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例经方治疗皮肤病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68.20 KB
- 文档页数:2
【黄煌:经方治疗皮肤病】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机体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可以在皮肤表面反映出来。
所以,皮肤病种类繁多,估计有1000多种。
基层常见的皮肤病有病毒细菌性皮肤病的单纯疱疹(热疮)、带状疱疹(缠腰火丹、蛇串疮)、扁平疣、脓疱疮(黄水疮)、丹毒、毛囊炎等。
变态(过敏)反应性皮肤病有湿疹、荨麻疹(风疹块)、异位性皮炎等。
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有神经性皮炎、慢性单纯性痒疹。
红斑及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如银屑病(牛皮癣)也常见。
痤疮也是青年男女的常见病、多发病。
皮肤的疾病就是全身疾病的缩影,许多全身性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皮肤改变,所以,皮肤病的治疗非常复杂。
几乎所有的经方均可用于皮肤病的治疗。
对应不同个体特征,治疗皮肤病常选用下列经方:01(一)桂枝汤【适用病证】皮肤病见丘疹、糜烂、溃疡、皮肤白而干枯、局部不红色淡者,如毛囊炎、痤疮、冬季皮炎、冻疮、荨麻疹、湿疹、下肢溃疡、皮肤皲裂等。
【应用参考】1.运用本方者,大多见形体消瘦、皮肤干枯、自汗、舌黯淡。
2.老人或虚弱体质者应用较多;身体强壮、舌红苔黄、脉数者慎用,凝血机制障得者慎用。
3.痤疮、毛囊炎等以色不红活,不痛或微痛,疮体平塌,肤色少光泽,寒凉药物无效者适用,如局部红肿热痛者慎用。
4.服用本方后应保暖避风。
5.浮肿或溃疡经久不愈者,加黄芪30g;皮肤干枯萎黄,加当归15g。
【典型案例】李女,33岁,158cm/40kg。
2013年6月28日初诊。
病史:荨麻疹1个月,周身均有,遇风冷则发作。
食欲好,易饥饿。
体征:肤白,消瘦。
舌质淡嫩,脉弱。
处方:肉桂5g,桂枝10g,白芍15g,炙甘草5g,干姜10g,红枣30g,15剂,3-2服法,药后喝热粥一碗,避风。
2014年4月18日:服上方5剂荨麻疹即消失。
近日食螃蟹后出现痒疹。
原方加紫苏叶10g,茯苓15g,10剂。
02(二)葛根汤【适用病证】皮肤病见以肌肉丰满而皮肤干燥粗糙、丘疹、鳞屑者,皮损在头面部、项背部者。
经方治疗牛皮癣银屑病 导读 本案用甘草泻心汤治疗银屑病,是从“免疫性疾病及黏膜相关性疾病”入手,正如文中所言,黄仕沛老师用本方治疗这种类型的疾病,屡试不爽。银屑病属于其中一种。 狐惑病方,治古惑之病——银屑病案 病案
罗某,男性,47岁。2010年3月18日初诊。 患者全身皮肤斑块状皮癣已10余年,反复发作,脱屑较多,瘙痒甚。曾到外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银屑病”。 医生建议使用免疫抑制剂,罗某害怕药物副作用,未敢服药,仅自购些膏药外用,病情逐渐加重。故至黄师门诊求治。 刻诊:患者双大腿外侧、双小腿外侧、双侧肘后外侧大片丘疹、脱屑,皮肤瘙痒,影响睡眠。舌暗红,苔薄白,脉细稍弦。 查体:见双大腿外侧、双小腿外侧、双侧肘部后外侧见大片红斑丘疹,最大处约7cm×8cm,最小处约3cm×4cm,表面覆盖银白色鳞屑,边界清楚,伴有渗液,心、肺、腹检查无异常。四肢及关节无肿痛。 黄师予甘草泻心汤加减,处方: 甘草30g,黄连6g,黄芩15g,党参30g,干姜10g, 法夏24g,大枣15g,苦参15g。水煎内服,共4剂。 二诊,患者双小腿外侧、双侧肘关节外侧丘疹范围明显缩小,瘙痒大减,无渗液。守上方治疗。 2010年3月23日复诊,见双小腿外侧、双侧肘关节外侧丘疹最大处范围已缩小至3cm×3cm,无瘙痒,无渗液。 5月4日因痛风发作,前来治疗,见原患处皮肤嫩微红,平滑,不痒,病情稳定。 患者继续门诊复诊,至2010年11月,患者除右肘部仍有皮肤潮红及脱屑外,其他部位皮癣已痊愈。 解析
按:银屑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皮肤红斑上反复出血、多层银白色干燥鳞屑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病。本病具有迁延反复与久治不愈的临床特点,对身心健康有直接影响。 西医目前尚不清楚其确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缺乏特效疗法。黄师常以甘草泻心汤治之。 甘草泻心汤出自《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原用于治疗“狐惑病”。临床上,黄师常把本方用于免疫性疾病及黏膜相关性疾病,屡试不爽。 甘草乃是本方主药 黄师认为甘草乃是本方主药,原方中此药剂量最大,其作用并非调和诸药,而是保护和修复黏膜的病变。 现代药理学认为,甘草有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作用。黄师每用此方,甘草用量都在30g以上,甘草量少则效不佳。 干姜治疗本病的两方面作用 黄师认为,本方中干姜也是关键。一方面,干姜可能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对免疫相关性疾病常重用干姜,如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肝硬化、甘草泻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干姜用量均在10g以上。 黄师早年的学生,越秀区儿童医院副院长郑明主任曾来信说:按黄师方法用甘草泻心汤治小儿口腔黏膜病疗效很好,一般一至两剂便痊愈。 另一方面,对液体渗出过多者,无论是清涕唾沫、痰液、多尿、腹泻还是皮肤渗液等,只要质地清稀,重用干姜多可有效减少渗液。 如黄师治疗夜尿多、遗尿者常用甘姜苓术汤,复发性口腔炎用本方,咳喘兼有略白稀痰者用小青龙汤,腹泻水样便者用理中汤,均以干姜加量,疗效甚佳,黄师特别指出取效关键在于干姜。 此外,本病由于病程较长且容易复发所以守方治疗也是获效的关键。 本文来源于《黄仕沛经方亦步亦趋录》,作者/黄仕沛,转载自中医书友会 4种牛皮癣辩证与古经方调理 皮肤全是片状、癣块儿, 一挠就干裂、起银白色鳞屑... 甚至会渗出液体!! 这就是人人害怕避而远之的牛皮癣! 听刘洋老师讲牛皮癣的成因与分型辩证, 原来小柴胡汤就有四种加减方调理牛皮癣! 课程 要点 牛 皮 癣 牛皮癣 (湿热类型) 表现:面部和全身全是片状癣块儿,颜色发红,挠后有渗出液体。 小柴胡汤: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浮萍30克,苍耳子30克,苦参30克,土茯苓30克,川楝子30克,小茴香15克,陈皮30克,大黄3-15克(如果大便溏稀大黄就用3克以下,如果便秘大黄的量就可以相应增加,大黄有泄下作用,便秘多用,腹泻或者溏稀就少用。) ,生石膏2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饭后各一袋。 牛皮癣(血热型) 表现: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数。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丹皮15克,赤芍15克,栀子10克,天花粉12克,知母9克,生石膏30克,生地30克,白蒺藜15克,蝉蜕8克,大黄5克(不便秘的人大黄用1.5—3克即可),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牛皮癣(血瘀型) 表现:皮损肥厚,呈地图状斑块,浸润明显,色泽黯紫,舌质黯红。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赤芍15克,丹参15克,川芎10克,莪术6克,三棱6克,当归10克,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牛皮癣(血虚型) 表现:得病很久,最初的热症已退,没有新的斑疹发生,鳞屑覆盖较多,患处肥厚,并出现皲裂,咽干 小柴胡汤加减:柴胡15克,黄芩15克, 党参30克,紫苏籽30克, 川椒30克,甘草10克,大枣10枚,赤芍12克,白芍15克, 当归10克, 炒山药30克,麦冬20克,玉竹15克,知母12克,天花粉15克, 这是一付的量,一付熬出两袋,早晚各一袋。 冯世伦:银屑病难治?用了这几个经方之后…… 冯世伦 经方治疗银屑病案例2则 我在临床上用经方治疗银屑病, 渐渐地对银屑病有了认识。 现在认识到了经方和时方治疗银屑病的不同。 时方治疗银屑病主要注重病因论治。银屑病的根源是血热,热的形式有多种因素,可因七情内伤而起,气机郁滞化火,以致心火亢盛,热毒伏于营血;或者是饮食过于失节,过食油腻、动风之品,产生脾胃失和,所以是气机不畅,郁久化热,而受风热之毒,即从病因上认识这个疾病。 经方不一样,不是根据病因论治,而是注重症状反映,通过症状反映,即得病以后的症状特点,来辨六经、辨方证。经方治疗银屑病应该方症对应,该用药的时候才用药,不该用药的时候不用药,只要饮食规律,银屑病自己也能好。 我认识到经方, 不用大剂量, 少量的药 即可以治疗银屑病。 01 如我治疗一个家乡来的银屑病患者,我们的邻居,一个多年的银屑病患者,姓高,当时是48岁,2012年1月5日来就诊,之前因为银屑病服用激素导致股骨头坏死,最初让我看股骨头坏死,服药治疗1年以后股骨头坏死好了,且2010年以来银屑病没有复发。可是2012年1月5日又复发了,前来治疗银屑病。近来身体无其他不适,近1个月来不知道什么原因银屑病复发了,斑块状红斑、鳞屑,下肢较为明显,连成片,又刺又痒,出汗也不多,舌苔白腻。 银屑病病位在皮肤,我们经方怎么治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这个病六经辨证为阳明太阴合病,方证为赤豆当归散合薏苡附子败酱散这么一个方证,予当归10g,赤小豆15g,生苡仁、败酱草各30g,川附子6g(现在附子都用黑顺片)。 二诊:2月6日。症状没什么变化,痒得非常厉害,根据痒的情况我去掉了川附子,加白鲜皮15g。 三诊:2月20日。右下肢皮疹,痒,浮肿明显,出现了口干。因为痒得厉害考虑到湿在表,根据《伤寒论》第27条“以其不得小汗出,身必痒”这么个道理,我们认为它不仅仅是阳明太阴合病,还有病在表,有风有湿,湿在表,所以加荆芥、防风、地肤子,加强解表祛湿的作用。 四诊:3月26日。来诊时,皮肤痒,又红又肿,病情没什么变化,可见银屑病是非常顽固的,2个月还没有见效,根据痒得厉害,我们又转换思路了,本来是阳明太阴合病,再加上解表的药物,就是太阳阳明太阴的合病这么个方子。现在认为表是主要的了,太阴阳明先不管了,所以改为桂枝加荆防汤,最重要的是加强清热的作用,加了败酱草15g。 所以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特点是赤豆当归散和薏苡附子败酱散用得比较多。我们几次用到了薏苡附子败酱散和赤豆当归散,另外用生地30g。因为生地,大概我看咱们皮肤科专家,急性病使用,赤豆当归散也不用生地。此例病例经过数月才治愈,说明银屑病不好治疗。 02 下面一个病例讲用五苓散治疗银屑病。 70岁男性患者,2015年3月16日初诊。1年来红斑、脱屑、瘙痒间断发作,加重1周。2015年2月26日—2015年3月11日在北京一个三甲医院皮肤科住院13天,诊断为:①白疕-红皮病;②前列腺增生症;③高脂血症。时方以中药汤剂凉血解毒为主,同时用了多塞平(多虑平)抗过敏止痒、非那雄胺片控制前列腺增生、阿托伐他汀降血脂、雷公藤多苷片调节免疫,还有外用的中西药结合治疗,效果不明显。 经人介绍找我来看,来诊时可见头面、躯干、四肢弥漫性红色浸润性斑块,上面覆盖少量的银白色脱屑,下肢较重,全身皮肤增厚粗糙,痒剧,口干较轻,无口苦,双小腿皮肤紧绷感,双踝肿,尿急尿频,夜尿3~5次,纳可,大便干,每天1次,午后身热,体温37.5℃左右,舌苔白,脉沉弦滑。 此患者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是五苓散加桂枝加荆防加白蒺藜、生苡仁、败酱散证。予桂枝10g,白芍10g,炙甘草6g,荆芥10g,防风10g,白蒺藜15g,生苡仁30g,败酱草15g,泽泻18g,茯苓12g,苍术10g,猪苓10g,生姜15g,大枣4枚。 2015年3月23日二诊:腹部红斑明显消退,身痒也明显减轻,夜间背部微痒,午后身热症状消失,体温仍是37.5℃左右,夜尿4~5次,大便可,口干、汗出少,舌苔白,脉沉弦滑。此患者虽有好转,基本症状没变,上方加赤小豆15g、当归10g,就是赤豆当归散。 3月30日三诊:腹部红斑消退,周身红肿减少,脱屑减轻,后背、前胸瘙痒消失,踝部、小腿痒明显,午后发热消失,体温正常,无口干,大便可,尿急尿频减,夜尿3~4次,一次比一次好,症状减轻,六经辨证没有变,还是太阳阳明太阴合病,仍旧吃上面的方子。 四诊(4月20日):身上痒已无,手足偶痒,手足皮肤粗糙,皮疹渐渐好转,运动后汗出已无,口中和,尿频尿急症状消失,夜尿还有3~4次,偏多,大便可,舌苔白,脉细弦,不是那么弦滑了,所以基本症状变化不大,六经辨证没变,手足偶痒,故而荆芥加量,告知患者痒的时候减少搔抓,可以用蛇油膏,避免搔抓,破损以后更容易痒。 五诊(5月4日):来诊时红皮病基本痊愈,仅余脚踝处微痒。此患者明显好转,治疗比较满意。 此患者有红皮病,同时患有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时方治疗是辨病论治,清热解毒,用药较多。针对银屑病大剂量的凉血解毒效果不明显。经方治疗,六经辨证太阳阳明太阴合病,辨方证是五苓散加味治疗,不仅治疗了银屑病,同时也治好了前列腺增生,高脂血症也有减轻。 今天由于时间的关系讲这两个病例,从这两个病例来看经方治疗银屑病是有其特点的,就是根据症状辨证,先辨六经,再辨方证,用药并不庞杂,方子很小但是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所以,六经辨证治疗银屑病出现什么症状就用什么方,症状改变亦需变方,不是一个方子到底。 银屑病是一个病,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不同的季节表现的
皮肤病老发作?不防试试这5个巧方,治一个好一个,百试百灵!治疗皮肤病的5种方法:1、桑椹百合枣果煎【配方】桑椹、百合各30克,大枣10枚,青果9克。
【制法】将上四味一同入锅,加适量水煎取药汁。
【功效】养血祛风。
【用法】候温饮服,每日1剂,连服10~15剂。
2、丹紫地芍汤【配方】丹参15克,大青叶15克,紫草10克,赤芍10克,干地黄10克,丹皮10克。
【制法】以上药物置砂锅或珐琅锅内,加水600毫升,浸泡30分钟。
大火煮沸,小火煎煮45分钟,过滤得药液200毫升,为头煎。
药渣加水4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再煎30分钟,过滤出药液约200毫升,为二煎。
【功效】清热凉血,消肿散瘀。
【服法】每日1剂,晨服头煎,晚服二煎。
3、食醋猪皮胶【配方】:猪皮适量,食醋一瓶。
【制法】:将猪皮洗净、刮去油脂,放入砂锅中,加入食醋熬煮至猪皮软烂,捞出猪皮即可。
【功效】:养血祛风。
【用法】待凉后将凝结的猪皮胶摊在一块干净纱布上,贴在患处,一次即可明显改善皮肤问题。
4、中医名方——御肤仁湿宁霜要想告别皮肤问题,仅仅依靠食疗和偏方是不够的,临床上推崇中医外用治疗,比口服药疗效更好。
这是因为,中医药霜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并且经过植物萃取,对人体安全无害,对患处皮肤不存在刺激的成分,药性温和,且不易复发。
【御肤仁湿宁霜】就是中医药霜的代表,它以紫草清热凉血解毒,疗血热毒盛为主药,辅以甘草散结消肿、排脓, 防风祛风止痛,苦参、百部活血散结、化腐生肌, 佐以蛇床子补血滋阴, 助生肌收口 , 诸药共凑“ 化腐生肌、解毒止痒”之功效。
经验证,在皮肤患处涂抹此药霜,能在几分钟内就被皮肤吸收,吸收率达到95%。
起作用于患处表面及身处,缓解瘙痒的同时杀灭真菌病菌,防止皮肤病复发!同时,无添加任何化学成分,不会产生刺激性和依赖性,非常的安全!【御肤仁湿宁霜】中的紫草、蛇床子、苦参等中草药,具有抑菌止痒,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能,适宜牛皮癣、湿疹、荨麻疹、体癣、皮炎、汗疱疹等皮肤病人群使用,尤其是老人幼童抵抗力较差者。
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经方,源于古代中医经典著作,因其组方简单、疗效显著而备受推崇。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受到。
本文将就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方、皮肤科、中医药学、应用一、经方简介经方是指源自古代中医经典著作的一系列组方简洁、功效显著的方剂。
这些方剂通常由数味中药组成,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
经方的特点在于其组方精炼、药味少而疗效显著,被誉为中医药学的瑰宝。
二、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1、黄连阿胶汤黄连阿胶汤是一种经典的经方,由黄连、黄芩、芍药、鸡子黄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黄连阿胶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黄褐斑、痤疮等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氧化、调节免疫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黄连阿胶汤可以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达到治疗女性内分泌失调性皮肤疾病的目的。
2、桂枝汤桂枝汤是一种治感冒的经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桂枝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银屑病、荨麻疹等免疫性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桂枝汤可以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功能,达到治疗银屑病的目的。
3、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是一种治咳嗽的经方,由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等中药组成。
在皮肤科中,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被广泛应用于治疗面部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
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抗炎、抗过敏、抗感染等方面。
有研究表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达到治疗面部皮炎的目的。
三、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前景及挑战随着中医药学的不断发展,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然而,目前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如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和科学数据支持等。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应用机制,同时开展大规模的临床试验,为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提供更为科学和有力的支持。
总之,经方在皮肤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未来需要在进一步加强研究的基础上,推动经方在皮肤科中的广泛应用,为更多皮肤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沈绍功经验集】巧治四种疑难皮肤病治疗湿疹有两个巧治第一个巧治要调理脾胃。
调理脾胃用六个办法:当然祛痰主要的,祛痰用竹茹、莱菔子、云苓;第二化湿。
用生薏苡仁、白扁豆、车前草;第三个是开胃,用白蔻仁、焦三仙、生内金;第四个要醒脾,用木香、砂仁、陈皮;第五个要清热,用黄芩、连翘、公英;第六个要化瘀,用丹参、桃仁、赤芍。
第二个巧治要给湿邪以出路。
出路有四条:第一条宣肺利湿,用炙杷叶、桑白皮、桔梗;第二渗湿,通过利尿来排湿车前草、泽泻、泽兰;第三条根据缓泻来排邪,草决明、全瓜蒌(全瓜蒌也要用量大,至少30g)、桃仁;第四条就凉血,用制军、丹皮、生栀子。
痤疮的治疗痤疮的原因,西医讲痤疮是由内分泌引起的,所以中医治疗痤疮必须调肾,用知柏地黄汤来调肾,这是基本的方子。
当然还有五个辅助。
第一个因为肺主皮毛,所以要清散宣肺。
它里面有这么几个药可以选用:炙杷叶、桑白皮、桔梗、薄荷、金银花、连翘、野菊花、公英、紫草、紫花地丁、鱼腥草、败酱草。
尤其败酱草,可以用到30g。
第二要配合祛痰散结。
用夏枯草、浙贝、红花、赤芍、全瓜蒌。
第三个要通腑排毒。
用制军、桃仁、莱菔子、草决明、生栀子和大腹皮。
第四个要淡渗排湿,通腑是排毒,淡渗是排湿。
生薏苡仁、云苓、车前草、泽泻、竹叶。
假如女孩子得了痤疮,那么要配合凉血调经。
用当归、赤芍、牡丹皮、泽兰、丹参和益母草。
这是痤疮中医治疗特别有疗效。
荨麻疹的治疗这也很难治,反复性很大。
它的巧治有这六个:第一个祛风和血,用玉屏风散。
也就黄芪、白术、防风、荆芥、仙鹤草、丹参、川芎。
第二理气活血。
用柴胡、香附、当归、赤芍、丹皮、红花、紫草、丹参。
第三要行气和胃。
用炒苍术、莱菔子、法半夏、云苓、焦三仙。
第四要滋水涵木。
枸杞子、女贞子、野菊花、生地、黄精、山萸肉、夏枯草、薄荷。
第五个补气养血。
生芪、当归、党参、黄精、阿胶珠、白扁豆、炒白术、和山药。
所以治疗荨麻疹绝对不是祛风和血一个办法,一共有这五个办法,根据不同的辩证进行治疗。
特效中药方分享,专治过敏性皮肤病,顽固性皮肤病患者福利过敏困扰由来已久,原因很多,现在一般都会检查过敏原。
过敏原多种多样,有粉尘、花粉、柳絮、花生、鱼蟹、异种动物血清等、以及一些化学药物,还有的是自身抗原,有的是查不出来对什么过敏,但是有过敏的症状,用多种药物治疗都不显效。
中医这方面有特效方,现在分享给亲们。
首先要推荐的是李可老中医的乌蛇荣皮汤。
此方是李可先生毕生经验总结,药物组成由:生地(黄酒浸)30g、当归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丹皮15 紫草15g、首乌30g、蒺藜30g、白鲜皮30g、乌蛇肉(蜜丸先吞)30g、炙草10g、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
主要治疗牛皮癣、湿疹、鹅掌风、神经性皮炎等多种皮肤病。
临床观察发现对过敏效果很好。
方中有桃红四物汤、桂枝汤、定风丹,还有抗过敏止痒药,取“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道理,方中桃红四物汤活血养血,桂枝汤调和营卫,定风丹使邪去正复,风灭血行。
乌蛇肉能祛风、通络、止痉。
治一切皮肤顽症特效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乌蛇肉含多种微量元素,钙、铁、磷多种维生素、蛋白质,营养丰富,美须发,驻容颜,延年益寿。
诸药相合,可增强体质,旺盛血行,使病变局部气血充盈,肌肤四末得养,则病愈。
如果热像比较明显,如口干舌燥,疹色鲜红成片,身热身痒,可以合并五味消毒饮,药物组成由金银花30,蒲公英30,野菊花10,紫花地丁15,紫背天葵子15 ,如果身体稍弱者药量减半。
根据具体情况加减治疗,顽固性皮肤病都能得到改善。
再推荐一个方子就是过敏煎此药物组成有乌梅、防风、五味子、银柴胡、蝉蜕。
银柴胡能退虚热,清疳热,为治疗热病后期阴虚发热的要药,乌梅能敛阴止汗,酸敛收涩能抗过敏,防风顾名思义有祛除风邪外出,发汗解表的作用,五味子有滋补肝肾、敛汗涩精的作用,全方共用对于外感性过敏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效果较好,常在主方上加上此方能起神功。
对于正气虚弱者可加黄芪、白术、炙甘草,咳嗽着加白芍、前胡、地龙,脾虚者加白术、山药、茯苓、大枣,肾虚者加淫羊藿,补骨脂,菟丝子。
清热养阴四虫汤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顽固湿疹、隐疹顽症)笔者自拟清热养阴四虫汤笔者自拟清热养阴四虫汤,该方由银花,生地,赤芍,蝉衣,僵蚕,地龙,乌梢蛇,甘草组成,其中银花清热解毒,生地清热养阴生津,赤芍凉血活血,蝉衣散风邪而开腠理,使邪有去路,地龙通络搜风,络通则风邪无所藏,配以僵蚕辛窜更增祛风之功,乌梢蛇搜风无处不到,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养阴,活血凉血,润燥搜风之功。
近年来,笔者用此方治疗顽固湿疹,隐疹,顽癣,风瘙痒等症,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举验案数例介绍如下。
皮肤瘙痒林某,男,79岁,1993年11月15日初诊。
患者全身皮肤瘙痒20余年,伴口干便结,皮肤未见明显皮疹,仅见抓痕,血痂,舌红少苔,脉细。
证属血虚风燥,治清热养阴,活血搜风,以清热养阴四虫汤加味:生地20g,制首乌12g,赤芍10g,银花15g,当归10g,地龙10g,玄参10g,荆芥6g,僵蚕10g,乌梢蛇10g,生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5剂后瘙痒减轻,病变范围减少,再服5剂而愈。
按:本例因年老体弱血虚,加之久病入络,风邪内伏营血,郁久化热,耗伤阴血,导致阴虚血热,血燥伏风,若用一般疏风透表,宣肺散邪之法不易获效。
故以养阴清热,补血润燥,活血搜风为法,用清热养阴四虫汤加制首乌,玄参,当归养阴补血润燥,清热解毒。
顽固湿疹周某,男,42岁,1992年10月5日初诊。
因患痒疹3年,多方治疗无效来诊。
见头面,颈,上肢皮肤上有较多的红色斑丘疹,有脓头,结痂及抓痕,部分有渗出,苔藓样变,舌红苔微腻,脉细,证属湿热蕴结肌肤,阴虚风阳上扰。
治宜清热利湿,养阴搜风,方用清热养阴四虫汤加味:银花20g,生地15g,苍术10g,米仁30g,姜蚕10g,蝉衣8g,乌梢蛇10g,防风10g,地龙10g,赤芍10g,丹皮10g,苦参20g,甘草5g。
每日1剂水煎服。
5剂后皮疹减退,但自觉乏力口干,原方去苍术,苦参,加生黄芪12g,玄参10g,白蒺藜10g,继服10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经方辨治皮肤病思路欧阳卫权广东省中医院510120欧阳卫权,男,40岁,副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16年。
师承“国医大师”李振华教授及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
临床致力于《伤寒论》经方及六经辨证在皮肤病中的运用研究,擅长运用经方及六经辨证方法治疗各类皮肤病,以及内科发热、咳喘、胃病、痹证、妇儿科等疑难杂病。
发表论文12篇,参编专著5部,主持参与各级科研课题5项。
医圣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理论体系,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千百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各科的医疗实践,受历代医家的推崇。
“六经衿百病”并非过誉浮夸之语,而是历代医家医疗实践中得出来的真知灼见。
本人在多年临床中,宗《伤寒论》六经辨证思路,将经方活用于皮肤疾病的治疗,常常收到很好的疗效,有时甚至是异乎寻常的疗效。
益信古人感言“仲景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柯琴)、“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朱丹溪)、“是书虽论伤寒,而百病皆在其中”(陈修园)不余欺也!然如何运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其辨证思路和要点在哪里?2009年12月底,本人参加由北京中医药学会、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的“经方治疗皮肤病学术研讨会”,曾以“经方辨治皮肤病的思路”为题目做了演讲。
当时演讲分标题为八句诗,今抄录如下: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若能窥得长沙趣,取道六经功效宏。
先辨六经定主向,阴阳表里虚实清。
次寻方证最难对,沥血呕心功乃成。
尚有病机繁且变,病合病并常相行。
局皮整体勿相忘,整体得调疹得平。
无症奈何难辨识,当责四诊未曾精。
通神最是圆机法,独运匠心效可惊。
这八句诗,大致概括了本人在运用六经辨证、活用经方治疗皮肤病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悟。
今仍从这八句诗的八个方面来逐一论述。
一、欲取经方治皮病,《伤寒》仲景未言明。
经方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之“经方”,概指古代医家经过长期的临证实践,反复摸索验证得来的确实有效的经验之方。
【孙思邈】学会老中医验方,你能解决十几种皮肤顽疾导读:乌蛇荣皮汤是李可老中医创制的验方,以简驭繁,治疗多种皮肤顽疾可获奇效。
欧阳老师提出只要重点抓住“虚、瘀、燥、热”,准确辨证,很多疑难杂症都很有效。
为丰富读者对此方的认识,文后附上《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书中的相关内容,竟涉及15种病症,李可老提出的11大原则,更是临床运用中的真言。
但因其篇幅过长,故对病案进行了删减。
欲窥李老文章全貌者,可在网络上搜索原文。
此外,用药剂量为李老独特经验,一定要辨证使用,不可盲目照搬。
乌蛇荣皮汤运用体会笔者运用李可老中医创制的乌蛇荣皮汤,治疗不少皮肤疑难重症,获得了满意效果。
乌蛇荣皮汤组成:生地(酒浸)、当归各30g,桂枝10g,赤芍15g,川芎、桃仁、红花各10g,丹皮、紫草各15g,定风丹60g,白鲜皮、乌蛇肉各30g(蜜丸先吞),炙草10g,鲜生姜10片,枣10枚。
且除李老所述15种皮科顽症外,用于其他如重症药疹、玫瑰糠疹、结节性红斑、白塞氏综合征、红皮病型银屑病等,均有良好疗效。
顽固性鹅掌风李某某,女,23岁。
鹅掌风2年。
双手部红斑、脱皮、角化肥厚,瘙痒剧烈,冬季干燥皲裂疼痛。
舌淡红略暗,苔薄,脉细。
予乌蛇荣皮汤加皂角刺、炮山甲、荆芥。
4剂内服。
二诊时明显好转,瘙痒消失,脱皮减少,手掌皮肤显润泽。
如此捷效,出乎意料。
手足部癣疥湿疮,日久不愈,湿热内蕴,营卫阻塞,四末不荣,肥厚粗糙如树皮状,而成鹅掌风。
乌蛇荣皮汤养血润燥,活血化瘀,通调营卫,充盈气血,使四末得荣而收效。
笔者此方治疗手部顽固性鹅掌风数例,均收良效。
但治下肢类似皮疹,如足部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足癣湿疹样变等肥厚性皮疹等,效果欠佳,体会此方治疗手部鹅掌风效果优于足部。
慢性泛发性湿疹林某某,男性,78岁。
慢性湿疹3年余,冬轻夏重,反复发作。
躯干四肢泛发红斑、丘疹,瘙痒剧烈,日夜无度。
口不干,二便可,舌暗红有瘀斑,无苔,脉弦劲稍数。
给予乌蛇荣皮汤加生黄芪60g,皂角刺10g,荆芥10g,牛蒡子12g。
「临诊碎玉」经方治疗皮肤病—皮肤瘙痒症皮肤瘙痒症是无原发皮损而出现的剧烈瘙痒与继发皮损的皮肤病,经过长时间的抓挠继发湿疹或者细菌感染,反复出现合并皮肤角化增生,多见老年人,并且随季节变化而出现分为夏季型和冬季型瘙痒症,另外女性月经期也会出现,黄疸患者,糖尿病患者,肾病尿毒症患者都会出现,还包括肛门和女性外阴瘙痒,都可以在此篇辩证治疗。
【桂枝麻黄各半汤类方】瘙痒初期可以选此类方子,此类方子适应于瘙痒伴随局部热感和伴随低热的患者。
【大青龙汤】适应于身体强壮的青壮年患者,每到夜间出现全身瘙痒的,白天痒并不重的患者,但是存在心烦急躁,脉象必须是浮脉的。
【白虎加桂枝汤】适应于剧烈瘙痒伴随局部热感,并且容易出汗和口渴严重的患者,特别是糖尿病初期伴随瘙痒的患者,用本方治疗有效。
【真武汤】适应虚弱体质的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冬季瘙痒症的患者,应用本方可见特效。
【茵陈蒿汤】多用于黄疸的患者,出现口渴、便秘、多汗、伴随腹胀食欲不佳的瘙痒患者。
【黄芪桂枝五物汤】临床上多用于体质有轻度浮肿并且多汗,但是皮肤局部干燥,局部既痛又痒的患者。
【当归饮子】多用于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多年持续瘙痒,皮肤并无异常改变的。
青壮年皮肤干燥粗糙的也可以应用本方治疗。
【温清饮】适应于有皮肤改变的瘙痒患者,特别是局部皮肤出现色泽改变并且伴随头昏脑涨的。
【四物汤加荆芥、浮萍汤】适应于服用当归饮子无效的患者。
【龙胆泻肝汤】适应于伴随外阴瘙痒的患者,可以结合苦参汤和本方局部湿敷。
【崔氏八味丸】适应于糖尿病患者伴随瘙痒的,出现疲乏无力,有轻度口渴的患者,可以和桂枝茯苓丸效佳。
【外洗方案】一般本人建议选用的方子药渣加苦参局部应用。
皮肤病治疗经验方2则
银屑病过去叫牛皮癣,是一种具有特征性红斑鳞屑性慢性皮肤病。
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遗传、感染、免疫、代谢与内分泌障碍可能与发病有关。
1 自拟“水牛角汤”治疗银屑病
处方组成: 水牛角片40g、生地30g、赤芍18g、丹皮15g、板兰根30g、金银花20、蚤休20g 、白鲜皮20g、苦参10g、土茯苓30g,加减:全身皮疹痒剧加全虫、地肤子、海桐皮。
全身皮疹广泛、斑色鲜红、渴饮烦热的重症,重加石膏、黄连。
皮疹色暗、呈浸润斑块、血瘀明显者加丹参、莪术。
如咽干乏液、舌红少苔加沙参、元参。
按:笔者临床三十多年来,用上述方剂治疗60例银屑病、牛皮癣、泛发性神经性皮炎患者,疗程最短者1月,最长者三月均得以痊愈。
特整理以供同道参考和进一步的研究。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和变态反应有密切关系。
湿疹主要以临床形态来命名的。
它的主要特点是剧烈的瘙痒,多种形态的皮损,有渗出倾性,急性与慢性发作反复出现,容易慢性化等。
2 自擬“龙胆草汤”治疗湿疹
处方组成:龙胆草10g、黄芩10g、蚤休15g、生槐花15g、丹皮15g、生地15g、赤芍15g、苦参15g、白藓皮15g、地肤子15g、滑石(包煎)15g、甘草15g。
加减:苦病人痒剧,加全虫、海桐皮。
心中烦热、加黄连、炒山桅。
皮疹鲜红、血热较重加玳瑁,婴幼儿湿疹、面、颈、躯干散发密集丘疹上方去龙胆草、生槐花、赤芍加莲子心、连壳心、山桅心。
按笔者临床三十多年用上方治疗湿疹、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热型患者150例,全都治愈,疗效显著。
(收稿日期2010-04-13)(编辑岳)。
拮抗、膜稳定及交感神经阻滞等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血管,其已作为冠心病并心律失常的首选药物[1]。但是胺碘酮的不良反应如窦性心动过缓、低血压、肺毒性、肝毒性、甲状腺毒性以及诱发危及生命的室性心律失常等使许多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步长稳心颗粒是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药物组成的复合中药,药理研究表明,步长稳心颗粒具有膜抑制和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能消除折返激动,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特别对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疗效较佳[2]。方中党参、黄精性甘平,益气养阴,健脾化痰。党参的主要成分党参总皂甙具有显著调节血脂和抗氧化作用,可抑制血小板聚集[3]。黄精含有甾体皂苷等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对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三七、甘松性甘温,理气化痰,开郁醒脾。三七中PTS(总皂苷)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与胺碘酮的电生理作用特点相似,主要是延长动作电位及不应期;甘松的根和茎均含缬草酮,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作用,能延长动作电位,消除折返激动,阻断期前收缩的激动传导。实验研究证明:甘松提取物对兔心肌细胞钠通道和L钙通道具有浓度依赖性阻滞作用,具有Ⅰ类和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基础[4]。琥珀性甘平,具有定悸复脉,活血利水的作用。全方合用,可使心气渐足、心阴得养、淤祛络通、气血流畅,则心悸气短诸症自除。全方除具有直接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以外,还可通过改善心肌的舒张功能,增加心肌的顺应性,使冠状动脉灌注阻力减低以及使左心室心肌的血流供应增加,以改善心肌缺血,消除心律失常产生的基础而实现间接的抗心律失常作用。但PTS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并不是通过竞争性阻断肾上腺素β受体或兴奋M胆碱受体所致,而是与心肌的直接抑制作用有关,合用β受体阻滞剂美托洛尔不仅可加强抗心律失常作用,而且美托洛尔具有防止儿茶酚胺的心脏毒性作用、抗心肌缺血作用、改善心脏功能和左室结构、抗RAS系统的不良作用、抗高血压作用、降低心肌氧耗及应激作用等。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联用很好地起到了抗室性早搏及缓解其临床症状的作用。本研究证明,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与胺碘酮基本相当,但其在缓解临床症状方面优于胺碘酮,并无明显不良反应,便于长期服用。参考文献:[1]李运田,张存录,陆再英.胺碘酮和索他洛尔对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00,4(4):284~287.
[2]郭继鸿,崔长琮.抗心律失常中西药与离子通道[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聂松柳,徐先祥,夏伦祝.党参总皂甙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脂和NO含量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2,4:40~42.[4]沈涤非,唐其柱,黄峥嵘,等.甘松提取物对兔心室肌细胞钠、钙通道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4,32(2):267~270.
蒉
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蒉Vol.282010No.10卫生职业教育临床实践关键词:经方;皮肤病;体会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2010)10-0142-021桂枝汤治疗瘙痒症患者李某,17岁,男性。2006年3月15日初诊,患皮肤瘙痒3年有余,以背部为主,每在汗出或热时发作,并伴有针刺样疼痛。曾多次就诊于西医、中医医院,医者都以瘙痒症对其进行治疗,多给予扑尔敏、息斯敏、敏迪、西替利嗪等抗过敏药口服,或给予中药,偶有缓解,但始终不能痊愈,缠绵3年余,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降低了其生活质量。查体:皮肤光滑,无任何皮疹,皮色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缓。拟用桂枝汤加味:桂枝12g、白芍12g、荆芥9g、防风9g、赤芍9g、蝉衣6g、大枣6枚、生甘草9g。共服6剂,每剂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于饭后温服。该患者于2006年3月22日二诊,述其服药后针刺样疼痛消失,但瘙痒如故。察舌脉同前,前方继服6剂。患者于2006年4月3日三诊,瘙痒症状明显缓解,后上方微调服用近1月,瘙痒症状消失,至今未见复发。瘙痒症在皮肤科常见,分泛发性和局限性,泛发性患者中以老年人居多,以全身剧痒、昼轻夜重,搔抓后引起抓痕、血痂、皮肤肥厚、苔藓样变等为主要表现。临床多以血虚不能濡养肌肤立论,或以湿热蕴于肌肤不得疏泄处方。本案属后者,症状局限于背部,为太阳经所过之处,以每在汗出或热时发作,伴有针刺样疼痛为特点,四诊合参,此为受到风邪,未能速解,久郁肌肤以致营卫失和,经气不利之故。营卫失和,则营卫不固,营气外泄,不能濡养肌肤,肌肤失润则痒自作,故每在汗出时发作;经气不利,经络不畅,瘀滞不通则出现针刺样疼痛。所以选用桂枝汤为基本方,以和营卫,解肌发表;伍以荆芥、防风,以祛风除因,更增解肌发表之力;佐以赤芍、蝉衣,疏通经络以利经气;使以甘草、大枣,和诸药。全方祛风邪,和营卫,利经气,痒除痛灭
4例经方治疗皮肤病体会安自立(白银市中医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142--收得全功。2当归四逆汤治疗寒冷性荨麻疹王姓患者,女性,32岁,于2007年11月6日就诊。主诉每遇吹风或冷空气即起风疙瘩,瘙痒2年余,暴露部位更加明显,遇热或进入房间则风团、瘙痒消失。经中西药多方治疗,或缓解,或无效,如此反复发作2年余,痛苦难忍。查体:皮肤(-),雷诺氏征(+)。舌微暗苔薄白,脉沉。拟用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15g、细辛5g、通草3g、桂枝15g、白芍15g、鸡血藤30g、蝉衣6g、僵蚕9g、炙甘草6g、大枣6枚。共服6剂,每剂水煎2次,取汁400ml混匀,分2次温服。于2007年11月16日复诊,述痒大减,后上方继服6剂。一月后痛楚痊愈,至今未发。寒冷性荨麻疹是荨麻疹中的一型,病因诸多,但不外乎禀赋不受、胃肠湿热、表虚感受寒热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记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受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本案经四诊合参,为寒郁肌表,抑遏血液不达末梢之候。寒郁肌表与卫阳相搏则起风团,正如《诸病源候论·风瘙隐疹候》中记载“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瘙隐疹。”寒郁血脉,则血行不畅难达末梢,温煦当减,故而遇寒冷则发,得热可缓。治以疏表散寒,宣阳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桂枝、细辛畅通循环,而细辛疏散之力尤能使内部郁闭之血液,借其辛散之力达于表;当归、白芍除补血之外,尚能行血,使之达于末梢;通草能疏通阳气,畅达经络;更添鸡血藤合当归、白芍寓补中多活,佐以僵蚕、蝉衣增强通络之力;甘草、大枣扶中气而温四末。诸药相合,寒散表疏血络畅,风团不起痒自除。3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婴幼儿急性湿疹患儿11个月,男性,于2006年3月18日来诊。其母述患儿出全身红色丘疹半月,头面部出红色丘疹、水疱3天,伴腹泻、瘙痒,自用市售维肤膏、黑豆馏油,无效,遂诊。查体:患儿头面部泛发红色丘疹、小水疱及有少量痂皮,躯干、四肢散发红色丘疹,皱褶部位有红斑。舌尖红,苔薄黄,指纹淡。大便常规:色黄、质稀,无红、白细胞及脓细胞。拟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葛根9g、黄芩6g、黄连3g、金银花9g、连翘6g、荆芥6g、防风6g、茯苓9g、焦三仙各6g、生甘草3g。共服3剂,每剂水煎取汁200ml,分多次频服。外用:苦参18g、地肤子18g、蛇床子18g、黄柏18g、大黄15g。用1剂,水煎,外冷湿敷,每日3次。忌食辛辣刺激之品。于2006年3月22日复诊,头面部皮疹色淡疱枯,躯干、四肢皮疹变淡,腹泻止,痒减,纳可。顾及患儿吃药困难,再以外敷方湿敷,1周后头面部皮疹消失,唯躯干、四肢皮疹仍在,嘱家长以预防为主,相对清淡饮食,保持皮肤干燥,常用婴儿爽身粉淡淡外扑。婴幼儿急性湿疹在临床多见,属祖国医学中“奶癣”的范畴。《外科正宗》中记载“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煿,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瘙痒不绝。”一般认为多因胎中遗热遗毒,或饮食失调,脾失健运,内蕴湿热,外受风湿热邪而致。该患儿患湿疹半月,加之腹泻,乃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湿热内生,热蒸于外则发丘疹、水疱,湿蕴于内则下利,是以选用葛根黄芩黄连汤加味以疏表清热,祛风止痒。方中葛根、黄芩、黄连疏表清热,黄芩、黄连又可燥湿清热,佐以金银花、连翘、荆芥、防风辛凉疏表祛风,更合茯苓、焦三仙健脾化湿,甘草以和中,使热从表散、湿从内化、脾健中运,又加苦寒燥湿之苦参、地肤子、蛇床子、黄柏、大黄,内外相合,事半功倍,湿疹得愈。4五苓散治疗慢性湿疹患者李姓,35岁,男性。于2002年3月12日来诊,自述患湿疹十余年,近2周旧病复发,每在春夏两季全身起红疹,瘙痒难忍,严重时流黄水、清水,曾就医并诊断为慢性湿疹,经过治疗后会慢慢缓解,瘙痒减轻,皮疹逐渐消失,但会反复发作,如此十余年。查体:全身泛发性红色丘疹,少许水疱、抓痕,以颈、腋下、腹部、股内侧处多发,呈相对对称性,部分区域呈片状,皮肤粗糙肥厚,嵴沟凸显,色褐并覆糠皮样鳞屑或有少量渗出。舌尖红,苔薄白,脉数。诊断为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经四诊合参,此为内有湿邪,外遇春候风热之邪,治当急则治其标,拟用消风散加味以疏风清热,祛风止痒。药用:荆芥12g、防风12g、当归9g、生地15g、知母9g、通草6g、金银花15g、连翘12g、苦参9g、苍术9g、蝉衣6g、僵蚕9g、生薏米30g、生石膏30g、生甘草9g。共服6剂,每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温服,并嘱患者忌食辛、辣、发物。于2002年3月20日二诊,瘙痒明显缓解,皮疹无明显变化,于上方中再加赤芍12g以凉血、活血,继服6剂,服法、禁忌同前。于2002年4月1日三诊,丘疹色变淡,瘙痒大减,此时当以治本为要,依据其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饮食不香,并结合局部皮损,治宜健脾利湿,养血润肤,方选五苓散加味:茯苓15g、猪苓9g、泽泻12g、白术30g、苍术9g、桂枝3g、生薏米30g、赤芍12g、鸡血藤30g、首乌藤30g、蝉衣6g、僵蚕9g、防风12g、连翘12g、炙甘草9g。共服6剂,每剂水煎取汁400ml,分2次饭后温服。于2002年4月8日四诊,皮疹无明显变化,瘙痒减轻,有食欲,余无不适。诊其脉缓,舌淡,苔白,证如前,上方继服,白术量易为30g,以加强健脾运脾之力。如此以五苓散加味治疗2月有余,皮损基本消失,仅留褐色色素斑,面色明显好转,食欲大增,疲乏无力减轻。嘱患者常食大枣,每日在10个左右,并注意饮食宜忌。自此后该患者每年春季虽有皮疹、瘙痒,但较前大为减轻,稍加治疗便如常人。本例患者患慢性湿疹多年,每于春夏两季发作,虽有面色萎黄,疲乏无力,饮食不香等症状,但皮疹色红痒甚,舌尖红,脉数,为风热外客,湿邪内阻之候,依据“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当先疏风清热、祛风止痒,选消风散加味。后以“治本”为要,以五苓散加味,因为参以四诊,为湿邪内阻,肌肤失养之证,治当健脾利湿、养血润肤,尚有《内经》“治湿之法,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之总纲,方中茯苓、泽泻、猪苓味淡渗利,以利小便;大量白术健脾除湿,以促进水湿之运化;小量桂枝疏表,以宣未尽之风邪,使水行达表;更有茯苓、白术、炙甘草,以加强健脾运脾之力;佐生薏米、苍术以增利湿燥湿之功;因有“久病入络”、“久病必瘀”之理,故伍以赤芍、鸡血藤、首乌藤活血养血;佐蝉衣、僵蚕祛风通络;配防风助桂枝以疏表;增连翘以防风热再扰;诸药合之,健脾利湿,养血润肤。因湿居久远,其性黏滞,非几日所能为之,故调理2月有余方可见功。后嘱患者食枣,不但有补益气血之妙,使气血充盈,脾胃得健,而且据药理研究,大枣有抗过敏作用。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