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版五语文上同步学案3
- 格式:doc
- 大小:57.00 KB
- 文档页数:2
语文园地三[教学目标]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会生动细致、富有感染力地讲述民间故事。
【语文要素】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3.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语文要素】4.背诵古诗《乞巧》。
[教学重难点]1.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2.能结合示例,把牛郎织女见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学会生动细致、富有感染力地讲述民间故事。
(重点)2.体会意思相近的俗语和成语的不同表达效果。
一、交流平台:创造性复述的方法1.谈话导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很多同学对民间故事产生了浓厚兴趣。
为了使我们的故事常进常新,我们可以来点儿小创作。
那么有哪些好办法呢?2.默读交流平台的内容提示,小组内互相交流从中获取的信息。
3.小组派代表谈自己从提示中获得的讲故事的方法,教师评析并归纳出讲故事的新方法。
(1)转变角色讲故事。
《猎人海力布》是用第三人称来讲述故事,我们可以尝试用第一人称,用海力布的口吻来述说故事,那样可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听众耳目一新。
示例:我是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我待人可热心啦,乡亲们都非常喜欢我。
有一天,我在深山里打猎,从一只老鹰嘴里救下了一条小白蛇,小白蛇是龙王的女儿。
龙王为了报答我,把嘴里含着的一颗宝石送给了我。
从此以后……引导学生把后面的故事讲完。
(2)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如,《牛郎织女》中可添加老牛是如何知道织女下凡的时间的。
示例:牛郎养的这头牛是天上的金牛星下凡。
有一次金牛星和月老一起喝酒,喝到一半的时候,月老跑去上厕所,金牛星无所事事,拿起了桌子上的姻缘簿翻看起来,无意中看到了织女的姻缘。
后来金牛星因为违反天条被贬下凡,……引导学生把后面的故事讲完。
(3)变换顺序讲故事。
还可以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故事中最不可思议的地方,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如,先说有一块石头是一位猎人变的,再讲猎人海力布的故事。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三》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用心。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和短语。
3.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背诵练习。
教学难点1.进行课文内容的深层次理解和分析。
2.运用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造句或写段落。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内容。
2.打印相关学生练习题。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4.准备学生小组合作活动的指导方案。
教学过程第一部分:导入教师先播放一段相关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猜测本节课的主题。
第二部分:逐段学习1.听课文录音:让学生跟着录音朗读整篇课文。
2.课文讲解:师生共同分析课文内容,注重生字和句型的讲解。
3.合作探讨:分组让学生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第三部分:课堂练习1.词语搭配:让学生填写课文中生字的词语搭配练习。
2.句型仿写:学生进行句型仿写练习。
3.朗读练习: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第四部分:拓展延伸1.分角色表演:学生分组进行课文情景再现活动。
2.课外阅读: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或书籍,拓展课外知识。
总结与巩固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所学。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本节课的效果和学生的表现进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领会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继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2、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3、分角色朗读,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是略写的体会这样写的好处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如何把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联系起来进而悟出做人的道理。
教学准备:电子幻灯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找学生说说围绕“落花生”写的内容。
种、收、尝、议花生。
导出本课新授内容二、新授1、激趣质疑“学贵有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谁能提出问题,谁的进步最大。
找同学分角色朗读3——15自然段边听边想。
预测:学生若无问题教师反问“那晚天色不好,可是父亲也来了,为什么说实在很难得?”面临学生不会提问题或发言不踊跃情况,激趣“提问题其实很简单,这个问题至少能提出三个以上问题,谁来试一试”教师穿针引线,同时简介“父亲”的情况。
小结:刚才就一个句子提出3、4个问题,这就是创新能力。
小问题有小进步,大问题有大进步,通过刚才的思考感到有进步吗?2、深入探讨通过刚才的调动这时学生应该能提出问题来了。
预测学生问题:为什么把花生跟桃子、苹果、石榴作比较,作者想说明什么?借学生提问之际再给学生鼓劲(问题提的很好,就是声音太小,明显缺乏自信,大点声再说一遍)出示电子幻灯片,齐读这段话。
发问:桃子、苹果有什么特点,花生呢?与学生沟通谈话,让学生自读体会。
教师范读,让其他学生比照,谁读的好,说出为什么。
教师边示范边深入沟通,“应该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为什么?”“为了读出这种语气,表达父亲的这种情感老师朗读的时候,具体注意了什么?”从感情的整体把握与具体朗读技巧上,在学生自悟的基础上,予以练习。
近年来,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同时也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
在五年级的语文教育中,如何进行科学、有效地教学,充实教材、拓展眼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一直是教师们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同步练习教案进行探讨。
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同步练习教案的设置十分合理。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到全面拓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教学目标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知识目标,即教授学生正确的汉字书写方法、基本句型、词语辨析等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
二是能力目标,即通过教学让学生拓展阅读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化素养等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是情感目标,即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修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的核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同步练习教案的教学内容选材广泛、丰富多样,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学科知识点。
尤其是在写作教学方面,教案围绕不同的写作主题,组织学生进行不同题材的写作,从而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阅读方面,教案在每个作文和练习篇目后,均设置了相关的阅读材料和阅读题目,带领学生进行有关主题的阅读和思考。
这种带着问题阅读的方式,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三人教(部编版)-同步练习教案注重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探究、发现和创新。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讲授、问答、示范演示、小组讨论、思维导图、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法,形象生动,既增强了学生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又降低了教学的抽象性。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导学案3(新课标人教版)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14*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我能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我能说出文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两件事。
我能理解“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学习重点:理解课文结尾父亲所说的话得含义。
知识链接:教堂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的处所,基督教:世界上主要宗教之一,奉耶稣为救世主。
罗马广场位于意大利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的罗马城中。
巴黎法国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
巴黎还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有革命纪念地公社社员墙以及巴黎圣母院、国立现代艺术博物馆、罗孚博物馆、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著名建筑物。
预习任务:、记住文中的四个生字词。
2、大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中记叙作者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两件事。
自主、合作、探究:、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2、在人生经历的道路上“我”经历的两件事是什么?我是怎样克服困难的?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我来闯关:、课文开头与结尾有什么关系?2、课文写了、成长经历中的两件事,作者终以克服了许多困难,冲破艰险,经历苦难后,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了。
3、写一写:我能完成“通往广场的路就不止一条”这句话的含义。
学习收获:小学高效课堂导学案(语文第九册)班级课题16*珍珠鸟课时第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学习目标:我能认识本课的生字词。
我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能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学习重点:。
从课文的相关语句中体会作者与珍珠鸟是怎样和谐相处的。
知识链接:珍珠鸟,是“金山珍珠”的别名,又叫“锦花鸟”、“锦华鸟”、“小珍珠”。
属雀形目,文鸟科,原产于澳洲东部,现已培育成人们喜爱的笼养种类,这种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是驰名世界的人工繁育鸟。
班级备课必备: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案范本在教学过程中,教案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份好的教案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师教学,使学生学得更好。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五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的教案范本,希望对您的备课工作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描写”是一种写作方法。
(2)能辨别出描写文本中的描写对象。
(3)掌握如何运用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能力目标(1)能够初步分析描写文本,理解描写对象。
(2)能够根据描写对象进行描写写作。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描写方法的热爱。
(2)激发学生对描写对象的感性认识和赏析。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描写方法的运用”。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了解描写方法,分析描写文本,理解描写对象,运用描写方法进行作文。
三、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1)教师提前了解课文,准备好教案及所需的教学工具。
(2)教师在课前或课后,组织学生到校园或社区中去收集描写素材,以提高学生的描写能力。
2.导入(1)教师用图片或音乐或小故事或小品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思考。
例:教师播放一段早春春雨的视频,让学生感受春雨的声音、春雨中花儿的美丽姿态,讨论学生对春雨的感受和想法。
(2)教师通过提问或讲述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课题。
例:教师问学生:“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什么描写方法的东西吗?” 接着教师介绍描写方法。
3.阅读教师在大屏幕上播放课文,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并注意文本中的描写方法。
教师可以配合语音形态、肢体语言等方式加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果。
4.分析(1)教师进一步解释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并通过举例等方式让学生理解描写方法的基本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找出描写的对象、方法以及效果,加深学生对描写方法的认识。
5.运用(1)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找描写素材,或用教师给出的素材的进行描写练习。
(2)学生分组,搜集素材,进行组内交流,交流中学生能发表自己对描写方法的看法,与同伴进行相互交流和提问,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提高描写方法的重要性。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学生能够掌握相关词汇和语法知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语言的表达,培养其鉴赏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教具:黑板、彩色粉笔、PPT、录音机等•材料:相关课文、词汇表等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主题词,引入本单元学习内容。
2.学习课文:让学生诵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
3.词汇学习:介绍本单元重点词汇,让学生掌握词义和用法。
4.活动设计: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
第二课时1.复习: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语法讲解:讲解本单元的语法知识点,如句型结构或词性变化等。
3.写作练习: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写作练习,培养其写作能力。
4.诗词赏析:介绍相关古诗句或现代诗歌,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和韵律。
第三课时1.课外阅读: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简要读后感。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情感教育:通过讨论课文中的人物情感、行为等,引导学生探讨正确的人生态度。
4.总结提高:总结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作业或复习任务。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展开,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文素养,培养综合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效果。
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同步教学教案 3.《桂花雨》二课时(人教部编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桂花雨》,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知识点。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和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学习《桂花雨》这篇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生字词学习: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 语法知识:学习课文中的常用句型和语法结构。
4. 写作练习:以“我眼中的桂花”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 利用课件展示桂花的美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课文阅读(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三、生字词学习(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2. 学生跟读,巩固记忆。
3. 举行生字词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整理学习笔记,为课后复习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眼中的桂花,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以“我眼中的桂花”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三、语法知识学习(10分钟)1.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常用句型和语法结构。
2. 学生跟读、模仿,巩固语法知识。
假如没有灰尘
班级姓名
一、读课文,填一填。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地面上
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天空中。
二、令人讨厌的灰尘竟然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
你能从生活中再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三、阅读。
沙尘暴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
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
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
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早在1860年至1 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 95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
这场沙尘暴从土
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 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5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
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 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有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
于是导致2000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5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 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应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条件
◆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请你举出文章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