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所致马拉色菌毛囊炎34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58.02 KB
- 文档页数:2
(总)广西中医药2018年8月第41卷第4期冯氏壮药外洗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李芳梅,祁希希,韦福巧,蒙菲,冯桥(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南宁530201)摘要目的:观察冯氏壮药外洗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46例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以冯氏壮药外洗方(虎杖、土太片、土茯苓、千里光、海桐皮、白鲜皮、苦参、三叉苦、鸡血藤、桑白皮、火炭母、丹参、牡丹皮、蛇床子、地肤子)外洗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23例,予柳烯酸溶液喷雾剂喷患处,每日2次。
两组疗程均为4周。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组不良反应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
结论:冯氏壮医外洗方和柳烯酸溶液喷雾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都有显著的疗效,但冯氏壮药外洗方安全性较高,复发率较低。
关键词马拉色菌毛囊炎;冯氏壮药外洗方;柳烯酸溶液喷雾剂中图分类号:R75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19(2018)04-0031-02第一作者简介:李芳梅,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及壮医药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的研究我院皮肤科冯桥主任医师从事皮肤科临床工作30余年,其经验方冯氏壮药外洗方临床用于治疗毛囊炎、湿疹、痤疮、银屑病等疗效显著,笔者运用该方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来源于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3例,男18例,女5例,年龄14~40(24.61±7.28)岁,病程1~8(4.26±2.47)周;对照组23例,男16例,女7例,年龄13~39(26.04±7.36)岁,病程1~8(3.35±2.17)周。
两组病例的性别比例、年龄、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氟康唑与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的108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将入选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分别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个组别均为54例,氟康唑用于对照组患者,伊曲康唑用于研究组患者,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记录。
结果:通过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恶心、纳差、呕吐以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无明显差异,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氟康唑与伊曲康唑在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上均有着较高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也比较显著。
【关键词】氟康唑;伊曲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安全性【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6-0103-01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皮肤科比较多见的一种疾病[1],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笔者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于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分别对患者使用了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的治疗,对其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8月—2016年7月来我院皮肤科就诊并接受治疗的108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经全面的检查与诊断,被确诊为马拉色菌毛囊炎。
根据随机的原则,将参与实验的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个组别的患者54例。
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2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8.4岁,发病时间1至6年,平均发病时间为2.9年;研究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3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45岁,平均年龄28.8岁,发病时间1至7年,平均发病时间3.1年。
马拉色菌及其相关皮肤病诊治进展冉玉平【摘要】@@ 1 马拉色菌分类命名进展rn对马拉色菌(Malassezia)酵母认识及其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关系探索迄今已有150余年.经历了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马拉色菌的命名过程,在对各菌种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特性研究基础上,随着脉冲凝胶电泳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分为14个种,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皮肤马拉色菌、纳娜马拉色菌、日本马拉色菌、大和马拉色菌、羊马拉色菌、马马拉色菌和兔马拉色菌.【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2页(P142-143)【关键词】医学真菌学【作者】冉玉平【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91 马拉色菌分类命名进展对马拉色菌(Malassezia)酵母认识及其与人类和动物疾病的关系探索迄今已有150余年。
经历了马拉色菌-糠秕孢子菌(Pityrosporum)-马拉色菌的命名过程,在对各菌种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特性研究基础上,随着脉冲凝胶电泳和随机扩增多态性分析、DNA序列分析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现分为14个种,分别为:糠秕马拉色菌、合轴马拉色菌、斯洛菲马拉色菌、钝形马拉色菌、球形马拉色菌、限制性马拉色菌、厚皮马拉色菌、皮肤马拉色菌、纳娜马拉色菌、日本马拉色菌、大和马拉色菌、羊马拉色菌、马马拉色菌和兔马拉色菌。
除厚皮马拉色菌在不含油脂的培养基中转种也能生长外,其余各种都必须在含油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培养分离的菌株应尽可能鉴定到种,需进行形态学和生理生化学描述,包括菌落形态、孢子特征、过氧化氢酶试验、在沙堡培养基上32℃、吐温实验(将吐温20、吐温40、吐温60、吐温80、PGE-35 蓖麻油等作为唯一脂源,观察菌能否生长)、七叶苷试验等生化鉴定方法。
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观察目的研究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对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近期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根据随机平均分配的原则分为两组,其中50例为伊曲康唑组,此组毛囊炎患者服用伊曲康唑胶囊200mg/d,持续服用14d;另50例为氟康唑组,给予毛囊炎患者服用氟康唑胶囊150mg/d,持续服用14d,疗程结束后,对两组毛囊炎患者的治愈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疗程结束后,其症状皆有明显改善。
伊曲康唑的总体有效率为96%(48/50),氟康唑的总体有效率为92%(46/50)。
可知两种药物对该病的治疗效果都比较好,且没有明显差异,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毛囊炎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皆有显著疗效,两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标签:伊曲康唑;氟康唑;马拉色菌毛囊炎;不良反应马拉色菌是一种嗜脂性真菌,常寄生于动物和人体皮肤表面,如前胸、上背部、头皮、面部等都能够获得到该菌。
马拉色菌毛囊炎便是由该菌感染引起,该病在临床上容易复发,较难治愈,发病无特殊因素。
该病发病于皮肤部位,尤其是暴露在外的皮肤表面,例如:面部、颈、肩等。
因此毛囊炎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病痛,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在形象,使患者承受病痛以外的压力,极易造成患者的心理疾病[1]。
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常通过服用伊曲康唑或氟康唑进行治疗,从而达到治愈毛囊炎皮肤疾病的目的。
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伊曲康唑与氟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进一步探索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有效药物,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6月至2014年3月我院皮肤科收治的100例马拉色菌毛囊炎的患者,年龄均满18周岁。
排除标准:孕妇、尚在哺乳期的妇女、肝功能异常患者、对本类药物不耐受者以及长期酗酒者不能参与本次临床研究。
伊曲康唑联合硝酸舍他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邓英键;张晓玲;王瑞杰;杨如学【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哇联合硝酸舍他康哇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伊曲康哇胶囊200mg,每日1次,餐后或餐中服用,连服2周,同时外用2%硝酸舍它康哇软膏3周;对照组单纯给予2%硝酸舍他康哇软膏外用3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4.3%,对照组有效率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伊曲康哇胶囊联合2%硝酸舍他康哇乳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0(029)026【总页数】2页(P114-115)【关键词】马拉色菌;毛囊炎;伊曲康唑;舍他康唑【作者】邓英键;张晓玲;王瑞杰;杨如学【作者单位】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皮肤科,四川宜宾,64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引起的慢性、复发性毛囊炎性疾病。
笔者于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用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斯匹仁诺)联合2%硝酸舍他康唑软膏(商品名:立灵奇)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68例患者是我科门诊就诊患者,其中男52例,女16例,年龄16~36岁,平均年龄21.5岁。
病程5d~36周,平均病程16周。
1.2 入选标准典型临床表现;毛囊内容物镜检马拉色菌孢子阳性;2周内未外用抗真菌制剂;1个月内未曾口服系统抗真菌药物;无肝肾疾患;非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已知对咪唑类过敏者或依从性不高者不纳入。
表1 2组疗效比较?1.3 临床表现所有病例均均有典型的马拉色菌毛囊炎临床症状,皮损主要集中在面、颈、肩、胸、背和双臂等处,为半球形,红色或紫红色丘疹、丘脓疱疹,呈弥漫或散在分布,自觉症状无或轻度瘙痒。
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评价周美凤;陈集敏;钟建能;何思华;赵艳梅【摘要】目的::评价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伊曲康唑治疗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
方法:181例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
A组58例,给予NB-UVB照射(每周3次)、2%酮康唑洗剂外洗(每天1次)及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100 mg,日1次),治疗4周;B组60例,给予2%酮康唑洗剂外洗及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C组63例,仅予小剂量伊曲康唑口服。
结果: A、B、C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38%、78.33%及61.90%,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27.80±3.15)天、(32.13±3.98)天及(35.83±3.42)天。
结论: NB-UVB联合酮康唑洗剂在中重度马拉色菌毛囊炎治疗中能提高伊曲康唑疗效。
%Objective:To assess the efficacy of NB-UVB combined with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itracon ̄azol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Methods:One hundred and eighty one out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Malassezia folliculiti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randomly. Fifty eight pa ̄tientsin group A were treated with NB-UVB,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oral itraconazole. Sixty patients in group B were treated with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oral itraconazole. Sixty three patients in group C were treated with oral itraconazole only. NB-UVB was given 3 times, for 4 weeks, ketoconazole lotion once a day and itracon ̄azole 100 mg, once a day for 4 weeks. Results:The total effective rates of group A, B and C was 91.38%, 78.33% and 61.90% and the average cure time was(27.80±3.15)/d,(32.13±3.98)/d and (35.83±3.42)/d. Conclusion:NB-UVBcombined with ketoconazole lotion and itraconazole is more effective than itracon ̄azole alone in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Malassezia folliculitis.【期刊名称】《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年(卷),期】2016(032)003【总页数】3页(P156-158)【关键词】NB-UVB;马拉色菌毛囊炎【作者】周美凤;陈集敏;钟建能;何思华;赵艳梅【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马洲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12;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慢性病防治中心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00;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马洲医院皮肤性病科,广东顺德,528312【正文语种】中文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感染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
糠秕马拉色菌毛囊炎怎么治疗
毛囊炎是由圆形或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引起的毛囊炎改变,其皮损特征表现为圆顶状毛囊性丘疹或脓疱样损害。
治疗方法
(1)2%酮康唑香波洗澡,每天1次,在患部擦至发泡后,停留5分钟,清水冲干净。
与其它药联合应用可有协同作用。
(2)联苯苄唑酊或霜,外用。
本品含渗透剂氮酮,渗透性高,疗效好。
(3)酮康唑。
200mg,每天1次,饭后服。
15~30d可治愈。
疗效各地报告不一。
本品可损害肝功能,久服要定期检查肝功能。
(4)伊曲康唑。
400 mg,每天1次,饭后服。
每月服1周,间歇冲击2个月。
本品有良好的“药物后效应”,故每月服1周,停药3周仍有治疗效果。
(5)毛囊炎治疗早期用红霉素软膏,百多邦都有效,严重者需用肤平丨康乐治疗。
(6)毛囊炎治疗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能喝酒。
马拉色菌病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损害为多数灰黄色、褐色或污褐色甚至灰黑色斑疹1.花斑癣(tineaversicolor)为皮肤浅表感染,损害为多数灰黄色、褐色或污褐色甚至灰黑色斑疹,若频繁洗澡,可现淡红色。
斑疹初发如帽针大小,逐渐增大,如扁豆或小指甲盖大,数目逐渐增多。
可相互融合,侵及广大皮面,损害边缘清楚,表面微发亮,搔抓时有麸皮样鳞屑。
症状减轻或入冬处于静止状态,则呈减色斑(图1)。
次年又发。
经过缓慢。
好发于成年人,男性多见。
2.糠秕孢子菌毛囊炎多见于中青年,平均发病年龄在30岁左右,男多于女,皮疹表现为小粟粒大暗红色丘疹或毛囊性小脓疱,呈弥漫性散在分布,好发部位为前胸、背部、双肩、颈部,少数见于前臂、小腿和面部。
自觉中度或轻度瘙痒,亦有的伴灼热和刺痛感(图2)。
少数病例可与花斑癣合并存在。
3.系统性感染临床表现与年龄相关。
(1)1岁以下婴儿组:严重基础疾病为低体重出生早产儿、呼吸窘迫、支气管发育不良、吸入性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坏死性肠炎、腹部畸形等。
以体温突然升高、呼吸暂停、心动过缓为常见表现。
另可见肺炎、间质性肺炎、呼吸窘迫、嗜睡、营养不良和呼吸衰竭等表现。
(2)儿童及成人组:严重基础疾病为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小肠切除术后、出血性坏死性胰腺炎及脏器肿瘤等。
多有突然发热、畏寒、恶心、呕吐、肌无力等症状,可有咳嗽、体温不稳定、关节疼痛等表现。
对于浅表和毛囊性感染根据临床特征、真菌检查、Wood灯下金黄色荧光,诊断不难。
对系统性病例凡有上述基础疾病并接受胃肠外高营养治疗,临床上出现了急性感染征兆时,应通过真菌学检查确诊。
1.真菌学检查(1)直接镜检(图3):用乳酸酚苯胺蓝直接染色,可查到集簇或散在的孢子。
(2)真菌培养:用含油脂的沙堡琼脂可培养出淡黄色,奶油状酵母样菌落。
2.组织病理浅表感染皮肤角质层浅部和中部可见孢子,圆形、卵圆或弧形。
GMS、PAS或甲苯胺蓝染色可更清楚。
真皮内可有淋巴细胞浸润。
毛囊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毛囊炎概述毛囊炎(folliculitis)是常见的毛囊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毛囊部位,头面部、颈部、大腿、臀部及腋窝等部位多见。
常见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的红色丘疹,有时可出现化脓、瘙痒、疼痛等症状。
通常可根据情况采用药物、手术、激光等方法治疗。
英文名称:folliculitis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不会遗传发病部位:皮肤常见症状:丘疹、脓疱、瘢痕、脱发、红肿、疼痛、瘙痒主要病因:主要是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感染引起,但部分毛囊炎病因尚不明确检查项目:体格检查、涂片镜检、病原体培养、血常规、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重要提醒:毛囊炎可发生于身体各个部位,部分患者还可能发生严重感染,或者出现瘢痕、脱发等表现,影响外貌和机体健康。
临床分类:1、根据病因分类可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毛囊炎。
2、根据炎症累及毛囊情况分类可分为浅表性毛囊炎和深层毛囊炎两种类型。
(1)浅表性毛囊炎:病变累及部分毛囊。
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假单胞菌毛囊炎、须部假性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旧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2)深层毛囊炎:病变累及整个毛囊,病情严重。
主要包括须疮、疖、痈、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嗜酸性粒细胞毛囊样、项部硬结性毛囊炎、脱发性毛囊炎等。
二、毛囊炎的发病特点三、毛囊炎的病因病因总述:多数毛囊炎主要是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毛囊感染所致,但也有部分类型的毛囊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过敏反应、螨虫寄生、瘢痕体质等有关。
基本病因:引起毛囊炎感染的细菌病原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有时还可因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所致。
当皮肤损伤或因毛发等刺激毛囊时,皮肤屏障受损,致使细菌容易侵入皮肤,引起发生毛囊炎性病变。
皮肤性个病学试题题库(含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真皮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纤维包括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
1、角质形成细胞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构成。
2、基底膜带由胞膜层、、、四层结构组成。
3、真皮层由浅至深可分为、。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4、皮肤具有屏障、、、、、、等七大生理功能。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根据发生时间及机制,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5、斑疹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分为、、、。
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压之不褪色,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瘀斑斑块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抗组胺药根据其竞争受体的不同,可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6、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丹毒系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7、疣是由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常见临床类型有、、、尖锐湿疣。
8、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新生儿脓疱疮、SSSS。
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卢思平;刘贤华【摘要】目的:探讨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每日涂2次,再用10%硫软膏,每日涂2次,疗程2周.对照组患者口服伊曲康唑200 mg,每日1次,疗程2周.停药后观察2周.结果:治疗2周时实验组治愈率76 7%,总有效率88 3%,不良反应少;对照组治愈率70 0%,总有效率83 3%,部分患者有胃肠道症状及肝功能受损.停药2周时实验组治愈率78 3%,总有效率90 0%;对照组治愈率83 3%,总有效率93 3%.两组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使用方便、价格低廉.【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1(018)003【总页数】2页(P188-189)【关键词】水杨酸苯甲酸碘;升华硫;马拉色菌毛囊炎【作者】卢思平;刘贤华【作者单位】梅州市慢性病防治院,广东,梅州,514021;梅州市慢性病防治院,广东,梅州,514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9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于马拉色菌所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是皮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
因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心理压力增大,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等所致。
目前仍以口服和(或)外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为主。
口服传统抗真菌药物,副作用较大;而口服新型抗真菌药物,费用较高。
为了探讨更多有效、费用较低廉且患者易接受的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药物和方法,我们于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间采用水杨酸苯甲酸碘搽剂联合硫软膏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患者120例,获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所有入选病例均有马拉色菌毛囊炎的典型皮损(半球型炎性毛囊丘疹、脓丘疱疹或小脓疱,直径2~4 mm,周边有红晕,可挤出粉脂状物)和真菌镜检阳性;②1个月内未用过抗真菌药物;③自愿接受治疗,且能服从治疗方案;④无心、肝、肾及其他系统性疾病史。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酮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近期疗效观察莫盈锋;曾良宏;陈军生【摘要】目的:了解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酮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马拉色菌毛囊炎1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80例,对照组80例.试验组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2 mL,肌肉注射,隔日1次;口服酮康唑0.2 g,每日1次,饭后即服;口服维生素B6 20 mg,每日1次;同时外搽复方炉甘石洗剂(临用时100 mL炉甘石洗剂加入酮康唑2 g),每日搽3次;疗程4周.对照组按试验组方案中除去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方法及疗程同试验组.结果:试验组治愈率为85%,对照组治愈率为61.53%,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4,P<0.05).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酮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见效快,能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近期疗效肯定,值得临床选用.【期刊名称】《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年(卷),期】2010(017)001【总页数】2页(P33-34)【关键词】马拉色菌毛囊炎;卡介菌多糖核酸;酮康唑【作者】莫盈锋;曾良宏;陈军生【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南区医院,广东,中山,528455;广东省中山市南区医院,广东,中山,528455;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广东,中山,528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9马拉色菌毛囊炎是由马拉色菌属引起的一种真菌性皮肤病。
目前治疗该病的方法以单疗为主,存在疗程长,治愈率低和复发的问题[1]。
我们于 2007年1月至 2008年12月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酮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80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病例均明确诊断,具有典型马拉色菌毛囊炎症状,皮损主要发生在胸背部为主,其次是面颊,颈,肩,两上臂等部位,直径约2~4mm,十几个至数百个不等,密集分布不融合的毛囊性半球状红色或紫红色丘疹,表面有光泽,部分丘疹顶端有小脓疱,无自觉症状或轻微瘙痒;真菌直接镜检可见成堆圆形或卵圆形孢子;能遵守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同意接受本试验。
伊曲康唑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疗效观察发表时间:2011-06-01T10:52:53.29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7期供稿作者:万春喜[导读] 观察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万春喜 (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皮肤科广东湛江 524002)【中图分类号】R7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1)7-0229-02 【摘要】目的观察伊曲康唑胶囊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口服伊曲康胶囊200mg,每日2次,于午晚餐后即服,共14天,同时外用2%酮康唑洗剂,每日1次,共14天。
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断。
结果 46例马拉色菌毛囊炎有34例痊愈,显效10例,总有效率95.6%。
结论伊曲康唑与角质层有高度亲和力,伊曲康唑联合酮康唑洗剂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起效快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毛囊炎马拉色菌伊曲康唑酮康唑笔者两年来采用伊曲康唑胶囊(商品名:美扶、天津力生制药有限公司)口服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46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46例入选患者均系我科门诊就诊者。
其中男35例,女11例。
临床表现在毛囊皮脂腺丰富的胸背部出现红色毛囊性丘疹,半球状、有光泽,直径2—4mm,散在对称分布,数个至数百个,丘疹顶端可有小脓疱。
面、颈、肩、上臂、腰、腹、臂部也可发生。
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46例真菌直接镜检均阳性。
诊断标准:①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②真菌直接镜检或培养阳性;③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见毛囊内大量出芽孢子,仅在必需时做。
凡具备诊断标准中一、二项,无系统性疾病,近2周未系统和局部使用过抗真菌药,均可入选本试验。
排除标准:有心肺肾等功能障碍及其他泛发性皮肤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对试验药物过敏者。
共入选84例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46例,男3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8岁(18—50岁)平均病程1.8年(13d-10y);对照组38例,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0.2岁(19—50岁),平均病程1.4年(30d-15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