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考试卷】福建省清流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阶段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73.50 KB
- 文档页数:13
高一下期3月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交回。
4. 本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乡村文化是传统文化生民的家园,是乡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是非标准、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乡民的处事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乡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较之工业的高度发展,农业的缓慢发展常常给人以安全稳定的印象。
相对于城市的狂躁、复杂与多变,乡村则有着更多诗意与温情,它承载着乡音、乡土、乡情以及古朴的生活、恒久的价值和传统。
在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的大量消失并不意味着乡村文化的消亡,相反,乡村更加稀缺而珍贵,乡村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寓所。
在中国古代社会里,乡村文化是与庙堂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乡村文化在乡村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人们的记忆中,乡村是安详稳定、恬淡自足的象征,故乡是人们魂牵梦绕的地方。
回归乡里、落叶归根是人们的选择和期望。
在现代社会,乡村文化依然是与城市工业文化相对立的一种文化,许多城里人生活在都市却处处以乡村为归依,有所谓“乡土中国”的心态。
城镇化是“以城带镇”的发展模式,是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病”日趋凸显,主要表现为空气等环境条件恶化、水资源紧缺、交通拥堵、优质教育资源紧缺、居住条件恶劣、就业融入困难等。
其实城市病不仅如此,还包括更为严重的精神家园的迷失。
清流一中2015-2016学年下期高一语文第三阶段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每小题3分)人愉快时面呈笑容,哀痛时放出悲声,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
唐代韩愈说张旭善草书,“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
张旭的书法不但抒写自己的情感,也表现出自然界各种变动的形象,但这些形象是通过他的情感所体会的,因而能形成情景交融的意境。
汉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书法家可以用字的结构来表达物象的结构和生气勃勃的动作,使写的字成为一种表现生命的艺术。
元代赵子昂写“子”字时,先习画鸟飞之形,从中吸取对生命形象的构思,使“子”字有着鸟飞形象的暗示,成为一个表现生命的单位。
书法家要想使字表现生命,就要用他所具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许慎说:“书者,如也。
”书的任务是如,写出来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于物象的把握和理解。
但这里并不是完全像绘画那样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来表现的。
中国人写的字,能够成为艺术品,使用毛笔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毛笔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所不能比的。
正是这个特殊的工具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独特的艺术。
中国书法用笔有中锋、侧、锋,方笔、圆笔,轻重、疾徐等各种区别,皆是运用单纯的点画而成其变化,来表现丰富的内心情感和世界诸形相;就像音乐运用少数的乐音,依据和声、节奏与旋律的规律,构成千万乐曲一样。
唐朝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里说张芝学习草书之法,“一笔而成,气脉通连,隔行不断”。
石涛《画语录》也说,“人能以一画具体而微,意明笔透”,“一画之法立而万物著矣”。
但这里所说的一笔、一画,并不真是一条不断的线纹,而是如郭若虚所言,“自始及终,连绵相属,气脉不断”。
2016年福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全卷满分l50分。
考试用时l50分钟。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学,何学?这是人们津津乐道,却也让专家学者大为困扰的问题。
章太炎指出:“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张岱年认为:“所谓国学即中国学术之意。
”其实,国学就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经典化、知识化、普及化,是民族精神的载体。
如何看待国学?中国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从先秦诸子到宋明理学等思想都闪耀着古人的睿智,规定着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方向与精神表现。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厚德载物”的胸襟和气质,亦有空谈心性,轻于实践的固有缺陷与不足;长于道德规范架构,短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这使得传统文化在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步履维艰,困难重重。
以何种态度,站在何种立场,支持何种观点来看待国学,就成为关涉国学弘扬,国学复兴,国学能否正常发展的重大理论命题。
我们对待传统,抱守残缺,故步自封要不得;数典忘祖,粗暴武断亦要不得。
重提国学,弘扬国学,不是要拘泥于经典,食古不化,而是要从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与“魂”,在普及中修复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国学研究该求是,还是致用?学术研究本身就包含了“是什么”和“怎样做”两个不同层面的问题。
“是什么”就是学术研究要讲求客观,实事求是,在客观事实中探究真知。
“怎样做”是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探寻“是什么”是更好地解决“怎样做”的前提。
君子有志于学,首先在于学能明道、明理。
而通过这种思想创造活动,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规律,达到寻求真知目的,即求是;在此基础上有所为而为,则是“致用”,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5-2016学年福建省三明市清流一中高一(上)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一、名篇名句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1)鱼翔浅底,。
(2),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3)满载一船星辉,。
(4),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
(6),靡有朝矣。
(7)佩缤纷其繁饰兮,。
(8)还顾望旧乡,。
(9),悠悠我心。
(10)羁鸟恋旧林,。
二、课内文言文.(每题2分,共12分)2.下列画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愆期(yán)垝垣(ɡuǐ)陨落(yǔn)帷裳(chánɡ)B.攘诟(ɡòu)溘死(hé)侘傺(chì)公姥(mǔ)C.伶俜(pīnɡ)遗施(wèi)否泰(pǐ)鲑珍(xié)D.拾掇(chuò)吐哺(bǔ)羁鸟(jī)樊笼(fán)3.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B.卒起不意,尽失其度C.失其所与,不知 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常以身翼蔽沛公②群臣怪之③此其志不在小④越国以鄙远⑤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⑥素善留侯张良⑦吾得兄事之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A.①⑦/②③/④⑤⑧/⑥⑨⑩B.①③⑩/②④⑤/⑥⑦/⑧⑨C.①⑦⑩/②⑤/③④/⑥/⑧⑨D.①/②③④/⑤/⑥⑨⑩/⑦⑧5.下列句式中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是寡人之过也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C.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D.此亡秦之续耳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B.C.D.7.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常用义全部相同的一项是()A.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C.信誓旦旦,不思其反D.不见复关,泣涕涟涟三、课外文言文阅读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清流一中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三阶段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默写(10分,每小题2分)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明不要因为离别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9分)伶官传序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
”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三语文期末考试卷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看拼音写汉字,看汉字写拼音(每个0.5分,共20分)sù mèi kuā kōng hóu dài mào yǎo tiǎo()兴夜()修()() ( ) ( )()()() ( ) ( ) ( ) 舳.舻.蜉.蝣.庐冢.弥.望平仄.喇.叭.( ) ( ) ( ) ( ) ( ) ( ) ( ) 淅.沥.婆.娑.庶.民肄.业孜.孜求学敷.衍.霎.时( ) ( ) ( ) ( ) ( ) ( ) ( ) ( ) 祈.祷.缔.造.骇.人听闻蜕.变忌.恨.卓.有成效.诬.蔑.二、补充成语()心()意()颜()色鸟()花()山()水()集中()()光()色三、选择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析不全正确的一项是()A、抱布贸.丝(交换)匪.来贸丝(不是)B、士也罔.极(无)二三..其德(不专一)C、躬自悼.矣(伤心)言既遂.矣(于是)D、以我贿.迁(财物)来即.我谋(走近)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B、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C、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D、岂敢定居..?一月三捷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诗人,代表作是《离骚》。
B、我国文学史上素以“风骚”并称。
“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
C、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两大优秀传统,其中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
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的作品集。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往事纷纭大言不惭坚如磐石戒之勿忘B、窈窕淑女情深意重良晨吉日一片狼藉C、薄暮冥冥贫贱不移义结金兰郑人买履D、否极泰来气息奄奄循循善诱行人驻足5、下列对《兰亭集序》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由集会赏景而乐,又由此联想到人生苦短胜景不长,因此产生痛惜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本文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清流一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科10月阶段考试卷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默写(8分) 1、恰同学少年, 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 。
(《沁园春·长沙》) 2、 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 。
(《再别康桥》)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___________;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退秦师》) 4、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 《沁园春·长沙》 5、大丈夫应不拘小节: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鸿门宴》) 6、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的精神: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
(《荆轲刺秦王》) 二、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共21分) 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 7、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长篙(gāo ) 巷道(hàng ) 颓圯(pǐ) 百舸争流(gě) B 、泥古(n ì) 漫溯(shuò) 笙(shēng)箫 自怨自艾(ài ) C 、揕(zhèn)胸 淬(cuì)火 忤(chǔ)视 忸怩不安( nì) D 、给予(j ǐ) 冰屑(xuè ) 立仆(pū) 挥斥方遒(qiú) 8、对下列语句中抽出来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郑既知亡矣 既:已经 B .将焉取之 之:指代土地 C .又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 .何厌之有 厌:厌烦 9、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以其无礼于晋 ②敢以烦执事 ③夜缒而出 ④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A 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年级 班级 座号 姓名………………………………………………………………………………………………………………………………………………………………………B两个“以”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C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同D两个“以”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10、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B、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C、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D、卒起不意,尽失其度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12、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福建省三明市清流一中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课内基础知识(34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6分,每格1分)(1)楚天千里清秋,。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师者,。
(《师说》)(3)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4)卒相与欢,。
(司马迁《廉颇与蔺相如列传》)(5)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6)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李清照《醉花阴》)(7)谁怕?。
(苏轼《定风波》))(8)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9),怎敌他、晚来风急(李清照《声声慢》)(10)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11)古典诗歌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琵琶女回忆韶光的伤感;杜甫《秋兴八首(其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写出漂泊在外、思念故乡的悲愁;李商隐《锦瑟》“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渲染的意境虽可望而不可即,但却真切地写出诗人的悲哀。
2.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石栈.(zhàn)篆.(zhuàn)文崔嵬.(wéi)槁暴..(gǎopù)监.生(jiàn)B.廪.(lǐn)食吮.血(yǔn)朱拓.(tuò)饿莩.(piǎo)数罟..(cù gǔ)C.料峭.(qiào)骐骥.(jì)畏葸.不前(xǐ)渑.(miǎn)池迁谪.(dí)D.天堑.(zàn)跬.(kuǐ)步钿.(diàn)头聒(kuō)噪忖度(cǔnduó)3.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寒喧帷幄暮砧舞谢歌台B、广袤吞筮藩篱晕眩战粟C、蹂躏崔嵬杜撰撒手人寰D、反馈逡巡缪种人才挤挤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他的功绩仿佛早就为时间所______,他也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光荣的过去。
福建省清流县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1. (2分) (2017高二上·黄陵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小店开业,老同学从远方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大驾光临,小店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B . 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之中前来致谢,耽误一下你的宝贵时间。
C . 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一份调查报告,提出了不少改进食堂服务质量的意见,并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 . 某作家近日举行签名售书活动,他在书的扉页写道:鄙人才疏学浅,奉上力作一本,敬请指正。
2. (2分) (2016高一上·河北月考) 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 . 伴侣慷概主宰风华正茂B . 岐视草霉废墟激浊扬清C . 奥丧追朔斑斓鱼翔浅底D . 榆阴摸索星晨天纶之乐3.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紫砂杯具自古以来就为茶器之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与保健功效,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玻璃、塑料杯具望尘莫及。
B . 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C . 经过了这几个月的集训,国家足球队的技战术水平是否能有较大提高,精神面貌是否能有明显改变,广大球迷正拭目以待。
D . 入围本届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两部中国影片,《三枪拍案惊奇》令人遗憾地铩羽而归,《团圆》则获得了最佳编剧银熊奖。
4.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他对文化出版业具有深入的了解和敏锐的洞察力,他认为,一本畅销书不仅仅是一件精雕细琢值得收藏的艺术品,更是流通的商品。
B . 《南方周末》曾发表文章《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认为公民的围观、民意的关注可以“让良知默默地、和平地、渐进地起作用”,最终会促进公权力的合理使用。
福建省惠安县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017.3 1.语言文字运用(21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之前曾有一些高校争相建豪华校门,现今又有高校校门“撞脸”名校。
学校一味追求“大门”是对教育精神的,是学风浮躁的表象。
②实践证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离开环境保护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而脱离经济发展抓环境保护则是。
③形式各样的“兴趣班”、“艺术班”打着“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应运而起,这种“抢跑”,实际上是一种的育儿方式。
A.舍本逐末南辕北辙缘木求鱼B.南辕北辙舍本逐末缘木求鱼C.舍本逐末缘木求鱼南辕北辙D.缘木求鱼南辕北辙舍本逐末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随着个人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互联网以不可阻挡之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影响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变革浪潮。
B.据报道,某市场被发现存在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伪造质检报告书,管理部门将对此开展专项检查行动,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
C.今年五一节前夕,发改委发出紧急通知,禁止空调厂商和经销商不得以价格战的手段进行不正当竞争。
D.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2013年12月4日,“中国珠算”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种对现代人来说相当陌生的计算方法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借助算盘和口诀,通过人手指拨动算珠,就可以完成高难度计算。
,,,,,。
①即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熟练掌握②珠算算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③蕴含了坐标几何的原理④包含了珠算的所有秘密⑤用珠算运算,无论速度还是准确率都可以跟电子计算器媲美⑥珠算口诀则是一套完整的韵味诗歌A.②④⑥③⑤①B.⑤②④⑥③①C.⑤①②⑥④③D.②③⑥④①⑤4.下列语句中,语言表达恰当的一项是()(3分)A.采访节目: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刚刚因病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2016—2017学年第二期第三阶段考试高一语文试卷(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名篇名句默写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举酒祭月,“,抒发了壮志难酬的人生感慨。
(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中“,是辛弃疾在赏心亭上看到的江景,水天一色,气象阔大。
(3)杜甫《登高》中的名句“,”,既描写长江开阔雄浑之景,又寄寓着时光流逝、怀才不遇的感慨。
(4)荀子《劝学》篇中“,”以金石为喻,论述了为学应坚持不懈的道理。
(5) 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文言文阅读(14分)2.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赢粮而景.从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④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⑤而相如廷.斥之⑥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A. ①⑤/②/③/④/⑥B. ①⑤/②⑥/③/④C. ①/⑤/②⑥/③/④D. ①⑤/②/③④/⑥3. 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2分)例句: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A.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B.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C.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为天下笑者,何也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分)(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3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4分)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①奋六世之余烈②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①履至尊而制六合②惑而不从师C.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②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D.①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②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6、下列对文段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施行一系列政策以巩固政权,譬如焚书、毁城、销毁兵器等。
B.秦始皇自认为,凭借严苛的统治手段和稳固的军事防御,他的子孙就可世代称帝。
C.文段采用夸张、对比、铺陈等手法,通过正反对比,表现了秦始皇的实力和野心。
D.文段极言秦始皇夺天下之猛和守天下之严,以秦前期气势之盛反衬后期败亡之速。
三、课外古诗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题目。
(20分)李春芳,字子实,扬州兴化人。
嘉靖二十六年,举进士第一,除修撰。
简入西苑撰青词,大被帝眷,与侍读严讷超擢翰林学士。
寻迁太常少卿,拜礼部右侍郎,俱兼学士,直西苑如故。
佐理部事,进左侍郎,转吏部,代讷为礼部尚书。
时宗室蕃衍,岁禄苦不继。
春芳考故事,为书上之。
诸吉凶大礼及岁时给赐,皆严为之制。
帝嘉之,赐名《宗藩条例》。
寻加太子太保。
四十四年,命兼武英殿大学士,与讷并参机务。
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
春芳自学士至柄政,凡六迁,未尝一由廷推。
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
居政府持论平,不事操切,时人比之李时;其才力不及也,而廉洁过之。
时徐阶为首辅,得君甚。
春芳每事必推阶,阶亦雅重之。
隆庆元年春,有诏修翔凤楼,春芳曰:“上新即位,而遽兴土木,可乎?”事遂止。
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
春芳疏辨求去,帝慰留之。
及代阶为首辅,益务以安静,称帝意。
时同列者陈以勤、张居正。
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
始阶以人言罢,春芳叹曰:“徐公尚尔,我安能久?容旦夕乞身耳。
”居正遽曰:“如此,庶保令名。
”春芳愕然,三疏乞休,帝不允。
既而赵贞吉入代以勤,刚而负气。
及高拱再入直,凌春芳出其上,春芳不能与争,谨自饬而已。
俺答款塞求封,春芳偕拱、居正即帝前决之。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
时春芳已累加少师兼太子太师,进吏部尚书,改中极殿,度拱辈终不容己,两疏请归养,不允。
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疏诋之,春芳求去益力。
赐敕乘传,遣官护行,有司给夫廪如故事。
阅一岁,拱复为居正所挤,几不免。
而春芳归,父母尚无恙,晨夕置酒食为乐,乡里艳之。
父母殁数年乃卒,年七十五,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列传八十一》,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春芳恭慎,不以势凌人凌:欺压B.齐康之劾徐阶也,语侵春芳侵:攻击,侵犯C.益务以安静,称帝意称:赞扬D.南京给事中王祯希拱意希:迎合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B.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C.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D. 会贞吉为拱逐拱益/张修阶故怨/春芳尝从容为阶解/拱益不悦9.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春芳才华出众,受皇上厚爱。
嘉靖二十六年考中进士第一名;皇上爱惜其才,他从翰林学士到主掌大权,六次升迁,都非大臣推举,皆由皇上特旨任命。
B.李春芳敢于上书,勇于除弊。
他主张改革礼制,其方案被皇上赐名《宗藩条例》以示嘉奖;隆庆元年,皇上下诏修造翔凤楼,李春芳认为不宜,修楼一事就这样停止了。
C.李春芳为人谦恭,做事谨慎。
在任职期间,论议平正,不说偏激的话;当时徐阶得皇帝信任做了首辅,李春芳遇事必推崇徐阶,徐阶也很看重他。
D.李春芳为人看透朝政,多次请归。
因张居正自恃才气,李春芳多次上书请求退休,皇上不允许;给事中王祯上书诋毁李春芳,皇上误信,免去李春芳的官职俸禄。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 世宗眷侍直诸臣厚,凡迁除皆出特旨。
(5分)(2) 以勤端谨,而居正恃才凌物,视春芳蔑如也。
(6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题目。
(10分)送友人入蜀①李白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②。
【注】①本诗为天宝二年作者在长安送友人入蜀任职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权贵的排挤。
②君平,西汉严遵的字,他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
11.本诗二三两联描写的蜀道有何特点?(4分)12.本诗所表达的情感较丰富,请简析。
(6分)四、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9分)①书院是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也是人类教育史上的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制度。
书院这个名词成为私人讲学的代表,是从朱熹开始的,但是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则起自唐代。
从唐末到20世纪初年,书院教育持续了1000多年。
一个制度能维持这么久,那么它的贡献也就可想而知了。
②“私人讲学”这四个字其实是一个很现代的名词。
因为在传统中国,公私的分别并不像现代这么清楚。
唐末社会崩溃,世家大族早已陵夷,中央政令不行,原有的庙学教育也跟着衰落不振,于是便有了私人创办家族学校之举。
其实私人教学,至少源始于孔子,但以家族之力来创办学校,招收学生,延聘师儒,却是以前少有的事。
③从传统教育的立场来说,私人兴学不外是在官学崩溃的时候,模仿其体制和规模,继续其功用,并没有取代官学的意思或目的。
这样的私人教育当然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
④但是在发扬儒家的“为己之学”或宋明理想的思想方面,书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讲学的风气以及制度化当然要归功于书院,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往往依附书院而发扬光大。
这是中国教育制度史上十分光辉的发展。
西洋中古学术的发展往往依附于大学,迨文艺复兴,则“学院”兴起,日渐取代大学。
而到了启蒙时代,沙龙更成了新思想的温床。
可见学术的发达往往和思想家荟萃的场所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从这个角度言之,书院是宋明以来儒学发达的制度上的保姆。
⑤政府对于书院所扮演的角色当然是很清楚的,因此有数次毁灭书院的纪录。
也因此作为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得以发展出其特立独行的性格,使它继续不断更新,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
我们对东林书院和它所代表的实践精神的神往,无非是因为它所代表的正是传统中国读书人的独立理想。
唯其独立而有尊严,唯其尊严而能赓续中国的人文传统。
⑥书院在各地发展的过程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它不断地和地方既有文化特色产生交流。
中国有学术地理,可说是自宋代而开始。
先此当然有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但中国疆土自元以来,扩张得特别快,再加上外族入主中国,所以在整合各种文化和民族传统的过程里,教育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
⑦总之,书院教育舍弃在中国幅员扩张的过程时,追求政治上的齐一性,而选择文化上的包容性。
从宋元以来,替中国维持它作为一个政治单位命脉的实在是这种文化上的弹性和教育、思想上的包容性。
书院至少在充分官学化以前是这种文化命脉的主要机构。
(摘编自朱汉民李弘祺主编《中国书院》)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制度如果能维持长久,那么就会产生一定的贡献,持续了1000多年的书院教育,其贡献也一定不会小。
B、私人创办家族学校的出现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社会、政治等影响外,还跟教育自身的衰落不振有一定的关系。
C、在传统中国,公私分别并不清楚,私人教学,至少起始于孔子,但用书院来称呼私人创办的学校却是唐代以前少有的事。
D、书院作为中国文化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在发扬宋明理学或儒学的种种风尚及学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书院也是中国古代一些思想家荟萃的场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宋明以来儒家学术的发达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
B、西方中古学术的发展历程,不同于中国的形式,而是从大学到“学院”,到了启蒙时代,很多新思想则来自于沙龙。
C、辅助官学教育的书院,创造新思潮,影响政治及社会,这种角色有时不被政府所接纳,因而也会招来官方打压。
D、学术与地方文化结合的现象早在宋代以前就出现,从宋代开始,学术地理得以继续保持,这有力促进了各种文化之间的整合。
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书院机构和书院制度,不是自古就有的,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但私人教学的现象则远比书院机构出现得早。
B、中国古代的私人教育,缺乏现代人公私分明的特点,在体制、规模和功用上,往往具有明显的官学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