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数上1.5.4有理数的乘除法混合运算
- 格式:ppt
- 大小:346.50 KB
- 文档页数:17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是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更复杂数学知识的前提。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运算。
但是对于乘除运算,他们可能还不太熟悉,特别是对于混合运算,可能会感到有些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
2.能够正确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法则和技巧。
2.难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互助学习,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PPT课件:包含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
2.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出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概念。
比如,我们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小球从地面上抛出,上升了3米,然后又下降了2米,它最终离地面多远?”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呈现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规则和示例。
可以结合具体的例子,解释乘除运算的优先级和顺序,以及如何进行计算。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具体的练习题,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可以设置不同难度的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1.5有理数的乘除
第3课时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
2.能运用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难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而合理地进行计算.
【板书设计】
第3课时 乘、除混合运算
1.有理数乘、除的混合运算,从左到右依次计算,也可统一化为乘法运算.
2.含加、减、乘、除的算式,如没有括号,应先做乘除运算,后做加减运算;如有括号,应先做括号里的运算.
3.乘法运算律⎩⎪⎨⎪⎧ab =ba (ab )c =a (bc )a (b +c )=ab +ac。
1.5 有理数的乘除第 3 课时有理数的乘、除混杂运算教课目标1.能依据有理数的运算序次,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的混杂运算.2.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3.培育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立运算序次,计算中按步骤谨慎进行,最后要验算的好的习惯。
教课重难点【教课重点】如何按有理数的运算序次,正确而合理地进行有理数混杂运算及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教课难点】灵巧运用运算律及符号的确定。
课前准备课件、教具等。
教课过程一.温故知新1.我们学习了哪些运算?2.有理数的加法法规是什么?减法法规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3.有理数的乘法法规是什么?除法法规是什么?它们的结果各叫什么?4.有理数的运算律有哪些?用式子如何表示?5.在小学我们学过四则运算,那么四则运算的序次是什么?二.创建情形引入新课试一试:指出以下各题的运算序次:1.50212. 6 32;3.632 ;54.17 8 2 4 3 ;5. 120.5211; 3396. 1 0.2 3 4(18 5.3)5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练习:简略计算,并回答依据什么?1.( 1) 125× 0.05 ×8× 40(小学数学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13557(2)36 (小学数学的分配律)296122.上题变成( 1)(- 0.125)×(- 0.05)× 8×(- 40)(2)155739636 212能否简略计算?也就是小学数学的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能否使用?探究新知计算以下各题:(1)(- 5)× 2;( 2) 2×(- 5);( 3)[2×(- 3)] ×(- 4);( 4)2×[(- 3)×(- 4) ](5)1;( 6)1 323 2333在进行加、减、乘的混杂运算时,应注意: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数,没有括号时,先算乘法,后算加减.比较的结果 .: (1) 与 (2) ;(3) 与(4) ; (5) 与 (6)的计算结果相同.计算结果相同,说了然什么?生:说明算式相等.即:( 1)(- 5)× 2=2 ×(- 5);(2) [2×(- 3) ]×(- 4) =2× [(- 3)×(- 4) ];(3)3211= 3 2333由(1) ,我们可以获取乘法交换律;由(2) ,可以获取乘法结合律;由(3),可以获取分配律.师: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成立吗?大家每人写一些不一样的数据来试一试.(学生活动)乘法的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成立.我们商讨的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运算中的应用.我们第一要知道乘法运算律有哪几条?能用文字表达吗?乘法的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地址,积不变;乘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也许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分配律:一个数与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两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1.5 有理数的乘除3.乘、除混合运算知|识|目|标1.经历计算乘除混合运算等数学活动,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2.通过对典例分析、讨论、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掌握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3.经历复习乘法的三条运算律的学习过程,能将乘法运算律应用于有理数计算中,以简化计算.目标一 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例1 教材例3针对训练计算: (1)-34×(-32)÷(-94);(2)-34÷38×(-49)÷(-23).【归纳总结】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把除法转化为乘法后确定符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小数要化成分数,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约去分子和分母中的公因数.目标二 掌握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例2 教材例4针对训练计算: (1)4×(-5)-16÷(-8)-(-10);(2)115×(13-12)×311÷54.【归纳总结】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3)若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一般按照小括号、中括号、大括号的顺序依次进行.目标三 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计算 例3 教材例5针对训练运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23-14)×|-24|;(2)4×(-367)-3×(-367)-6×367.【归纳总结】 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时的注意要点:(1)运用乘法交换律或结合律时,要考虑把能约分的、凑整的、互为倒数的数结合在一起; (2)利用分配律计算时,要注意符号的处理.知识点一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详见例2后的【归纳总结】. 知识点二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乘法运算律:(1)乘法交换律:ab =ba ; (2)乘法结合律:(ab)c =a(bc); (3)分配律:a(b +c)=ab +ac.[点拨] (1)在用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因数的符号一起交换;(2)多个有理数相乘,可以任意交换它们的位置,也可先把其中几个因数相乘,所得的积不变;(3)分配律是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加数的个数可以不限于两个.王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计算题:(-2)×12÷12×(-2),小明是这样解的:原式=(-1)÷(-1)=1.他的解法对吗?如果不对,请改正.详解详析 1.5 有理数的乘除3. 乘、除混合运算【目标突破】例1 解:(1)-34×(-32)÷(-94)=-34×(-32)×(-49)=-34×32×49=-12.(2)-34÷38×(-49)÷(-23)=-34×83×(-49)×(-32)=-34×83×49×32=-43.例2 解:(1)4×(-5)-16÷(-8)-(-10) =(-20)-(-2)+10 =-20+2+10 =-8.(2)115×(13-12)×311÷54=115×(-16)×311×45=-115×16×311×45=-225.例3 解:(1)(-12+23-14)×|-24|=(-12+23-14)×24=-12×24+23×24-14×24=-12+16-6 =-18+16 =-2.(2)4×(-367)-3×(-367)-6×367=(-367)×(4-3+6)=-277×7=-27. 【总结反思】[反思] 他的解法不对.改正:(-2)×12÷12×(-2)=-1÷12×(-2)=-2×(-2) =4.。
3. 乘、除混合运算【知识与技能】1.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利用运算律简化计算.2.能按照有理数的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的混合运算.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运算能力.4.在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培养学生在计算前认真审题,确定运算顺序,计算中按步骤审慎进行,最后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有理数乘除的基础上得出“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理解;使学生在经历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和计算能力.【情感态度】通过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体验数学的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学会与人交流,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教学重点】重点是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教学难点】难点是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乘除混合运算.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计算下列各题:(1)(-5)×2 2×(-5);(2)[2×(-3)]×(-4)2×[(-3)×(-4)](3)-3×2+13-3×2+-3×13小学时我们已学过乘法的哪些运算律?在运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观察下列各题的运算顺序:(1)-50÷2×15(2)6÷3×2(3)6÷3×2 (4)17-8÷-2+4×-3(5)-123×0.5-23÷119(6)1-0.2×-3-4×(185-5.3)思考对于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通过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情境1中(1)-10;-10, (2)24;24,(3)-7;-7.小学时我们已学过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在有理数运算中,这些运算律同样适用.情境2中在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中,先算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按照从左至右的顺序进行;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问题1乘法的运算律分别是什么?问题2用字母如何表示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乘法的交换律:ab=ba乘法的结合律:(ab)c=a(b c)乘法的分配律:a(b+c)=ab+a c在混合运算中,运用运算律可以简化计算.2.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问题1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问题2在混合运算中,如何使用运算律?【教学说明】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识,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能得出结论.【归纳结论】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的.在混合运算中,恰当地运用运算律使能约分的、凑整的、互为倒数的数要尽可能地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简化计算.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2.计算(-1)÷5×(-15)的结果是.3.计算:(1)(-34)×(212)÷(-112)(2)-2÷(-37)×47÷(-83)【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有理数运算律和混合运算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D 2. 1 253.(1) 54(2)-1 (3)-11 (4)6.282(5)-1111 81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是什么?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36页“练习”和教材第37页“习题1.5”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运算法则、运算律及运算顺序.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理解了有理数混合运算顺序,积累了运算技巧,提高了运算速度.进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