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键 第二课时 说课稿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键 第二课时 说课稿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键 第二课时 说课稿
高中化学 必修2 化学键 第二课时 说课稿

《化学键》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①共价键;②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③极性键和非极性键;④化学键。

教材所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基础上对化学键的学习,学习这些知识有利于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认识,对今后更深层次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Cl

2、HC形成过程的分析,理解共价键、共价化合物和化学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

3、能熟练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让学生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立统一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化学键的概念、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演绎;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

学法: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

五、教学程序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知

首先对上节离子键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然后设置问题情境,让学生思考: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化合时形成离子键。那么,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之间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HCl、Cl2是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答] 不能,因为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从而引入本节内容—共价键的学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共用电子对使双方最外层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如HCl的形成)

(二)讲授新课

1、共价键、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及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首先让学生回忆高中化学必修1中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反应,接着设疑:这个反应的微观过程是怎么样的?产物HCl是怎么形成的?然后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HCl的形成,并引出共价键的概念,分析其成键本质,成键微粒,相互作用,同时引出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前面讲到了不同种非金属元素以共价键化合时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接下来探讨一下同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的共价键的形成过程。以氯原子为例来分析一下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2、以共价键形成的分子的电子式的书写

a.共价型单质分子:必须正确地表示出共用电子对数,并满足每个原子的稳定结构。例如:

b. 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电子式的书写,基本与共价型单质分子相同,一般为正价者在前。对于不同价态的元素的原子,一般将化合价绝对值大的写在中间,绝对值小的写在周边。例如:

3、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讲解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板书并讲解如何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并简要说明书写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写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写在黑板上,指正其中错误,加深学生印象。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应注意的问题:

(1)左边写出形成共价化合物的各原子的电子式,相同原子可以合并,右边写出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相同原子不可合并,中间用“→”连接。

(2)不同元素的原子形成分子时,共用电子对的数目不同,一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离稳定结构差几个电子,则需要共用几对电子。

(3)书写共价化合物的电子式时,要注意使每个原子周围的电子都达到稳定结构。

(4)由于共价化合物中没有阴、阳离子,所以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结构时,不使用中括号,也不标电荷。

4、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思考:HCl中,为什么H显+1价,为什么Cl显-1价?(共用电子对偏向对其吸引力更强的一方)从而引出极性键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接着让学生思考:H2中共用电子对又如何?(共用电子对因受到的吸引力大小相等而居于两原子的正中央,不偏移),从而引出非极性键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指出共价键的种类有非极性键和极性键两类。非极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而极性共价键的共用电子对偏移,成键原子显电性。接着比较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成键原子、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共用电子对是否偏移等,然后指出判断非极性键和极性键的依据。(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最后小结一下,比较共价键和离子键的成键元素、成键粒子、成键本质、化合物电子式等,加深巩固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

5、化学键的概念及化学反应的本质

通过学习有关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知识,从离子化合物和供价化合物的区别来引出化学键的概念,指出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主要是通过原子的价电子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的。然后指出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三)课堂巩固

1、设置选择题考察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过程,巩固共价键的知识点。

2、设置选择题考察判断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巩固共价键的知识点。

3、布置学生用电子式表示SO2、NH3的形成过程。(有一定难度,较易犯错,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并练习掌握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课堂小结

让学生回忆一下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加深同学们对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及共价键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布置作业P24-25 习题2、3、4、7、8、9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物质①②③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分子呈三角锥形。以下有关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 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或称孤对电子) 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 D.PH3分子中P—H键是非极性键 10.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正离子N的化合物 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正离子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2.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 ->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3.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4.下面几种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极性最强的是()A.KCl B.NaCl C.AlCl3 D.Na2S E.MgS 15.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A>B>C B.B>A>C C.C>A>B D.A>C>B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高一化学必修一课本

学生实验 实验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一)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在化学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当我们通过认真训练,逐步掌握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后,就能更快、更好地学习化学。 实验目的 1.复习初中学过的部分仪器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练习初中学过的部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3.通过实验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实验用品 试管、试管夹、烧杯、漏斗、蒸发皿、玻璃棒、量筒、酒精灯、集气瓶、单孔橡胶塞、胶皮管、玻璃导管、水槽、铁架台、玻璃片、药匙、滤纸、托盘天平、研钵。 KClO3、CuSO4·5H2O、NaOH饱和溶液。 火柴、木条、剪刀。 实验步骤 一.制取氧化铜 1.称取 5g CuSO4· 5H2O,在研钵中研细后倒入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30 mL 蒸馏水,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观察溶液的颜色。 2.向盛有CuSO4溶液的烧杯中滴加NaOH饱和溶液并搅拌,直到不再产生沉淀。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用滤纸和漏斗做一个过滤器,过滤并分离烧杯内的液体及沉淀(图1)。用少量蒸馏水洗涤沉淀2次~3次。观察滤液及沉淀的颜色。 4.把滤纸上的沉淀转移到蒸发皿内。加热(图2),搅拌,直到全部变为黑色固体,停止加热。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把蒸发皿中的固体转移到研钵中,研细,留下备用。 二.制取氧气 1.如图3所示装配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称取 l.2 g KClO3,与前面制取的CuO粉末(这里作为通常使用的催化剂 Mno2的代用品)混合均匀后装入大试管中,用带有导管的单孔橡胶塞塞紧管口。 3.加热,用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氧气。 4.先撤出导气管,再停止加热(为什么?)。 5.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检验收集的氧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常见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5—10分钟);⑤家庭作业;○6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离子键 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ⅠA族、第ⅡA族中的金属与第ⅥA族、第ⅦA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离子化合物 1、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如: Na、Cl、Mg、S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AB型(如NaCl): AB2型(如MgCl2): A2B型(如Na2O): 注意: 1. 2. 3. 4.不能把“→”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用电子式表示Cl2的形成过程: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的比较、化学反应的本质:

7. 晶体共有五种: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和过度晶体 金属晶体熔化破坏金属键,离子晶体熔化破坏离子键,原子晶体破坏共价键,分子晶体破坏分子间作用力(即范德华力和氢键),过度晶体(主要是石墨)破坏共价键和范德华力。所以,熔化时破坏共价键的是原子晶体和过度晶体,原子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说课稿全套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3) 《化学键》说课稿 (18)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7) 《甲烷》说课 (4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5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6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75)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 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8日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S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https://www.doczj.com/doc/ba7551248.html,l4和Na2O 4.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D.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6.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离子键不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为H:Cl B. H2O2中含有离子键 C. 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 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3)N2的电子式为;Na2O2的电子式为;CO2的电子式为 。 9.写出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10.写出(NH4)2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H2O2 ; (2)N2 ; (3)NaClO ; (4)CCl4; (5)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 12.写出下列各粒子的化学式。 (1)由2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阴离子是。 (2)由4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阳离子是。 (3)由3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 (4)由5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 13.写出Cl-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6日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 A.氢氧化钠晶体熔化时只破坏了离子键 B.HCl 、HBr 、HI 均是强酸 C.BF 3分子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 D.碘升华只克服了分子间作用力 2.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离子化合物中只存在离子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只存在共价键 C.物质中都含化学键 D.只含非金属元素的物质一定不含离子键 3.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元素a 、b 、c 、d,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1。a -的电子层结构与氦相同,b 和c 的次外层有8个电子,c -和d +的电子层结构相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元素的非金属性次序为c>b>a B.a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共价化合物 C.d 和其他3种元素均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D.元素a 、b 、c 各自最高和最低化合价的代数和分别为0、4、6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干冰和石英晶体中的化学键类型相同,熔化时需克服微粒间的作用力类型也相同 B.化学变化发生时,需要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并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 C. 4CH 和4CCl 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都具有8电子稳定结构 D. 4NaHSO 晶体溶于水时,离子键被破坏,共价键不受影响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碘单质升华过程中,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B.BaCl2属于离子化合物,该晶体中只存在离子键 C.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一定伴随着电子的转移和能量变化 D.NaHSO4和NaHCO3两种晶体溶于水时,被破坏的作用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7.物质的下列性质能肯定该物质为离子化合物的是( ) A.水溶液能导电的化合物 B.由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D.熔点高的物质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冰融化时,分子中H﹣O键发生断裂 B.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卤化物CX4分子间作用力逐渐增大,所以它们相应的熔沸点也逐渐升高 C.由于H-O键比H-S键牢固,所以水的熔沸点比H2S高 D.在由分子所构成的物质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该物质越稳定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OH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 B.稀有气体的原子间存在共价键 C.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式:O═C═O D.MgF2、H2O2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10.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精品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高一化学必修2 化学键练习题

高一化学必修2练习题化学键—离子键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 4 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B.所有金属元素与所有非金属元素间都能形成离子键 C. 钠原子与氯原子结合成氯化钠后体系能量降低 D.在离子化合物CaCl2中,两个氯离子间也存在离子键 2、下列物质中含离子键的是() A.Cl2B.CO2C.NaCl D.CH4 3、下列原子序数所对应的元素组中,两者可形成离子键的是() A.1和17 B.12和9 C.14和6 D.15和8 4、下列物质中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 A.苛性钠 B.碘化氢 C.硫酸 D.醋酸 5、下列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化合物中的阳离子只能是金属离子 B..离子化合物中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如能溶于水,其水溶液一定可以导电 D.溶于水可以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6、下列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正确的是 ( ) 7、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 )

8、下列各组微粒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是() A OH-、H2O、F- B NH3、NH4+、NH2- C H3O+、NH4+、NH2- D HCl、F2、H2S 9、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双选) (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二、填空题(每空 3 分,共64 分) 10、用电子式表示。 ①氮原子_________________ ②硫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③钠离子_________________ ④铵根离子________________ ⑤氧化钠________________ ⑥氯化镁________________ ⑦硫化钾的形成过程_________ 11、X元素位于ⅡA族,原子核内有12个中子,它在最高价氧化物中的质量分数是60%,Y元素原子的原子核外有9个电子,X与Y能形成稳定化合物,该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_,它是通过________键结合的,用电子式表示它形成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A、B、C、D、E为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的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按 A、B、C、D、E的顺序增大。A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C与E最外层电子数相等,E的最高价氧化物中含氧60%,D与C可形成D2C、D2C2两种离子化合物。填写下列空白: (1)写出上述五种元素的元素符号:A____ B_____ C_____D_____E______。(2)写出D2C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 13、下列微粒的化学式 (1)2核10电子的阴离子为_________ (2)2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3)3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_ (4)4核10电子的分子为_________ (5)5核10电子的阳离子为_________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全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 2 课时) 本节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通过初中的化学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本节教材,就是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深入地探讨原子核的结构以及核外电子的排布的规律,并利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某些元素的部分性质,使学生初步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性质(得失电子能力、化合价等)的关系。同时,通过原子结构知识的学习,为后阶段学习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和分子结构打下基础。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必修)与旧教材相比,删掉了描述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电子云;降低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要求;增加了原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部分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的关系;调整了核素、同位素在教材中出现的位置。使得它更符合知识的逻辑关系,符合学生认识规律。同时,新教材更注重了让学生参与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知道元素、 核素、同位素的涵义;掌握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之间的相互关系。 2.引导学生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使他们能画出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了解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能力和化合价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氢元素核素等问题的探讨,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尝试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的质量、电性的认识,了解微观世界的物质性,从而进一步认识物质世界的微观本质;通过原子中存在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的关系,认识原子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 2.通过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假说、模型等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的历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与喜悦。 3.通过“化学与技术----放射性同位素与医疗”,引导学生关注化学知识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中所起的作用。 4.通过“未来的能源----核聚变能”,引导他们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高中化学必修1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化学必修1 课本问题答案(全册) (看不清就放大点) 2011、9 P5【思考交流1】进行化学实验和探究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可以从试剂的存放、试剂的取用、实验操作和实验过程中废液等废弃物的处理等方面考虑。例如:① 取用化学试剂时不能用手直接去取;②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③ 不能用鼻子直接闻气体;④加热液体时要放碎瓷片;⑤ 不能给燃烧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 【思考交流2】金在自然界中通常以游离态存在。金的密度又很大,从沙里淘金,可用水冲洗的方法从沙里提取密度很大的金。在用水冲洗沙时,密度小的泥土、细沙等物质被水冲去,可提取含量极少的金。如果铁屑和沙混合,可以用磁铁将混合物中的铁屑分离出来。 P5 【学与问】化学上所指的杂质不一定是有害或无价值的,如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是对人体有益的。 P6 实验 (3等杂质外,还含有可溶性的CaCl 2、MgCl 2及一些硫酸盐,这些杂质也被溶解,且过滤时进入滤液。检验这些离子存在的方法,可 从分析它们盐在水中的溶解性得出。硫酸钡不溶于水,可用BaCl 2溶液来检验可溶性的硫酸盐。但钡盐除BaSO 4外,还有BaCO 3 等,BaSO 4不溶于稀盐酸,BaCO 3等溶于稀盐酸。所以,检验硫酸盐时应先加入稀盐酸,再加入BaCl 2溶液,若产生的沉淀不溶于 稀盐酸,则存在硫酸盐。同理,可用Na 2CO 3溶液检验CaCl 2,用NaOH 溶液检验MgCl 2。 P6实验1-2 检验SO 42-所用的试剂是BaCl 2溶液、稀盐酸(或稀硝酸)。加入顺序可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也可先加BaCl 2 溶液、再加酸。 现象:若先加酸、再加BaCl 2溶液,则有白色沉淀生成即说明有SO 42-存在;若先加BaCl 2溶液、再加酸,应 是有白色沉淀生成,加酸后沉淀不溶解证明含有SO 42-。 P7 【思考与交流】 (1) (2)为此要设计加入 试剂的顺序,即要使前一过量试剂在后续除杂操作中除去。本实验中,一般的加入顺序是BaCl 2、NaOH 、Na 2CO 3、HCl 。加Na 2CO 3时可除 去过量的BaCl 2,最后加HCl 可除去过量的Na 2CO 3和中和过量的NaOH ,当溶液达到中性微酸性时,得到几乎不含其他杂质的NaCl 溶液。 P8实验1-3 P9实验1-4 实验现象:(1)加四氯化碳时,四氯化碳不溶于水,密度比水的大,在下层;(2)用力振荡的目的是使水与四 氯化碳充分混合;(3)静置后四氯化碳层变紫色,水层黄色变浅或接近无色。 P10 习题 1.C 2.B 3CD 4 .例如,农村把稻谷加工成大米时, 常用筛子分离大米与糠;农村做豆腐常 用纱布袋将豆腐 花与豆浆水分离;在淘 米时,常用倾倒法将洗米水与大米分离; 当水中混有较多油而分层时,用吸管可 逐渐吸出上层的油等。 5 .不慎将油汤洒在衣服上可用酒精、 洗涤剂等除去, 它们能将油污从汤液 中萃取出来而除去。 6. 提 示 : 纯 碱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Na 2CO 3, 大 理 石 的 主 要 成 分 是 CaCO 3,它们与盐酸反应生成CO 2。 陶瓷、玻璃是不存在碳酸盐。 7. 在可能含有可溶性硫酸盐、碳酸盐和硝酸盐的溶液中,加入BaCl 2溶液时,生成的沉淀不一定是BaSO 4,也可能是BaCO 3,或 两者均有。可向有沉淀 的液体中加入盐酸(或稀硝酸),振荡。 若沉淀消失,说明该沉淀是BaCO 3;若沉淀不消失,说明该沉淀 是BaSO 4,若沉淀减少,但不完全消失,则说明两种沉淀都有。 P13 【学与问】24.5 g H 2SO 4的物质的量是mol mol g g SO H M SO H m SO H n 25.0/985.24)()()(424242=== 1.50 mol Na 2CO 3 g mol g mol CO Na 159/10650.1)(32=?= P13【科学探究】1(2) P14 2. 表1 22.4, 22.2 表2 7.12, 10.0, 18.0, 53.6 【讨论】相同,不相同 P16 【学与问】1.因为烧杯的内壁上还粘有少量溶液,若不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导致所配溶液中 溶质的浓度偏低。 2. 小。因为洒出的溶液中含有溶质,所以转移到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 3.配制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需要NaCl 固体5.85 g 。用托盘天平称量时,托盘天平的感量为0.1 g ,所以不能称出5.85 g 固体。 P17 【思考与交流】 1.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大;将浓硫酸、稀硫酸分别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浓 硫酸能使石蕊试纸先变红后变黑(纸被腐蚀),而稀硫酸只能使石蕊试纸变红(久置后也会变黑);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 热,而稀硫酸稀释时放出的热量不大;浓硫酸露置在空气中会变稀,稀硫酸露置在空气中浓度变化不大;浓硫酸常温下不与铁 反应,稀硫酸能与铁反应产生氢气等。 2. 物质的量相等。因为稀释前与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是不变的,只是溶液体积增大了。 P17 习题 1.D 2.B 3.B 4.B 5.65~110mg/dL 。属于正常范围(提示:1mol=1000mmol ) 6. 这种做法不对,会造成结果偏低。这是因为倒出的部分溶液中含有溶质,结果导致容量瓶内溶质的物质的量减少,溶质的物 质的量浓度也减小 7. 14 mL (建议分步计算,学会公式的应用) 8. n (Ca ):n (Mg ):n (Cu ):n (Fe )=224:140:35:2 9. (1)0.2mol (2)Cu 2+:0.2mol Cl -:0.4mol 10. 40 P20 复习题 1C 2B 3A 4BC 5C 6. (1) 不正确。气体的体积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有关,若不指明气体的压强和温度,而仅指出气体的体积,则无法知道气体的物 质的量,也无法知道分子数。 (2) 不正确。固态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液体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3) 不正确。水在标准状况时将结成冰(严格地说是处于冰、水共存状态),1mol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22.4L 。 (4) 正确。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1.3化学键B卷新版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 (2018高二下·山西期中) 在以离子键为主的化学键中常含有共价键的成分.下列各对原子形成化学键中共价键成分最少的是() A . Na,F B . Al,O C . Li,Cl D . Mg,S 2. (2分) (2019高一下·深圳期中) 元素X、Y、Z原子序数之和为36,X、Y在同一周期, X+与Z2-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测不正确的是() A . 三种元素按原子个数比1:1:1所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 B . 同周期元素中Y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最强 C . 、 Z 形成的化合物一定只含离子键 D . 离子半径:Y> Z> X 3. (2分)下列化学反应中,既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断裂,又有离子键、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的是() A . 2Al + 2NaOH + 2H2O=2NaAlO2 + 3H2↑ B . NH4Cl + NaOH =NaCl + NH3↑+ H2O C . SiO2 + 2C = Si + 2CO↑ D . 2KMnO4 + 5H2O2 + 3H2SO4 =2MnSO4 + K2SO4 + 5O2 ↑+ 8H2O 4. (2分) (2019高一下·蛟河期中) 我国有广阔的海洋国土,海水可以发展海水综合利用。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H2O分子中含有共价键 B . 海水养殖得到的贝壳可以生产CaO,CaO中含有离子键 C . NaCl中含有的两种微粒的核外电子层数不同 D . 从海水中得到由Na35Cl和Na37Cl组成的氯化钠是混合物 5. (2分)(2020·青浦模拟) 下列物质中不含化学键的是() A . Si B . S C . Ar D . Fe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 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0.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 分别是() 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1.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2.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 A.A>B>C B.B>A>C C.C>A>B D.A>C>B 13.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A.光气(COC l2)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三、填空题:(52分) 14.(3分)判断并写出下列微粒符号: (1)含10个电子的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10个电子的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10个电子的化合物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2分)W、X、Y、Z为短周期内除稀有气体外的4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Y为金属元素。Y和W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Y、Z两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之和为W、X两元素质子数之和的3倍。由此可知: (1)写出元素符号:W为____________,X为____________,Y为______________,Z为____________。 (2)W 2Z是由____________键组成的分子,其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 (3)由Y、X、W组成的物质中有____________键和__________键组成的___________化合物。

高中化学必修2教案——化学键

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①温故而知新;②新课知识要点;③例题经典分析;④课堂作业( 5—10分钟);⑤家庭作业; ⑥下次课预授内容(和学生讨论下次课要上的内容)) 【新课内容】 (一)化学键 一、 离子键 1、 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 成键粒子:阴、阳离子 3、 形成条件: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之间化合时,已形成离子键,如第I A 族、第四A 族中的非金属化合时易形成离子键。 二、 离子化合物 1、 定义: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 2、 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 ”或“X”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 Z P * ;C I' * M?- ' S' Na 、Cl 、Mg 、S 的电子式可分别表示为: 注意: 1. 离子须标明电荷; 2. 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 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 不能把“T ”写成“====”; 5. 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三、共价键 1、定义: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的相互作用。如: :C1 ■ + * C1 : - C1 : C1 : 用电子式表示 C 2的形成过程: -- -- … -- 2、成键粒子:原子 3、形成条件:一般是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课形成共价键,某些金属与非金属(特别是不活 泼金属与不活泼非金属)原子之间也 ②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 N 理 QC1:—N AB 型(如 NaCl ): ■ ■ L V- -I J 1 AB2 型(如 MgCb ): :[:ch Mg 2+[:C1:J A 2 B 型(如 Na 2。): NaQ0QN —N 叭恋]2-皤 A 族、第n A 族中的金属与第w (价电子)的式子。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