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血脂)
- 格式:ppt
- 大小:486.00 KB
- 文档页数:30
高脂饮食习惯,警惕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找上门!生活水平的提升,促使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提升,针对高脂血症患者日常生活习惯,做出总结和分析发现,高脂血症患者大多数在饮食方面都有共同特点即:高糖高热、暴饮暴食,热衷油炸食品,大量的摄入脂肪。
众所周知,当脂肪摄入过高时会导致肥胖,从而引发肝脏疾病。
但是,对于过度饮食高脂肪食物能够引发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了解微乎其微,本文针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做出具体分析,以提醒读者合理饮食、防止疾病的发生。
一、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含义胰腺在人体内的主要作用是消化,在消化系统中排名第二。
其中,胰蛋白酶起到主要作用,胰蛋白酶主要是胰腺分泌出来的,其并非自身活性可以使体内物质被消化,而是当胆汁等对其产生刺激后,激活胰蛋白酶。
高脂血症胰腺炎顾名思义,是由于血脂升高,导致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通常也被称为高血脂病。
在医学上,高脂血症,通常是指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甘油三酯升高,当血浆中的甘油三酯大于11.3mmol/L时,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较容易发病。
二、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发病原因和机制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需要足够的胰蛋白酶对体内过高的甘油三酯进行消化,然而,因为胆管结石或是其他原因,使胆汁不能及时排出,胆汁在极大的胆管压力下,被迫流到胰管内,使胰蛋白酶被激活,胰腺组织开始了自行消化,进而引发炎症。
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就目前相关统计看来暂且可总结为:第一,血液增稠,阻碍胰腺微循环,导致胰腺内部缺氧;第二,脂质颗粒将栓塞胰腺血管;第三,随着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升高,存在于胰腺、毛细血管和细胞间质中的大量脂肪酶作用于甘油三酯后,使游离脂肪酸被释放,其毒性不但会使血管轻微栓塞还会破坏毛细血管。
三、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临床表现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在胰腺炎类型中属于轻型,一旦发病容易反复,腹痛的发病症状与急性胰腺炎发病症状相同,而且和胃痛症状极其相似。
因此,当出现急性胰腺炎腹痛时,很多人会当做胃肠道疾病进行治疗,致使急性胰腺炎不能得到最及时的治疗,而被延误治疗时机。
医药健闻什么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黄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 200025)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热量、高油脂食物频繁出现在餐桌上,给身体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最常见的就是高脂血症。
与此同时,因高脂血症引发的急性胰腺炎病例数也在逐年增多。
什么是急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指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异常激活,对胰腺组织自身“消化”而引起的急性炎症。
病情严重时,因胰酶对胰腺及胰周组织持续性腐蚀,可引起胰腺坏死,并产生强烈的炎症反应,导致心、肺、肾等全身多个脏器功能出现障碍,后期还会产生胰腺脓肿、胰腺坏死、假性囊肿等局部并发症。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非常凶险,死亡率也很高。
什么是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又叫高甘油三酯性胰腺炎,是脂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主要是人体血液中的甘油三酯含量超出正常范围,引发胰腺炎症反应。
一般情况下,人体血清中甘油三酯的参考值是0.45~1.69 mmol/L。
即使存在高血脂,只要甘油三酯低于5.65 mmol/L,也不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研究证实,甘油三酯升高到11.3 mmol/L以上是会引发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与其他类型胰腺炎的症状基本类似:(1)患者常常会在饱餐后产生腹部不适,如呕吐、腹痛、腹胀等。
尤其是持续的上腹部疼痛感,即使在呕吐后也不会明显减轻。
(2)急性胰腺炎加重时,还会伴有腹膜炎的体征,如腹部压痛明显,腹肌紧张,出现反跳痛,肠蠕动减弱甚至消失等。
(3)多数患者会伴有发热,一般持续3~5 d,重症急性胰腺炎则会超过1周。
(4)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常常会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神志模糊、电解质紊乱等,甚至因休克危及生命。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诱因主要与不良生活方式有关,可以总结为以下51医药健闻几点:(1)患有脂代谢障碍疾病。
一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降脂治疗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临床上一般又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率近年有明显增高趋势,现在已是仅次于胆源性、酒精性之后的急性胰腺炎常见原因。
鉴于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复发率高,因此在血脂水平特别是甘油三酯水平的控制尤为重要。
本文就一例血脂控制不佳的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降脂治疗方案进行分析。
一、病史摘要患者,男,31岁,以“左上腹疼痛2天”为主诉于2014年11月15日入院,缘于入院前2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部阵发锐痛,尚可忍受,无向他处放射,与进食、排便无关,变换体位不缓解,其他尚可,未予重视处理。
入院前10小时饮水后出现左上腹疼痛加剧,程度较前加重,持续不可缓解,无向他处放射,伴腹胀、恶心,其他无异常。
急诊血常规:WBC 10.9×10^9/L,NE 76.3%,Hb 169g/L,PLT 165×10^9/L。
血淀粉酶:430U/L。
入院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未见异常体征。
左上腹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余全腹无异常。
叩诊无异常,肠鸣音4次/分。
既往病史:10个月前因“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于我院治疗好转后出院。
发现“2型糖尿病”10个月,规律服用“二甲双胍0.5g BID”,血糖控制可。
发现“高脂血症、重度脂肪肝”10个月,规律服用“非诺贝特200mg QN”,血脂控制不佳。
诊断:1、腹痛原因待查,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可能;2、2型糖尿病;3、重度脂肪肝。
治疗经过:11月15日实验检查:TG 11.73mmol/L,TC 6.79 mmol/L,HDL-c 0.59 mmol/L,LDL-c 0.76 mmol/L,apoA 1.44g/L,apoB 0.87g/L,血糖14.07 mmol/L,ALT 47U/L,乳酸脱氢酶152U/L,肌酸激酶53U/L,肌酸激酶同工酶5U/L,血淀粉酶1571U/L,血脂肪酶1892.6U/L。
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体会高脂血症诱发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成为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
HSAP在发病机制、临床诊断及治疗上具有独特特点,现结合治疗的三例典型病例谈一下治疗体会。
1 临床资料病例一:女性25岁,2008年8月诊断为重症急性胰腺炎住院治疗。
体型中等,血淀粉酶1378u(参考值0~300u),尿淀粉酶5480u(参考值0~900u)。
CT检查显示符合SAP。
入院时血样乳糜,甘油三酯(TG)为25.6mmol/L,胆固醇(TC)为6.9mmol/L,血糖18 mmol/L。
有HL 家族史。
诊断为HSAP。
入院后给与胃肠减压、禁食、降糖输液规范化治疗十四天,体温38℃,未采取手术。
复查CT胰周吸收,治愈出院。
病例二:女性30岁,2009年11月“上腹部突发剧烈腹痛并加重3小时”为主诉住院。
查血淀粉酶1250u(参考值0~300u),尿淀粉酶2900u(参考值0~900u)。
CT见胰腺症状,密度不均匀,胰周有渗出液。
胆总管及胆囊形态正常,无结石影。
入院检查血样乳糜,TG为16.6mmol/L,胆固醇(TC)为12.9mmol/L,血糖15.52mmol/L。
有HL家族史。
诊断为HSAP,临床采取留置胃空肠营养管,给予中成药四磨汤及控量肠内营养液,并加入降脂药物,18天非手术治疗,血脂趋于正常,痊愈出院。
病例三:男性52岁,2010年6月以上腹部锐痛三小时为主诉入院。
中度腹胀,查血淀粉酶11250u,尿淀粉酶900u。
检血样为乳糜样,TG为11.2mmol/L,胆固醇(TC)为6.9mmol/L,血糖10.22mmol/L。
无HL家族史。
CT检查显示胰尾处中等量液体渗出,诊断为HSAP。
临床仍采取中成药四磨汤及控量肠内营养液,联合降脂药物,23天非手术治疗,胀痛均消失,胰周渗出基本吸收,TG降至5.2mmol/L。
治愈出院。
三例均治愈出院,出院后均长期坚持服用降脂药物,复查CT均无胰腺假性囊肿等症状。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任月寒,赵晨,惠萍萍上海市同仁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336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其重要病因。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有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如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可向背部放射,血清胰酶水平升高,CT或MRI上有急性胰腺炎典型的影像学改变。
除此之外,还会有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
HTG-AP发病年轻化,合并症多,并且病情进展迅速,有重症化倾向。
由于HTG-AP早期手术治疗可增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风险,故在急性期以非手术治疗为主。
目前,HTG-AP的非手术治疗策略主要有常规治疗和病因治疗。
常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液体复苏、抑制胰酶分泌和胰酶活性、营养支持等。
病因治疗主要包括常规调脂治疗、胰岛素治疗、肝素治疗、血液净化治疗。
HTG-AP的治疗核心在于快速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并且与其他类型急性胰腺炎相同,需要防治局部或全身并发症,从而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生。
关键词: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常规治疗;病因治疗doi:10.3969/j.issn.1002-266X.2024.01.024中图分类号:R57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66X(2024)01-0098-04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腹症,是由于各种因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胰腺组织的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发病之初以胰腺局部炎症为主要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炎症会逐渐扩散至全身,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损伤。
急性胰腺炎的病因较多,并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在我国胆石症是急性胰腺炎的最主要病因,其次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过量饮酒[1]。
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发病年轻化,合并症多,并且病情进展迅速,有重症化倾向,急性肾损伤、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
因此,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中,除常规治疗外,必须及时针对病因进行治疗,防止病情进展,减少重症化倾向。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特点与处理原则春节聚餐,饮酒、高脂饮食不可避免,急性胰腺炎就诊人数可能增加,其中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发病率也不容忽视,掌握其特点及处理原则可以从容应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胰酶异常激活的胰腺常见炎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胰腺局部的炎症和由此而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在西方国家,AP最常见的病因是胆结石,其次是酒精和高三酰甘油(HTG),与西方国家不同,胆结石和HTG是我国AP最常见的病因,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因HTG导致AP发病的比例逐年上升,由12.3%(2003年)上升到25.6%(2013年)。
1、高三酰甘油血症急性胰腺炎的特点有15%~20%人群在日常的医疗就诊中发现HTG,据统计9%的AP 患者伴有HTG。
HTG小部分是由单基因病变导致的,例如脂蛋白脂肪酶(LPL)或其辅助因子的基因突变。
临床常见的严重的HTG通常是由多基因和后天因素导致的,包括酗酒、肥胖、高脂饮食等不良的生活习惯,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以及某些药物、妊娠亦是HTG最常见的原因。
HTG急性胰腺炎(hypertriglyceridemia acute pancreatitis,HTGP)临床表现与其他病因引起的AP相似,目前临床上对HTGP的诊断主要依靠AP临床症状(持续性上腹部疼痛、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以及影像学典型的AP改变)以及高脂血症,其中三酰甘油(triglycerides,TG)是诊断的必要条件,但需要注意的是当TG>500 mg/dL时会干扰体内的淀粉酶的测量,导致其淀粉酶正常或偏低,既往研究认为这可能是因为HTG患者体内存在一种淀粉酶活性抑制物所造成。
与常见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相比,HTGP患者较年轻,男性较多,体重指数(BMI)更高,更易合并2型糖尿病、肥胖、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
从HTGP的病情进展和预后来看,HTGP病情更重,重症化倾向更明显,并发症的发生率更高,例如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MODS)发生率较高,预后更差。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疾病严重程度与血脂的关系分析摘要:目的:研究高血脂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程度与血脂之间的关系。
方法:择选2015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70例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根据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其分为三组,分别为轻症组、中度组、重度组。
收集3组的临床资料,比较3组TG、TC、HDL-C、LDL-C、ALT、AST、TBIL、ALB等实验室指标以及BISAP、CTSI评分。
结果:重度组患者的TC、TG、HDL-C水平均高于轻度组和中度组,HDL-C低于轻度组和中度组, P<0.05;重度组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轻中度组ALB、TBIL水平低于轻中度组,P<0.05;重度组患者的BISAP、CTSI评分也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0.05。
结论:AP患者血脂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比,临床上,可通过血脂水平来评估高脂血症性AP患者的病情程度。
关键词:高脂血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血脂;肝功能急性胰腺炎(AP)是常见的消化系疾病,自上世纪五十年代第一例高脂血症性AP被诊断出来,高脂血症遂成为胆结石、酒精后引起AP的第三大病因。
近些年有关数据显示,高脂血症引起的AP概率已经超过酒精因素引起的该病发病病因。
AP可累及全身器官,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特别是重症AP[1]。
目前,临床上有评估疾病严重程度的量表,如AP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CT严重指数(CTSI)等,可有效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为疾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参考。
由于高脂血症性AP的发生与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等密切相关。
因此,推测AP患者的血脂相关指标变化,有助于为高脂血症性AP的病情评估提供依据,但这方面的研究相较少见,需更多的研究去支撑[2]。
鉴于此,本研究分析高脂血症性AP患者的严重程度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0例高脂血症性AP患者,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三组,轻症组(41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7例)。
当代护士2020年3月第27卷第35期(中旬刊)•31•1例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护理夏婷婷程红梅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多脏器功能衰竭;护理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Pipidemic uete pancreaUUs, HLAP)是指由血脂水平异常升高而引起的急性胰腺炎33,诊断标准首先必须符合AP临床表现,血清甘油三酯(triachlglycerci,D0):10.19772/kb1006-2011.2020.35.053工作单位:225400扬州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夏婷婷:女,本科,护师通信作者:程红梅收稿日期:243-11-14TG)^H.Cmmol/j或者TG水平在5.2~11.Cmmol/j范围内但血清呈乳糜状,同时排除胆道、酒精等其他病因3]o AP的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器官功能衰竭的程度及持续时间(是否超过43h),出现2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failure,MOF),主要包括呼吸、循环、肾功能衰竭等3]。
2413年3月5日,本院消化内科收治了1例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患者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情呈慢性进行性恶化”通过消化内科、内分泌科、重症医学科、营养科、血液科等多科合作和专科护士的精心护理,患者病情好转,现将护理经械避免交叉使用,同时为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器械护士应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传递器械应敏捷、准确,并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迅速地做出应急的配合”此外,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维持患者正常体温34],提高血管吻合的速度和成功率以及术后组织瓣的成活率至关重要”因此,该细节应视为本手术操作中的重要环节加以强调,是该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保障血管吻合成功的重要保障”3.2该手术时间长,在预防深静脉血栓方面,术中我们只采用了不定时检查并适当活动患者四肢,而未能常规使用弹力袜及防栓气压装置等预防深静脉血栓,虽然该患者术中及术后未发生深静脉血栓的情况,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参考文献J]耿敬,席淑新,周苹,等.中国人群喉癌发病率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415,30(17):1554-558.[2]WHO,GLOBOCAN2419:Eshmatss Cancez Incidence Mortality and Prevvlence Word w ide in2012[EB/OL].http://31o U-oeagnaeeee.J]王芳,李艳秀,熊莉湘.早期行为干预对全喉切除术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1(02):46-48. J]李慧.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3,3(35):34-155.J]李小琼.心理护理在肿瘤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419,23(27):3932-3934.J]邓克霞,顾传璧.国內手术室术前访视现状及研究进展[]]全科护理,2016,14(15)41522-15240[7]王淑艳,历建英,冯金洁,等.游离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9(04)4750-7510J]王红,丁元吉.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04)487-880J]胡牡丹,谷迪丹,沈惠青.无瘤技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0中国临床护理,2015,7(01)487-890 [10]李姚,刘业海,田春晖,等.组织量丰富的胸大肌肌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体会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3,30(11)474-876.J1]周琦,余蓉.带蒂组织瓣修复头颈部肿瘤术后缺损165例护理体会[J].203,52(04):115-116.[3]李莲英.术中低体温对手术患者的影响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中国当代医药203,25(05)45-27.[13]崔秋艳,杨宝霞.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7,(04):22-24.[3]王晓军,郭俊梅,郭琦,等.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53例临床分析.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45,73(41):57-590[15]张悦,夏玲,姜云.外科手术中低体温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J].护士进修杂志,2419,27(19):356-558.[3]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手术室护理护理实践指南[S020190[3]朱小燕,朱旭萍,刘尧萍,等.带蒂胸大肌皮瓣修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护理[J].赣南医学院学报,2411,31(02):3150[13]王红,丁元吉.无瘤技术在恶性肿瘤手术配合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419,13(04),87-88.[3]胡牡丹,谷迪丹,沈惠青.无瘤技术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临床护理,2015,2(01),37-89.(本文编辑:刘仁立姚雪梅)•186•TODAY NURSE,December,S020, VoU57, No.35验报告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