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种植体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牙列非拔牙病例的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25.56 KB
- 文档页数:3
关于「正畸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分析微型种植体问世以来就被广泛的应用于正畸临床,为矫治提供了强大的支抗帮助,使口腔正畸治疗变得更加准确有效,也使许多复杂的矫治变得相对简单。
1.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中常被用于以下几方面:❶关闭拔牙间隙对于面型较突,牙列拥挤度较大的患者,将种植体根据患者错颌情况植入在上,下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或者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作为支抗,可以利用拔牙间隙最大限度的内收前牙,解除牙列拥挤,改善患者侧貌面型。
寻春雷教授等在内收前牙的治疗中应用自攻型微钛钉种植体,牙弓突度得到明显改善,切改善露龈笑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牙切缘平均内收6.4mm,支抗磨牙平均前移0.3mm,获得了磨牙强支抗的效果。
❷压低前牙压低前牙有利于治疗深覆牙合,改善露龈笑。
将1枚种植体植入在中切牙之间唇侧,或者两侧侧切牙与尖牙之间唇侧各植入1枚种植体,就可以利用橡皮链等弹性结扎工具,方便地实施前牙的压低。
❸压低后牙对于骨性开(牙合)或者后牙缺失导致的对(牙合)牙伸长的病例,可利用种植体支抗将后牙压低,已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上可将种植体植入在所需要压低后牙的颊/腭两侧,利用橡皮链等弹性结扎工具,就可以方便的实施后牙的压低;同时矫治在局部进行,不会使牙弓内的其他牙齿产生不必要的移动。
❹直立磨牙直立磨牙需要加强支抗,选用种植体支抗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❺远移磨牙在远移磨牙的过程中,矫治的最大困难在于如何对抗远移磨牙的反作用力,防止上前牙唇移,种植体支抗可以有效地抵消远移磨牙的反作用力,防止前牙移位。
种植体可以植入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或者上颌尖牙与第一前磨牙之间作为支抗,有效地抵消远移磨牙的反作用,防止上前牙移位。
❻矫治后牙锁(牙合)后牙锁(牙合),尤其是处在上下颌牙列末端的两个后牙锁(牙合)的矫治是非常困难的。
由于位置关系,矫治力对最末位的后牙的控制远不如对其他牙齿的控制,对末端后牙纠正所需的矫治力要远大于纠正其他牙齿错位所需的矫治力。
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分析
本文将对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效果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一、微型种植体支抗的原理和优势
1. 原理: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是通过将微型种植体植入到口腔骨质中,利用其提供的额外支抗力来支撑正畸牙齿,改善正畸效果。
2. 优势: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相比传统的正畸治疗方法具有几个显著的优势:一是植入微型种植体可以提供更好的支撑力,有助于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缩短治疗周期;二是微型种植体植入和拆除过程简单,对患者的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三是微型种植体支抗可以避免对周围正常牙齿的干扰,提高了正畸治疗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二、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对微型种植体支抗用于口腔正畸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正畸效果,缩短治疗周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一些基础研究也表明,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应用对于正畸牙齿的移动速度、力学特性和生物学效应都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正畸治疗更加精准和有效。
在具体的应用中,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可以应用于矫正器的支抗系统中,通过微型种植体的支撑力,可以更好地保持正畸器的稳定性和支撑力,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也可以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为传统正畸治疗方法提供额外的支撑和辅助。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持;未来可以进一步完善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临床应用技术,提高其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操作性和安全性;未来也可以进一步推动微型种植体支抗技术的国际合作和交流,促进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和应用。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用于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探析发表时间:2017-05-04T09:58:40.587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5期作者:石广花[导读]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牙齿矫正技术是用微型钛螺钉种植体植入牙槽骨做牙齿移动的支抗单位,具有操作简单、可即刻加力、患者感觉舒适的特点[4]。
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410200【摘要】目的:观察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治疗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时的运用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
将其随机分入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5例。
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支抗治疗,实验组接受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满意率。
结果:经比较,发现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组牙颌畸形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实验组大部分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患者的病情都有好转,满意的患者有13例,满意率为87%;对照组满意的患者有8例,其满意率为53%,实验组满意率远远超过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微种植体在治疗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上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率低、患者的满意率高,利大于弊,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体支抗;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效果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是最常见的口腔畸形。
牙颌畸形是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或后天的环境因素造成的牙齿、颔骨、颅面的畸形。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加深,近代牙颌畸形的概念已远不是只指牙齿的错位和排列不齐,而是指由牙齿、颅面之间关系不调而引起的多种畸形,包括:个别牙错位;牙弓形态和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弓之间咬合关系异常。
牙颌畸形到一定程度可能影响咀嚼功能,导致偏侧咀嚼,长时间可造成面膜布发育不对称,尤其是儿童,可导致后继恒牙发育不良,过早过迟萌出,破损的牙冠可刺激局部舌、唇颊粘膜。
微种植体支抗推磨牙远中移动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效果
观察(附12例分析)
蒋建磊;陈小春
【期刊名称】《福建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030)006
【摘要】目的观察微种植体远移磨牙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的作用和效果.方法患者12例,均为安氏Ⅱ类患者,共植入24枚微种植体于上颌牙槽骨,放置Ni-Ti推簧在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间推磨牙远移,观察结果.结果 12例患者上颌磨牙均向远中移动1.5~2.0 mm/月,上颌磨牙远中移动平均4.5 mm,平均阶段疗程移动4~5个mm.结论微种植体在远移上颌磨牙的过程中有效高速,发挥了强支抗的作用,对患者的依赖性降低.
【总页数】2页(P54-55)
【作者】蒋建磊;陈小春
【作者单位】龙岩人民医院,364000;龙岩人民医院,36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83.5
【相关文献】
1.微种植体支抗与口外弓支抗应用于成年女性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矫治效果 [J], 欧阳仲夫;杜熹
2.微型种植体支抗及口外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比较研究 [J],
史建陆;林艺犟
3.微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及对患者咬合功能变化的影响 [J], 陈志伟;谢旺祥;徐济群
4.DamonQ自锁托槽联合微型种植体支抗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的效果分析 [J], 林少萍;潘惠龄;宋燕丰;黄志婷
5.正畸微种植体支抗用于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J], 刘帆;王明锋;王艳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治疗中的应用作者:梁艳钱红孙文红来源:《中国美容医学》2014年第24期[摘要]目的:研究微种植体支抗在安氏Ⅱ1错牙合治疗中的作用。
方法:选取20例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5岁。
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微种植体支抗组 10例(男5例,女5例),传统支抗组10例(男5例,女5例)。
两组均采用拔牙矫治,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应用MBT直丝弓矫治技术。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应用两种支抗方法都能使上颌切牙的唇倾度和突度发生显著而有利的改变(P0.05)。
结论:应用微种植体加强支抗治疗安氏Ⅱ1类错牙合效果更显著,并且可以缩短疗程,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安氏Ⅱ1错牙合;微种植体支抗;矫治[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4)24-2089-04安氏Ⅱ类错牙合在青少年儿童错牙合畸形的发病率中占到20.05%[1],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
临床工作中常接诊到以上颌前突、开唇露齿等症状为主诉的安氏Ⅱ1错牙合患者,该类型的错牙合无论对青少年还是成人的口腔功能及美观均会造成不良影响,故应采取积极治疗。
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矫治设计中常采取拔除上下颌四颗第一前磨牙[2],利用拔牙间隙内收上前牙,解决前突从而改善面型。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十分强调支抗的控制,尤其是上颌。
传统的口内支抗设计常采用Nance弓+横腭杠或口外弓等。
近年来,微种植体支抗(Micro-implant Anchorage,MIA)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支抗技术,以其支抗作用稳定、不依赖患者配合、种植体体积小、植入操作简单、创伤小等优点[3]得到广泛认可。
本研究分析微种植体支抗与传统支抗Nance弓+横腭杠在安氏Ⅱ1类错牙合矫治过程中的不同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20例临床诊断为安氏Ⅱ1类错牙合的恒牙列患者,年龄18~29岁,平均年龄23.5岁。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早期矫治临床体会(一)【摘要】目的:在青春发育高峰期前解除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前后向不调,内收上前牙,纠正前牙区深覆盖,恢复理想磨牙咬合关系和侧貌。
方法: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25例,其中10例使用口外唇弓矫治器,15例使用头帽Activator矫治器。
结果:25例患者上前牙唇倾度及前牙覆盖减小,下颌后缩、上颌前突改善,软组织侧貌恢复正常,磨牙远中咬合调整为Ⅰ类咬合关系。
结论:口外唇弓矫治器、头帽Activator 矫治器对于替牙期、恒牙初期骨性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的矫治有着决定性意义,可获得拔牙矫治达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安氏Ⅱ类Ⅰ分类;口外唇弓;头帽Activator矫治器前牙唇倾度大、上颌骨前突是临床常见的病例。
在青春生长发育高峰期如果加以调控,可较理想地缩小上下颌骨矢状向差值ANB角,使患者的侧貌得到明显改善。
但若不及时治疗,即使通过固定矫治器也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下颌、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二者兼之。
临床表现为磨牙远中错合关系,上颌切牙的唇向倾斜,前牙深覆盖,颏部后缩。
从面型看一般分两种:一种仅表现为开唇露齿,下颌颏部基本正常;另一种表现为上颌前突、下颌后缩,给人“小下颌”的感觉,侧貌不美观。
1对象与方法1.1病例选择本院口腔正畸门诊患者25例,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9~14岁,平均10.3岁。
其中上前牙唇倾度大、磨牙远中咬合关系,患者表现为开唇露齿10例,上颌前突、下颌后缩,前牙区深覆盖15例,其中ANB>5.9°患者10例。
1.2方法10例开唇露齿患者选择口外唇弓矫治器1]矫治,分为面弓和头帽两部分。
面弓固定于上颌第一磨牙带环的颊面管中,而头帽直接与弓丝相连。
通常口外弓在牙合平面之上,前牙唇侧距切缘1/3~1/2处。
牵引钩末端向髁突方向弯一角度,约20°~40°,牵引力值400~500g,每日夜间睡眠配戴8~12小时。
2019 年10月第6卷/第29期V ol.6, No.29 Oct. 2019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Electronic Journal Of General Stomatology57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用于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治疗中的效果探析赵向东(连云港成宏口腔医院,江苏连云港 222000)【摘要】目的 探析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治疗中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Angle氏Ⅱ类1分类错颌畸形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对照组选择口外弓强支抗,治疗组选择螺钉种植体支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
结果 治疗组操作时间、上中切牙倾角改变量、上中切牙凸距改变量、第一磨牙位移与对照组间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治疗中应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对畸形进行有效矫正,值得临床优先选择与推广。
【关键词】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矫正【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7882.2019.29.57.02正畸治疗作为目前临床针对牙齿畸形患者的常用方法,其对患者牙齿的美观度、整齐度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支抗控制是口腔正畸治疗的关键所在,其不仅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还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产生直接影响[1]。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优势表现为安全性高、稳定性好、操作简单方便等,其应用于正畸治疗效果良好。
本文选择我院收治的66例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患者作为实验样本,现整理与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66例Angle氏Ⅱ类牙颌畸形患者作为实验样本,依照硬币法分为对照组(n=33)和治疗组(n=33)。
对照组男17例,女16例,患者年龄12~23岁,平均(37.5±5.2)岁;其中上颌前突18例,双颌前突15例;治疗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12~23岁,平均(38.3±5.1)岁;其中上颌前突20例,双颌前突13例。
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6-03-02T14:53:59.000Z 来源:《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作者:王玉萍[导读] 邯郸市第三医院河北邯郸056001另该矫正方法也能够在起到关键效果的同时对全口牙齿有固定矫治作用,所以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王玉萍邯郸市第三医院河北邯郸056001【摘要】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例安氏II类错合并牙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1例)和对照组(n=1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进行矫正,对照组则采用口外弓支抗进行矫正,经X 线对头颅侧位的扫描片进行矫正效果观察,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矫正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ANB、SNB、SNA、MP-SN、U1-SN、U6-PP、L6-MP、FH-MP、U1-NA、U1-NA值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S1值上差异显著,且治疗后组间S1值差异明显p<0.05;组间在VAS 评分及病程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的疗效明显,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90-01随着人们对磨牙远移的认识加深,口腔内协助远移装置开始在临床广泛应用,比如弹簧、内置弯制弓、矫正器(钟摆、磁力及Jonesjig)等,这些装置能较好的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并且矫正效果可观,但同时也存在造成牙冠倾斜的弊端[1-2]. 对此,本次研究选取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上颌矫正治疗的22例安氏II类错合并牙拥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通过对照方法分析了外用装置口外弓与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用于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差异,现将详细内容做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于我院接受上颌矫正治疗的22例安氏II类错合并牙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1例)和对照组(n=11例).观察组应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矫正措施,对照组应用口外弓矫正措施.其中观察组男性6例,女性5例,年龄10~13岁,平均年龄(11.4±1.2) 岁,对照组男性5例,女性6例,年龄10~12.5岁,平均年龄(11.3±1.0)岁.组间年龄性别分布差异对磨牙远移效果无影响,p<0.05差异无意义. 纳入标准[4]:依照相关诊断标准均为上颌安氏II类错合牙并前牙拥,无牙周炎症等其它口腔系统疾病,不患影响本次研究的其它任何疾病,研究前告知家长,签署同意参与协议书. 排除标准[5]:安氏II类错合压以外的其他类型牙齿错合、牙周炎症或其它口腔系统疾病者,患影响研究结果疾病者,中途退出者,未签署同意书者以及不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其他类型患者均给予研究排除. 1.2研究方法患者入组后进行相应治疗,每治疗1个月进行一次头颅侧X线照影,并对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VAS 疼痛评分[6](0~10分,分数越高疼痛越严重,以0分无痛,10分则表示疼痛严重患者无法忍受),记录治疗完成所需时间[7],基于统计软件比较组间及治疗前后造影参数、VAS 疼痛评分以及病程时长差异,以证实效果更好的磨牙远移方法. 1.3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口外弓进行上颌磨牙远移治疗方法[8]:选用传统的全口方丝弓矫正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取头帽与唇弓尺寸合适的口外弓矫正器,调整内弓后,使其与患者牙齿吻合就位,使用橡皮圈与唇弓及头帽的纽扣处连接进行联合牵引,两侧的力度均大约为0.25kg,每天戴13h左右,每连续治疗1个月后进行1次复诊检查. 观察组采用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措施:首先观察曲面断层片上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牙根尖骨质情况及上颌窦底位置,选择中邦公司1.5X12mm 或2.0X12mm微螺钉种植支抗,在上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腭侧牙龈缘下8mm处做切口,打入支抗钉,2周后加力.然后用1.0mm 不锈钢丝弯制上颌改良腭弓,使牵引钩位于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间的腭侧,与种植钉成一直线,焊接要牢固,防止假焊.远移磨牙力量为150g左右,远移到位后注意保持至少3个月,注意上颌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情况,防止复发.每隔1个月后进行复诊检查. 1.4影像评定方法治疗前后均经头颅侧X线照影,参考文献[10]方法经过头颅侧影片对眼耳平面(FH)、颅底平面(SN)、下颌平面(MP)及腭平面(PP)进行标示,然后通过测量垂线的距离以ANB、SNB、SNA、MP-SN、U1-SN、U6-PP 、L6-MP、FH-MP、U1-NA、U1-NA 几个参数来评定上颌磨牙的相对平面的距离角度改变情况,而以S1评定上颌磨牙远移情况,并做组间比较. 1.5统计学方法研究中一般资料、VAS 评分、病程时长以及影像参数数据均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其中性别比例数据应用百分号表示,进行卡方检验,而年龄、VAS 评分、病程时长以及影像参数则应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以α<0.05表示差异有可比较性. 2结果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较治疗前的ANB、SNB、SNA、MP-SN、U1-SN、U 6-PP 、L6-MP、FH-MP、U1-NA、U1-NA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S1差异明显,经t检验p<0.05,表明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与口外弓支抗均能对上颌磨牙远移起到较好的推进作用, 且对上颌磨牙相对平面的距离以及突度影响不明显;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S1值明显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p<0.05,表明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用于上颌磨牙远移的作用强于传统的口外弓支抗,见表1.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影像参数比较3讨论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技术路线及创新点为:①微螺钉种植支抗的位置及加力时间:在上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腭侧牙龈缘下8mm 处,打入1.5×12mm或2.0×12mm支抗钉,2周后加力.②上颌改良腭弓的制作:用1.0mm 不锈钢丝弯制上颌改良腭弓,使牵引钩位于上颌尖牙和第一前磨牙间的腭侧,与种植钉成一直线,焊接要牢固,防止假焊.③远移力量问题:远移磨牙力量为150g 左右,远移到位后注意保持至少3个月,注意上颌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的情况, 防止复发.该种方法可采用在上颌两侧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间腭侧植入种植支抗钉,结合上颌改良腭弓挂橡皮链推上颌第一磨牙远移开拓间隙,改善远中磨牙关系及排齐上颌牙齿,保持正常面型,使患者免除拔牙的痛苦,克服了患者戴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的困难,提供强支抗,治疗的同时可以行全口固定矫治,缩短矫治疗程.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很好的证实了这一结论.对于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并缩短病程的验证: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VAS 疼痛评分为(3.17±0.48)分,而对照组患者为(4.92±0.73)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依照VAS 疼痛评定原则,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即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比传统外口弓对患者造成的痛苦小.另观察组患者的病程时长为(5.32±1.04)月,而对照组则为(7.64±1.35)月,前者显著比后者低,由此可见: 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远移能明显缩短病程. 综合研究: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腭弓推上颌磨牙的疗效明显,能够较好的保持正常面型,免除拔牙的痛苦,克服患者戴用口外弓推磨牙远移配合的困难,较大程度缩短了矫治疗程;另该矫正方法也能够在起到关键效果的同时对全口牙齿有固定矫治作用,所以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 魏惺,赵立星,许桢睿,等.关于中国人正畸支抗用微种植钉牙槽骨植入安全区的研究[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02):128-132. [2] 王彬,谈龙,施洁裙,等.微种植支抗远移下牙列的临床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3.29(2):236-240. [3] 许志强,史建陆,任继业,等.钦合金/不锈钢微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组织学研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2.28(5):574-577. [4] 郭萍.利用微种植钉支抗滑动法近中移动下颌第一磨牙关闭第一磨牙缺失间除的疗效分析回.杭州:浙江人学医学院.2011. [5] 郭剑虹,张风华,韩壮,等.微种植钉支抗技术在压低上颌伸长磨牙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I药,2013.35(4):508509. [6] 王旭,张栋梁,王锐.二段弓技术与微种植支抗技术压低和内收上切牙效果的对比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4):323-327.。
安氏II类1分类错牙合26例非拔牙矫正临床研究孟祥民【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09(015)002【摘要】目的总结临床使用方丝弓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非拔牙病例的疗效。
方法对26例年龄在11~16岁的骨性Ⅱ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病例,采用推磨牙向后技术,进行矫治。
结果26例牙性Ⅱ类1分类患者,平均矫治时间为18个月。
矫治完成后均达到理想的侧貌外形,磨牙关系由Ⅱ类改正为中性关系,前牙覆覆盖正常,尖窝关系良好。
具有代表意义的ANB角,由平均5.2°±2.5°改正为3.1°±1.5°;代表面部软组织侧貌外形的Z角,由61.4°±4.0°改变为73.6°±6.0°。
结论临床应用磨牙推进器,推磨牙向后技术矫治安氏II类1分类下颌正常或轻度后缩,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总页数】2页(P66-67)【作者】孟祥民【作者单位】753000 宁夏煤炭总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相关文献】1.PAR指数评价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单颌拔牙和双颌拔牙的矫治效果 [J], 杨彤彤;米宇菁2.种植体支抗辅助非拔牙矫正成人Ⅱ类2分类错(牙合)的临床研究 [J], 冯贻苗;万澎波;娄新田;王一霖3.拔牙与非拔牙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临界病例软组织侧貌的影响 [J], 常乾;张丹;任利玲4.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临界病例非拔牙正畸治疗效果 [J], 黄婧;李建华;邓洁;马科院5.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畸形拔牙与非拔牙病例的矫治体会 [J], 汪郁;李建军;胡秀帆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分析冯富强摘要】目的:观察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的临床效果,并对结果分析研究。
方法:抽取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以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将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对照组患者将接受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
结合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临床的表现以及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两组患者的情况,并进行分析和研究。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上中切牙的切角大于对照组的患者并且切牙的凸距差,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高得多,而且磨牙移位情况相对对照组患者要好得多。
接受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相对于接受非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的患者较为稳定,患者情况良好,没有恶劣情况发生。
结论:运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方面临床效果较为优秀,而且在治疗过程中简单可靠,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支抗;口腔正畸;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1-0320-02生活中不难发现,一些人的牙齿的状况完全阻碍了这些人的形象,并成为了他们在意的问题。
这也在近些年来日益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心。
口腔正畸就是针对这种情况,采用道具或者借用外力,对口腔内的牙齿或者组织进行矫正,从畸形状况恢复到让人满意的形态。
因为手术方便危险性小,治疗的效果让人满意,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和医生选择微型种植体支抗。
下面将结合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实际情况,对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方面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
内容如下所示。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抽取80例确诊为上颌前突需要收前牙等情况口腔正畸类型的患者。
其中包含26男性患者和54例女性患者。
年龄最年轻为18岁,最年长为37岁,平均年龄25.6岁。
以上患者在接受口腔检查后,得出结果:牙弓前突的患者有33例,上颌前突的患者有54例而且患者都没有牙龈口腔溃疡等疾病问题。
以上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