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174.98 KB
- 文档页数:2
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体会汪郁;李建军;胡秀帆
【期刊名称】《中国实用医刊》
【年(卷),期】2006(033)008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有效方法.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此类患者除有远中磨牙关系之外,前牙特征常为上中切牙舌倾,并伴深覆牙合及某种程度的拥挤,对此类型错(牙合)的拔牙设计不能简单地以牙弓间隙分析为依据,因为此类患者的矫治常采用开展前牙向唇侧以矫治上中切牙舌倾和新闭锁型深覆合,与此同时上前牙的拥挤也得以解除如轻易拔牙,很可能在牙弓中余留过多的间隙而使矫治陷于困难,下前牙也需唇向开展以建立正常覆盖关系,因此,对此类型患者除非牙弓有极严重拥挤,否则拔牙设计应慎重考虑.
【总页数】1页(P72)
【作者】汪郁;李建军;胡秀帆
【作者单位】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河南省信阳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信阳,464000;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
【相关文献】
1.采用PAR指数评价安氏Ⅱ1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矫治效果 [J], 李江宁;白玉兴;陈扬熙
2.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的矫治效果 [J], 杨彤彤;米宇菁
3.不同生长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非拔牙矫治的疗效评估 [J], 昝琳;林宝山;邓潇;陈嵩
4.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J], 常乾;张丹;任利玲
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 [J], 黄婧;李建华;邓洁;马科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邵菊萍;白雪芹
【期刊名称】《口腔医学研究》
【年(卷),期】2004(20)3
【摘要】目的 :研究运用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安氏Ⅱ类患者 14例 ,利用上颌前段牙弓和下牙弓组成口内支抗系统 ,通
过推簧和Ⅱ类牵引,分次远中移动上颌牙,恢复磨牙的中性关系和前牙正常的覆盖。
并进行矫治前后的头影测量分析。
结果 :矫治后 ,整个上牙弓远中移位 ,上切牙突度减小 ,Ptm- 6距减小 (P <0 .0 5 ) ;鼻唇角、上下唇角及上唇长增大 (P <0 .0 5 ) ;
侧貌改善明显。
结论
【总页数】2页(P308-309)
【关键词】口内支抗;推磨牙向远中;头影测量
【作者】邵菊萍;白雪芹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口腔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口外弓单侧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亚类错(牙合)临床报告 [J], 王慧娟;杨海燕;江毅;张国华
2.镍钛推簧加Ⅱ类牵引远中移动上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研究 [J], 薛明慧;阮
晓峰
3.口内支抗推上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J], 孙红波
4.钟摆矫治器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J], 彭劲英;熊发权;黄敏
5.J钩配合镍钛推簧远中移动上颌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 [J], 李济强;易高阳;刘继辉;段银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OSAS患者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治疗替牙期及恒牙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轻、中度OSAS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门诊患儿60例,年龄8~12岁,采用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进行治疗,治疗前后取分析模型,拍摄头颅侧位片及正侧位照片进行测量分析。
同时用多导睡眠图检测评价疗效。
结果治疗后60例患儿前牙覆牙合覆盖基本正常,颜面侧貌明显改善,磨牙关系为中性,SNA角平均减小1.2°,SNB角平均增大2.7°,U1-SN平均减小8.2°。
治疗OSAS患者的客观有效率为83.33%。
结论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早起可以有效治疗替牙期和恒牙列初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通过前移下颌,间接扩大上气道,改善睡眠。
【关键词】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 安氏II类1分类 OSAS 儿童作者临床中发现不少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伴有OSAS,我们用改良口外弓Activators进行矫治,对两种疾病的治疗均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年1月—2009年3月本院正畸门诊安氏Ⅱ类1分类同时经多导睡眠图(PSG)检测诊断为轻、中度OSAS患儿60 例,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8~12岁,平均10.2岁,第一恒磨牙呈远中关系,第二恒磨牙未萌,上前牙无拥挤或拥挤在Ⅰ度以内,前牙深覆牙合Ⅱ~Ⅲ度,前牙深覆盖5~8mm,上牙弓前突,前牙轻度或中度开唇露齿,X线头影测量为中度或重度下颌后缩,上颌发育基本正常或轻微上颌前突,U1-SN﹥111°,面部生长呈水平生长型。
患儿经检查排除明显的鼻咽喉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严重的牙周疾病。
1.2 方法1.2.1 矫治器制作完整准确制取工作模型,特别注意腭穹窿以及下颌舌侧后分区域的延伸。
咬合重建使下颌前伸至前牙呈对刃牙合关系,后牙区分开3~4mm,牙合蜡转移模型至牙合架,使模型后缘在牙合架侧方。
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在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中的临床
研究
李开勇
【期刊名称】《泸州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5(028)004
【摘要】目的:利用分裂簧推上颌磨牙向远中移动,以改正上下磨牙关系,为解除上牙方拥挤开拓间隙.方法:选择安氏Ⅱ类错牙合,伴牙列轻度拥挤患者30例,设计使用活动矫治器上的分裂簧推上颌磨牙远中移动.结果:所选病例后牙均被后移,改善了磨牙关系,为前牙拥挤开拓了间隙,经换用方丝弓矫治器后错牙合得以矫治.结论:分裂簧矫治牙源性安氏Ⅱ类错(牙合)效果满意
【总页数】2页(P357-358)
【作者】李开勇
【作者单位】德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口腔科,四川德阳,618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
【相关文献】
1.分裂簧式改良斜面导板矫治恒牙列后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软组织变化分析[J], 韦玲;潘莹;韦晓玲
2.青少年安氏Ⅱ类错牙合矫治前后错牙合程度及美观效果变化的临床研究 [J], 梅林果;张晓敏;陈银妹;胡露露;王元银
3.上颌斜面导板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矫治中的疗效分析 [J], 俞贤江
4.上颌(牙合)垫矫治器加前方牵引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16例 [J], 胥瑛
5.Twinblock加J钩附镍钛推簧加固定矫治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 [J], 李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应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体会杨晓凤;汪夕云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10(021)004
【摘要】目的总结应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经验.方法选择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病例12例,采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移动,结合Ⅱ期方丝弓矫治技术,矫治治疗结束后,戴用保持器保持.结果 8例使用口外弓6个月后效果显著,磨牙可达到中性(牙合)或牙尖交错(牙合)关系;3例使用口外弓7-8个月后才有显著效果;1例8个月后出现上颌第一磨牙出现反(牙合),经用横腭杆调整后磨牙关系正常.结论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的一些临界拔牙病例经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移动,再行二期标准方丝弓矫治治疗的方法具有矫治时间短、不需要拔牙、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
【总页数】2页(P92-93)
【作者】杨晓凤;汪夕云
【作者单位】兰坪县人民医院口腔科,云南兰坪,671400;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怡园口腔门诊,云南昆明,6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
【相关文献】
1.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应用于成年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 [J], 欧阳仲夫;杜熹
2.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1类错体会 [J], 章正省
3.口外弓推磨牙向后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分析研究 [J], 罗卫红;王壬;傅民魁
4.口外弓颈牵引矫治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研究[J], 李娜;康鹏
5.口外弓结合方丝弓矫正技术在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中的应用 [J], 张昀;阿斯娅;沈惠兰;杨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矫治方法进展
闫文凤;闫文娟;文祝廷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3(22)14
【摘要】安式Ⅱ类2分类错骀是临床上常见的错黔畸形,对颞下颌关节功能、下颌发育、牙周组织健康以及面部美观等都有很大影响,所以应尽早进行诊治。
为了对安式Ⅱ类2分类错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本文对其特征和矫治方法综述如下。
1安式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特征1.1牙齿与牙弓宽度:安式Ⅱ类2分类错骀有其独特牙齿特征,磨牙尖牙远中关系,上前牙舌倾和深覆黯,覆盖基本正常或零覆盖,下前牙有或轻或重的拥挤。
安氏Ⅱ类2分类错黔常伴有釉质发育不全、
【总页数】3页(P1566-1568)
【作者】闫文凤;闫文娟;文祝廷
【作者单位】潍坊卫生学校口腔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山东省诸城市人民医院;潍坊卫生学校口腔医院山东潍坊 26104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改良式唇挡矫治替牙期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J], 张旭;于立涛;闫文凤
2.双(牙合)垫功能矫治器及直丝弓固定矫治器联合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研究 [J], 赵红;杨智桥
3.双(牙合)垫矫治器、功能调节器治疗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效果比较 [J], 曹丽
霞;刘怀勤;高宇;徐扬
4.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的进展 [J], 梅帅;路明;梁钰洁;朱辛奕;
5.不同牙列期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研究进展 [J], 马善伟;徐宇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的正畸治疗【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非拔牙矫治的矫治时机及矫治原则。
方法选取年龄10~18岁的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34例,采用扩大上下颌牙弓以及Ⅱ类牵引的方法弓和牵引的方法矫治。
结果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可以通过唇倾上前牙、扩大牙弓、上颌平导或斜导的方法,促进下颌前移,并通过Ⅱ类牵引使磨牙关系由Ⅱ类变为I 类。
结论青少年Ⅱ类2分类错颌非拔牙矫治患者采用扩弓和Ⅱ类牵引矫治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扩大上下颌牙弓;Ⅱ类牵引;非拔牙;青少年;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安氏Ⅱ类2分类错颌畸形是错颌畸形当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类型,其主要特点磨牙远中关系,上颌切牙舌倾,前牙内倾型深覆颌[1]。
对牙、颌、面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的影响,本研究探讨通过应用扩大上下颌牙弓和Ⅱ类牵引的方法矫治的非拔牙矫治效果。
1 临床资料本组收集我院口腔科门诊安氏Ⅱ类2分类错治患者34例,年龄集中在10~18岁。
均符合以下条件:前牙闭锁型深覆颌,磨牙远中关系,上下牙弓轻度到中度拥挤。
2 方法均为不拔牙矫治,采用扩大上下颌牙弓、Ⅱ类牵引,平面导板和标准方丝弓矫治的方法,治疗时间16~21个月。
3 结果通过佩戴平面导板打开咬合压低前牙升高后牙,整平Spee曲线,同时采用Ⅱ类牵引,推磨牙向后调整上下颌咬合关系,安氏Ⅱ类2分类可得到有效的矫正:患者牙列较整齐,覆颌、覆盖均正常,尖牙、磨牙呈中性关系,Ⅱ类软组织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头影测量指标:治疗前后颌骨矢状方向上下颌骨位置(SNB)前移明显上,垂直方向上下颌平面角增加了9.6%,上下切牙唇倾,上下颌后牙齿槽骨高度(u6.PP,L6.Me)增大。
模型测量指标:治疗前后覆颌覆盖明显减小,上下颌尖牙和上颌磨牙间宽度明显增加,下颌磨牙增加相对较小,通过以上方法全部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
4 讨论。
口外弓推磨牙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口外弓推磨牙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高在不拔牙的治疗中的矫治效果。
方法: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安氏Ⅱ-1类错牙合畸形的患者进行矫正治疗。
结果:在经过此次治疗后显示,实验组口外弓推磨牙的治疗方式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方式,其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4.11%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其对比结果显著,P<0.05。
结论:在此次结果中显示,口外弓推磨牙的不拔牙的方式在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中的效果较好,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值得应用。
【关键词】口外弓推磨牙;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应用【中图分类号】R78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6-0098-02安氏Ⅱ-1类错牙合在临床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其症状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上前牙的唇向倾斜为主要的特征。
导致对面部美观、口腔功能以及患者的心理都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而且其病因比较复杂,形态多样,治疗也比较麻烦[1]。
目前,临床上采用口外推磨牙对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进行治疗,是采取不拔牙低角患者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与关键,协调上下颌骨的关系[2]。
本研究选取了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68例患者进行口外弓推磨牙与先排齐整平牙弓治疗安氏Ⅱ-1类错合应用效果的对比分析,现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中山市中医院口腔科2017年1月1日—2018年1月1日就诊的68例二类一分类患者,34例患者(实验组)知情同意下选用口外弓推磨牙向远中,34例患者(对照组)选择先排齐整平牙弓,其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9例,年龄在10~13岁之间。
所有的患者均属于替牙晚期以及恒牙早期阶段,经过医生的检查与病情分析,患者的下牙排列基本整齐,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上颌拥挤I~Ⅱ度。
7|7∣未萌31例,7|7萌出不足37例,两组患者在病情及年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属知情下签署同意书。
安氏II类2分类错合矫正的临床心得体会作者:支抗男人文章来源:本站原创2007-7-21 15:28:38 【请投稿博客】【打印】【关闭】注:要想看就认真看,否则就不必看,直接关闭此页面)(前几天在聊天室讲课的部分内容,今天才有点时间整理一下)安氏II类2分类错合畸形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为5%~8%,特点为下颌相对正常合的人短且后缩,面下1/3高度不足,但大多数具有较好的软组织侧貌,因为这样的病人具有更加美貌的鼻唇颏关系且鼻唇颏关系协调,和谐的颏部形态使侧貌更为美丽,所以这类患者要求矫正的原因往往是前牙不整齐;而磨牙远中关系,上前牙舌向倾斜,前牙呈特征性的内倾型深覆合是安氏II类2分类错合畸形的三大特征,另外研究表明,这类错合畸形患者常伴下切牙先天缺失或者牙冠直径较正常人小;这类错合畸形的矫正方法分为拔牙矫治和不拔牙矫治,但鉴于这类患者独特的骨骼和牙合表现,在选择矫治方法时应特别注意,应综合考虑临床检查和头影测量结果,首选不拔牙矫治,慎重考虑拔牙矫治。
矫治要点体会:A、不拔牙矫治:对于处于生长发育高峰之前和之中的患者,若上下牙列拥挤度不严重,应首选不拔牙矫治,以充分利用生长发育潜力;对于部分骨骼矢状向不调程度较轻,上下牙列轻度拥挤的成年患者,也可选择不拔牙矫治,(理论根据:因为这类患者上颌长度和矢状向位置一般正常,只是因为上前牙舌倾使下颌骨向前发育受到限制,矢状位处于后缩位,髁突处于被迫后退位,在纠正上前牙舌倾后,髁突向前下方移位,再借助生长发育潜力从而建立新的正常下颌位)。
体会:(一)一般对于有生长发育潜能且骨骼矢状向发育异常轻中度,磨牙远中关系不超过尖对尖关系、低角程度不严重的患者,我们可以常规采用固定矫正器就可以满足要求,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II类牵引是治疗的关键;2、最好将7纳入矫正体系,既利于打开咬合又可防止6的扭转或前倾;3、尽早使用较粗较硬的方丝,并在下前牙段加冠舌向转距,防止下前牙唇倾;4、如果因为长时间II类牵引导致6舌倾、前倾或者扭转很难纠正可以考虑在其近中使用“L”或者“T”形曲并加冠颊向转距;5、配合翼外肌训练。
拔除#14, #24, #35, #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摘要】本文通过观察拔除#14, #24, #35, #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得出结论拔除#14, #24, #35, #45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软组织侧貌和牙齿咬合关系。
【关键词】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拔牙模式头影测量安氏Ⅱ类错牙合在安氏分类中指磨牙远中关系的所有错牙合病例,可以是牙源性的,也可以是骨源性的,一维方向的定义决定了安氏Ⅱ类错牙合在其他二维空间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临床表现通常是错综复杂的,其治疗也因此而有不同的方法[1]。
笔者近年来对部分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进行了拔除#14, #24, #35, #45的模式进行矫治,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2012年本人已完成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12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12—17岁,平均13.6岁,平均疗程19.5个月。
纳入标准: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磨牙远中关系;前牙深覆深覆盖Ⅱº以上,ANB≥4º。
1 .2 方法拔除#14, #24, #35, #45,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
对治疗前后拍摄的X线头颅侧位片就行描绘、测量,每个值取两次测量的均值。
对能反映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常用的11个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对11项软硬组织指标的变化进行配对t检验,做显著性分析。
2 结果2.1 临床结果 12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经过治疗,第一磨牙及尖牙均达到Ⅰ类咬合关系。
前牙区形成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
2.2 典型病例矫治前后对比照片见下图。
2.3 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X线头影测量变化结果从矫治前后牙颌面软硬组织指标X线头影测量分析可以看出,患者治疗前后的U1-SN(º)、U1-L1(º)、U1-NA(º)、NLA(º)、H angle(º)等值均有明显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早期矫治临床体会(一)【摘要】目的:在青春发育高峰期前解除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前后向不调,内收上前牙,纠正前牙区深覆盖,恢复理想磨牙咬合关系和侧貌。
方法: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5例,其中10例使用口外唇弓矫治器,15例使用头帽Activator矫治器。
结果:25例患者上前牙唇倾度及前牙覆盖减小,下颌后缩、上颌前突改善,软组织侧貌恢复正常,磨牙远中咬合调整为Ⅰ类咬合关系。
结论:口外唇弓矫治器、头帽Activator 矫治器对于替牙期、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矫治有着决定性意义,可获得拔牙矫治达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安氏Ⅱ类Ⅰ分类;口外唇弓;头帽Activator矫治器前牙唇倾度大、上颌骨前突是临床常见的病例。
在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如果加以调控,可较理想地缩小上下颌骨矢状向差值ANB角,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但若不及时治疗,即使通过固定矫治器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下颌、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临床表现为磨牙远中错合关系,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前牙深覆盖,颏部后缩。
从面型看一般分两种:一种仅表现为开唇露齿,下颌颏部基本正常;另一种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给人“小下颌”的感觉,侧貌不美观。
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院口腔正畸门诊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9~14岁,平均10.3岁。
其中上前牙唇倾度大、磨牙远中咬合关系,患者表现为开唇露齿10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前牙区深覆盖15例,其中ANB>5.9°患者10例。
1.2方法10例开唇露齿患者选择口外唇弓矫治器1]矫治,分为面弓和头帽两部分。
面弓固定于上颌第一磨牙带环的颊面管中,而头帽直接与弓丝相连。
通常口外弓在牙合平面之上,前牙唇侧距切缘1/3~1/2处。
牵引钩末端向髁突方向弯一角度,约20°~40°,牵引力值400~500g,每日夜间睡眠配戴8~12小时。
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矫治效果对比分析随着现代牙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治疗方法也层出不穷,其中微型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作为常见的两种治疗方式,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两者各有优劣,更适合不同类型的患者。
本文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对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效果的影响。
一、微型种植体支抗在错牙合畸形患者矫治中的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是一种通过植入微型种植体来提供固定支抗的治疗方法。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患者牙槽骨吸收不足、丧失多颗牙或者有牙槽骨凹陷及过度种植间距而无法进行传统种植体植入的情况。
通过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解决以上问题,并在患者的口腔中提供稳固的支持,实现牙列的正常排列和咬合功能的恢复。
口外弓支抗是一种通过外部的固定支抗来实现对错牙合畸形的矫治。
相比传统的矫治方法,口外弓支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的疼痛感,同时可以更好地对患者的错牙合畸形进行矫正,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三、微型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对比分析1.治疗效果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提供更加稳固的支持,特别适用于牙槽骨吸收不足和多颗牙丧失的患者。
而口外弓支抗则可以更好地实现对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两种方法在治疗效果上各有优劣,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2.治疗费用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需要进行种植体植入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而口外弓支抗则无需进行手术,费用相对较低。
因此在选择治疗方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经济承受能力。
3.患者舒适度比较微型种植体支抗需要进行手术,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恢复,可能会出现一定的疼痛感和不适。
而口外弓支抗则相对舒适,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不适感。
因此在患者舒适度上,口外弓支抗更具优势。
微型种植体支抗和口外弓支抗各有其适用的场合和优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通常以下颌前牙突出、上颌前牙覆盖下颌前牙为主要临床特点。
口外弓在安氏II类错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目的:探讨口外弓在安氏II类错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10例安氏II类错合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口外弓矫治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本组试验患者治疗前后投影测量结果。
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治疗,在ANB方面,治疗前患者为5.85±0.21,治疗后为2.12±0.01,显然治疗后患者ANB水平低于治疗前,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U6-PV(mm)方面,治疗前,患者为21.79±1.24,治疗后患者的U6-PV(mm)为15.68±0.02,治疗后患者的U6-PV(mm)显著低于治疗前,在SNA和SNB方面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改善,通过对本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口外弓应用于安氏II类错合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标签:口外弓;安氏II类错合;治疗;应用安氏II类错合属于口腔畸形的一种类型。
在当前安氏II类错合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口外牵引装置得到了一定的应用[1]。
为了研究口外弓在安氏II类错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组试验以我院接诊的10例安氏II类错合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诊的10例安氏II类错合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确诊为安氏II类错合,其中包括8例男患者和2例女患者,患者的年龄为(8—15)岁,平均年龄为(11.25±0.25),患者的病程为(1—7)月,平均病程为(3.24±1.58)月。
本组试验的所有患者家长均了解本组研究的全部过程和目的,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在本组试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不拔牙矫治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