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习-无机化学-第6章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 格式:ppt
- 大小:5.89 MB
- 文档页数:259
《无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各校通用《无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各校通用无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于考研的同学来说,掌握好无机化学的知识至关重要。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备考,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一份通用的无机化学考研复习题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1、氢原子光谱为什么是线状光谱?玻尔理论是如何解释氢原子光谱的?2、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其运动状态可用波函数来描述。
请简述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3、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能量由哪些因素决定?请说明原子轨道近似能级图的特点。
4、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如何变化?为什么?5、试比较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离子键的本质是什么?离子化合物有哪些特点?2、共价键的本质是什么?共价键具有哪些特性?3、杂化轨道理论是如何解释分子的空间构型的?请举例说明。
4、分子间作用力有哪些?它们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何影响?5、什么是氢键?氢键对物质的性质有什么影响?三、晶体结构1、晶体与非晶体有哪些区别?2、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金属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分别是什么?3、以 NaCl 晶体为例,说明离子晶体的晶格能的计算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4、金属键的本质是什么?金属的物理性质与金属键有何关系?四、化学热力学基础1、什么是热力学第一定律?如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2、熵和焓的概念是什么?如何判断化学反应的熵变和焓变的正负?3、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是什么?如何利用吉布斯自由能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性?4、标准平衡常数与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变有什么关系?5、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有哪些?请用勒夏特列原理加以解释。
五、化学动力学基础1、反应速率的定义是什么?如何表示?2、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反应速率有何影响?3、什么是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哪些反应?4、反应级数的概念是什么?如何通过实验确定反应级数?5、阿仑尼乌斯公式的表达式是什么?其中各个参数的含义是什么?六、酸碱平衡1、酸碱质子理论的要点是什么?2、水的离子积常数在什么条件下是定值?3、缓冲溶液的作用原理是什么?如何计算缓冲溶液的 pH 值?4、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与其浓度、解离度有何关系?5、多元弱酸的解离是分步进行的,其解离常数之间有何关系?七、沉淀溶解平衡1、溶度积的定义是什么?与溶解度有何关系?2、如何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平衡有何影响?4、分步沉淀的原理是什么?如何利用分步沉淀分离离子?5、沉淀的转化条件是什么?八、氧化还原反应1、氧化数的概念是什么?如何确定氧化数?2、原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是什么?3、能斯特方程的表达式是什么?如何应用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电势?4、如何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5、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有哪些?九、配位化合物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命名规则是什么?2、配位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是什么?如何计算配位化合物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3、影响配位平衡的因素有哪些?4、螯合物的特点是什么?。
《无机化学》第6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反应规律的一门学科。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对于理解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其中质子带正电荷,中子电荷中性。
原子的核外包围着一层或多层电子,电子带负电荷。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结构决定了原子的性质和行为。
根据量子力学的原理,原子的电子存在于能级或轨道中。
能级描述了电子的能量大小,从内层到外层能级排列依次增加。
每个能级可以容纳一定数量的电子,按顺序填满能级的电子称为原子的电子组态。
电子组态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尤其是它的反应性质。
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以及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特征进行排列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将元素分为周期和族,周期数代表了元素的最外层电子能级的数量。
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周期,周期数越大,元素的原子量和原子半径越大,金属性和活性越强。
周期表的竖直列称为族,族数代表了元素最外层电子的分布规律和化学性质的相似程度。
周期表还有一些重要的特征: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
原子半径是指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的半径视为原子半径。
原子半径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加,原子半径在一周期内则随着周期数的增加而减小。
电离能是指从一个原子中移除一个电子所需要的能量,电离能随周期数的增加而增大。
电负性是指原子对共价化合物中的电子的吸引能力,电负性随周期数增加而增强。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结果为我们理解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提供了基础。
通过对原子结构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原子的组成和电子分布情况,进而预测原子的性质和行为。
通过对元素周期表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和化学性质的相似性,进一步揭示无机物质的反应规律。
总结起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基础,它们为我们理解无机物质的性质和反应规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
化学原子结构与周期性定律化学原子结构与周期性定律是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原子的基本组成、原子结构的排布以及元素周期表的构成。
以下是关于这一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原子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粒子,带负电。
–原子序数:原子核中质子的数量,也是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序号。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总数,是元素的平均质量。
2.电子排布–能级:电子可能存在的不同能量状态。
–轨道: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运动的路径。
–电子层:具有相同能量的电子集合。
–电子亚层:电子层内能量相同的电子集合。
–洪特规则:电子在相同能级、相同亚层的轨道上,优先单独占据一个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3.元素周期表–周期:周期表中的水平行,每个周期代表一个主能级的电子层。
–族(列):周期表中的垂直列,同一族元素具有相同的外层电子数。
–主族元素:周期表中1A到8A族元素,外层电子数为1到8个。
–过渡元素:周期表中3B到12B族元素,具有不完全填充的d 轨道。
–镧系元素:周期表中14B族元素,具有不完全填充的f轨道。
4.周期性定律–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族自上向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元素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自左向右电负性逐渐增大,同族自上向下电负性逐渐减小。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自左向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族自上向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同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逐渐增大,同族元素的最高化合价相同。
以上是关于化学原子结构与周期性定律的知识点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习题及方法:1.习题:已知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写出其电子排布式。
–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根据电子排布规则,1s轨道最多容纳2个电子,因此氢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²。
2.习题:氧气分子的电子排布式为什么是1s²2s²2p⁴?–氧气分子O₂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每个氧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²2s²2p⁴。
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知识点总结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涵盖了广泛而丰富的知识内容。
以下是对无机化学常见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电子在不同的能层和能级上运动。
电子排布遵循一系列原则,如能量最低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
通过电子排布可以确定原子的电子构型,进而了解原子的化学性质。
元素周期律是无机化学的核心规律之一。
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现周期性变化。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原子半径、离子半径也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一般来说,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离子半径的比较需要考虑离子的电子构型、电荷数等因素。
二、化学键与物质结构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通常存在于由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中,通过电子的转移形成。
共价键则是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分子的空间构型对于理解物质的性质至关重要。
常见的分子构型有直线型(如二氧化碳)、平面三角形(如硼烷)、四面体型(如甲烷)等。
通过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可以解释和预测分子的空间构型。
晶体结构也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内容。
常见的晶体类型有离子晶体(如氯化钠)、原子晶体(如金刚石)、分子晶体(如干冰)和金属晶体。
不同晶体类型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如熔点、硬度、导电性等。
三、化学热力学基础热力学第一定律指出能量守恒,即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换,但总量不变。
在化学反应中,通常关注热力学能的变化(ΔU)、焓变(ΔH)和热效应。
通过盖斯定律可以计算复杂反应的热效应。
热力学第二定律引入了熵(S)的概念,用于描述系统的混乱程度。
在自发过程中,熵通常是增加的。
吉布斯自由能(ΔG)是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热力学函数。
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习题解答思考题1.氢原子为什么是线状光谱谱线波长与能层间的能量差有什么关系1.因为氢原子(也包括其他原子)核外电子按不同能量分层排布,这些能量间是不连续的。
跃迁到高能量轨道的电子回到低能量轨道时放出的能量以光的形式放出。
任一原子轨道间的能量差个数是有限的,故放出的光谱是有限的几条,所以是线状光谱。
根据hγ=△E,谱线波长λ= hc/△E。
2.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2.原子中电子的运动有什么特点与其他微观粒子一样,具有波粒两象性。
量子力学用几率波来描述电子的运动。
3.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与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波尔原子模型的轨道把原子核作为球心,电子在原子核为球心的同心圆上围绕原子核旋转,也称“星系模型”。
量子力学的轨道概念是电子作为几率波,在原子核和其他电子形成的电场中运动。
用波动方程描述电子的运动,由于是微分方程,要有合理解,要确定一系列量子数,每一组量子数确定的波动方程即为一轨道。
4.比较原子轨道角度分布图与电子云角度分布图的异同。
4.原子轨道有正负之分,且原子轨道比较“胖”;电子云是原子轨道的平方,无正负之分,比原子轨道“瘦”。
5.氢原子的电子在核外出现的概率最大的地方在离核的球壳上(正好等于波尔半径),所以电子云的界面图的半径也是。
这句话对吗5.不对。
电子云的界面图指包括电子运动概率很大(例如90%或99%)的等密度面的界面。
6.说明四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和取值范围。
哪些量子数决定了原子中电子的能量6.主量子数是决定电子与原子核平均距离的参数。
其取值范围n为1、2、3、4……∞的自然数。
角量子数是电子运动角动量的参数,其取值范围l为0、1、2、3、……(n-1)的自然数。
磁量子数是具有相同角动量的电子在空间不同伸展方向的参数,其取值范围m为0、±1、±2、……±l。
自旋量子数是表示电子自旋的参数,根据电子自旋只有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种情况,自旋量子数m s的取值范围取+1/2和-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