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版块二《我与地坛(节选)》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3
【创新方案】高一语文第一专题第1课我与地坛(节选)落实应用板块训练苏教版必修2(时间:40分钟分值:45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恪.守(kè)恍.惚(huǎnɡ)炫.耀(xuán) 宿.命(sù)B.颓.唐(tuí) 玉砌.(qiè)灼.烈(zhuó) 坍圮.(pǐ)C.猝.然(cù) 隽.永(juàn)熨.帖(yù) 弥.漫(mí)D.倔强.(jiànɡ) 祷.告(dǎo)譬.如(pì) 嘈.杂(cáo)解析:A项“炫”应读“xuàn”;B项“砌”应读“qì”;D项“瞬”应读“shùn”。
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荒芜琉璃缘份声名狼藉B.弥漫捋着荒藤失魂落魄C.蝉蜕衰败妥贴肆意雕琢D.祭坛瞬间落寞悉悉窣窣解析:A项“缘份”应为“缘分”;C项“妥贴”应为“妥帖”;D项“悉悉”应为“窸窸”。
[答案: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领导干部想问题,作决策,应该身临其境....为群众着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并以此作为干事创业的根本动力。
B.两年呕心沥血,7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粤川人民携手完成的是一次沧海桑田....的改变、一阕壮阔豪迈的史诗。
C.能像城里人一样看病报销曾是几亿农民的梦想,是亘古不变....的新鲜事。
如今实行“新农合”,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
D.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这篇散文,用恳切、优美的文字,把他用全部生命感悟到的宝贵东西传达给我,我读得出神入化....。
解析:A.“身临其境”指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此处应用“设身处地”。
C.“亘古不变”指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此处应改为“亘古未有”。
D.“出神入化”形容技艺极其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
课文原文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上就是地坛。
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地坛离我家很近。
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
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
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
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
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
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聚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
”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
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没处可去我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
跟上班下班一样,别人去上班我就摇了轮椅到这儿来。
”“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
”“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阴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杈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
”“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珍爱生命1 我与地坛(节选)学业分层测评苏教必修2苏教我与地坛(节选)[语言运用层]1.(XXXX·全国甲卷)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舞台上的灯光时明时暗,快速变幻的布景令人目不交睫....,随着歌手的狂歌劲舞,观众席上也一片沸腾。
②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无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平安体系。
③那些航空领域的拓荒者,很多已经离开人世,但他们筚路蓝缕....的感人形象一直深深印在人们的记忆中。
④这次会谈并没有其他人员参加,他们两个人又都一直讳莫如深....,所以会谈内容就成为一个难解之谜。
⑤正在悠闲散步的外科主任王教授,突然接到护士说有个病人情况危急,他立刻安.步当车...向医院跑去。
⑥从用字之讲究可以看出,这首诗的作者苦心孤诣....,要在这有限的篇幅中营造出一种深邃幽远的意境。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解析】此题从用错对象、望文生义等角度设误考查成语的使用。
①目不交睫:形容夜间不睡觉或睡不着觉。
这里属望文生义。
②厝火积薪:比喻潜伏着很大的危险。
这里误用为“事先做准备〞了。
③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苦。
使用正确。
④讳莫如深:形容紧紧隐瞒。
使用正确。
⑤安步当车:指慢慢地步行,就当作是坐车。
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与句中“跑〞的意思相矛盾。
⑥苦心孤诣:指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到达别人达不到的境地。
使用正确。
【答案】 D2.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为哪一项 ( ) 【导学号:1670XXXX】A.我们不但不应该禁止方言,还应该把它保护起来。
因为没有什么比这更能展现一个民族的历史,任何方言都是在开展演化后才形成特色的。
B.近来疲软的经济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放缓,在通胀得以控制的背景下,中央将把工作重心调整稳定经济增长上。
C.如何打造多层次良性开展的资本市场,解决保险业开展相对缓慢,如何确保银行业平安和有效支持经济稳健开展等,都是“老金融〞们要面临的新课题。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一专题版块二《我与地坛(节选)》课后训练 一、基础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宿.命(sù) 熨.帖(yù) 坍.圮(tān) 祈.祷(qí)
B. 隽.(juàn) 恪.守(gé) 慰藉.(jiè) 蝉蜕.(tuì) C. 譬.如(pì) 雕琢.(zhuó) 荒芜.(wǔ) 剥蚀.(shí) D. 荒僻.(pì) 猝.然(zú) 坎坷.(kě) 亘.古(gèn)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心神恍惚 竟相生长 轰然坠地 骄阳高悬 B.失魂落魄 亘古不变 专心至志 急于求成 C.坦然安卧 变换莫测 声名狼藉 恪守不渝 D.淋漓尽致 猝然去世 窸窸窣窣 荡然无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有温总理在公车改革上的决心和勇气,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民众的改革意见和监督热情,我们应该趁热打铁....,打好公车改革这场攻坚战。
B.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 C.姚明因为右脚踝再次应力性骨折,将缺席本赛季余下的全部比赛,这个消息对于热爱姚明的球迷来说无疑是平地一声雷.....。
D.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表示,目前我国原盐年产量约6 800万吨,其中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产自于内陆。由此可见,海水遭核污染与食用盐荒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该市五部门联合执法,取缔了多处非法经营的音像制品,近3万张盗版光盘被查获后销毁。 B.为了解决电脑使用者经常忘记密码的问题,科学家推出操作者皮下植入射频识别芯片的方法,这对于电脑爱好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C.人类的经验与思索虽然已经记录在案,本可以引以为戒,但历史却仍然不断地在重复自己,这不得不让人深思。 D.为进一步加大“瘦肉精”问题查处工作力度,在前期农业、商务等部门派出督查组赴河南调查的基础上,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会同七个相关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赴河南督导查处。 5.在下面一段话的横线上依次填入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________,________,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________。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 ①门壁上炫耀着的朱红淡褪了 ②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 ③一段段高墙坍圮了,玉砌雕栏也散落了 ④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 ⑤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 ⑥茂盛得自在坦荡的野草荒藤到处都是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⑥ D.②④⑤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怕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住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们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6.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文章之所以以“秋天的怀念”为题,一是因为文中描写的故事都发生在秋天;二是因为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而我则是在秋天获得了“新生”。 B.文章第1段写到“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第4段又写到“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这两个细节都主要是为了表现母亲对儿子内心的痛苦的体谅。 C.文章第2段和第5段两次写到了“我”对母亲病情的不了解,字里行间隐含着一种深深的自责,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面对精神与肉体双重折磨的母亲的伟大。 D.文章第3段写“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这一细节,表现出母亲时时刻刻在关注儿子的情绪变化,一个“挡”字,突出了母亲对儿子的拳拳爱心。 E.文章第6段写母亲临终时,“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两个“艰难”的强调主要是为了表达“我”对母亲一生不幸的深深同情。 7.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8.本文开头极力描写“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其作用是什么?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母亲”这一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 9.文中有一句看似闲笔的话“母亲喜欢花。可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请说说这句话有何作用。
三、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的材料,在①②处分别填上恰当的句子,使之语意贯通,语句通畅。 21岁瘫痪,30岁患肾病,1998年开始做透析,史铁生在59年的人生历程中,有近40年与病魔抗争,一生与轮椅和医院相随相伴。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紧握“生命”之笔,饱蘸“心血”之墨,书写了一篇篇坚强的“生命之歌”。直到离去的最后一刻,他也没有忘记捐献自己还有用的器官,为人类和社会作贡献。在这物化与浮躁的当今,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011·四川高考)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康桥 边城 雨巷 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答案 一、基础运用 1. A 解析:B项,“恪”应读kèwúcù 2. D 解析:A项,“竟”应为“竞”;B项,“至”应为“致”;C项,“换”应为“幻”。 3.C 解析:C项,“平地一声雷”比喻名声地位突然升高,也比喻突然发生一件可喜的大事。 4.D 解析:A项,搭配不当,“取缔”的应该是“场所”,而不是“音像制品”; B项,缺少成分,“操作者”前应该加介词“在”;C项,语序不当,“虽然”应该放在“人类的经验与思索”前面。 5.D 解析:注意句式的统一。“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是先动词再名词,下面的两个句子与它构成排比句,句式一致。“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是先名词再形容词,后面的句子与它保持一致。 二、阅读鉴赏 6.CD 解析:A项首段从“北归的雁阵”可知是春天。B项第1段,母亲充分体谅儿子的痛苦心情,所以在儿子发脾气时,悄悄躲出去,让儿子彻底发泄心中的痛苦,但是又担心儿子做“傻事”,所以偷偷听着儿子的动静;第4段这一个细节主要是要表现母亲失口后的自责。E项借她一生的艰难衬托她的坚强。
7.(1)以动衬静,突出“我”孤独、痛苦、无望的心理。 (2)写出了菊花蓬勃的生命力,渲染出悲壮、深沉的氛围,突出了“我”的心理从痛苦、无望转向明朗、坚强的变化。 8.(1)表现了我患病后的痛苦和绝望,反衬了母亲对待疾病的平和心理。(2)慈爱、坚强。 解析:本文的主旨是歌颂母爱的崇高、伟大,写“我的脾气暴怒无常”的目的还是与母亲的态度形成对比,从而衬托出母爱之伟大。 9.写出母亲的伟大,儿子残废后,她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连自己喜欢的花都不去侍弄了。 三、语言表达 10.①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追问。②他为我们竖起了难以逾越的精神“标杆”。 解析:①处表承接,②处表总结,符合要求即可。 11.康桥,你的明净艳丽,你的温婉灵动,你的宁静神秘,不正好唤醒了我生命的觉悟吗? 解析:本题仿写有三点要求,景点的特征、句式、修辞;再就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并由此展开联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