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 排泄(第2节) (1)

第九章 排泄(第2节) (1)

第九章  排泄(第2节) (1)
第九章  排泄(第2节) (1)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课时授课计划

教师(签名):教研室审批:年月日

基础护理学第五版11章(排泄)模拟题及答案

【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导尿前需要彻底清洁外阴的目的是 A.防止污染导尿管 B.使患者舒适 C.便于固定导尿管 D.清除并减少会阴部病原微生物 E.防止污染导尿的无菌物品 2.对尿失禁患者的护理中错误的一项是 A.指导患者行盆底肌锻炼 B.女患者可采用橡胶接尿器 C.对长期尿失禁患者可采用一次性导尿术 D.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 E.多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3.下列疾病的患者中排出的尿液含有烂苹果味的是 A.前列腺炎 B.尿道炎 C.膀胱炎 D糖尿病酸中毒 E急性肾炎 4.尿潴留患者首次导尿放出的尿量不应超过 A. 500ml B. 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5.胆红素尿呈 A.酱油色 B.红色或棕色 C金黄色 D黄褐色 E乳白色 6.多尿是指24h尿量超过 A. 1000ml B. 1600ml C.1800ml D.2000ml E.2500ml 7.当患膀胱炎时,患者排出新鲜尿液有 A.硫化氢味 B.烂苹果味 C.氨臭味 D.粪臭味 E.芳香味 8.成年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长度是 A. 2 ~ 3cm B. 4 ~6cm C. 7 ~8cm D. 7 -9cm E. 9 ~ 10cm 9.男性患者导尿,导管插入的深度应为 A. 12-14cm B. 14 ~ 16cm C. 16-18cm D. 18 ~ 20cm E. 20 ~22cm 10.正常尿液的pH是 A.中性 B.酸性 C.碱性D.弱碱性 E.弱酸性 11.为尿潴留患者导尿的目的是 A.测量膀胱容量 B.鉴别有无尿闭 C.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 D.减轻患者痛苦 E.记录尿量、观察肾功能 12.当患者胆道完全阻塞时,因胆汁不能进入肠道,粪便呈

排泄与渗透调节

排泄与渗透调节 主要内容 1、概述: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肾小管、集合 管的分泌和排泄机能;影响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3、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机能的调节。 4、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自学内容 1、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基本要求 l、了解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过程及机理。 重点、难点:1.尿的形成过程; 2.泌尿功能的调节。 概述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物质代谢的尾产物和机体不需要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多余的水份盐类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与排遗区别: 生理学上将物质代谢产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过程—排泄。 由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它既未参与体内细胞代谢,又未经过血液循环—排遗 ※※排泄途径与排泄物: ⅰ.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 2 和少量水份,以气体形式随呼气排出,鱼类等 水生动物还有NH 3、CO 2 和某些离子随鳃排出。 ⅱ.由消化道排出:排泄物混合于粪便中,如担色素及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肠膜排出)。 ⅲ.皮肤排出:水分及汗液(汗腺分泌),汗液包括水、少量尿素及无机盐。 ⅳ.肾脏排出:肾脏是最很需要的排泄器官,排泄物称尿,排泄物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调节着机体水平衡,渗透压平衡与酸碱平

渗透压

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渗透作用我们都知道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分为:扩散、集流和渗透作用。扩散是物质依浓度梯度向下移动,集流是物质依压力梯度向下移动,那么在渗透作用里物质是怎么移动呢? 我们来看两个实验,实验一:假定一只烧杯,用分别透膜分隔成两部分,将纯水放在透膜的一侧,糖溶液放在另一侧,要等量注入,注意观察,几分钟后你会发现,纯水一侧水面逐渐下降,而另一侧液面则漫慢上升。直到透膜两侧液面最后达到移动平衡为止。 实验二: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人造细胞”试验。如果向黄血盐[K4Fe(CN)6]溶液中投入一小块硫酸铜的晶体,其上立即形成一层棕红色的亚铁氰化铜[Cu2Fe(CN)6]沉淀(这种沉淀是一种半透膜,只有水能透过)。会发现在黄血盐溶液中CuSO4被一层半透膜包裹着。一会儿,将发现包裹渐渐增大;就像细胞“长大”一样,直到半透膜内外的溶液浓度都相等为止。 渗透是指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而移动的现象,我们先来讨论自由能和水势的概念。 在以上两个例子中都发生了水分的运动,要运动就需要能量,物质只能自发地从高活度(浓度)区域向低活度的区域移动,水也是一样,溶液中水的活度比纯水中水的活度小,浓溶液中水的活度较稀,溶液中水的活度小,纯水中水的活度最大,因此,纯水或稀溶液中的水就会自发地向浓度较高的溶液中移动,这是由溶液中的能量梯度决定的,水的这

种能用于作功的能量大小的度量,就是水势。 图a 图b 用一面只允许溶剂分子通过而不允许溶质分子通过的半透膜M 将纯溶剂A与溶液B分隔(见上图a、b),则溶剂分子就从A通过M进入B中,使溶液B体积扩大,液面上升,达到平衡后,液面才停止上升。这时,M两侧的液体压强差为P=PB-PA=ρghe。式中he为平衡时B液面上升高度,P称为该溶液的渗透压。教科书对渗透现象的解释是:A 中溶剂分子数密度大于B中的溶剂分子数密度,故单位时间内由A经M进入B的溶剂分子数就大于由B经M进入A的溶剂分子数。净效果就是A中溶剂分子进入B中,形成渗透,直至平衡。这种对渗透现象原因的解释简单形象,易于为学生理解接受,但并不妥当。按照这一解释,渗透现象中除了溶剂分子进入B,使整个渗透体系的重力势能增大之外,系统无其他能量变化。这就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容易对学生产生误导。 解释(一),根据热力学原理,系统中物质的总能量可分为束缚能和自由能(free energy)两部分。束缚能是不能用于做功的能量,而自由能是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做功的能量。实际水分在细胞内的运动是由各个细胞内水分的自由能存在差别而引起的。而我们将

基础护理学第十一章排泄

第十一章排泄 1、是机体将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排除体外的生理活动过程,是人体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之一。 2、尿潴留患者的护理 (1)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2)护理: A心理护理B提供隐蔽的排尿环境 C调整体位和姿势D利用条件反射诱导排尿 E热敷、按摩F健康教育 G必要时药物治疗:卡巴胆碱H导尿术 3、尿失禁患者的护理 (1)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2)护理: A皮肤护理B外部引流 C重建正常排尿功能 a病情许可分时间段多饮水 b定时给予便器协助排便 c指导患者进行骨盆底部肌肉的锻炼 D留置导尿E心理护理 4、导尿术(catheterization):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1)核对、解释(2)准备环境(3)协助患者准备好体位(4)垫巾,保护床单不被污染 (5)根据男、女患者尿道的解剖特点进行消毒、导尿 A女: a初步消毒:取消毒液棉球消毒阴阜、大阴唇,另一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消毒顺序是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棉球限用一次 b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于药杯内,浸湿棉球 c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d摆放用物,润滑尿管 e再次消毒:分别消毒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消毒顺序是内→外→内,自上而下。 一个棉球限用一次 f导尿: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4~6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cm左右,松开固定小阴唇的手下移固定导尿管,将尿液引入弯盘内 A男: a初步消毒:取消毒液棉球进行初步消毒,依次为阴阜、阴茎、阴囊,尿道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 c~e同女性患者导尿 f再次消毒:用纱布包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口。用消毒液棉球再次消毒尿道口、龟头及冠状沟 g导尿:固定阴茎并提起,使之与腹壁成60o角,将弯盘置于洞巾口旁,嘱患者张口呼吸,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对准尿道口轻轻插入尿道20~22cm,见尿液流出再插入1~2cm,将尿液引入弯盘内 (6)夹管、倒尿 (7)取标本若需作尿培养,用无菌标本瓶接取中段尿5ml,盖好瓶盖,放置合适处 (8)操作后处理 A协助患者睡卧舒适,收拾清理用物 B测量尿量,尿标本贴标签后送检 C洗手,记录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2)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患者着凉。 (3)对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4)避免误入阴道。 (5)为女患者插尿管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另换无菌导尿管重新插管。 (6)为避免损伤和导致泌尿系统的感染,必须掌握男性和女性尿道的解剖特点。 5、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引流尿液的方法。 【操作步骤】

基础护理学排泄试题

1.正常成人24h的尿量约(1000?2000)ml,平均在(1500)ml左右。尿液的颜色呈(淡黄色或深黄色。 2.血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输尿管结石泌尿系统肿瘤结核及感染疾病。胆红素尿见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性黄疸疾病。乳糜尿见于丝虫病疾病。 3.当泌尿系统感染时新鲜尿液发出(氨)臭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的尿液呈烂苹果气味。 4.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 5.女性患者导尿一般插人尿管的长度为4-6)cm;男性患者导尿一般插人尿管的长度为(20-22)c m。 6.人体体内的代谢产物和某些有害物质大部分通过(肾脏过滤),以尿的形式经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贮存。 7.当膀胱高度膨胀时,第一次导尿量不应超过1000ml,以免导致患者出现血尿和虚脱。 8. 24h尿量少于(400)ml为少尿。24h尿量大于(2500 )ml为多尿。 9.尿失禁可分为真性尿失禁假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压力性尿失禁 10.为女性患者导尿初步消毒的顺序是阴阜大阴唇小阴唇尿道口 11.为女性患者导尿再次消毒的顺序是尿道口小阴唇尿道口 12.留置尿管期间,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每日摄入水分在2000)ml以上,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目的。 13.尿失禁是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14.下消化道出血粪便为(暗红色血)便;肠套叠、阿米巴痢疾为(果酱样)便;痔疮或肛裂时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霍乱、副霍乱为白色“米泔水”样便。 15.—般肉食者粪便气味(重),素食者粪便气味(轻)。严重腹泻患者的粪便呈碱性反应气味极(恶臭);下消化道溃疡、恶性肿瘤患者的粪便气味呈(腐败)臭;上消化道出血粪便呈(腥臭)味;消化不良、乳儿糖类未充分消化粪便气味为(酸败)味。 16.个体进食大量蔬菜时,尿液可呈(.碱性),而进食大量肉类时,尿液可呈(酸性)。 17.慢性痢疾患者进行保留灌肠常采取(左侧)卧位,阿米巴痢疾病患者灌肠应取(右侧)卧位。 18.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粪便常表现为(柏油样)颜色胆道梗阻患者的大便常表现为(白陶土)颜色。 19.肛管排气时肛管插入的深度是(15-18)cm,保留灌肠时肛管插人的深度为(15-20)cm。 20.正常人的粪便为成形软便。便秘时粪便坚硬,呈(栗子样);消化不良或急性肠炎时可为(稀便或水样便);肠道部分梗阻或直肠狭窄,粪便常呈(扁条形或带状)。 21.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22.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23.成人每次灌肠的溶液量为(500 ~ 1000 )ml,小儿(200 -500 )ml。溶液温度一般为(39 ~41)℃,降温时用(28-32 )℃,中暑时溶液温度为4℃。 24.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患者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患者禁忌(灌肠) 25.为消除或减轻患者肠胀气,行肛管排气,一般保留肛管不超过(20m i n),长时间留置肛管,会降低(肛门括约肌)的反应,甚至导致(肛门括约肌永久性松弛)。 名词解释 1.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2.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3.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识控制,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4.导尿术:是指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人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5.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6.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自主地排便。 7.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8.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淸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 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四、简答题 1.简述对于膀胱高度膨胀且极度虚弱的患者,第-次放尿不得超过1000ml的原因。 对膀胱高度膨胀且虚弱的患者,第-次放尿不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可使腹腔内压急剧下降,血液大量滞留在腹腔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压突然降低,导致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发生血尿。 2.简述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 答:(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每小时尿量、测量尿比重,以密切现察患者的病情变化。(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使膀胱持续保持空虚,避免术中误伤。 (3)某些泌尿系统疾病手术后留置导尿管,便于引流和冲洗,并减轻手术切口的张力,促进伤口的愈合。(4)为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的患者引流尿液,保持会阴部的淸洁干燥。 (5)为尿失禁患者行膀胱功能训练。 3.列出影响排尿的因素。

排泄照料

排泄的照料 排泄是保证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消化、泌尿、内分泌系统发生着一系列退行性改变。便秘、尿潴留、大小便失禁等问题是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常见问题。 第一节帮助老年人如厕 教学目标: 1.了解排泄的定义 2.了解老年人胃肠活动及排泄功能 3.熟悉老年人排泄异常的观察方法 4.掌握老年人排泄异常的护理方法 5.能帮助老年人如厕 教学重点:老年人排泄异常中便秘、尿潴留的护理方法 教学难点:老年人排泄异常的观察方法 老年人排泄异常的护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排泄的定义 二、老年人胃肠活动及排泄功能 三、老年人排泄异常的观察

(一)排便异常的观察 1便秘 2粪便嵌顿 3腹泻 4排便失禁 5肠胀气(二)排尿异常的观察 1尿失禁 2尿潴留 四、老年人排泄异常的护理方法 1老年人便秘的护理 2老年人粪便嵌顿的护理 3老年人腹泻的护理 4老年人排便失禁的护理 5老年人肠胀气的护理 6老年人尿失禁的护理 7老年人尿潴留的护理 讨论:举临床护理案例,与学员交流其他有关老年人排泄异常的护理方法。 实践技能要求 五、帮助老年人如厕 1工作准备 2沟通 3协助如厕 4整理 5 注意事项

第二节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盆及尿壶排泄 教学目标: 1.了解影响排便的环境因素 2.了解床上应用的便器种类 3.熟悉帮助老年人养成规律排便习惯的方法 4能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 教学重点:老年人养成规律排便习惯的方法 教学难点:老年人养成规律排便习惯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法 课时安排: 6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影响排便的环境因素 二、床上应用的便器种类 三、帮助老年人养成规律排便习惯 四、帮助卧床老年人使用便盆 放置便盆 (1)仰卧位放置便盆法 (2)侧卧位放置便盆法

第九章 排泄护理技术

第九章排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便秘 2.腹泻 3.大便失禁 4.灌肠法 5.肛管排气法 6.无尿 7.少尿 8.多尿 9.尿潴留 二.填空 1.人体排泄废物的主要途径____和____。 2.肝昏迷患者禁用____灌肠,以减少____ ;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钠潴留患者禁用____灌肠;为伤寒患者灌肠液量不得超过____ ml,且压力要低,以免____。 3.粪便的气味是由于____和____而产生,粪便呈酸臭味见于____,腐臭味见于____,腥臭味见于____。 4.上消化道出血时粪便呈____,下消化道出血粪便呈____ ,阿米巴痢疾、肠套叠粪便呈____,粪便表面粘有鲜红色血液见于____ ,霍乱粪便呈____。 5.粪便中混有大量粘液常见于____,伴有脓血常见于____、____。

6.便秘患者应选用含____多的食物,对腹泻患者应酌情给予____饮食。 7.指导尿失禁或便失禁患者进行____锻炼可以逐步恢复排尿或排便的控制能力。 8.大量不保留灌肠常用溶液是____、____、____,温度为____,降温时____,中暑者用____ ,成人每次用量为____ml,插管深度为____cm。“1、2、3溶液”,指____、____、____ 。 9.保留灌肠是使药液保留在____,通过____吸收,根据____安置卧位,如慢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多在____,取____ 卧位: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____,取____ 卧位。 10.为膀胱高度膨胀的患者导尿时,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____ml。因 为大量放尿,可导致____突然降低,大量血液滞留于____,引起____,产生____。另外膀胱突然减压,可引起膀胱____,发生____ 。 三.单项选择 1.排便性质异常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上消化道出血为柏油样便 B.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浓酱色 C.消化不良者大便呈酸臭味 D.脓血便常见于痢疾 E.恶性肿瘤粪便呈腐臭味 2.手术前清洁灌肠,灌肠液的温度为 A.20-25℃ B.25-28℃ C.39-41℃ D.4l-45℃ E.4℃ 3.腹泻患者的护理措施何项不妥

大学动物生理学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CABEB ADEDB A 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 一、选择题 1、原尿成分与血浆相比不同的是()。 A.葡萄糖含量 B.钾离子含量 C.蛋白质的含量 D.钠离子的含量 2.“Cl-转移”指的是血浆中的Cl-与红细胞哪种离子交换()。A.HCO B.H+ C.OH- D以上都不是。 3.狭盐性海水软骨鱼保持体内水分动态平衡的主要因子是()。 A.氧化三甲胺 B.尿素 C.氨 D.无机盐 4.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全身动脉血压 B.肾动脉血压 C.入球小动脉血压 D.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出球小动脉血压 5.在正常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的直接调节者是()。 A、肾小球毛细血管血流量 B、肾小管毛细血管血压 C、肾小球囊内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 E、肾血浆流量 6. 由肾小球滤过NaCl和水绝大部分在何处重吸收()。 A. 近球小管 B. 远近球小管 C. 集合管 D. 髓袢升支粗段 E. 髓袢升支细段 7. 目前认为致密斑的主要功能是()。 A. 直接释放肾素颗粒,调节泌尿机能 B. 直接感受入球小动脉的血压变化 C. 引起入球小动脉收缩 D. 感受流经远曲小管的NaCl浓度变化 E. 以上均不是 8.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促进血血浆滤出的直接动力是()。 A. 全身动脉血压 B. 肾动脉血压 C. 入球小动脉血压 D.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 E. 出球小动脉血压 9. 毁损视上核后,动物的尿液将发生如下变化()。 A. 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 B. 尿量减少,渗透压升高 C. 尿量减少,渗透压降低 D. 尿量增加,渗透压降低 10. 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 +的重吸收主要受( )的调节。 A. ADH B. 醛固酮 C. 糖皮质激素 D. 肾上腺素 11. 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多,主要由于()。 A. ADH分泌减少 B. 醛固酮分泌减少 C. 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

第九章皮肤科护理常规 一、皮肤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配合治疗。 (十一)根据患者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湿疮护理常规 因禀性不耐,风湿热邪客于肌肤所致。以皮疹呈多种形态、发无定处、易于湿烂流津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皮肤。湿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皮损表现,瘙痒程度。 2.生活方式、排便状况。

护理学基础 排泄护理试题

2015年宜春幼专护理学基础排泄护理考试试卷2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对尿失禁患者的护理中错误的一项是 A.指导患者行盆底肌锻炼 B.女患者可采用橡胶接尿器 C.对长期尿失禁患者可采用一次性导尿术 D.嘱患者多饮水,促进排尿反射 E.多用温水清洗会阴部 2.尿潴留患者首次导尿放出的尿量不应超过 A. 500ml B. 800ml C.1000ml D.1500ml E.2000ml 3.多尿是指24h尿量超过 A. 1000ml B. 1600ml C.1800ml D.2000ml E.2500ml 4.成年女性导尿时,导尿管插入长度是 A. 2 ~ 3cm B. 4 ~6cm C. 7 ~8cm D. 7 -9cm E. 9 ~ 10cm 5.正常尿液的pH是 A.中性 B.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E.弱酸性 6.当患者胆道完全阻塞时,因胆汁不能进入肠道,粪便呈 A.鲜红色 B.暗红色 C.柏油样便 D.陶土色 E.果酱样便 7.当患者患有阿米巴痢疾或肠套叠时,其粪便为 A.暗红色 B.鲜红色 C.柏油样便 D.陶土色 E.果酱样便 8.大量不保留灌肠时,成人每次用液量为 A .200-500ml B. 250 ~ 600ml C. 300 ~ 800ml D.500-1000ml E. 1000 ~ 1500ml 9.大量不保留灌肠时,灌肠筒内液面距肛门约 A. 40 ?50cm B. 40 ~ 60cm C. 45 ?60cm D. 50 ~ 60cm E. 60 - 70cm 10.肝性脑病的患者禁用的灌肠液是 A.等渗盐水 B.肥皂水 C.等渗冰盐水 D.碳酸氢钠水 E.温开水 11.小量不保留灌肠时,溶液液面与肛门距离在 A. 20cm以下 B.30cm以下 C. 40cm以下 D. 50cm以下 E.60cm以下 12.保留灌肠时,灌入的液体应 A.不超过100ml B.不超过200ml C.不超过250ml D.不超过300ml 13.肛管排气时,其肛管插人肛门约 A. 7 - 10cm B. 10 ~15cm C. 10 ~ 20cm D. 12-15cm E. 15 ~18cm 14.对排便异常的描述,下列错误的是 A.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柏油样便 B.痔疮患者排便后有鲜血滴出 C.胆道完全阻塞时,粪便呈暗黑色 D.肠套叠患者可有果酱样便 E.痢疾患者常为脓血便 15.排便失禁患者的护理重点是 A.保护臀部,防止发生皮肤破溃 B.给予患者高蛋白软食 C.认真观察排便时的心理反应

排泄照料试题

排泄照料 1.导致老年人排尿次数增加,泌尿系统的主要变化是( )。 A、膀胱肌肉萎缩 B、膀胱内尿的容量增多 C、膀胱括约肌扩张 D、膀胱肌肉肌力增强 2.关于影响老年人排尿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 )。 A、男性老年人常因前列腺增生而出现尿频 B、女性老年人常因括约肌松弛而出现尿失禁 C、老年人过度紧张时,会出现尿频、尿急、尿痛 D、排尿的姿势、时间是否充裕等影响老年人排尿完成 3.关于影响老年人排便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 )。 A、情绪紧张、焦虑,可增加肠蠕动而致腹泻 B、若食物中缺少纤维或水分不足,可导致便秘 C、精神抑郁,身体活动减少,肠蠕动减少,易造成便秘 D、老年人肛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肠道控制能力下降,可出现腹泻 4.以下可引起老年人便秘的常见原因是( )。 A、活动增多 B、摄入水量不足 C、摄入膳食纤维多 D、老年人括约肌松弛 5.以下可引起老年人大便失禁的常见原因是( )。 A、活动减少 B、摄入水量多 C、摄入膳食纤维多 D、老年人括约肌松弛 6.以下可引起老年人腹泻的常见原因是( )。 A、受凉 B、摄入水量多 C、摄入膳食纤维多 D、老年人括约肌松弛 7.以下可引起老年人粪便嵌顿的常见原因是( )。 A、受凉 B、摄入膳食纤维多 C、便秘未及时解除 D、老年人括约肌松弛 8.以下可引起老年人肠胀气的常见原因是( )。 A、摄入水量不足 B、情绪紧张焦虑 C、摄入膳食纤维多 D、食入产气性食物过多 9.以下不属于老年人多尿常见原因的是( )。 A、尿崩症 B、饮水过多 C、括约肌松弛 D、肾功能衰竭 10.以下不属于老年人少尿常见原因的是( )。 A、休克 B、发热 C、括约肌松弛 D、摄入水分过少 11.以下可引起膀胱刺激征的常见原因是( )。 A、糖尿病 B、尿崩症 C、尿道感染 D、肾功能衰竭 12.以下可引起老年人尿潴留的常见原因是( )。 A、休克 B、肾功能衰竭 C、括约肌松弛 D、泌尿系肿瘤 13.导致老年人排尿次数增加,不属于泌尿系统主要变化的是( )。 A、膀胱肌肉萎缩 B、膀胱内尿的容量增多 C、膀胱括约肌萎缩 D、膀胱内尿的容量减少 14.以下可出现尿量减少的饮食因素是( )。 A、饮茶 B、饮咖啡 C、饮酒类饮料 D、摄入盐过多 15.以下不会引起老年人便秘的因素是( )。

第九章排泄护理

第九章排泄护理 一.选择题 型题 A 1 1.对正常尿液的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24h尿量约1000~2000ml B.每次尿量约200~400ml C.澄清透明 D.比重波动于1.015~1.025之间。. E.新鲜尿液有氨臭味 2.尿液比重正常波动范围 A.1.010~1.025B.1.015~1.025C.1.005~1.060 D.1.005~1.006E.1.015~1.035 3.无尿是指24h尿量少于 A.100ml B.50ml C.150ml D.60ml E.200ml 4.膀胱刺激征的表现是 A.尿频、尿急、尿多B.尿多、尿痛、尿急C.尿少、尿频、尿急 D.尿急、腰痛、尿频E.尿频、尿急、尿痛5.急性肾炎病人尿液呈 A.红色B.深黄色C.黄褐色D.乳白色E.酱油色

6.护理尿失禁病人哪项是不必要的 A.心理护理B.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C.保持床铺的清洁D.每次排尿后,用苯扎溴铵棉球消毒外阴 E.进行盆底肌的锻炼 7.关于尿潴留病人的临床表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下腹部胀痛B.排尿困难C.有膀胱刺激征 D.体检可见耻骨上膨隆并扪及囊样包块E.叩诊呈浊音 8.解除尿潴留的护理措施中,错误的是 A.让病人听流水声B.尽量以习惯的姿势排尿C.热敷下腹部 D.针刺中极、三阴交和曲骨穴E.口服利尿剂9.不需采用导尿术的是 A.为尿失禁病人采集尿常规标本B.减轻尿潴留病人痛苦 C.测量膀胱容量D.进行膀胱或尿道造影 E.留取不受污染的尿标本作细菌培养 10.尿液呈烂苹果气味见于 A.尿液放置后B.尿路感染C.尿毒症状D.糖

尿病酮症酸中毒E.乳糜尿 11.下列哪项说法不正确 A.血红蛋白尿呈黄色B.胆红素尿呈黄褐色C.脓尿呈白色混浊状 D.肉眼血尿呈洗肉水色E.乳糜尿呈乳白色12.润滑导尿管时用 A.无菌凡士林B.无菌生理盐水C.无菌石蜡油D.软皂液E.滑石粉 13.盆腔器官手术前导尿目的是 A.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B.避免术中误伤膀胱C.测定膀胱容量和压力D.收集尿培养标本E.放出尿液减轻病人痛苦 14.导尿前彻底清洗外阴的目是 A.防止污染导尿管B.易暴露尿道口C.使病人清洁舒适 D.减少会阴部的微生物E.容易固定导尿管15.插导尿管前女病人消毒外阴的顺序(第二次)是A.自上而下,由内向外B.自下而上,由内向外C.自上而下,由外向内D.自上而上,由外向内E.自下而上,再由上而下 16.为男病人导尿时,提起阴茎与腹壁成60°的目的是A.耻骨下弯消失B.耻骨前弯变小C.耻骨前

8排泄与渗透调节

第八章排泄与渗透调节 主要内容 1、概述: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尿的形成:肾小球滤过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机能;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机能; 影响滤过、重吸收和分泌的因素。 3、肾脏泌尿机能的调节:肾血流量的调节;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分泌和排泄机能的调节。 4、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自学内容 1、排泄及其途径、排泄的意义;尿的成份及其理化特性。 2、水生动物渗透压的调节:水生动物的水环境;渗透调节和体积调节;渗透压调节机理。 基本要求 l、了解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意义。 2、了解尿的形成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水生动物渗透压调节过程及机理。 重点、难点:1.尿的形成过程; 2.泌尿功能的调节。 概述 ※排泄(excretion):机体将物质代谢的尾产物和机体不需要的物质(包括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多余的水份盐类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 排泄与排遗区别: 生理学上将物质代谢产物,经过血液循环由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过程—排泄。 由消化道排出的食物残渣,它既未参与体内细胞代谢,又未经过血液循环—排遗 ※※排泄途径与排泄物: ⅰ.呼吸器官排出:主要是CO2和少量水份,以气体形式随呼气排出,鱼类等水生动物还有NH3、CO2和某些离子随鳃排出。 ⅱ.由消化道排出:排泄物混合于粪便中,如担色素及一些无机盐如钙、镁、铁等)肠膜排出)。 ⅲ.皮肤排出:水分及汗液(汗腺分泌),汗液包括水、少量尿素及无机盐。 ⅳ.肾脏排出:肾脏是最很需要的排泄器官,排泄物称尿,排泄物种类多,数量大,因此肾脏是重要的排泄器官。调节着机体水平衡,渗透压平衡与酸碱平衡。 渗秀调节:体内水份和盐类含量的调节就是体液渗透压的调节,又叫渗透调节,渗透调节对于维持体内渗透压稳定具有重要生理意义。 第一节排泄器官及其功能 一、泄器官及其结构特点: 除腔肠动物和棘皮动物没有发现排泄器官外,其余都有分为: 一般排泄器官:(1)伸缩泡:原生动物和海绵动物 (2)肾器官:扁形、环节及软体动物

[优质文档]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九章第一节 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试题第九章第一节有机磷中毒病人的护理 1.有机磷农药职业性中毒的原因多是 A.违反操作规定B.防护完善 C.生产设备密闭D.误用 E.误服 2.对有机磷中毒患者采取的急救措施,不包括 A.早期足量使用阿托品 B.及时吸氧、吸痰 C.遵医嘱给予阿托品及胆碱酯酶复能药 D.对受污染的皮肤和头发用大量的热水擦洗 E.口服中毒者用清水反复洗胃 3.有机磷中毒的患者,会出现 A.口唇呈樱桃红色B.黄疸 C.血红蛋白尿D.瞳孔扩大 E.瞳孔缩小 4.一个神志不清的患者送入急诊室,呼气带有大蒜味,查全血胆碱酯酶活力为60%,最可能的原因是 A.肝性脑病B.尿毒症 C.酒精中毒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E.有机磷农药中毒 5.患儿,男,12岁。40分钟前误服敌敌畏100ml,出现有机磷中毒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发生 A.肺水肿B.呼吸中枢衰竭或脑水肿而死亡 C.抽搐和昏迷D.呼吸肌麻痹

E.呼吸困难 6.患者,男性,27岁。从事园林工作,给果树喷药时不慎将农药污染衣服,农药通过接触皮肤黏膜吸收而发生中毒。此时应立即 A.脱离现场、脱去污染衣服B.肥皂水清洗皮肤 C.用热水擦洗皮肤D.酒精清洗皮肤 E.现场抢救 7.急性中毒患者的处理原则,不正确的是 A.应用特殊解毒药B.对症治疗 C.针对病因的治疗D.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E.促进已吸收的毒物排泄 8.有机磷农药中毒的典型表现应除外 A.口干B.烦躁不安、谵妄 C.多汗、流涎D.肌力减退和瘫痪 E.肌肉震颤 9.误服农药中毒后,洗胃对清除肠内毒物有积极意义的时间期限是 A.3小时B.6小时 C.8小时D.10小时 E.4小时 10.患者,女性,24岁。抑郁症,因口服敌百虫自尽被送急诊。查体:躁动,瞳孔缩小,两肺布满湿啰音。不正确的措施是 A.口服阿托品B.应用解磷定 C.卧床休息,吸氧D.应用抗生素 E.地西泮肌内注射

第七章 排泄与渗透调节

第七章排泄与渗透调节 主要内容概览:1.概述;2.肾的机能;3.含氮废物的的排泄;4.鱼类的渗透压调节 第一节概述 一排泄的概念与排泄的途径 (一)排泄的概念:机体将物质代谢的终产物或机体不需要的、多余的水分、盐分及进入体内的某些药物、毒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excretion)。 (二)排泄的途径 1.呼吸器官(肺、鳃):氨、二氧化碳和某些离子; 2.消化道:胆色素;一些无机盐,如Ca2+、Mg2+、硫酸盐等; 3.皮肤:主要为粘液,其中主要为水分几多种盐分; 4.肾:尿,可根据机体情况调节尿的质和量。 二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 ●肾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是肾单位。一般结构: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包围肾小球的肾小囊组成;肾小管由近球小管、髓袢和远球小管组成。 三鱼类的肾脏 ●胚胎期:前肾; ●成体:中肾。鱼类的中肾块状,无髓质和皮质之分。有泌尿和渗透调节作用的是肾的后部。 ●硬骨鱼类的肾小管较简单,典型的肾小管可分为颈节、近节、远节和集合管等部分。许多集合管最后汇集到中肾管,左右中肾管汇合形成膀胱,从膀胱发出的管开口于泄殖孔。 四尿的理化性质 ●尿液的成分中,主要是水分。占95%以上,其它为固体物,固体物中又可分为有机物和无机物两大类。哺乳动物尿中有机物绝大部分是肌酸酐、尿酸、马尿酸、尿色素等。无机盐中以氯化钠为最多,其余有硫酸盐、铵等。 ●鱼类尿中有机成分种类与哺乳类有所不同,它们的尿液中含氮量仅占总排泄氮的极小部分,一般淡水鱼低于海水鱼,主要成分为肌酸、肌酐和尿酸。而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常以无机氮或尿素的形式从其它途径排出体外,而不存在于尿中。尿中的无机盐主要是Na+、K+、Ca2+、Mg2+、Cl-、硫酸盐、磷酸盐等。 ●哺乳类的尿液成分含量是随着机体的食物营养情况和代谢情况而不同。鱼类的尿液成分则随着鱼类食性和环境等的差异而有更大的变动。如肉食性鱼类的尿,普遍呈酸性,而草食性者则呈碱性反应。 第二节肾的机能 一肾的血液循环 ●肾动脉血液在肾小球和髓袢处两次分成毛细血管,继而依次汇合成小叶间静脉、弓形静脉、叶间静脉,最终汇入肾静脉。 ●肾动脉直接由腹主动脉垂直分出,粗而短,血流量大,血压较高; ●入球小动脉口径粗于出球小动脉口径,有利于血浆成分透出肾小球进入肾小囊腔; ●血液经肾小球滤过后,胶体渗透压升高,血液经过肾小球后,血流减慢,血压降低,有利于小管液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转运(包括重吸收和分泌)。 二尿的生成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即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集合管的分泌作用。(附图) (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肾小球的滤过率:单位时间内从肾小球滤过的血浆毫升数,它反映了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强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