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哥特小说的形成与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7
哥特文学的现实影响研究哥特文学,属于英语文学派别,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另类文学模式。
基本的哥特文学要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哥特式文学流派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作品,拥有众多读者,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研究将从哥特文学的起源、哥特文学的发展轨迹、哥特文学与中国文化和哥特文学的主题意识对现实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认识哥特文学,理解哥特文学中所蕴含的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哥特文学的起源1764年英国作家霍勒斯?沃波尔(Horace Walpole)的《奥特朗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在伦敦的匿名出版宣告了西方第一部哥特式小说的诞生。
当年霍勒斯?沃波尔在《奥特兰托城堡》的副标题中加上“哥特式”一词。
从此以后这一融合有“古代传奇”与“现代传奇”色彩的新型文学形式逐渐流传开来。
自此,哥特文学不仅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在英国顺理成章地确定了自己的地位,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其他一些国家的文学创作.从文学史上来看,哥特文学的重要源头之一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这一时期英国的戏剧深受古罗马剧作家塞内加的影响,戏剧创作中充满了复仇、阴谋、暴力、凶杀、鬼魂出没等情节,惊险刺激。
特别是莎士比亚的剧作和詹姆斯一世时期的悲剧,对哥特小说的出现与发展更是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
二、哥特文学的发展轨迹18世纪是一段在历史上被称为启蒙时代的岁月。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观念从保守怀旧开始逐步向注重个人发展方向转变;妇女的行为在受到严格规范的同时,开始有机会阅读与创作;在理性为主导的前提下,感性审美趣味开始堂皇登场……在这样充满矛盾与对立的社会背景下,哥特文学以一种既反映矛盾又充满矛盾的姿态登上了文学史的舞台。
文艺复兴运动使人文主义得到空前发展,宗教改革运动与人文主义结盟终得以摧毁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然而人文主义的大发展却反过来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并且使以上帝为中心的传统的基督教意识形态处于解体之中.到了十八世纪,欧洲进入理性时代,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热情讴歌、极力弘扬人的理性,却忽视并压抑情感、想象、直觉,否认神秘和超自然现象.在这样的情势下,哥特文学就作为一种挑战理性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尖锐武器应时而生。
浅谈英国哥特小说摘要:哥特小说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黑色话题为主,小说背景主要是废旧的城堡、荒凉的山庄等,给人一种阴森恐怖的感觉,但是小说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制造恐惧,而具有深刻的主题。
哥特小说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个繁荣时期,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之处,此种特色尤在各时期代表作中得以体现。
关键词:哥特小说;三个时期;独特;代表作;深刻主题;影响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 (2012)12-0000-02一、早期的哥特小说哥特,在德语里的意思是“疯狂”或”癫狂”等。
文艺复兴期间,欧洲内部动乱不断,宗教世界也不得安宁。
人们不再满足于基督教义提供的虚幻愉悦和未来天堂,以被解放的感官,充分欣赏者自然,男女,艺术之美。
这种新的自由在使人们陷入道德的混乱,个人主义的分崩离析以及国家的奴役之前,为人们创造了一个惊奇的时代,并且同时孕育出偏向黑暗与疯狂的哥特式文学。
哥特小说是十八世纪末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它以黑色话题为主,小说背景主要是废旧的城堡、荒凉的山庄等。
小说中神秘恐怖的气氛、被压抑的原始激情、大胆神奇的想象、浪漫的东方情调和迷人的异国风光深深地吸引着当时的读者。
“哥特小说是两类传奇的融合,亦即古代传奇和现代传奇的融合。
”[1]这种融合创造出的恐惧让人不寒而栗,但这种“恐怖”和后来的灵异小说、恐怖小说、恐怖性经典小说等小说形式的“恐怖”有着本质差异,因为哥特小说的恐怖渗透着一种独特的高贵气质。
哥特小说的出现是时代的一种创新,它开启了一种独特新颖的文学样式。
18世纪的英国文坛属于新古典主义作家,他们倡导文学创作从理性出发,追求作品的真实、典雅和庄重等。
而哥特小说的出现无疑对新古典主义写作教条产生了冲击,因为它反其道而行,关注所谓黑暗的中世纪,创造出大量科学和理性不能解释的怪诞灵异现象。
或许正是这份独特的恐怖吸引着广大读者的眼球。
无论是对个体还是社会而言,没有想象就没有灵性,而哥特小说恰好为人们的想象空间提供了一片沃土,读者摆脱了现实世界的束缚,自由的徜徉在想象世界中,感受别样的黑色浪漫。
1062007年第1期一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中后期的一种小说样式,先流行于英国,后蔓延到法国。
19世纪中叶勃朗特姐妹受法国作家霍夫曼恐怖故事影响,《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充满了哥特式小说味道,但已是英国哥特式小说的余韵了。
哥特式小说以恐怖与神秘为基本特征,环境多为荒郊充满阴森恐的怖城堡,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情节充满鬼怪、神秘失踪、暴力、乱伦、幽闭、骇人听闻,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离奇事件,人物多怪异、畸形、变态、阴冷,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风格上常常有一定的理性色彩。
哥特(Goth)一词最初来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流浪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意大利人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封尘中又找出哥特一词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
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地下藏尸所等。
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Dark Ages)的绝妙象征;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就再适合不过了。
这样,在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作为一种小说体裁,哥特小说产生于1764年。
这一年,贺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Gastle of Otranto)。
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不到4个月就出了第二版,在这一版上,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A GothicStory)。
论哥特式文学的根源及其影响作者:于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3期摘要:哥特文学作为18世纪的一种代表性文化,对于当代艺术和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史实角度出发,结合实例,对哥特文化的根源和其对当代文化的影响作了简单介绍和分析。
关键词:哥特;唯美;负面美学;后朋克[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0-02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词汇原先的意思是起始于西欧的日耳曼部族的一个分支。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尤其是意大利人)始终对中世纪带有着或多或少不完全认同的看法,他们称这一时期为“Gothic”。
此词意味着野蛮和粗鄙。
但是客观地讲,占领意大利的哥特人非常热衷于保留古罗马文化。
他们所处的时代,也就是中世纪,给世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和杰出的艺术作品。
在建筑上,装饰上等方面有不少大作问世。
如巴黎圣母院就是一座能够代表此时期风格的建筑物,即哥特式风格。
相对于现实主义风格而言,哥特式风格建筑的宗教特色异常浓重。
其高耸的塔顶,厚重的墙壁,阴暗的色调以及内部的秘密地下密室等总是给观者一种令人不快的压抑与神秘感,再加上推翻罗马帝国的哥特部族背负的“杀戮狂”,“野蛮人”等骂名。
哥特也就很自然地成了神秘,黑暗,未知,中世纪等物的代名词。
哥特式文学则出现的相对较晚,它于18世纪在英国出现。
这一时期,一种被称之为“哥特复兴”的艺术潮流似乎在一夜之间使得中世纪复活了。
哥特小说随之浮出水面。
这种小说通常以无人,冰冷,恐怖的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发生在过去,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紧张,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通常为吸血鬼)与其他超自然现象出现,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1764年是哥特文学正式的开始。
贺拉斯·瓦尔浦尔出版了著名小说《奥特朗托城堡》。
小说出人意料地成功,不到4个月就出第二版,在这一版上,瓦尔浦尔为书名加上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
“哥特”小说诞生于18世纪中叶的英国。
由于“哥特”小说的手法具有特殊的震撼力,并大量用于创作以安排情节,深化主题,增强作品的效果,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影响和吸引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
于是,英美文学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持续发展、影响广泛的“哥特”传统。
“哥特” (Goth)自于条顿民族中哥特部落的名称。
原本居住在北欧的条顿民族,在长达几个世纪的迁徙浪潮中,终于在公元5世纪摧毁了强大的西罗马帝国。
其中,彪悍的哥特人是同罗马人作战的主力。
在同历史上许多被先进文明征服的民族一样,哥特人也被迅速的同化了,很快失去了他的民族性。
大约在公元7世纪以后,哥特人作为一个民族,在历史上就消失了。
但是,英勇善战的哥特人在南欧人,特别是意大利人的心目中始终留下无比的伤痛,其创伤和那种既怕又恨的复杂心情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是无法随之消失的。
帝国灭亡一千多年以后,意大利法萨里(Vasari,1511-1574)在历史的尘封中找出了“哥特”一词,用来指称一种为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所不喜欢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这种风格在12——16世纪期间盛行于欧洲,主要用于建造教堂和城堡。
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和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堪称代表性建筑。
这种建筑的特点是高耸的尖顶,厚重的石壁,狭窄的窗户,染色的玻璃,幽暗的内部,阴森的地道甚至还有恐怖的地下藏尸所等。
在那些崇尚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文艺复兴思想家眼里,这种建筑代表着落后、野蛮和黑暗,正好是那取代了古罗马辉煌文明的所谓“黑暗时代”(The Dark Ages)的绝妙象征。
因此,用那个毁灭了古罗马的“野蛮”、“凶狠”、“嗜杀成性”的部落的名字来指称这种建筑风格自然是再适合不过了。
这样,在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的影响下,“哥特”一词逐渐被赋予了野蛮、恐怖、落后、神秘、黑暗时代、中世纪等多种含义。
18世纪后期哥特一词成了一种小说体裁的名称。
这种小说通常以古堡、废墟或者荒野为背景,故事往往是过去时的,特别是中世纪;故事情节恐怖刺激充斥着凶杀、暴力、复仇、强奸、乱伦,甚至常有鬼怪精灵或其他超自然现象;小说气氛阴森、神秘、恐怖,充满悬念。
gothic literature定义哥特文学是一种以恐怖、浪漫和神秘为主题的文学流派。
它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国文学中达到了巅峰,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风格。
哥特文学的作品常常以黑暗的氛围,阴森的场景和可怕的事件为特点,让读者感到恐惧和不安。
本文将探讨哥特文学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哥特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英国。
当时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的扩张和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未知和超自然的恐惧开始在文学中得到表达。
哥特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的元素包括古老的城堡、幽暗的墓地、神秘的人物以及恶魔和鬼魂等。
这些元素营造了一种压抑和不安的氛围,让读者感到紧张和恐惧。
哥特文学的特点之一是对于恐怖和死亡的描绘。
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恐怖场景和惊悚事件,让读者感到心跳加速。
同时,哥特文学也强调情感和感受。
主人公往往是性格复杂,思想深沉,对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恐惧有着强烈的体验。
他们常常陷入痛苦的境地,挣扎于理智和冲动之间。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使得哥特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心。
哥特文学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恐怖和奇幻文学奠定了基础,并对推理小说和科幻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著名的作家玛丽·雪莱的《科学怪人》就是哥特文学和科幻文学的结合。
她通过创造一个由科学创造出的怪物来探讨人性和道德的问题,使得读者在恐怖和奇幻中思考人类的本质。
哥特文学还对艺术和电影产生了影响。
许多哥特文学的经典作品被改编成电影,在视觉上再次营造了恐怖和神秘的氛围。
蒂姆·波顿是一位深受哥特文学影响的导演,他的电影作品常常融合了黑暗的主题和幽默的元素,给人一种独特的视觉体验。
哥特文学的魅力在于它能够触及人类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欲望。
它通过恐怖和浪漫的元素,揭示了人性的黑暗面和心灵的深处。
哥特文学作品带给读者一种独特的体验,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到紧张和不安,同时也引发了对于人类本质和社会现象的思考。
哥特文学是一种以恐怖、浪漫和神秘为主题的文学流派。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哥特小说简述辽宁师范大学/关敏【摘要】哥特小说是黑暗和恐怖的代名词。
不论是幽暗的古堡,破败的自然景象,性格扭曲的主人公,还是离奇可怕的故事情节,都给人的感官和心理造成巨大冲击,回环曲折的故事引人入胜,让读者欲罢不能,给人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本文将对哥特小说作简要概述,从哥特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哥特小说兴起的经过;并以《厄舍古屋的倒塌》——这一经典的哥特短篇小说为例,简要分析其中的哥特元素及其艺术表现形式,深刻感受哥特小说的魅力。
【关键词】哥特小说 产生 发展 爱伦·坡《厄舍古屋的倒塌》一、哥特小说的产生哥特小说(Gothic Fiction)诞生于18世纪后半叶,它的产生与英国传统的历史文化紧密相连。
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惊险刺激,带有暴力或者悬疑的成分,有时甚至会牵涉到超自然的灵力。
追逃、凶杀、邪灵附体是哥特小说常见的元素,小说的场景大多设置在中世纪的古堡、荒郊野外的废宅以及都市中的穷街陋巷等远离光明的场所,借以营造恐怖而神秘的气氛。
哥特小说中的“哥特”(Gothic)一词,最初指的是哥特人——日耳曼人的分支。
公元5世纪,哥特人曾攻陷罗马城,盛极一时。
然而,其内部矛盾重重,纠纷不断,加上东罗马帝国的连续追击,哥特民族迅速衰落,最终消逝于滚滚历史之中。
哥特人野蛮彪悍,使得古代文明的象征——罗马帝国山河破碎,因此这个入侵文明世界的北方蛮族在欧洲人的文化意识中被定格为古典文明的颠覆者,是“原始”、“野蛮”、“血腥”、“粗鄙”的象征。
“哥特”一词也被赋予了黑暗、蛮夷、与主流文化对立的文化含义。
12世纪开始,“哥特”一词与建筑联系在一起,重回人们的视野。
中世纪的欧洲弥漫着浓重的天主教气氛,至高无上的神权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为了与上帝的精神形成契合,欧洲的教堂出现了新的建筑风格:为了无限地接近上帝,人们将教堂建得高耸入云,古罗马式的厚重的圆顶建筑只得被肋拱、飞扶壁托起的尖顶建筑取代;骨感的建筑外壁让人望而生畏;光线透过大幅的彩色玻璃花窗,营造出神秘、奇幻的气氛,一幅幅玻璃花窗生动地再现了圣经故事,起到了教化百姓的作用。
gothic fiction名词解释
哥特小说(Gothic Fiction)是一种起源于18世纪末期英国的文学流派,
通常以神秘、恐怖、超自然和死亡为主题。
这种小说通常发生在荒凉、偏僻的地方,如古老的城堡、修道院或荒野,并涉及到幽灵、诅咒、复仇和魔法等元素。
哥特小说的风格往往具有神秘、压抑和阴森的气氛,旨在通过描写人类的恐惧和不确定性来探索人性的深度。
这种小说也经常涉及到社会和道德的议题,如阶级斗争、不道德行为和道德沦丧等。
著名哥特小说家包括英国作家威廉·戈德文(William Godwin)、安·莱基(Ann Radcliffe)和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
这些作家的作品对后来的恐怖、悬疑和奇幻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探究英美文学中的哥特传统一、哥特的由來“哥特”原指居住在北欧的一个古老的条顿民族,哥特部落。
公元3世纪起,条顿民族源源不断地从北方南下,剽悍的哥特人成为与南欧罗马人作战的主力。
在这场改变欧洲历史的民族大迁徙中,西罗马帝国被条顿民族坚不可摧的铁蹄践踏,于公元5世纪最终灭亡,而当时被南方人称作“北方蛮族”的哥特人也在南欧、北非建立了许多王国,可其武力征服的是先进的罗马文明,因此逃不掉被先进文明同化的命运。
最终在公元7世纪以后,作为一个民族湮灭在历史中。
然而哥特人“野蛮”“凶狠”“嗜杀成性”这些特质并未被人们遗忘。
在西罗马帝国灭亡一千多年后的文艺复兴时期,哥特一词又被当时的文艺复兴思想家们用来蔑视被人们所厌恶憎恨的黑暗时代流行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而这种风格对立于被思想家们崇尚的古希腊罗马文明时代的建筑风格。
其代表性建筑主要在教堂和城堡高耸入云的尖顶、厚厚的城墙石壁、比例失调的狭小窗户、幽暗阴森的内部空间,五颜六色的玻璃,这种建筑的落后恐怖气息,极其贴切地代表了背离古希腊罗马时代辉煌文明的黑暗时代。
而哥特一词,是对北方蛮族的蔑称,用来比喻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再合适不过了,因此作为一种建筑风格的代名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文艺复兴的思想家们不喜欢“黑暗的中世纪”,他们热烈呼吁人本主义,也就是以人为本,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强调人的理性至高无上的地位,而反对和抨击一切有悖于理性的事物,例如神秘的超自然现象,感性情感,模糊的直觉等等。
然而理性主义至上的18世纪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时代,自然诗人和墓园派诗人是浪漫主义的先驱,他们尽情发挥想联盟象,抒发情感,探讨超自然现象和神秘体验,挑战理性主义。
在如此的文化背景下,一种新的小说应运而生。
其背景通常为西方中世纪的黑暗时期。
其小说创作的基调以恐怖刺激为主,激发读者的强烈情感和情绪反应,内容多充斥着凶杀、复仇、暴力、强奸、乱伦等,甚至会有鬼怪、超自然现象的出现。
贺拉斯·瓦尔普的《奥特龙多堡》是这种小说的奠基之作,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以居住古堡的古老家族的没落为线索,充斥了恐怖的预言、死亡、杀戮、阴森、神秘、超自然以及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奠定了哥特式小说的风格和模式。
英美哥特小说的探讨1 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哥特式小说是英语小说的一个重要流派,是西方文学神秘惊险小说的一种。
公认的说法由贺瑞斯·华尔波尔创作《奥特朗图堡》而诞生了哥特式小说。
哥特是Goth一词的译音,该词本来是对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的称呼。
条顿民族定居在北欧,经历了数个世纪的迁徙流浪生活之后,竟然在公元5世纪占领了西罗马帝国,这样的行为使哥特部落给人们留下了神秘的印象。
一千年后,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法萨里转接哥特这个词来指代中世纪中像城堡、教堂这样的建筑。
其中最典型的是巴黎圣母院和圣·保罗大教堂,他们的外形特点是石壁厚重,窗户狭窄,染色的玻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宏大的外面里面包裹着的幽暗的内部,而地道中的藏尸所更让人觉得毛骨悚然,所以哥特式小说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建筑,里面发生着神秘而恐怖的事情。
在文艺复兴思想家看来,这种建筑是黑暗、野蛮的象征,受这种思想倾向的影响,哥特成为了中世纪黑暗时代中恐怖、神秘、屠戮等罪恶现象的代名词。
在18世纪晚期,哥特一词被转借入了文学领域,成为了描写以古城堡或荒芜废墟为背景的小说的名词,这种小说逐渐发展为一种新的体裁。
哥特小说作为一种体裁,具体产生时间是1764年,贺拉斯·瓦尔浦尔(Ho-race Walpole)的小说《奥特朗托城堡》(The Gastle of Otran to)引起巨大轰动,在短短的4个月后就发行了第二版,这次作者给小说加了一个副标题——“一个哥特故事”,这样哥特小说就有了正式的命名。
2 哥特小说的发展《奥特朗托城堡》成功让模仿者趋之若鹜,不仅仅是通俗小说的作者来模仿,许多顶尖的诗人和作家如英国的雪莱、勃朗特姐妹和美国的布朗、华盛顿等人接受了哥特式小说的手法,写出了许多为世界读者所熟悉的哥特式小说。
他们推动了哥特式小说的发展,把哥特小说从文学的边缘地带带入了主流文学中。
18世纪末期,哥特小说进入了鼎盛时期,随着浪漫主义的兴起,哥特手法在文学界更加手欢迎。
浅谈哥特式文学【论文摘要】:哥特式文学哥特式文学起源于英国,兴盛于维多利亚时代,大部分都被列入恐怖文学及魔幻小说的行列,其内容以死亡、神鬼、推理、血案、幽灵等为主,有着浓厚的恐怖色彩。
它最令我们着迷的地方是对于气氛的制造,恐怖的、惊悚的、紧张的……事实上,对于我们来说,比起那些理论和思想性很强的文学,哥特式文学让人读到紧张恐怖的情节、感受到浓浓的“哥特味道”更重要。
但也因此,哥特式文学一度被人忽略甚至被批判,直到维多利亚时代后期才被当成正式的文学体裁。
【关键词】:哥特式文学发展【前言】:哥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原先的意思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
公元376年,该部落开始联合其他部落向罗马帝国大举进攻,并于410年攻克罗马,在城内大肆掠夺,无恶不作。
从那以后,“哥特”便有了“掠夺、野蛮”的含义,虽说他们后来撤离了罗马,在法兰西和意大利建立了自己的王国。
自公元6世纪起,“哥特”的含义逐步有了扩展,人们开始用它来泛指日耳曼所有部落,其中包括449年以后定居在英格兰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而“哥特式”也成为指代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一个术语。
但这时,“哥特式”还没有摆脱“掠夺、野蛮”的含义。
这可从“中世纪”(公元7世纪至13世纪)被称为“黑暗时代”(theDarkAges)得到见证。
当时的英国评论家内森·德雷克即有这样的评论话语:“欧洲基督教黑暗时代是以粗暴、凶残的征服者的野蛮和无知为特征的。
”到了公元18世纪,“哥特式”依旧保留着“野蛮”的词义。
据这个时候问世的塞缪尔·约翰逊编撰的《英语词典》所下的定义,“哥特”这个词仍旧表示“未开化者,缺乏一般知识者,野蛮人”。
一、哥特式文学的诞生哥特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风格进入人们的视线是在1764年Horace Walpole发表他的小说《The Castle of Ortanto》。
对于小说所产生的轰动效应、戏剧性的情节以及超自然的神秘感觉论,当时的众多文学评论家给予了猛烈的批评。
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在文学创作历史上,哥特式小说以其独特的黑暗氛围和离奇情节吸引了众多读者。
它源于欧洲文化中的哥特文化,是一种文学风格,通常涉及超自然现象和神秘的情节,让人感觉或许有点不寒而颤。
一、哥特文化与哥特式小说的概览哥特文化最初是由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创造的一个独特的族群,他们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一直延续到现代这个时代。
从中世纪开始,哥特文化沿袭至今。
在文学作品中,哥特式小说也一直是一个奇怪而坚定的存在。
哥特式小说是指一种具有浓厚的恐怖色彩和神秘元素的小说,起源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
哥特式小说通常独具一格,暴力而又充满了成人恐惧和快感。
因此,很多人认为这类小说非常不适合孩子读。
尽管如此,哥特式小说一直是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期。
当时,许多文学作品将神秘、恐怖和超自然现象作为中心题材,探讨人性、信仰和颓废等主题。
莫尔·刘易斯的《天使与恶魔》和安·拉德克利夫的《城堡的奥多万》是这种小说的代表作品,它们提供了哥特式小说的模板。
莫尔·刘易斯的《天使与恶魔》讲述了一个名叫安东尼的男子的故事,他由于贪婪而陷入了魔鬼陷阱。
他的心灵被毒害了,无法在神的道路上前行。
这个故事让人们感到它的神秘和超自然性质,以及它所包含的教化意义。
安·拉德克利夫的《城堡的奥多万》讲述了一个女孩的故事,她被囚禁在一个阴暗的城堡里,并且被迫嫁给一个阴险的男子。
这个故事中,作者通过描写城堡的阴森氛围和主人狰狞的外貌,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恐惧感。
三、哥特式小说的发展19世纪,哥特式小说变得更加流行。
玛丽·谢莱的《科学怪人》和布拉姆·斯托克的《德古拉》都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些小说中融合了更多的科幻元素和民间传说,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哥特文化对19世纪文学的影响和影响程度。
在20世纪,哥特式小说的魅力并没有减少。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英美文学中的哥特风格分析开封大学/秦新峰【摘要】哥特风格是英美文学在18世纪兴起的一种创作方式,哥特风格影响力很大,在英美文学的历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其作品中主要运用废墟、城堡等背景,描绘出社会中阴森、恐怖、黑暗的现象。
哥特风格的发展与英美国家的文化、宗教、社会背景关系密切。
本文主要对英美文学中哥特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探究,并做出分析论述。
【关键词】英美文学 哥特风格 探究 分析在英美文学史上,哥特风格独具特色,影响广泛,其大量运用一些恐怖的城堡、莫名的死亡、超自然的现象、阴暗的场景等鲜明的元素。
自18世纪以来,文学作品中的哥特风格就广泛存在,在大量西方文学作品中都有哥特的影子,很多作家把哥特风格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可以对社会和人性的描写更深刻。
所以也创作了不少的名作,对英美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英美文学中哥特风格的起源1.哥特概述。
“哥特”这个名字来源于北欧一个部落的名字,该部落是条顿民族的分支,公元3世纪,条顿人迁往欧洲南部,在和罗马人的战争中,英勇善战的哥特人成为主力军。
后来在5世纪,罗马帝国战败,哥特人开始在欧洲大地开枝散叶,先后建立了包括西班牙、北非、意大利等国家,形成了自己的文明。
但是在文明的冲击中,哥特人磨灭了自己的民族特性,随后逐渐消亡。
幸好,哥特人的历史被记了下来,并在西方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将人们不太喜爱的一种建筑风格称为“哥特式”,其代表建筑主要是教堂和城堡。
到了公元12到16世纪,哥特式建筑风靡一时,这些建筑具有鲜明的特色,比如大多墙壁厚重、内部环境幽暗、窗户狭窄、屋顶高耸,代表建筑有意大利米兰大教堂、法国巴黎圣母院等,这些建筑无不充分体现了哥特风格的气息。
2.哥特小说概述。
公元18世纪后期,哥特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小说派别,其出现的标志是霍勒斯·沃波尔的著名作品《奥特兰托城堡》。
这部小说主要描绘了曼费雷德家族的没落,小说描写了许多黑暗恐怖、阴森诡异的画面,开创了英美文学的一种新的形式,也成为了哥特风格的开创者。
名词解释:哥特小说
哥特小说是一种文学流派,起源于18世纪末的英国。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主题而闻名,通常涉及令人毛骨悚然的情节、神秘的氛围和超自然元素。
这些小说的特点是以恐怖、罪恶、死亡和超自然现象为中心,同时也探索人类的内心世界和情感。
哥特小说的主题经常涉及到古老的城堡、幽暗的地下室、荒凉的墓地以及其他令人毛骨悚然的地点。
这些场景通常被用来传达一种不安全和不稳定的感觉,让读者感受到恐惧和紧张。
常见的情节包括幽灵、诅咒、疯狂科学家、吸血鬼和僵尸等超自然元素。
哥特小说的角色通常是痛苦的、受折磨的个体,他们经历了各种恐怖的事件和心理折磨。
这些角色往往具有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的内心和外貌之间存在冲突和对立。
他们的冲突通常来自于他们对社会规范的反叛和对禁忌的探索。
哥特小说的语言风格通常是华丽、诗意和描述性的,以强调情感和情绪。
作家经常使用象征和隐喻来传达主题和情节,使读者陷入一种悬疑和恐怖的氛围中。
此外,哥特小说还经常探索人类对死亡和永恒的恐惧,以及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哥特小说在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后来的恐怖小说和奇幻小说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个反映社会和文化背景的载体。
通过揭示人性的黑暗面和对超自然的探索,哥特小说提醒我们人类内心的复杂性和对未知的恐惧。
总而言之,哥特小说是一种以恐怖、罪恶和超自然元素为特征的文学流派。
它通过独特的风格和主题描绘了人类内心的黑暗面,同时也探索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冲突。
哥特小说的影响延续至今,成为了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及文学评述摘要哥特式小说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有其独特而复杂的文学因缘,但它毕竟是一种文学创作倾向。
哥特式小说采用超自然的素材,运用意识流、现实以及超现实相结合等艺术手法,讲述奇事、奇事、奇境,从而拓宽了小说的创作领域,丰富了小说的表现艺术手法。
本文主要阐述英国哥特式小说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关键词:哥特式小说艺术魅力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哥特小说中的“哥特”一词,原指居住在北欧的属于条顿民族的哥特部落(该部落曾以野蛮剽悍、嗜杀成性而著称),其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用它来指代一种为他们所不齿的中世纪建筑风格。
这种建筑风格曾风行于12-15世纪的欧洲,其最鲜明的特征是教堂或修道院高高耸起的尖顶、阴森幽暗的内部、厚重的墙垣、狭窄的窗户、斑斓的玻璃,还有隐蔽的地道、地下藏尸所等。
后来,哥特风格也在非宗教建筑中广泛流传开来。
这样,“哥特”一词又被赋予了野蛮的、恐怖的、神秘的、中世纪的、天主教的、迷信的,甚至东方的等多种含义。
现代读者一般理解它为反古典的、中世纪的、野蛮的和超自然的意思。
一哥特式小说的起源及特点哥特式小说的源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
戏剧在中世纪主要是演绎《圣经》故事,宣扬基督教教义和道德。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在人文主义思想和古典戏剧的影响下迅速世俗化。
在欧洲其他主要国家,当时最有影响的是古希腊悲剧,然而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却是古罗马作家塞内加那些充满暴力、复仇与凶杀内容的剧作。
在塞内加的影响下,英国第一批有影响的世俗剧作家即所谓“大学才子”创作了许多“复仇剧”。
哥特式小说的意义在于:它采取了不合理的怪诞形式,反映了正在形成的资本主义社会纠缠不清的复杂现实。
神秘、怪诞、痛苦的恐怖,以及其他类似的特点,在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得到发展。
他们继承了“恐怖神秘”小说所包含的社会批判的成分,并且把它们深刻化。
而在当代的创作中,哥特式小说结合时代精神并融入了魔幻现实主义及其意识流的创作手法,反映了当代人精神上的恐慌、人性的弱点以及人丧失家园的空虚。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