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风病护理常规

中风病护理常规

中风病护理常规
中风病护理常规

中风病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失语,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并具有起病急,变化快,与自然界风行扇形多变的特征相似,故名中风,亦称”卒中”。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中经络——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

扰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失上扰清窍证,痰湿蒙闭心神

证,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邪热内闭心窍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患者的起居应适应四时气候变换,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

(2)病室安静,通风,保持空气新鲜。

(3)病室温度、湿度要适宜。一般温度以18℃—20℃为宜。湿度以50%-60%为宜。

(4)重视患者个人卫生,保持床单位清洁、干燥。

(5)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头偏向一侧,以免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6)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臵

(7)加强口腔、会阴、眼睛以及皮肤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

者给予留臵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8)伴有神昏的患者应转入单人病室或抢救室,设专人看护,并做好特护记录。神志不清者取平卧位休息,躁动不安者加床档,防止坠床。

(9)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神志、意识、生命体征、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急性期患者若血压升高,呈潮式呼吸表明病情危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舌后坠。

3)患者出现剧烈疼痛,喷射样呕吐,意识障碍加重说明颅内压升高,要及时报告医生配合抢救。

4)患者出现呕血、便血情况时要禁食,恢复饮食后要进流质、半流质或是软食。

2.用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情况。

(3)及时记录服用辛香开窍、急救醒脑药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生。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3.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神志昏迷三天以上或有吞咽困难者用鼻饲法进食,同时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

以保证营养。

4.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的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5.临症护理

(1)高热者,使用冰袋冰帽,持续使用可降低耗氧量,保护脑细胞,观察有无肺部及尿路感染。

(2)元气衰败者,遵医嘱艾灸等抢救。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留臵导尿。

(4)便秘者,顺时针按摩腹部,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5)大便失禁者应保持床单位清洁,肛周皮肤干燥。久卧床、尿失禁的患者要保持会阴干燥及床单位清洁,做到勤按摩,勤翻身,勤擦洗,勤观察。

6.并发症的护理

(1)咳嗽

1)每3~4小时轻轻变动患者的体位并轻拍背部,使肺部分泌物不至于长期积贮,容易排出。

2)喂食时要特别小心,避免误吸。

3)遵医嘱应用抗菌素。

(2)压疮

1)帮助患者每2小时更换1次体位;在受压的部位放臵气圈、海绵垫等,保持皮肤干燥。

2)按摩受压局部,以改善血液循环。

(3)呕血

1)遵医嘱禁饮食,恢复进食后给予少量半流质或流质易消化饮食。

2)遵医嘱应用止血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

3)观察呕血及便血的色、质、量的变化,判断有无继续出血的迹象。

(4)脑心综合征心脏有缺血性改变,心率失常,神志昏迷,发生心肌梗塞。

1)保护心脏功能。心肌有严重损害或心功能不全者,输液速度宜慢。遵医嘱合理应用脱水剂。

2)做好情志疏导,保持心境平静。同时保持病房舒适安静,限制探视人员。

3)观察有无电解质紊乱。

4)对个别严重、顽固心律失常者,遵医嘱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有心衰者可用强心剂。

(三)辨证施护

1.中经络中经络者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身麻木,言语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

常分为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风痰瘀血阻脉络证,痰热腑实、风痰上扰

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

(1)肝阳暴亢,风火上扰证

1)保持居室安静,严格限制探视,避免噪音、暴怒、抑郁,保持情绪稳定。

2)入睡困难者,辗转反侧,烦躁不安者,可适当给予镇静剂或睡前按摩涌泉穴

100次。

3)饮食宜清淡甘寒为主,如绿豆、黄瓜、梨等,忌大蒜、葱等辛香走窜之品。

(2)风痰瘀血,阻痹脉络证

1)眩晕重者,应卧床休息,防止摔倒。

2)3天以内密切观察病情的转化。若舌质不红,无眩晕头痛、病情平稳,可以进行动能锻炼;若舌苔变黄厚腻,口臭,便秘,脉弦滑而大,说明已转化为

痰热腑实证,即汇报医生。

3)饮食宜黑大豆、藕、香菇、桃、梨,忌羊肉、牛肉、狗肉、鸡肉、乌梅等。

(3)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

1)室温不宜太高,衣被不可太厚,避免冷风直接吹入.

2)用通腑化痰饮服药后3-5小时泻下2-3次稀便即可说明腑气已通,不需再服。

若服完上药后,未见大便,可报告医生,继续服药,以泻下为度。

3)如果出现嗜睡、朦胧,说明病情加重向中脏腑转化,即汇报医生。

4)饮食宜清热、化痰、润燥为主,如萝I、绿豆、丝瓜、冬瓜、梨、香蕉、芹菜等,忌羊肉、牛肉、鸡肉、对虾、鱼、韭菜、辣椒、大蒜等。

(4)气虚血瘀证

1)体弱多汗者,居住环境宜温暖避风,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被服。

2)由于气虚血瘀,手足肿胀或肤色紫暗,可用中药或温水浸泡以消肿化瘀,然后自动或被动地做屈伸运动,以疏通经络,消除肿胀。

3)饮食宜益气、健脾通络,如山药苡仁汤、黄芪粥、莲子粥、白菜、冬瓜、丝瓜、木耳、赤小豆等。

(5)阴虚风动证

1)阴虚火旺,五心烦热,甚则潮热盗汗者,可用五倍子粉水调外敷神阙。病房宜通风凉爽,但避免凉风直接吹入。

2)避免情志刺激,勿惊恐、郁怒,防止复中。

3)饮食以养阴清热为主,如百合莲子粥、苡仁粥、甲鱼汤、淡菜汤、面汤、银耳汤、黄瓜、鹿角菜汤、芹菜等。

2.中脏腑中脏腑以突然昏迷而半身不遂等证或以九窍闭塞为临床表现。中脏腑辨闭证

与脱证,闭证属实,脱证属虚。

(1)风痰上扰清窍证

1)患者肢体强痉拘挛、躁动不安,应将指甲剪短,双手握固软物,以免被伤。 2)轻轻按摩强痉的肢体,疏松缓解肌肉筋脉的拘挛。保持功能位臵,切忌强劲拉伸。

3)若有大便干结,可用生大黄粉1--3克装胶囊口服或溶化鼻饲以通腑泻热。

4)饮食可加白菜汤、丝瓜汤、萝卜汤、芹菜汤、小米粥、面汤、橘汁、西瓜汁、油菜、鲜木瓜汤等,忌油腻、厚味肥甘、生湿助火之品。

(2)痰湿蒙蔽心神证

1)肢体瘫软者,要保持肢体功能位臵,防止足下垂和肩关节脱臼,四肢不温。 2)饮食宜偏温性食物,如石菜花、萝卜汤、糯米、油菜、南瓜等。

(3)元气败脱,心神散乱证

1)元阳败脱重危阶段,应积极进行中西医综合措施抢救。中药可用红人参,附子煎汤鼻饲或参附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点,以回阳固脱。

2)观察病情变化:①观察舌的变化。若舌体紧缩、卷曲,为肝气欲绝的垂危表现;若舌苔花剥而腻,多为痰浊未化、正气枯竭、胃气大伤的重危证。②观

察汗的变化,若全身大汗淋漓、汗液较清稀、淋漓不止、汗冷、黄豆珠样、

颗粒不明,标志病重。③观察神的变化,是否有神、无神、假神。详细记录,

及时汇报医生。

3)口张不合用湿纱布覆盖口部,保持湿润。

4)四肢厥冷,适当给予热水袋保暖。

5)可用艾灸神阙、气海、关元等穴20分钟,有助于回阳固脱。

(4)邪热内闭心窍证

1)病情凶险,应严密观察面红、身热、躁扰不宁、肢凉、舌锋、苔黄褐等证的变化,还有频繁呃逆、抽搐、呕血及戴阳证出现,均做好记录,同时报告医

生,配合抢救。

2)神昏高热时可用宣通擦剂擦治外,遵医嘱针刺人中、百会或三棱针点刺十二井穴出血,以泄热开窍。

3)口噤不开者,应用开口器,启开上下牙齿,加牙垫,以免咬伤舌头。

(四)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度休息。随着气候的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复中。

5.保持大便通畅,经常使用含纤维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

6.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观察血压变化,定时到医院复查。

7.康复护理

(1)急性期应帮助患者将肢体摆放在功能位,按摩关节,活动小关节。恢复期指导患者做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

(2)语言功能障碍的训练,根据失语的不同类型采取相应的训练方法,训练原则:由粗到细,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

(3)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护理,根据吞咽功能障碍特点,选择进食方法、体位、食物的状态和种类。

(4)自理能力的训练,锻炼患者梳头、洗脸、刷牙等。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讲课讲稿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 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 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临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可遵医嘱针刺大椎穴或耳尖放血。 2元气衰败者,可按摩腹部,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关元、百会、涌泉穴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5中经络:做好必要地基础护理,早期可遵医嘱配合推拿、理疗等治疗。 6中脏腑:急性期采用综合疗法。病情稳定后,遵医嘱配合推拿、理疗等治疗。

中风的护理常规

中风得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得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 给药护理 (1) 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得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得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 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得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 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 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得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得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得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与周围性面瘫、【护理常规】1、一般护理(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与不良因素刺激。(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得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得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得治疗效果。(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得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得常识。如:按摩面部得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得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得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得目得。(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①表情动作训练:对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糖尿病疾病知识及相关护理常规 谭茶玲 概念:糖尿病(DM)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疾病群。长期的高血糖及伴随的蛋白、脂肪代谢异常,会引起心、脑、肾、神经、血管等组织结构和功能的异常,甚至会造成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流行病学:发病率较高:80年我国30万人口调查发现,DM发病率为6.09‰;目前我国有患者三千多万,居世界第二位。男女患病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患病率与年龄和体重超重却显著相关。(北京:40岁以下DM患病率为1-2%,40岁以上者为3-4%,个别报告退休干部可达12%);体重越超重,DM患病率越高。 糖尿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DM主要分为四大类型,即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它特殊类型糖尿病和妊娠糖尿病。 一、1型糖尿病:约占5%DM病人,发病与胰岛素(Ins)分泌绝对不足、免疫介导有关。相对特征: 青少年起病 起病急,症状典型,有自发酮症倾向 对Ins敏感 有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低 二、2型糖尿病:约占90%--95%DM病,发病与胰岛素(Ins)抵抗和(Ins)分泌不足 有关。 相对特征: 多有肥胖或肥胖前病史 多成年发病(40岁以后发病) 起病缓慢,症状不典型,无酮症倾向 无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损伤,胰岛细胞自身抗体(-) 血清中胰岛素、C肽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对胰岛素不敏感 (三)妊娠糖尿病(Gestation Diabetic Mellitus. GDM) 妊娠期才出现或发现的IGT或DM均为GDM,已有糖尿病的女病人以后妊娠不包括在内。这些妇女在产后5~10年有发生糖尿病的高度危险性。 病因: 糖尿病的病因复杂,总的来说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共同参与其发病过程。 (一)1型糖尿病: 与某些HLA有关,有家族遗传史;当病毒感染时可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胰岛细胞自身抗体,胰岛β细胞大量破坏,以致胰岛素不足,发生1型糖尿病。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得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3、心理社会状况。?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要点?1、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2)一般护理? 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 3)注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得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况、? 时处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3、给药护理?

3)及时记录服至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得逆顺变化。? 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得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4、饮食护理? 水果为主。?2)昏迷与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5、情志护理? 解除患者得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6、临证(症)施护?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遵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生活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多得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得变化,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1、护理评估 1.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1.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1.3、心理社会状况。 1.4、辩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 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 络证。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内科急诊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延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2.1.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2.1.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清洗。 2.1.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2.2.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2.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2.3、给药护理 2.3.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3.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2.3.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德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2.3.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2.4、饮食护理 2.4.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4.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2.5、情志护理 2.5.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5.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心理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2.6、临证(症)施护 2.6.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6.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醒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时,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2.6.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糖尿病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病情观察】 1.询问既往饮食习惯,饮食结构和进食情况及生活方式、休息状况、排泄状况、有无特 殊嗜好。 2.有无糖尿病家族史,泌尿道、皮肤、肺部等感染。 3.观察有无低血糖表现。 4.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注意观察有无血管、神经系统异常。 【症状护理】 1.感染的护理: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加强口腔、皮肤和阴部的清洁,做到勤换内衣。 2.肢体麻木、疼痛的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鞋袜不宜过紧,保持趾间干燥、清洁。经常 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泡、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不要修剪过短。应禁烟限酒,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3.眼部病变的护理: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视力下降时,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 【主要护理措施】 1维持营养平衡 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饮食计划并指导患者正确进食,具体计划因人而异。饮食治疗原则为在满足机体需要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总热量、合理搭配营养素以及合理安排饮食。 2 运动治疗 运动原则强调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适可而止、持之以恒。据个人喜好选择轻、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骑自行车、健身操、太极拳等。运动时间一般坚持30-60 分钟,每周至少运动3天。不宜空腹运动,每次运动宜选择餐后1小时。运动强度 因人而异,以运动后脉率应达(170-年龄)、且不感到疲劳为宜。 3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指导血糖控制达标的重要措施,也是减少低血糖风险的有效手段。 采用便携式血糖仪检测,检测频率取决于治疗目标和方式。

4 用药护理 指导患者按医嘱使用降血糖药,不可随意加减剂量,定时定量进餐,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密切监测用药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 (1)?注射胰岛素病人护理 *胰岛素需置于0-5 C冰箱存放。 *抽吸胰岛素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摇匀并避免剧烈振荡。 *观察和预防胰岛素不良反应,如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及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 *两种胰岛素合用时,先抽吸短效胰岛素,后抽吸中效及长效胰岛素。 (2).胰岛素使用法: *指导所使用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及注意事项。 *指导低血糖反应的紧急处理,食用糖水、高糖等。 5健康教育 a.向患者解释糖尿病的有关知识,说明糖尿病是一种需终身治疗的慢性疾病,能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使用降血糖药得到控制,其预后取决于血糖是否得到控制和有无并发症。 b.解释严格控制饮食的重要性,知道患者进行饮食疗法;每日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搭配均 匀,分配一般为1/5、2/5、2/ 5 或1/3、1/3、I/ 3。 c.教会患者及家属测尿糖、血糖,胰岛素的抽吸、注射技术及饮食量、降血糖药物的剂量 的调整方法。了解糖尿病控制良好的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饭后2h血糖< 11.1mmol/l、 糖化血红蛋白ATC詣%。 d.按时测体重,必要时记录出人量。 e?每日起居应有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f.病人易产生焦虑,应鼓励病人保持情绪稳定,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坚持控制血糖,可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并给予精神上的支持。 g.足部护理: (1)定期检查足部皮肤,以早期发现病变。 (2)促进足部血液循环,以温水浸泡双脚,时间不可过长,5分钟左右,冬季应注意保暖,避免长时间暴露于冷空气中。 (3)以润滑剂按摩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长裤、袜、鞋。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人的中医护理常规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3、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品的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5、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消除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中风的护理常规1

中风(脑梗塞)护理常规 中风是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謇涩,或仅见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 一、护理评估 (一)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二)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分型: 1、中脏腑: (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痰鸣漉漉,肢体瘫软,手足不温,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身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聩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 (1)风火上扰证:眩晕头痛,面红耳赤,心烦易怒,尿赤便干,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而干,脉弦数。 (2)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3)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脉弦滑而大。 (4)阴虚风动证:感觉减退或消失,眩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而体瘦,少苔或无苔,脉弦细数。 (5)气虚血瘀证:面色咣白,气短乏力,口角流涎,自汗出,手足肿胀,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有齿痕,脉沉细。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必要时吸痰;呼吸急促者予以吸氧;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风火上扰入睡困难者可睡前按摩涌泉穴100次。 3、注意患肢防寒保暖,保持肢体功能位置,被动活动患肢,防止关节僵硬变形。病情稳定后指导病人练习康复体操。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二)病情观察及并发症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消渴病的护理查房

(一)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二)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 ①三餐热量分配 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 (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 (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 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身携带甜点心及病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 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

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和肌注胰高血糖素。

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护理常规

妊娠期糖尿病护理常规 1、指导孕妇认识饮食治疗的重要性,遵医嘱给低糖饮食。 2、遵医嘱按时监测血糖、尿糖,注意观察有无低血糖征象,如出现头晕、心慌、烦躁不安、出冷汗,脉搏增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3、加强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情绪,配合治疗,避免过度疲劳。 4、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于餐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注射后按时进餐,严密观察用药后反 应,预防低血糖的发生,如出现头晕、烦躁不安、心悸、出冷汗、脉搏快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 5、加强对孕妇和胎儿的监护,指导孕妇自测胎动。 6、指导孕妇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胎膜早破者勤换会阴垫,每日会阴擦洗两次,必要时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7、遵医嘱给予地塞米松促胎儿肺部成熟。 8、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食欲减退、恶心恶吐、嗜睡、呼吸深大、呼气可闻及烂苹果 味、眼球下陷等酮症酸中毒征象时,应及时报告医生。 10?注意皮肤清洁,观察下肢皮肤情况,长期卧床患者应采取措施预防压疮、肺炎、尿路感染等。 11、加强产后观察,预防产后出血。 12、指导产妇做好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保持皮肤、口腔卫生,预防感染。 13、做好出院指导,如尿糖的自我监测,定期产科保健和内科复查、做好避孕等。 先兆流产护理常规 1. 按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 3. 安慰孕妇,遵医嘱用药。 4. 注意阴道出血和腹痛情况,若出血超过月经量或伴有阵发性腹痛,报告医生。 5. 保持外阴清洁。 先兆早产护理常规 1. 按产前护理常规。 2. 卧床休息,左侧卧位,尽量不做或少做腹部,肛门检查,必要检查时动作轻柔, 3. 胎膜早破者,按胎膜早破护理常规。 4. 孕未满28周者每日听胎心1-2次。 5. 遵医嘱给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 6. 有宫缩者报告医生,按医嘱给硫酸镁或安宝等抑制宫缩,注意控制药物滴速。使用硫酸

糖尿病的护理常规

糖尿病的护理 一、概念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的。 二、护理问题 1、潜在并发症:低血糖/高血糖与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不稳或突发事件有关与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当或感染、创伤等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高于机体需要量 3、有感染、受伤的危险与糖尿病病人组织中糖含量高及免疫功能受损有关与糖尿病患者末梢感觉功能障碍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糖尿病患者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5、知识缺乏与糖尿病缺发相关知识及保健措施有关 6、焦虑与血糖控制不稳定及需长期治疗有关 三、护理措施 1、患者血糖控制基本平稳的情况下可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避免过度疲劳。如果出现任何症状加重或感觉不适,应适当休

息. 2、严格饮食管理,给予糖尿病饮食。 3、遵医嘱糖尿病治疗,观察降糖药的副作用,及时处理低血糖。如出现心慌、脉速、出汗、饥饿感,甚至昏迷等低血糖反应时,及时报告医师并抢救处理。其处理:一旦确诊低血糖发生,立即口服能快速升高血糖的物品,如一杯饮料(雪碧、可乐、果汁等)、糖果(水果糖、奶糖、巧克力糖)、糖水(温开水冲白糖或葡萄糖25~50g)、口服葡萄糖片、一勺蜂蜜或果酱等,如果5分钟内症状仍无改善,应再服糖1次,若10分钟仍无改善,考虑静脉输注葡萄糖溶液。切不可用低热量饮料或甜味剂食品治疗低血糖。 4、评估病情变化,注意监测生命体征、血糖、血酮、尿酮、电解质及体重等情况,预防糖尿病并发症。若出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处理。 5、指导患者进行运动疗法,注意运动安全.如患者出现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血糖〉 16. 7mmol/l.或空腹血糖〈4. 5mmol/l (应适当加餐后再运动);尿中有酮体;足部或下肢感觉异常;心悸,气促,恶心,眩晕;身体突然发生的剧烈疼痛;视物模糊等。 6、协助口腔及皮肤护理。注意保护足部,避免穿过紧的鞋、袜,防外伤致足部感染。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 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 (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 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 1 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1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 1 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 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

面瘫,中风,痹症的中医护理学常规

面瘫的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面瘫即面神经麻痹,由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以至经气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起病突然,每在睡眠醒来时,发现一侧口眼向健侧歪斜,闭目不能,口角下垂,面部板滞,麻木,松弛,或耳后疼痛,耳鸣,流泪,额纹消失,鼻唇沟平坦等。可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 【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应安静、舒适,保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在急性期应注意休息,不可劳累过度。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生活、休息,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激动和不良因素刺激。 (3)做好心理护理:耐心的劝解安慰患者,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配合治疗,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4)鼓励患者提高自护的能力:指导患者掌握一些自护的常识。如:按摩面部的皮肤、扣齿、鼓腮、皱眉;用湿温毛巾热敷面部;避免面部直接吹风,寒冷天气出门戴眼镜、口罩,避免感冒;对年龄小的患者还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以达到配合治疗的目的。(5)指导患者自我锻炼,自我按摩 ①表情动作训练:对镜子进行皱眉、闭眼、示齿、鼓腮、吹口哨 等运动,训练时按体操节奏进行,每个动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

每天进行2-3次。 ②自我按摩,可按健侧肌运动方向按摩患侧,由于面部肌肉非常 薄,按摩时用力应柔软、适度、持续、稳重,每日早晚各进行 一次。 ③湿温毛巾热敷面部,以改善血液循环,每天可进行2-3次。 【健康教育】 1 急性期后可加强身体锻炼,以增强抵抗力。 2 夏季避免头部位于风口窗隙处睡眠,冬季注意面部和耳后保暖。 3 指导病人自行对镜按摩瘫痪的面肌,每日3-4次,每次3-10分钟,神经功能开始恢复后,可对镜练习瘫痪肌的各单个面肌的随意运动。 4 按摩方法用手掌紧贴瘫肌做环形按摩,也可顺瘫肌收缩的正常方向做按摩,手法适宜轻。

消渴病肾病护理常规

消渴病肾病护理常规 因消渴病日久及肾,损伤肾气所致。以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尿少浮肿、畏寒肢冷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与膀胱、三焦有关。糖尿病肾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血糖、血压、水肿、尿量、恶心、呕吐等情况。 2.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脾肾阳虚证、心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探视,以防交叉感染。 (3)阳虚证,病室向阳,避免潮湿阴冷。 (4)肾衰患者早期可以适当参加工作及轻体力劳动,注意不要疲劳;而对于症状较明显,肾功能损伤较严重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5)勤洗澡,勤漱口,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发生。 (6)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定时测量体重、血压、血糖。有腹水者定时测量腹围。 (7)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神志、呼吸、血压、水肿、二便、舌脉以及皮肤瘙痒等变化。2)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恶心、呕吐、腹泻,甚至吐血、便血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病情淡漠、头痛嗜睡、烦躁不安、精神恍惚、神昏谵语、呼吸急促或深而慢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 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 (2)应用清氮方煎剂灌肠治疗时,观察用药后效果及反应。应注意保护肛门周围皮肤。 3. 饮食护理饮食宜糖尿病饮食,低盐、低脂及优质低蛋白之品 4. 轻情志护理加强情志护理,进行心理疏导,消除悲观绝望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 5. 临证护理 (1)脾肾阳虚者,呕吐频繁时,遵医嘱给予针刺或在舌面上滴姜汁数滴。(2)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中药泡水代茶饮。 (3)口中尿味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汤含漱。 (4)神志不清、躁动不安或抽搐者,实施保护性约束。 6. 并发症护理 (1)出血 ①密切观察患者有无鼻粘膜、口腔黏膜出血,观察二便,呕吐物,痰液的颜色、性质及有无出血倾向。 ②保持口腔清洁,用软毛刷刷牙。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护理常规 姜小林 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 四大类。 1护理评估: 1.1发病诱因 1.2半身不遂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1.3评估患肢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1.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CT等检查结果。 1.6辩证:中经络(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元神衰败证)。 1.6.1肝阳上亢主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黄或燥,脉弦有力。

1.6.2风痰阻络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1.6.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1.6.4气虚血瘀主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包腻,脉细弦或数。 1.6.5阴虚风动主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急性期中脏腑患者不在本科治疗) 1.6.6风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1.6.7痰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昏愦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6.8痰湿蒙窍主证: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1.6.9元气衰败主证: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白腻,脉散或微。

中风护理常规

中风护理常规 姜小林 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得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得病症。“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得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1护理评估: 1、1发病诱因 1、2半身不遂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1、3评估患肢功能,下肢感觉与肌力、大小便情况。 1、4生活自理能力与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CT等检查结果。 1、6辩证:中经络(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元神衰败证)。 1.6.1肝阳上亢主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黄或燥,脉弦有力。 1.6.2风痰阻络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1.6.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1.6.4气虚血瘀主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包腻,脉细弦或数。 1.6.5阴虚风动主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急性期中脏腑患者不在本科治疗) 1.6.6风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1.6.7痰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昏愦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6.8痰湿蒙窍主证: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1.6.9元气衰败主证: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白腻,脉散或微。 2护理要点 2、1一般护理 2.1.1按中医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中医针灸科护理常规。 2.1.3针灸前做好准备与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摆好舒适体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病(中风后遗症) 因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于脑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等为主症。病位在脑,涉及肝肾。 临床表现 中风后遗症属中医"偏瘫"、"偏枯"、"偏废"等病证范畴。根据其临床 表现常可分为气虚血瘀、肝肾亏虚、脾虚痰湿等证型。 (1)、心肾阳虚型表现为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謇,肢体不 遂,畏寒肢冷,心悸气短,眩晕耳鸣,血压偏低,舌红干或胖嫩,苔白, 脉沉细。 (2)、肝阳上亢型表现有高血压病史,常头痛,眩晕,心烦易怒,咽 干口苦,失眠多梦,中风偏瘫后血压持续升高,上述症状不减,且口眼歪斜,言语謇涩,脉弦滑或弦数,苔薄黄或黄腻。 (3)、气虚血瘀型表现为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神疲乏力, 面白少华,头晕心悸,血压偏高或不高,舌质淡或有瘀点,苔薄白,脉沉 细或弦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神志、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 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肝阳 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一般护理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 急性期要求在发病2周以内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 涎较多者,可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 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瘫痪肢体功能位置并适当被动运动患肢与关节。 4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液清洗口腔;眼睑不能 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位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 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病情观察 1 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智、瞳孔、四肢活动等情况。 2 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中风护理常规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中风护理常规 姜小林 中风又名卒中,系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不语或言语蹇涩为主症的病症。“中”为打击之意,又为矢石之中。“风”善行而数变,又如暴风疾至。古人将此类症状与所观察自然现象联系起来,用比喻的方法为疾病命名,中风就此得名。中风分为缺血性中风(短暂脑缺血发作、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梗塞、腔隙性高梗塞、脑梗塞)、出血性中风(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脑病、血管性痴呆四大类。 1护理评估: 1.1发病诱因 1.2半身不遂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1.3评估患肢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1.4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CT等检查结果。 1.6辩证:中经络(肝阳上亢证、风痰阻络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阴虚风动证)。中脏腑(风火闭窍证、痰火闭窍证、元神衰败证)。 1.6.1肝阳上亢主证:半身不遂,舌强语蹇,口舌歪斜,面红目

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舌黄或燥,脉弦有力。 1.6.2风痰阻络主证: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蹇,肢体麻木或手足拘急,头晕目眩,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 1.6.3痰热腑实证:半身不遂,舌强不语,口舌歪斜,口粘痰多,腹胀便秘,午后面红烦热。舌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大。 1.6.4气虚血瘀主证:半身不遂,肢体软弱,偏身麻木,舌歪语蹇,手足肿胀,面色淡白,气短乏力,心悸自汗。舌质暗淡,苔薄白或包腻,脉细弦或数。 1.6.5阴虚风动主证:半身不遂,肢体麻木,舌强语蹇,心烦失眠,眩晕耳鸣,手足拘挛或蠕动。舌红或暗淡,苔少或光剥,脉细弦或数。 (急性期中脏腑患者不在本科治疗) 1.6.6风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肢体强直,口燥,项强,两手握紧拘急,甚则抽搐,角弓反张。舌红或绛,苔黄而燥或焦黑,脉弦数。 1.6.7痰火闭窍主证:突然昏倒,昏愦不语,燥扰不宁,肢体强直。痰多息促,两目直视,鼻鼾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有力。 1.6.8痰湿蒙窍主证:突然神昏嗜睡,半身不遂,肢体瘫痪不收。面色晦垢,痰涎涌盛,四肢逆冷。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缓。 1.6.9元气衰败主证:神昏,面色苍白,瞳孔散大,手撒肢逆,二便失禁,气息短促,多汗肤凉。舌白腻,脉散或微。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护理常规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护理评估】 1.当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时,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嗜睡或烦躁、呼吸加深。后期血压下降,四肢厥冷,重者昏迷。 2.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出入液量 3.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 【护理措施】 1.卧床休息,昏迷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注意安全防范,如加床栏、使用约束带等。 2.立即用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1~2条,严格按医嘱调节滴速,先快后慢,如无心力衰竭一般在2小时内需输入1000~2000ml液体,以后根据血压、心率、尿量、末梢循环情况及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速度,24小时输液总量约4000~5000ml。 3.严格控制胰岛素给药速度:加强血糖监测,血糖下降速度以每小时3.9~6.1mmol/L为宜,血糖下降过快或过慢均应与医生联系,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当血糖降至13.9mmol/L时改为输注葡萄糖溶液,按每3~4g葡萄糖加1U胰岛素计算。告知病人进餐前仍需皮下注射胰岛素。 4.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变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定期监测血糖、血酮、尿糖、尿酮、血气分析及电解质。采血必须在非输液肢体侧进行。用胰岛素治疗期间,测量血糖每1~2小时一次。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每3~4小时测量一次,至基本恢复正常。 6.观察病人水电解质失衡及脱水现象,如眼球凹陷、唇裂、口腔、皮肤黏膜干燥,感觉异常、麻痹等有无好转或加重。 7.鼓励清醒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8.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素剂量不足、暴饮暴食、精神过度紧张等。 【护理指导】 1.鼓励清醒病人大量饮水,昏迷者可鼻饲温开水,每日饮水量应达4000ml。进清淡饮食,保证主食摄入量,暂禁脂肪类食物,直至酮症消失。 2.告知病人及家属避免酮症酸中毒的诱因,如感染、外伤、中断胰岛素治疗或应用胰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