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权运行机制——以深圳市福田臣
- 格式:pdf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6
工作心得:落实司法责任制,完善员额检察官绩效考核机制构建科学合理、客观公正的员额检察官绩效考核机制是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措施,对推动员额检察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正规化意义重大。
一、建立员额检察官嫌效考核机制的必要性(一)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是落实司法责任制的重要举措。
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员额检察官是检察人员分类管理的具体形式,是保证检察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法洽秩序的具体载体。
员额检察官的绩效考核是指以宪法、检察官法限定的检察官职能为依据,由法定的考核主体依照考核程序对检察官从事检察业务过程中体现出的态度、能力和业绩进行全方位、公正、客观的计量和评价的过程。
司法责任制度的重要目标和原则是实现权责统一。
而绩效考核的过程可以全面真实地反映员额检察官的履取情况、办案数量、办案质效。
对于办案过程的评价约束可以使检察官在激励检察官办案的同时,更加强化其思想上对监督的认同和实践中对履职的责任。
(二)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是保证员额检察官履职的重要载体。
员额检察官的遴选不仅仅是从已有的检察官队伍中实现优中选优,更重要的是按照“谁办案谁负责、谁决定谁负责”的要求,通过明确检察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突出检察官主体地位,使检察官既成为司法办案的主体,也成为司法责任的主体,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和办案质量。
通过员额检察官绩效考核机制,能够固化员额检察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细化员额岗位的工作内容、工作质量效率标准,通过_定的分值量化,直接反映其办案数量和质量,引导其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司法办案,更好地保障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三)建立绩效考核机制是加强检察队伍建设的必然要求。
司法体制改革后,员额检察官是检察权行使的主体,与法官、律师相比,同样是法律职业者。
但通过与之工作相匹配的绩效考核机制,落实其职业保障,从而增强其职业尊荣感和归属感,有利于检察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精英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运行机制包括哪些?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1.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是国家机关权力的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反映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
2.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代表人民的利益、按照人民的意志行使国家权力,从而保证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
这反映了人民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
3.人大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在这个前提下,国家的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明确划分,使国家的权力机关和国家的行政、审判、检察机关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各级行政机关是同级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照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或者法规和作出的决议、决定,依法行政;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在审判、检察工作中适用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或者法规,公正司法。
这是我国的国家体制,反映了国家权力机关与国家行政、审判、检察机关的关系。
4.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职能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这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5.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少数民族在聚居的地方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而不是民族自决制度形式来管理地方国家事务,既保证少数民族能够充分享有和行使管理地方国家事务的权力,又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这反映了中央与特殊地方即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关系。
新中国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
新中国的政权机构运行机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
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创造,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在国家政权机构的运行中,中国政府实行行政管理体制,各级政府部门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
政府部门之间通过协调、合作和监督,共同推动国家的发展和治理。
同时,中国的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维护社会的法制和公正。
中国还设有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履职行为,加强反腐败工作。
总之,新中国政权机构的运行机制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行政管理体制和司法独立等方面的有机结合,实现国家的治理和发展。
这种机制旨在保障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中国的现代化建设。
公诉权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的径路[摘要]公诉权运行改革可以在四个方面着力。
在执法主体的司法化方面,可以在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的深化改革。
在执法管理的科学化方面,可以建立健全公诉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在执法方式的一体化方面,推进公诉案件专业分类和专业办案机构建设、探索在更大范围内调配公诉人的方式。
在执法监督的系统化方面,完善公诉业务考评体系及奖惩机制,构建重大有影响案件的特殊检查制度。
[关键词]公诉权;运行机制;改革和完善改革和完善公诉权的运行机制,核心目标是要实现公诉运行模式与公诉权司法属性之间的良性衔接,落脚点是要建立符合公诉特点的管理机制,根本手段则在于提高人员素质和提升执法效能。
一、执法主体的司法化——以优化公诉权职能主体结构为向度有学者指出,实现公诉权的司法化改造是提高我国检察权正当性和权威性的根本途径。
①针对我国的公诉机制行政性较强的问题,要思考在我们这种行政关系渗透一切的体制中,如何增加司法性,即由责任官员相对独立地判断、作出诉讼行为并对其负责,以符合公诉的规律,提高司法的公正的效率。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公诉权的司法化改造,主要需要从职能主体的权力配置上来解决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是上、下级检察机关的公诉权如何配置、协调的问题;二是公诉权在检察机关与检察官之间如何进行再配置的问题。
(一)上级检察机关对下级检察机关业务指导的规范化第一,完善办案机制,规范办案行为。
充分发挥上级检察机关业务指导职能,坚持个案协调、类案分析、专项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指导,通过建立重点案件督办制度、疑案协调指导制度和疑案检法协商制度,强化对重点、疑难案件的诉前、判前质量把关,有效控制案件质量隐患。
第二,落实重大有影响案件的上下联动机制。
要进一步规范重大疑难案件的研判、跟踪、督办、请示、报告和协调制度。
上级检察机关要指派专人对口联络各基层公诉部门,及时掌握下级检察机关办理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重点关注案件和拟判无罪案件的信息,并通过听取案情汇报、组织案件协调、参与案件办理、审核法律文书、指导出庭公诉等方式,不断提高业务指导的深入性和有效性。
透视珠三角摘要:近年来,知识产权保护成为限制我国展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本文以深圳市展会经济中存在的知识产权问题为对象,以审判实践为切入点,对我国展会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加以简要评析,在介绍先进城市的经验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对策,以期有助于我国展会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展会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不足与对策随着深圳市展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侵权产品进入知名展会,不仅侵犯知识产权人的权利,影响知识经济的正常运行,更制约会展经济的健康发展和展会品牌的做大做强。
2010年11月,在第十二届高交会期间,福田法院首次组建“知识产权巡回法庭”,零距离为“深圳第一展”提供司法服务,因此笔者得以接触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一手信息,感受参展企业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强烈需求。
本调研以知识产权审判实践为切入点,探讨深圳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不足,在介绍先进城市经验基础上,提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完善建议。
一、现实追寻:福田区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深圳市委市政府历来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十分重视,经过多年发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建立了良好的运行体系,但由于展会自身特点及经济发展等原因,知识产权侵权现象仍屡有发生,表现在:①展会名称、展位设计侵权时有发生。
2007年10月,在会展中心场馆上,曾出现“深圳国际照明电器博览会”和“深圳—国际照明电器博览会暨台北国际照明展”同期同台展出的事件;第十一届高交会期间,深圳某展览设计公司对参展的某汽车销售公司发去律师函,称其在展会中的展位设计“抄袭”了之前深圳礼品展的展位设计成果。
由于知识产权权利人未及时申请与展会相关的名称、商标或著作权保护,纠纷发生后常处于被动位置。
②展会商业秘密侵权呈多发态势。
办展过程中,展会主办方积累了大量的资源和信息都将为其带来经济利益,展会主办方多将这些信息作为商业秘密予以保护,而近年来涉及展会商业秘密的纠纷也呈多发态势。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的司法公信力实现机制研究作者:许晓刚冯兴吾来源:《中国检察官》2013年第12期法独立行使检察权是司法公正的前提,只有司法公正,才有司法公信力。
司法公信力必须要有专门性的检察机关独立行使、规范行使、强制行使,才能保证社会公众对司法的信任和尊重,才能保证司法公信力的实现。
笔者认为,理性法律监督观、科学配置法律监督权、系统运用法律监督权、监督司法、公正廉洁司法是检察机关构建并实现司法公信力的内在要素。
一、理性法律监督观:司法公信力的理念支持(一)树立理性的法律监督观检察权是对宪法、法律的实施进行法律监督的行为,“它源于国家权力与权威的理性契合,从历史产生的角度看,也是国家成熟发达,力量勃兴、内部需要净化、监控之后的产物”。
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的地位和法律监督权的性质,要求检察机关在行使法律监督权的过程中必须树立理性的法律监督观。
一是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观念。
人民检察院既要努力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又要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服从于宪法。
二是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法律监督,实体监督与程序监督相结合的观念。
三是有限法律监督权的观念。
在国家权力监督体系中,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仅仅是一个方面,其监督的对象、范围、效力、行使法律监督权的程序受国家法律限制。
四是有效行使法律监督权的观念。
法律监督权的纠错性与强制性,决定了法律监督权与效率和其他国家权力、个人权利之间的矛盾。
检察机关必须正确处理法律监督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打击犯罪与保护人权,事后监督与主动监督的关系,有效运用法律监督权。
五是与其他权力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形式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观念。
(二)检察权力必须接受监督孟德斯鸠说过,“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检察机关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不是一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问题,而是检察机关的法定义务。
人大及其常委会与检察机关的关系,不同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更不是平等主体之间的并列关系,而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不存在也不容许存在被动监督的问题,而是如何主动、自觉、切实保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