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48.50 KB
- 文档页数:14
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方案(2009年)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公司运行维护部二○○九年五月目录1概述 (4)1.1背景介绍 (4)1.2内容综述 (4)1.3优化目标要求 (4)2单站优化 (4)2.1单站优化的目的 (4)2.2单站优化的测试内容和方法 (5)2.2.1基站基础数据库检查 (5)2.2.2站点配置验证 (6)2.2.3基站导频覆盖测试 (6)2.2.4基站业务功能测试 (6)2.3单站优化的验证项目 (6)2.4单站优化的输出 (7)3无线环境优化 (7)3.1无线环境优化的目的 (7)3.2无线环境优化的标准 (8)3.3无线环境优化的测试方法 (8)3.4无线环境优化方法 (8)3.4.1无线环境优化的和流程 (8)3.4.2覆盖不足问题分析 (9)3.4.3覆盖不足问题解决方法 (11)3.4.4干扰问题分析 (11)3.4.5干扰问题解决方法 (12)3.4.6导频污染问题分析 (12)3.4.7导频污染解决方法 (14)3.5相关重要参数设置 (15)3.5.1小区最大发射功率(MaxPCPICHPower) (15)3.5.2PCPICH的发射功率(Primary CPICH Power) (15)3.5.3PSCH、SSCH的发射功率(PSCHPower SSCHPower) (16)3.5.4BCH的发射功率(BCHPower) (16)3.5.5F ACH的最大发射功率(MaxF ACHPower) (17)3.5.6PCH的发射功率(PCHPower) (17)3.5.7PICH的发射功率(PICHPowerOffset) (18)3.6无线环境优化输出 (18)4通用参数核查 (18)4.1系统广播消息 (18)4.2邻区参数核查与优化 (19)4.2.1邻区规划原则 (19)4.2.2邻区参数核查 (20)4.2.3邻区关系优化 (20)4.3PSC码核查 (23)5接入性能优化 (23)5.1接入性能优化的目的 (23)5.2接入性能优化的标准 (23)5.3接入性能的测试办法 (24)5.4接入性能优化方法 (25)5.4.1接入性能优化流程 (25)5.4.2接入性能问题分析 (26)5.4.3接入问题解决方法 (34)5.5相关重要参数设置 (36)5.6接入性能优化输出 (42)6呼叫保持性能优化 (42)6.1呼叫保持性能优化的目的 (42)6.2呼叫保持性能优化的标准 (42)6.3呼叫保持性能优化的测试办法 (42)6.4呼叫保持性能优化方法 (43)6.4.1软切换优化 (43)6.4.2硬切换优化 (45)6.4.3系统间切换优化 (48)6.4.4掉话优化 (50)6.5相关重要参数设置 (55)6.5.1小区选择和重选 (55)6.5.2同频切换参数 (59)6.5.3异频切换参数 (65)6.5.4异系统切换参数 (74)6.6切换和掉话优化输出 (82)7数据业务性能优化 (82)7.1数据业务性能优化的目的 (82)7.2数据业务性能优化的标准 (82)7.3数据业务性能优化的测试方法 (83)7.4数据业务性能优化问题的分析 (83)7.4.1无线环境优化 (83)7.4.2数据业务接入成功率优化 (83)7.4.3数据业务掉线率优化 (87)7.4.4数据业务速率问题优化 (88)7.4.5PS参数 (92)7.4.6HSDPA参数 (93)7.5数据业务优化输出 (96)附件《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DT/CQT测试技术指导书》 (96)1概述1.1背景介绍为配合《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优化实施方案》的贯彻实施,总部组织制定了《中国联通WCDMA无线网络优化技术方案》,作为各分公司在下半年3G移动网络优化过程中的技术参考和标准性文件。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程第一篇管理篇第一章总则第二章无线网络优化组织架构和职责试行)总部运行维护部2006 年7月目录第一节 无线网络优化组织架构 第二节 无线网络优化机构职责第三节 无线网络优化各级机构岗位及人员配置 .6. 第四节 网络优化人员岗位职责 9.. 第三章 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基本管理制度 10 第一节 总体要求 1..0. 第二节 保密制度 1..1. 第三节 工作沟通制度 .1..1 第四节 网络安全制度 .1..2 第五节 会议制度1..3. 第六节 网络优化作业计划管理制度 1..3 第七节 持证上岗制度 .1..4 第八节 文档资料管理制度 1..6 第九节 工器具管理制度 .1..8 第四章 网络优化工作组织和开展 19 第一节 网络优化模式 .1..9 第二节 网络优化工作的流程和内容 2..0第五章 对第三方优化公司管理制度 24第一节 资质认证审核 .2..4 第二节 合同签订 2..5. 第三节 管理考核2..6..4.. .5..第六章网络优化考核制度27第一节考核目的和原则.2..7 第二节考核体系 2..7.第三节考核形式 2..7.第四节考核的时间安排.2..8 第五节考核办法 2..8.28第七章移动通信网网络优化费用管理29第八章网络优化管理支撑系统建设31第九章网络优化培训第一节培训目的 3..1.第二节培训方式 3..1.第三节培训内容 3..1.第四节培训要求 3..2. 第二篇技术篇3333第一章网络优化工器具配置要求34第二章网络优化作业计划第一篇管理篇第一章总则第1条为了加强对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提高优化工作效率,改善网络运行质量和资源利用率,不断提高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根据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现行的运行维护管理体制、运行维护规程以及各种管理规定,结合现网实际情况和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现状,特制定本无线网络优化规程。
GSM无线网络优化-STS数据采集分析(华为分册)四川移动网管中心技术支持中心2020年4月24日2010-07-27版本号:目录第1章、寻呼成功率的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1、NSS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BSS的定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NSS的寻呼成功率和BSS的寻呼成功率的差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信令流程及统计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章、BSS侧相关因素分析及提高手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BSS侧相关因素............................................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分析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寻呼成功率问题定位及BSS侧提高寻呼成功率的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和传输上存在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寻呼过载和突发性大话务占用SDCCH信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配置上的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干扰问题影响寻呼成功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覆盖问题影响寻呼成功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DT技术规范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网络优化中心2009-12目录一、概述 (3)二、DT测试评估工作分类 (3)三、测试人员及设备要求 (4)1、测试人员要求 (4)2、测试设备要求 (4)3、测试硬件要求 (4)4、测试软件要求 (5)5、测试卡的要求 (5)四、DT测试技术要求 (5)1、DT测试总体技术要求 (5)2、测试时间 (5)3、测试内容 (6)4、测试方法 (6)5、测试报告和输出LOG的要求 (8)6、周期性全网DT测试技术要求 (9)7、日常优化DT测试技术要求 (10)8、覆盖问题DT测试技术要求 (10)9、接续问题DT测试技术要求 (10)10、掉话问题DT测试技术要求 (11)11、专项优化优化DT测试技术要求 (11)12、评估类DT测试要求 (15)五、指标说明 (16)(Ⅰ)GSM语音业务 (16)(Ⅱ)GPRS数据业务 (19)一、概述DT(DRIVER TEST )测试是通过现场实地测试,模拟用户感受的测试方法。
总部网络优化中心为了统一DT的测试评估指标和方法,特制定《中国联通集团移动网络公司黑龙江省分公司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DT技术规范》。
本规范对DT测试条件、测试要求和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规定,各省必须严格遵照执行。
日常DT测试应按照总部制定的相关作业计划大纲及测试技术规范要求实施。
周期性DT测试原则上应至少1年进行2次,测试范围应在不小于各地市核心主城区的基础上由分公司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如主城区进行工程建设和网络扩容等影响网络质量的重大调整工作,且规模达到或超过原网络规模的25%,原则上必须实施DT测试工作。
专项DT测试应在专项网络优化项目实施完毕后及时开展,测试范围应与专项网络优化实施范围保持一致。
二、DT测试评估工作分类DT测试评估工作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日常DT测试日常DT测试由分公司网优中心负责实施,应按照省公司制定的相关作业计划大纲及测试技术规范要求实施。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规随着数字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移动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之一,中国联通作为我国主要的通信运营商之一,在无线网络的优化上不断努力。
本文将介绍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的规则,希望能为广大用户提供帮助。
一、无线网络的优化意义移动通信网的无线网络优化是指在基础网络已经完成建设的基础上,根据用户需求及实际使用情况,对无线网络进行优化,优化包括网络的容量、覆盖、速率、业务等多方面的维度,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无线网络的使用效果。
优化的目的是什么呢?首先,优化可以提高网络容量,扩大用户数量。
其次,优化可以增强网络覆盖,提高信号质量,保证用户体验。
最后,优化可以提高网络速率和业务质量,提升用户使用体验,降低用户流失率,提高用户满意度。
二、无线网络的优化规则1. 提高信号覆盖面信号的覆盖面是无线网络的重要方面之一。
为了提高信号的覆盖范围,中国联通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基站数量:基站作为无线网络的发射设备,它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无线网络的覆盖范围。
因此,中国联通会根据用户密集度及使用情况,在相应的区域增加基站数量,提高覆盖面。
(2)改善网络覆盖环境:中国联通会对基站周围的环境进行优化,减少信号传输中的干扰,从而提高信号质量及覆盖面。
(3)提升信号发射功率:中国联通会根据基站覆盖范围和信号强度进行调整,可以提高信号的发射功率,从而提高信号的覆盖面。
2. 优化网络速率网络速率是用户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网络速率的优化也是无线网络优化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网络速率,中国联通采取以下措施:(1)升级基础网络设备:基础网络设备是影响网络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联通会根据网络容量和用户的需求,升级设备,提高网络速率。
(2)优化网络结构:中国联通还会对网络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稳定性,从而达到提高网络速率的目的。
(3)开发新业务:除了优化现有的网络速率之外,中国联通还会开展新业务,提供更加高速和优质的网络服务,满足用户需求。
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配置计算方法中国联通移动运行维护部2009年8月第一章总则第1条制定计算方法的重要性为适应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无线网络优化工作开展的需要,明确在无线网络优化中人员数量,落实持续性网络优化工作的开展,特制定《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方法》。
本计算方法是各省分公司配置本省持续性网络优化工作人员的基本依据。
第2条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构成原则持续性网络优化的人员由日常网络优化A、B、C、D类人员和专项网络优化A、B、C、D类人员共同构成。
在日常网络优化中,各分公司必须首先满足A类自有人员配置,在自有人员数量充足的前提下, B、C类人员优先由自有人员担任(先满足B类人员,再满足C类人员),在自有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第三方网络优化B、C类人员。
D类人员必须由第三方网络优化人员担任。
在专项网络优化中,各分公司必须首先满足A类自有人员配置,在自有人员数量充足的前提下, B、C类人员优先由自有人员担任,在自有人员不足的情况下,可以聘请第三方网络优化C类人员。
D类人员必须由第三方网络优化人员担任。
在网络测试评估中,各分公司应按照日常和专项网络优化人员配置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配置C类网络优化人员。
第3条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原则1、配置日常网络优化人员时,首先根据地市网络规模和日常工作量对地市人员分别进行计算,网络规模为各地市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微蜂窝、室外直放站逻辑站点数量的总和。
各地市人员合计为各省所需日常网络优化人员。
2、配置专项网络优化人员时,以各省总网络规模和项目工作量对专项优化人员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各省所需专项网络优化人员。
3、具体内容见本计算方法附件A:《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表》-日常优化部分和附件B:《中国联通GSM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表》-专项优化部分第二章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构成第4条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构成网络优化人员按照持续性网络优化工作类别分为以下对应四类:1、A类人员:负责由自有队伍完成的A类工作,包括各类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核心技术工作、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分析工作、监控管理工作。
2、B类人员:负责在自有人员编制充足的情况下,优先由自有队伍完成的B类工作,包括优化方案的制定工作、用户投诉的处理工作、改善用户感知的重要测试和调整工作;3、C类人员:负责需要大量外出采集网络数据和调整实施的C类工作,包括日常测试工作和周期性测试工作以及优化实施工作;4、D类人员:负责登高工作,包括上塔调整天馈工作。
第5条持续性网络优化第三方人员定义除自有队伍以外的网络优化队伍统称为第三方网络优化队伍,包含主设备厂家、独立第三方优化队伍、代维队伍、室内分布建设厂家。
第6条持续性网络优化第三方人员配置的原则第三方网络优化队伍是GSM无线网络优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方网络优化人员原则上可承担日常网络优化B、C、D类和专项网络优化B、C、D类及网络测试评估C类工作。
第三章日常网络优化人员计算方法第7条持续性网络优化工作的分类日常网络优化工作按照工作性质分为四类:A类是必须由自有队伍完成的工作。
包括各类基础数据管理工作、核心技术工作、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分析工作和监控管理工作;B类是在自有人员编制充足的情况下,优先由自有队伍完成的工作,包括用户投诉的处理工作、改善用户感知的重要测试和调整工作;C类需要大量外出采集网络数据的工作,包括日常测试工作和周期性测试工作;D类是登高工作,包括上塔调整天馈工作。
各地市在这四类人员的基础上,设置网优管理人员1名。
第8条日常网络优化主要工作日常网络优化工作是各级网络优化部门根据网络指标的监控、网络的变化情况开展的日常网络优化工作。
包括:1、基础数据管理2、参数管理3、指标、告警监控4、日常投诉处理5、问题小区处理(含TOP小区处理)6、无线资源调整7、GPRS功能及性能检查8、室内分布系统和直放站优化9、天馈系统优化10、日常网络优化报告11、日常MR数据分析12、网络优化平台的维护13、软件版本以及补丁的验证审核14、其他临时任务第9条合并后网络优化人员日常网络优化部分工作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根据工作的相似程度对部分人员进行合并后分为以下人员:1、基础数据库管理和参数管理人员2、指标监控和告警监控人员3、日常投诉处理和问题小区处理(含TOPN小区处理人员)4、无线资源调整和GPRS功能及性能检查人员5、室内分布系统和直放站优化人员6、天馈系统优化设置测试人员7、日常MR分析、日常网络优化报告和日常其他任务人员8、塔工第10条日常网络优化人员数量配置原则日常网络优化工作人员数量根据各地市网络规模所产生的工作量进行配置。
网络规模为宏基站、室内分布系统、微蜂窝、室外直放站数量的总和。
第11条日常网络优化基础数据及参数管理人员计算方法工作内容:基础数据管理为每日都需要执行的工作内容,主要负责对优化区域中的基础数据包括基站/直放站方面的基础信息、小区基础信息、天馈基础信息、以及其他基站功能性基础数据的管理。
负责GSM网络的公共参数、接续参数、保持性参数、功控参数、GPRS参数方面修改工单的核查工作。
人员数量计算:该项工作由自有人员完成,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2条日常网络优化指标和告警监控人员计算方法主要内容:负责监控各项无线网络指标,并对指标的突变情况及时作出告警,并下单给该区域网络优化人员。
告警监控主要负责各类无线设备的告警,对于网络中出现的告警及时通知维护工程师到现场解决。
并对告警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管理。
人员数量计算:该项工作由自有人员完成,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3条日常网络优化投诉和问题小区处理人员计算方法工作内容:对于用户投诉进行分类,主要涉及影响用户感知度的覆盖、接续、保持、话音质量、数据速率问题。
充分利用指标和MR数据分析定位原因,判断是否为个例还是共性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同时查找投诉规律,以便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优化工作。
通过对日常投诉、指标和告警监控以及MR数据进行分析找出质差小区并进行及时处理和调整;通过日常投诉、指标和告警监控以及MR数据分析对比排列出质差的前N个小区进行集中处理。
人员数量计算: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4条日常网络优化资源调整和GPRS功能检查人员计算工作内容:通过对日常投诉、指标和告警监控、日常DT、CQT测试、MR数据进行分析对超忙/超闲小区/基站配置进行合理调整,解决拥塞、话务负荷高问题以及小区间、双频网间话务均衡问题,调整半速率/增强全速率使用比例,保证话音质量,以及对重要活动进行临时话务调整。
GPRS功能及性能检查:在保证现网话音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对日常投诉、指标和告警监控、日常DT、CQT测试、MR数据进行分析针对小区GPRS性能指标和资源利用情况进行优化。
人员数量计算: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5条日常网络优化室内分布及直放站优化人员计算方法工作内容:现网运行的室分和直放站系统必须具备监控手段,以便对于信元和覆盖区域性能进行监控,结合参数优化重点解决覆盖、接入、保持和室内外切换问题。
人员数量计算: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6条日常网络优化天馈系统优化设置人员计算方法工作内容:通过对日常投诉、指标和告警监控、日常DT、CQT测试以及MR数据进行分析对挂高、方向、俯仰角以及隐形故障等进行优化。
该项工作数据分析由外勤测试人员和塔工负责完成。
人员数量计算: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7条日常MR分析、优化报告及其他任务人员计算方法主要工作内容:日常MR分析、日常网络优化报告、日常其他任务这三项工作每3000个基站配置一个人。
如果不足3000个基站有其他工作人员兼职。
人员数量计算:按照网络规模需要配置的分析人员与实施人员的具体数量如下表所示:第18条各省网络优化中心人员计算方法省分网络优化中心根据对日常网络优化工作不同工作内容进行管理。
省分人员按照全省10000个基站的网络规模进行计算。
其中基础数据与参数管理2名,指标监控与问题汇总分析管理2名,网优平台管理及MR数据分析3名,网优评估及网优工作考核1名,文档仪表、版本升级及其他临时任务1名,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共设置11人。
每增加20000个基站,人员数量增加一倍。
第四章专项网络优化工作人员计算第19条专项网络优化主要工作专项网络优化工作包括:1、频率规划2、参数优化3、分场景优化4、LAC区优化5、GPRS端到端优化6、天馈系统集中整治7、重点区域优化8、高速公路优化9、高速铁路优化10、2G/3G互操作优化11、全网评估12、话音质量优化13、双频网优化14、重要活动保障15、工程优化验证16、日常负责问题升级一、方案制定人员计算方法人员数量计算方法:基于10000站点,每增加5000个站点增配1人,新增基站超过2500个按照新增5000个基站计算,少于2500个基站不新增人员;基于10000站点,每减少5000个站点减配1人,减少基站不足2500个不减少人员,减少基站超过2500个基站且不足5000个按照5000个基站计算。
基站总数少于5000个按照5000个基站计算,配置系统工程师1名。
二、系统、测试分析人员计算方法人员数量计算方法:基于10000站点配置13名,每增加800个站点增配1人,增加基站数不足400个站不增加人数;基于10000站点,每减少800个站点减配1人,减少基站不足400个不减少人数,超过400个基站不足800个基站按照800个基站计算。
全省基站总数少于2000个基站按照3个计算。
三、测试与实施人员计算方法人员数量计算方式:基于10000站点配置30名,每增加300个站点增配1人,余数超过150站点按300计增配1人,低于150站点按0计不增配;基于10000站点,每减少300个站点减配1人,超过150站点按600计减配1人,低于150站点按0计不减配。
四、 塔工人员计算方法人员数量:基于10000站点塔工配置14名,每增加700个站点增配1人,余数超过400站点按700计增配1人,低于400站点按0计不增配;基于10000站点,每减少700个站点减配1人,超过400站点按700计减配1人,低于400站点按0计不减配。
附件A :《中国联通GSM 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表》-日常优化部分 附件B :《中国联通GSM 无线网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表》-专项优化部分中国联通GSM网络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中国联通GSM网络持续性网络优化人员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