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的超声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15.58 MB
- 文档页数:121
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肝包虫病应该做哪些检查,常用的肝包虫病检查项目有哪些。
以及肝包虫病如何诊断鉴别,肝包虫病易混淆疾病等方面内容。
*肝包虫病常见检查:常见检查:棘球蚴皮内试验、腹部CT、腹部MRI检查、肝脏疾病超声诊断、血清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血清总蛋白(TP,TP0)、补体结合试验(CFT)*一、X线检查肝顶部囊肿可见到横膈升高,动度受限,亦可有局限性隆起,肝影增大。
有时可显示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整齐的阴影,或有孤形囊壁钙化影。
2、B超检查肝包虫囊肿在B超具有以下多种声像图特征(1)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液性暗区,与肝组织分界清晰;(2)囊壁一般较厚,常在3mm以上;(3)囊后壁回声增强,部分囊壁发生钙化而表现为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声影。
囊内透声好,可有多数点状强回声漂浮,并随体位改变而移位,系子囊或棘球砂所致;(4)若母囊内充满较大的子囊则呈多房性,囊内有强回声带分隔成相应的小囊,分隔呈花瓣状。
有些囊肿发生退化,囊液被吸收,其内容物转变成胶冻样物,此时表现为类实质性肿块,内有不规则强回声斑块及少量液性暗区,但肿块与肝组织分界清楚;(5)当囊肿挤压胆管或破入胆管,可见肝内胆管扩张。
囊肿压迫门静脉可见脾脏肿大,并可伴有腹水;(6)囊肿继发感染则呈现肝脓肿的声像图特征。
*二、同位素肝扫描可显示轮廓清晰的占位性病变。
*三、超声波检查能显示囊肿的大小和所在的部位、有时可发现子囊的反射波。
5、CT检查(1)肝包虫囊肿在CT图像上通常表现为大小不一、单发或多发、边缘光滑的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的低密度病灶,CT密度值接近水的相对密度(0~25HU),无增强效应。
囊壁一般较厚,有时可见弧形或环状钙化影。
(2)囊内具有子囊是其特征之一,子囊的相对密度通常低于母囊,多个子囊的存在使病灶呈多房性。
(3)肝包虫囊肿的CT图像分为3型:A型:子囊小而圆,分布于母囊发育的早期;B型:子囊大而不规则,几乎占据母囊全部容积,互相挤压呈花瓣状,子囊间有较厚的假隔分开;C型:病程较长的囊肿,其囊液的CT密度值较高(40~60HU),边缘或内部有钙化,少数小子囊位于母囊周边。
肝包虫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包虫囊肿,CE 泡球蚴病, AE包虫病在中国的流行分布包虫囊肿,CE 泡球蚴病, AE 肝包虫病的影像检查方法• X-ray (X-ray) 平片• Ultrasound (US) 超声• Computed tomography (C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CT)影像方法的优选应用•头面颈部CT MR•胸部X-ray CT MR•腹部盆腔US MSCT MR •肌肉和骨关节 X-ray CT /MRHepatic CE pulmonary CE inner cystMultiple CE in abdominal and pelvis cavity splenic CE renal CE spinal CE sarcous CE cardic CE cerebral CE Cyst echinococcosis (CE) from Head to Toe病理Comparison影像 肝包虫囊肿 cystic Eechinoccoccosis 图解WHO 包虫病工作组依据超声所显示的包虫囊肿不同的表现作出的分型Echinococcosis of the liver. Abdom Imaging (2008) 33:133–143包虫囊肿的分型CE1: 单纯型 (active lesion)水样密度 均质性 清楚边界囊膜 包膜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US 清楚显示因子囊存在而使包虫囊肿呈现‘蜂窝状’外观多子囊包虫囊肿, 母囊壁回声强,内容物因漂浮囊砂而呈现“落雪征”具有厚壁的母囊,内部多发子囊沿着母囊壁排列呈“玫瑰花瓣征”,子囊的密度总是低于母囊液。
……蜂窝征‟‟ 代表着母囊内有较多的子囊相互拥挤存在.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 T1W “风车征”T2W “玫瑰花瓣征”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CE2: 含子囊型 (active lesion)MRI 显示从外囊上剥离 下来的低信号的内囊膜呈现典型的 “双层壁影 ”CE3: 内囊剥离型 (transitional lesion)超声 显示“双层壁” CT 显示剥离的内囊膜呈现“双层壁影 ”CE3: 内囊塌陷型(transitional lesion)包虫囊肿因内囊剥离并塌陷而形成的 “水上百合 / 水蛇征”, “飘带征”CE4 :囊内容物变性 (inactive lesion)CE5 : 囊壁及部分内容物钙化 (inactive lesion)Complication :破裂和感染包虫囊肿破裂,囊液漏出到膈下间隙,请注意通向膈下间隙的瘘管(红箭)因包虫囊肿内在破裂而导致其外观不规则(绿箭),囊内有多发子囊,其中有些已经变形(红箭)表明也有破裂,注意包膜下子囊(蓝箭)增强 CT 显示包虫囊肿变形,多发子囊和气泡(红箭),母囊壁模糊,部分区域不连续(绿箭),表明包虫破入结肠,病灶旁的楔形低密度区,表明包虫的感染蔓延到邻近肝质Complication :破裂和感染包虫破裂,导致包虫在腹膜腔内弥漫播散胆道及血管并发症: compression of surrounding biliary duct or vessleCT 胆系成像显示肝右叶内有一较大的包虫囊肿压迫邻近的胆道. CT 血管成像显示包虫囊肿与邻近门静脉左支血管的关系US 显示胆道与包虫囊肿直接想通(箭头))肝内外胆管扩张,CT 胆系成像显示囊肿胆道瘘,胆总管内包虫囊砂。
肝包虫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肝包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由豆形绦虫幼虫寄生于肝内引起,发病率较高。
超声检查是此病的一种常见诊断方法,本文将介绍肝包虫病的超声检查与诊断。
肝包虫病的病因及症状肝包虫病是一种由豆形绦虫幼虫寄生于肝内引起的疾病,它可以通过饮用生水或食用未洗净的水果和蔬菜等途径感染。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嗳气、恶心、呕吐、消瘦、发热等。
超声检查原理超声是一种无创的检查方法,可以通过声波对人体内部进行成像。
超声检查做为一种可重复和无创的诊断方法,可以观察腺体和组织的形态、大小和结构,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
超声检查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频声波探头发出声波,当声波遇到不同组织的反射时,探头会接收此声波的反射信号。
接收到的信号经过处理后,便可以得到一幅图像。
超声检查肝包虫病的方法超声检查肝包虫病可以采用传统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和超声内镜等多种检查方法。
传统超声检查传统超声检查是指通过超声探头对患者进行检查,获得肝脏的影像,一般分为B超和M超。
在B超中,可以通过发射一束短时间的超声波进行成像,病灶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缘清晰,内部透亮,胚壳明显,有时可见液平,在早期病变中可见内部分叶或细小囊腔,参见图1。
在M超中,则是通过发射一束更长的超声波进行成像,从而能够观察到更深部的组织。
M超可与B超相结合,使观察更全面,且检查用时更短,检查量更大。
图1传统超声检查中肝包虫病的影像示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是一种先进的超声检查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特异性等特点。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观察到血流,并通过对血流信号的分析看到血管内部的情况。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中,血流速度被彩色标记,颜色越明显代表血流速度越大。
对病灶血管的形态、血流速度、净顶时差等参数进行观察,对肝包虫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超声内镜超声内镜是一种通过口腔或肛门等位置直接将探头放入体腔内进行检查的技术。
它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对小病变的敏感性。
在检查中,可以更加准确地观察到肝脏的内部结构。
超声诊断肝包虫病1例1 病历摘要患者:男,45岁,自觉右上腹不适1年余,近1个月伴恶心、呕吐。
查体:右上腹隆起,于肝区可触及大小约10.0cm×10.0cm 的质硬包块,压痛明显,无反跳痛。
胸片检查:双肺未见异常,右侧膈肌可见抬高。
超声检查(检查仪器:飞利浦HD-11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常规腹部检查,肝脏外形增大,右叶斜径16.5cm,于肝右叶可探及大小约13.2cm×12.0cm×12.5cm 的不均质稍强回声区,其形态规则,壁较厚,内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无回声暗区,余脏器未见异常。
结合患者有长期牧区生活史,超声诊断为肝包虫。
手术中所见:于肝右叶见大小约13.0cm×13.0cm的质硬包块,腔内充满大小不等的白色囊肿及豆渣样质硬物质。
术后诊断:肝包虫病。
2 讨论肝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人体感染细粒棘球蚴或泡球蚴所引起的疾病。
本病可侵犯肝、肺、脾、肾、脑、肌肉、骨骼等。
在人畜间形成感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粒棘球蚴感染所致的单房型棘球蚴病,或称包虫囊肿,通称包虫病;另一种是由多房型棘球蚴绦虫的虫卵感染引起的多房型棘球蚴病,简称泡球蚴病,通称泡型包虫病。
肝包虫囊肿的声像图主要表现为[1]:①单发囊肿型:多见,约占70%,为无子囊包虫。
为类圆形或圆形的无回声区,直径大多超过5cm,轮廓清晰,包膜完整,与肝组织界限分明,囊壁厚,后壁回声增强效应明显。
典型者囊壁呈双层结构,其间可见极窄无回声间隙,囊内可见”囊沙”所致的点状或簇状强回声沉积物,改变体位后光点漂浮于囊内,呈”落雪征”;②多发囊肿型:肝内探及两个以上的孤立圆形囊肿,各个囊肿大小、囊壁结构、囊内回声不尽一致,可有明显差别。
肝右叶多发占85.6%,肝左叶多发占7.5%,两叶多发占6.9%;③子囊孙囊型:母囊内有大小不一,数目不等的囊肿,形成包虫特有的囊中囊征象,小囊内壁光滑,其内为无回声。
其声像图又分为花瓣样、车轮状、蜂窝多房状囊肿以及内囊分离型、囊肿实变伴囊壁钙化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