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原创泼水节浴佛节手抄报

经典原创泼水节浴佛节手抄报

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 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 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

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

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

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 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历史起源

泼水节最早起源于公元5世纪的波斯,当时命名为"泼 寒胡戏"(又名"乞寒胡戏") ,在此之后"泼寒胡戏"由波斯经印度传入缅甸、泰国和中国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约在公元十二世纪末至十三世纪初经缅甸随佛教传入中国云南傣族地区。随着佛教在傣族地区影响的加深,泼水节成为一种民族习俗流传下来。 传说故事

一个忤逆的儿子在清明节后第七

天在山上干活,看到雏鸟反哺的情

景,有所感悟,决心好好侍奉母亲,

这时,他母亲正在向山上走来,为儿

子送饭,不小心滑了一跤。儿子赶来扶她,她

却以为儿子要来打她,一头撞死在树上。儿子,追悔莫及,把树砍下来雕成一尊母亲雕像,每

年清明后第七天都要把雕像浸到洒着花瓣的

温水中清洗干净。以后就演变为了泼水节。

节日手抄报内容

节日手抄报内容 节日集合(一) 公历2月14日:情人节 公历2月24日:第三世界青年日 公历3月1日:国际海豹节 公历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 公历3月8日:国际妇女节 公历3月12日:中国植树节 公历3月14日:国际警察日 公历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公历3月21日:世界森林日消除种族歧视日公历3月22日:世界水日 公历3月23日:世界气象日 公历4月1日:愚人节 公历4月7日:世界卫生日、世界无烟日 公历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公历本月第四个星期日:儿童预防接种宣传日公历4月24日:世界青年团结日 公历4月25日:世界儿童日 公历5月1日:国际劳动节 公历5月4日:中国青年节 公历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节

公历5月8日:世界红+字日 公历5月12日:国际护士节 公历5月17:世界电信日 公历5月30日:中国运动纪念日 公历5月31日:世界无烟草日 公历6月1日:国际儿童节、国际儿童电影节 公历6月4日:国际日 公历6月5日:国际环境日 公历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父亲节 公历6月23日:国际奥林匹克日 公历6月25日:中国土地日 公历6月27日:国际禁毒日 公历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纪念日、国际建筑日公历7月3日:国际合作节 公历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公历9月8日:国际新闻工作者日扫盲日 公历9月10日:中国教师节 公历9月20日:中国爱牙日 公历9月第三个星期二:国际和平日 公历9月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聋人节 公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 公历10月2日:国际和平斗争日 公历10月第一个星期一:国际住房日

公历10月第二个星期三: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公历10月9日:世界邮政日 公历10月14日:世界标准日 公历10月15日:国际盲人节 公历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 公历10月24日:联合国日 公历10月31日:世界勤俭日 公历11月1日:万圣节 公历11月17日:国际学生日 公历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感恩节 公历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 公历12月5日:社会经济发展国际志愿人员日公历12月10日:世界人权日诺贝尔日 公历12月25日:圣诞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冬至节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二十四:祭灶 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六至二十:侗族芦笙节 农历正月二十五:填仓节 农历正月二十九:送穷日 农历二月初一:瑶族忌鸟节

小学音乐《快乐的泼水节》教案1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富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 2、通过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少数民族和对音乐的兴趣。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欢快的情绪背唱歌曲。 2、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跟随音乐表演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我国的很多少数民族都能歌善舞,几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知道哪些民族的节日呢? 学生自由回答:回族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的那达慕大会等。 2、展示泼水节的图片。 教师:这就是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庆泼水节的热闹场面,在泼水节里,不管男女老少都加入泼水的行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就叫《快乐的泼水节》。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提问:这首歌曲是什么速度的?什么情绪的? 学生自由回答。 2、再次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提问: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几几拍? 学生自由回答。 3、学唱歌曲旋律。 教师提示:请学生听旋律,数出歌曲的乐句。听出第一、二乐句旋律相似。 4、分句学唱。 教师指导:学生看书,演唱歌谱。教师先指导学生演唱音准,学生如果唱不准,请学生认真听琴后再开始演唱。还要指导歌曲的节奏,区分好歌曲中的节奏。练好以后练习歌曲的结

束句,指导休止符的唱法、延音线的时值。 6、歌曲处理。 教师指导:先指导学生跟随音乐的旋律感受歌曲的情绪,演唱时要唱得连贯。 7、观看热闹场面泼水节视频,让学生深刻体会泼水节的情景。 8、聆听《快乐的泼水节》伴奏,学生跟音乐有感情演唱歌曲,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三、介绍傣族乐器 1、介绍铓锣与象脚鼓。 教师播放:铓锣是傣族、佤族、壮族等民族常用的打击乐器,流传于云南、广西等地区,用特制的响铜制成,锣面边低心高,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击奏,音色浑厚洪亮。 教师播放:象脚鼓因形状像象脚而得名,流传于云南的傣族。鼓身为木质,上端较粗,鼓面蒙羊皮,下端略细,像喇叭状,演奏时双手击鼓面,边舞边击。 2、随教师模仿拍击象脚鼓节奏。 教师指导:指导学生拍腿模仿节奏。 3、模仿象脚鼓为歌曲伴奏。 学生随着《快乐的泼水节》动画演唱歌曲并拍腿伴奏。 四、创编表演 1、欣赏傣族舞蹈视频。 师:他们的舞蹈动作很有特色,咱们一起来学一学。 2、学生学会后,随音乐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五、知识拓展 师: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舞蹈丰富多彩,有孔雀舞、象脚鼓舞、刀舞、蜡条舞、长指甲舞、捞鱼舞以及马鹿舞、狮子舞等。其中,象脚鼓舞和孔雀舞最著名。 六、课堂小结 傣族的舞蹈非常的美,泼水节非常地热闹,相信大家学了这首歌曲后会对傣族的节日有更深地了解。如果有机会,你们也可以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的十天里去参加傣族盛大的泼水节,接受傣族人民的祝福。

民族风俗手抄报内容.doc

民族风俗手抄报内容 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但是他们大多数都以春节作为本民族的重大节日来欢庆。 达斡尔族:年年高北方的达斡尔族有拜年的习惯,春节时,人们穿上节日盛装,逐家走访,互相祝贺。每家都备有蒸糕,拜年者一进门,主人就用蒸糕款待。 “糕”在汉语中与“高”谐音,*以糕款待,表示互相在新的一年中,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节日期间,达斡尔族还举行歌舞、体育活动,一直持续半个月。 蒙古族:酒肉不尽北方的蒙古族过春节却是另一番景象,节前家家户户都备下了当年生长的公羊和各种奶制品以及几坛美酒。除夕之夜,人们穿上漂亮的蒙古袍,全家席地坐在蒙古包中央,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午夜开始饮酒进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酒肉不尽,吃喝不愁。 初一早晨,身穿各式服装的男女,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奔向“浩特”(村镇),挨个地串蒙古包。串包时,先要给长辈叩头祝愿,接着主人家的女婿为前来串包的客人敬酒,人们边歌边舞。 壮族:迎英雄居住在中国南方的壮族,称春节为“新年节”。这一天,人们出门无论遇到谁都要相互祝贺,认为这样一年才能

吉祥。 在壮族民间还有过晚年的习惯,壮族称做“吃立节”。“吃立节”是在这个月的30号,相传在100多年前,壮族的一支农民武装在抗击外来侵略者后凯旋归来,这时春节已过,壮族群众为了欢迎他们,就在这个月的30号为他们重过春节。 布依族:姑娘抢挑第一担水居住在中国西南边疆的布依族,每年除夕晚上,*都通宵达旦地守岁。天一亮,姑娘们争着到屋外去挑水,谁先挑回第一担水,谁就是最勤劳的姑娘。而那里的景颇族人民喜欢在春节前举行打靶活动,姑娘们是这项活动的组织者和裁判员。 她们把绣好的荷包用线吊在竹杆上,在树尖中左右摇摆,请小伙子射击。谁先射落荷包,姑娘们就把酒作为奖品送给谁。荷包里一般装有一枚硬币,几粒谷子和几颗装饰用的珠子,作为幸福的象征。 哈尼族:荡秋千春节前几天,哈尼族居住的村寨就已经热闹起来,妇女们都忙着舂粑粑。粑粑是用糯米做的饼子。而小伙子们则忙着上山砍竹子,准备立秋千。那里的秋千有十几公尺高,哈尼族不管男女老少都很爱荡秋千。 节日里,大家都穿着自己最喜爱的衣服去荡秋千,处处呈现出热闹、和睦的节日景象。 傣族:掷糠包傣族青年男女喜爱甩糠包的游戏,春节期间,小伙子和姑娘们互相投掷糠包,看谁投得准,看谁接得着。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 执教:曾瑜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学难点: 1、“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2、结束句休止符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 2、教具准备:电子琴“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播放泼水节视频,了解泼水节的来历,导入课题。 学生观看云南傣族泼水节视频,了解关于泼水节的神秘传说故事,说说自己观看泼水节的感受。 二、学唱歌曲。 1、节奏训练(结合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句) 2、聆听歌曲录音《快乐的泼水节》,思考:这首歌的演唱速度,演唱情绪。 3、按节奏诵读歌词。 4、教唱歌谱。 5、师弹旋律,用电子琴逐句教唱学生。 6、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律动给老师伴舞。 7、学生互学、自学。 师: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学生教唱。 8、找出难点乐句,师生共同克服。 以小组为单位练习唱,找出自己觉得难唱的乐句。教师逐组进行

交流,了解学生的难点演唱乐句,板书在黑板上,进行强化练习。你们还觉得哪句最难? 9、随琴试唱歌曲第一段。 师: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你们尽量声音小一点,注意听老师的伴奏琴声。根据学生的演唱做适当点评和纠正。 10、随琴试唱歌曲第二段,重点对结束句进行练习和指导。 11、跟琴完整“接龙”演唱。 三、拓展与延伸。 1、教学生几傣族舞蹈动作。 2、伴随《快乐的泼水节》师生一起跳舞。 3、请几个学生到台前跳舞,其余学生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4、欣赏葫芦丝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

最新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快乐的泼水节》

最新版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用中等速度、欢快的情绪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向学生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3、欣赏傣族的歌舞,初步熟悉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和结束句中的弱起(后半拍起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节日的.画面,请大家边看边欣赏,还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

师: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盛景。到了那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泼水节。认识傣族乐器铓锣和象脚鼓。(字幕播放)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电子课本音乐) (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和速度。 师:这首歌表现的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如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有表情地范唱,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3)解决难点:节奏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乐句的曲谱,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样,后半句的音调不相同。)(5)运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学唱第一、二乐句(前八小节)的歌谱。 (6)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7)学生随琴声用“啦”模唱歌曲的主旋律。用跳音唱法,声音要有弹性,中等速度。

欢度元旦手抄报电子小报(word)

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 员都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 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 颗,便象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最忌孩子们 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中国人喜欢放鞭来除旧岁,迎接新 年;我们国家更是把元旦这一天定为法 定节假日;学校与公司喜欢组织“元旦联欢晚会”来庆祝元旦的到来;有少地方或少数民族会组织集会、集体民族舞蹈来庆贺元旦。 意大利的一些地方,元旦前夜午 夜时分,如果你在路上行走是很不安全 的,因为这时人们都要把屋里的一些破旧瓶、缸、盆等扔出门外砸碎,以示除旧迎新。 世界各国对于元旦的庆祝方法各不相同,虽然元旦的风俗不同,但寓意都是一样的,都希望新的一年生活过得更加完美、身体健康、学业事业进步、天天开心。由于世界各国所在的地理位置不同,各国的时间也不同,因此元旦的日期也不同。 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 “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New Year's Day ,New Year )便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被称为新历年”“阳历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孙中山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以西历的1月1日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年法”,确认新年(元旦)为我国的法定节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或地区的法定假日。 西班牙 西班牙人在元且前夕,所有家庭成员都 团聚在一起,以音乐和游戏相庆贺。午夜来临,十二点的钟声刚开始敲第一响,大家便争着吃葡萄。加果能按钟声吃下12 颗,便象 征着新年的每个月都一切如意。元旦这天, 最忌孩子们骂人、打架和哭啼,认为这些现象 是不祥之兆。所以,元旦之日大人总是尽量满 足孩子们的一切要求。同时,这天人们身上必携一枚金币或铜币以示吉祥。 希腊 元旦 时 , 家 家 都 要 做 一 个 大 蛋 糕 , 里 面 放一枚银币。主人将蛋糕切若干块,分给家人或来访的亲朋好友。谁吃到带有银币的那块蛋糕,谁就成了新年最幸运的人,大家都向他 祝贺。 阿富汗 在阿富汗北部地区的居民,每逢元旦都要举行激烈的抢山羊比赛,以示庆祝。两队骑手争抢猎物,比赛既紧张激烈,又喜庆欢乐。 阿根廷 阿根廷 人 认 为 水 是 最 圣 洁 的 。每年元旦,各家老少成群结队到江河中洗“新年浴”,以 洗去身上的一切污秽。

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快乐的泼水节

小学音乐说课稿范文《快乐的泼水节》 (利用旧知,在已熟练了的交际语境中学习新单词,同时配以相应的图片,加深了对单词的理解,也降低了难度。并即使由师生操练转向生生操练,由模仿提高到运用,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一、说课标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了音乐的文化传承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民族音乐,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拓宽审美视野,认识世界各民族音乐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重点以音乐及相关文化的渗透为主要理念进行了教学设计。 二、说教材 〈〈快乐的泼水节〉〉是人教版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课,本单元总标题为〈〈民族的节日〉〉。 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初步熟悉不同风情的民族音乐和民族舞姿,是音乐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音乐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段内容标准,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学会演唱歌曲〈〈快乐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民俗及文化。

3.学会几个傣族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三、说教法 1. 激趣导入法 从学生喜爱的孔雀入手,引出其故乡及傣族建筑、服饰、节日文化的介绍。 2. 情景再现法 ②听一听,唱一唱本单元C部分的英语歌曲“Row,row, row your boat.”这一首优美的英文歌,全班同学在教师的带领下,边边唱边表演,营造良好的英语氛围,使学生能自然地进入到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中。 对傣族相关文化的介绍配以图片进行展示,使情景再现,学生能更直观、更深刻地与已有知识进行链接,进而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丰富其内容。 3. 手势指导 通过手势引导,使学生正确把握音值,感受休止节奏,唱准节拍。 4. 活动参与 通过音乐律动进行全面综合训练,依赖听觉、运动觉,以至整个身体的感觉不断提高学生对音准、节奏、力度、音色等多方面的能力。 每张卡片上写一个步骤,每个小组一份。各组的学生将这些单词的卡片进行任意排序,然后根据排好的顺序,写出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共5篇).docx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共5篇)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 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 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对最后一乐句中的节奏掌握。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敏捷、好奇心、接受能力较强、对于新事物有很强的兴趣,在音乐的歌曲演唱教学中能够积极主动地运用音乐歌唱方式来演唱,做到声情并茂,但对于音乐的信息量还不够,在分析歌曲与歌曲的表现设计的能力还略显不足。因此,教师要去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让他们在音乐实践中体验、分析歌曲,完整地学唱歌曲,让孩子们不仅学到音乐知识、技能,同时也感受到美得熏陶。

【教学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欢迎走进解老师的音乐课堂,你们喜欢音乐吗?你认识哪些乐器呢?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乐器,想请一名同学为我们演奏一曲。(你知道刚才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介绍曲子以及演奏乐器)引入傣族的泼水节。 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傣族有一个非常特别的节日,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关于泼水节还有一个传说呢?(放泼水节传说ppt) 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参加泼水节?让我们随着歌声走进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吧!。泼水节是不是很有意思,今天我们就学一首新歌《快乐的泼水节》(放泼水节课件,师板书课题) 二、出示课题,感受《快乐的泼水节》 观看视频《快乐的泼水节》。 看完视频之后,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三、学唱歌曲 1、完整聆听歌曲(教师范唱) 师: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速度是怎样的? 2、打节拍再次聆听歌曲。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歌曲的重点节奏。 (出示节奏

小学音乐_《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歌曲《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准备:课件、钢琴、各类打击乐器、贴纸 教学目标: 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并产生进一步了解的 愿望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3、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1.能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了解傣族传统节日:泼水节,能从歌曲中感受到傣族泼水节的热烈气氛。 教学难点: 1.歌曲中附点节奏及结束句节奏的掌握。 教学过程: 【导入】 1、师生音乐问好。

2、播放乐曲《金孔雀轻轻跳》,模仿教师动作,师生律动,伴奏第 二段音乐时教师吹奏葫芦丝表演。 3、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乐器吗?(葫芦丝) 这种乐器主要流行于哪个民族呢?(傣族) 这个民族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1、了解傣族泼水节。(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景图片) (教师随音乐介绍) 教师: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也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每年清明节后的十天左右举行,一般持续三至七天,周总理也曾参加过泼水节,与傣族人民共同泼水祝福。在泼水节里,人们在铓锣和象脚鼓声中相互追逐泼水,以示祝福,气氛十分热烈。“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听,傣族的娃娃们已经唱着歌来了。 2、初听歌曲 播放歌曲范唱,感受歌曲速度,情绪. (要求:安静的听)。 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听了之后心情怎么样呢?速度?”

3、再听歌曲范唱,敲节奏,找出相似乐句. 师:“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听一遍,注意这回边打节奏,边找出歌谱相似的乐句能做到吗?” “谁能说一说歌曲中有哪几句特别象?”哪儿像”(加以提示

小学音乐课快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快乐的泼水节》评课稿 陈南南 今天郝老师上的是四年级的《快乐的泼水节》。因为是第一次见面为避免学生尴尬陌生,郝老师带领学生做了一个简单轻松的律动,使得孩子们不再紧张,为之后的课堂营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环境。 教师上课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新课标中音乐文化的传承和体现,在导入环节使学生先了解了傣族的文化和泼水节的传说,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文化的深层认识。歌曲教学环节郝老师没有用老一套的教唱法让学生学唱歌曲,而是让他们多听多感受,在听的过程中慢慢熟悉音乐,这也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对培养乐感有很大的好处。在之后的环节中加入了音乐知识的讲解,这也是新课标中要求的,使学生在会唱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最后拓展环节,利用合唱凳打击节奏,为歌曲伴奏,培养了学生的节奏感,也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整堂课的亮点就是最后郝老师自己自导自演的傣族舞蹈,制作的微视频,学生的兴趣又一下子提升了起来,音乐与审美完美的融合,也让学生更深层的了解傣族的音乐文化和民族舞蹈特征。 二、构思新颖,衔接巧妙、自如。 本课教学环节之间,衔接巧妙,课堂教学流利顺畅。教师仔细分析教材,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各环节自如地过渡,不流任何痕迹,课堂教学保持整体性。 本课教师将要到傣族村寨去参加泼水节必须通过三道关“节奏练习、按节奏节奏读歌词、唱会歌曲”先后顺序贯穿始终。构思新颖,衔接自然,使教学生动活泼,兴趣盎然。

三、电子白板的有效应用,体现了新时代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有效整合。 另外,教学中不足的地方: 1、在歌词节奏教学环节,对八分附点节奏的讲解过于繁琐,占用了太久时间,有些拖堂。 2、在教学中,应注意音乐性。如:教学歌曲的唱法还可以再形式多样些,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音乐《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 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准备: 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智慧节奏卡 2.教具准备:钢琴小桶水“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8’ 1.聆听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3.看“泼水节”的影音资料.说“眼中泼水节”的感受. 4.游戏“节奏桶”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都可以获得一个小桶,但是小桶里都有张节奏卡,只有通过小组成员都拍对才可以获得哦!小组长过来领一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讨论,合作一起留下小水桶.讨论好的请立即坐正.” 师来回指导巡视 “怎么样,有信心吗?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一定有你们小组的节奏卡吧,好现在听老师和谁在一起?” 师拍节奏,生抢答,组长贴节奏卡.前面3组抢答,最后一组自答 二、学习歌曲:20’ 1.听着乐句,摆造型.说感受 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 3.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 4.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创新伴奏方法 5.学生互学,自学 “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 “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 “你还觉得哪句最难?谁能帮助他?” 6.随琴试唱第一段 “那让我们把第一段来演唱一遍吧” 7.感情处理 8.跟伴奏自学第二段

音乐公开课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音乐公开课快乐的泼水节教案设计 1,知识目标: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如,舞蹈,器乐伴奏等. 2,能力目标: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起学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重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难点:”人人都象只小水鸟”的节奏把握 1,学具准备:打击乐器智慧节奏卡 2,教具准备:钢琴小桶水“泼水节”影音资料 3,媒体选择: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节奏训练 8’

1,聆听歌曲 2,生说”自己心中的泼水节” 3,看”泼水节”的影音资料.说”眼中泼水节”的感受. 4,游戏”节奏桶” 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每个小组都可以获得一个小桶,但是小桶里都有张节奏卡,只有通过小组成员都拍对才可以获得哦!小组长过来领一下,小朋友们可以通过讨论,合作一起留下小水桶.讨论好的请立即坐正.” 师来回指导巡视. “怎么样,有信心吗?现在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大屏幕上一定有你们小组的节奏卡吧,好现在听刘老师和谁在一起?” 师拍节奏,生抢答,组长贴节奏卡.前面3组抢答,最后一组自答.

二学习歌曲. 20’ 1,听着乐句,摆造型.说感受. 2,找”相同的节奏型”把它读出来,比一比谁找的最快. 3,按节奏读”第二段歌词”师伴奏. 4,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创新伴奏方法. 5,学生互学,自学. “谢谢,你觉得老师哪句唱的最好听?能把它哼出来吗?老师觉得你都可以做”小老师了”教一教大家好吗?师时刻为声伴奏,卡好音准. “还有谁,你记住了哪一句,做小老师好吗?” “你还觉得哪句最难?谁能帮助他?” 6,随琴试唱第一段.

小学音乐 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设计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通过傣族服饰和乐器象脚鼓了解民族文化及泼水节,增强民族自豪感。 通过模唱、视唱乐谱感受五声调式旋律特点,学唱歌曲,并能用自然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能够通过舞蹈、演唱、鼓乐器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节日欢乐气氛。2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孩子基本能够视唱歌谱,了解附点八分音符和前八后十六节奏,在之前的课程中对少数民族的歌曲有了解 3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通过舞蹈、演唱、鼓乐器的形式创造性的表现节日欢乐气氛。 难点:能够准确演唱歌曲的结束句以及高音的稳定性。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 教师身着傣族服饰走进课堂。 师: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穿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服装? 教师表演傣族舞蹈。让学生继续猜测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教师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歌曲师生共同表演。 模仿节奏打鼓点,讲解傣族象脚鼓的特点由来,做游戏。 活动2【讲授】发音练习

教师出示PPT,学唱傣族风格旋律。 教师教唱歌谱。 师生两声部练习,教师演唱《快乐泼水节》歌曲,学生演唱屏幕中歌谱。活动3【讲授】学唱歌曲 初听歌曲 师:刚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就是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来听一听歌词里唱的是什么节日?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们自己在下面视唱歌谱。 学生演唱歌谱,教师纠正不准确的音和乐句。 演唱歌词 师:歌谱我们已经演唱的非常准确,下面同学们自学加上歌词来演唱。活动4【活动】拓展编创 1、教师讲解傣族舞蹈动作。 师:我们学会了傣族舞蹈的手位,下面来学学脚下的动作。 2、创编舞蹈 师:我们学会了这么多的傣族舞蹈元素,下面你们来根据歌词创编舞蹈,分组练习。一会邀请同学们到台前表演。 活动5【练习】小组展示 小组展示歌舞 师:刚才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你们一定是收获满满,现在大家可以边舞蹈边敲鼓边唱歌让我们共同庆祝傣族的泼水节吧。

快乐的泼水节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准确、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并能结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来演绎歌曲。 2、能力:通过歌曲演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想象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其团结协作的精神。 3、情感目标:了解少数民族的节日活动,激发学生探索傣家人民生活习性的兴趣,以及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难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人人都像只水鸟”的节奏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图片〈播放快乐的泼水节情景和歌曲〉 (1)、师:观看完图片,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2)那你们知道关于泼水节的传说吗? 2、师讲解: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好,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傣族少年儿童在泼水节里唱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这首歌曲,走进这个愉快的节日。 二、学唱歌曲: 1、师:现在先听老师把这首歌曲演唱一遍。 师:听完了这首歌曲,同学们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或者感情色彩是怎样的呢?是欢快、活泼的还是悲伤、沉重的?(欢快、活泼的)。 师:对,不错,是欢快、活泼的。另外,他们为了更好的表现他们内心的喜悦,傣族人们常常自唱的同时,敲起铓锣和象脚鼓。下面我们也来学学他们吧! 2、节奏训练:

x.x xx ∣xxx x ∣x.x xxx ∣x - ‖(板书) (老师边念边打,打出以上节奏,学生再模仿) 3、师:同学们刚才都完成得很好。掌握了这些节奏以后,我们再听一下歌曲,大家在听的同时可参照乐谱,听完之后老师有问题要问哦! 4、师:通过聆听和分析乐谱,大家觉得这首歌曲一共有几个乐句啊?(四个乐句) 师:对了,歌曲共有四个乐句,同学们找得很不错。大家可以发现,哪两个乐句的节奏完全一样,音调也大致相同? (第一和第二乐句) 师:对,不错,歌曲的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开始部分旋律是相同的,只是结尾略有不同。 5、好,同学们跟老师唱一下这两个乐句的曲谱。 6、接下来老师想跟同学们来做一次乐句的接龙游戏,老师唱前两小节曲谱,请同学们接后两小节曲谱,让我们来试试看。 7、接下来请全体同学听老师完整地演唱第一段,心中可以跟着老师轻轻地哼唱。 8、请同学们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一起用“la”的声音,哼唱歌曲的第一段。 9、现在就跟着歌曲的伴奏,我们来试着唱一唱第一段的歌词。 10、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第二段和结束句,同学们也可以跟着歌曲的伴奏轻声哼唱。 11、在第二段当中,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人人都像只小水鸟”的节奏,这有一点点小小的变化,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练习一遍。 12、让我们把这一句连着结束句一起来唱唱看。 13、大家一定要注意歌曲结束“哎啰”这俩个字,这俩个字前后有两个八分休止符。好,现在老师用手打节拍,同学们跟着老师的节拍,把结束句再唱一遍。 16、让我们跟着伴奏音乐一起用歌声来表达快乐的泼水节。 17、学生用各种形式演唱,如:接龙唱。

快乐的泼水节音乐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音乐教案 篇一: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江都市郭村中心小学张蓉 教材简析: 课文紧扣“欢乐”二字,描写了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全文有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有五句话,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活动。 目标预设: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体验感悟的能力。 3、学会生字,感受课文用词的精当。

4、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悟情,融情于文,并通过自己的朗读表达出自己真切的感受。设计理念: 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多媒体手段,主要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启发,感受泼水节的欢乐场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设计思路: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抓住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运用多媒体,用生动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2、读悟结合,加深阅读感受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激发下,走进文本,发现文字的生动与美妙,以图助读,以说、演促读,更深刻地体会课文中的欢乐。 3、课外延伸,强化课文感受 在了解了傣族的泼水节后,教师又用多媒体出示了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既是对课文内容的一种补充,又是对学生情感上的巩固加强,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每个少数民族的不同的风俗,从而内心萌发对其他民族的向往和包容。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会认会读本课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能够读通读顺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第二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欢乐的泼水节》。 2、齐读课题。 3、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欢乐的泼水节》,老师觉得西双版纳很美,傣族的泼水节也非常有趣,很想去看看,你们想去吗?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一、目的要求: 1、通过学习《快乐的泼水节》培养学生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通过亲身演唱,表演等艺术实践活动,及音响直感法,听赏法、对比法、练习法、听唱法、视唱法相结合学会歌曲。 3、能够学会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正确演唱附点八分音符。能用拍恒拍的方法感受歌曲节拍。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和结束句中的弱起。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创设情境法、示范法等。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组织教学与点名查到 (二)导入新课 1、在学新课之前我们大家来做一个连线题,看看大家对我们国家少数民族所特有的的节日多少了解。 2、在我国云南地区居住着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他们拥有自己的节日,让我们一起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节,他们在节日上都在做什么?我们来看一下泼水节的简介和关于泼水节的传说。 3、观看图片〈播放傣族泼水节情景〉观看完图片,同学们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傣族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4、好,刚才我们欣赏的是一首傣族少年儿童在泼水节里唱的一首歌曲,名字叫《快乐的泼水节》,让我们共同努力学会这首歌曲,走进这个愉快的节日。(三)新课教学 1、第一遍听歌曲思考问题:这首歌的内容、演唱情绪、节奏、速度 2、第一遍看歌词,读歌词,熟悉歌词意思 3、过关游戏(已事先分好的小组为单位,考验学生协作能力,成功过完一关老师检查才能继续过关,先通关的小组奖励) 第一关:节奏训练(结合本课教学重点、难点句),同时介绍傣族乐器锣与象

脚鼓。 第二关:按节奏诵读歌词。 第三关:学唱歌词(结合歌谱) 4、学唱歌曲。 ①、聆听歌曲录音《快乐的泼水节》 ②、师弹旋律,用电子琴逐句教唱学生。 ③、教师有感情的范唱,要求学生利用身体律动给老师伴舞。 5、欣赏视频。领略傣族泼水节的节日气氛,与风俗习惯。 6、欣赏傣族舞蹈领略傣族特色舞蹈进一步了解傣族 7、老师教同学几个简单地傣族舞蹈动作,然后分成两组学生,一组学生唱歌,另外一组跳刚学的舞。第二遍相反。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参与了傣族泼水节,体验了傣族歌舞,过了一个快乐的泼水节,你们用自己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表达了喜悦的情感,你们的表现棒极了,老师希望你们以后有机会跟家人或朋友能够去云南亲身感受一下傣族人们的热情,体验一下泼水节的欢快气氛! (五)作业与思考 1、搜集我国各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节日。 2、搜集傣族的歌曲并学唱。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教学实录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 1、能欢快的富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学会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3、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激发学学生对少数民族学生活习性的兴趣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对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七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播放《月光下的凤尾竹》 教师:你感觉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地方?音乐有什么特点? 学生:音乐仿佛把我带到了美丽的孔雀王国。音乐很柔美。

教师:这是根据傣族歌曲改编的葫芦丝的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 竹》,听着音乐,我们似乎看到那郁郁葱葱的凤尾竹林,别具一格的傣家楼阁撒落在竹林间,在融融的月光下,竹林中隐隐飘出的阵阵葫 芦丝,幽攸抑扬,轻清淡雅。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走进美丽的傣族吧! 展示傣族风景:出示相关图片(进一步了解泼水节以及象脚鼓) 象 脚 鼓 教师:大家说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 学生:傣族泼水节 教师:传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他经常带给 人们灾难,有十二位傣族少女机智的杀死了火王,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会引起熊熊的大火,为了免除烈火祸害四方百姓,她们便每天把水浇在自己的身上,轮流将火魔王的头颅抱在怀中,直到化为尘土。后来,傣族人民为了纪念她们,便每年清明前后举行泼水节。 教师:走进傣族,你知道傣族最隆重的节日吗?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四年级音乐

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教学目标:1、能欢快的富有表情的演唱《快乐的泼水节》。 2、初步了解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学会几个傣族舞蹈的动作,并能随音乐表 演。 3、初步了解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激发学生对少数民族生活习性的兴 趣和对音乐的亲近感。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对泼水节的了解以及对歌曲中附点节奏的掌握。 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音乐第七册。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 (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随音乐进入教室) 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国有56个少数民族。老师要问同学们几个问题大家知道的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课件出示问题) 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师:1、学回答并给以鼓励。 2、出示课件展示比较著名的几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字) 3、出示课件傣族泼水节的图片 师:大家说这是哪个民族的什么节日? 生:傣族泼水节 4、师:传说在古代的时候,有个无恶不作的火魔王,他经常带给人们灾难,有十二位傣族少女机智的杀死了火王,可是火魔王的头颅滚到哪里,哪里就会引起熊熊的大火,为了免除烈火祸害四方百姓,她们便每天把水浇在自己的身上,,轮流将火魔王的头颅抱在怀中,直到化为尘土。后来,傣族人民为了纪念她们,便每年清明前后举行泼水节。 出示相关图片(进一步了解泼水节以及象脚鼓) 二、学唱歌曲 1、在快乐的泼水节里,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加入到了泼水的行列中,今天我们将要学唱的歌曲就叫《快乐的泼水节》。 (出示歌谱,播放歌曲范唱录音两遍) 2、出示歌曲节奏(将歌词在节奏中读出) X.X X X ︱X XX X ︱X.X X XX ︱X —︱ 泼呀泼呀泼呀泼,泼呀泼呀泼, 泼她披巾和衣褂和衣褂。 X.X X X ︱X XX X ︱X.X X XX︱X —︱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中等速度、欢快的情绪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2、了解傣族的泼水节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向学生渗透民族大团结的思想。 3、欣赏傣族的歌舞,初步熟悉傣族风情的音乐和舞蹈。在观察和模仿的基础上学会几个傣族的舞蹈动作,并能随音乐表演。 教学重点 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演唱时音高、节奏准确,咬字吐字清晰。 教学难点 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和结束句中的弱起(后半拍起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节日的画面,请大家边看边欣赏,还要想你看到了什么?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泼水节的录像片段)师: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是傣族,傣族有一个非常隆重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刚才大家看到的画面就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的盛景。到了那一天他们载歌载舞,互相泼水,

互相祝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下面我们简单了解一下泼水节。认识傣族乐器铓锣和象脚鼓。(字幕播放) 二、学唱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电子课本音乐) (1)播放歌曲范唱录音,使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内容,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和速度。 师:这首歌表现的音乐情绪怎样?速度如何?(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有表情地范唱,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 (3)解决难点:节奏练习,附点八分音符在强拍和弱拍中的交替出现。 (4)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二乐句的曲谱,看看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个乐句节奏完全一样,后半句的音调不相同。)(5)运用听唱法或视唱法,学唱第一、二乐句(前八小节)的歌谱。 (6)教师弹奏歌曲的旋律,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7)学生随琴声用“啦”模唱歌曲的主旋律。用跳音唱法,声音要有弹性,中等速度。 (8)学生跟录音学唱几遍歌曲第一段词。教师随时纠正出现的错误。注意音高、节奏要准确,咬字、吐字要清晰,速度不宜太快。演唱时,情绪要欢快,突出“笑哈哈”和“喜泼水”的感情。 (9)发现难点并加以纠正。教师可反复示范、比较。结束句中的“花”字可以用数拍的方法唱够三拍,“哎罗”两字是弱起(起于第

人教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快乐的泼水节》教案

快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的快乐音乐课堂开始了,我们的口号是:我唱歌,我快乐! 同学们,老师问你们一个简单的问题,我国有多少民族?那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今天啊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请大家掌声欢迎---(一学生手持葫芦丝,扮傣族朋友吹奏月光下的凤尾竹)师:你能看出它是哪个少数民族的么? 从什么地方看出的? 生:傣族。服饰,乐器。 2、教师介绍有关傣族的知识。 师:今天她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好听的葫芦丝乐曲,还给我们带来了他们家乡的音乐风光短片,大家想不想欣赏一下?生:想。(播放课件短片,让小客人读傣族知识介绍) 3、师:看来傣族真是一个美丽的民族。这里不仅风景秀丽,气候宜人,而且还有各种独特的民俗节日,最属特色的要数---泼水节。(播放周恩来。这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来到美丽的西双版纳和边疆各族人民一同庆祝泼水节的情景) 师:泼水节有什么寓意?(谁身上的水越多就越幸福) 相互祝福,希望彼此平安幸福。 二、新课学习: 1、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傣族的歌曲---快乐的泼水节。

师:学习歌曲前我们先来做一个闯关游戏,相信同学们的聪明智慧一定能打开。(课件节奏练习) 2、师:不错,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动,感觉怎么样?是不是也想分享他们的快乐?你们听,傣家的娃娃们已经唱着歌来了。(完整播放歌曲)(安静的听) 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听了以后你的心情怎样?速度是如何的?生:欢度泼水节的场面舒畅快乐中速稍快 3、师:好,让我们带着快乐的心情再听一遍,注意这回老师要求一默唱(不出声),二打节奏(提示2|4强弱规律,拍手拍肩),能做到么?(出示歌谱) 师:同学们看着歌谱,谁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有什么特点?(音符节奏乐句---相似一二句) 4、师:乐句分析完了,这次我们随范唱小声的跟唱第一段,老师也有要求,用“LU"来模唱,而且是唱给自己听(声音小,口型圆,有点吸的感觉,闻花香)。 师:同学们表现特别棒,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 老师唱谱,学生唱词,两个小节为一组2遍。 老师弹琴伴奏,四个小节为一组2遍。 师:不错。我们一起用欢快的情绪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三、小组合作学习 1、师:我们已经把第一段学唱完了,同学们学习的非常认真,演唱的非常有感情,现在老师给大家布置任务,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完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