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
- 格式:ppt
- 大小:9.36 MB
- 文档页数:17
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介绍一、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第一类吸收式热泵是利用工质的吸收循环实现热泵功能的一种装置,以少量的高温热源(蒸汽、燃气)为驱动热源,溴化锂溶液为吸收剂,水为载冷剂,回收利用低温热源(废热水)的热能,制取所需的工艺或采暖用高温热媒,实现从低温向高温输送热能的设备。
第一类吸收式热泵(AHP):也称增热型热泵,是利用少量的高温热源,提取低温热源的热量,产生大量能被利用的中温热能。
即利用高温热能驱动, 把低温热源的热能提高到中温,从而提高了热能的利用效率。
驱动热源 + 废热源 = 用热需求1)可利用的废热:一般可以使用温度在10℃~70℃的废热水、单组分或多组分气体或液体。
2)可提供的热媒:可获得比废热源温度高40℃左右,不超过100℃的热媒。
3)驱动热源:0.1~0.8MPa蒸汽、燃气或高温烟气。
4)制热COP在1.6~1.8左右:就是利用1MW的驱动热源可以得到1.8MW左右的生产生活需要的热量。
5)废热水进出水温度越高获得的热媒温度越高,效率越高。
二、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工作原理图三、第一类吸收式热泵采暖原理图四、吸收式热泵供暖方案论证说明1、电厂余热火力发电厂在能量传送和转化过程中是不可能把所有燃烧煤的能量转化成电能的。
按1Kg标煤(7000 kcal/Kg)发电3度电(860 kcal/KW)考虑,发电厂的煤的能量只有35%左右转化成为电能时。
除去设备及管道能量损失,电厂无论是水冷还是空冷,都将冷凝热排入大气,近60%的能量通过锅炉烟筒和汽轮机凝汽器的循环冷却水排放到环境当中。
排放到环境中的能量其中乏汽造成比例非常大,如果机组容量为25MW,那么循环水量每天为2424t,如果温升为8~10度,那么每年向大气中排放掉的热量相当于3.4万吨标煤的发热量。
转变为电力30-40%能量输入100%其他损失10-20%循环水(通过冷却塔、海水或河水)带走的热量 50-60%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一个巨大的热量损失时热机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此只有通过其他途径进行利用,以期全部或部分回收,才能提高综合热效率,降低电厂煤耗,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毕业设计(论文)中文摘要毕业设计(论文)外文摘要目录1 绪论 (1)1。
1 热泵的发展简介 (1)1。
2 热泵的热源及其分类 (1)2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特点及原理 (2)3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的理论计算 (7)3.1 溴化锂溶液的物理化学特性 (7)3.2 吸收式热泵的设计计算 (8)3。
2。
1热力计算 (9)3。
2.1。
1参数选定 (9)3。
2。
1.2设备热负荷计算 (13)3。
2.1.3各个流体流量的统计 (14)3.2.2吸收热泵各部件的传热参数计算 (16)3。
2.3各换热设备管程数、单管程管子数计算 (19)4 第一类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结构及装配示意图 (22)4.1各换热器配管接管及其法兰设计计算 (23)4.2发生器和冷凝器的装配示意图 (25)4。
3吸收器和蒸发器的装配示意图 (26)4.4溶液热交换器的装配示意图 (27)4.5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总装配示意图 (28)4.6本章小结 (28)全文总结 (29)参考文献 (30)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主要符号Cp 定压比热,kJ/(kg·K)COP 性能系数K 传热系数,W/(m·K)H 焓,kJ/kgD 制冷工质质量流量,kg/st 温度,℃△t 传热温差,℃P 压力,Pa△P 压力差,PaQ 总的热负荷,KWa 溶液循环倍率F 表面积,2mL 管长,mXL 吸收器出口稀溶液浓度,%XH 发生器出口浓溶液浓度,%δ圆管壁厚,md 管径,m下角标:e 蒸发器g 发生器c 冷凝器a 吸收器ex 溶液换热器i 内侧o 外侧l 液体v 蒸汽1 绪论1.1 热泵的发展简介热泵是一种制热的设备,该装置以消耗少量电能或燃烧热能为代价,能将大量的无用低品位热能变为高温热能。
热泵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的。
1824年,卡诺发表关于卡诺循环的论文。
1850年,开尔文,指出制冷装置可以制热。
type I of LiBr absorption heat pump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调研认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业,商业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例如,电厂的冷却水依旧高于自然环境水的温度,这部分热量不加利用,而直接排放,是低品位能源的浪费。
于此同时,伴随人们对生活环境,工作环境要求提高,供暖,制冷成为人们生活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就热泵,特别是第一类溴化锂热泵进行一些概述。
热泵,可以将低温热源的热量“泵送”(交换传递)至高温热源加以利用,而其本质与制冷机殊途同归,其定义可描述为“将冷却器释放的热量来供热的制冷系统”。
热泵技术是利用低温热源的有效技术之一,近些年来,地源热泵,水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等得到了很好发展。
热泵技术在全世界有大量的应用,例如,以热泵作为住宅供暖(冷)机组;热泵用于大型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供暖(冷);热泵在室内或室外游泳池的应用;热泵用于余热(包括排水、排风废热)回收利用;利用热泵回收和应用制冷装置中冷凝过程产生的废热;人工冰场和游泳池相结合的热泵系统;热泵技术用于木材和生物制品的干燥;热泵技术对工农生产中低品位能源的回收利用等。
热泵的分类方法很多,本文引述三种分类方法:1、按驱动能源分类,(1)电动机驱动。
(2)热驱动,其中包括热能驱动,即直接将热量供给热泵,和发动机热泵(通过发动机,汽轮机驱动)。
2、按热源种类分类,热泵的热源多是低品位的能源,可分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太阳能,废热(水、气)等。
但须注意这些热源都是因地制宜的,根据实际情况选取。
3、按工作原理分类。
(1)蒸汽压缩式。
最为普遍的一种形式,由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节流装置构成,通过工质相态的变化实现热量的传递。
(2)气体压缩式。
与蒸汽压缩式相似,只是,工质始终以气体状态传递热量,不发生相变。
(3)蒸汽喷射式,用高压蒸汽喷射泵代替机械压缩机,其他原理与蒸汽压缩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