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1.实训目的

为了巩固《移动通信》课程学到的相关知识,通过对本课程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使学生融会贯通课程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加深对移动通信系统各个部分的工作原理及相互联系的认识,加深对3G的理解,尤其对WCDMA标准的呼叫建立和释放流程分析及信号干扰处理、系统参数设置、协议和信令、区域覆盖问题分析及接入问题优化等训练。清晰地建立3G系统的概念,培养学生进行系统硬件和软件开发的实践工作能力。

2.移动通信技术实训原理

2.1 3G概述

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 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CDMA“3G”(英语3rd-generation)或“三代”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通话)及数据信息(电子邮件、即时通信等)。代表特征是提供高速数据业务。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C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3G)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未来的3G必将与社区网站进行结合,WAP与web的结合是一种趋势,如时下流行的微博客网站:大围脖、新浪微博等就已经将此应用加入进来。

3G与2G的主要区别是在传输声音和数据的速度上的提升,它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线漫游,并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比特/每秒)、384kbps(千比特/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此数值根据网络环境会发生变化)。

2.2 3GPP协议版本的发展路线

3GPP协议版本分为R99/R4/R5/R6等多个阶段,其中R99协议于2000年3月冻结功能,R4协议于2001年3月冻结功能。R99、R4目前已经成熟商用,R5、R6协议还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

沈阳大学

图1 3G发展路线

2.3.CDMA2000

图2 CDMA2000

从IS-95A/B演进到CDMA2000 1X,主要增加了高速分组数据业务,原有的电路交换部分基本保持不变。在原有的IS-95A/B的基站中需要增加分组控制模块PCF来完成与分组数据有关的无线资源的控制功能,在核心网部分增加分组数据服务节点PDSN和鉴权认证AAA系统,其中PDSN完成用户接入分组网络的管理和控制功能,AAA完成与分组数据有关的用户管理工作。

CDMA2000由CDMA2000 1X和CDMA2000 1x EV (Evolution Version)两大部分组成,CDMA2000 1X 的版本包括Rel.0,Rel.A,Rel.B。目前CDMA2000商用化的标准主要基于CDMA2000 Rel.0和CDMA2000 Rel.A两个版本,这两个版本在2001年初已趋于稳定。CDMA 后续的演进面临1x EV-DO和1x EV-DV两种选择:

沈阳大学

* 1x EV-DO (Data Optimized),采用专用载波提供高速数据业务。其空口版本包括DO Rel.0, DO Rel.A.

* 1x EV-DV (Data & Voice),在同一载波中同时提供数据与语音业务,其空口版本包括CDMA2000 Rel.C, CDMA2000 Rel.D.

2.4 TD-SCDMA

时分-同步码分多址存取(英文:Time Division - 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缩写为:TD-SCDMA),是ITU批准的三个3G标准中的一个,相对于另两个主要3G标准(CDMA2000和WCDMA)它的起步较晚。

TD-SCDMA由于采用时分双工,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基本一致,因此,基站根据接收信号估计上行和下行信道特性比较容易。此外,TD-SCDMA使用智能天线技术有先天的优势,而智能天线技术的使用又引入了SDMA的优点,可以减少用户间干扰,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

TD-SCDMA还具有TDMA的优点,可以灵活设置上行和下行时隙的比例而调整上行和下行的数据速率的比例,特别适合因特网业务中上行数据少而下行数据多的场合。但是这种上行下行转换点的可变性给同频组网增加了一定的复杂性。

TD-SCDMA是时分双工,不需要成对的频带。因此,和另外两种频分双工的3G标准相比,在频率资源的划分上更加灵活。

TD-SCDMA技术特点有:

1)采用综合的寻址(多址)方式

TD-SCDMA空中接口采用了四种多址技术:TDMA、CDMA、FDMA和SDMA(智能天线)。

综合利用四种技术资源分配时在不同角度上的自由度,得到可以动态调整的最优资源分配。

2)灵活的上下行时隙配置

灵活的时隙上下行配置可以随时满足用户打电话、网页浏览、下载文件、视频业务等需求,保证用户清晰、畅通地享受3G业务。

3)克服呼吸效应和远近效应

呼吸效应是指在CDMA系统中,当一个小区的干扰信号很强时,基站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会缩小;当一个小区的干扰信号很弱时,基站的实际有效覆盖面积就会增大。导

沈阳大学

致呼吸效应的主要原因是CDMA系统是一个自干扰系统,用户增加导致干扰增加而影响覆盖。

2.5 WCDMA

2.5.1概述

WCDMA无线网络的规划和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从站址获取和天馈设备指标分析到天线选型和传播模型研究,从导频覆盖和话务分布预测到静态仿真和容量分析,从工程参数和小区参数的详细设计到单站安装测试,从测试路线设计和网络性能测试到系统参数调整优化及KPI评估,覆盖分析贯穿了整个网络建设的全部过程。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在规划和优化之后,网络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是最关心的问题,其中各无线承载的业务覆盖范围是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2.5.2WCDMA的主要技术特征和发展

1.WCDMA-FDD制式的主要技术特点:

1)基站同步方式:支持异步和同步的基站运行方式,灵活组网

2)信号带宽:5MHz;码片速率:3.84Mcps

3)发射分集方式:TSTD(时间切换发射分集)、STTD(时空编码发射分集)、FBTD (反馈发射分集)

4)信道编码:卷积码和Turbo码,支持2M速率的数据业务

5)调制方式:上行:BPSK;下行:QPSK

6)功率控制:上下行闭环功率控制,外环功率控制

7)解调方式:导频辅助的相干解调

8)语音编码:AMR,与GSM兼容

9)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GSM/GPRS网络的兼容性

10)MAP技术和GPRS隧道技术是WCDMA体制的移动性管理机制的核心,保持与GPRS 网络的兼容性

11)支持软切换和更软切换

12)基站无需严格同步,组网方便

沈阳大学

2. WCDMA-FDD的优势在于,码片速率高,有效地利用了频率选择性分集和空间的接收和发射分集,可以解决多径问题和衰落问题,采用Turbo信道编解码,提供较高的数据传输速率,FDD制式能够提供广域的全覆盖,下行基站区分采用独有的小区搜索方法,无需基站间严格同步。采用连续导频技术,能够支持高速移动终端。相比第二代的移动通信制式,WCDMA具有:更大的系统容量、更优的话音质量、更高的频谱效率、更快的数据速率、更强的抗衰落能力、更好的抗多径性、能够应用于高达500km/h的移动终端的技术优势,而且能够从GSM系统进行平滑过渡,保证运营商的投资,为3G运营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5.3 WCDMA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适应商用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保证网络运营商的投资,3GPP将WCDMA标准分成了两个大的阶段,它们是:

Release99(R99)版本:1999年12月起,每三个月更新一次,2000年6月版本基本稳定,可供开发。9月份、12月份和2001年3月份版本更加完善;无线接入网络的主要接口Iu、Iub、Iur接口均采用ATM和IP方式,网络是基于ATM的网络;核心网基于演进的GSMMSC和GPRSGSN;电路与分组交换节点逻辑上分开。

R99版本主要标准已经完成,于2000出版,能够提供实现网络和终端的全部基础,包括通用移动通信网络的全部功能基础,提供了商用版本的必要保证,未来的Release4和Release5将在这些功能基础上增加新的功能,保证了标准的延续性。图1所示的实际上就是R99全网的框架,可以看出初期的WCDMA网络可以和GSM网络并存的,由GSM 实现广域的全覆盖,而WCDMA实现部分业务密集和高质量业务区的覆盖。这样主要是保证了第二代运营商的投资和平滑过渡。

3.实训设备:

CDMA2000: i-mate x9000 TD-SCDMA:U985 WCDMA:A1528 IOS8.1 MPLS路由交换机\三层交换机、二层交换机、多业务路由交换机、ADSL/VDSL、SOFTSWITCH

4.实训任务及过程

4.1寻呼流程

沈阳大学

概述:

寻呼分为CN发起的寻呼和UTRAN发起的寻呼。

协作寻呼是由RNC检查UE是否存在寻呼域之外的其它CN域信令连接,如果存在其它的CN域信令连接,且UE处于CELL_DCH或者CELL_FACH状态,则在无线接口上,寻呼消息通过已经存在的连接的DCCH信道下发;如果存在其它的CN域信令连接,且UE 处于CELL_PCH或者URA_PCH状态,则在无线接口上,寻呼消息通过PCCH信道下发;如果不存在其它的CN域信令连接,寻呼消息通过PCCH信道下发。

4.2 RRC连接建立流程

概述:

UE处于空闲模式时,如果UE的NAS(非接入层)请求建立信令连接,UE将发起RRC 连接建立请求过程。

当RNC接收到UE的RRC连接请求消息,根据特定的算法确定是接受还是拒绝该RRC连接建立请求。如果接受,则再根据特定无线资源算法判决是建立在专用信道还是公共信道。RRC连接建立信道不同,RRC连接建立流程也不同。如果RRC连接不能建立,则RNC 拒绝本次RRC连接建立。

4.2.1在专用信道上建立RRC连接

若RRC连接建立在专用信道上,RNC需要为UE分配专用无线资源、建立无线链路、并且为无线链路建立Iub接口的ALCAP用户面承载。

信令流程如图所示

图3 RRC连接建立(专用信道)

沈阳大学

4.2.2在公用信道上建立RRC连接

当RRC连接建立在公共信道上时,因为使用已经建立好的小区公共资源,所以不用建立无线链路和用户面的数据传输承载,只需将UE使用的逻辑信道映射在小区公共信道上,其余过程与RRC连接建立在专用信道的情况相似。

信令流程如图所示:

图4 RRC连接建立(公用信道)

4.3直传消息流程

4.3.1概述

直传消息指UE与CN之间的信令交互NAS信息,如鉴权、业务请求、连接建立等。由于这些消息在RNC透明传输,所以称为直传消息。

RRC连接建立的只是UE与RNC之间的信令连接,因此为了传送直传消息,还需要继续建立UE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RNC在收到第一条直传消息时(即初始直传消息INITIAL DIRECT TRANSFER),将建立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该连接建立于SS7的SCCP之上。

UE和CN的信令连接建立成功后,UE发送到CN的消息,通过上行直传消息UPLINK DIRECT TRANSFER发送到RNC,RNC将其转换为直传消息DIRECT TRANSFER发送到CN;CN发送到UE的消息,通过直传消息DIRECT TRANSFER发送到RNC,RNC将其转换为下行直传消息DOWNLINK DIRECT TRANSFER发送到UE。

4.3.2 初始直传

初始直传过程用于建立起RNC与CN之间的一条信令连接,同时承载一条初始NAS 消息。NAS消息的内容在RNC并不进行解释,而是转送给CN。

初始直传过程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沈阳大学

图5 初始直传

4.3.3上行直传

当UE需要在已存在的信令连接上向CN发送NAS消息时,将发起上行直传过程上行直传的信令流程如图所示:

图6 上行直传

下行直传的信令流程如图所示:

图7 下行直传

沈阳大学

4.4 UE能力信息流程

UE能力信息包括:安全能力、定位能力、测量能力、物理信道能力、传输信道能力等。

由于UE的厂家和规格不同,能力也不一致,所以RRC连接建立之后,UE应当向UTRAN 发送UE能力信息,以使网络侧按照UE支持的能力参数对其进行配置。

UE能力信息的传递可以分以下三种情况告诉网络:

1)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后,UE能力信息通过RRC连接建立完成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传递到RNC;

2)RRC连接建立完成之后,当RNC发现相应UE的能力信息不存在时,向UE发送UE能力信息查询消息UE CAPABILITY ENQUIRY,UE通过UE能力信息消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向RNC发送UE能力信息;

3)RRC连接期间,当UE能力信息发生改变时,UE通过UE能力信息消息UE CAPABILITY INFORMATION,向RNC发送新的UE能力信息。

4.4.1 UE能力信息查询

通过UE能力信息查询,UTRAN请求UE发起UE能力查询,过程,如图所示。

图8 能力查询

UTRAN通过下行DCCH逻辑信道,采用AM RLC方式发送UE能力查询消息UE CAPABILITY ENQUIRY,完成UE能力信息查询过程。

4.4.2 UE能力信息更新

若UTRAN发起UE能力信息查询过程,或者RRC连接期间UE能力信息发生改变,UE 将发起UE能力信息更新过程。

UE能力信息更新过程用于向UTRAN传送UE所支持的无线网络相关能力信息

如图所示:

沈阳大学

图9 UE能力信息更新

4.5 RAB建立流程

4.5.1概述

RAB用于UE和CN之间传送语音、数据、多媒体等业务信息。UE和CN之间的信令连接建立完成后,才能建立RAB。RAB建立是由CN发起让UTRAN执行的功能。

根据RAB建立前RRC连接状态与RAB建立后RRC连接状态,可以将RAB的建立流程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DCH-DCH:RAB建立前RRC使用DCH,RAB建立后RRC使用DCH;

CCH-DCH:RAB建立前RRC使用CCH,RAB建立后RRC使用DCH;

CCH-CCH:RAB建立前RRC使用CCH,RAB建立后RRC使用CCH。

4.5.2 DCH-DCH

UE当前的RRC状态为DCH时,指配的RAB只能建立在DCH上。根据无线链路重配置情况,RAB建立流程又可分为两种情况:

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

异步重配置无线链路

二者的区别在于NodeB与UE接收到SRNC(Serving Radio Network Controller)下发的配置消息后,能否立即启用新的配置参数。

1、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的RAB建立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SRNC、NodeB与UE之间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同步过程如下:NodeB在接收到SRNC下发的重配置无线链路消息后,不能立即启用新的配置参数,而是准备好相应的无线资源,等待接收到SRNC下发的重配置执行消息,从消息中获取SRNC规定的同步时间;

沈阳大学

1)UE在接收到SRNC下发的配置消息后,也不能立即启用新的配置参数,而是从消息中获取SRNC规定的同步时间;

2)在SRNC规定的同步时刻,NodeB与UE同时启用新的配置参数。

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类型的DCH-DCH RAB建立流程如图所示:

图10 RAB建立流程(DCH-DCH,同步)

2、异步重配置无线链路的RAB建立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不要求SRNC、NodeB与UE之间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NodeB与UE 在接收到SRNC下发的配置消息后,将立即启用新的配置参数。

DCH-DCH异步重配置无线链路RAB建立流程如图所示:

图11 RAB建立流程(DCH-DCH,异步)

沈阳大学

4.5.3 CCH-DCH

当RRC连接建立在CCH时,RNC根据RAB指配消息中的QoS参数,可以将指配的RAB 建立在DCH上。此时需要将RRC连接状态从CCH改变为DCH。

CCH-DCH RAB建立流程如图所示:

图12 RAB建立流程(CCH-DCH)

4.5.4 CCH-CCH

当RRC连接建立在CCH时,RNC根据RAB指配消息中的QoS参数,可以将指配的RAB 继续建立在CCH上。

CCH-CCH RAB建立流程如图所示:

图13 RAB建立流程(CCH-CCH)

沈阳大学

4.6 业务释放流程

4.6.1概述

对于一个UE,可能存在这样的情况:一条RRC连接对应多个RAB(例如同时进行VP 业务和Web Browse业务),CS域和PS域各自对应一条Iu信令连接。业务释放过程大体分几种情况。

1、CS域业务释放

UE释放CS域业务时:

如果CS域只建立了一个RAB,则CN发起IU RELEASE COMMAND消息,RNC接收到此消息后,将自动释放Iu信令连接和RAB。流程请参见“5.7.4 CS域Iu信令连接和RAB 的联合释放流程”。业务释放完成后,SRNC将判断该RRC连接是否还有对应的Iu信令连接(PS域),若无,则发起RRC连接释放过程。

2、PS域业务释放

UE释放PS域业务时:

如果PS域只建立了一个RAB,那么CN首先对这条RAB发起RAB释放流程,结束后发送IU RELEASE COMMAND消息再释放Iu-PS接口的Iu信令连接。业务释放完成后,SRNC 将判断该RRC连接是否还有对应的Iu信令连接(CS域),若无,则发起RRC连接释放过程。

4.6.2 Iu信令连接释放流程

1、信令连接释放请求

Iu连接释放过程一般由CN直接发起,但也可由UTRAN请求CN发起。Iu连接释放请求过程用于UTRAN请求CN发起Iu释放连接过程。

Iu信令连接释放请求信令如图示:

图14 信令连接释放请求

沈阳大学

SRNC向CN域发送Iu释放请求消息IU RELEASE REQUEST,发起Iu接口的释放请求过程。消息表明请求Iu连接释放的原因,由CN决定对Iu释放请求如何反应,例如,如果CN决定释放Iu连接,CN将发起Iu释放过程。

2、信令连接释放

Iu释放过程用于CN释放Iu连接,与特定Iu连接相关的所有的UTRAN资源都要被释放。信令如图所示。

图15 信令连接释放

4.6.3 RAB释放流程

和RAB建立一样,可以将RAB的释放流程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DCH-DCH,释放RAB前RRC使用DCH,释放后RRC使用DCH;

CCH-CCH,释放RAB前RRC使用CCH,释放后RRC使用CCH;

DCH-CCH,释放RAB前RRC使用DCH,释放后RRC使用CCH。

这里只介绍DCH-DCH RAB释放情况,其它情况可以类推。

与RAB建立过程类似,在无线接口上,DCH-DCH RAB释放可以分为以下两种情况: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

异步重配置无线链路

这里只介绍同步配置无线链路RAB释放情况,异步重配置无线链路RAB释放情况,可以根据Iub接口异步重配置无线链路过程类推。

DCH-DCH同步重配置无线链路RAB释放流程如图所示。

沈阳大学

图16 RAB释放(DCH-DCH,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当RNC用户面异常时,RANAP将向CN发起RAB释放请求消息RAB RELEASE REQUEST,请求CN释放受影响的RAB。如图所示。

图17 RAB释放请求

沈阳大学

5.设计体会

在中兴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实训!在短短的一周学习当中,课程安排紧凑又觉充实。

这里将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感想:先说说公司概况。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性通信制造业上市公司和全球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产品涵盖无线、有线、业务和终端四大产品领域。第一天上午我们08移动3-2班就到科技园参观了中兴通讯总部,在参观中兴研发的产品过程中,中兴通讯的一员工也在旁边为我们介绍了中兴的发展史及其企业精神等等。中兴通讯学院培训基地位于大梅沙,下午我们来到基地,参观了其完备的培训设施、系统的教学实验室接下来,就是一系列的课程培训。我们更加的需要了解通讯业是怎样的行业?又有哪些企业?而中兴通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我们只有在做到"知彼、知己、知路",才可以在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最后,结合几天的培训,我深深的感受到中兴通讯学院的老师的素质都很够,却都很好相处。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在他们悉心的讲解中,不易懂的理论概括在实操中,都自动瓦解,在结合生活,它们不在是抽象,而是一种学以致用的体会。

以上是我在中兴通讯学院的学习体会,非常感谢学校为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优异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更快的与这个社会接轨,适应这个社会。我想,这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6. 参考文献

[1]俞兴明,陈艳.移动通信网络设备[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4.2:34-47

[2]陈发堂.移动通信接收机设计理论与实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8:48-89

[3]张亮,现代移动通信技术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112-138

[4]杨爱敏,移动通信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11:178-204

沈阳大学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Xxxx学院 实习报告书 姓名xxx 专业班级xxx 所在二级学院xxx 实习单位xxx 实习时间xxx-xxx 关于在海南创讯单位从事督导岗位的实习报告 飞阴似箭,蓦然回首,实习时间已圆满结束,恰似离别不久的海经,我又满载希望,回到您的怀抱,亲吻您的气息,聆听您的呼吸。在这将要重逢我那群的同窗挚友们之际,请允许我向时时刻刻为我担心的老师和父母,对实习期间所见所想所做所获做一个小小的总结。一.实习目的 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用于实际工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积累社会实践经验,并希望自己对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独特的见解,学以自用,解决实际问题。 二.实习单位及所在岗位情况介绍 我所在实习单位是海南创讯技术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200万元人民币,属于经营中国移动、联通、电信运营商业务和设备生产商(华为)外包供应服务民营性质公司,该公司总部位于风光秀丽的滨海城市-海口市,成立于2001年,现有正式员工140余人,其中90%以

上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公司主营无线通信设备调测、无线网络规划优化、管道管线设计与施工、室分系统集成、WLAN设计、基站代维等通信工程建设与服务类业务。凭着丰富的工程经验和专业知识,该公司已成为国内众多运营商和设备厂商的重要合作伙伴,在海南、广西、贵州等地设有办事处。 我在公司担任基站督导一职,负责GSM基站(BTS3012、BTS3900、DBS3900)和TD基站(TBBP530)安装现场督导以及开通,指导2G 基站扩容替换,确保基站及基站相关设备和线路建设符合工程规范,达到质量要求,配合BSC督导和RNC督导调测、开通基站,并做好通话业务功能测试。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在实习中我首先学到设备安装流程如下: 工程准备——硬件安装——软件调试——初步验收——培训及割接——后期工作及终验 由于我作为督导,主要负责硬件安装这个部分,对其步骤有了全面的了解,它又分为如下三步: 第一步:开箱验货 1. 职责:组织用户人员一起开箱验货,现场确认装箱单和实物是 否相符。 2. 操作要点 1.督导在办事处先取得装箱单电子件或纸面件。 2.在安装硬件之前,要求督导与用户一起检查装箱单和实物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教学文案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 B453L07500 2.课程属性:(限选) 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36,实验学时10 5.实验应开学期:秋季 6.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实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配套实验课,要求通过实验课的练习与实践使 学生加深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典型通信 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移动通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 需求。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移动通信理论内容产生一个具体的感性认 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达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 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 1 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2 扩频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3 抗衰落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4 GSM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5 CDMA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

实验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QPSK, OQPSK,MSK,GMSK调制原理及特性、解调原理及载波在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将它们的原理及特性进行对比,掌握它们的差别。掌握星座图的概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 2.实验内容 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4)观察各调制信号的区别。 5)观察QPSK、OQPSK、MSK、GMSK基带信号的星座图,并比较各星 座图的不同及他们的意义。 3.需用的仪器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主控&信号源模块、软件无线电调制模块10号模块、软件无线电解调模块11号模块),示波器。 4.实验步骤 1)准备:阅读实验教程,了解QPSK, OQPSK,MSK,GMSK的调制解调原 理; 2)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1)按实验要求完成所有连线,形成调制解调电路。 (2)QPSK调制。设置主控菜单,选择QPSK调制及解调;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P8(NRZ-I)和TP9(NRZ-Q)测试点,观测基带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输出的两路波形,与输入信号对比;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 TH9(Q-Out),调节示波器为XY模式,观察QPSK星座图;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TP3(I),对比观测I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9(Q-Out)和TP4(Q),对比观测Q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模块的TP1,观测I路和Q路加载频后的叠加信号,即QPSK调制信号。

通信技术学习总结

通信技术期末总结 通信1031 储江平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1987年11月,中国首个TACS制式模拟移动电话系统建成,并在广州投入商用,爱立信为供应商,在网用户150人。网络总投资为3730万元,其中引进设备900万美元。这就是我国的第一代移动电话。 随着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引入竞争、促进发展也成为放在电信改革面前刻不容缓的问题。1993年12月,国务院下发(1993)178号文件,同意组建中国联通公司。从此,电信业进入了引进竞争、打破垄断的全新阶段。1994年7月19日中国第二家经营电信基本业务和增值业务的全国性国有大型电信企业---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简称中国联通)成立。 1994年12月底广东首先开通了GSM数字移动电话网。 1995年4月中国移动在全国15个省市也相继建网,GSM数字移动电话网正式开通。 1995年7月中国联通GSM 130数字移动电话网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建成开。 1996年移动电话实现全国漫游,并开始提供国际漫游服务。 1997年10 月22日、23日广东移动通信和浙江移动通信资产分别注入中国电信(香港)有限公司(后更名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分别在纽约和香港挂牌上市。 1997年底北京、上海、西安、广州4个CDMA商用实验网先后建成开通,并实现了网间的漫游。 1999年4月底根据国务院批复的《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移动通信分营工作启动。 1999年7月22日0时"全球通"移动电话号码升11位。 2000年2月16日中国联通以运营商的身份与美国高通公司签署了CDMA知识产权框架协议,为中国联通CDMA的建设打清了道路。 2000年4月20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正式成立。它是在分离原中国电信移动通信网络和业务的基础上新组建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2000年5月16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揭牌。 2000年6月21、22日中国联通分别在香港、纽约成功上市,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运营,并于一年之内成为香港恒升指数股。 2000年10月中国联通宣布启动CDMA网络建设,并且于该年年底正式开始了筹备工作。 2001年1月原部队所有133CDMA网在经过资产清算后,正式移交中国联通。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doc

移动通信实习报告_实习报告移动通信实习报告: 在学院的统一安排下,我上午在暑假期间为25个工作日的时间,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吉林分公司完成夏季管理实习。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吉林移动通信公司是根据国务院管理,邮电分营,电信改革的精神要求,8月12日,1999年从企业分离,独立运作,管辖8个市分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业务部门三个单位的40个县(市)直属的全资附属公司。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的开发力度,同时提供多种业务应用的同步,始终坚持以沟通,从内心的想法和追求顾客满意。目前,全省客户超过200万,并具有覆盖面广,在全省建立高品质的沟通,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容量3.98万。gsm移动通信网络已经推出,在五大洲70多个国家超过140个移动运营商的国际漫游服务。正在大力发展gprs 技术,移动数据和多媒体服务,并积极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演进。为了要了解该通信公司的实际运作模式,熟悉通信公司的运作模式,知识学习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测试,清楚了解他们的业务定位,良好的实习到明年的就业准备与的吉林移动人力资源接触,通过在人力资源处和办公室两次采访,我的mishu柯实践办公厅放在我的部门主要负责人是公司领导的日程安排,帮助以导致该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规划,起草有关文件规定,企业职能及其他综合事务的协调。 我跟随在吉林移动相关领导,青岛海尔集团参观,访问期间,丰富我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有一个新的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理解,是否引入crm管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所以我有crm管理系统的深刻理解,在参与吉林移动客户的短消息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发展,这样我就可以应用他们学到了什么,以提高综合能力;在吉林移动我系统全面了解历史移动数据服务的方向和未来,其全面的概念有了更深的理解,积极关注。实习,我付出与领导和同事沟通,发展自己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我相信,在25个工作日内实习,将成为我的生活,华丽的运动,提高青年,跳跃的音符!第一章是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宗旨,企业理念,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涉及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的深层次问题。良好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企业文化正在逐步形成了集团在某些情况下,企业的各种资源,因此它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模仿性。我到吉林移动实习,由有关公司领导的陪同下,我来到杨屏已久的青岛海尔集团,海尔人的访问和研究,所到之处,是挑战自我,勇于创新,文化氛围无止境的追求卓越的感染。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海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也是快速发展的海尔文化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海尔文化三个层面,物质文化-系统的行为,文化-核心价值观。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海尔发布创新的翻译,指出了,战略创新,创新的概念为指导,创新做保障组织机制的方向对技术创新的依托,以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目的。苟日新,熏陶,但也是新的,这是海尔文化,这是海尔常胜经久不衰的法宝。在吉林移动近一个月的实践,使我获得了企业文化更深入的了解。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移动通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应对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的考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的快速增长。全面实施企业文化战略,文化资源的开发,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员工的行为准则,并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提供了一个重要保证。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文化为导向,以生产和经营理念,为企业发展战略和员工的环保意识渗透到企业文化的企业和员工行为守则,反映在个人形象的整体形象和工作人员。建设一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范文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范文 一、公司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 根据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要求,xx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xx分公司(简称“xx移动”)于____年7月19日正式成立,负责中国移动在xx地络建设、维护、发展与运营管理,经营范围为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据业务以及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推出了多种话音增值业务和无线数据业务。目前,公司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客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 135、134(0至8号段)”、“150”、“158”和“159”。公司下辖10个职能部门、11个生产部门、4个县市营业部,共有移动员工457 人,平均年龄35岁。xx年7月,公司完成注资重组、改制上市,成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企业。 xx移动通信始于 ____年,至今已建成功能完善、质量优良、覆盖全区的gsm 数字移动。到xx年4月27日,全市移动上通话客户总数已达159万户。除提供移动电话话音通信业务外,先后推出了点对点短消息、移动手机支付、移动交费卡、移动彩铃、企信通等新业务,开辟了移动通信服务新领域,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地方便了广大客户使用移动电话业务。 公司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争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始终追求高水平的运营和管理,着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

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络信号覆盖到了全省所有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实现了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小区和主要酒店、宾馆等实现了室内覆络已漫游通达216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了短消息、移、飞信、手机邮箱、移动秘书、移动全球呼、gprs、随e行、彩信、无线、手机支付等多种移动新业务、新功能。公司向广大客户提供10086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增加了点数量和服务功能,推出了多种交费方式,推行全球通大客户经理服务,实施客户积分奖励计划,开展“收费误差双倍返还”服务承诺活动,推广集团客户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国移动客户提供专家级的移动通信服务,促进了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较好的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xx移动的客户数量以每年超过100万户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超过1000万户。面向未来,xx移动xx分公司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秉承“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公司在通信行业的领先优势,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通信基础知识 1数字移动通信 数字通信包括gsm、cdma等。第三代移动通信(3g)目前主要有两种主流的技术方向。其中一种是从第二代cdmaone演进而来的cdmaxx技术,cdmaone移动络在北美、南韩和香港等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xx年5月中国联通采用了增强型的cdmaone的技术在中国全面建设移动。cdmaxx与cdmaone的空中信道具有相同的码片速率,向后兼容cdmaone的系统,可以由cdmaone平滑升级而来。其演进的路线是 cdmaone--cdmaxx1x--cdmaxx1xev。另一种主流的第三代通信技术是由第二代gsm标准发展而来的wcdma技术,由于gsm采用的是tdma(时分多址)调制方式,而wcdma采用了cdma(码分多址)的调制方式,其空中信道无法兼容,采用机站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8.6)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课程号:B453L07500 2.课程属性:(限选) 3.实验属性:非独立设课 4.学时学分:总学时36,实验学时10 5.实验应开学期:秋李 6.先修课程: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实课程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配套实验课,要求通过实验课的练习与实践使学生加深对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并掌握典型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基本技术,以适应信息社会对移动通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 二、实验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对比较抽象的移动通信理论容产生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使学生达到“知其然,且知英所以然”,从而提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成绩占课程成绩的15%。 四、实验项目一览表 移动通信技术实验项目一览表 序实验项目实验实验适用学 号名称类型要求专业时 1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2扩頻技术验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2 3抗衰落技术脸证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4GSM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5CDMA通信系统实验综合性必做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2 五、实验项目的具体容:

实验一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 1.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实验了解QPSK. OQPSK.MSK.GMSK调制原理及特性、解调原理及载波在相干及非相干时的解调特性。将它们的原理及特性进行对比,掌握它们的差别。掌握星座图的槪念、星座图的产生原理及方法。 2.实验容 1)观察I、Q两路基带信号的特征及与输入NRZ码的关系。 2)观察IQ调制解调过程中各信号变化。 3)观察解调载波相干时和非相干时各信号的区别。 4)观察各调制信号的区别。 5)观察QPSK、OQPSK、MSK、GMSK基带信号的星座图,并比较各星座图的不同及他 们的意义。 3.需用的仪器 移动通信原理实验箱(主控&信号源模块、软件无线电调制模块10号模块、软件无线电解调模块11号模块),示波器。 4.实验步骤 1)准备:阅读实验教程,了解QPSK. OQPSK.MSK.GMSK的调制解调原理: 2)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 (1)按实验要求完成所有连线,形成调制解调电路。 (2)QPSK调制。设置主控菜单,选择QPSK调制及解调: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P8(NRZ-I)和TP9(NRZ-Q)测试点,观测基带信号经过串并变换后输出的两路波形,与输入信号对比: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TH9(Q-Out),调廿示波器为XY模式,观察QPSK星座图;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7(I-Out)和TP3(I),对比观测I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号模块TH9(Q-Out)和TP4(Q),对比观测Q路成形波形的载波调制前后的波形;示波器探头接10模块的TP1,观测I路和Q路加载频后的叠加信号,即QPSK调制信号。 (3)QPSK相干解调实验。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H3(DIN1), 11号模块的TH4(Dout),适当调右11号模块压控偏宜电位器W1来改变载波相位,对比观测原始基带信号和解调输出信号的波形;用示波器观测10号模块的TH1(BSIN),11号模块的TH5(BS-out), 对比观测原始时钟信号和解调恢复时钟信号的波形:用示波器对比观测原始I路信号与解调后I路信号的波形,以及原始Q路信号与解调后Q路信号的波形。 3)OQPSK调制及解调实验。选择OQPSK调制模式,实验步骤同2) 4)MSK调制及相干解调实验。

(自己总结答案)移动通信课程重点知识内容提纲

1. 移动通信系统数字调制技术的要求;恒定包络调制与非恒定包络的分类情况 解:移动通信系统要求:频带利用率高( bit/s/Hz )、功率效率高、具有恒包络特性、易于解调、带外辐射少 不恒定包络:ASK (幅移键控)、QSM (正交幅度调制)、MQSM (星座调制) 恒定包络:FSK (频移键控)、PSK (相移键控)、CPM (连续相位调制) 2. 抗衰落技术: 1) 常见的宏观/微观分集技术类型; 宏观:多基站分集;微观:空间分集、频率分集、时间分集 2) 无线数字通信系统中常用的分集信号的合并技术及合并增益; 合并技术及合并增益:选择合并: 等增益合并: 最大比合并: 3) 信道均衡的分类和作用。 分类:频域均衡、时域均衡;作用:克服符号间干扰 3. 扩频增益的定义和计算 扩频增益:用输出信噪比与输入信噪比的比值表征扩频系统的抗干扰能力 扩频增益:Gp = 10lgB/Bm 4. 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陆地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机制和分类;移动通信信道具 有的多种效应;多径衰落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多径信道分类 答:1、无线电波的传播方式:地波传播与通信、对流层电波传播与通信、天波传播与通信、卫星通信 2、陆地移动信道电波传播机制和分类:直射波(最强)、反射波(次强)、绕射波(次强)、散射波(最弱) 3、移动通信信道具有的多种效应:1多径效应2阴影效应3远近效应4多普勒效应 4、多径衰落产生的原因和特点、多径信道分类:产生原因:发射的电波经历了不同路径,导致传播时间和相位均不相同;合成的接收信号幅度在较短时间内急剧变化,产生了衰落。 特点:(1)、当移动台朝向入射波方向运动时,多普勒频移为正。 (2)、当移动台背向入射波方向运动时,多普勒频移为负。 ()114M E c M G πγΓ=+-=M M c G M Γ==00//SO NO D SS P SI NI SS D P P S N W W G P P S N W W ====解扩器的输出信噪比解扩器的输入信噪比11M M S k c G k γ=Γ==∑SS W :扩频带宽D W :信息带宽

移动公司实习报告

移动公司实习报告 篇一:大学生到移动电信公司的实习报告范文 精选范文:大学生到移动电信公司的实习报告范文(共2篇) 在学院的统一部署下,我今年暑假利用二十五天的时间在中国移动集团吉林分公司完成了我的暑期管理实习任务。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改革精神的要求,于1999年8月12日独立运营,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子公司,辖8个地市分公司,三个直属单位和40个县(市)营业部。公司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的同时,始终坚持沟通从心开始的理念,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目前,全省客户达200余万,并已在全省建成一个覆盖广、通信质量高、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综合通信络,络容量为398万门。gsm移动通信已经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gprs技术、移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积极推动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进。为了了解通信公司的实际运营模式,熟悉通信公司的运作方式,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检验,明确自己企业的定位,为明年的就业做好见习准备,通过与吉林移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经过人力资源部与综合办公室的两轮面试,我被安排在综合办公室的秘书科实习,我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公司领导的日

程安排,辅助领导完成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计划的制定,起草完成相关文件,协调公司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等综合性事务。在吉林移动我跟随相关领导,参观了青岛海尔集团,在参观过程中,丰富了我的阅历,提高了我的能力,使我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是否引入crm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使我对crm管理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参与了吉林移动大客户短消息系统的可行性论证与研发,使我能学以致用,提高了综合能力;在吉林移动我系统全面的了解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历史,积极主动的关注其发展方向与未来,使我对其有了全面的概念与深层次的理解。在实习中,我注重了与领导和同事的沟通,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加强了自己的集体荣誉感。我相信二十五天的实习,将成为我人生华美乐章中,一个青春激扬、跳动的音符! [大学生到移动电信公司的实习报告范文(共2篇)]篇一:大学生在移动电信公司的实习报告大学生在移动电信公司的实习报告目前,全省客户达200余万,并已在全省建成一个覆盖广、通信质量高、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综合通信络,络容量为398万门。gsm移动通信已经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移动通信运营商 [大学生到移动电信公司的实习报告范文(共2篇)]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gprs技术、移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积极推动络向篇二:大学生移动公司实习

移动通信实训总结

实训总结 这个学期我们开设了移动通信这门课程,为了加深对课程的认识和了解,为此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同步开设了,移动通信实训课。经过四周的实训课学习,加深了我们对于移动通信技术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移动通信网络是我们在现在社会中关注的焦点。在以后社会工作中都是有一定的前沿和指导作用,这些结合实际的课程使我们大开眼界,但也感到了一些对未来的紧张,一是对这些实际结合知识的不理解,二是对先进机器设备的不熟悉,我们被种种的新奇所打动着。这些问题也反映出我对这移动通信方面知识的实质研究的匮乏。这次为期四周的实训课,是我的知识更加丰富,眼界更加宽广,同时也提升了我对这门课程的兴趣。在陈培英老师和袁晶晶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课程按照原定计划一步步进行着,随着课程的进行,对实际应用知识的认识逐步加深,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同时里面的实际原理和技巧也让我为之着迷。 通过实训课的学习我们对移动通信这门课有了更深的研究。对一些高新设备软件在基于华为公司的设备下有了一些简单的接触。以下为此次实训课程简单总结: 我们学习了SDH光接口参数测试方法,对SDH光传输设备的光口、电口各种最常见的参数,从而对SDH的性能指标有个大体的了解。重点学习了光接口功率测量。测试前一定要保证光纤连接头清洁,连接良好,包括光板拉手条上法兰盘的连接、清洁;事先测试尾纤的衰耗;单模和多模光接口应使用不同的尾纤。首先,光功率计设置在被测波长上。选择连接本站光接口输出端的尾纤。将此尾纤的另一端连接光功率计的测试输入口,待接收光功率稳定后,读出光功率值,即为该光接口板的发送光功率。测试时用跳纤从设备到DDF架上的的发光口(最上面一排奇数口)跳至连接学生终端的光口,学生可以直接在教学电脑桌前直接测试光功率。量光功率时应该将光功率计连接到光输出端口的光纤上。测量光功率时波长应该选择“1310nm”。通过光功率计测量光接口功率结果为-30.75db。 Soft Co9500局内POTS用户配置,让我们实现了语音电话机之间的相互通话。这让我们大家都很感兴趣,因为平时我们很频繁的用电话,但对其原理却不了解。配置步骤是、1、进入配置模式2、增加主机下的POTS用户Soft Co9500介绍,通过老师对Soft Co9500讲解,我们了解Scoft Co的基本知识,了解概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一 m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m序列得性质与特点; 2。熟悉m序列得产生方法; 3.了解m序列得DSP或CPLD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m序列得产生方法; 2.测试m序列得波形; 三、实验原理 m序列就是最长线性反馈移存器序列得简称,就是伪随机序列得一种。它就是由带线性反馈得移存器产生得周期最长得一种序列。 m序列在一定得周期内具有自相关特性.它得自相关特性与白噪声得自相关特性相似。虽然它就是预先可知得,但性质上与随机序列具有相同得性质.比如:序列中“0”码与“1”码等抵及具有单峰自相关函数特性等。 五、实验步骤 1.观测现有得m序列。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完成.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一、伪随机序列”,出现得界面如下所示: ?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1m序列产生”,则产生一个周期为15得m序列。 2。在测试点TP201测试输出得时钟,在测试点TP202测试输出得m序列。 1)在TP201观测时钟输出,在TP202观测产生得m序列波形。

图1-1 数据波形图

实验二 WALSH序列产生及特性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得 1。了解Walsh序列得性质与特点; 2。熟悉Walsh序列得产生方法; 3.了解Walsh序列得DSP实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Walsh序列得产生方法; 2.测试Walsh序列得波形; 三。实验原理 Walsh序列得基本概念 Walsh序列就是正交得扩频序列,就是根据Walsh函数集而产生.Walsh函数得取值为+1或者—1。图1-3—1展示了一个典型得8阶Walsh函数得波形W1。n阶Walsh函数表明在Walsh函数得周期T内,由n段Walsh函数组成.n阶得Walsh函数集有n个不同得Walsh函数,根据过零得次数,记为W0、W1、W2等等。 t 图2-1 Walsh函数 Walsh函数集得特点就是正交与归一化,正交就是同阶不同得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得区间积分,其结果为0;归一化就是两个相同得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得区间上积分,其平均值为1。 五、实验步骤 1。观测现有得Walsh序列波形 打开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实验箱初始化完成. 先按下“菜单"键,再按下数字键“1”,选择“一、伪随机序列”,出现得界面如下所示:

LTE移动通信系统实训

摘要 LTE(Long Term Evolution)是3GPP长期演进项目,兼容目前的3G通信系统并对3G演进。它具有高传输速率、高传输质量和高移动性的特性。3GPP在工作计划中写入了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的研究框架,并提出了未来在20MHz带宽上达到瞬时峰值下行100Mbps以及上行50Mbps的目标。通过LTE 网络规划实训实训项目、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LTE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实训、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LTE单站配置实训、LTE规划模式多基站组网实训掌握LTE基站的规划。 关键词:长期演进,OFDM,基站

目录 1 LTE简介 (1) 1.1LTE无线络系统结构 (1) 1.2LTE主要技术特点 (2) 1.3LTE中的无线接入技术 (3) 2 LTE 网络规划实训 (7) 2.1实验目的 (7) 2.2实验内容 (7) 2.3实验过程 (7) 2.4数据配置 (7) 3 LTE 基站概预算设计实训 (9) 3.1实验目的 (9) 3.2实验内容 (9) 3.3实验过程 (9) 3.4数据配置 (9) 4 LTE 基站单站硬件配置与组网 (10) 4.1实验目的 (10) 4.2实验内容 (10) 4.3实验过程 (10) 4.4数据配置 (11) 5 LTE全网规划与组网实训 (12) 5.1实验目的 (12) 5.2实验内容 (12) 5.3实验过程 (12) 5.4数据配置 (13) 6 LTE 单站配置实训 (15) 6.1实验目的 (15) 6.2实验内容 (15) 6.3实验过程 (15) 6.4数据配置 (16)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通信工程的学习总结

通信工程的学习总结 在古代,人们通过驿站、飞鸽传书、烽火报警、符号、身体语言、眼神、触碰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到了今天,随着科学水平的飞速发展,相继出现了无线电、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甚至视讯电话等各种通信方式。通信技术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经济的效率,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面貌。步入大学第一次接触通信工程的专业,好奇心,求知心驱使我去学习,深入的了解它。通过几节课《通信工程专业导论》的学习和老师的讲解,我对这一专业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由此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一、通信工程的概念 通信工程是电子工程、无线电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是其中一个基础学科。该学科关注的是通信过程中的信息传输和信号处理的原理和应用。通信工程研究的是,以电磁波、声波或光波的形式把信息通过电脉冲,从发送端(信源)传输到一个或多个接受端(信宿)。接受端能否正确辨认信息,取决于传输中的损耗高低。信号处理是通信工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其包括过滤,编码和解码等。通信工程所关注的频段涉及甚广。低频段,关心的是技术声学或低频技术。高频段中关注的范围从微波或雷达系统到可见光的激光或镭射系统。微波到可见光中间的频段几乎都是通信工程的研究对象。除此之外,通信过程中所应用的媒介和技术,包括通信系统在陆上、水下、空中和宇宙空间中的应用,也是相当丰富的。通信工程的基础建立于应用数学中的数理方程以及概率论。其理论起点是物质与波在傅里叶热扩散和麦克斯韦电动力条件下观察到的传播现象。 二、通信工程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国内高校和科研单位开设通信工程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一下几个方面: 1、移动通信理论与技术

《移动通讯》实训大纲

《移动通讯》实训大纲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次实训移动通信业务的实现,它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一门实践教学课程,它的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可以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从而更好地在实践的层面掌握移动通信业务的相关知识。它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完成GSM移动台开机入网和关机实验,移动台主叫和被叫实验,掌握移动系统通信实验,从而掌握移动通信业务的应用。 二、教学基本内容 1.GSM 移动终端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 2.GSM 移动终端同基站建立RR连接的信令过程; 3.GSM 移动终端开机入网时IMSI附着的信令; 4.GSM 移动终端关机时IMSI分离涉及到的信令; 5.移动台同MSC之间的信令链路建立过程; 6.移动台主叫的呼叫建立过程; 7.与通话连接相关的七号信令消息; 8.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9.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10.移动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 11.移动通信系统中主被叫通信过程。 项目一 GSM 移动台开机入网和关机实验(12学时) 1.目的要求 (1)了解GSM移动终端开机后接入网络进入工作状态的全过程; (2)掌握GSM移动终端开机入网位置登记的信令过程; (3)掌握GSM移动终端关机离开网络的信令过程。 2.方法原理 (1)移动台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移动终端MS开机或者从盲区进入覆盖区时,手机将寻找PLMN(公共陆地移动网络)允许的所有频点,搜寻最强的BCCH载频,接收到FCCH

信道信息,锁定到一个正确载频频率上。紧接着,MS开始解码SCH信道上与同步有关的信息。这时,MS也可以接收BCCH信道上有关小区信息的系统消息了。MS比较系统消息中所携带的本小区的LAI和手机中所存储的LAI。如果两者相同,则触发IMSI附着过程。否则,则触发正常位置更新。 (2)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介绍:MM层消息交互的建立是以RR层连接建立为前提的。信令过程中,首先是MS收到来自基站(BS)的系统消息,其中包含了基站广播的本小区的LAI号,由于这个LAI号同MS中先前存储的LAI号相同。即表示MS上次关机时所处的位置区同现在开机时所处的位置区相同。从而MS开始IMSI附着的信令过程。 (3)MS关机的信令过程介绍:关机的过程同其他的过程相同,开始是MS和BS之间进行RR连接的建立过程。之后在MS发向MSC/VLR的SABM帧中就包含消息IMSI DETACH INDICATION。收到这条消息以后,MSC/VLR就将与此MS对应的记录改为“未附着”状态。MSC/VLR维护IMSI的附着与否,作用在于当别的MS呼叫此MS时,MSC/VLR对MS寻呼之前,先查看是否附着这一位,若已附着则进行正常的寻呼,否则就不进行寻呼,直接告诉对方的MSC/VLR此MS未开机或者不在服务区。 3.主要实验仪器及材料 (1)基站一台; (2)移动终端实验箱一台; (3)台式计算机一台; 4.掌握要点 (1)GSM 移动终端开机搜索网络的过程; (2)GSM 移动终端同基站建立RR连接的信令过程; (3)GSM 移动终端开机入网时IMSI附着的信令; (4)GSM 移动终端关机时IMSI分离涉及到的信令。 5.实训内容 (1)老师将实验箱关机,在实验箱右下的A扩展接口安插上“GSM开发模块”,用配套的RS232连接线连接“GS M开发模块”和计算机。打开对应基站电源。打开交换机的电源,交换机上按下两次“确认”键进入工作状态,显示屏上显示所属实验箱的状态; (2)打开计算机上的“移动系统信令软件”。 (3)打开主叫移动实验箱电源,等待初始化完成。 (4)按“GSM开发模块”左下角的“工作方式选择”按钮,使模块右上角“PC-SYS”对应的指示灯亮,此时计算机和实验箱上的主单片机连接; (5)在“移动系统信令软件”主界面上点击“开机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6)实验箱上,先按“菜单”键,再按数字键“9”进入系统通信实验,相当于MS 开机,液晶屏自动显示本实验箱的号码; (7)当实验箱液晶屏本机号码后显示“*”时,表示移动实验箱开机入网正常,否则重复该步骤(2)或者移动实验箱关机后再开机,重复步骤(2)。观察消息框中显示的开机的信令过程。开机信令过程若正常结束,会弹出对话框“开机过程完成,终端处于空闲状态”; (8)点击“退出”按钮退出开机信令实验。下面进入关机信令实验。 (9)在“移动系统信令软件”主界面上点击“关机信令”按钮,进入此实验界面;(10)实验箱上,按“菜单”键从系统通信实验中退出,相当于MS关机;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1000字

通信工程实习报告1000字 一、公司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 根据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要求,xx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xx分公司(简称“xx移动”)于1999年7月19日正式成立,负责中国移动通信网在xx地区的网络建设、维护、发展与运营管理,经营范围为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据业务以及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推出了多种话音增值业务和无线数据业务。目前,公司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客户号码段包括“139、138、137、136、 135、134(0至8号段)”、“150”、“158”和“159”。公司下辖10个职能部门、11个生产部门、4个县市营业部,共有移动员工457 人,平均年龄35岁。XX年7月,公司完成注资重组、改制上市,成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企业。 xx移动通信始于 1992年,至今已建成功能完善、质量优良、覆盖全区的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到XX年4月27日,全市移动通信网上通话客户总数已达159万户。除提供移动

电话话音通信业务外,先后推出了点对点短消息、移动手机支付、移动交费卡、移动彩铃、企信通等新业务,开辟了移动通信服务新领域,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地方便了广大客户使用移动电话业务。 公司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争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始终追求高水平的运营和管理,着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信号覆盖到了全省所有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实现了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小区和主要酒店、宾馆等实现了室内覆盖;网络已漫游通达216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了短消息、移动梦网、飞信、手机邮箱、移动秘书、移动全球呼、gprs、随e行、彩信、无线局域网、手机支付等多种移动新业务、新功能。公司向广大客户提供10086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增加了营业网点数量和服务功能,推出了多种交费方式,推行全球通大客户经理服务,实施客户积分奖励计划,开展“收费误差双倍返还”服务承诺活动,推广集团客户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国移动客户提供专家级的移动通信服务,促进了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较好的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xx移动的客户数量以每年超过100万户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超过1000万户。面向未来,xx移动xx分公司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秉承“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

如何写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如何写通信工程实习报告 导读:内容如下: 一、公司概况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 根据国家电信体制改革的要求,xx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xx分公司(简称“xx移动”)于1999年7月19日正式成立,负责中国移动通信网在xx地区的网络建设、维护、发展与运营管理,经营范围为移动电话业务、移动数据业务以及移动话音、数据、ip电话和多媒体业务,除提供基本话音业务外,还推出了多种话音增值业务和无线数据业务。目前,公司拥有“全球通”、“神州行”、“动感地带”三大客户品牌。 公司下辖10个职能部门、11个生产部门、4个县市营业部,共有移动员工457 人,平均年龄35岁。XX年7月,公司完成注资重组、改制上市,成为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全资拥有的外商独资企业。 xx移动通信始于 1992年,至今已建成功能完善、质量优良、覆盖全区的gsm数字移动通信网。到XX年4月27日,全市移动通信网上通话客户总数已达159万户。除提供移动电话话音通信业务外,先后推出了点对点短消息、移动手机支付、移动交费卡、移动彩铃、企信通等新业务,开辟了移动通信服务新领域,更大范围、更高程度地

方便了广大客户使用移动电话业务。 公司成立以来,紧紧围绕争做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战略目标,始终追求高水平的运营和管理,着力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建成一个覆盖范围广、通信质量高、业务品种丰富、服务水平一流的移动通信网络,网络信号覆盖到了全省所有乡镇,主要交通干线实现了连续覆盖,城市内重点地区、小区和主要酒店、宾馆等实现了室内覆盖;网络已漫游通达216个国家和地区。陆续推出了短消息、移动梦网、飞信、手机邮箱、移动秘书、移动全球呼、gprs、随e行、彩信、无线局域网、手机支付等多种移动新业务、新功能。 公司向广大客户提供10086服务热线24小时服务,增加了营业网点数量和服务功能,推出了多种交费方式,推行全球通大客户经理服务,实施客户积分奖励计划,开展“收费误差双倍返还”服务承诺活动,推广集团客户信息化解决方案,为广大中国移动客户提供专家级的`移动通信服务,促进了社会和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并较好的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xx移动的客户数量以每年超过100万户的速度增长,目前已超过1000万户。面向未来,xx移动xx分公司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时刻秉承“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的经营理念,全面提升公司在通信行业的领先优势,推进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通信基础知识 1数字移动通信

移动通信课程报告

移动通信工程课程设计报告题目:GSM网络测试及数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19日

目录 一、设计目的 (1)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2) 三、设计内容 (3) 3.1 GSM网络分析 (3) 3.1.1 GSM网络基本原理 (3) 3.1.2 GSM网络分析 (3) 3.2 优化调整方案 (6) 四、TEMS测试 (7) 五、总结 (11) 六、主要参考文献 (12) 附录1: (13) 附录2: (14)

一、设计目的 移动通信课程设计是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本课程设计练习移动通信的一般原理与组网技术,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设计之后,对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组网技术有较全面的了解和领会,应能应用移动通信的原理与技术分析阐释常见移动通信方式中信息传输的发送与接收原理,应能分析设计一些简单移动通信系统,为移动通信系统的管理维护、研究和开发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技能。

二、设计要求和指标 对正式投入运行的GSM网络进行参数采集、数据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并且通过参数调整或采取某些技术手段使网络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使现有网络资源获取最佳效益,同时也对GSM网络今后的维护及规划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在对数据进行详细采集、分析和研究后,常常会涉及到天馈系统的调整、基站的调测、频率规划的调整、系统参数的调整、话务均衡以及增加一些微蜂窝等优化方案实施活动。 1、天馈系统调整 2、基站调测 3、频率规划调整 4、参数调整 5、话务均衡 6、利用微蜂窝完善网络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北京邮电大学 移动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内序号: 一、实验目的 (2)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2) 2、网管操作实验 (2) 二、实验设备 (3) 三、实验内容 (3) 1、TD_SCDMA系统认识 (3) 2、硬件认知 (3) 2、1移动通信设备 (3)

2、2 RNC设备认知 (4) 2、3Node B设备(基站设备) (6) 2、4LMT-B软件 (8) 2、5通过OMT创建基站 (8) 四、实验总结 (20) 一、实验目的 1、移动通信设备观察实验 1、1 RNC设备观察实验 a) 了解机柜结构 b) 了解RNC机框结构及单板布局 c) 了解RNC各种类型以及连接方式 1、2 基站设备硬件观察实验 a) 初步了解嵌入式通信设备组成 b) 认知大唐移动基站设备EMB5116的基本结构 c) 初步分析硬件功能设计 2、网管操作实验 a) 了解OMC系统的基本功能与操作 b) 掌握OMT如何创建基站

二、实验设备 TD‐SCDMA 移动通信设备一套(EMB5116基站+TDR3000+展示用板卡) 电脑 三、实验内容 1、TD_SCDMA系统认识 全称就是时分同步的码分多址技术(英文对应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TD_SCDMA系统就是时分双工的同步CDMA系统,它的设计参照了TDD(时分双工)在不成对的频带上的时域模式。运用TDSCDMA这一技术,通过灵活地改变上/下行链路的转换点就可以实现所有3G对称与非对称业务。合适的TDSCDMA 时域操作模式可自行解决所有对称与非对称业务以及任何混合业务的上/下行链路资源分配的问题。 TD_SCDMA系统网络结构中的三个重要接口(Iu接口、Iub接口、Uu接口),认识了TD_SCDMA系统的物理层结构,熟悉了TD_SCDMA系统的六大关键技术以及其后续演进LTE。 2、硬件认知 2、1整套移动通信设备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