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444.50 KB
- 文档页数:8
312 式。
液晶显示屏模块1602内置控制器44780,可显示2行,每行16个字符,要求单片机控制1602液晶显示模块分两行显示“Hello Welcome To Heilongjiang”,第一行显示“Hello Welcome”,第二行显示“To HeiLongJiang”。
2.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机控制字符型的工作原理和方法。
(2)掌握单片机如何来控制液晶显示屏模块1602。
(3)接口电路设计完毕后,编写程序控制字符型液晶显示屏模块1602的字符显示。
实验13 DAC0832的D/A转换实验 1.实验要求单片机输出的数字量D0~D7加到DAC0832的输入端,用虚拟直流电压表测量DAC0832的输出电流经运放LM358N的I/V转换后的电压值,并使用虚拟直流电压表查看输出电压的变化。
仿真运行,可看到虚拟直流电压表测量的电压在-2.5~0V范围内变化。
如果由于电压表图标太小,显示的电压值不清楚,可用鼠标滚轮放大整个电路原理图。
2.实验目的掌握单片机与DAC0832的接口设计和软件编程。
实验14 ADC0809的A/D转换实验 1.实验要求利用A/D转换器ADC0809 (Proteus元件库中没有ADC0809,可用库中与其兼容的ADC0808替代),由输入模拟电压通过调整电位器阻值的大小提供给ADC0809模拟量输入,编写程序控制ADC0809将模拟量转换成二进制数字量,并送P1口输出来控制发光二极管亮或灭来表示转换结果的二进制代码显示转换完毕的数字量。
2.实验目的(1)掌握ADC0809的工作原理及基本性能。
(2)掌握单片机与ADC0809的接口设计。
(3)掌握软件编程控制单片机进行数据采集。
实验15 I2C总线串行扩展——AT24C02存储器读写1. 实验要求利用AT24C02、Proteus的I2C调试器,实现单片机读写存储器AT24C02的实验。
KEY1充当外部中断0中断源,当按下KEY1时,单片机通过I2C总线发送数据AAH给AT24C02,等发送数据完毕后,将数据AAH送P2口通过LED显示出来。
概述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类电子设备已不再满足于某一单一功能,而是朝着多功能集成的方向发展,随着功能的增加,一个系统就不仅仅需要一个主机,还需要与多个外设配合工作以实现附加功能,因此主机与外设就必然需要进行数据传输,而这种传输一般会采用串口的方式以节约IO资源和增加传输距离。
而普通单片机控制器只提供1个串口,远不能满足多外设通讯的需求,因此串口扩展成为系统常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串口扩展的方案比较多,但开发工作量、硬件成本、可靠性、指标存在一定差异。
鉴于速度、通用性及成本的考虑,SPI总线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利用SPI接口进行串口扩展也不失为实现串口扩展的一个好方式。
成都国腾微电子有限公司的GM814X芯片正是针对SPI扩串口的需求而设计开发的串口扩展专用芯片,可以帮助系统设计工程师轻松通过MCU的SPI接口实现扩串口的功能。
扩串口方案SPI总线SPI总线是由摩托罗拉公司提出的一种同步串行外围设备接口总线,主要用于微控制器和外围设备之间的串行传输。
SPI也能在多主设备系统中进行处理器的通信。
外围设备可以是简单普通的TTL移位寄存器,也可以是复杂完整的从系统,如LCD显示驱动器、模数转换器系统等。
SPI总线包含四条线:串行时钟(SCK),主输出从输入(MOSI),主输入从输出(MISO),从设备选择(SS)。
总线系统中所有的SCK、MOSI、MISO引脚要连在一起。
系统中只有一个SPI设备可作主设备,其他连在总线上的SPI设备就成了从设备。
主设备将它的SCK和MOSI、MISO分别连到从设备的SCK和MOSI、MISO端。
SPI串行接口主要用于短距离的主机与从机的数据传送,具有连接电路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可为实现主机和从机及从外围设备的通信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案。
GM814XGM814X芯片可以将一个标准SPI接口扩展成2个(GM8141)或4个(GM8142)标准的UART,所有扩展串口能以各自独立设置的波特率,帧长和校验方式,同时和SPI接口进行数据收发。
通用串行总线的OTG技术
程军;陈贵灿;姜飞
【期刊名称】《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年(卷),期】2003(20)6
【摘要】通用串行总线的OTG技术是为了使USB接口技术应用于PC机以外的市场而在USB2.0规范基础上扩展出的新技术。
采用OTG技术可以使普通的数码设备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大大方便了各种便携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本文介绍了OTG技术的特点,比较了OTG技术与普通USB的不同,并对其市场前景做了预测。
【总页数】4页(P54-56)
【关键词】通用串行总线;0TG技术;USB接口;计算机;外部设备
【作者】程军;陈贵灿;姜飞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36
【相关文献】
1.通用串行总线在虚拟仪器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J], 赵高毅
2.数字家庭技术专栏(11):USB OTG技术的发展现况 [J], 谦君
3.无线通用串行总线的双载波解调技术 [J], 杨润丰;陈晓宁;赵健
4.通用串行总线集线器或连接器产品对标技术方案 [J],
5.飞利浦推出首套USB OTG开发工具套件大幅度缩短采用Intel Xscale技术的便携式与掌上设备的USB OTG建置时间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参考答案《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第3版)》习题参考答案姜志海黄玉清刘连鑫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目录第1章概述 ............................................................. 2 第2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结构 . (5)第3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指令系统 .......................................10 第4章 MCS,51系列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 13 第5章 MCS,51系列单片机硬件资源的应用 ................................. 18 第6章 MCS,51系列单片机并行扩展接口技术 ............................... 23 第7章 MCS,51系列单片机串行总线扩展技术 ............................... 28 第8章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 . (30)第1章概述1(简述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微型计算机在硬件上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及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运算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主要部分;控制器控制计算机各部件自动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存储器是存放数据与程序的部件;输入设备用来输入数据与程序;输出设备将计算机的处理结果用数字、图形等形式表示出来。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这三部分称为计算机的主机,而输入、输出设备则称为计算机的外部设备(简称外设)。
由于运算器、控制器是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关键部件,所以常将它们合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 Unit)。
2(微处理器、微型计算机、微型计算机系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微处理器是利用微电子技术将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运算器和控制器)集中做在一块集成电路上的一个独立芯片。
usb扩展原理
USB扩展是通过使用USB集线器或USB延长线等设备来增加USB接口数量或扩大USB信号传输距离的技术。
它可以帮助用户连接多个USB设备并将它们与计算机或其他主机设备连接起来。
USB扩展的原理涉及到USB总线的工作原理。
USB总线是一种串行通信接口,它使用一对差分信号线(D+和D-)来传输数据。
USB设备通过连接到计算机或主机设备的USB端口,来进行数据传输和供电。
当用户需要连接更多的USB设备时,USB集线器就起到了扩展USB接口数量的作用。
USB集线器通常具有一个“向上”端口,用于连接到计算机或主机设备的USB端口,以及多个“向下”端口,用于连接其他USB设备。
当用户将USB设备连接到USB集线器的“向下”端口时,USB集线器会通过内部电路将数据和供电信号传输给这些连接的USB设备。
USB延长线则可用来扩展USB信号传输的距离。
当用户需要将USB设备与计算机或主机设备之间的距离延长时,可以使用USB延长线来达到这一目的。
USB延长线一端连接到计算机或主机设备的USB端口,另一端连接到USB设备,通过增加信号传输的距离,使得USB设备可以远离计算机或主机设备,达到信号传输的目的。
总的来说,USB扩展通过增加USB接口数量和扩大USB信号传输距离的方式,帮助用户连接更多的USB设备并满足长距
离传输的需求。
它提供了方便和灵活的解决方案,满足了用户对USB接口的扩展需求。
串行总线是什么?(优点和作用)任何一个微处理器都要与一定数量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但如果将各部件和每一种外围设备都分别用一组线路与CPU直接连接,那么连线将会错综复杂,甚至难以实现。
为了简化硬件电路设计、简化系统结构,常用一组线路,配置以适当的接口电路,与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这组共用的连接线路被称为总线。
采用总线结构便于部件和设备的扩充,尤其制定了统一的总线标准则容易使不同设备间实现互连。
微机中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
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而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件板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图串行通信另外,从广义上说,计算机通信方式可以分为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相应的通信总线被称为并行总线和串行总线。
并行通信速度快、实时性好,但由于占用的口线多,不适于小型化产品;而串行通信速率虽低,但在数据通信吞吐量不是很大的微处理电路中则显得更加简易、方便、灵活。
串行通信一般可分为异步模式和同步模式。
-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总线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而使计算机总线技术种类繁多,各具特色。
下面仅对微机各类总线中目前比较流行的总线技术分别加以介绍。
一、内部总线1.I2C总线I2C(Inter-IC)总线10多年前由Philips公司推出,是近年来在微电子通信控制领域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总线标准。
它是同步通信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接口线少,控制方式简化,器件封装形式小,通信速率较高等优点。
在主从通信中,可以有多个I2C总线器件同时接到I2C总线上,通过地址来识别通信对象。
2.SPI总线串行外围设备接口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总线技术是Motorola公司推出的一种同。
串行ATA总线应用技术串行ATA (SATA-Serial ATA)是Intel代表的存储设备开发商开发的ATA-7串行版本SATA 1.0。
目的是把基于ATA的存储能够更普遍应用于桌面、移动存储设备、低端服务器和网络存储领域[1]。
2004年4月,IDF再次对标准1.0版本的带宽和物理层连接器进行较大改进,并发布了增强的标准SATA I,以兼容SAS 物理层,满足数据中心存储需要[1]。
使基于ATA的存储设备性能与中、低端企业级SCSI存储设备性能重叠,适应数据生命周期和企业存储分层等应用模式的开展。
与ATA物理接口结构改变对应,SATA硬盘在机械系统、传输模式、信号方式、伺服系统、磁介质等都有一定的改变或改进,并大量借鉴SCSI技术,其基本带宽达到1.5GMps,是一种典型的“后PC”技术[2]。
1 SATA技术要点1.1 简化的模型SATA串行链路接口协议借鉴了ISO/OSI和TCP/IP模型的组织方式和对象、服务、层次封装等概念,沿用层次化的描述方法,从低向上分别为物理层、链路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四层。
由于通信是在主机和存储设备非对等的双方进行的,所以传统的peer-to-peer实体指代发生了变化。
1.2 协议状态机机制SATA协议操作主要通过通信实体协议栈的传输控制状态机(Transport State Machine)和链路状态机(Link State Machine)两大核心子模块完成,其中链路状态机完成与串行线路相关的操作,传输控制状态机通过把上层操作分解成可与链路状态交换的一系列动作,使用接口中的子模块资源,完成与主机平台相关的操作。
两状态机在传输数据过程中相互协调工作行为,最优化应用资源。
1.3 精简高效的核心技术SATA是高速串行总线技术,为了在区区4条数据线上得到比并行16条数据线还要高的数据传输率,结构上减少协议层次,精简协议内容和算法复杂性;技术上各层大量采用支持高速或有利于传输的技术。
青岛大学教案学院:自动化工程学院教研室:控制系课程名称: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任课教师:丁军航1.课程性质:该课程是青岛大学自动化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等专业的选修课,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强。
2.学习目的和要求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理论与技术,受到较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分析、设计、开发和研究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基本能力。
要求:(1)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接口和过程通道设计的基本知识;(2)掌握数字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和程序编制;(3)掌握常规及复杂控制策略、应用程序设计与实现技术;(4)学会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与研制方法;(5)初步了解分散型测控网络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
3.选用教材与课程地位(1)本课程选用的教材,由本课程组编写,是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年6 月出版(2)本课程曾选用的教材,也由本课程组编写,2002 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先后印刷21 次,发行量近12 万册,被许多高校选作教材,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
(2)本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山东省精品课程。
4.内容简介全书共分9 章。
第1 章是绪论,介绍了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组成、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典型型式、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第2 章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技术;第3 章讨论了数字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了逐点比较法插补原理、多轴步进驱动控制技术和多轴伺服驱动控制技术;第4 章讨论了常规及复杂控制技术,主要介绍了数字控制器的各种控制算法;第5 章讨论了现代控制技术,主要介绍了采用状态空间的输出反馈设计法、极点配置设计法、最优化设计法;第6 章讨论了先进控制技术,重点介绍了模糊控制技术、神经网络控制技术、专家控制技术和预测控制技术;第7 章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技术;第8 章讨论了分布式测控网络技术;第9 章讨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原则、步骤和工程实现,并给出了设计实例。
WK系列通用异步串口UART产品产品介绍:WK提供目前业界收发缓存最大、接口最全、尺寸最小的高性价比UART 器件,芯片内置多种总线数据转换处理协议,为工业和便携设备等嵌入式系统提供先进的串口扩展器件。
产品特点:}接口最全:--WK系列UART产品主接口支持UART、I2C、SPI、8位并行总线可选--业内独创通过标准三线UART串口扩展UART技术。
}收发缓存最大:--每个扩展串口具备256级收发独立FIFO--支持超时中断和任意可设置FIFO触发点中断--防止串口通信数据溢出,减少CPU响应中断次数---有效提高基于嵌入式OS系统中串口通信的实时性和可靠性。
}封装最小:--系列产品采用SSOP16/20,QFP44,QFN24/32封装--WK2204采用4*4mm的QFN24封装,为业界最小的4通道低电压UART --WK2166为QFP44封装,为业界最小的工业级宽电压4通道UART}主接口特性:--UART接口:波特率自适应技术,最高速率2Mbps,支持16字节连续收发;--SPI接口:从模式,最高速率10Mbps,支持256字节连续收发;--IIC接口:从模式,最高速率1Mpbs,支持16字节连续收发--8位并口:标准8位总线模式,最高速率10MBps,仅占用2个地址空间}扩展串口特性:--系列产品支持2-4个扩展标准串口可选--每个扩展串口波特率、字长、校验格式可以独立设置,并可单独软件复位;--扩展串口最高通信速率可达2Mbps;--扩展串口可以支持RS485自动收发,自动485网络地址识别;--可设置为SIR标准的IrDA红外通信模式,速率可达115.2kbps。
}设计资源和支持:--Linux/Android 系统级串口驱动,参考源代码--8051,STM32 应用参考源代码--EVB开发评估板产品应用:l移动便携设备:行业PDA、行业平板、移动收款机、便携数据采集终端l工业控制:串口服务器、自动化现场控制、POS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l仪器仪表:智能仪表、AMR远传抄表设备、工业/医疗采集仪器l通信设备:工业网络通信设备、串行基站控制器、串行通信终端l汽车电子:车载导航系统、停车管理系统、汽车安全行驶记录仪(黑匣子)l智能硬件:智能家居控制设备、可穿戴采集设备、智能安防,智能家电产品选型:WK21系列宽电压产品系列,工作电压2.5-5.0V ,适合工业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