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全面版

《孙权劝学》课堂实录

师:宁波在放《赤壁》,同学们看过吗?

生:有!

师:今天我们走进《三国》,他们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猜是谁,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人物。

师:出示谜面。

生:诸葛亮、曹操、刘备

师:可惜都不是,他参加过赤壁之战,而且获得了胜利。

生:孙权

(以播放的电视剧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同时以谜语来激趣,学生较感兴趣)

师:接下来我们学一学《孙权劝学》,同学们把文学常识画出来,你能不能说一说,文学常识中哪些知识需要注意的。

生:记住选自哪里,以及哪个地方的。

生:本文选自《》

师:是谁编撰的。

生:北宋时期司马光。

(让学生自己归纳需要注意的地方,加深学生的印象)

师:内容不太熟悉,你们对哪个词语不太了解呢?

生:编年体不知道。

师:有很多种体裁,编年体主要是按年代的前后顺序来写,我们在学《左传》和《史记》后会有更多的理解。

师:孙权,字什么呢?

师:我们下边进入课文,首先请大学一起来读读看,尽量的读准字音,不读破音,对文本有初步的印象。同学们把声音读出来,自由的朗读。

生:自读课文。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然后用一二句话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集体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比我想象中的要好,那么说说看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呢?

生:孙权、鲁肃、吕蒙。

师:同学们能否概括一下文章的内容。

生:孙权劝吕蒙学习。

师:如果把文章一刀两断的话,应该从哪里断开。

生:鲁肃发现吕蒙不再是以前的吕蒙。

师:鲁肃对吕蒙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有了质的飞跃,文中出现了几个重要人物,我们可以揣摩一下人物的性格特点。分小组朗读一下,一位同学演孙权,一位演吕蒙,一位演鲁肃。要注意人物的语气,并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人物。大家不要忘记,体会一下人物的身份噢!看看同学们读得效果。

(老师虽然提了要揣摩人物性格特点的要求,但是在教学时并没有得到落实,)

师:(教师在小组中指导)揣摩一下人物的语气,身份不一样,语气也不一样。

孙权这么读,还能做君王啊!你是读什么呢?鲁肃有一句话,表现了什么呢?

生:惊奇!

师:所以要读出惊奇。

师:大多数学生都读了一到二次了。哪一个组先来展示一下。我们来评点一下,听两点:

语气是否读出来了,他们朗读怎么样(到底在哪些方面怎么样,可以指导一下,比如人物的语言是否符合身份,是否反应人物的性格)大家揣摩一下。

生:学生分角色朗读。(孙权、吕蒙的语气没有读出来)

师:掌声鼓励一下,他们有没有把人物的语气读出来了。那么分个人来评点一下,好吗?

生:读鲁肃的,可以再把鲁肃惊讶的语气读出来。

师:鲁肃有一种惊讶的语气,他有可能体会到了,只不过可能还不能一下子发挥出来。(这些鼓励的语言对学生而言非常重要,他也不会因为没有读好而觉得不自然)生:孙权对吕蒙的语气,没有体现出他的关心,亲切。

师:孙权发现吕蒙有武功方面的能力,但文学方面很欠缺,所以要表示对他的关心。接下来哪一组同学读一下。

生:第二组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读到鲁肃时,加了一个语气词,是一种创新之举,把一种惊讶完全的展现在眼前了。等于说他不敢相信,因为吕蒙有着一个质的飞跃。吕蒙的话读到了一种高兴,得到了鲁肃的赞扬,相当的不容易,吕蒙此时的心情相当的激动、得意。“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明显地表现出了这种情感。通过指点,学生都能读得非常好,老师非常欣赏,接下来请同学们自选一个人物,再来读读。

(学生在此加入了一个语气时,表达的效果的确不一样)

师:大家读得感觉慢慢体会出来了,是吧!大家大概也读出了人物的语气,

通过小组讨论和自学,自己翻译文章。借助课文的注释,特别注意以下的重点字词的理解,将课文口头翻译成现代汉语,小组内可以交流。

教师出示重点字:

以:用但:只孰:谁论议:谈论结友:结交为朋友。

(既然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出示重点字可以放在合作讨论之后,如果学生没有提到这几个字,可以通过老师提问的形式出示这几个字)

生:小组合作学习。

师:小组指导。“士别三日”是一个成语,可以不翻译。

师:同学们讨论的差不多了,这样吧,有什么疑难可以举手,有没有问题。

生:“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什么意思?

师:哪位同学能回答?

生:难道我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在此可以解释一下博士的古今异义,在注释中没有,学生不太会理解的)

师:“耶”是我们学到的第十二个通假字,请同学们圈点出来。

(老师在此并没有解释也没有讲到它的用法)

生:“但当涉猎”什么意思?

师:刚才我们用原文读,现在根据自己的翻译,用现代汉语来读一下。请大家体会一下,用现代文读了一下,有什么不同?你们有什么感觉?不仅要评点朗读,还要看看有没有读错。

(这儿老师的表述是否妥当,是否可以表述为:我们来翻译一下全文,但翻译时仍要读出人物的语气)

生:学生用现代文来读课文。

师: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翻译将课文用现代汉语来朗读。并且也是请四个人分别扮演四个角色,请大家体会一下用两种语言读的不同感受。

(这两种感受没有可比性)

生:(学生用现代汉语来朗读)

师:掌声鼓励一下,他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几乎完全准确的把它读出来了,但有一点

结结巴巴,但已经非常不错了。

生:另一组朗读翻译。

师:翻译的非常不错,把情感也能体会进去。忘记了一句话的翻译。经过两个组的朗读,同学们对文章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同学们再来齐声朗读一下。

(在学生翻译时,有个别句子没有翻译出来,但老师没有发现)

生:学生齐读课文。

师:经过同学们的朗读和体验,你们从文中读到了什么感受,体会是什么?

生:活到老,学到老。

生:对待朋友不要总用一个眼光去看待他。

师:来自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看”。要用变化的眼光对待你的朋友和身边的人。你还有什么新的体会吗?

生:时间少不是理由,要挤出时间来学习。

师:每个人都忙,读书可以随时挤出时间来,要善于把握时间。

生:读过书的人和不读过书的人是不一样的。

师:是不一样,那什么不一样呢?关键是素质,读了书素质就会提高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你们如此静静坐在课堂上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读到要抓紧时间,要学习新知识,让我们的素质得到更大的提高,请同学注意一下,相信同学都能得到一种体会。让学生深刻的理解一种体会。在桌子上有一张练习纸,请大家课后把它完成。好的,我们今天就上到这里。

课例评析

看到年轻而具有很强亲和力的张老师,我们以为他教学只有二三年,未尝想到他竟有十三四年的教学经历了。课堂上老师很有激情,与学生的关系也很融洽,这是这堂课最大的亮点,但是就文言文教学而言,这篇文章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朗读

这节课老师的侧重点放在朗读上,但是每一遍的朗读并没有具体的要求,所以每一遍的朗读并没有加深文本的理解,而是只停留在角色朗读的基础上,与文本的理解有割裂之感,对文本整体感知并不强。在学生角色朗读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分角色的翻译,但是在表述时却用“现代文来朗读”,不可是否可以如此表达。

2、翻译

课上对于字词的落实是不够的,老师要求学生交流字词前先出示了几个重点字词,但是学生之后也没有具体的补充,而事实上学生掌握的并不好,所以在翻译文章时,有个别字词学生并不会翻译。在翻译时碰到“博士”、“耶”等古今异义词和语气词时,老师并没有讲清楚,所以一般情况下,学生以为博士就是如今的博士。还有学生在翻译句子时,有一句说到:鲁肃与蒙母拜别。老师也许是没有听到,也给予了肯定。

储树荣老师把文言文教学定位为文字、文章、文化三位一体的教学,如此看来,张老师的课只停留在第一个层次,只解决了文字层面,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上,但是有欠缺的是,在文字教学时,对于几个重点字,学生仍没有理解,老师在讲解时也没有重要分解。以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这应该是一个很好的设想,但是如果单纯的停留在读上,不如在提了明确的目标之后的朗读。在起初要求学生朗读时,老师提了如下要求:在朗读时要求揣摩人物的性格。但是这个问题在课堂上没有得到落实,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也算是解决了第二个层面,对文章有了一定的把握,但是同时还可以充实其它的内容。

如何实现文言文教学的第三个的层次,也是需要在课堂上用心着力的,它有利于文化的

传承,有利于使学生课后能更多的去关注文学。如果在课上老师能讲述一些《三国演义》中的相关情节,以及对这些人物的相关评论,促使学生去关注相关的内容,那也是这堂中的收获了。毕竟语文的外延是广大的,而课文中的篇章只是一个例子而已,更重要的是要激发起学生的主动性,吸引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 泸南中学:殷春梅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 3.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和翻译理解课文的内容和主旨,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此词,导入新课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二、诵读课文,品评人物 (一)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学生在自由朗读后,挑战无标点而读)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学生挑战后,明确停顿,再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读懂文意,读出感情。 根据情景,补充对话。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提出不能理解的句子,揣摩语气。 权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______________。”(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曰:“______________。”(蒙乃始就学) 鲁肃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三)齐读课文,根据提示,尝试背诵。 提示: 初,权谓____曰:“卿今____掌事,不可不学!” 蒙_____军中多务。 权曰:“孤______卿治经为____邪! 但当_____,见___耳。 卿言___,___若孤? 孤常___,自以为____。” 蒙乃___。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 大惊曰:“卿今者_____,非复_____!” 蒙曰:“______,即更刮目相待,大兄________!” 肃遂拜___,____而别。 三、大胆想象,深入探究 “刮目相待”后,请结合文章最后一句,想象鲁肃有何表情、动作、语言?这说明了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感受 1.请用“伤仲永,我悟到;赞吕蒙,我懂得。”的句式,谈

15孙权劝学

【学习目标】 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大意。 2、 分析人物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3、 在把握课文中的文言实词的基础上,理解文中语气词和称谓语的含义。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一)课前预习 1、有关文中人物 孙权:(182-252 )即吴大帝。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人。 联合,大败曹操于赤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大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 都建 邺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今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鲁肃:(172-217 ),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出身士族,为孙 权所敬重。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 持和好关系。 吕蒙:(178-219 ),三国时吴国名将,字子明。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 进甚快。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羽,占领荆洲。不久病故。 2、关于作者: Mwii P 学习内容 4、孙权劝学 课型 新授 设计者 刘春莲 审核人 闫小乔 宋艳华 课时 4 学生姓名 班级 上课时间 司马光,字 ,北宋史学家、 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我国 一部重要的 .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62年间的史事。对史料取舍慎重 ,考 208年与刘备

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 》,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3、《孙权劝学》中出现了两个沿用至今的成语,你知道?并解释一下。 (二)课堂导学预习翻译课文的方法: 1、留: 2、替: 3、调: 4、补: 5、删: 国号、年号、地名、官名、人名、书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用现代汉语双音词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词;调整语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使之意思完整; 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二、导学达标 (一)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3、小组内互读,检查朗读情况。【组内竞赛:组长指名朗读,组内评选优秀诵读者】 (二)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初(),权谓() 掌事,不可不学! )今当涂 ( 蒙辞( 权曰: ( ( ( 读书, 蒙乃( 及() )以( “孤( ) ) ) 自以为( ) ) 军中多务() ) 为( !但( 耳() 大( 始( 鲁肃过( 就( ) 岂() 博士( 当涉猎(卿 言()多务, 有 所益()C )'学。 寻阳,与( 欲 ( ) ) ) 孰( 卿治经 邪 ,见() 若() 往事 孤?孤常者( )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 )才略(),非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4 孙权劝学习题(含答案)

4孙权劝学 01积累运用 1.请给下面的字注音。 卿(qīng)涉(shè)孰(shú) 遂(suì) 岂(qǐ)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 (2)蒙辞.以军中多务(推托) (3)但当涉猎 ..(粗略地阅读) (4)见往事 ..耳(历史) (5)自以为 ..大有所益(认为) (7)及.鲁肃过寻阳(到,等到) (6)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8)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9)大兄何见事 ..之晚净(知晓事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 (2)卿言多务,孰若孤? 译文:你说事务繁多,哪里比得上我?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译文: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原来吴县的阿蒙了!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B)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解析:A项应为:蒙/辞以军中多务;C项应为: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项应为: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古代文言文中的许多语句是成语的重要来源,请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 (2)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相待) 6.对加点词的用法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A.卿.今当涂掌事。(朋友之间表示亲切的第二人称) B.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古时王侯的自称) C.非复吴下阿蒙 ..。(阿蒙指吕蒙,在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D.大兄 ..何见事之晚乎!(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解析:“卿”指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可以“卿”为爱称。) 7.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

《孙权劝学》原文及课下注释

孙权劝学1 初,权谓吕蒙2曰:“卿3今当涂4掌事,不可不学!”蒙辞5以军中多务6。权曰:“孤7岂欲卿治经8为博士9邪10!但当涉猎11,见往事12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13始就学。及14鲁肃过15寻阳16,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17,非复18吴下19阿蒙20!”蒙曰:“士别三日,即更21刮目相待22,大兄23何见事24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生于光州光山(现在河南光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4当涂:当道,当权。 5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10邪(Yé):通“耶”,语气词。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20阿蒙: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21更:重新。 2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4见事:认清事物。

15 孙权劝学(教案)

知识与技能 1.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作者及作品。 3.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翻译课文。 2.揣摩文中的对话描写在刻画人物和组材方面的作用。 3.理解文章的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励学生热爱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好习惯。 1.朗读、背诵课文,翻译课文。 2.积累文言词语。 3.体会对话描写的作用。 揣摩鲁肃与吕蒙对话时的语气与心理。

一课时 朗读课文,积累词语,感知文意;翻译课文,理解背诵;品析文章言简意丰的对话美;谈启示。 一、导入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中方仲永可谓天生神童,可就是因为他的父亲“不使学”而让他“泯然众人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孙权劝学》,了解吕蒙因为勤奋学习,才学大长以致让人刮目相看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简介 见教材注解,此略。 三、朗读课文,积累语句知识,并翻译课文,感知文意 1.学生初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请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帮助正音。教师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 孰(shú)遂(suì)更(ɡēnɡ)

2.教师教读一遍。 3.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1)请学生翻译课文,其他学生发现错误并及时指正。 (2)教师提示学生积累重要词句,可以设计题目,让学生分组抢答,以加深印象。 多媒体显示: ①解释加点的词语。 卿.今当涂 ..掌事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 及鲁肃过.寻阳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②辨析古今异义。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 ..耳 ③辨析一词多义。 ④翻译下列句子。 a.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中孙权鼓励吕蒙学习,对主人公有积极的影响,从而使吕蒙进步很大;《伤仲永》中方仲永的父亲对他的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而使其“泯然众人矣”。启示:一个人要想立志成才,关键是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否则即使天资过人,也会一事无成。《孙权劝 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注】安:哪里。疑问代词。戏:取笑。安敢:怎么敢。疑问副词。孰与昧行乎:与摸黑行走相比,那一个(更好)呢?昧:黑暗。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比较二:【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 乙文侧重: 比较三:【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3.文中吕蒙与李世民有什么相同的品行?能反映这种品行的历史故事还有不少,试举一例。 4.联系实际,谈谈从故事中得到的启示。 比较四:【甲】初,权谓吕蒙曰:……而别。《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2. 翻译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15.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积累文言词语“初、见、过、更”等,了解一些文学常识,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内容,领会文章给人的启示,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反复朗读课文直至背诵,复述课文内容,通过提问、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可进行比较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对自己的成长意义重大;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课外阅读读后感)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开卷有益”这个成语是说读书对人们大有益处。本文讲了一个有关读书的故事。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孙权劝他,你现在当权,不可以不读书。吕蒙听了孙权的劝告,开始学习,后来果然大有长进。 2.教师或请学生进行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来政治家,史学家。 三、正课 1.朗读课文(听录音后,学生朗读) 2请学生翻译。(一人译一句) 3.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掌事:掌管国家大事。但:只不过。多务:事情多。孰若:与……相比如何。遂:于是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5.提问: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讨论并归纳:“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提问:吕蒙读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语来写? 讨论并归纳:“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通过鲁肃所见所语来写。 7.提问: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讨论并归纳: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8.提问:请解释“吴下阿蒙”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9.提问:请解释“刮目相待”并造句。 讨论并归纳:“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第二课时 一、试背诵全文。 二、复述课文(学生讲讲文章的内容和背景) 三、情节表演(分男女两组,每组三给人,分扮演三个角色) 四、教师小结 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

(完整版)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比较阅读 【2013年·福建省泉州市】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 【答案】 5.余闻之也/久非复/吴下阿蒙 7.相当,符合牵,拉重新 8.⑴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能立即写好,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⑵我哪里想让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啊! 9.示例一:吕蒙读书乙文主要讲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勉下发愤读书、长进才略的故事。示例二:鲁肃识人乙文主要是从鲁肃的角度阐释了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的道理。

15《孙权劝学》导学案附答案

15*孙权劝学 精彩开篇词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道德使人高尚,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可以改变人,知识能够塑造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吕蒙就是一例。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 3.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同学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面的生字注音 卿(qīnɡ)岂(qǐ)邪(yé)孰(shú)遂(suì)更(ɡēnɡ)2.解释下面的成语。 (1)吴下阿蒙:吴下指现江苏长江以南,阿蒙指吕蒙,比喻人学识尚浅。(2)刮目相待:刮目指擦眼睛,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人。 3.作者链接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属山西省)涑水乡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他反对王安石的新政,力主祖宗之法不可变。作为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4.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注意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孤/凯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4)自以为/大有所益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伤仲永与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伤仲永》和《孙权劝学》阅读理解 (一)阅读甲乙两文,完成5~9题。(16分) (甲)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请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每句划一处)(2分) ①余闻之也久②非复吴下阿蒙 6.下面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忽啼求之何陋之有 B.稍稍宾客其父窥镜,谓其妻曰 C.蒙辞以军中多务未尝稍降辞色 D.结友而别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解释下面加点的词。(3分) ①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 ③即更刮目相待更: 8.翻译。(5分) ⑴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3分) ⑵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2分) 9.乙文的题目是编者加的。请根据文意,另选角度为乙文拟一个题目,并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第6至第10题 伤仲永 [宋]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6.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 C.泯然众人矣(常人)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

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司马光及《资治通鉴》;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成语。 2、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方式读课文,理解文意,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想 象人物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把握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让学生领悟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 理。 二、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人物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话说三国鼎立之时, 吴王孙权独霸一方,他手下有员大将名叫吕蒙。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曾随周瑜、 程普大破曹操于赤壁,后又袭破关羽,占领荆州,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可吕蒙有个 毛病,不爱读书学习,孙权屡劝他多学知识,可吕蒙每次都推三阻四,还自以为一介 武夫,读书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如何呢?让我们来看看《孙权劝学》 一文。 (二)、了解作者、作品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 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三)一读,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1、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提示注意生字的读音 3、强调重点字的读音 卿 (qīng) 孰(shú) 涉猎(shè) 为博士(wéi)

遂(suì) 更( gēng) 邪(yé) 4、指名学生读 (四)二读,读懂文意 (1)学生结合注释,边读边翻译,划出不懂的词句,小组讨论 (2)师强调重点文言字词: 但.当涉猎:只,只是。孰.若孤:谁,哪个。乃.始就学:于是,就。 及.鲁肃过寻阳:到了……的时候。即更.刮目相待:重新。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何:怎么;之:无意义。 (3)请学生找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学习 吴下阿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吴国大将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刮目相待:意思是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五)三读,读出语气。揣摩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心理,进而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孙权是如何劝学的?(学生齐读孙权的话) A、师引导学生体会孙权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心理: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语重心长,谆谆告诫,严厉中又可见对吕蒙的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用反问句式,可见孙权对吕蒙的推脱有一丝不悦和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B、学生表情朗读孙权的话并试背。 C、引导学生从对孙权语言的分析中概括其性格特点 关爱部下好学善劝 2、这次吕蒙欣然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课文是如何表现吕蒙学有长进的?

15.孙权劝学

15.孙权劝学 编写:张 [ 学习目标 ]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揣摩想像人物当时的语气、神态和心理活动,学习其写法。 3.理解吕蒙与鲁肃对话的含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 自主预读 ] 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朝的著名政治家、史学家 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到共1362年间的史事。 2.给加点的字注音 ①孤岂欲卿.()②治经为博士邪.() ③孰.若孤()④肃遂.拜蒙母() 3.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4.辨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①见.往事耳古义:今义: ②见往事 ..耳古义:今义: ③及.鲁肃过寻阳古义:今义: 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 ..邪古义:今义: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和成语并翻译全文。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③及.鲁肃过寻阳 ④蒙乃.始就学 ⑤吴下阿蒙 .... ⑥刮目相待 .... 全文翻译: 6.我的疑难: [ 文本研讨 ] 活动一走近孙权劝学 熟读课文,思考问题: 7.①孙权如何以身说法劝吕蒙学习的?吕蒙读书后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通过谁的所见所言来写的?

②孙权告诉吕蒙哪两种读书方法?其目的分别是什么? ③“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表现了鲁肃怎样的感情? ④“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表现了吕蒙怎样的心境? 活动二探究人物内心 品读课文,思考问题: 8.“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有什么作用? 9.吕蒙的变化给你什么启示? 活动三爱写作展才华 10.假如,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后不久,又去拜见了孙权,他会怎样向孙权叙说他的见闻与感受呢?请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 书声琅琅 ] ◎美文赏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 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人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 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 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任末好学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 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 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

《孙权劝学》对比阅读汇总 比较一: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秉烛夜读》 1. 解释加点词。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 及.鲁肃过寻阳 (3) 恐已暮.矣(4)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2.翻译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3.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 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个所填不超过5个字) 4.两文都是谈学习,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5、下面句子中的“于”和“晋平公问于师旷”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于厅事之东北角 C.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 D.游于是乎始 比较二: 【甲】初,权谓吕蒙曰:……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 ..(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2)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甲乙两文的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侧重乙文侧重 比较三: 【甲】初,权谓吕蒙曰……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非复.吴下阿蒙 (3)是.使为善者惧。(4)相寿流涕而去. 2.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孙亮 【课文品读】 《孙权劝学》是一篇极其简略但又有完整故事情节的文言短文故事主体只有两个部分,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文章主要通过对话的方式,表现人物,推进故事对话言简义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人物寥寥数语,就表现出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心理和性格在情节的安排上,亦别具风格吕蒙学习的起因是“孙权劝学”,学习的过程略去,学习的结果是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别”通过“论议”“结友”来表现孙权善劝、吕蒙勤学和学有所成直接描写、侧面衬托、留白再塑、繁简结合等手法的巧妙运用,让这一篇小短文既充满了情趣,又不乏理趣. 【设计意图】 文章简短,教材注释比较丰富,学生理解起来不会有文意上的困难但是,因其短小,它的文学价值也往往容易被忽略如何感受到它的文学魅力,则需要教师在深入解读后,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带领学生一道走进文本,品析欣赏笔者通过反复解读和剖析,挖掘出短文里藏有的多个“三”,这些“三”包含了文章结构、人物形象、艺术手法、文化背景等多项内容,于是,以“找寻三”趣学文言故事作为此设计的总构思. 教学创意:趣学文言故事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谓、博士、但、涉猎、吴下阿蒙、刮目相待、邪、耳、乎等等; 2.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重点: 赏析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品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 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方法:自由放声朗读,自己译读,同座译读,质疑解难 二、积累 要求:圈出并掌握引发关注并需要积累的词 方法:自己圈出,落实意义和用法,教师点拨强调 (以自行整理或统一练习的方式积累) 以下词需要强调: 实词:谓当涂涉猎见就过 虚词:以岂但若乃及即更何遂 人称:卿孤孰 古今异义:博士往事 语气词:邪耳乎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三、品析 要求:找寻文中独特的“三”组合并作分析,感受文章写人记事的美妙手法 方法:教师示例,学生独立寻找,教师巡视点拨,学生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文中的“三”组合有以下一些内容:

《孙权劝学》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26篇

《孙权劝学》《北史·傅永列传》阅读 【甲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聘。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①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②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帝每日叹:“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③,唯傅修期耳。”《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书:写信。②让:责备。③露布:公开的文告。 12.解释加点词语。(3分) (1)治经为博士邪()(2)见往事耳() (3)及鲁肃过浔阳()(4)即更刮目相待() (5)肃遂拜蒙母()(6)唯傅修期耳() 13.翻译句子。(2分)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卿言多务,孰若孤? 14.写出出自甲文的两个成语 (2分) 15.根据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①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1分) ②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1分) ③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2分) 参考答案: 12.(3分,每题0.5分)①“邪”通“耶”,语气词②了解③等到④重新⑤于是,就⑥罢了 13.(2分,每题1分)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杂来推托。②你说事务繁杂,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 14.(1分)吴下阿蒙、刮目相待 15.①(1分,意对即可)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②(1分,意对即可)傅永遭叔父责备,受到刺激;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 ③(2分,一点一分,意对即可)他们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武人,武夫);认识到读书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长进。 《孙权劝学》《邴原少孤》阅读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乙】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于是遂就书。一冬之间,诵《孝经》《论语》。 1.解释加点词。 (1)但当涉猎(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邴原少孤(4)欲书可耳 2.翻译句子。 (1)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中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 3、请同学翻译课文。 (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 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 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三读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 1、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心、爱护。 c”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中为大有所益。”:从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谈,现身说

《孙权劝学》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6套)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 ..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逮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道争远⑤,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⑥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后也。” (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战国时赵国国君。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后:方位名词作动词,落后。④调:协调。⑤诱道争远:把马拉到大道上去长途竞赛。诱,引导。⑥上:通“尚”,还。 14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 ..掌事(当道,当权) B.子之.教我御(无实意) C.三易.马而三后(容易)D.先则恐逮.于臣(及,赶上)14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

14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②而先后心皆在于臣,上何以调于马? 146.纵观两文,请你说说为什么吕蒙“非复吴下阿蒙”了?赵襄主落后的原因又是什么?从中你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 143.C 144.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145.①“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 ②但是无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协调呢? 146.吕蒙:知错就改,认真学习。赵襄主: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协调,注意力在前方。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了王子期的身上。启示:知错就改,勤奋学习才能改变自我;做任何事情,如果不专心致志,只考虑个人利害得失,就会事与愿违。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3

《孙权劝学》公开课教案范文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学习一些文言词语的用法,领会文章内容,品味文章中传神的人物对话。 过程和方法目标: 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懂得“开卷有益”的道理,理解刻苦治学对自己的成长重大意义;敦促学生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品味文章中人物对话,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研讨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写的是什么故事吗?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试想一下,如果他长大后再勤奋学习,那么他会有所成吗?今天,我们学习北宋的另一位政治家王安石的政敌司马光编纂的《资治通鉴》中的一篇有关古人年长始学,学有所成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 二、简介作者以及《资治通鉴》 请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资料。(或参考课后注解1) 三、读译课文,理解文意,研讨品味 一读,读准字音和停顿(重点词句见学案) 1、请学生试读课文(提醒其他同学注意听清字音和停顿) 2、纠正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3、全班齐读。 二读,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解决除课后注释外的重点词句或疑难字词(含学案中要求注释的字词) 2、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互助解决。 3、请同学翻译课文。 (文中两个成语的含义是: 吴下阿蒙:三国时名将吕蒙,特指不好读书的吕蒙,泛指人学识短浅。 刮目相待:改变旧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 三读精读课文,品味对话,分析性格 1、思考:孙权是如何劝学呢?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并试着读一读,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来读? a“卿今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果断,神态郑重严肃,既严要求,又充满关心、期望,希望吕蒙能胜大任。(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问语气,对吕蒙辞学有责备、不悦之意,后一句则说得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足见对的关心、爱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