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 初一美术上册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1
初一美术上册教案教案:初一美术上册(700字)教学目标:1.了解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内容。
2.认识并学习绘画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材料。
3.学习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内容:1.美术的定义和学科内容介绍。
2.绘画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材料。
3.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0分钟)教师可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美术?美术都包括哪些内容?Step 2:学习美术的定义和学科内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人们通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形式,表现自己的观察和想法,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和表达。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展示实物的方式,向学生介绍美术的学科内容,如绘画、雕塑、摄影等。
Step 3:学习绘画的基本工具和常用材料(2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绘画的基本工具,如铅笔、彩色铅笔、毛笔等,并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教师还向学生介绍绘画常用的材料,如纸张、颜料、画架等,并讲解它们的用途和特点。
Step 4:学习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30分钟)教师通过示范和实践操作,向学生介绍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线条的运用、明暗对比的表现等。
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如观察和描绘身边的物体,锻炼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Step 5: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美术的基本概念、学科内容和绘画的基本工具、常用材料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也学会了观察和描绘物体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在今后的学习中,应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创作,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表达能力。
七年级美术上册教案我很抱歉,我无法提供具体教案。
以下是一份关于七年级美术上册的大致教案,供参考:课程名称:七年级美术上册课时安排:共10课时,每节课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基本的美术知识和技巧。
2. 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
教学内容:1. 第一课:色彩的基本认识- 介绍彩色的基本概念和色轮。
- 学习主要的色彩搭配原则。
- 进行一些基本的色彩实践。
2. 第二课:线条的运用- 讲解线条的类型和表现方法。
- 学习使用线条描绘物体的形态。
- 通过练习画线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第三课:素描的基本技巧- 介绍素描的概念和基本技巧。
- 学习使用阴影和明暗来表现物体的形态。
- 进行一些基本的素描练习。
4. 第四课:静物绘画-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绘静物。
- 运用之前学习的素描技巧进行实践。
-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能力。
5. 第五课:剪纸艺术- 介绍剪纸艺术的起源和特点。
- 学习剪纸的基本操作和技巧。
- 制作一些简单的剪纸作品。
6. 第六课:水彩画的基本技巧- 介绍水彩画的基本特点和技巧。
- 学习使用水彩颜料进行绘画。
- 进行一些基本的水彩画实践。
7. 第七课:风景画欣赏- 欣赏一些著名的风景画作品。
- 分析风景画的构图和色彩运用。
- 进行简单的风景画绘制实践。
8. 第八课: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介绍人物画的基本构图和表现方法。
- 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来描绘人物。
- 进行一些人物画的实践。
9. 第九课:剪纸艺术表演- 展示学生之前学习的剪纸作品。
- 进行剪纸艺术的表演和交流。
10. 第十课:综合实践- 学生根据所学的艺术知识和技巧进行创作。
- 展示学生个人作品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课堂练习和作品评价。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和接受同学的反馈。
七年级初一上册美术全册教案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第1课在美术世界中遨课题:在美术世界中遨游教学目标:知识点:什么决定了美术门类的不同。
能力点: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
情感目标:不断更新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分析美术作品的制作材料教学难点:能独立地、正确地从美术作品的材料的角度认识美术作品的门类。
解决方法:针对重点, 难点运用直观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大量的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
教学用具;资料、课本、光盘、图片教学方法:探究式、自主学习等板书设计:在美术世界中遨游一.美术的分类1. 绘画2.雕塑3工艺4.建筑5.现代艺术二.分类的原因——原材料的不同教学过程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批注教师放映幻灯教师引导听取学生讨论意见一:课前准备:把图片、资料准备好二:上课过程1.问题:同学们以前都看到过那些种类的美术作品?向学生展示美术世界的丰富多彩,为学生创设置身于美术作品中的氛围引发学习兴趣。
学生观察作品的细部:(1)不同画种的效果看出不同的材质具体分析教材中的范图材质的不同。
将《父亲》和《秋瑾》对照,同是人物画,他们有何不同?(可从光线、色彩、立体感等方面对照)2.自学:解决美术作品的分类原因是什么?美术因材质的不同分为以下种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及现代艺术。
绘画按材质分为:油画??油画颜料、油画布,中国画??纸、墨、笔、砚,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仔细观察资料图片并讨论,发言。
学生结合手中的资料和教师发的资料自主学习。
通过讨论加深对作品分类的理解。
在自学的过程中,使其明白美术作品属于那一类别听取学生讨论意见教师展示一些绘画实物。
教师展示作品评价总评版画??石版画、木刻版画、铜版画、丝网版画等,水彩、素描等。
雕塑分为:浮雕和圆雕固体材料工艺:传统工艺??铜、木、石、陶、布、丝、琉璃现代工艺??塑料、不锈钢、聚合材料、光导纤维等。
建筑:古代??石、木、瓦现代??水泥、钢材、玻璃、铝合金等现代艺术:金属、废弃物、灯光等。
七年级美术鲁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鲁迅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于社会的关注;2.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3.激发学生对于创作美术作品的兴趣和热情;4.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1.鲁迅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于社会的关注;2.鲁迅的艺术作品欣赏;3.学生创作与鲁迅相关的美术作品。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鲁迅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于社会的关注;2.培养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2.欣赏;3.创作。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入鲁迅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于社会的关注。
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热情。
2.讲授:教师简要介绍鲁迅的生平和他对于社会的影响。
通过图文展示,让学生了解鲁迅的艺术成就,以及他通过艺术表达自己对社会的关注和呼唤。
3.欣赏:让学生观看鲁迅的美术作品,并进行欣赏和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意境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鲁迅的艺术表达。
4.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5.创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进行创作,可以是绘画、手工制作、摄影等形式。
教师提供一些创作的指导和技巧,帮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艺术作品进行表达。
6.展示: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可以口头介绍自己的创作灵感和意图,并与同学共同欣赏彼此的作品。
七、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观察和分析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作品评价: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主要评估其创意性、艺术性和表达能力。
八、教学延伸:1.鲁迅的其他艺术作品欣赏;2.鲁迅的文学作品欣赏;3.学习并模仿鲁迅的艺术风格进行创作。
九、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鲁迅的艺术成就和他对于社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美术观察和分析能力,并激发学生自主创作的兴趣。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七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教学目标了解如何策划校园活动。
了解怎样结合校园活动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调查了解活动所涉及的部门与学科。
跨学科全面的思考与设计创作出好的策划。
教学重点如何应用美术的形式把校园生活中设计的方方面面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找准美术表现形式与活动策划的结合点培养综合解决问题和整体艺术策划的能力。
教学准备纸板、聚苯黏合剂、束扎用铁丝、绳子、水彩、水粉颜色、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每一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如艺术节、绘画展、科技周等等。
它们是一次欢乐的盛会,展示自己的舞台。
如果让我们班来策划一次活动,我们有这个信心和能力吗?板书课题:策划一次校园活动。
二、新授在课前我们已经以艺术节为例,请同学们调查了关于艺术节的策划知识,你是通过哪种途径了解的?生答:专业书、网上的信息、报纸、杂志、访谈。
现在我们以组为单位共同献计献策,以出示题板的方式回答问题,比比谁的方案最优秀:(一)艺术节策划方案将涉及哪些的环节?请各小组讨论后出示题板,看哪一组同学想到的详细:(活动时间、地点、目的、各种宣传和准备、内容安排、活动进程、部门分工、费用预算、负责组织人员等等)(二)艺术节的内容有哪些?开幕式、集体表演、歌舞晚会、朗诵会、猜谜大赛、绘画比赛、演讲天地、游戏比赛、图书大餐、颁奖晚会……(三)这么多的活动,应该有哪方面的准备?同学们出示:场地的租用、人员的安排、舞台的设计、服装、道具、器材、宣传品、美术材料、奖品等等。
(四)要与哪些部门进行沟通?学校后勤部、器材室、团委、歌舞团、演出公司、美术公司、赞助单位等。
策划活动的确是一个即复杂又综合的过程。
(五)哪些内容可以借助美术这种视觉形式来传达?学生讨论:策划图、策划方案、舞台布置、宣传品:如海报、吉祥物、会标、纪念册、请柬、节目单、面具、签到册、标语等等。
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提高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2. 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发现美、表现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美术基本知识1. 美术的分类与特点2. 色彩的基本知识3. 构图的基本原则第二单元:绘画技能1. 铅笔画的基本技巧2. 彩色铅笔绘画3. 油画棒绘画第三单元:手工制作1. 纸工基本技巧2. 废旧物品再利用3. 简单的手工艺品制作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美1. 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2. 表现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第五单元:美术作品欣赏1. 欣赏中外美术名作2.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点3. 学会欣赏与评价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美术基本知识和技巧。
2. 运用示范法,展示绘画和手工制作的过程。
3.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
4. 运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绘画和手工作品的质量。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3. 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美能力的提高。
五、教学时间安排第一单元:4课时第二单元:6课时第三单元:6课时第四单元:4课时第五单元:4课时六、第六单元:摄影与摄像1. 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2. 数码摄影技巧3. 摄像的基本操作七、第七单元:美术与生活1. 美术在生活中的应用2. 美术与设计的关系3. 培养生活中的美术素养八、第八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与美术1. 中国传统绘画技法2. 中国书法艺术3. 传统手工艺品欣赏与制作九、第九单元:现代艺术与创新1. 了解现代艺术流派2. 学习现代艺术创作方法3. 鼓励学生创新实践十、第十单元:美术作品分析与评价1. 分析美术作品的主题与形式2. 学会评价美术作品的方法3. 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六、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摄影摄像的基本原理和技巧。
2. 运用示范法,展示摄影摄像的操作过程。
《色彩的感染力》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对人产生的心理联想,掌握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加深对色彩在美术作品中的感染力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欣赏、体验探究、小组讨论等学习方式,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和内在含义。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不同风格艺术形式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色彩的三种不同表现形式及其特点;2、如何从色彩角度分析鉴赏美术作品。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手段:PPT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㈠情境激趣,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音频资料,请学生说说乐曲中体现出的艺术感染力可以用什么样的色彩进行表现,导入课题。
㈡欣赏作品,初步了解色彩的心理联想1、欣赏图片,感受大自然和美术作品中的色彩表达主观情感。
2、讨论探究:尝试用一些词汇来描述以下几种色彩给人的心理联想。
㈢欣赏体验,了解色彩的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欣赏三幅绘画作品,说说画家在运用色彩表现对象上有什么不同?2、课堂反馈,欣赏探究作品,掌握色彩的三种表现形式。
㈣欣赏实践,体验感受不同风格绘画作品中色彩所传达的情感。
鉴赏一组作品,教师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鉴赏作品:图片展示,教师提示鉴赏角度:从内容、色彩特点、情感表达几方面交流对作品的分析感受。
①作品描绘了怎样的场景?②画面中色彩的主色调是什么,主要运用了哪种色彩表现形式?③你从作品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思想情感?㈤课后拓展,布置作业:1、观察生活中运用色彩的现象,体会其运用色彩过程所传达出的情感。
2、结合本节课的所学,尝试运用色彩来创作一幅小画,表达自己的“梦想”。
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美术上册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初中美术教案本单元依据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设置,学生通过描述、分析、感受、尝试来学习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
初中美术教案7年级上册01课你、我、他本课初中美术教案是入学后美术课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有意识让学生通过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关注身边的新同学,帮助建立融洽的同学关系,并发展艺术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以往教学中的人物素描课侧重学生对人物造型、比例、结构的掌握,这个要求对初中学生而言有相当难度。
依据课程标准模糊学科界限,降低专业要求的,本课更为强调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通过人物头部的描画来捕捉人物形象、性格、状态等特征。
教材“活动一”安排学生观察、描述同学的相貌特征,尝试用相机捕捉同学最有特征的瞬间,其目的让学生细心观察人物特征,形成一定的视觉感受。
教材首页呈现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图片,具有亲切感,以利于进入教学情境。
配合教学选择宫六朝的人物头像画重点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画家如可表现人物特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物特征,和学生一起探讨人物特征的表现方法,有效地促使学生能较准确地说出身边同学或绘画作品人物特征。
教材学习活动安排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在学习“活动一”已有的基础上设置第二个学习活动,临摹画家的人物头像作品,分析人物特征,体会用笔技巧,学生通过初步体验,感受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为“活动三”作准备。
教材提供利用多种材质表现的范图,使学生对不同媒材的表现效果有一定认识,而且难度上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活动三”是本单元的重点,即让学生自主表现,为自己或同学画一张肖像画。
杨寨中学初一美术学科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主备教师: 王琳 备课时间:2011.2.20 No. 1
课题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1) 课型 新授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法 学 法 二次备课
教 学 目 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
自然现象。
(2)通过学习研究,探讨,学生能对绘画作品的情节内容,艺术手法和
美感特征进行简要的描述和评价。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当堂 达标 三、欣赏与评述对作品的基本认识: 1、观赏作品数幅(课本第1页)。 2、你是否能对作品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3、 教师讲评: (1)重点描述作品形象中生命的活动及与自然融洽的关系 (2)适当提示作品的构图,艺术风格等所传达的效果。 四、分析与研究:生命与自然的关系。 研究问题: 1、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分别是怎样的? 2、作者运用怎样的艺术手法来增强效果,产生美感的?3、研究思考: (1)联系作品思考:自然对生命活动有哪些作用? (2)如何保护自然?促进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学生讨论并对作品描述发言。
如《维纳斯的诞
生》(意大利)
波提切利
请学生仔细观察作品,学生分析思考,讨论研究并发言。 教学 重点 1、对作品生命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解.
2、对作品艺术表现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
难点
多角度理解作品,提高审美能力和情感态度.
环节 教 学 内 容 教 法 学 法 二次备课
导入
新课
一、学生思考讨论:
作品中主要描绘了什么?
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点评并引入本单元学习课题。
教师通过作品
数幅展示充满
生命活力的绘
画作品,学生发
言。
作业 选择课本中第2-3页作品一幅,对作品的形象和情节进行描述。
板书
设计
第一单元 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1)
1、作品中的形象和情节
2、作者运用的艺术手法
3、作品中生命活动与自然的关系: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谐
交融。
预习
展示
认定
目标
(1) 绘画作品形象丰富,相当一部分为充满生
命力的形象。
(2) 生命产生于自然,生长于自然,与自然和
谐交融。
二:出示目标:
1、从古今中外优秀绘画作品中,感受各种具
有生命活力的艺术形象和自然现象。培养学
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与态度。
教师点评
授课时间: 2011 年 月 日
教学
反思
审阅签字: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