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火电厂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技术

火电厂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技术

火电厂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技术
火电厂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技术

火电厂灵活性改造及深度调峰技术

交流研讨会报名回执表

1、会务组联系人:杨艳红;电话:;

请将各项内容填写完整后报名回执发至邮箱: 2、会议地点:乌鲁木齐颐海大酒店(电话)

酒店地址:乌鲁木齐开发区中亚南路89号(卫星广场对面)

3、交通线路:可乘坐68路,18路,98路,BRT4号线卫星广场下车;

乌鲁木齐火车站:乘出租车至酒店约30元左右;

乌鲁木齐地窝堡国际机场:乘出租车至酒店约20元左右。

灵活性改造-深度调峰问题调查表

单位名称

参会代表 姓 名

职 务

座 机

手 机

邮 箱

参会费用 及 支付方式 ( )发电厂/科研院所2400元/人 住宿 方式 单 间 标 间

( )生产设备厂商 3200元/人

数( ) 数( ) 转账支付 户 名:北京中电万方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账 号:中国工商银行北京玉东支行 开户行:0200 2078 0920 0168 684

现场支付 刷卡 现金 微信 支付宝

增 值 税 专 用 发 票 开 票 信 息

发票抬头 税 号 开票地址 开票电话 开 户 行

银行账号

发票快递地址

发票快递收件人

电话

您好,首先感谢您抽时间填写此调查表,希望本次活动能对贵厂机组深度调峰有一定的帮助,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做一个简短的活动调查。请您认真填写后发送至邮箱:。联系人:杨艳红; 电话:。

公司名称 (厂名)

机组容量 情况

锅炉厂家 汽机厂家

电网对机组 参与调峰要求

面临的地区供热形式和存在的问题

现行机组调峰和低负荷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关注适合技术经济更为合理的灵活性改造/深度调峰方案: 改造立项时间 提问人姓名 职务/职称 联系电话 手 机 邮 箱

单位地址

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doc 53页)

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doc 53页)

电调〔2017〕198号 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 (试行)》的通知 各统调电厂、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省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整体受电规模也大幅提升,电网调峰矛盾日益突出。 为缓解我省出现的调差缺口矛盾,提升统调机组调峰能力,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总结我省首批深度调峰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试行)》(见附件),现予以印发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1.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上要求2018年底前全省30万千瓦 — 2 —

— 3 —

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标准,促进江苏电网发电机组调峰能力提升,参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结合江苏实际,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电网统调公用燃煤发电机组。 第二章技术要求 第三条机组深度调峰的基础要求:机组在保证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满足以下要求: (一)机组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机组排放满足标准要求。 (二)机组能够确保不影响供热要求。 (三)调峰深度要求:调峰深度分三档,最低出力等级要求为40% Pe及以下。 调峰深度分档出力等级最低技术出力范围第一档40% Pe 40% Pe≥P>35% Pe 第二档35% Pe 35% Pe≥P>30% Pe 第三档30% Pe 30% Pe≥P — 4 —

Pe:机组额定出力; P:机组出力。 (四)响应时间要求:机组从50% Pe调整至最低技术出力所用时间不超过1.5小时。机组从深度调峰状态恢复出力至50% Pe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五)进相能力:机组在深度调峰范围内运行时,发电机进相能力不小于50% Pe时的进相能力。 (六)一次调频: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在深度调峰运行方式期间,一次调频DX15 /DX30 /DX45响应指数必须达到0.2/0.3/0.35。对不同一次调频性能分档如下: 一次调频性能一次调频等级 DX15 /DX30 /DX45 一次调频指数范围 第一档-基础要求0.2/0.3/0.35 0.4>DX15≥0.2 0.6>DX30≥0.3 0.7>DX45≥0.35 第二档0.4/0.6/0.7 DX15≥0.4 DX30≥0.6 DX45≥0.7 DX15 :0至15秒一次调频响应指数; DX30 :0至30秒一次调频响应指数; DX45 :0至45秒一次调频响应指数。 第四条具备深度调峰能力的机组,除机组深度调峰的基础要求外,应尽量保证低负荷期间AGC性能。对不同AGC性能分档如下: AGC性能AGC等级调节范围(%Pe/min) — 5 —

新能源结构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浅谈

新能源结构下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浅谈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新疆地区得天独厚的能源储备,新疆地区火电机组装机容量快速攀升。在此背景下,自治区研究酝酿出台电力辅 助市场规则,各发电企业纷纷尝试深度调峰下限。本文从实际案例中简述了深度 调峰技术,以及影响深度调峰技术的几个因素。 关键词:深度调峰;火电;脱销;低负荷 1 概述 近年来,新疆电网电源装机容量快速攀升,2016年新疆电网电源装机总规模 突破7692万千瓦,然而电网可调节电源容量为2531万千瓦。其中,承担调峰主 力的公用火电厂容量为2271万千瓦,公用水电容量260万千瓦。省调可调节电 源占比仅为32.91%。电网调峰容量少,维持电网稳定运行的压力巨大。 2 火电厂深度调峰试验情况 目前新疆电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日益凸显了一些问题。电源与电网发展 不协调、跨省消纳壁垒严重、市场和政策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日益突出。电网公司 为进一步促进发掘火电厂调峰能力,于2017年初,新疆针对《新疆电力辅助服 务市场运营规则》进行了征求意见,文中初步计划,公用火电机组有偿调峰基准 点基本在45%~50%之间。在此背景下,华电新疆发电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热电厂 近期开展了超低负荷稳燃试验,以探求深度调峰潜力。 2.1超低负荷试验情况 试验于2017年3月28日进行,以火焰检测信号稳定,不触发机组保护动作;脱硝入口温度280℃以上,维持脱硝设备正常工作;炉膛温度保持在850℃以上,保证炉内稳定燃烧,为三条判定机组稳燃低负荷的核心依据。 2号机组负荷从150MW降至100MW(30.3%额定负荷),机组运行各项参数平稳,炉膛火焰检测信号良好,实测脱硝入口温度305℃,实测炉膛温度1100℃。保持100MW负荷稳定运行3小时,此时出现锅炉排渣量大,为了避免排渣设备 过载引起设备故障,决定终止试验升负荷,同时机组消缺整顿。次日继续试验, 采用滑压运行方式缓慢降负荷,降至90MW负荷。此时机组各项运行参数平稳, 4号磨煤机1号角火焰检测信号出现闪动,但总体稳定,脱硝入口温度降至 295.5℃,NOx排放浓度65.9mg/m3,实测炉膛温度1050℃。 图1 实验中DCS画面 采用滑压运行的方式继续缓慢降负荷,负荷降至80MW时机组主蒸汽温度537.5℃,主蒸汽压力10.48MPa,4号磨1号角、3号角火焰检测信号出现闪动, 但总体稳定,脱硝入口温度降至294.4℃,总排口NOx排放浓度73.4mg/m3,实 测炉膛温度1000℃,80MW(24%BMCR)为此次试验确定的最低断油稳燃负荷。 3影响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3.1燃烧稳定性 机组深度调峰(DPR)时,锅炉处于超低负荷运行工况,炉膛热强度较弱, 其适应工况变动的能力也较弱。所以,锅炉低负荷运行时应选择主力磨煤机运行 方式,应保证较高的二次风箱和炉膛差压,提高着火的稳定性。但断油超低负荷 运行时、降负荷速率较慢,需根据运行参数判断,未必能快速响应调峰需求。同时,若机组长期低负荷运行、快速响应调峰指令,对机组燃烧经济性,及机组运 行寿命具有一定的影响。

1000MW机组深度调峰的探讨

1000MW机组深度调峰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9-13T09:04:45.70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7期作者:顾小星张磊徐海燕左伟伟 [导读] 本文通过对某厂1000MW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国内深度调峰的新技术 顾小星张磊徐海燕左伟伟 (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谏壁发电厂江苏镇江 212006) 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厂1000MW机组深度调峰过程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国内深度调峰的新技术,探讨了适合某厂实际的设备改造,以及运行调整的优化。以便在今后深度调峰过程中使用,并可供同类型机组进行参考。 关键词:1000MW;深度调峰;稳燃;脱硝SCR;运行调整 引言 近几年,随着江苏电网内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容量的增加,同时区域外受电大幅提高,江苏电网日常运行中负荷的峰谷差日益增大,给电网的调度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缓解电网的调差矛盾,江苏电网调度中心对燃煤机组的调峰能力在原50%额定出力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要求:2018年底前江苏省内300MW及以上统调燃煤发电机组调峰深度达到机组额定出力的40%。 1 机组简介 某厂#13/14锅炉为上海锅炉厂生产的超超临界直流锅炉,型号为SG—3040/27.56—M538。单炉膛塔式布置形式、一次中间再热、四角切圆燃烧、摆动喷嘴调节、平衡通风、全钢架悬吊结构、露天布置、采用机械刮板捞渣机固态排渣的锅炉。 汽轮机为上海汽轮机厂引进德国西门子技术设计制造的组合积木块式,超超临界、一次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气、双背压、八级回热抽汽、反动凝汽式汽轮机,型号N1023-26.25/600/600(TC4F)。 发电机为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引进的西门子技术,生产的型号为THDF-125/67型汽轮机直接拖动、隐极式、二级、三相同步汽轮发电机。冷却方式为水氢氢,采用机端自并励静止励磁。 2深度调峰过程中难点的分析与探讨 2.1深度调峰的要求 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下发了《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对深度调峰提出了具体要求:1、机组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机组排放满足标准要求。2、机组能够确保不影响供热。3、调峰深度:第一档,40%额定出力及以下;第二档,35%额定出力及以下;第三档,30%额定出力及以下。 2.2深度调峰过程中难点的分析 2.2.1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的稳燃 由于深度调峰时随着燃料的逐渐减少,锅炉内温度的逐渐降低,燃烧工况愈发恶劣,以及制粉系统发生故障,很容易发生锅炉的燃烧不稳。严重时,锅炉灭火保护动作,锅炉MFT。为保证锅炉燃烧稳定,可采取以下措施: 1、深度调峰时,尽量使用相对高热值的煤。 2、发生制粉系统故障(给煤机跳闸、给煤机断煤等),或燃烧不稳时,立即投入油枪。 3、尽可能的提高磨煤机出口温度、降低磨煤机出口一次风速以及提高旋转分离器的转速。 4、控制好氧量,合理调整一、二次风配比。 5、尽可能的减少锅炉本体漏风。 2.2.2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的‘干态’与‘湿态’运行 由于深度调峰时炉膛的热负荷低,水冷壁吸热偏差变大,水动力循环差等,使中间点过热度相对偏低。若遇到干扰(如给煤机/磨煤机跳闸、给煤机断煤等),锅炉就有可能由‘干态’转至‘湿态’运行。为保持锅炉的‘干态’运行,可采取以下措施: 1、强化炉膛燃烧,控制好水煤比,减少水冷壁的吸热偏差。 2、发生给煤机跳闸、给煤机断煤等故障,立即投入油枪。 3、可降低机组真空,或开大冷再对外供热,以增加锅炉热负荷。 4、在深度调峰时将高、低压旁路参与调节,以增加锅炉的热负荷,而发电机的电负荷满足调峰需求。 5、进入‘湿态’时,注意调整分疏箱水位,防止受热面进水。 6、分疏箱水位正常后,开启启动循环泵,进行回收,减小热水的排放。 2.2.3深度调峰过程中脱硝SCR的运行 由于深度调峰过程中随着燃料的逐渐减少,炉膛温度逐渐降低,脱硝SCR入口烟温下降,而其运行最佳温度308-420℃。若烟温过低运行,耗氨量将增加,并可导致预热器堵塞加剧。 正常机组负荷500MW以上脱硝SCR投入运行。而按照新要求,深度调峰时脱硝SCR必须运行。因此,可进行相应的设备改造。目前,国内机组提高脱硝SCR入口烟温的方法有:省煤器加装再循环管路、省煤器加装烟气旁路、省煤器分级布置、增加#0高压加热器(利用西门子汽轮机的补气阀)。结合国内相关机组改造后的使用情况,以及投资成本的考虑,认为在省煤器加装再循环管路的改造最为经济,且在使用中操作简便。 2.2.4深度调峰过程中给水泵的运行 深度调峰过程中由于给水量的减少,导致给水泵的转速下降。转速小于2900r/min,会导致给水泵遥控切除,造成给水量波动,而给水量过低,锅炉MFT动作。转速低,还会导致其排汽温度升高。为了能够保持给水泵转速大于2900r/min,可进行以下调整。 当机组负荷500MW时将一台给水泵小机汽源切至辅汽运行。开启再循环或将给水切旁路运行。转速偏低时,可适当提高主蒸汽压力、并关小给水旁路调门。必要时,可停用一台给水泵。 2.2.5深度调峰过程中汽动引风机(汽引)的运行 深度调峰时由于汽引的进汽与排汽压差小,做功能力下降,导致汽引的转速较低。转速低会影响炉压的控制,同时影响对外供热。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控制技术

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控制技术 发表时间:2017-06-13T11:56:38.163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6期作者:陈亭[导读] 火电机组是现阶段电力系统当中的一个常见组成部分,而调峰控制技术是维护地电力生产以及安全运输的重要手段。 (贵州黔东电力有限公司贵州镇远县 557700)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人们对于社会当中各个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电力行业的发展来说,其在近几年的发展当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电力市场需求量的进一步增加,让电力企业的电力生产以及电力传输受到了极大程度的冲击。火电机组是现阶段电力系统当中的一个常见组成部分,而调峰控制技术是维护地电力生产以及安全运输的重要手段。藉此,本文对调峰控制技术进行了简要的研究。 关键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控制技术 1 引言 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现阶段的发展过程当中,我国电网装机容量逐渐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之上促进了我们国家的电网结构进一步改革。第一产业用电量的逐渐降低与二三产业用电量的逐渐增加使得电网峰谷差进一步扩大。基于此种现象,火电机组参与调峰工作成为了一种必然现象。因此,对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控制技术的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随着我们国家额的电网峰谷差逐渐扩大,原有电力结构表现出的适应性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阶段我们国家的蓄能电站所占全国的比例为2%。与基本要求10%之间仍然相差较多。就我们国家的华中电网来说,其面临的调峰形势十分严峻。为了可以更好的解决现阶段额的调峰问题,华中电网提出通过建完善的电力系统来达到最终的目的。目前东中部电网提出了建立风抽水电形式的调峰电源,以解决所面临的发展问题。 2.2国外研究现状 现阶段全世界都在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资源短缺。所以一系列的新型的可再生发电项目出现在了人们视野当中,但是新型电力生产为电网的调峰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为了可以进一步解决这个问题,各个国家都做出了积极的应对。例如日本的东京电力公司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应用了超临界压力35万千瓦的机组。法国作为一个核电大国,通过优化电站结构,建立抽水蓄能电站来解决调峰问题。 3 影响火电机组深度调峰的主要因素 3.1煤质特性的影响 就火力发电来说,其机组在进行深度调峰的过程当中,所具有的最低负荷往往是锅炉的最低稳燃负荷所决定的。而锅炉的最低稳燃负荷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往往又是由煤质特性所决定的。基于现阶段我们国家的能源动力基本来源于劣质煤。并且因为近几年的经济市场较为复杂,煤价变动较大,所以也使得电厂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煤质特性波动问题也十分严重。出于对最低稳燃负荷考虑,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应该进一步控制煤的质量。 3.2水动力工况的安全性 当电力系统当中的火力发电机组参与到实际的调峰过程当中,这个时候锅炉的运行会处于飞符低负荷运行状态。而低负荷的运行会使炉内的火焰充满程度逐渐下降,这也就是低负荷下锅炉膛受热不均的主要原因。而当锅炉膛的受热不均匀的时,水冷壁当中的各个循环管路的水流量分配也会不均匀。最终将会导致水循环的速度发生偏差,从而发生水循环倒流以及水循环停滞等问题。 3.3制粉系统的影响 制粉系统是电力系统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应用作用是为锅炉输送干燥的煤粉。在这个系统当中,因为煤质特性发生了变化,所以很可能出现漏媒等问题。由于长期运行,煤粉长期冲刷煤粉管道,造成煤粉管道变薄,或者加装衬板后,由于间隙的存在,也会造成漏煤。不仅会导致磨煤机电耗增加,也会影响到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3.4汽轮机末级叶片的安全性 整个火电机组在实的低负荷运行过程当中,因为蒸的流量将会进一步降低,所以动叶片根部会出现汽流脱离的问题,最终将会形成水蚀。水蚀是一种将会对叶片气动性造成影响的现象,最终将会是汽轮机产生应力集中问题,叶片截面面积减小也是这种原因所造成的现象。最终使得整个机组安全性出现问题。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当中,机组当中的末级叶片颤振问题将会时常发生。而过小的通流量将会直接增加设计工况的偏离效率,最终形成卡门涡街的现象。所以在对设备型号选择的过程当中,应该主要选择设计上最为合适的叶片流型,以及冲角不敏的叶片。这样就可以可以在极大程度之上增加叶片的反动度。而低压缸当中应用到的喷雾装置是为了进一步控制温度,从而达到降低水蚀影响的目的。采用以上多种方法可以有效的避免水蚀和颤振,这样就为汽轮机的运行提高了安全保障。 3.5 运行人员水平的影响 在实际的运行与维护过程当中运行人员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调峰。在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运行人员需要时刻保持一个清醒的思维。并需要严格的准守相关操作的规章制度。为了可以保证在调峰的过程当中可以保证机组的安全,则需要对其实际的运行管理方法进行规划。以求在调峰过程当中各个设备可以合理的进行运行。运行人员应该具备做好炉膛灭火的事故预想的充分准备,防止在以外发生时出现混乱,造成事故的恶化。对于分层投运的燃烧器,集中供二次风,避免分散,优化运行氧量。磨煤机及燃烧器投运尽可能均匀、对称。 并且在实际的调峰过程当中为了可以进一步避免调峰过程当中出现不良的后果,所以在进行工作之前还需要对整个机组调峰进行网调沟通,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完善工作的合理性,网调是整个电力系统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电力系统的大脑所在,其实际应用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以维护工作人员与其合理调度过程当中的科学性与规范性,达到二者之间的无缝对接。 4 结论 本文以上内容立足于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控制技术的基本表现,对其在实际过程当中所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进行了简要的研究。通过对深度调峰控制技术的应用进一步促进我们国家电力行业的发展。虽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这种技术发挥的作用是十分明显,但是相关的技术人员仍然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以保障技术应用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热储能在火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热储能在火电厂灵活性改造中的应用 通过火电厂灵活性改造技术的比较分析,提高汽轮机供热能力、降低机组强迫出力的技术,如汽轮机旁路、低压缸零出力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等,增加了电厂低负荷运行能力,但高峰负荷时的顶负荷能力也随之降低,在新的辅助服务市场规则下,带来调峰收益损失;电极锅炉和电锅炉固体储热技术能够大幅增加调峰能力,改造成本高、运行费用高;热储能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既能增加机组调峰深度,也能增加顶负荷能力,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具有明显优势,通过对熔盐、相变、热水和混凝土储热技术在火电厂的应用分析比较,熔盐和相变储热经济性较差,热水和混凝土储热具有较强的技术经济优势,而且混凝土储热密度更高,应用范围更广。 1、技术背景 在电力市场改革的背景下,清洁高效灵活运行已经成为火电行业转型发展的重要目标,火电厂灵活性改造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选择合适的灵活性改造技术是火电厂运营者最关心的问题,而这其中,灵活性改造成本,运行费用以及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规则下的调峰收益是选择最合适改造技术的关键。最近发布的《东北电力辅助服务市场运营规则(暂行)》,市场规则得到进一步完善升级,新规则设计了尖峰旋转备用市场日前竞价机制,实现辅助服务市场“压低谷、顶尖峰”全覆盖,明确“能上能下”的双向调峰机组才能获得全部辅助服务收益,向火电机组提出了完整的灵活性标准,能够激励和引导火电厂采取合适的灵活性改造技术,全面提升机组调峰能力。 2、灵活性改造技术比较 目前火电厂灵活性改造主要面对的是“三北”地区供热电厂在采暖季运行灵活性不足的问题,因此,提高供热机组的调峰能力是灵活性改造的主要内容。供热机组的灵活性改造主要分为三类,一是增加机组供热能力,在满足供热负荷的条件下降低锅炉出力,减小机组强迫出力,主要有汽轮机旁路供热技术,低压缸零出力供热技术和高背压循环水供热技术等;二是电热供暖调峰技术,将机组发出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对外供暖,如电极锅炉技术和电锅炉固体储热技术;三是热储能调峰技术,将汽轮机内过剩的蒸汽热能转化为储能介质的热能存储起来,如应用较多的热水罐储能技术,相变储热技术以及潜在的熔盐热储能技术和混凝土储热技术等。

汽轮机深度调峰能力研究

汽轮机深度调峰能力研究 国内燃煤发电机组容量不断增大,同时随着国内用电总量的变化,对大机组调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电网容量的不断扩大,电网负荷峰谷变化区间,600MW及以上火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已势在必行。文章从汽轮机深度调峰能力入手,对影响汽轮机调峰能力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且详细地分析汽轮机深度调峰的技术途径以及优化措施。 标签:汽轮机;深度调峰;途径;措施 前言 国内新能源发电机组总容量快速增加,但大部分新能源机组均受季节和天气影响较大,负荷变化具有不可预见性。特别是新能源机组容量占比较大的地区,要求火力发电机组参与深度调峰。根据电规总院报告,2016年上半年,甘肃弃风率47%,新疆弃风率45%,吉林43%,内蒙古30%。根据中电联《2016年全国电力行业供需形势报告》分析,2015年全口径火电发电量同比下降2.3%,已连续两年负增长,火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创1969年以来的年度最低值4329小时。这表明我国电力行业即将进入供大于求的局面。针对这一情况,目前采取的对策是关停、降低小机组的运行时间,采用大型发电机组进行电网调峰并提高已有煤电机组的深度调峰能力、快速爬坡能力以及快速启停能力,为消纳更多波动性的可再生能源,灵活参与电力市场创造条件。 1 深度调峰主要技术路线 1.1 机组背压供热。机组背压供热就是通过对导汽管蝶阀、真空系统、低压转子以及控制系统进行改造,在机组深度调峰时关闭中低压缸导汽管蝶阀,大幅减少进入低压缸蒸汽量[1]。 1.2 蓄热罐供热。在储热思路上发展出外置“蓄热装置”能提高机组深度调峰能力的技术路线。以现世界上最大蓄热储水罐为例,最大容量70000m3,进水温度92℃,能满足400MW机组锅炉9小时满负荷出力能量存储[2]。 1.3 热泵+蓄热罐。利用电能(蒸汽)作为热泵直接驱动力,以汽轮机乏汽冷凝热为热源,吸收汽轮机凝汽器冷却水中的低品位热能。将热泵回收的余热作为机组基础热源,并与蓄热罐结合实现热电解耦。 1.4 旁路供热。对旁路系统进行改造,并进行增容。当电网需求降低时,如汽轮机采暖抽汽供热量不能满足供热需求,可以通过汽轮机的旁路进行供热弥补供热的不足,达到既满足电网的需求,又能够满足热网的需求的目的。 1.5 电锅炉供热。增加电锅炉,当电网需求降低时可增大电锅炉用电量,实现热电解耦,达到满足电热需求的目的。

火电机组灵活性试点深度调峰方案

#1机组20%额定负荷深度调峰方案批准: 审核: 编制: 华能丹东电厂 2016年6月24日

为了在实现深度调峰、灵活调度上继续保持行业领先,近日华能集团在机组深度调峰项目上将我厂作为试点单位,我厂#1机组将进行20%额定负荷(即70MW)深度调峰试验。在深度调峰期间,机组运行工况严重恶化,威胁设备安全。为保证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特编制此操作方案。 一、深度调峰前的准备工作 1、深度调峰前,1A磨上单一煤种(铁法洗粒),并且煤质干燥,保持较高挥发分。(现1B、1D磨运行,提前启动1A,停运1D,保留1A、1B运行,减负荷过程中停运1B)。 2、深度调峰前进行一次油枪动态试验,或将油枪透完备用,保证油枪雾化蒸汽和燃油压力正常。可将原煤斗落煤管振打试验一次,防止棚煤。 3、对锅炉进行一次全面吹灰。 4、确认电泵在热备用状态,防止试验中汽泵跳闸电泵不备用造成锅炉断水。 5、试转BOP、EOP、SOB、顶轴油泵,确认试验正常,恢复至原备用状态。 6、深度调峰前保留单台循环水泵运行。将辅汽至公用系统用户切除,避免低负荷暖风器投用时辅汽用气量大导致汽泵出力不够。 7、深度调峰前,机组负荷在175MW时,将小机汽源由四抽切至辅汽,切换前将辅汽压力降至1Mpa,切换时缓慢开启辅汽至小机电动门,严密监视汽泵转速和给水流量。如果汽泵跳闸及时启动电泵

运行并减负荷,控制汽包水位正常。 8、将增压风机停运。 9、深度调峰前可将1A磨煤机出口分离器挡板开度进行调整,用来减小煤粉细度来提高燃烧稳定性,现1A磨出口分离器挡板已足够小,不必要调节。 10、20%负荷深度调峰存在机组跳闸和环保参数短时超标风险,提前通知股份公司生产值班室、分公司安生部、省调、省环保厅、市环保局。 二、深度调峰减负荷操作 1、负荷减至120MW,保留1B汽泵运行,1A汽泵转速将至3000rpm,保证1A汽泵再循环全开,关闭1A汽泵出口门备用。负荷进一步降低,如果1B小机低压调门开度过大,可将1A汽泵转速降至1800rpm。 2、负荷减至120MW,停运1B凝泵,保留1A凝泵工频运行。现1A、1B凝泵变频运行,将1A凝泵变频切至工频运行,除氧器上水调门投自动调节除氧器水位,将1B、1C备用凝泵的状态切至工频模式。 3、投运暖风器,尽可能提高送风机入口温度,用以提高炉膛燃烧稳定程度和保证较高的烟气温度,避免负荷降低时烟温低导致SCR 停运。(开启省煤器烟气旁路挡板效果不明显,可不必开启) 3、负荷减至120MW以下时,总煤量60t/h左右时,将协调切至TF1,投1A层油枪,停运1B磨组,保留1A磨组运行,控制煤量50t/h 左右,保证燃烧良好。投油时对油枪燃烧情况进行观察,若燃烧不良,

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标准

电调〔2017〕198号 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关于印发《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 (试行)》的通知 各统调电厂、江苏方天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近年来,我省风电、光伏新能源装机规模不断增加,同时整体受电规模也大幅提升,电网调峰矛盾日益突出。 为缓解我省出现的调差缺口矛盾,提升统调机组调峰能力,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在总结我省首批深度调峰工作基础上,制定了《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试行)》(见附件),现予以印发并提出以下工作要求: 1.坚持目标导向,原则上要求2018年底前全省30万千瓦及以上统调公用燃煤发电机组调峰深度达到机组额定出力40%

的要求。 2.各电厂应高度重视机组深度调峰能力建设,尽快落实机组改造计划和资金,加快推进机组调峰能力改造。 3.请方天公司认真履行深度调峰机组试验技术监督工作要求,严格审核试验相关报告,并将结果报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 2017年12月15日(此件发至收文单位本部)

江苏电网统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规范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发电机组深度调峰技术标准,促进江苏电网发电机组调峰能力提升,参照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技术标准,结合江苏实际,制定本技术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电网统调公用燃煤发电机组。 第二章技术要求 第三条机组深度调峰的基础要求:机组在保证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满足以下要求: (一)机组的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机组排放满足标准要求。 (二)机组能够确保不影响供热要求。 (三)调峰深度要求:调峰深度分三档,最低出力等级要求为40% Pe及以下。 Pe:机组额定出力; P:机组出力。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路线浅析

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技术路线浅析 发表时间:2018-10-01T10:52:35.103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16期作者: 1古云峰 2刘朋彬 [导读] 摘要:随着全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平衡,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成为常态。 (1北京华电运盈电力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北京市 100032;2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随着全国新能源的快速发展和电力市场供需关系趋于平衡,火电机组灵活性调峰成为常态。本文针对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时锅炉侧和环保侧面临的问题论述了主要的改造技术路线,为后续机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灵活性;锅炉侧和环保侧;改造;技术路线 1引言 受电力需求增长放缓、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继续下降,2015年底全国火电装机容量9.9亿千瓦(其中煤电8.8亿千瓦),设备平均利用小时4329小时,同比降低410小时。2016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16.5亿千瓦,同比增长8.2%,局部地区电力供应能力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持续快速增长,同时火电设备利用小时进一步降至4165小时,为1964年以来年度最低。 随着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供需关系趋于平衡,火电机组利用小时数逐年下降,机组长期处于低负荷的“非经济负荷区”运行,从优化机组设备运行方式、加强设备技术改造等方面提出了提高低负荷运行经济性的实际需求。本文就目前国内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锅炉侧和环保侧主要的技术路线进行总结分析,为后续机组改造提供一定的参考。 2锅炉侧灵活性改造的主要技术路线 机组深度调峰时,锅炉面临的问题主要是低负荷燃烧稳定性,低负荷时炉膛温度下降,不利于煤粉着火和燃烧,火焰稳定性差,当入炉煤中水分和杂质过多、挥发分较低、煤粉偏粗时,煤的着火热增加,着火延迟或困难,燃烧速率跟不上火焰的传播速率,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发生灭火。机组负荷越低,对锅炉燃烧的要求越高,当负荷低于某一界限时,燃烧开始出现不稳定的现象,需要投助燃系统运行才能稳定燃烧。 现阶段技术相对成熟且有成功案例较多的技术方案为等离子点火稳燃技术、富氧微油点火稳燃技术和富氧等离子点火稳燃技术。 2.1等离子点火稳燃技术 等离子点火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直流电将以载体风为介质的气体电离,产生功率稳定、定向流动的直流空气等离子体,该等离子体在燃烧器的一级燃烧筒中形成温度大于4000K、梯度极大的局部高温区,煤粉颗粒通过该等离子“火核”受到高温作用,能在10-3秒内迅速释放出大量挥发份,同时也使煤粉颗粒破裂粉碎。挥发份迅速燃烧释放热量,从而使煤粉碳颗粒着火燃烧。 与传统的煤粉燃烧器不同,等离子点火燃烧器是借助等离子发生器产生的高温等离子体来点燃煤粉的,属内燃型燃烧器。等离子点火燃烧器在煤粉进入燃烧器的初始阶段就用高温等离子体将煤粉点燃:在建立一级点火燃烧过程中,将经过浓缩的煤粉送入等离子体高温火核中心区域,高温等离子体同浓煤粉混合,伴随的热化学反应过程,提高煤粉释放的挥发份的含量,强化了燃烧过程;后续的煤粉在燃烧器内分级被点燃、火焰逐级放大,可在燃烧器喷嘴处形成3~5米长的火焰(与给粉量有关)。 国内已有大量等离子点火系统成功应用的案例,采用等离子点火系统点火或稳燃,可以节约大量的燃油,并避免因大量投用燃油引起的安全、污染等问题。 增设等离子点火装置的优点是等离子点火及稳燃不需要投油,相对来说,安全、环保,运行费用较低,缺点是电极寿命较短(阴极寿命一般小于400小时)、燃烧器壁温较难控制、对煤种适应性差。目前国内已有成功应用的案例,技术上不存在风险。 2.2富氧微油点火稳燃技术 微油点火技术的原理:在距煤粉燃烧器喷口前一定距离一次风管的中心插入油燃烧器,点火时由油燃烧器产生的高温油火焰将通过煤粉燃烧器的一次风粉瞬间加热到煤粉的着火温度,一次风粉混合物受到高温油火焰的冲击,挥发分迅速析出同时开始燃烧,挥发分的燃烧放出大量的热,补充了此间消耗的热量,并持续对一次风粉进行加热,将其加热至高于该煤种的着火温度,从而使煤粉中的碳颗粒开始燃烧,形成高温火炬喷入炉膛。该油燃烧器是由航空发动机的高压强制配风油燃烧器发展而来的低压强制配风油燃烧器,通过分级强制配风使其发出高温火焰,火焰表面温度测定为1520℃,中心温度不低于1800℃,油燃尽率99%以上。油燃烧器出力范围在20kg/h~400kg/h之间。 微油点火燃烧器理论上可以点燃褐煤、烟煤、劣质烟煤、贫煤、无烟煤、混煤等煤种,实际上目前国内微油点火技术对于挥发分小于16%的煤种点燃及燃尽效果并不理想。在微油点火技术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强化油及煤的燃烧,目前较为成熟的更先进的技术引进了纯氧系统,即富氧微油点火技术,该技术利用局部富氧燃烧的特点,在燃烧器喷口形成局部富氧区域,而通过小油枪的火焰为该区域提供高温点火热源,利用燃烧器内部结构在该区域聚集高浓度的煤粉——因此点火三要素“高温、高氧浓度、高煤粉浓度”均达到理想的条件,更容易使煤粉着火和燃尽。在微油燃烧器的基础上加富氧气体,通过富氧燃烧可降低油枪的出力,减小用油量,可起到节油效果。 2.3富氧等离子点火稳燃技术 富氧等离子点火技术是富氧燃烧技术与传统的等离子体点火技术的有机结合,在等离子体点燃煤粉的过程中,适当位置加入强助燃剂—纯氧,可以极大的改善点火效果,拓展等离子体点火对煤质、运行参数的适应性。相比微油点火装置,等离子燃烧器燃烧不充分,加入纯氧后可减少低负荷时由于燃烧不充分导致的尾部积粉和爆燃风险。 富氧等离子点火技术正是利用了纯氧的强助燃特性,在等离子体点火燃烧器的分级燃烧室内喷入纯氧,喷氧管呈环形对称布置,每一支喷氧管在局部都会形成一个剧烈燃烧的区域,该区域内不仅仅挥发分参与燃烧,焦炭也在短时间内燃烧并释放出更多的热量,可以认为每一个喷氧管相当于一个点火源,大大提升了等离子体燃烧器的点火能力,并提高了锅炉启动初期煤粉燃烧效率,降低了未燃尽煤粉在尾部烟道和空预器发生二次燃烧的可能性。 新型富氧等离子点火燃烧器,采用两级加氧助燃,设计等离子发生器功率调节范围为200-300kW,煤种的适应能力大大增强。该技术可稳定点燃Aad≤40%,Vdaf≥16%的贫煤或劣质烟煤。同时,新燃烧器在结构上进行了优化,防结渣及抗磨损能力进一步提升。等离子体燃烧器上安装有壁温监测点,实时对燃烧器壁温进行监测,燃烧器耐热温度大于1000℃,根据燃烧器壁温实时动态调整一、二级给氧量来调整着火情况,保证燃烧器安全、稳定工作,由于氧气系统始终处于待压状态,能满足锅炉随时点火和稳燃需要。 2.4改造技术路线对比

机组深度调峰应对措施

机组深度调峰应对措施 从11月6日开始,由于元董线作业负荷受限,我公司仅保留两台机组运行,目前计划保留#2、#4机组,尖峰时段两台机组平均负荷400MW,低谷期间两台机组平均负荷250MW,为保证深度调峰时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特制订以下措施: 一、应对调峰的措施与准备: 1、深度调峰期间,#2机组代负荷300 MW,#4机组代负荷200 MW。 2、#2机组代负荷300 MW,保持5台磨运行,不投油;#4机组代负荷200 MW,保持3台磨运行,A磨切为等离子方式,原则上不投油,实际操 作过程中,根据燃烧状况决定是否投油。 3、#2机组负荷减至320 MW时,由热工人员解除“汽泵最小流量再循环门 2RL13S001不开延时1.5秒跳汽泵”条件,并就地强制开启汽泵最小流 量再循环门2RL13S001,锅炉给水主调节器切手动控制,防止给水扰动。 4、#2机组深度调峰结束,加负荷至380 MW,联系热工人员关闭汽泵最小 流量再循环门2RL13S001,跳泵保护暂不恢复。 5、#4机组负荷低于350 MW,开启辅汽供小汽机电动门1/2以上。 6、#4机组280 MW时,卸载一台汽泵,解除汽包水位保护;负荷减至200MW 时,尽量保证下层三台相邻磨运行。 7、#4机组深度调峰结束,加负荷至330 MW,联系热工人员恢复汽包水位 保护,锅炉保持5台磨运行。 8、深度调峰期间,轻油系统保持备用,将燃油压力、温度调整合格。运行 分厂11月5日、6日安排时间对#2、#4炉油枪进行试验。 9、鉴于目前#4炉#1给煤机、#2给煤机变频器频繁跳闸,热工、电气相关 人员对#1给煤机、#2给煤机变频器进行全面检查,制粉相关人员对#1 给煤机、#2给煤机本体进行全面检查,检查结果于11月3日上报生产 技术部。 10、热工、电气相关人员对#4炉#1给煤机、#2给煤机电机及变频器裕度 进行论证,根据检查结果决定是否提高变频器过流跳闸定值,论证结果 于11月4日上报生产技术部。

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研究

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研究 摘要:近年来,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装机比例不断提高,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严重削弱,电网辅助调峰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作为调峰辅助服务的主要承担者,火力发电机组的调峰能力能否充分发挥作用至关重要。 关键词:火力发电机组;深度调峰;大数据 前言 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给电网的调峰调频等带来了极大挑战,例如2017年,河北南网统调最大负荷34570MW,出现在7月20日,同比增长5.84%;年度最小负荷11800MW,同比增长14.56%。2018年,河北南网统调负荷最低点首次出现在农历初一中午,春节当日负荷曲线午后大幅低于凌晨,通过安排3台机组启停调峰、纯凝机组深度调峰、供热机组压降出力、4台机组抽水蓄能等手段,才保障了风、光等新能源的全额消纳,大量新能源并网同时也降低了电网转动惯量。 1火电厂参与辅助服务策略 火电厂参与调峰辅助服务时,针对电网不同的调峰要求,尤其是正常调峰与有偿调峰的临界点设置、不同档的报价以及报价上下限设置等重要参数,电网会根据调峰实际需求及调峰能力进行调整,火电机组也要随时根据调整后的参数进行边际效益分析。在此,建议火电机组积极做好调峰辅助服务准备的同时,采取如下策略。 a).当目前调峰矛盾不是特别明显时,深度调峰需求不是特别大,各电源企业进行火电灵活性改造时,应适度控制投资规模,同时,为防止后期调峰能力过剩,竞争过度,不宜大面积蜂拥而上,应有序进行。 b).投油调峰成本较高,为降低投油调峰成本,可以通过煤种变化、掺烧或增加等离子点火系统等措施来实现机组的深度调峰。 c).调峰需求最大的时段集中在节假期,在非节假日的小风天,仅需要火电机组参与基本调峰的阶段,火电机组尽量在系统收益最大的调峰幅度下运行。 d).未进行火电灵活性改造和热电解耦措施的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期间,应充分利用热网及建筑物的热惯性,应在低谷或系统调峰最困难时间即调峰补偿价格和分摊价格很高之前提前供热,而在低谷到来之时不供热或少供热,以便最大限度参与系统调峰,获得最大调峰收益。 e).由于实行电力调峰辅助服务以后,政策变化较大,报价机制复杂,由此带来的最优运行方式需要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对比来得到,经济运行部门应及早熟悉运营规则,并建立相关计算模型。 2深度调峰操作 2.1准备阶段 接调度预发有深度调峰计划(一般提前8h)后,深度调峰长时间低负荷,烟温逐渐降低,会造成脱硝系统催化剂失效,甚至退出运行。因此,对各受热面要降低吹灰频率,从而来提高烟温。检查锅炉启动系统处于热备用状态。为防止深度调峰过程中锅炉出现燃烧不稳的情况,试投AB层油枪和CD层微油枪正常,必要时投油;以及等离子系统试拉弧正常。及时切除调峰机组的供热,切至冷备用状态。对于汽机高、低加危急疏水调阀活动良好、无卡涩。投入1C电泵倒暖,启动前检查完成,具备启动条件。确认机组冷再至轴封管路保持备用。空预器吹灰汽源切至辅汽,并通知检修就地调节吹灰压力至正常。 2.2减负荷阶段

发电厂深度调峰的安全技术措施

机组深度调峰的安全技术措施 批准:吴书珍 审核:陈俊王杰安振军王飞 编写:运行部 运行部 二〇一〇年七月十七日

机组深度调峰的安全技术措施根据电网安排,我厂7月17日~19日夜间进行深度调峰,初步安排用#3、#5机组进行调峰,具体措施如下: 一、组织措施; 组长:吴书珍 副组长:李富斌、王杰 成员:乔国强、安振军、温志军、陈俊、王钰、王利平、王飞、杜福、李雄、王顺奎 二、安全技术措施: 1.深度调峰期间各专业安排好人员值班。 2.低负荷期间锅炉采用集中燃烧的方法, #3—6炉尽量不 运行#4磨。 3.#4、#6炉尽量控制负荷不低于100MW,保证#1磨运行, 必要时投入微油点火装置稳燃。 4.热工专业提前维护好微油点火装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处 理,确保微油点火装置良好备用。每天提前对微油进行试验,同时夜间安排人员值班。 5.汽机专业将#3、#5机所带公用系统到其他机接带,低负 荷期间监视好高加水位。 6.输煤专业加强配煤管理,禁止劣质煤进入原煤斗,影响锅 炉燃烧。 7.除灰专业在深度降负荷前,提前出焦,低负荷运行期间,

禁止开启大灰门。低负荷期间根据锅炉燃油情况申请退出脱硫运行(投微油点火不退脱硫)。 8.接到深度调峰命令后,各专业人员到场升级监护,首先将 各机降负荷至110MW左右,第一轮#3机组投微油,滑温、滑压至汽温500℃,汽压力9.0Mpa左右,逐步关小一、二次汽减温水,投微油点火,逐渐降负荷至规定值,第二轮#5机组投微油,降负荷至规定值。 9.#4、#6机尽量带最低不投油负荷,负荷低于100MW,电气 专业停运AVC装置。 10.如果#3或#5机组#1磨出现异常情况需要停磨,采取#6 机组投微油进行深度调峰,最后进行#4机组深度调峰。 #4机组深度调峰时根据汽动泵运行状况,必要时倒电动泵运行。 11.深度调峰结束后,逐步升温升压,升负荷,严格按规 程控制升温升压及降温降压速度。 12.锅炉运行经常到就地观察着火情况,燃烧不稳立即投 油助燃,防止炉灭火。 13.非制粉系统故障情况下,锅炉禁止倒磨,倒磨根据专业的 安排进行,当制粉系统故障时应立即投油助燃。 14.低负荷期间根据汽包水位准确情况申请解列水位保护。 15.运行人员认真加强巡检,认真监盘,发现问题及时处 理,及时汇报。

328.5MW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

328.5MW燃煤机组深度调峰试验分析 发表时间:2018-12-05T21:56:14.030Z 来源:《电力设备》2018年第22期作者:刘树利[导读] 摘要:深度调峰试验是为了研究机组在50%以下负荷长期、稳定、环保运行的参数控制。 (神华国能天津大港发电厂有限公司天津 300272)摘要:深度调峰试验是为了研究机组在50%以下负荷长期、稳定、环保运行的参数控制。为后续进一步研究及制定深度调峰时的安全保障措施及运行优化方案、设备改造等提供数据支撑和参考建议。 关键词:燃煤机组;深度调峰;燃烧调整引言 根据电网调峰需要,要求2号机组具有深度调峰能力。深调试验的目的就是找到在机组处于调峰工况下优化运行方案,确定合理运行方式。研究机组在50%以下负荷长期、稳定、环保运行的参数控制,了解机组主辅设备在深度调峰负荷下运行的状态,同时考察机组在该负荷下经济性;根据机组运行参数,找出影响机组安全性的因素和限制机组进一步降低调峰负荷的制约因素,以及深度调峰对机组环保性能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过程、试验结果、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及运行技术措施的保证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机组深调工况下优化运行的可行性,得出确保机组安全经济运行的方案。 1 2号机组锅炉概况 大港发电厂2号机组锅炉型式为亚临界压力、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强迫循环、平衡通风、固态排渣,汽包型燃煤锅炉,最大蒸发量1080t/h。锅炉配有五套中速磨正压直吹式制粉系统、四角布置切向燃烧方式的燃烧器。炉前布置三台低压头炉水循环泵。锅炉后烟井下部布置脱硝系统、两台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引风机出口配有烟气脱硫系统。 燃烧器的一、二次风喷嘴呈间隔排列,主燃烧区顶部设有OFA二次风,作为备用,平时关闭,只通部分冷却风,在距最上层一次风喷嘴以上5753mm处设置三层SOFA喷嘴,形成垂直大空间分级燃烧。煤粉喷嘴的周界风、所有二次风各有二次风档板12组,均由电动执行器单独操作,所有SOFA的风门均由电动执行器单独操作。为满足锅炉气温调节的需要,同时,提高燃尽率,主燃烧区喷嘴和SOFA喷嘴均采用摆动结构。在燃烧器二次风室中配置了三层12只轻油枪,能适应频繁启动。在燃烧器二次风室中配置了三层共12只轻油枪,采用机械压力雾化方式,燃油容量按30%MCR负荷设计。燃烧器布置采用四角切园、同心正反切燃烧方式,可使煤粉与空气之间产生强烈的混合,增加煤粉的完全燃烧,减少对水冷壁的冲刷,从而减轻炉膛结焦。为了改善煤粉着火性能和低负荷燃烧稳定性,燃烧器采用水平浓淡分离和V 型钝体宽调节比喷嘴。本锅炉设计燃用晋北烟煤,当燃用设计煤种时,锅炉最低不投油稳定燃烧负荷为30%BMCR。 过热汽温的调节方式采用两级喷水减温调节,再热蒸汽调温方式主要依靠摆动燃烧器调节,并在冷段再热器入口装设了两只事故喷水减温器。另外,也可以采用改变过量空气系数的方法调节过热汽温和再热汽温。 2 试验前准备工作 1.试验前和试验中严密监控入炉煤质(包括煤粉细度)、飞灰和灰渣含碳量。 试验期间入炉煤指标数据 2.试验前在较高负荷,全炉吹灰一次。 3.试验前,将所有的油枪及微油试投一次,保证良好备用。试验中锅炉不采用投油稳燃措施。 4.热工人员检查和梳理所有保护投退情况,检查磨煤机火检信号,检查所有低负荷运行期间可能触发低值保护的定值设定。 5.本次试验确定采用BCD磨煤机组合方式。 6.本次试验维持两侧烟风系统运行,平衡通风。试验中应关注送引风机运行,特别是风机振动的监视。 7.检查并熟悉所有热工自动投退条件,检查锅炉MFT投入情况,提前做好预想和干预。 8.深度调峰降至一定负荷,根据需要可将汽轮机阀门控制方式由顺阀切为单阀运行。 3 试验过程要注意的问题 1.本次试验以保障机组安全、稳定、环保运行为前提,对于锅炉侧要求保证燃烧稳定和脱硝正常投入。试验开始前检查好油枪随时具备投入条件。降负荷过程中加强就地看火,在炉膛负压或火检波动大时,立即停止降负荷,投油稳燃;或脱硝入口烟温达到限制值时,停止降负荷。低负荷期间,升降负荷速率尽量平稳缓慢。 2.降负荷减煤过程应缓慢进行。同时减煤过程中应就地加强看火并及时向主控汇报着火情况,若此时出现燃烧不好,且煤火检不稳定,应停止减煤,待燃烧稳定后再恢复减煤。 3.试验过程中,锅炉各项保护全部正常投入。 4.检查并熟悉所有热工自动投退条件,检查锅炉MFT投入情况,提前做好预想和干预。 5.注意汽包水位监视。一旦汽包水位波动大,运行人员根据汽压、负荷变化情况及时判断汽包水位扰动是内扰还是外扰,注意防止汽包虚假水位造成误判断。 6.注意监视好原煤斗煤位监视,防止出现磨煤机断煤或堵煤造成机组负荷波动大甚至灭火,同时加强油站和石子煤排放情况的检查。 7.试验期间保持煤种、煤质稳定。 8.注意降负荷过程中尽量维持主汽温度和再热温度接近设计值。重点关注烟温、汽温和受热面壁温的左右侧偏差情况。 9.低负荷运行期间,特别注意避免掉大焦导致锅炉灭火。 10.低负荷工况下加强燃烧调整,在保证机组安全前提下,通过燃烧调整尽量降低NOX排放。监视脱硝系统入口烟气温度,即将达到脱硝退出临界温度时及时汇报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