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 第10课 全国通用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勇敢与
抗争
教学目标
1.了解勇敢和抗争的含义
2.研究勇敢和抗争的重要性
3.通过实例演练,培养勇敢和抗争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实例演练题目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10分钟)
通过展示材料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勇敢和抗争的概念和
含义。
例如:“当你面对恐惧时,你会怎么做?”
2.研究(25分钟)
通过课件,对勇敢和抗争的重要性进行解释,并提供一些实例。
例如,研究勇敢和抗争的意义可以提高儿童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实
例可以教育孩子要学会应对欺凌、拒绝负面诱惑等。
3.实践(25分钟)
通过实例演练,培养学生勇敢和抗争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给学生提供一些模拟场景如何应对欺凌、拒绝负面诱惑等,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享。
4.归纳(10分钟)
总结讲解勇敢和抗争的警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勇敢和抗争的意识和能力运用到生活中。
总结
通过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勇敢和抗争的意义和价值,掌握应对各种挑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课快乐导航|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快乐的概念,知道快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3. 引导学生学会分享快乐,增进与他人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内容1. 快乐的概念与重要性2. 寻找生活中的快乐3. 分享快乐,增进人际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快乐的概念,学会寻找生活中的快乐,分享快乐。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黑板2. 学具:快乐卡片、彩色笔、心情日记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快乐的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快乐的思考,导入本课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讲解快乐的概念、重要性,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快乐。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生活中的快乐案例,让学生学会分享快乐,增进人际关系。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快乐,分享彼此的经验。
六、板书设计1. 快乐的概念与重要性2. 寻找生活中的快乐3. 分享快乐,增进人际关系七、作业设计2. 绘制一幅描绘快乐的画作,形式不限。
3. 每天记录三件让自己感到快乐的事情,连续记录一周。
八、课后反思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挫折是人生道路上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
要让学生认识到挫折的普遍性和必然性,从而在心理上接受并准备应对挫折。
二、挫折的两面性挫折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
消极面表现为挫折给人带来的痛苦、压力和打击,使学生产生消极情绪;积极面则表现为挫折能促使人成长、成熟,让人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挫折的两面性,学会从挫折中汲取成长的动力。
三、应对挫折的方法1. 调整心态:面对挫折,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课快乐导航-快乐时光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材的第十课,内容为“快乐导航——快乐时光”。
此课程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理解、体验快乐时光的内在含义,探索快乐的来源和实现方式,培养学生积极和乐观的心态,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快乐时光的概念和内涵;2. 探究快乐的来源和实现方式;3. 形成积极正向的生活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热爱生活,乐观向上;2. 培养幸福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快乐时光的内涵;2. 愉悦与幸福的联系。
教学难点:1. 快乐时光的体验;2.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的培养。
四、教法选择本课程适合采用情感预习、体验式学习、互动式讨论等教法。
教师可以提供情感素材,为学生预留思考时间;也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堂上体验快乐时光,通过互动式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享快乐时光的体验和感受,提供正向反馈和积极建议。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情感预习引导学生回忆与家人、朋友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
通过分享快乐的经历和感受,为课堂渗透感性成分,激发学生对快乐的认知和求索。
步骤二:情境体验学生分小组,互相交流自己最喜欢的快乐时光。
鼓励学生通过情境体验,提高学生对快乐的敏感度和感知能力。
步骤三:理解内涵引导学生理解快乐时光的内涵和概念,并通过图像、文字等多元呈现方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认识快乐时光的内涵。
步骤四:探究来源通过案例研究、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快乐的来源和实现方式,学习悦纳自然、善待人生、珍惜友情等生活理念,获得快乐的体验和源泉。
步骤五:反思启示学生回忆快乐时光的体验和感受,了解快乐对身心健康的积极作用。
通过分享、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反思现实,探索生活中的快乐。
',步骤六:阶段评价教师在此阶段完成对学生的评价,通过听取学生的表述和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估学生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能力表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勇敢与
坚强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挑战的意识和能力
- 培养学生坚强不屈的拼搏精神
-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教学准备
- 教材: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
-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 教学资源:图片、视频、实例案例
教学步骤
第一步:导入
1. 通过展示一些有关勇敢和坚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提问学生:“你们觉得什么是勇敢?什么是坚强?”
第二步:讲解概念
1. 向学生解释勇敢和坚强的概念,并给出简单易懂的定义。
2. 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来讲解勇敢和坚强的重要性。
第三步:展示案例
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勇敢与坚强的实例案例,向学生展示不同情境下的勇敢和坚强表现。
2. 引导学生观察案例中的人物如何表现出勇敢和坚强,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第四步:活动训练
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情境,要求小组成员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勇敢和坚强的行为。
2.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设计的情境和展示的表现,并带领学生探讨勇敢和坚强的重要性。
第五步:总结
1. 向学生总结本课研究的内容:勇敢与坚强的意义、表现和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勇敢面对困难,坚强不气馁,并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挑战。
课后作业
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关于自己勇敢和坚强经历的小作文,可以附上相关图片或绘画。
教学评价
- 观察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及参与度。
-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价其对勇敢和坚强的理解。
四年级上册心理健康教案-第十课快乐导航-寻找快乐之旅教学内容:第十课快乐导航-寻找快乐之旅教学目标:1. 了解快乐的重要性,并掌握如何寻找快乐。
2. 能够自我评价自己的快乐水平,并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快乐水平。
3. 明白快乐的来源不仅仅来自物质世界,也来自于我们的内心体验。
教学准备:PPT,教材,少量点心或其他小礼物。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1. 观察一个悲观的人和一个乐观的人,他们的生活有哪些不同之处?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感到快乐。
3. 引入本节课题目:快乐导航-寻找快乐之旅。
Step 2 学习1. 通过PPT介绍什么是快乐,为什么快乐对我们的生活如此重要。
2. 介绍快乐的来源不仅是外在物质享受,也有源自于我们的内心体验。
3. 探讨时常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事情。
4. 介绍提高快乐水平的多种方法,如学会感恩,积极认同自己的成就等等。
5. 让学生自我评价自己的快乐水平,并在PPT上分享。
6. 通过游戏等活动给学生带来快乐,如集体跳舞、表演等。
Step 3 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快乐重要吗?为什么?快乐的来源有哪些?如何提高快乐水平?2. 评价学生的表现,并发放点心或其他小礼物作为奖励。
Step 4 作业布置1. 鼓励学生向家长聊天分享今天学习到的内容,并询问家长有哪些让他们感到快乐的事情,如何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快乐。
2. 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最近感到快乐的事情。
教学反思:本课教学重点在于通过多个角度学习快乐的概念,加深学生对于快乐的理解。
同时也让学生了解到快乐体验不仅存在于物质世界,也需要我们自己内心的意识去寻找。
在活动方面,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因此要根据年龄层次,合理设计恰当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本节课基于理论、实践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到生活中的快乐,加深对心理健康的认识。
Step 1 引入在本课开头,我们先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悲观和一个乐观的人:悲观的人总是抱怨生活,感觉这个世界对他不公平,不断的沉湎于自己的负能量之中,而乐观的人则会积极应对生活的挑战,愉快的生活,尽管在面对困难时也会感到烦恼,但乐观的人自有他们的解决方式。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勇敢与顽强教学目标- 了解勇敢与顽强的含义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情商和自信心教学准备- 教材:心理健康上册教材第十课- 视频资源:相关勇敢和顽强的故事或影片- PPT幻灯片:课程内容和学生练题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今天的课程主题:“勇敢与顽强”。
询问学生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和意义。
引入新知(10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学生讲解勇敢和顽强的含义。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勇敢和顽强在生活中很重要。
讨论与展示(15分钟)-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一个他们认为体现了勇敢和顽强的故事或经历。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观点。
- 展示幻灯片:使用PPT幻灯片展示一些真实的勇敢和顽强的故事或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 开展小组讨论:以展示的故事或实例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勇敢和顽强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活动(20分钟)- 观看视频:播放一个相关的勇敢或顽强的视频资源,让学生观看并记录他们观看到的值得赞美的行为。
- 分享观看体会:请学生分享他们观看视频后的体会和观点,并进行讨论。
练与巩固(15分钟)- 分发练题:将准备好的练题发给学生,并让他们独立完成。
- 批改与讨论:检查学生的答案,并与他们一起讨论正确的答案和思考过程。
总结与反思(5分钟)- 总结:概括勇敢和顽强的含义和重要性,并向学生强调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勇敢和顽强的品质的重要性。
- 反思:让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从今天的课程中学到了什么?你将如何运用你学到的知识?”教学延伸-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勇敢和顽强的品质,并分享他们的经验。
- 建议学生阅读与勇敢和顽强相关的故事书籍或文章,进一步加深对这两个品质的理解和认识。
家庭作业- 要求学生回家查找一个与勇敢或顽强相关的故事或新闻,并在下一堂课上分享给同学们。
教学资源- 心理健康上册教材第十课- 相关勇敢和顽强的故事或影片- PPT幻灯片:课程内容和学生练习题。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勇敢与逞强教学内容: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第十课勇敢与逞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学生能够了解勇敢与逞强的区别,了解逞强会对自己造成的危害,掌握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心理态度,增强自信心,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勇敢地面对困难,不畏艰难,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先导活动:通过观看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勇敢与逞强的差异。
课堂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学生们思考:你们生活中有过哪些勇敢的事情呢?请举个例子。
学生陆续以自己经历过的或者别人经历的事情回答。
2.新课学习1. 感性理解课文:让学生表演小故事,理解勇敢与逞强的差异。
通过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勇敢与逞强的区别。
2. 线性理解课文:教师讲解勇敢与逞强的区别,课文中有关于勇敢与逞强的例子,让学生自我发现并表达。
3. 思考问题:根据所听所学,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知道勇敢的正确表现吗?2. 你知道逞强的危害有哪些吗?3. 当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想要选择“逞强”,这时候应该怎么做呢?4. 教育案例:通过讲解逞强的危害,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困难。
5. 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学习到的知识,向同桌展示自己的思考方式及解决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勇气。
同时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小组之间交换意见,共同进步。
3.练习巩固1.口头答题: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复述和巩固。
例如:“勇敢和逞强的区别是什么?”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处理?”2. 书写练习:请学生完成一些与本课相关的小题。
3.角色扮演:教师根据教育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
4. 学生评价:通过倾听自己的感受,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
需要学生评价今天自己的学习情况,给予自己一个自我鼓励和肯定。
5. 作业布置:教师为学生布置适量的作业,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教育案例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问答交互法、书写练习法、自我评价法。
第十课克服懒惰教育目标教师:通过著名乒乓球运动员邓亚挥发奋练习乒乓球,积极进取,勇争冠军的典型事例的介绍及分析,让学生懂得只有勤奋和自己积极上进、刻苦努力,在生活、学习中不服输,不退缩才能获得成功。
引导学生自己分析“懒惰要不得”,在此基础上学习掌握摆脱懒惰,培养积极做事心态的方法。
学生:从榜样身上找力量,为自己找突破点,调动自身力量,克服懒惰的毛病,以勤奋踏实、进取的态度,追求做人做事的最佳效果。
一、导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邓亚萍吗?她是从事什么体育项目的呢?老师特别佩服邓亚萍,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二、讲授新课老师讲述邓亚萍的故事并结合[咨询台]分析。
教师:很多人都有懒惰的毛病,老师也有。
比如说有一次应该当天判完的作业,我因为一天工作得太累了,回到家就想休息,所以没判完,第二天再判。
结果拖延了把作业本发下去的时间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懒惰要不得”我想,你也有与我类似的经历, 不过我们先看看一个农夫“守株待兔”的故事。
三、课堂活动1.想一想教师打“守株待兔”投影片,然后讲故事。
教师:你认为这个农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是聪明的、懒惰的、机灵的还是愚蠢的,或者你还有其他的评价,写在横线上并写出你的理由。
农夫不再干活,他希望靠捡拾撞死的兔子养活自己,他的愿望能实现吗?为什么呢?听了你们的回答,我认为你可以依据你的理由给这个故事加个结尾。
教师请三四名学生念念自己写的结尾。
2.成功者的秘密教师:农夫捡到一只撞死的兔子就懒得再干活了,他的生活怎么能维持下去呢? 有些人和这个农夫正相反,不怕苦和累,勤奋做事,不光自己成了名人,还为人类做出极大贡。
这样的成功者很多,我先给大家讲讲李时珍和牛顿的故事。
教师讲故事,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第一个问题,然后请三四名学生阐述讨论成果,落实到“成功要靠勤奋获得”上,打出投影片。
小组再讨论第二个问题,鼓励每名学生都参与。
3.看看我自己教师:很多同学都知道了不少名人的故事,很钦佩他们。
四年级心理健康上册教案第十课坚毅与逞强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坚毅与逞强的概念- 培养学生面对挑战时的积极态度和坚定决心- 提高学生适应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能力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理解坚毅与逞强的含义- 学生能够明白坚毅与逞强在心理健康中的重要性- 学生能够运用坚毅与逞强的思维方式应对困难和挑战教学准备- 教材:《心理健康上册》- 录音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讲义和题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复积极态度和自信心的概念。
新课讲授(1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坚毅与逞强。
2. 解释坚毅与逞强的含义,以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3. 引导学生讨论坚毅与逞强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案例分析(10分钟)1. 提供一个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坚毅与逞强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
2. 分组讨论,并让学生分享他们的观点和解决方法。
个人心得(10分钟)1. 学生写下自己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如何运用坚毅与逞强的思维方式。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心得,并互相交流经验。
温故知新(5分钟)1. 复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坚毅与逞强的重要性。
2.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思维方式。
课堂作业1. 学生完成课后题。
2. 学生写一篇200字左右的小作文,描述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毅与逞强心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着重培养学生的坚毅与逞强思维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和个人心得的分享,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通过课堂作业的布置,可以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同时,在课堂上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建设性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课时教学计划
课时总编号:10 教材第十课(勇敢与逞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拼搏都是勇敢的表现;逞强指一个人争强好胜,拼命去做超出自己能力和常规的事。
2.教育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逞强,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学会培养勇敢的精神。
教学重点:重点:区辨勇敢和逞强,能用正确的认知知道自己的言行。
教学难点: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英雄的丰富内涵。
教学过程:
一、暖身阶段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拼搏都是
勇敢的表现;逞强指一个人争强好胜,拼命去做超出自己能力和
常规的事。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逞强,做一个真正
勇敢的人。
二、转换阶段
今天,我们用大组互学的方法学习《第十课勇敢与逞强》
我们这个大组是文明组,老师是文明组的组长,全班同学是组
员,组长主持学习活动,组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你会培养自
己勇敢的精神吗?
三、工作阶段
1.心情话吧:听故事《勇敢的小乐》。
2.心海导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拼搏都是勇敢的表
现;逞强指一个人争强好胜,拼命去做超出自己能力和常规的
事。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逞强,做一个真正勇敢的
人。
3.活动在线:
活动一:议一议。
活动二:想一想。
4.加油站: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拼搏都是勇敢的表现;
逞强指一个人争强好胜,拼命去做超出自己能力和常规的事。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逞强,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怎样培养自己勇敢的精神? ①要树立远大理想。
②从小事做起。
思考与修订
③树立榜样。
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5.亲子分享:跟爸妈讨论一下:什么是勇敢?什么是逞强?各举例说明。
四、结束阶段
记住老师的话: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敢于拼搏都是勇敢的表现,逞强指一个人争强好胜,拼命去做超出自己能力和常规的事。
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逞强,做一个真正勇敢的人。
希望同学们学会培养自己勇敢的精神:①要树立远大理想。
②从小事做起。
③树立榜样。
④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10勇敢与逞强
板
书
设
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