面密度是
σ> 0、σ= 0、还是σ< 0 ?
(3) 若把(2) 中的导体球改为一般形状的导体, 情况又如何?
1 接地前导体球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1) ,在研讨课上, 有教师介绍了他们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一种方
法(并得到许多人的赞同) :“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 内部的场强必定处处为零,
这说明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产生的附加场与点电荷Q 的电场刚好抵消,即感应电
荷在导体内的电力线刚好与点电荷Q 的电场线相反,因此, 导体球面的感应电
荷的分布情况如图2 所示,而Q 的电场线与球面的切点T(即θ= 60°) 处就是
感应电荷正负号的转换点(线) . ”
但是,以上结论是不对的.根据电磁场理论〔1〕, 不接地时, 球外
( r ≥R) 任一点的电势为:σ随θ的变化关系 实线为未接地
σ1 ;虚线为接未接地时导体球面,地后σ2. 取Q = 1 , R = 1 , a = 2 .上感
应电荷分布情况由(2) 式容易求得:当R/ a = 1/ 2 时, 正负电荷的分界点
(线) 为θ= 1. 13 弧度= 65°(而不是60°!) . 可见, 所示的感应电荷分布
图是错误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诚然,感应电荷在导体内产生的电场线刚好
与点电荷Q 的电场线相反(如图2 所示) ,但是每条电场线的形状都是全体感应
电荷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由左右一对正负感应电荷决定的,图2 所示的感应
电荷分布图的错误在于:把集体共同作用的结果归功于个别感应电荷(即左右一
对正负感应电荷) .
2 接地稳定后导体球面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
对于问题(2) ,在研讨课上, 许多高中物理教师都认为:接地稳定后球面上
最左边无感应电荷(即σ=0) . 他们的理由是:“接地前, 导体的电势高于地球
电势;接地后,地球上的负电荷(电子) 移到导体球上,与左边的正电荷中和
了. ”但是,以上是一种“想当然”的论断.根据电磁场理论[1 ] , 接地后, 球
外( r ≥R) 任一点的电势为:因为Q > 0 且a > R ,所以对于任意的θ和a 都
有σ2 < 0 ,即接地稳定后球面上最左边也有负的感应电荷,而不是“左边的正
电荷被中和了(σ= 0) ”.当R/ a = 1/ 2 时,σ2 随θ的变化关系如图3 所示
(虚线) ,所以,接地稳定后感应电荷分布情况.
在中学物理教学研究论文中也有这种错误,例如,最近有文章[2 ]在讨论如
图6 所示[即该文的图5 (c) ]的接地金属球壳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分布时,写
道:“远端的负电荷导入大地,近端还有感应的正电荷, 如图5 - (c) 所
示. ”
实际上,由于静电屏蔽(开口很小) ,球壳内电荷Q不会影响球壳外表面的感应
电荷分布, 因此, 可以用(4) 式计算静电平衡时球壳外表面的感应电荷分布情
况:用- Q 代替(4) 式的Q 得σ> 0 ,所以,球壳的近端和远端外表面都有感应
的正电荷,图6 所示的感应电荷分布是不准确的.
3 一般形状的接地导体远端表面上的感应电荷
若把 所示的接地导体球改为一般形状的接地导体,则无法精确计算导体表
面的感应电荷分布,但是从接地导体球的精确计算结果可预见:一般来说,导体远
端表面上也有感应电荷(与近端表面感应电荷同号) ,至少不能武断地认为“导
体远端表面上没有感应电荷”.
在中学物理习题中也存在类似错误. 例如,《中学物理教学参考》1999 年第
1、2 期合订本第82 页的“高中物理最新试题精选”中有这样一道多选题:
如 所示,把一个带正电的点电荷移近放在绝缘支架上的原来不带电的接地导体,
达到静电平衡后,接地导体
A. 左端有负电荷分布,右端有正电荷分布,导体的电势与地相等.
B. 只有右端有正电荷分布,导体内部场强处处为零.
C. 只有左端有负电荷分布,导体左、右两端电势相等.
D. 导体上感应电荷在导体中产生的电场场强处处不为零.
该题后面所给的答案是:选C 和D.
但是,答案C 的表述是不妥的,虽然我们无法精确求出导体上感应电荷分布,
但这个问题与图5 的情况相似,不能武断地说“只有左端有负电荷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