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听语言选择题部分一

视听语言选择题部分一

视听语言选择题部分一
视听语言选择题部分一

一、单项选择题

1、在(B)中,导演往往借助场面调度寄托某种寓意或象征某种事物的内涵。

A、重复场景调度

B、象征场景调度

C、分切场景调度

D、平面场景调度

2、远景的定义是(D )。

A.表现人物的全身或相对完整的场景全貌 B.表现广泛空间

C. 能容下一群人的场景

D.以上都对

3、关于场景的说法,一下错误的是(B )。

A.所谓场景,是指具有远近空间层次感的场面构图

B.从故事题材来看,动画场景包括显示生活类、古代生活类

C.从所要表现的内容来看,动画场景包括城市建筑类、自然风景类

D.好的场景能够烘托整体动画气氛,因此在动画的各个分工画场景是工作量最大的一个环节

4、以下那种是蒙太奇的叙事方法(B )

A.分割式 B. 重复式 C.平行式 D.以上都不对

5、摄影机镜头与画面逐渐的远离,画面的外框逐渐变大,画面内的景物逐渐增多,这种镜头运用的方法叫做(B )。

A .推镜头B、拉镜头 C.摇镜头 D.跟镜头

6、当被摄对象静止不动时,通过其目光看向某一物体的视线之间形成的虚拟线就是(D)。

A.关系轴线

B.光线轴线

C.运动轴线

D.方向轴线

7、摇镜的定义是( B )。

A.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进行扇形拍摄

B.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六面空间进行扇形或环形拍摄

C.以摄影机为中心,向四周空间进行环形拍摄

D.以上都不对

8、一束平行光通过镜头时,在光轴上汇聚一点,称为( B )

A.焦距 B.焦点 C.主体 D.焦点距离

9、动态构图是影视作品所特有的一种构图类别,根据画面中拍摄对象和摄像机的运动情况可以把动态构图分为(D)

A.被摄对象运动构图

B.摄像机运动构图

C.被摄对象和摄像机同时运动的构图

D.以上都是

10、以下类型不属于画面拍摄角度的是(d)。

A、几何角度

B、客观角度

C、主观角度

D、拍摄角度

11、看到人物顶部摄像机( b )所在的位置。A.仰视 B.俯视 C.侧视 D.后视

12、( C )是指镜头的机位不变,景物会有上下左右移动位置。

A.移动镜头 B.推动镜头 C.移动背景 D.推动背景

13、能看到物体顶部的角度是( a )

A.俯视 B.仰视 C.平视 D.侧视

14、下面哪个不是画面构图得基本元素( C )

A.背景 B.均衡 C.镜头 D.主体

15、一组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的组接方式是(A)

A 静接静B动接静C静接动D蒙太奇手法

16、利用轴线表现对话的难度在于角色并不总是面对面谈话,角色不会也不应当在对话中总保持一个位置,两个演员可以采取同样的姿势或各自选择不同的姿势,坐姿,倚姿(或向后靠在支撑面上,或向前以肘支撑着)、立姿都很常见。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下述哪一项原理?

(D )

A.动接动

B.头部原理

C.轴线规则

D.三角形原理

17、下列哪一个概念使电影彻底脱离了最初的“活动照相”阶段,从简单的记录生活的工具演变为一门新兴的艺术形式?(B )

A.镜头 B.景别 C.色彩 D.灯光

18、场面调度的目的是什么?(C )

A.让演员随心所欲地移动

B.让摄影机随心所欲地移动

C.把剧情的涵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

D.让演员和摄影机都随心所欲地移动

19、电影艺术所特有的表现手段和最突出的形式特点是(D)

A画面B声音C色彩D蒙太奇

20、有时候动画片导演为了更好的表达剧情,突出角色的表演和动作展示自然景色就会采用哪种技术手段。(A)

A运动镜头 B 静态镜头C拉镜头D转换镜头

21、1906年(B)制作了世界上的第一部动画片《滑稽脸的幽默相》

A爱迪生B布雷克顿C埃米尔.科尔D温瑟.麦凯

22、下列哪位人物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C )

A.温瑟·麦凯

B.迪斯尼公司

C.埃米尔·雷诺

D.宫崎骏

23、在电影问世不久,格里菲斯等人就注意到了电影蒙太奇叙事表意的作用,后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和普多夫金等相继探讨并总结了蒙太奇的规律与理论,形成了早期的(D)

A电影学派B格里菲斯学派C美学学派D蒙太奇学派

24、影视构图视点多,有多少镜头就有多少视点。如像电影那样采用运动摄影拍摄,在一个镜头里不止一个视点,其方位、角度、景别会发生不断变化。视点的多变,给画面构图带来无穷的变化,即(A)

A视点变构图变B构图变视点变C多角度摄影D画面可变性

25、影视中画面的构图决定了画面的平衡性,非常重要,构图处理中有哪几种基本画面形式(C)

A平行式构图、垂直式构图、中心点构图、广角构图、“S”式构图

B水平式构图、中心点构图、两点式构图、三角式构图、广角构图

C水平式构图、垂直式构图、斜角式构图、三角式构图、“S”式构图

D平行式构图、中心点构图、斜角式构图、分散式构图、两点式构图

26、(A)是影视造型语言中最基本的单位,和绘画的含义不同,它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A镜头画面B声音C色彩D人物主体27、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的景别。(B)

A远景B大全景C全景D中景

28、(C)是世界电影的先驱,他们拍摄并且放映了电影史上的第一批标志着出奇电影高水平的影片,开创了电影真正地历史。

A乔治梅里埃B万氏兄弟C卢米埃尔兄弟D格里菲斯29、立体放映早在电影发明之前就已出现,当时被称为“双色立体放映法”,这种放映的缺点是(A)

A人们不能看见彩色B人们不能听见声音

C对眼睛伤害很大D光线从左边或右边偏离分散,画面不清30、鲍特的早期电影《火车大劫案》摆脱了实际时间的束缚开创了还运用了(D)将故事的先河从而发展了电影叙事。

A地理蒙太奇B叙事蒙太奇C结构蒙太奇D交叉蒙太奇31、为了使电影形像的造型具有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处理电影场面调度时,可以从剧情的需要出发,灵活运用三种手法,以下不属于方法中的是:(C)

A纵深调度B重复调度C横向调度D对比调度

33、比如,一场戏是刚结完婚的妻子在村口一棵榕树下送别丈夫上前线作战。另一场戏是数年后,同在这棵榕树下,妻子迎接丈夫立功凯旋归来。当观众看到第二场戏时,势必会联想到第一次出现的情境,从而对这一对夫妻的离别和重逢有更深的感受。这是运用了哪种场面调度手法:(B)

A纵深调度B重复调度C横向调度D对比调度

34、由导演根据文学剧本提供的思想与形象,经过总体构思,将未来影片中准备塑造的声画结合的银幕形象,通过(A)的方式予以体现。

A分镜头B合成影片C镜头语言D剧本35、(A)是为了故事情节服务的,通过不同的剪辑方法来完善故事情节,传达故事内容,让观众了解故事梗概。

A镜头剪辑B画面剪辑C声音剪辑D动画剪辑

36、美国华纳公司推出的(C)标志着末片时代的结束。

A《一个国家的诞生》B《大独裁者》C《爵士歌王》D《雨中曲》

37、视觉暂留原理最早是由英国科学家(B)在1842年公布的。

A牛顿B罗杰特C爱森斯坦D普拉托

38、声音是以(B)的形式传播的。

A介质B声波C声源D脑波

39、(D)是一切视觉艺术的中心问题。

A空间B形象C造型D运动

40、电影镜头的空间关系不仅与空间距离有关,还与(A)有关。

A时间B运动C感知D声音

41、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动画的技艺是从下述哪一项开始的?(B)

A影院动画B实验动画C电视动画D叙事动画

42、中国美术电影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由上海万氏兄弟拍摄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动画,其中影响较大的是长片(C)

A《葫芦娃》B《小蝌蚪找妈妈》C《铁扇公主》D《大闹天宫》

43、(C)是利用人或物做前景,背景处得人物在纵深处由后面走向前面,即有全景走向近景,A平面场景调度B分切场景调度C纵深场景调度D对比场景调度

44、在制作场景效果图时从正常的平视角度讲,画幅规格应以水平度角以内,垂直度以内,形成左右大于上下的椭圆形范围。( C )

A 30 40

B 30 45

C 40 30

D 45 30

45、蒙太奇一般是对(C )的独立镜头进行组合,而使其产生的效果比每个单独的镜头看上去要丰富

A一个以上B两个以上C三个以内D四个以内

46、以下类型不属于景别的是(d)。

A近景B中近景C远景D中远景

47、(A)是指前一个镜头逐渐消失隐黑后下一个镜头逐渐显出来,达到转场的效果。

A淡入与淡出B画中画C叠化D黑场过度

48、(D)是声画关系的状态。

A声画同步B声画平行C声画对立D以上都是

49、利用前一个镜头的主体角色去看,后一个镜头表现主体角色所看到的场景是(B)

A特写镜头转场B主观镜头转场C相同主体镜头转场D空镜头镜头转场50、最适合表现人物动作的景别是(D)

A特写B全景C近景D中景

1.下述哪一项是将文字转换为可视画面的第一步?其中包括人物的移动、镜头的移动、视角的转换等,并配上相关文字阐释。( A )

A.分镜头

B.原画

C.背景设定

D.画面设计

2.下述哪一类摄影是电影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独特表现手段,是视听语言的独特表达方式,也是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 D )

A.旋转

B.固定

C.静止

D.运动

3.在运用镜头的不同摄法的时候,最重要的原则是( D )

A.在摄影机机身和机位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拍摄

B.要努力把各种不同的摄法同内容结合起来

C.可以更换被摄对象和景别,而不能更换场景

D.镜头要大致采用运动和静止两种摄影方法

4.下述哪一个概念是苏联导演爱森斯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年在《未来的有声影片》(创作宣言)一文中首次提出的?( )

A.音画对立

B.音画对位

C.镜头

D.音画并行

5.下述哪一类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

A.对比性

B.重复性

C.纵深

D.平面

1.______的出现,构成了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次大革命。( )

A.口头语言 B.文字 C.视听语言 D.音乐

2.提出“视觉暂留”理论的是( )

A.爱森斯坦

B.罗格特

C.巴赞

D.牛顿

3.放映机是以每秒______格运动的。( )

A.23

B.24

C.26

D.22

4.下列人物中,不属于苏联蒙太奇学派的是( )

A.爱森斯坦B.普多夫金C.库里肖夫D.索科洛夫

5.在电影《_______》敖德萨台阶的段落中,通过对时间的延续扩展了空间幅度。( )

A.战舰波将金号B.红色沙漠C.母亲D.公民凯恩

6.不属于暖色调的是( )

A.红B.紫C.黄D.橙

7.摄像时运用最多的一种拍摄方向是

A.正面B.正侧面C.斜侧面D.背面

8.哪种用光可以使人物显得年轻?( )

A.顺光B.侧光C.逆光D.顶光

9.下面哪种运动方式可以象“拉镜头”一样,展现出新的环境,造成意外的戏剧效果( )

A.推B.升C.降D.跟

10.下面不属于镜头调度范围的是( )

A.演员的位置、动作、行动路线 B. 摄影机的机位C.拍摄距离

D. 摄影机的运动方式

11、只能表现事物的全体、全貌,而不包括其周围环境的镜头的景别是。

A.远景B.全景C.中景D.近景

12.电视教材中,为了表现主体事物在空间的位置和所处的周围环境或者表现主体事物与周围事物的相互关系,可以采用运动镜头的形式是。

A.跟镜头B.推镜头C.拉镜头D.虚镜头

13.下列一组镜头采用的组接方式是。(1)全景:足球场上,一群学生在踢足球;(2)中景:一学生起脚射门,球向球门飞去;(3)远景:对方守门员飞身扑球。A.动接动B.静接静C.静接动D.动接静

14.当光线的方位与被摄物的正前方成90度角,这时被摄物立体感强,这种光线是。A.顺光B.顺侧光C.侧光D.逆光

15.午间的日光的色温一般为。

A.2000K B.3500K C.4400K-4600K D.5300k-5500k

16.为了保证在变焦拍摄过程中图像始终是清晰的,必须进行。

A.聚焦调整B.黑白平衡调整C.光圈调整D.增益调整

17.要使拍摄的画面既有被摄物的正面又有被摄物的侧面,立体感和纵深感较强,可使用的拍摄方位为。

A.正拍B.斜侧拍C.侧拍D.反拍

18.关于组合编辑和插入编辑,以下论述不正确的是。

A.用新磁带编辑第一个镜头必须用组合编辑

B.插入编辑必须在有连续的控制信号的磁带上才能进行C.组合编辑可以用来修改已编辑好的电视节目D.组合编辑的编辑出点后会有一截无信号段

19.世界公认的电视诞生日和诞生地是

A.1936年11月2日英国

B.1958年9月2日德国

C.1900年11月2日法国

D.1941年7月1日美国

20.视频分量信号的亮度标准值是。

A.0.6VP-P B.0.7VP-P C.1.0VP-P D.1.1VP-P

21.摄像机CCD的含义是。

A.摄像管B.扫描器C.电荷耦合器D.压缩器

22.用浅蓝色的纸代替白纸对摄像机进行白平衡调节,其结果会使画面色调。A.正常B.偏红C.偏蓝D.偏青

23.改变画面的景别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改变拍摄的距离,一种是改变。A.镜头的光圈大小B.镜头的聚焦点C.镜头的后焦距D.镜头的焦距

24.一对一电子编辑系统的设备构成包括一台编辑放像机、一台编辑录像机、一台编辑控制器以及一台或两台。

A.摄像机B.监视器C.寻像器D.显示器

25 .在电视节目制作时,参与切换的信号源必须保证“时间统一”,时间统一指的是各种信号源必须做到。

A.拍摄时间统一B.严格同步C.切换时间统一D.时间码统一

26.如果演播室的布光方式是三点布光,那么,主光与轮廓光的光比一般为。A.1∶2 B.1∶1 C.2∶1 D.3∶1

27.进行组合编辑或插入编辑时,不论是素材带还是成品带,其编辑入点之前都必须有几秒钟以上的连续的CTL信号。( )

28.以下对摄像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描述错误的是

A.熟悉摄像机的性能,掌握摄像机的各项操作技术

B.能熟练并稳定操作摄像机的镜头运动

C.熟练掌握画面构图、摄像布光等摄影技术D.摄像时发挥想象力,独立完成工作29.镜头1: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滴下几滴红墨水。镜头2:完全扩散均匀的淡红色溶液。以上两个镜头采用最佳的组接技巧是

A.切B.X淡变特技C.V淡变特技D.混合特技

30.画面:青菜地,蝴蝶飞来飞去。蜜蜂在花朵上采蜜。蝴蝶飞落在大葱上。解说词:在自然界,到处都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昆虫。以上解说词在图解型电视教材中所起的作用是A.补充画面B.提示画面C.概括画面D.强化画面

23.用来表现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动,使观众既能看到环境,又能看到人的活动和人物之间交流的景别是A.全景B.中景C.近景D.特写

24.观众既能看清马拉松比赛中运动员的运动姿态,又能欣赏到比赛沿途的美丽风景。达到上述要求的镜头是A.推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移镜头25.镜头1:小孩走路,从全景推至走动着的脚;镜头2:从走动着的脚拉出一个成人在走。将以上两个镜头进行组接是利用的转场组接方式。A.动作组接B.物体组接

C.因果关系组接D.出入画面组接26.卤钨灯的色温为A.2100K B.3200K C.5500K D.6000K

27.光线使物体出现阴阳面,阴暗反差十分强烈,而且物体有明显的横线投影,一般不宜拍摄人像,但其立体感强,轮廓线条突出。上述光是A.顺光B.顺侧光C.侧光D.逆侧光

28.日出后日落前一小时日光的色温为A.1850K B.3500K C.5500K D.7000K 29.以下适宜于表现高大物体的拍摄是A.平摄B.俯摄C.仰摄D.顶摄

30.要实现画面中某些物体突然变化,如鸡蛋突然变成小鸡,物体突然出现或消失等现象,可采用摄像特技。A.光圈操作B.聚焦操作C.停机再拍D.定时拍摄31.背景光是基础光的

A.0.8~1.0倍B.1.0~1.2倍C.1.2~1.5倍D.1.5~2.0倍

32.表现人物的回忆、联想、幻想通常采用A.切B.X淡变特技C.V 淡变特技D.混合特技33.大场面布光先后顺序为

A.主体光——场景光——背景光B.主体光——背景光——场景光C.背景光——场景光——主体光D.场景光——背景光——主体光34.镜头运动方向相反的编辑点采用( )组接。A.动接动B.静接静C.动接静D.静接动35.用画面的全部来表现人或物的某一生动或重要的局部细节的景别是A.全景B.中景C.近景D.特写36.摄像时被摄主体的主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变大,次要部分在画面中逐渐消失,从而将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表现的部位。上述镜头是A.推镜头B.拉镜头C.摇镜头D.移镜头

37.镜头1:拿起照相机在拍照的镜头。镜头2:拍摄的景物。

将以上两个镜头进行组接是利用______的转场组接方式。A.动作组接B.物体组接C.因果关系组接D.出入画面组接38.标准光源的显色指数Ra为A.100 B.97~99 C.80~90 D.65~75

39.光线造型效果均匀平淡,反差小,缺乏立体感,空间感,轮廓不明显,不宜表现有凹凸丰富层次和数量众多的物体。上述光是A.顺光B.顺侧光C.侧光D.逆侧光40.下面两镜头采用的组接方式是(1)特写:行驶火车上某人注视着窗外;(2)远景:窗外飞驰的景物。A.动接动B.动接静C.静接动D.静接静

41.色度键控源画面的背景一般选择______作为基准色。A.深红色B.深绿色C.深黄色D.深蓝色

42.彩色电视的视频信号包括亮度信号、色度信号和_________信号。A.色同步 B.行、场同步 C.复合 D.分量

43.用浅红色的纸代替白纸对摄像机进行白平衡调节,其结果会使画面色调 A.偏黄

B.偏红

C.偏蓝

D.正常

44.如果要对已经制作完成的成品带上中间某一段画面进行修改,一般要采用 A.间接编

辑 B.脱机编辑 C.组合编辑 D.插入编辑

45.在彩色电视制式中,采用相位交变方式的电视制式是 A.PAL制 B.NSTC制

C.NTSC制

D.SECAM制

46.虚拟演播室系统的联机部分包括:演播室色键合成系统、跟踪系统、场景生成系统和( )

A.计算系统

B.合成系统

C.建模渲染系统

D.识别系统

47.PAL制图像信号每秒钟由_____帧画面组成。A.24 B.25 C.30 D.50

48.哪种灯可产生散光,散弱的光束照射区域比较大,阴影柔和,但边缘模糊,而且会造成缓慢的减弱?

A.聚光灯

B.泛光灯

C.柔光灯

D.冷光灯

49.演播室要求的标准照度是_____勒克斯,才能保证摄像机对场景拍摄的基本效果。A.1000

B.1500

C.2000

D.3000

50.如果摄像机对着蓝色来调节白平衡,画面会偏什么颜色? A.蓝色 B.黄色

C.绿色

D.红色

51.彩色摄像机首先可以正确还原黑白图像,这样才可能真实还原彩色图像,因此摄像机在工作时为了能真实地还原所拍物体的色彩,在拍摄物体前,要进行 A.聚焦调整B.黑白平衡调整 C.光圈调整 D.增益调整

52.电视节目中,__ _是被摄主体不动,摄像机沿直线由远而近向主体推进所拍摄下的连续画面。

A.摇镜头

B.推镜头

C.拉镜头

D.移镜头

53.画面布局中,______是画面表达的主要对象和主题思想,也是画面的构图中心。A.主体 B.陪体 C.前景 D.空白

54.在两个镜头的画面组接时,两幅画面图像的渐变是互补交错进行的。这种技巧组接为

A.X淡变

B.V淡变

C.无技巧组接

D.圈入,圈出

55.在两个镜头的画面组接时,当图像A渐隐后相隔一段时间t的黑画面,然后才渐显图像B。这种技巧组接为

A.划入、划出

B.利用动作组接

C.U淡变

D.利用物体组接

56.拍摄方位中的______是指摄像机对着被摄物的正面拍摄,将主体常处于画面的中心,易于表现事物的基本特征。A.正拍 B.斜侧拍 C.侧拍 D.反拍

57.下列镜头中哪一种组接更符合事物发展逻辑?(1)刚刚出土的树木幼苗(2)已长大的树木成苗(3)一片枝叶茂盛的树林 A.(1)(2)(3) B.(1)(3)(2) C.(2)(1)(3) D.(3)(1)(2)

58.摄像要领中的摄速要匀指的是 A.画面的地平线要保持水平,不能倾斜

B.拍摄对象与范围、起幅与落幅、镜头运动、景深运用和焦点变化都要准确

C.画面要保持稳定,消除不必要地晃动

D.摄像机镜头运动的速度要保持均匀,不要时快时慢、断断续续

59.Video-CD所采用的视频压缩格式是

A.Mpeg-1

B.Mpeg-2

C.Mpeg-3

D.Mpeg-4

101、在同一场景拍摄的几个镜头,下列哪些组接会出现视觉跳动?A.不同景别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B.不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 C.相同景别和机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102.请判断图中各摄像机拍摄的镜头,哪一组镜头的连接会犯跳轴的错误?A、1、2、3 B、1、3、2 C、2、1、3 D、3、1、4

103.调整摄像机白平衡时,第一步需要做的是: A.将摄像机的寻像器的画面充满白色 B.根据环境的色温调整摄像机滤色片 C.按动摄像机的白平衡调整按钮 D.将摄像机的光圈打到自动位置

104.电视布光中,布主光一般选用型灯具,布辅光一般选用型灯具。A、聚光型散光型B、散光型聚光型C、直射型散射型D、直射型散光型

105. PAL制式影片的关键帧速率是__ _。A.24fps B.25 fps C.29.97 fps D.30 fps

106.Premiere cs3编辑的最小单位是__ ___。A.帧B.秒C.毫秒D.分钟107.我国普遍采用的制式为_ _____。A.PAL B.NTSC C.SECAM D.其他制式

108.PAL制式帧尺寸为__720*576像素__ __。A.720*576像素B.640*480像素C.320*288像素D.576 *720像素109.构成动画的最小单位为___ ___。A.秒B.画面C.时基D.帧

110.项目窗口主要用于管理当前编辑中需要用到的__ ____。A.素材片断B.工具C.效果D.视频文件

111.效果控制窗口不用于控制素材的_切换__ __ A.运动B.透明C.切换D.剪辑112.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导入素材的方法___ __。

A.执行“文件”è“导入”或直接使用该菜单的快捷键(Ctrl+I)组合键

B.在项目窗口中的任意空白位置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导入”菜单项C.直接在项目窗口中的空白处双击即可D.在浏览器中拖入素材

113.在Premiere中,可以为素材设置关键帧,以下关于在Premiere中设置关键帧的方式描述正确的是__ ___。

A. 仅可以在时间线窗口和效果控制窗口为素材设置关键帧

B. 仅可以在时间线窗口设置为素材关键帧

C. 仅可以在效果控制窗口设置为素材关键帧

D. 不但可以在时间线窗口或效果控制窗口为素材设置关键帧,还可以在监视器窗口设置114.在默认的情况下,为素材设定入点、出点的快捷键是__ ___ A.I和O B.R 和C C.< 和> D.+ 和-

115.使用“缩放工具”时按__ ___键,可缩小显示。A.Ctrl B.Shift C.Alt D.Tab 116.可以选择单个轨道上在某个特定时间之后的所有素材或部分素材的工具是_________ A.选择工具B.滑行工具

C.轨道选择工具D.旋转编辑工具117.粘贴素材是以_____ _定位的。A.选择工具的位置B.编辑线C.入点D.手形工具

118.卷页转场项中包括____ ___个卷页转场。A.6 B.7 C.5 D.8

119.滑行转场类型采用像____ ___转场常用的方式那样进行过渡。A.幻灯片B.十字形C.矩形D.X形

120.下面____ ___不能在字幕中使用图形工具直接画出?A.矩形B.圆形C.三角形D.星形

121.使用矩形工具,按下面____ ___键可以绘制正方形。A.Alt B.Tab C.Shift D.Ctrl

122.Premiere cs3中不能完成____ ___ A.滚动字幕B.文字字幕C.三维字幕

D.图像字幕

123.运动路径上的点越疏,表示图层运动____ ___ A.越快B.越慢

C.由快到慢D.由慢到快124.旋转7500

表示为___ ___。A.2×300 B.00

C.7200+300 D.7500

125.调整滤镜效果使用的是____________ 。A.效果控制窗口B.节目窗口C.效果窗口D.项目窗口

126.下面________效果不属于风格化效果。A.Alpha辉光B.笔触C.彩色浮雕D.偏移

127.透明度的参数越高,透明度_____ ___。A.越透明B.越不透明C.与参数无关D.低128、黄种人在使用抠像______ __背景录制比较容易抠像。A.红色B.绿色C.蓝色D.单色

129.使用图像蒙板时,蒙板中的___ ____产生遮挡效果。A.黑色B.白色C.蓝色D.灰色

130.下面_____ __选项不包括在premiere cs3的音频效果中。A.单声道B.环绕声C.立体声D.5.1声道

131、为音频轨道中的音频素材添加效果后,素材上会出现一条线其颜色是____ ___。A.黄色的B.白色的C.绿色的D.蓝色的

132.音量表的方块显示为_____ __时,表示该音量超过界限。A.黄色B.红色C.绿色D.蓝色

133.影片合成时参数设置不属于“常规”的参数是____ ___。A.“范围”下拉列表B.“完成的响铃提醒”复选框C.颜色深度D.“嵌入选项”下拉列表

134、数字图形图像中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内在属性不包括哪一项? A.颜色模型B.明暗程度C.分辨率 D.像素深度

是指组成数字图形与图像的像素数目,以水平和垂直的像素数表示。A.显示分辨率 B.打印分辨率 C.图像分辨率 D.扫描分辨率

135、人眼具有“视觉暂留”的时间特性,人眼对光像的主观亮度感觉与光像对人眼作用的时间并不同步,主观感觉亮度是的。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闪烁136、神器I800系列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以下哪个公司的产品。 A.中科大洋 B.索贝C.新奥特 D.奥维迅

137、下列有关脱机文件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在项目窗口中选中脱机文件,选择主菜单Project/Link Media命令,可以用真实素材替换脱机文件。

B.当脱机文件被实际捕获时,在项目窗口和时间线中仍需要手动替换成实际素材。

C.当源文件被删除或移动位置后,可以使用脱机文件作为占位符,以备后来用其他素材重新定位或替换。

D.脱机文件只是起到占位符的作用,虽然可以被管理和编辑,但在作品的编辑合成中没有实

视听语言 期末考试范围1

课后填空 1.视听语言: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主要的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2.追述动画发展的历史,应该说动画的技艺是从“实验动画”开始的。 3.实验动画片一般来讲是由个人编导、设计、制作、配音。 4.叙事动画片具有严谨的故事结构,明确的主人公,明确的时空关系以及明确的因果关系,一定模式的开头、情节的展开、起伏、高潮以及明确的结局。 5.叙事动画片中的影像首先是为剧情服务的,是大众的。 6.电视动画系列片的形式特征是每集与每集之间有相同的人物,演绎不同的故事。 7.二万五千年前石器时代洞穴上就有系列的野牛奔跑分析图,这是人类试图用笔(或石块)来捕捉动作的尝试。 8.中国唐朝发明的皮影戏,是一种有幕后透射光源的影子戏。 9.第一部动画片产生在电影之前,埃米尔.雷诺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只小鹿》。该片无论在艺术上还是在幽默风格上及人情味表现方面至今还无人能匹敌。 10.利用动画手段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从温瑟.麦凯开始的,他是第一个注意到动画艺术潜能的艺术家。 11.一个镜头是指摄像机连续不断的一次拍摄。 12.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镜头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镜头是由画面和音响组成的一个信息单位。 13.画面设计即画面构成,用来表达镜头影像基本构成的设计图,即将分镜表进行加工,画成接近原画的草稿,并由导演标注上完整的指示告知原话如何工作,是原画和背景设定的基础。 14.景别越大,环境因素越多。景别越小,强调因素越多。 15.在一部电影中,中景镜头所占比例较大,因而处理的是否得当,关系到影片造型的成败。 16.固定摄影善于表现人、物,观众能够在镜头中详细地观察被拍摄物体的对象,而不必受到各种其他运动物体的干扰。 17.俯拍角度在处理群众场面中课产生壮观宏伟的气势。 18.在拍摄升降镜头的时候经常会安排一些前景,加强空间深度的幻觉,产生高度感。 19.镜头主要分为:短焦距镜头(又称“广角镜头”)、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具有多层焦距的镜头则称为变焦镜头。 20.焦距越短,视角越宽阔。所以广角镜头能在较近的距离,拍摄比较大的范围。 21.景深长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大,画面中全部或是大部分的景物是清晰的;景深短指画面中对焦范围小,画面中只有局部的景物是清晰的。 22.景深主要是由镜头的口径来控制的。一般而言,光圈开口越窄,景深越短。它也受焦距的影响:广角镜头具有较深的景深;长焦距镜头的景深较浅。 23.景别可具体划分为大全景、全景、中景、特写、大特写五种。 24.大远景:一般用来表现原理摄像机的环境全貌,展示人物及其周围广阔空间环境、自然景色或群众活动大场景的镜头画面。 25.特写:指腋部或是两肩以上人物的头像或是其他事主体景别细部占满画面的景别。 26.主观视角:把摄影机当成一个演员的眼睛,将摄影角度和人物的眼睛的位置统一起来,这就是所谓的主观视角 27.推镜头:指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拍摄 18.在只有一个演员的情况下,关系轴线存在于他和他所观察的事物之间,一般不能超过关系轴线到另一侧去拍摄。 29.三角形摄像机布局原理的基本规则,就是选着关系轴线的一侧并保持在另一侧。 30.齐镜头属于内反拍摄角度一种极端的位置,将摄影机放在轴线上拍摄,此时拍摄的画面为演员的正面镜头。 31.有若干片段将运动的典型部分拍下来,往往要比只用一个镜头拍下来整个动作更生动,更有趣。 32.运动分切依赖于分切点的选择和分切的数量。 33.轴线是在镜头的转换中制约视角变化范围的界线。轴线有包括关系轴线和运动轴线。 34.关系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视线和关系所形成的轴线。运动轴线:有被摄对象的运动方向构成的轴线。 35.场面调度的目的不是让演员或者摄影机随心所欲的移动,而是把剧情的含义和情感内容传达给观众。赋予剧情以美学形式 36.导演必须准确的断定让观众朝那里看、怎样看,他设计的镜头应该试管中没有选择的余地。 37.场面调度的一句主要是剧本提供的内容,作者描述的人物性格与心里活动,人物之间的矛盾纠葛,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38.电影场面调度基本上包含两个层次,演员调度和场景调度。 39.演员在设计演员场面调度时起码要做到一点,人物的配置要使观众时刻都注视他所应注视的人。 40.镜头场面调度主要依靠景别和运动。 41.演员场面调度又不仅仅只关系到演员本身,还包括布景和灯光。 42.纵深场面调度可以在一个镜头内产生不同的景别。 43.平面场面调度来自于戏剧舞台,属于戏剧性的场面调度。 44.现代电影艺术创作过程包括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1、剧本创作阶段2、导演拍摄阶段3、剪辑阶段 45.分剪是将一个镜头建成几段和在几个地方使用 46.挖剪解决某个镜头内在拍摄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造成的遗憾和不足抠掉诸如某一多余的表演过程,某一过长的停顿等必须剔除的画面段落技术措施。 1、拼剪是拼接来补救画面长度的不足 2、插入镜头亦称夹接 3、动作错觉法是通过恰当地运用电影特性的某些错觉,加强动作性和节奏感的剪辑方法,这种方法有利于动作的衔接和空间上的大跳跃。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 原因。 4.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 作中有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 征:正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 因并设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 说明。 2.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 突出的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 什么? 2.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 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 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电影音效的功能。 2.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声音的情绪性。 2.声音的叙事能力。 3.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 ◆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 ◆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 ◆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 ◆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 ◆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高考传媒精品课件)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传媒高考编导类科目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区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以及不同情况景别的作用。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导演的隐喻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景别的学习掌握编导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影视视听语言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影评写作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别,区分景别,应用景别于拍摄以及影评写作。 能力目标:通过景别学习其内容表达含义,结合影片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提高电影的鉴赏能力以影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与人文情怀:对于电影的基本赏析能力,解读导演景别取景的背后含义,了解影片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别构成 2.区分常见景别 3.了解不同景别的使用方式 4、了解各个景别的含义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 5.如何应用在影评写作中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什么是景别?5中常见景别是那几个?不同的景别的不同作用是什么? 一、景别的性质与划分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 的重要形式。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分类: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2、景别的划分: 第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第二种: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二、景别的功能: 1、远景与大远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 一般影片开头或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代大环境,而结尾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大远景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大远景画面,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不被呈现,而只是给观众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远景中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情绪表现比较超脱。远景的作用:交代背景,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重点知识关键词:和谐性。观看影片画面,注意画面是否“和谐”。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和谐性”2、全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这种景别在实际拍摄中又被称为“人物全景”。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全景与远景都是交代镜头。 重点知识关键词:顶天立地。观看影片时特别注意人物全景中的人物是否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力力或者心理冲击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展开剧情的重要线索。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顶天立地” 3、中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中景截图。 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述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

视听语言之转场

一、淡入淡出与叠化的区别: A、叠化渐隐渐显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而不是分前后进行的,看起来两个画面是重叠的; B、叠化在叙事过程中主要用于较小段落的转场,或表示一个时间或空间上的较小转变,或表示在两个地方同时发生的事情。 二、划像:分为“划出”和“划入”。(电子拉幕)划出:前一个画面从某一个方向退出画框,空出的地方则由叠放在“底部”的后一个画面取而代之;划入:前一个画面作为衬底在画框中不动,后一个画面由某一方向进入画面,对前一个画面取而代之。作用:具有两个场景之间的间隔作用,段落之间的转换比较明显,节奏明快,与叠化的效果相反,可用于较大的段落之间的场景转换。但划像图形的选择要注意切合影片内容、风格的需要,不追求过于花哨的手法,或者滥用划像,结果会适得其反。 三、翻转、翻页:画面翻过后的背面即是另一个场景。翻转画面转为可以使场景转换的间隔作用明确的表现出来,多用于内容意义上反差较大的对比性场景,如前一场景是旧中国的衰败沦落,翻过来是新中国的欣欣向荣;前一画面是低矮的平房,翻过来变成高楼大厦。翻转画面还常用于文艺、体育活动的剪辑,可以表现一个又一个场景的文艺演出、体育赛事等。常用于体育片、文艺晚会、电子相册等。 四、定格:将画面中运动的主体突然变成静止状态,从而强调某一主体形象,或强调某一细节的含义,定格结束,自然转入下一个场景。定格多用于一个较大的段落结尾,或用于连续性电视节目每一集

片尾,也有的用于片尾作为字幕的衬底来使用。由于定格画面突然间由动变静,给观众带来较强的冲击。所以,一般性段落转场不宜多用。 五、无技巧转场:两个画面之间的直接切换,即不通过特技切换台或软硬件特技。 方法:出画与入画;两极镜头转场;特写转场;同景别转场;挡黑镜头转场;同一主体转场;相似体转场;运动镜头转场;主观镜头转场;空镜头转场;逻辑因素转场;地点转场; 声音转场。 ·出画与入画:前一个场景的最后一个镜头的末尾,主体走出画面;后一个场景的第一个镜头的开端,是主体入画面。出画与入画的主体,可以是人物,也可以是动物,或者是车、船等交通工具。出画往往使观众在视觉感受上造成短暂的悬念,下一个镜头的主体入画则回答了这种悬念。运用出画与入画来转场,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是把握好主体出画与入画方向的一致性。水平方向的出画、入画,如果上一个镜头主体是从画框右出画,下一个镜头主体就应该从左边入画。 ·两极镜头转场:前一个镜头的景别与后一个镜头的景别恰恰是两上极端——即如果前一个镜头是特写,则后一个镜头是全景或远景;如果前一个镜头是远景或全景,则后一个镜头是特写,两极镜头转场本身就会有强调比较明显,使节奏力度增强。两极镜头转场往往是用在有明显段落感的两个镜头组接。 ·特写转场:无论前一组镜头的最后一个镜头景别是什么,后一组镜头都是从特写开始。特写转场是转场手法中最常见的一种。特写

视听语言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 第一章 影视动画视听语言概论 什么是视听语言: 一、视听语言的基本结构 二、视听语言的概念 三、视听语言的发展 四、视听语言的功能 五、视听语言的特点 视听语言的结构: 语言 音义结合体序列 上层 底层音位、音节语言符号的形式部分 视听语言 画音义结合体序列 上层 底层画面、音响影视语言符号的形式部分 视听语言主要是电影的艺术手段,同时也是大众传媒中的一种符号编码系统。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手段,主要内容包括:镜头、镜头的拍摄、镜头的组接和声画关系 1、视听语言的发展 视听语言的产生与发展和电影是同一的 “电影是一种商业、一门艺术、一门语言、一种存在” ——马塞尔-马尔丹(法)

贡献: 1、综合了卢米埃尔和梅里爱各自对电影的探索,创造了“拍摄生活中的戏剧”为特征的新电影美学 2、创造了电影的剪辑技巧,发展了平行蒙太奇 卢米埃尔兄弟 梅里爱 (拍摄生活中的场景) (拍摄舞台上的故事) 格里菲斯第一次原始综合 (用摄影机拍摄生活中的故事,并创立了平行蒙太奇的电影语言) 前苏联蒙太奇学派创建蒙太奇理论 好莱坞将蒙太奇大规模用于故事电影 并创立了电影工业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 为打破好莱坞的梦幻工厂 把摄影机搬到大街上,对准普通人 巴赞提出电影本体问题 新浪潮、作家电影心理电影 等进一步探索电影语言

视听语言的创造和发展是由少数人(编剧、导演)进行的,而多数人(观众)只是被动的接受和在接受中逐渐熟悉和掌握 叙述 议论 说明 抒情 虚构 将人的经历,事件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用各种表意语言传送出去的一种表意形态。 电影语言的叙述可以完美地完成导演与观众之间的沟通 电影语言的叙述是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 电影语言的叙述是心理平衡的健康通道 借助于各种表意语言并运用逻辑论证,显示语言使用主体对自然或人事进行评判并最终表现表意主体或爱或憎的态度倾向的表意形态 以精洁准确的语言阐释事物和事理的表意类型。 利用多种表意语言传达人类内心情感交流的过程及结果。 内含某种理想性的情结而采用自由联想方式,组成超越实在的传播结构,以传达内心情意信息的表达方式 虚构是对视听语言有独特意义的重要功能之一。 1、视听语言是一种信息沟通中的依赖类似性编码原则的符号编码方法 2、视听语言是复现、展示影像的中介环节 3、视听语言有强烈的象征、暗示等延伸作用 1、画面分镜头台本的绝对控制性 2、摄影机的假定性和摄影机表现的创造性 一、按视听语言语法系统来划分 二、按传播系统来划分 (1)实验动画片(2)叙事动画片 (1)影院动画片(2)电视动画片

《视听语言》(概论及第一章)

《视听语言》 第一周: 1、讲授内容: 序概论:1、视听语言的含义 2、视听语言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新世纪的国际化语言 第一节视听:新纪录媒介 第二节视听语言的基本规律 第三节影视作品的构成 2、其它: 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基础知识背景情况。 3、观看影片 观摩影片《荣誉》、《天堂影院》的相应段落 序概论:关于视听语言 1、了解学生实习概况 2、自我介绍 3、提问:你心目中最喜爱的影视导演 4、概述课程设置意义和学习方法 5、指导学生记电影读解笔记 6、正式讲课并放影片片断

序关于视听语言 1、视听语言的含义 我们知道,艺术的生命在于表达, 影像艺术更是如此。电影电视通过光波和声波进行的视听化表达方式,我们称之为视听语言。 乐语言一样,有语言元素,有语法,有修辞,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从大的方面 ,可以将视听语言分为影像、声音、剪辑三大部分。 法国高等电影学校的入学考试题有七道,年年不变,任选四题。其第一题是用十五段随意选出的例子,试剪辑成一段有趣的视觉段落,第二题是 : 用一盘录有各种音响素材的磁带,试剪辑成一段有趣的声音段落。其目的是要分别考察学生的视觉构思能力和听觉构思能力。 电视和电影这一对孪生姐妹,在国外又叫视听艺术。其实舞台上的综合艺术,都是包括了视和听的。它们和音乐美术不一样,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而舞台上的歌剧、舞剧、话剧,各种地方戏曲,都是综合了其他各门独立艺术的长处而产生的。虽然它们的表现方法各异,话剧主要以对话表达剧情、歌剧主要以歌唱供人们欣赏。然而,都是在一定空间和时间里把故事情节人物展示在人们面前,既诉诸于人们的听觉,也诉诸于人们的视觉。 但是,由于舞台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人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是极为有限的。电视和电影在时间和空间的表现上的极大自由,为人们视觉和听觉上的满足,提供了从所未有的方便。舞台只有几十平方米的活动空间,几个固定的有限场景。电视和电影则可以把五彩缤纷的整个世界呈现在你的面前。如果说电影银幕是剧院墙壁上的一个奇妙的窗口,人们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来观望广阔的世界,电视则已经把这个窗口开到了你的家里。波涛滚滚的长江、黄河,风光旖旎的黄山、泰山,延绵万里的中国长城,五洲的异采、四海的风云,异国的情调,可以尽收眼底。电视和电影也可以把听觉化了的人生和外部世界送入你的耳朵。都市的喧闹、山村的寂静、自然界的虫鸣狗叫、美妙的管弦乐、令人陶醉的歌声、大海的议涛、风暴的怒吼,以及男女老少操着古今中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音调各异的方言,给人以多么丰富的听觉享受! 所以,人们习惯把电视和电影叫做视听艺术是有道理的。 21 世纪的主导影像形态预计将是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交互式视听传媒, 综合有电影、电视和电脑的特性。在20世纪90年代 , 电影和电视的合流过程中出现了“影像”概念的全新诠释;而如今 , 影像的外延则至少应该已经包含了电影、电视和电脑动画。 就像电影诞生初期我们需要从文学戏剧中汲取营养一样,我们今天也正需要从经典的电影影像中学习真正“纯正”的视听语言规律。 掌握动态影像制作的思路和技巧。在进入今后针对单个视听元素的、经典个案的逐镜头分析之前 , 我们首先来熟悉视听语言的构成体系和视听元素的基本概念。 2、视听语言的学习方法 第一章新世纪的国际化语言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听语言——画面 第二章:视听语言——声音 第三章:视听语言——编辑 应该观看的电影:《难以忽略的真相》,《行星地球》,《地球,earth2007》,《微观世界》,《国家地理》,《深海迷宫》。 第一章:视听语言——画面 一:镜头 镜头的分类:物理学上的镜头,拍摄时的镜头,剪辑后的镜头 二:构成镜头的基本元素 1:机位:摄像机的位置 2:构图:画面的结构布局 3:景别:画面范围的大小,距离的远近 4:角度:摄像机与被摄像物体的水平距离 5:焦距:从镜头的镜片中心点到光线能够清晰聚焦的那一点 6:摄像机的运动:摄像机在拍摄时位置,角度的变化 7:照明:拍摄场景中的光效 8:色彩:画面中的色彩表现 9:场面调度:对于拍摄现场中各个元素的综合调度 10:长度:镜头持续时间的长度 三:分镜头

四:视听语言分析的基本方法 1:分镜头分析 2:截图,截取片段分析 3:机位图分析 五:了解背景资料 1:导演的个人背景 2:作品创作的背景 3:文本的时代背景 第二节:构图 一:构图的概念 画面的结构布局,即画面中各种元素(主体,配体,前景,背景,空白)的连接关系,组合结构 二:如何构图(构图时应该考虑的几个方面) 1:水平与垂直 2:线条 3:几何形状(明显的,潜在的):具有审美意义和叙事功能 4:位置,重心,平衡 (1):画面中个元素的位置不同形成构图的重心差异 (2)构图的重心居于比较重心的位置——平衡稳定的构图 构图的重心偏于画框边缘——不平衡,不稳定的构图 例如:构图的重心位于中央——严肃,庄严的气氛 构图的重心位于顶部——权利,威望

构图的重心位于边缘——渺小,无力量 构图的重心位于下方——从属,脆弱 5:合理安排画面中个元素的对比(长短,大小,面积)(1):色彩对比: 冷色调为主调画面中的暖色调 暖色调为主调画面中的冷色调 (2):明暗对比:暗场景中的高亮点 (3):线条对比 (4):运动方向的对比 (5):动静对比 6:光线(照明,自然光) (1):光线的戏剧性表现 (2):光线的纪实性表现 三:构图的原则(创作) 1:美学原则 (1)内容美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 画面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创造不规 则的构图) A:构图内容不美B:构图形式不美 C:如果某个构图优美的画面,于整个作品的风格主题不符,甚

视听语言

一、视听语言所具备的特征 1. 有意义的形象: 魅力在于通过对形象的复现、组合和塑造完成意义、意境趣味的表达。 2. 叙事性的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是以蒙太奇思维为基础的。上下镜头的剪辑和镜头内部调度的关系——逻辑关系。要求简洁、生动、准确,符合逻辑关系。 3. 表现性的视听语言: 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绪震撼——用极端主观化的方式表现世界。 4. 象征性视听语言: 用具体的视觉形象象征某种抽象的思想、观念和情感。 5. 视觉构成: 如何运用画面造型语言来拍摄从而控制视觉元素的成像效果——镜头的方式、光线影调的处理、场面调度等等。 同样是表现运动,《毕业生》、《罗拉快跑》,因为手段不同,达到的效果也不同。 第1章画面造型语言 学习要点: ●景别的划分方法、各自的画面造型特点、叙事的表现功能 ●短焦、中焦、长焦镜头的画面造型特点和电影中的应用 ●角度的类型、各自的画面造型特点、叙事的表现功能 ●构图的意义、要素和基本形式 ●色彩的基本常识、色彩的情绪性、有哪些色彩手段 ●不同光源、光线角度、光线性质的画面造型效果 ●视点的分类和不同的叙事功能 1.1 景别 (1)作为造型元素的景别 1)景别意味着距离 2)景别暗示银幕空间 (2)作为叙事手段的景别,景别的叙事功能 1)景别交代特征 2)景别强调细节 二、景别的划分与功能《巴顿将军》 大远景:交代空间关系的功能性景别,展示大空间、环境,交代背景,展示事件的规模和气氛,表现多层次的景物,多用于开头和结尾 远景:以景物为主要拍摄对象的景别,表人与环境的关系和所处的位置 全景(人物全景):人的视角将决定蒙太奇句子里其他景别的拍摄角度,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 中景:人物取到膝盖以上,中景比较中性、平稳、客观,比较沉闷,缺少感情色彩和视觉冲击力(例数影片中景别运用的种类和次数,比较分析中景与其它景别的重要性) 近景:胸部以上,中近景,腰部,突出主体,强调细节,制造交流感,展示人的内心,刻画

《视听语言》复习 王丽娟版

《视听语言》期末复习材料 第一章视听语言体系 一、蒙太奇语法与修辞: 1、八大组合段学说:1967年由麦茨提出。划分如下:单个镜头(自主性镜头);非时序性平行组合段;非时序性括号组合段;时序性描述组合段;时序性交替叙事组合段;时序性直接叙事场景;直线时序性单一片段;直线时序性的散漫片段。 2、声画对位:涉及的是电影意义单元中影像(或称画面、镜头)与声音的关系问题。即垂直蒙太奇,当然这种关系得以确立的前提是,声音和画面在影视艺术中应该具有平等的地位,是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的语言元素。自有声电影诞生以来,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及其组合是视听语言考察的基本点。 3、声画蒙太奇:声画同步,声画同步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成同步对应的关系,即视听信息是同等合一的。声音和画面共时相加构成一个总体信息。这其中又包含两种具体的同步方式,其一,声音是画面动作的同步音效;其二,声画合一中的声音起到对画面内容补充、渲染和揭示的作用。声画对位,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与画面的非同步聚合关系,与复调音乐的对位类似,只不过强调的是视听语言元素间的对位组合。声画对位的组织方式造成了声音和画面各自不同的信息指向,从而使镜头含义显示出丰富的多义性。 4、单讲声画对位:声画对位包括声画平行和声画对立两种形态。声画平行又称声画并置,即视听信息指向各自发展,互不干扰,往往构成相加的信息关系。声画对立即声画对比,也就是说视听信息指向完全相反,镜头内的声音与画面本身构成一种张力,使观众感受到单独的声音和画面都未能体现的复杂信息。 5、蒙太奇修辞:叙事蒙太奇,包括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和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包括抒情蒙太奇、对比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和理性蒙太奇。 6、各种蒙太奇定义: ①叙事蒙太奇:所谓叙事蒙太奇,那是蒙太奇最简单、最直接的表现,意味着将许多镜头按逻辑顺序或时间顺序分段篆集在一起。这些镜头中的每一个镜头自身都含有一种事态性的内容,其作用就是从戏剧角度和心理角度去推动剧情发展。平行蒙太奇:平行蒙太奇是指将不同空间和不同时间发生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相对

视听语言

视听语言 第一章视听语言概论 一、视听语言的形成史 视听语言的形成史跟早期电影史基本上是相同的 视觉暂留原理: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另:似动现象 摄影术:达盖尔照相法”爱德华·幕布里奇马莱“摄影枪”爱迪生“活动照相” 放映术:1888年爱米尔·雷诺的“光学影戏机” 1894年爱迪生的“电影视镜”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二、视听语言与蒙太奇的关系 视听语言概念的来源:来源于蒙太奇,最初也就叫蒙太奇,后来改叫为视听语言。 蒙太奇的概念:蒙太奇是苏联电影学派早期创始人,诸如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提出的一个概念。就其概念而言,我们称之为广义蒙太奇概念,也就是所有具有电影特点的都被称之为蒙太奇,即电影独特表现方式的总和。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中的蒙太奇:从镜头的内容和形式、镜头拍摄方式和剪接方式到声画关系,甚至于剧作当中的电影叙述方式以及相关的一些理论都被包含在内。 蒙太奇被用来专指像苏联电影当中所出现的,借用平行、交叉、对比、隐喻、象征等等手段构成非叙事性段落。 苏联电影理论体系之外: 美国:把镜头的组接一般地称为剪接。 法国:蒙太奇就是剪接。 三、视听语言的概念与研究内容 1 定义:就是广义的蒙太奇概念。从文化上讲,它是一种电影思维方式;从艺术上讲,它是电影的表现方法或者说是电影的艺术形式;从传播的角度讲,它是电影的符号编码系统。它包括镜头、镜头的分切、镜头的组合以及声画关系四个主要方面。 2 视听元素:

镜头:即电影视听的最小单位,亦即摄影机在一次开机到关机之间所摄录下来的连续声画过程。视听的最基本元素即是声音和画面。 3 视听叙述原则:分镜头、组合镜头、处理声画关系 4 视听语言的研究内容:主要是镜头叙述的规则,也就是怎样处理声画关系,同时还要进行一些视听语言的分类研究、划分段落类型以及在一些典型场面当中的规律。 5 视听语言的理论研究: 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理论、符号学理论 四、研究视听语言的方法 马塞尔·马尔丹“电影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语言;是一种语言,又是一种产业……” 电影是大众传媒:视听语言是符号编码系统 电影是文化:视听语言是文化现象 电影是艺术:视听语言是艺术创作手段 五、视听语言与大众传媒 1 大众传媒功能: ①政治功能②经济功能③一般社会功能(艺术审美) 2 传播模式 信息←→作者←→编码←→传输←→ 媒介 信息←→读者←→解码←→传输←→ 六、视听语言与文化 1 现代文化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②视听语言是表现和描写现代性的文化 2 视听文化①文字文化与视听文化:语言思维与形象思维②视听能力是可以训练提高的 3 俗文化 七、视听语言与艺术 1 商业艺术 2 群体艺术 3 技术艺术 第二章镜头的内容 一、镜头的内容 1 镜头内容的定义: 指摄影机从开始到停止下来的胶片或磁带所包含的声音和画面。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视听语言基本知识 一、电影、电视的景别 景别,根据景距、视角的不同,一般分为: 极远景:极端遥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小如蚂蚁。 远景:深远的镜头景观,人物在画面中只占有很小位置。广义的远景基于景距的不同,又可分为大远景、远景、小远景(一说为半远景)三个层次。 大全景:包含整个拍摄主体及周遭大环境的画面,通常用来作影影视作品的环境介绍,因此被叫做最广的镜头。 全景:摄取人物全身或较小场景全貌的影视画面,相当于话剧、歌舞剧场“舞台框”内的景观。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动作和所处的环境。 小全景:演员“顶天立地”,处于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对完整的规格。 中景:俗称“七分像”,指摄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镜头,或用来拍摄与此相当的场景的镜头,是表演性场面的常用景别。 半身景:俗称“半身像”,指从腰部到头的景致,也称为“中近景”。 近景:指摄取胸部以上的影视画面,有时也用于表现景物的某一局部。 特写:指摄影、摄像机在很近距离内摄取对象。通常以人体肩部以上的头像为取景参照,突出强调人体的某个局部,或相应的物件细节、景物细节等。 大特写:又称“细部特写”,指突出头像的局部,或身体、物体的某一细部,如眉毛、眼睛、枪栓、板机等。 二、摄影、摄像机的运动(拍摄方式) 推:即推拍、推镜头,指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前的运动拍摄,取景范围由大变小,分快推、慢推、猛推,与变焦距推拍存在本质的区别。 拉:被摄体不动,由拍摄机器作向后的拉摄运动,取景范围由小变大,也可分为慢拉、快拉、猛拉。 摇:指摄影、摄像机位置不动,机身依托于三角架上的底盘作上下、左右、旋转等运动,使观众如同站在原地环顾、打量周围的人或事物。 移:又称移动拍摄。从广义说,运动拍摄的各种方式都为移动拍摄。但在通常的意义上,移动拍摄专指把摄影、摄像机安放在运载工具上,沿水平面在移动中拍摄对象。移拍与摇拍结合可以形成摇移拍摄方式。 跟:指跟踪拍摄。跟移是一种,还有跟摇、跟推、跟拉、跟升、跟降等,即将跟摄与拉、摇、移、升、降等20多种拍摄方法结合在一起,同时进行。总之,跟拍的手法灵活多样,它使观众的眼睛始终盯牢在被跟摄人体、物体上。) 升:上升摄影、摄像。 降:下降摄影、摄像。 俯:俯拍,常用于宏观地展现环境、场合的整体面貌。 仰:仰拍,常带有高大、庄严的意味。 甩:甩镜头,也即扫摇镜头,指从一个被摄体甩向另一个被摄体,表现急剧的变化,作为场景变换的手段时不露剪辑的痕迹。 悬:悬空拍摄,有时还包括空中拍摄。它有广阔的表现力。 空:亦称空镜头、景物镜头,指没有剧中角色(不管是人还是相关动物)的纯景物镜头。 切:转换镜头的统称。任何一个镜头的剪接,都是一次“切”。

视听语言-音乐音响

电影视听语言(12)—声音A 第二章、电影艺术的声音 何为“电影思维”? “电影思维是用影像和声音进行的艺术思维。” 早期电影没有声音,人称“不会说话的美女。” 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诞生(《爵士歌王》),可谓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语言、音响、音乐。 语言就是人嘴说出的话;音乐是电影中经过加工的、要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的声音;音响是电影中除了语言、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的统称。 语言、音响、音乐三个部分,音响是我们要特别考虑的内容。 第一节、电影声音的语言 思考题: ①、电影中的语言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②、选一段你认为好的人物对话,讲它好在哪里? ③、如何写好人物对话? 语言:电影中人嘴说出的声音。 一、语言的分类 1、对白(对话):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三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个人问题访问记》。 3、旁白: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语言的录制 电影声音的录制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①、先期录音(前期录音):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录音。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 ②、后期录音(后期配音、配音):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的内容,进行配音。后期配音是电影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录音方法,(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

它往往能使电影的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③、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人物语言的录制主要是后期配音和同期录音。另外,人物的语言在影像中出现时在技术上应做到以下几点: ①、人物的语言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的口型一致。 ②、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实际上发出的音量的大小一致。 ③、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该镜头的景别一致。 ④、人物的语言的音量的大小,应与说话人在影像中他与摄影机的距离一致。 ⑤、人物的语言的音量,应该随着说话人在影像中的运动、以及摄影机相对说话人的运动(包括镜头焦距的改变带来的景别的变化)而变化。 ⑥、人物语言的背景声音效果,应与影像中的客观环境的声音效果一致。如空室中,山中,立交桥下都要有其特点。 三、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它不应仅理解为“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而是用几句话交待需要大量影像内容才能表现的内容。如:一个女青年抱着一个孩子走过,一个老太太对另一个老太太说:“瞧,不‘扫黄’成么?!结婚证还没领呢,就……”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主要是指旁白。 《巴陵窃贼》:“历史就是这样,黑白颠倒……” 波布克把声音元素总结为以下五项:①对白、②叙述和旁白、③音响效果、④音乐、⑤寂静。 第五个“寂静”非常有道理。 “只怨言语浅,不及轻易深。”“语言是苍白的”生活中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往往胜过千言万语。在座的各位都会有体会。 四、语言中的对白 (后面“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中讲) 第二节、电影声音中的音响 思考题: ①、如何评价音响元素? ②、举一部你认为音响处理有特色的影片,谈它好在哪里? ③、电影音响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视听语言题目整理

第一章画面造型语言 (一)景别 (二)景深和焦距 1. 近景系列景别和全景系列景别具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力?为什么? 2. 怎样看待景别的情感表现特点,哪类景别的情感表现强? 3. 找出一部景别运用有特点的影片,试分析其中大量运用了哪类景别及其原因。 4. 景深镜头在何种情况下适合使用?景深镜头对故事有怎样的帮助? (三)角度 1. 电影中常用什么视点和角度? 2. 分析《公民凯恩》中的仰拍、俯拍、倾斜等非正常角度。 (四)视点 (五)构图 1. 如何通过构图强调被摄主体? 2. 构图原则中的均衡、对称、对比、集中分别指什么?它们在电影电视创作中有 什么表现功能? (六)光线 1. 光线是如何决定影片的整体气氛和情感基调的?试举例描述下列光线特征:正 面硬光、中等平光、软光源散射光。 2. 假设一个场景中需要用硬光源实现特殊的效果,试分析使用硬光源的原因并设 计如何实现。 (七)色彩色调 1. 冷暖色调的情绪效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在影片中如何运用?试举例说明。 2. 什么是你所理解的电影语言中的色彩运用?请找出一部你认为色彩印象突出的 影片,试分析它运用了哪些色彩手段。 3. 试分析一场电影文艺晚会的色彩节奏。 第二章镜头形式 (一)固定镜头 (二)运动镜头 (三)长镜头 1. 请分析影片《好家伙》中叙事长镜头的主要拍摄方式和镜头表现功能是什么? 2. 请分析《童年往事》中时间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3. 请分析纪录片《人造风景》开场长镜头的表达意义。 (四)场面调度 1. 什么是场面调度?它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2. 试分析电影《好家伙》的场面调度中人物调度、镜头调度和综合调度的 表现形式及其在影片中的表现功能 第三章剪辑和蒙太奇 (一)剪辑工作的意义 1. 剪辑如何通过时间造型强化戏剧性? (二)电影叙事的剪辑形式——经典剪辑 (三)苏联蒙太奇理论 (四)风格化剪辑 (五)匹配的剪辑 1. 如何实现剪辑的匹配? 为什么电影可以通过剪辑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手段可以把故事讲得更加跌宕起伏? 剪辑如何有效地在画面连接中引导我们思考、联想和情感反应而使得影片连续和流畅? 第四章声音与音画关系 (一)电影声音的特性 1. 电影音效的功能。 2. 电影音乐的功能。 (二)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 声音的情绪性。 2. 声音的叙事能力。 3. 声音塑造空间的能力。 (三)声画关系哪类声音能有效地表达现实感?什么样的音效能建立电影的三维空间感?为什么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扩展视觉并创造情绪与气氛?声音转场有那些形式?为什么声音可以实现转场?试分析电影《卧虎藏龙》中的电影配乐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视听语言的修辞功能 (一)视觉隐喻 (二)强调 1. 强调的手段 (三)渲染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深圳平冈中学路博教材与学情分析一

影视视听语言----景别 深圳市平冈中学路博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章节是传媒高考编导类科目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区分景别,了解不同景别的作用以及不同情况景别的作用。对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的作用以及导演的隐喻含义。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景别的学习掌握编导类专业的基本知识,对影视视听语言有一个相对较全面、深刻的印象,这为学习影评写作作了一个良好的知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景别,区分景别,应用景别于拍摄以及影评写作。 能力目标:通过景别学习其内容表达含义,结合影片分析。这样,学生能够提高电影的鉴赏能力以影评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审美与人文情怀:对于电影的基本赏析能力,解读导演景别取景的背后含义,了解影片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景别构成 2.区分常见景别 3.了解不同景别的使用方式 4、了解各个景别的含义以及在影片中的作用 5.如何应用在影评写作中 二、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什么是景别?5中常见景别是那几个?不同的景别的不同作用是什么? 一、景别的性质与划分 1、景别是画面从二维平面识别人物位置和空间,是完成电影、电视画面空间塑造 的重要形式。景别就是摄影机在距被摄对象的不同距离或用变焦镜头摄成的不同范围的画面。 2、景别的分类: 全景系列:大远景、远景、大全景、全景、人物全景

近景系列:中景、近景、特写、大特写 2、景别的划分: 第一种:以被摄主体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大小来划分景别。 第二种:以成年人在画面中所占位置大小来划分景别。 二、景别的功能: 1、远景与大远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 一般影片开头或结尾常用大远景,开头需要交代大环境,而结尾是因为故事结束需要将观众带出,场景的宽阔意味着情绪的超脱。大远景的另一个功能是由它的造型特点产生的,大远景画面,人是非常渺小的一点,所以人物的细节、状态、表情不被呈现,而只是给观众留下自由想象的空间。远景中被摄主体只占画面很小的面积,画面大幅面积为景物,主要被摄人或物处于画面远处或深处。相比大远景,远景的景别在造型上更为强调空间的具体感和人在其中的位置感。在叙事功能上,远景景别的叙事能力更强,信息交代上更明确,情绪表现比较超脱。远景的作用:交代背景,抒发情感,渲染气氛,创造某种意境重点知识关键词:和谐性。观看影片画面,注意画面是否“和谐”。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大远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和谐性” 2、全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 被摄主体的形态在画面中完全被呈现出来,画幅中人物占据主体,是非常常用的景别,这种景别在实际拍摄中又被称为“人物全景”。这个景别既能展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的形状、动作,又能带出人物所处的环境。全景也可以用来塑造空间环境,但人物形象比较突出,人物的形体表现明确。全景与远景都是交代镜头。 重点知识关键词:顶天立地。观看影片时特别注意人物全景中的人物是否对观众带来视觉冲力力或者心理冲击力,是人物塑造的重要手段,是展开剧情的重要线索。 学生讨论:电影《阿甘正传》中全景截图,导演的背后含义与具体分析“顶天立地” 3、中景 展示电影《阿甘正传》中中景截图。 这个景别既能交代环境,也专注于人物主体的形体和表情,人物之间的交流关系,是叙述性非常强的功能性景别。人物上半身动势最为活跃和明显的手臂活动完整而突出地呈现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