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读静思 批注阅读24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2.57 MB
- 文档页数:24
默读与静思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作者:张秋兰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年第14期【摘要】默读与静思是阅读课堂两种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
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抓住阅读教学平台,培养学生默读和静思习惯,从而促进他们质疑释疑,获得文本情感熏陶。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默读;静思;运用【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7)14-0-01默读是阅读教学中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一种重要方式,到了初中阶段,这种方式越来越多的替代了出声的朗读。
因为这种方式不仅阅读速度快,而且便于学生静下心来思考,做到边读边思,读思结合。
因而默读静思两种学习方式的结合,就成为我们初中阶段阅读学习的重要策略了。
我们知道,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过程中受到人文情感的熏陶和审美能力培养。
要落实这一点,静思与默读是不可缺少的。
学生只有静下心来默读文本,沉浸于文本之中,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谈谈默读与静思的有机结合在其中的有效应用。
一、培养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默读静思默读与静思既是学习的两种方式,也是两种习惯,在阅读学习中更有现实意义。
由于有效的阅读需要多种习惯支撑,相互促进,才能让学生取更好的阅读效果,因此,在引导学生默读静思学习中,我们还要加强其他习惯的培养。
常言说得好:“不动笔墨不读书。
”强调了动手圈、注、划、勾、记、摘在阅读学习中的作用,而古人强调的“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手到”,说明了调动多种感官在阅读学习的必要性,这些习惯或能力都是我们阅读教学中应努力培养的,都能配合默读静思学习策略的有效进行。
对此,我们在阅读教学平台中,就应着力培养:指导学生对不懂的词语,不懂的问题在书上做好记号;在进一步剖析文章内容的默读时,指导学生应带着问题针对性的,仔细地、逐词逐句地、前后联系地默读课文,通过圈划批注,静心研读文本,深入理解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