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旦诗歌的时空意识
- 格式:pdf
- 大小:300.86 KB
- 文档页数:4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穆旦的诗》学生谢美妹学号 0920450323009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通讯地址福建省建阳市小湖中心小学邮政编码 354211指导教师田义贵西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定表论穆旦的诗摘要穆旦诗歌被认为是足以和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齐名的,其最大特征是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技巧的借用基础上,立足于自己的现实环境,用诗歌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自我心灵的搏斗与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从而写出了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分裂、残缺、矛盾、痛苦的生命真相,并致力于展现灵与肉自我搏斗的种种痛苦而丰富的体验,最早有意识的采取叶芝、艾略特、奥登等现代诗人的部分表现技巧,而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具有现代性的诗人。
诗人对诗歌现代性的整体思考和实际操作,使他的诗歌超越了李全发、戴望舒等前辈诗人,我认为是中国大地上的一枝绚丽的艺术奇葩!我想从整体再到他的写作艺术去剖析,最后从他的后期阐述。
从而全面地进行一次穆旦的诗探究。
关键词:焦着矛盾,沉思忧郁,写作风格,后期创作目录摘要 (3)绪论 (5)一、焦着、矛盾中的穆旦 (5)1、现实与自我的矛盾 (5)2、价值观的颠覆 (5)3、纠缠的人生 (6)二、穆旦诗歌的艺术特色 (6)1、沉思忧郁的形象 (6)2、生命与艺术的融合 (7)3、穆旦的写作风格 (8)三、穆旦诗歌后期创作 (9)结论 (11)参考文献 (11)致谢 (12)绪论:近年来诗歌评论界和文学史界对穆旦的评价很高,甚至认为他是足以和郭沫若、徐志摩、艾青等齐名的一流的诗人。
但以往许多文学史著作并未能给穆旦充分的评价。
我想从整体再到他的写作艺术去剖析,最后从他的后期阐述。
从而全面地进行一次穆旦的诗探究。
穆旦诗歌的最大特征是在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表现技巧的借用基础上,立足于自己的现实环境,用诗歌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展现自我心灵的搏斗与内心深处的思想情感,从而写出了在混乱而黑暗的现实中分裂、残缺、矛盾、痛苦的生命真相。
论穆旦诗歌“荒原”意识的演绎方式荒原”一词,源于艾略特在1922 年发表的著名长诗《荒原》。
艾略特的《荒原》通过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伦敦的荒凉、混乱与虚无,深刻地批判了战后整个西方世界的物质危机和精神危机,一切都在不停地崩塌、溃烂和消亡,人类面临着无尽的灾难、痛苦和绝望。
艾略特《荒原》的发表,不仅震撼了西方诗人的心灵,当被译成中文介绍到中国时,对于当时的知识界,特别是青年诗人的创作,同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穆旦的诗歌创作便是典型。
由于“荒原”批判意识的浸润,诗人穆旦开始了对人类意识的探求和对于中国社会现实批判性的思考,他的诗作中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荒原”意识。
孙玉石在《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中谈到了“荒原”问题:“所谓‘荒原’意识,就是在T?S艾略特《荒原》的影响下,部分现代派诗人头脑中产生的对于整体人类悲剧命运的现代性观照,和对于充满极荒谬与黑暗的现实社会的批判意识。
”穆旦笔下的“荒原”与艾略特笔下的“荒原”是有区别的。
西方的荒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中国的“荒原”却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化的产物,穆旦深刻地揭示出这个“荒原”的原因在于“一个封建社会搁浅在资本主义的历史里”(《五月》)。
艾略特把整个西方文明的衰落概括为一个抽象的“荒原”,其笔下的《荒原》拥有深广的历史意识和深厚的宗教意蕴。
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穆旦的诗歌没有获得这种深远的历史感和宗教意识,但诗人却获得了《荒原》所具有的社会批判精神,并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
穆旦主要从社会历史和人的生存境遇的角度批判现实社会中存在的荒诞和灰暗,揭露社会现实对人性的扭曲、形乃至丑恶,以此来揭示人类的悲惨命运。
穆旦以“荒原”的意象和意象系列、意象组合,表达对中国冷漠黑暗的现实世界的绝望和否定,对荒芜寂寞的人生的批判与诀别,这些批判与反思的精神所体现的“荒原”意识,便成为诗人笔下特有的文化心态和创作母题。
在穆旦的笔下,现代主义的艺术形式与现代自我的生命体验融合在一起,深邃的玄理思考与凝练、富于弹性和张力的语言凝结在一起,既告别了内涵的浅白,也远离了表层的晦涩,显示出现代白话新诗的真正生命力。
探索与思考后的忧郁——论穆旦四十年代的诗歌
穆旦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诗人之一,他在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探索与思考后的忧郁情绪。
穆旦的四十年代诗歌,主题多元,既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有对人性深层次的探索和思考。
他在诗中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历史的沉重和无奈、自然的美和恐惧等话题。
诗人的思考和探索常常使他陷入一种忧郁的情绪中,这种情绪在他的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在他的《天地之间》中,诗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思考,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敬畏和人类命运的无奈。
他用“一团乌云遮住了月亮”来表达他对人类命运的疑惑和忧虑。
在《长夜之歌》中,他则通过对“长夜”的描绘,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沉重和无奈。
他用“长夜漫漫,谁给我一盏明灯”来表达他对历史的迷茫和无助。
穆旦的忧郁情绪也与他的思想和观念密切相关。
他的诗歌中体现了一种对理性的追求和对人性的关注。
他强调人类应该以理性和自由为指导,保护人性的尊严和权利。
他的思想和观念往往使他感到忧郁和沉重,但同时也为他的诗歌注入了深邃的思考和探索。
总之,穆旦的四十年代诗歌充满了探索和思考的气息,通过对社会现实、人性、自然和历史的思考和描绘,展现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认识和感悟。
这种思考和探索常常使他陷入一种忧郁的情绪中,但也为他的诗歌注入了深刻的思考和探索的内涵。
- 1 -。
论穆旦诗歌的自我意识。
穆旦诗歌是中国唐代的一个著名诗人,其诗歌具有自我意识的特点。
本文将从穆旦诗歌中具体剖析其自我意识的表现,并探讨其原因以及影响。
一、穆旦诗歌的自我表现穆旦的诗歌中,常常出现自我表现的元素。
他在自己的诗歌中经常用第一人称表述,如“吾”、“我”,这代表了他对自己的关注和认同。
同时,他对于自己的外貌、性格、自然情感以及感情体验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表达。
比如在《赋得残荷》中,“自谓高心方自复,怜君终爱故园情。
”在这段诗中,穆旦将自己的性格特点展现出来,表达出其“高心方自复”的低调自信,而“怜君终爱故园情”则表达了他对于故乡的感情依恋。
在《答刘倮》中,“万缕吴丝一线愁,离人还向故园头”的句子中,穆旦体现了他的感情体验。
从穆旦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于自我认知的关注,以及自我表现的自信和积极性。
二、穆旦诗歌自我意识的原因首先,穆旦是一位文化素养高、见识广的人,对于自我表达有一定的能力和意识。
其次,作为一位文人,穆旦的职责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也促使了他更加关注自己的感受和心情。
再次,作为一位渴望接近自然的诗人,穆旦关注自然景物,也就不可避免地关注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穆旦诗歌中自我意识的表现。
三、穆旦诗歌自我意识的影响穆旦诗歌中自我意识的表现对于中国古代诗歌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其注重个人感受和情感表达的特点反映了唐代诗歌逐渐发展为个人的表达形式,标志着古代诗歌和文学中“主体性”的形成。
其次,穆旦诗歌独特的个人表达方式也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和文学,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综上所述,穆旦诗歌具有自我意识的表现,这是其文化素养、文学角色、自然情感等因素的共同结果。
其自我表达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唐代诗歌个人化的趋向,对于后世诗歌和文学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论穆旦诗歌对现世的关怀与对生命的思考
蔡惠英
【期刊名称】《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19)6
【摘要】穆旦作为诗人在中国新诗史上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一方面是由于动荡和异化的时代有意或无意地忽略甚至剥夺诗人说话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对现世社会和人性中弊病的追问和揭露致使他缺席于时代合唱之潮流.他对民众苦难的关注,对文明社会的虚伪的嘲讽,对内部精神世界的审视,以及对生命存在意义的形而上的思索,无不显示了他对现世的强劲的介入精神和可贵的担当意识.
【总页数】4页(P25-28)
【作者】蔡惠英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6.6
【相关文献】
1.穆旦,一颗沉思的诗魂--试论穆旦诗歌中的玄学思考 [J], 郝蕾
2.穆旦诗歌中的空间意象与生命境界 [J], 王玉国;李华
3.生命的体验之思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冯至、穆旦智性抒情诗比较 [J], 史红华
4.生命的体验之思与深切的现实关怀——冯至、穆旦智性抒情诗比较 [J], 史红华
5.穆旦诗歌的战争记忆与生命意识 [J], 洪思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穆旦诗歌研究
穆旦的诗歌创作从时间上看,正好横跨了中国现当代史上两个不平静的时段,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段,和建国后十七年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这一时段。
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人们生活表征的动荡是其共同的历史特征。
穆旦的诗歌创作就一直处于这样的社会、文化、政治的动荡语境中,因此不可避免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本文试图理清在穆旦的诗歌中反映了怎样的社会时代语境,和这样贯穿他一生的动荡语境又怎样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
本文将从以下三章来探讨时代语境下的穆旦诗歌:第一章重点分析穆旦的诗歌中所体现的自然精神。
首先是在他的早期诗歌中,虽然身处抗日战争的身心动荡中,自然精神却仍与青春的激情协奏。
其次在他那些写于战场归来以后的诗作则更进一步,进入到了人类战争的文化、精神领域,这些诗作反映了传统自然精神的变异,体现了一种深刻的悲剧意识。
最后则是他写于晚期的诗歌,又对自然精神有一定的回归。
第二章主要论述穆旦诗歌中的政治之思。
首先是在民族危亡时刻的民族意识的高扬,其次是在个人化和大众化语境中论述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最后是在他晚年的诗歌中对文艺的政治化进行了反思。
第三章论述穆旦诗歌中的生存之思。
首先论述穆旦诗歌所表现的,现代人在动荡的社会生活中造成的个体精神的分裂和痛苦,其次在穆旦的爱情诗中对这种认识进行了具体的深化。
王佐良:论穆旦的诗一想起穆旦,我就想起三四十年代之交的昆明。
那时抗日战争正在进行,我们同是从北方来的流亡学生,在那里完成了大学学业。
但那时他已经有过不寻常的经历,其一是他是从长沙步行一千多公里来到昆明的,其二是他曾参加远征军去缅甸,又从那里撤退到印度。
他的身体经受了一次大考验,但终于活着回到昆明,去做他历来爱做的事——写诗。
早在北方,当他还是少年,穆旦就已开始写诗,写的大部分是雪莱式的抒情诗。
战争使他兴奋,也是他沉思。
他的笔下多了老百姓的痛苦,这在《赞美》一诗里就已明显:一个农夫,他粗糙的身躯移动在田野中,他是一个女人的孩子,许多孩子的父亲,多少朝代在他身边升起又降落了而把希望和失望压在他身上,而他永远无言地跟在犁后旋转,翻起同样的泥土溶解过他祖先的,是同样的受难的形象凝固在路旁。
在大路上多少次愉快的歌声流过去了,多少次跟来的是临到他的忧患;在大路上人们演说,叫嚣,欢快,然而他没有,他只放下了古老的锄头,再一次相信名词,溶进了大众的爱,坚定地,他看着自己溶进了死亡里,而这样的路是无限的悠长的而他是不能够流泪的,也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
此诗写于1941年,内容是战时中国农民的痛苦和坚韧,形式上也有特点:每行都很长,自由奔放,每节都以“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作结。
这个复句给了全诗一种秩序,也是意义的重点所在。
当然,他还有别的意境,方式也有所不同。
他能写得很有声色光影之美,例如: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迷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你们被点燃,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这最后一行是有着一个年轻人的全部忧伤和希望的。
他也能写暴力,如在《五月》里:勃朗宁,毛瑟,三号手提式,或是爆进人肉去的左轮,它们能给我绝望后的欢乐,对着漆黑的枪口,你就会看见从历史的扭曲的弹道里我是得到了二次的诞生。
这是充满现代意识的诗行,然而又伴随着历史感,奇异的形象(“历史的扭曲的弹道里”),出人意料的拚合(“绝望后的快乐”),短短几行,写出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和心情。
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摘要】:全文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讨论了穆旦的社会身份。
对1940年代的穆旦而言,小职员的身份大于文化人的身份,这表明他处于社会文化网络的边缘位置。
这一位置使得穆旦获得了一种自觉的写作立场。
随后,文章非常详细地讨论穆旦的写作行为。
本文将穆旦的写作行为视作一个整体性的概念:不仅仅包括诗歌主题与抒情方式,也包括翻译、其他文字的写作以及对于写作的修改。
对于诗歌写作的分析表明,穆旦非常看重个人的经验,对于个人与时代的命题更是多有思考。
他主张以一种积极的姿态投入时代之中,同时,又始终注意与时代保持适当的距离——保持个人的独立品质,这使得他的诗歌始终具备一种独特的抒情气质。
其他几种写作行为,与诗歌写作也具有内在的关联,特别是翻译,因为怀有复兴中国文艺的目标,也表明了穆旦对于中国新诗发展进程积极的、自觉的体认。
总之,这些写作行为,彼此互相揭示,互为存在。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本文进而了提出穆旦“诗歌艺术精神”的概念。
这既肯定了穆旦写作的个人性、时代性与艺术性,更强调了穆旦的自觉意识,以及写作本身所特有的、持续不断的艺术品质。
它不仅仅指向穆旦本人,也将指向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
第二部分考察穆旦与中国新诗的历史建构。
论文注意从细节切入,在西方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这一命题上,论文分析了穆旦和西南联大诗人群所接受的大学教育,指出古典的品质对于他们的写作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在古典诗学资源与中国新诗这一命题上,论文认为穆旦那代人当年规避传统是因为一种特定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有意为之的姿态。
传统影响到了他们的写作,但他们与传统的关系,更多地,是一种精神上的传承。
在新文学传统这一命题上,通过对鲁迅与穆旦的对比分析,突出了一些隐秘的、细微的、个人化的因素。
论文强调,只有突出这些因素,新文学传统才是一个富有精神活力的传统。
在新诗语言上,文章分析了新诗的散文化与口语化特征,指明了冯至、穆旦、昌耀等等诗人在处理语言上的独特经验。
DOI:10 3969/j issn 1671 ̄3079 2018 05 003收稿日期:2018 ̄02 ̄27作者简介:王玉国(1980-㊀)ꎬ男ꎬ山东泰安人ꎬ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讲师ꎬ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文学ꎻ李华(1979-㊀)ꎬ女ꎬ山东潍坊人ꎬ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副教授ꎬ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ꎮ①论文中引用的穆旦诗歌词句皆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穆旦诗文集»ꎬ文中他处不再另注ꎮ网络出版时间:2018 ̄05 ̄3117:27:41㊀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3.1273.Z.20180531.1532.004.html穆旦诗歌中的空间意象与生命境界王玉国ꎬ李㊀华(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科学系ꎬ山东淄博255130)摘㊀要:穆旦以丰富而深刻的诗歌创作拓宽了新诗的表现空间ꎮ从穆旦诗歌中出现的大量空间意象特别能看出其诗歌气度:他的诗中空间意象的内容之广阔包容世界ꎻ他对于个体内在生命空间的挖掘极其深入ꎻ他的诗中充满现实空间与理想空间的辩证对立ꎻ他诗中复杂的 道路 意象体现了一生求索无止境的生命境界ꎮ关键词:穆旦ꎻ诗歌ꎻ空间意象ꎻ内在空间ꎻ辩证ꎻ生命境界中图分类号:I207.25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文章编号:1671 ̄3079(2018)05 ̄0017 ̄06SpaceImagesandLevelofLifeinMuDan̓sPoemsWangYuguoꎬLiHua(DepartmentofHumanitiesꎬZiboNormalCollegeꎬZiboꎬShandong255130)Abstract:MuDan̓srichandprofoundpoetrybroadenstheexpressionspaceofmodernChinesepoetry.Fromalargenumberofspaceimagesappearinginhispoemsꎬweareawareofthebroadnessandprofoundnessofhispoetry:ThecontentsofspaceimagerepresentthewholeworldꎻHedigssodeeplyintotheinnerspaceofindividualsꎻThereisfullofdialecticaloppositionsbetweentherealspaceandtheidealspaceꎻThecomplicated road imagereflectshisendlesspursuitinhiswholelifewhichcanberegardedashisleveloflife.Keywords:MuDanꎻpoetryꎻspaceimageꎻinnerspaceꎻdialecticꎻleveloflife今年是诗人穆旦诞辰100周年ꎬ这位深沉的诗人留给我们的诗歌财富仍然有待于不断地挖掘ꎮ他的诗歌立足于生命主体积极介入现实㊁深入体验世界的写作姿态ꎬ加之诗人迫于时代动荡变迁而领受的漂泊不定命运ꎬ出现了极其丰富深广的空间意象ꎮ细读这些意象ꎬ考察穆旦个人的生命足迹与想象轨迹ꎬ我们能够直观地认识到ꎬ穆旦是一位极大地拓宽了新诗表现疆域的诗人ꎮ他的诗歌立足于怎样的广阔民族与世界经验ꎬ表现出怎样丰富的心灵感受ꎬ又体现了怎样不断向现实世界抗争㊁向理想世界寻求的艰苦努力ꎬ最终如何将其 太多的无法表现的痛苦 熔铸为一种深刻而富有开放性的生命境界ꎬ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ꎮ一㊁ 世界向我们不断地扩充 ①:穆旦诗歌空间意象的类型穆旦诗歌丰富的空间意象首先来自于广阔的空间经验ꎮ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作ꎬ历经全民族抗战㊁解放战争和50-70年代的政治风暴ꎬ其足迹遍布大江南北ꎬ并在40年代因参加赴缅远征军和71 第30卷第5期2018年9月Vol.30No.52018.9㊀㊀㊀㊀㊀㊀嘉兴学院学报JournalofJiaxingUniversity㊀㊀㊀㊀㊀81 嘉兴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第5期留学美国两次延伸海外ꎬ无论是被动地被裹挟ꎬ还是主动地寻求ꎬ可以说穆旦一直经历着 世界向我们不断地扩充 («隐现»)的空间生命感受ꎬ而穆旦一百多首留存诗歌中ꎬ我们看到外在世界的不同场域都融入了穆旦的生命体验ꎮ穆旦诗中不乏切近的个人生活空间意象 各种家宅形象:如茅屋㊁茅舍㊁小屋㊁空屋㊁小土屋㊁空室㊁居处㊁洞穴㊁帐篷等ꎬ而通过窗㊁院落㊁门等介质ꎬ诗歌中的空间不断向外延伸ꎮ个人走向社会ꎬ步入聚居工作的场所和政治场所等社会空间ꎮ前者在穆旦诗中主要有办公室㊁写字间㊁高楼㊁巨厦㊁街市㊁小镇㊁银行㊁荒村㊁城市等ꎬ后者有牢狱㊁战场㊁机关㊁学习会㊁天安门㊁王国㊁王朝等ꎮ自然空间意象在穆旦诗歌里最为丰富ꎬ几乎涵盖了整个自然地理系统ꎮ具体说来ꎬ可分为:天空系统 有蓝天㊁天穹㊁星空等ꎻ大地系统 有旷野㊁荒野㊁原野㊁大野㊁洪荒㊁土地㊁泥土㊁污泥㊁地面㊁草原㊁森林㊁荒漠㊁流沙㊁草地㊁草场㊁地下的岩层等ꎻ水域系统 有河流㊁江水㊁洪水㊁暗流㊁潜流㊁深渊㊁大海㊁小溪㊁池塘㊁泥沼㊁源泉等ꎻ山峦系统 有山峦㊁山峰㊁山地㊁高山㊁重山㊁群山㊁山脉㊁山岭㊁远山㊁冰山㊁火山㊁山谷㊁峰顶㊁山坡等ꎻ最广阔的是宇宙系统 有宇宙㊁星体㊁星球㊁天体㊁群星以及星球运行的轨道等ꎮ除了以上生活㊁自然与社会空间外ꎬ穆旦诗歌中还有相对抽象的文化空间意象:有文化传播的媒介概念 如写作的纸张㊁书页㊁报纸㊁电波等ꎬ有寄寓民族文化情思的空间概念 如家乡㊁古诗词的山水㊁古国㊁古墙等ꎻ还有大量的宗教文化空间意象 地狱㊁天堂㊁天国㊁神殿㊁教堂等ꎮ空间意象的庞杂ꎬ说明穆旦生命经历的丰富与广阔ꎮ但穆旦诗歌基本上不是如实记述他所抵达过的所有空间ꎬ而是更多地把外在空间置于内心思索㊁感受㊁想象的主观情境中ꎬ甚至可以说大多数空间意象都以比喻的面目出现ꎬ即使是实写的山川地名ꎬ也往往超出本身的局限而具有某种文化或历史内涵ꎮ简单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有效分析这些空间意象在具体诗歌语境中产生的复杂意义与美学效果ꎮ因为 被想象力所把握的空间不再是那个在测量工作和几何学思维支配下的冷漠无情的空间ꎬ他是被人所体验的空间 [1]23ꎮ对于穆旦这样的兼具激情与思辨特征的诗人ꎬ外在空间在与主体生命的碰撞融汇中才产生意义ꎮ在如此庞杂的空间意象中ꎬ以人与世界关系为中心ꎬ依据意象应用组合的方式以及彼此间的矛盾冲突ꎬ探讨个体生命的内在空间如何建构?生命所处的 这里 (现实世界)与要去往的 那里 (理想世界)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生命在不同空间中来去的 道路 具有怎样的特征?这三个关键问题是潜藏在穆旦诗歌中的大量空间表象之下的更本质的东西ꎬ对它们的分析能看出穆旦诗歌所达到的深广生命境界ꎮ二㊁ 在我深心的旷野中 :穆旦诗歌的内在生命空间穆旦之前ꎬ许多新诗已写出广大的自我内在空间ꎮ郭沫若«天狗»中的 我 可以吞下日月星辰宇宙ꎬ宗白华的«夜»中 我的心 是一张可以让 宇宙的万星在里面灿着 的 明镜 ꎬ废名«十二月十九日夜»中的 思想 可以逍遥地化身万物: 思想是一个美人ꎬ是家ꎬ是日ꎬ是月ꎬ是灯ꎬ是炉火ꎮ 而穆旦与他们开拓内在生命空间的方式不同ꎬ他不是以吸纳㊁映现外在世界来极度扩大自我的疆域ꎬ更像以显微镜放大内在生命本身ꎬ发现渺小个体内在的生命宇宙 那丰富的情感和复杂的矛盾构建的一片天地ꎮ穆旦总是植入巨大的意象赋予人的心灵㊁肉体空间感ꎬ呈现内在生命的幽深㊁宽阔ꎮ在他笔下ꎬ内心常被形容为旷野或荒原 如 我从心的旷野里呼喊 («在旷野上»)ꎬ 只有在我深心的旷野中ꎬ才高唱出真正的自我之歌 («听说我老了»)ꎬ 现在野花从心底荒原里生长(«春底降临»)ꎮ在广阔的空间喻象中ꎬ诗人的情感㊁意识才有了更确定的存在感和行动力ꎬ丰富的内心生活才有了存在的场域ꎮ而内心空间建筑的搭建使 心境 的深入和扩大成为可能:当越过恋人 大理石的理智殿堂(«诗八首»)ꎬ爱情陷入无边的非理性世界ꎻ当 心灵投资的银行已经关闭 («友谊»)ꎬ友情坠入一贫如洗的荒芜境地ꎮ内在生命空间既包括心灵世界ꎬ也包括肉体感官世界ꎮ穆旦诗中肉体局部或整体的感官经验常以空间意象呈现ꎮ血液常被比喻为河海: 在我们明亮的血里奔流着勇敢 («时感四首»)ꎬ 当可能还在不可能的时候ꎬ我仅存的血正毒恶地澎湃 («我向自己说»)ꎻ恋人的 手底接触 可以 是一片草场 («诗八首»)ꎻ饥饿儿童畸形的 鼓胀的肚皮 如同 大地充满了希望 ꎬ 却没有人敢来承继 («饥饿的中国»)ꎮ肉体是人确定存在的第一场所ꎬ是 在我们的不肯定中第一个肯定的岛屿 («我歌颂肉体»)ꎮ肉体网罗外在世界经验ꎬ并内化为我们的生命世界: 风雨和太阳ꎬ时间和空间ꎬ都由于它大胆的网罗而投在我们怀里 («我歌颂肉体»)ꎮ穆旦笔下个体生命空间从不是平静的ꎬ而是痛苦㊁动荡不安和矛盾的ꎮ生命的痛苦和渴望蕴积如地下的熔岩: 然而我的沉重㊁幽暗的岩层ꎬ我久已深埋的光热的源泉ꎬ却不断地迸裂㊁翻转㊁燃烧ꎮ («在旷野上»)个体生命包含了世界的全部复杂性: 一个平凡的人ꎬ里面蕴藏着/无数的暗杀ꎬ无数的诞生ꎮ («控诉»)心灵是一片饱经痛苦却要从痛苦中耕耘希望的土地ꎬ 要从绝望的心里拔出花㊁拔出草 («从空虚到充实»)ꎮ作为一个空间概念ꎬ 里面 对于穆旦诗歌具有原初的构建意义ꎮ 在 心里 血里 是穆旦诗中重要的空间表述方式ꎬ他总是要打开内在的生命世界ꎬ并放大给我们看ꎮ在具有内心深度的写作中ꎬ 诗人总是倾向于小中见大 ꎬ而 这种巨大不是来自于景象ꎬ而是来自宽广思想的不可测量的深度 ꎮ[1]209穆旦时常运用星球㊁宇宙等天文学概念扩大㊁升华个体生命ꎬ在«劝友人»中ꎬ穆旦由白纸上的黑点联想到友人平凡苦恼的生活ꎬ但在天文台上望远镜的观照下ꎬ渺小的黑点突然拉远化为天空上 那颗闪耀的蓝色小星 ꎬ以光年计量的星际距离让 天文望远镜 的观照寻觅友人 几千年后的光辉 ꎬ平庸的生命通过超越时空的宇宙视野获得内省和重生的可能ꎮ在«理智和情感»中ꎬ个体生命被描绘为渺小的细沙ꎬ但 即使只是一粒沙/也有因果和目的:它的爱憎和神经/都要求放出光明 ꎬ 细沙 最终跃变为 夜空中高悬的星星 : 固执着自己的轨道ꎬ把生命耗尽 ꎮ穆旦诗歌的价值基点正是这样建立在空间想象的跨越中ꎬ建立在对于个体生命放大和升华的视野中ꎮ三㊁ 常想飞出物外ꎬ却为地面拉紧 现实与理想空间的辩证关系九叶诗人中的同伴早就注意到了穆旦诗歌的辩证性㊁矛盾性ꎮ唐湜说: 他的思想和诗的意象里也最多生命的辩证的对立ꎬ冲击与跃动ꎮ [2]郑敏也说: 他的诗基本上建立在一对对的矛盾着的力所造成的张力上ꎮ [3]穆旦绝不满足于耕耘自己的内在生命空间ꎬ生命总须由内而外ꎬ走进世界ꎬ生命总是在某刻处在某个地方ꎬ梅洛-庞蒂说: 存在就是处在ꎮ [4]穆旦诗歌中充满所处的现实空间与追求的理想空间之间的斗争ꎮ此在的现实空间常体现出封闭㊁狭小㊁僵化㊁阴暗的特征ꎮ如: 欲望的暗室和习惯的硬壳 («祈神二章»)ꎬ 四壁 («裂纹»)ꎬ 围墙 («饥饿的中国»)ꎬ 那聚集着黑暗的茅屋 («赞美»)ꎬ 鼠穴 («鼠穴»)ꎬ人像 蜂拥的昆虫 般挤进的 防空洞 («防空洞里的抒情诗»)ꎬ91 王玉国ꎬ李华:穆旦诗歌中的空间意象与生命境界02 嘉兴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第5期居中只有蛆虫的 蛛网 («通货膨胀»)ꎬ 现实底冰窟 («理想»)ꎬ等等ꎮ而一些社会空间意象ꎬ容积或许更大ꎬ也只具有封闭㊁僵化的特征ꎮ办公室 给人以 做牛ꎬ做马 类似的奴役感受(«给战士»)ꎻ机关 每天 旅行着公文 ꎬ以权力的印章凝固 生命的海洋 (« 我 的形成»)ꎻ高楼巨厦这 钢筋铁骨的神 ꎬ把人变成 寄生在你玻璃窗里的害虫 («城市的舞»)ꎻ我的老年 筑起的 寒冷的城 ꎬ把欢乐关在城外ꎻ而城市在穆旦笔下基本上是扼杀自由的典型大型封闭空间 那以窒息的㊁干燥的㊁空虚的格子/不断地捞我们到绝望去的城市呵 («原野上走路 三千里步行之二»)ꎮ封闭空间最终被抽象为一个没有出口的 圆 的形象: 一个圆ꎬ多少年的人工ꎬ我们的绝望将使它完整 («被围者»)ꎬ而这个绝望的圆就是个体被围困的现实象征 我们周身已是现实的倾覆 («黄昏»)ꎮ因为它就是人此刻所处的空间ꎬ所以常被穆旦用方位代词 这里 来概指: 天空的流星和水ꎬ那灿烂的/焦躁ꎬ到这里就成了今天/一片沙砾 ꎬ 所有的暂时/相结起来就是这平庸的永远 («被围者»)ꎮ 这里 是缺少生机的: 冬天的寒冷聚集在这里 («控诉»)ꎻ这里是让人的生命 闭紧 的 沉重的现实 ꎬ一切只能 在这里枯萎 («海恋»)ꎻ这里是我想要走出的 曲折的地方 ꎬ 这里 只有 普遍而无望的模仿 和 八小时的旋转和空虚的眼 («我想要走»)ꎻ 这里 就是此刻我们 被曲解的生命 和 枯竭的众心 («隐现»)ꎮ而 这里 的围困不仅来自沉重僵化的现实与现在ꎬ也来自传统的遗留与围困ꎬ来自 古老的土地 («饥饿的中国»)和 四壁的传统 («裂纹»)ꎬ来自古老文明的凝定: 我长大在古诗词的山水里ꎬ我们的太阳也是太古老了ꎬ没有气流的激变ꎬ没有山海的倒转ꎬ人在单调疲倦中死去 («玫瑰之歌»)ꎮ封闭空间对应的是一种生命所处的固化生存状态ꎬ是由 为人讥笑的偏见ꎬ狭窄的灵魂 造成的让此在世界 僵硬ꎬ窒息ꎬ令人诅咒 的 无限的小 («隐现»)ꎮ与狭小的 这里 相对立的是 那里 ꎬ是远方ꎬ是充满生机的㊁广阔的理想生活空间ꎮ 那里 是与 古老的土地 相对立的 年轻的远方 («饥饿的中国»)ꎬ是与 被一身所担当过的事情碾出了一条细线 的狭窄生存所对照的 摆着无数方向的原野 («线上»)ꎬ是一片 自由广大的面积 有 风的横扫ꎬ海的跳跃ꎬ旋转着/我们的神智 («被围者»)ꎮ 那里 有 古诗词的山水 中所没有的 气流的激变 和 山海的倒转 ꎬ 那里 是对 周身现实的倾覆 的超越ꎬ从沉重现实中极目远望ꎬ能看到更广阔自由的远景 突立的树和高山ꎬ淡蓝的空气和炊烟ꎬ是上帝的建筑在刹那间显现 ꎬ 当太阳ꎬ月亮ꎬ星星ꎬ伏在燃烧的窗外ꎬ在无边的夜空等我们一块儿旋转 («黄昏»)ꎮ那里 不一定只对应时间意义上的未来ꎬ也对应单纯自由的童年㊁多梦幻的青春或与平庸现实对立的一段更有意义的过去ꎮ童年在穆旦诗中常是想要回去的 失迷的故乡 («阻滞的路»)ꎬ 那里 有更自由的想象之境ꎬ是一片没有被文明㊁传统和现实侵扰过的自然之地ꎬ 那里 有 无数荒诞的野兽游行云雾里ꎬ矫健而自由 ꎬ有未经文化塑造过的 雏形的山川 («童年»)ꎮ生活在自然的梦中的年轻自我也是自由而广阔的: 我的身体由白云和花草做成ꎬ我是吹过林木的叹息ꎬ早晨的颜色 ꎬ我曾经属于一个更广阔的宇宙秩序: 我是有过蓝色的血ꎬ和星球的世系 ꎮ多梦幻的青春相对于现在是一个更理想的 那里 : 那里才有真正的火焰ꎬ而不是这里燃烧的寒冷 («一个战士需要温柔的时候»)ꎮ甚至残酷的战争对于平庸的和平生活也体现出充实的意义: 那里全打破这里的平庸 («退伍»)ꎮ穆旦诗歌抗拒绝对意识ꎬ这里和那里㊁封闭空间与开放空间的对立是辩证的ꎬ在特定情境中ꎬ它们的意义可能出现翻转ꎮ封闭空间也可能具有崇高与独特的价值ꎮ在«良心颂»中ꎬ穆旦写道: 也不见报酬在未来的世界ꎬ一条死胡同使人们退缩ꎮ 此处 死胡同 这个封闭意象意味着良心的绝对失败ꎬ但正直的孤独者却唯有向着这没有现实出口的死胡同 挺身而行 ꎬ因为真正的良心的事业ꎬ正是 在一切的失败里成功 ꎮ房屋这个意象在穆旦20世纪40年代的写作中常常是幽暗闭塞的需逃离的地方ꎬ如«荒村»中写道: 当小小的丛聚的茅屋ꎬ像是幽暗的人生的尽途ꎬ呆立着ꎮ 在 文革 的风雨飘摇中ꎬ晚年穆旦笔下的小屋却常化身为仅有的温暖家宅 保存自我㊁留住记忆与生命的诗意居所ꎮ小屋虽历经政治风暴ꎬ但 但它依旧微笑的存在ꎬ虽然残破了ꎬ接近于塌毁 ꎬ小屋是记忆与生命经历的存在之所: 因为它铭刻一段共同的旅途 ꎬ其中所有的静物都是留有生命的余温的 亲友的来信㊁暗黄的戏单㊁花瓶㊁旧扇㊁破表㊁收据等等琐碎的生活物品 似乎居住着她的灵魂 («老年的梦呓»)ꎮ人不断离开 这里 ꎬ寻求理想的 那里 ꎬ来处的封闭同样意味着安全和温暖ꎬ而去处的广阔也同样意味着未知的危险与广漠的孤独ꎮ来到世界上首先是痛苦的: 从子宫割裂ꎬ失去了温暖 ꎬ 永远是自己ꎬ锁在荒野里 («我»)ꎮ何况当理想之地成为现实存在ꎬ当 那里 变成 这里 ꎬ一种新的庞大现实也会扼杀人的存在ꎮ写于 文革 末期的«苍蝇»正体现了理想寻求者被所谓的理想境地扼杀的荒诞处境: 理想ꎬ把你吸引到这里/飞进门ꎬ又爬进窗ꎬ来承受猛烈的拍击ꎮ 而当强大的 这里 无所不在ꎬ统摄一切ꎬ诗人坚守的自我将成为被排斥的孤立的所在ꎬ被时代的洪流淹没ꎬ 那里 将成为被时代㊁人民抛弃的 后门 : 他们都凯歌地走向前厅ꎬ后门冻僵了小资产阶级 («葬歌»)ꎮ生命永远在 站不稳定的点上 ꎬ 扩大既有的边沿 («诗二章»)ꎬ永远在打破束缚ꎬ又陷入新的束缚ꎬ穆旦在«旗»中所描绘的状态也许蕴含了他笔下生命的空间探索所具有的永恒矛盾ꎬ人生的追寻也许永远像一面风中飘动的旗: 常想飞出物外ꎬ却为地面拉紧ꎮ四㊁ 公路扬起身ꎬ看见宇宙 空间意象所抵达的生命境界连接不同空间位置的几何图形是线ꎬ在人的生活空间中ꎬ这线就变成道路ꎮ穆旦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出发㊁行走㊁离开这样的词汇ꎬ这是现实状态ꎬ也是生命姿态ꎮ作为永远的怀疑者ꎬ拒绝人生任何凝定㊁僵化的困境ꎬ就必须不断行走ꎮ 道路 这个开放性的词ꎬ比任何即使巨大却总给予生命一种固定的空间意象更能说明穆旦诗歌求索不止的生命境界ꎮ写于1941年的«小镇一日»开头是这样两句: 在荒山里ꎬ有一条公路ꎬ公路扬起身ꎬ看见宇宙 ꎮ路是从有限通往无限㊁从狭隘的生存通往广阔的宇宙的媒介ꎬ因为 公路渐渐向远山爬行 ꎬ我们才能快乐地逃离 这旋转在贫穷和无知中的人生 ꎮ 宇宙 意味着人生图景的开放㊁广阔ꎬ也意味着前景巨大的茫然和未知ꎮ穆旦的一生都被巨大的时代浪潮裹挟着前进ꎬ他往往并不具有选择道路的绝对自由ꎬ但无论是自己选择还是被迫走进的道路ꎬ他都以一种积极又冷静智性的态度去应对ꎮ成长于民族危难的大时代ꎬ穆旦深知被战争逼迫的行走又是寻找民族希望的行走ꎬ在三千里步行的过程中ꎬ穆旦写下: 中国的道路是多么自由而辽远呵 («在原野上走路 三千里步行之二»)ꎮ中国的路注定是充满坎坷甚至绝望的ꎬ年轻的穆旦就写下: 一群站在海岛上的鲁滨逊ꎬ失去了一切ꎬ又把茫然的眼睛望着远方 ꎬ但是怎能停止不前ꎬ穆旦坚信的也是鲁迅式的勇敢从绝望中走出来的 生命的路 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ꎬ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5]ꎬ所谓的自由辽远是年轻的敢于反抗绝望的生力和决心: 一扬手ꎬ就这样走了ꎬ我们是年轻的一群ꎮ(«出发 三千里步行之一»)由于诗人积极热情地投身于时代ꎬ所以他不满足于缓慢的行走ꎬ而是渴望以更快速现代的方式融入时代ꎬ于是路已经不够ꎬ还需要变成列车疾驰的铁路: 我要赶到车站搭一九四〇年的车开向最炽热的熔炉里 («玫瑰之歌»)ꎮ穆旦虽然积极投身于时代ꎬ但从未放弃对于民族文化沉重的历史负累12 王玉国ꎬ李华:穆旦诗歌中的空间意象与生命境界22 嘉兴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30卷第5期的思索ꎮ在«赞美»中ꎬ 我在大路上踟蹰 是 为了多年耻辱的历史仍在这广大的山河中等待 ꎮ穆旦诗歌中复杂对立的空间并置常常同时是过去㊁现在㊁未来的时间并置ꎮ历史负累不会轻易地消失ꎬ它在未来等待ꎬ在时代大路的那头等待ꎮ但沉重的历史负累又是激发诗人反抗与奋进精神的动力ꎬ所以在«五月»中出现了极具张力的道路意象的变体 弹道: 在历史的扭转的弹道里ꎬ我是获得了第二次的诞生ꎮ 穆旦从不相信道路是单纯美好的ꎬ从现实闭紧的这里到理想的那里㊁别处ꎬ道路只能是狭窄㊁崎岖㊁充满未知危险的ꎮ所以爱的过程是 一条多么危险的窄路上ꎬ我制造自己在上面旅行 («诗八首»)ꎬ所以神赐予的命运只是 在犬牙的甬道上让我们反复行进 («出发»)ꎮ理想不满足于行走ꎬ所以道路未必正确ꎬ反而往往 引导我们又隔离我们ꎬ走向那个目标 («祈神二章»)ꎮ道路本身就是可疑和动荡不安的: 全是不能站稳的/亲爱的ꎬ是我脚下的路程 («隐现»)ꎮ穆旦甚至在根本上否定所谓光明大道的存在: 我冲出黑暗ꎬ走上光明的长廊ꎬ不知道长廊的尽头仍是黑暗 («问»)ꎮ如果在20世纪40年代诗歌的写作中ꎬ穆旦更多对理想与现实世界产生双重的怀疑与审视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既坚持又怀疑ꎬ那么在他的晚年写作中ꎬ他最沉重的悲哀也许在于自己既有诗歌道路的中断和被剥夺ꎮ« 我 的形成»中这样写道: 正当我走在大路的时候ꎬ却把我抓进生活的一格ꎮ 虽然诗人所指仍是僵化生活对人的丰富可能性的扼杀ꎬ但未尝不可以具体理解为政治现实对诗人既定生活道路的粗暴改变ꎮ在诗人既往的人生道路上ꎬ诗人无奈地 被 走失: 另一个世界招贴着寻人启事ꎬ他的失踪引起了空室的惊讶ꎮ («自己»)对于穆旦ꎬ诗歌正是渡过动荡不安的外在世界的方舟ꎬ为诗人在紧闭的现实辟出一条通往无限宇宙的想象航道: 诗ꎬ请将幻想之舟浮来ꎬ稍许分担我心上的重载ꎮ 这是对现实苦痛㊁历史负担的承担ꎬ又是对生存困境的超越ꎮ正是通过无限延伸并超越现实的想象之路ꎬ穆旦诗歌得以超越生命㊁历史㊁现实的种种局限ꎬ精骛八极ꎬ神游万仞ꎬ在衰老的绝境中仍然开辟出无限自由的生命境界:但我常常和大雁在碧空翱翔ꎬ或者和蛟龙在海里翻腾ꎬ凝神的山峦也时常邀请我ꎬ到它那辽阔的静穆里做梦ꎮ㊀㊀ «听说我老了»袁可嘉评价穆旦的诗 有一种新诗中不多见的沉雄之美 [6]ꎬ余世存说穆旦 抛弃了一种情感琐细处的纠结ꎬ一种狭窄天地里的小小悲欢 ꎬ作品因而具有 一种雄放风格和大家风度 [7]ꎮ这些评价在穆旦诗歌既广阔又深刻矛盾的空间意象的运用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印证ꎮ穆旦留给后世诗人的不仅仅是现代性技巧和深刻的思辨ꎬ也是一种投身世界又以想象超越现象世界藩篱的视野和生命境界ꎮ参考文献:[1]加斯东 巴什拉.空间的诗学[M].张逸婧ꎬ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ꎬ2009:23-209.[2]唐湜.穆旦论[M]//李怡ꎬ易彬.穆旦研究资料: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ꎬ2013:333-350.[3]郑敏.诗人与矛盾[M]//李怡㊁易彬.穆旦研究资料: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ꎬ2013:360-370.[4]莫里斯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姜志辉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ꎬ2001:318-321.[5]鲁迅.生命的路[M]//鲁迅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ꎬ2006:386-387.[6]袁可嘉.新诗现代化[M]//李怡ꎬ易彬.穆旦研究资料:上.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ꎬ2013:269-275.[7]余世存.穆旦现象的意义[M].//李怡ꎬ易彬.穆旦研究资料: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ꎬ2013:527-534.(责任编辑㊀周丽萍)。
论穆旦诗歌的意象组合和意境创造的美感_毕业论文论穆旦诗歌中意象组合和意境创造的美感——从《春》、《赞美》中分析穆旦诗歌的艺术手法【摘要】穆旦是四十年代"九叶诗派"诗人的一个代表,也是现代诗人中非常成功的一个,他的创作被誉为"最能表现现代知识分子那种近乎冷酷的自觉性",1, 在他的诗中,语言意象是多样化和富于现代感的,他善于采用自由联想的方式来组合语言意象,使现代知识分子的口语具备了诗歌艺术的表现功能。
他善于从现代日常生活中锻造语言,融注主观意志使之成为智性化的心象结构。
所以说,在诗歌意象艺术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些意象增加了穆旦诗歌的新颖性和现代性,也延长了审美感觉的时间和过程。
【关键词】穆旦诗歌、意象组合、意境创造、艺术美感在九叶诗派的诸多诗人当中,穆旦的诗歌是特殊的,这不但表现在其有着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思想意义,并且有着一个明显的发展、变化过程,还特别表现在意象的组合、意境的创造及等意象美感方面。
一、匠心独运的意象组合在诗歌创作中,意象是至关重要的。
20 世纪初,西方意象派诗人休姆认为:“有生命的意象是诗歌的灵魂。
”,2,同样,庞德也认为:“完成诗歌意象,就是登上了诗歌创作的最高境界。
”,3,弗罗斯特也说得好:“一首好诗,必须是你的信念(idea),找到准确的意象(image),又找到合适的音调(tone)。
”,4,“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
诗歌创作过程是一个观察、感受、酝酿、表达的过程,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
作者对外界的事物心有所感,便将之寄托给一个所选定的具象,使之融入作者自己的某种感情色彩,并制造出一个特定的艺术天地,使读者在阅读诗歌时能根据这个艺术天地在内心进行二次创作,在还原诗人所见所感的基础上渗透自己的感情色彩。
Childhood as Resistance: On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Childhood Theme Images in Mu
Dan's Poems
作者: 杨成前[1]
作者机构: [1]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出版物刊名: 昆明学院学报
页码: 18-22页
年卷期: 2021年 第5期
主题词: 儿童文学;穆旦诗歌;童年;主题意象;生命意识
摘要:在穆旦的诗歌中,"童年"作为一个特殊的主题意象频频出现.这一创作行为显示出"童年"在诗人的精神世界中有着特殊的位置.同时"童年"主题意象的出现也与穆旦的现实境遇及精神思索有关,诗人在逼仄现实的挤压下通过诗歌表达思想,且多以象征或隐喻的方式阐释自我精神."童年"是纯真美好世界的象征,代表的是穆旦精神世界里最本源纯粹的理想时空,但这一美好时空的出现总是落脚于晦暗压抑的现实世界,美好的理想总是指涉着罪恶的现实.。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论穆旦诗歌的时空意识
作者:田敏
作者单位: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刊名: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2013,33(11)
1.李俊国时间意识与中国现代写实小说的叙事类型[期刊论文]-{H}文学评论 2007(2)
2.曹元勇蛇的诱惑 1997
3.孙玉石中国现代主义诗潮史论 1999
4.胡塞尔内在时间意识现象学 1999
5.张岩泉论"九叶诗派”的抒情表达方式[期刊论文]-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6)引用本文格式:田敏论穆旦诗歌的时空意识[期刊论文]-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