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上颌窦开放
- 格式:ppt
- 大小:1.29 MB
- 文档页数:19
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36例临床体会作者:历茂刚等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目的经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36例上颌窦囊肿患者在鼻内镜下经上颌窦自然口开放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无残留病变及复发。
结论在治疗过程中对径路留置适宜大小的窦口,避免窦口周围重要结构发生损伤。
【关键词】上颌窦囊肿;鼻内镜;临床体会上颌窦囊肿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通常采用柯陆式传统手术治疗方法。
随着鼻内镜在鼻窦外科手术的广泛应用,可采取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该方法创伤小,恢复期短,术后反应小,具有较好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09年5月至2011年10月诊治单纯上颌窦囊肿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患者年龄在13-72岁之间,平均年龄34.2岁,单侧发病29例,占80.5%,双侧发病5例,占13.9%。
有头痛、面颊部闷胀感、鼻腔流黄水样液21例,无症状15例。
1.2方法术前均行常规手术前进行耳鼻喉常规检查,同时对鼻窦进行CT详细检查,利于对病变准确位置进行确定以排除鼻部其他合并疾病。
实施全身查体及血生化、血常规、心电等常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要平卧,进行心电常规监护,采用氟芬合剂进行静脉注射强化麻醉,应用鼻窦窥镜监视系统进行监控,采用丁卡因盐酸肾上腺素棉片对下鼻甲及鼻道黏膜实施表面麻醉,每次5分钟,共进行3次,再将1%利多卡因注射于下鼻道外侧壁起到局部浸润麻醉作用。
将上颌窦套管针在距下甲前端1.5厘米处下鼻道外侧壁斜向外、上方向穿刺,将骨壁穿透进入上颌窦腔,针芯抽出后,观察伸进的鼻窥镜自套管,确定囊肿位置,再将套管取出,用咬骨钳在窥镜下将开窗口扩大到1.0*1.5厘米左右,根据囊肿位置,选取适宜角度的鼻窦窥镜及相应手术器械,从开窗口进入,将囊肿病变全部钳除,注意不要造成窦腔黏膜损伤。
术前及术后诊断:
术前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术后诊断:慢性上颌窦炎
手术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
手术过程中,使用鼻内镜辅助,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进行清除,并进行上颌窦口的扩大和清理,以恢复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麻醉方式:
本例患者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睡眠状态,并使用气管插管进行呼吸管理。
手术经过: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并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2.麻醉生效后,使用鼻内镜和相关手术器械,通过鼻腔途径进入上颌窦,对病变组织
进行观察和清理。
3.清理完成后,使用专门的工具对上颌窦口进行扩大,并进行病变组织的清理。
4.清理完成后,进行上颌窦口的检查和修整,保证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能。
5.检查无明显出血和异物残留后,结束手术,取出鼻腔内的填塞物,并进行鼻腔止血。
术后注意事项:
1.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并进行鼻腔冲洗,以减轻鼻腔和上颌窦的炎症反应。
2.根据医生指导,定期进行鼻内镜检查和清理,以保证鼻腔和上颌窦的通气和引流功
能。
3.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以减少出血和肿胀的风险。
4.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和粉尘,以减少鼻腔和上颌窦的刺激。
5.如有发热、头痛、鼻出血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治疗。
鼻内窥镜手术中对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疗效观察
邓海燕;宋文光;张心浩
【期刊名称】《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年(卷),期】2006(12)5
【摘要】目的探讨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时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与否对其疗效的影响程度.方法8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0例,清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不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对照组40例术中切除中鼻道病变及异常结构的同时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窦口的开放率在不扩大和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分别为92.5%和75%,治疗组治愈率90%,对照组治愈率7 3%,两组病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手术中主要清除窦口周围异常结构及病变,上颌窦自然开口如无明显狭窄不必扩大.
【总页数】2页(P58-59)
【作者】邓海燕;宋文光;张心浩
【作者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广州,510220;暨南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广东,广州,5102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04+1;R765.25;R765.4+1
【相关文献】
1.鼻内窥镜手术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J], 田广永;张毅;赵艳梅;孙滨滨
2.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体会 [J], 欧召喜;刘建军
3.鼻内窥镜手术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体会 [J], 喻国东;周定刚;马乙心;张田;罗香梅;王俊喜
4.鼻内窥镜下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临床体会 [J], 韩玲
5.鼻内窥镜手术中上颌窦自然开口的处理 [J], 庄立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效果探讨发表时间:2017-02-06T15:28:20.51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邹海波[导读] 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尽量减少了对患者的上颌窦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威远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内江 642450)【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行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45例患有上颌窦病变的患者(67侧),观察其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后,45例患者中显效的有38例,占比为84.4%,有效的有5例,占比为11.1%,无效的有2例,占比为4.5%,治疗总有效率为95.5%。
术后发生鼻腔黏连的3例(6.7%),鼻泪管损伤的1例(2.2%),上颌窦口闭塞的2例(4.5%),眶纸板损伤的1例(2.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经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鼻泪管损伤后痊愈,眶纸板采用保守治疗后痊愈,其他患者经过治疗后明显改善。
结论: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的治疗效果显著,尽量减少了对患者的上颌窦的损伤,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鼻内镜;上颌窦;开放术;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086-02【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Methods January 2014 - January 2015 in our hospital nasal endoscopic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of 45 cases of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sinus lesions (67), the therapeutic effect was observ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45 patients of 38 cases had marked effect, 84.4%, effective in 5 cases, accounting for 11.1%, invalid in 2 cases, accounted for 4.5%,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95.5%. Postoperative nasal cavity adhesion in 3 patients (6.7%), 1 case (2.2%) of the nasolacrimal duct injury, 2 cases (4.5%) of the maxillary sinus occlusion, orbital board damage in 1 case (2.2%),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15.6%, the nasal lacrimal sac after anastomosis in the treatment of nasolacrimal duct injury recovery, orbital board USES recovered after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ther patients improved obviously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Nasal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maxillary sinus operation effect is remarkable, to minimize the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sinus, to impro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patients.【Key words】 Nasal endoscope; Maxillary sinus; Open surgery; Clinical effect上颌窦位于上颌骨内,是一个锥形空腔,和鼻腔相通,当其引流不畅时容易引发炎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继续教育园地鼻内镜基本技术——解剖参考标志的选择和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兵 韩德民 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北京 100730通信作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兵( Email:entzhou@ )鼻内镜基本技术——解剖参考标志的选择和作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兵 韩德民 等我们鼻内镜手术中使用的内镜,既是有强照明作用的器械,又是具有放大和清晰图像的观察设备,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器械的特点,镜下所见的图像或解剖结构仅仅是一个放大的局部,和通常解剖习惯不同,因此也无法通过宏观的解剖结构来判断术中所处的位置,只能依靠周围解剖结构关系判断,这是内镜手术的特点。
所以,一些固定或相对固定的标志就成了我们的“路标”,我们须通过这些标志的指引完成手术。
鼻内镜手术中可以作为标志性参考作用的解剖结构的选择,一方面是依据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特点进行的,另一方面是根据鼻内镜手术操作要求而定的。
因此,术前可以更多地通过鼻窦CT扫描的提示来选择可以作为手术参考的解剖结构和标志,其中主要的解剖参考标志有:中鼻甲、上颌窦自然口、钩突、眶纸板、上鼻甲、下鼻甲及上颌线等,一些解剖变异结构或病理性结构,同样可以用作解剖参考标志,其作用分述如下:一、正常解剖解剖结构标志1.中鼻甲。
中鼻甲在鼻腔外侧壁附着并与之形成弓形,且与钩突上方相交。
即便中鼻甲部分切除,其鼻腔外侧壁附着点形成的弓形结构(前弓)若有指示意义。
故中鼻甲的标志意义:①中鼻道入口状态,与手术径路和视野宽窄相关;②手术操作范围的内界;③辅助定位内容:④钩突前缘;⑤上颌窦自然口,也就是对应中鼻甲下缘前中1/3 对应鼻腔外侧壁,可以找到上颌窦自然开口。
2.上颌窦自然口。
从围成上颌窦自然开口的解剖结构,不难推断出其意义:①辅助定位眶纸板(手术外界)。
因为上颌窦自然开口的上缘即为眶纸板和眶底壁交角的地方。
鼻内镜下上颌窦手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周兵韩德民崔顺九黄谦魏永祥刘华超刘铭鼻内镜鼻窦手术之前,上颌窦炎性或肿瘤病变,主要依靠经典上颌窦根治手术,即Caldwell-Luc术式,特点是通过唇龈切开经犬齿窝进入上颌窦。
George Caldwell 1893年于美国纽约和Henry Luc1897 年于法国巴黎分别报告该手术方式。
经过迄今已逾百年长期的不断地改进与完善,该术式已成为以治疗慢性化脓性上颌窦炎为主要适应证的一个成熟的规范化的手术[1]。
鼻内镜手术的发展和成熟,通过中鼻道或下鼻道上颌窦开窗完成上颌窦的病灶切除或引流,能够促进上颌窦的炎症恢复和功能的保留,临床已经基本取代Caldwell-Luc手术方式[1-5]。
即便如此,由于上颌窦解剖和原发上颌窦病变的特点,运用多角度内镜,包括30°和70°硬性鼻内镜,同时借助各种角度弯曲器械,上颌窦内仍有无法窥视和处理的区域[6]。
针对上颌窦需要广泛切除的病灶,Denker术式,包括经鼻在内镜下完成鼻内Denker术式经鼻上颌骨部分切除术的改良[2],鼻外或经鼻上颌骨部分切除(medial maxillectomy)和面中掀翻(midfacial degloving)等手术方式仍广泛应用于临床[2-5],尽管有很好的手术视野并便于肿瘤的彻底切除,仍多要牺牲下鼻甲和鼻泪管,所以,从微创原则角度看,上述术式仍有需要改进的必要。
鼻内镜手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已经形成成熟的经鼻上颌窦手术入路,并且在以往临床实践基础上,探索出新的上颌窦手术入路,分述如下。
1. 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middle meatus antrostomy, MMA) Messerklinger强调的慢性鼻窦炎与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 complex, OMC)的病理生理状况相关,且上颌窦粘液传输和清除的方向始终朝向上颌窦自然口,即便是做下鼻道开窗,上颌窦粘液纤毛清除的方向不会改变,进而提出并规范的围绕OMC的功能性鼻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gery, FESS),手术的主要内容为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
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疗效观察黄晓阳【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5(000)020【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noninvasive fungal maxilary sinusitis.Methods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3 in 59 cases of non-invasive fungal maxilary sinusitis were treated by nasal endoscopic maxilary sinus operation,necessary for the treatment of nasal passages open the window,under the joint postoperative folow-up on a regular basis.Results After 6 months to 2 years folow-up,40 patients with cure,improvement in 17 cases,2 cases of recurrence. ConclusionThe nasal endoscopic surgery for noninvasive fungal maxilary sinusitis,with less trauma,the patient pain is light,fast recovery of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is distinct.%目的:观察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59例非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必要时联合下鼻道开窗术治疗,术后定期随访。
手术记录:上颌窦根治术术前及术后诊断:术前诊断:上颌窦炎术后诊断:上颌窦根治术,上颌窦炎手术方式:本次手术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根治术。
该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麻醉方式:本次手术采用全身麻醉,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进入深度睡眠状态,手术过程中无痛感。
手术经过:1.准备工作:患者取仰卧位,进行常规消毒铺巾。
医生佩戴无菌手套,确保手术操作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2.鼻孔扩张:使用扩鼻器扩张鼻孔,以便插入鼻内镜和手术器械。
3.插入鼻内镜:将鼻内镜从鼻腔插入,并通过监视系统观察上颌窦内部情况。
4.打开上颌窦:通过特殊器械,将上颌窦入口扩大,以便进入窦内进行清理。
5.清理上颌窦:通过吸引器和切割器,清除上颌窦内的炎症组织和病变骨质。
在鼻内镜的引导下,可以清晰地观察到病变组织的范围和程度,并进行彻底清理。
6.止血及修复:对上颌窦内的出血点进行止血,并使用可吸收材料进行创面修复。
7.结束手术:取出鼻内镜和手术器械,关闭手术切口,再次消毒和铺巾。
术后注意事项:1.术后护理:术后需进行鼻腔填塞,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根据医生建议,逐步取出鼻腔填塞物。
同时,需注意口腔卫生,避免口腔感染。
2.用药指导:术后需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类药物,以预防感染和减轻炎症反应。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直至医生建议停药。
3.定期复查:术后需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和指导后续治疗。
一般建议在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复查。
4.避免剧烈运动:术后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减少出血和促进伤口愈合。
5.避免挖鼻孔:术后应尽量避免挖鼻孔,以免破坏鼻腔黏膜和导致感染。
6.注意饮食:术后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同时,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7.戒烟限酒:术后应戒烟限酒,以免对鼻腔黏膜产生刺激,影响伤口愈合和身体健康。
内镜辅助经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上颌窦黏膜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多发疾病,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为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内镜下上颌窦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术。
但这些术式治疗上颌窦囊肿损伤大,改变了鼻腔正常解剖结构。
我科从2012-4-2014-5采用内镜辅助经下鼻道黏膜瓣开窗术治疗上颌窦黏膜囊肿42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4年5月在我科治疗的患者,上颌窦囊肿患者42例(56侧),男24例(32侧),女18例(24侧);年龄18~60岁,平均(35±5)岁;病程3个月~2年。
术前均行鼻窦CT 检查,排除上颌窦前壁囊肿。
1.2 治疗方法手术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进行。
患者取不仰卧位,术区常规消毒铺单,局部麻醉者鼻腔以2%丁卡因20ml加盐酸肾上腺素4ml棉片行术区下鼻道及鼻腔黏膜表面麻醉3次,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
全身麻醉者直接以1%肾上腺素棉片收缩鼻腔,骨折下鼻甲并将其向上反折后充分暴露下鼻道,在平下鼻甲前端水平于下鼻道至鼻底处做一“L”形切口,用剥离子将下鼻道黏膜拨起,在切口后方2cm处行上颌窦骨壁造孔,内镜下扩大造孔直径达10mm[1],如囊肿位于上颌窦内侧壁,尽量去除内侧壁骨质,防止囊肿残留。
应用0°、30°或70°内镜,通过造孔观察并确定囊肿的位置,根据囊肿的位置,使用不同角度的上颌窦钳夹取囊肿,如囊肿破裂,吸出囊液,用上述三种角度内镜检查上颌窦腔,彻底取出残余囊壁,将下鼻道黏膜复位,封闭骨性造孔,复位下鼻甲,用止血海绵填塞压迫,术后第2天取出填塞物。
1.3 疗效评定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及内窥镜鼻窦手术疗效评定标准(1997年,海口)”判定疗效。
治愈:症状完全消失,内镜下上颌窦口引流通畅,黏膜光滑,无明显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下黏膜水肿,少许肉芽、囊泡形成,少量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下上颌窦口闭锁,分泌物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