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的生平及思想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3
嵇康不仅是魏晋南北朝玄学思想家,他还是否定儒学的第一人▲嵇康说起嵇康,大家一定会把他与魏晋南北朝的主要社会思潮“玄学”联系在一起。
不错,嵇康与阮籍、刘伶、向秀、山涛、阮咸、王戎合称“竹林七贤”,同为魏晋名士。
玄学与嵇康“竹林七贤”生活的魏晋时期,正处于社会政治大动乱,两汉以来作为统治思想的儒家纲常名教受到冲击,以嵇康等为代表的士大夫对两汉以来的繁琐学风、谶纬神学以及三纲五常等陈词滥调感到非常厌倦,于是转而寻找个人精神的家园,醉心于形而上学的哲学辩论,在与风雅名士的辩论中寻求精神慰藉。
▲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经常聚集在一起,谈玄论道,当时人称之为“清谈”或“玄谈”,清谈的内容涉及生与死、有与无、动与静、名教和自然、圣人和常人、有情或无情、言能否尽意等哲学问题,谈论内容与老子《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玄之门”一样幽深微妙,故后人称之为“玄学”。
嵇康(公元223-262年),字叔夜,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州)人。
好文论、赋诗歌、弹琴咏唱,好读老庄,倾向玄学,寄情山水,尚奇游侠,风度潇洒。
曾在太学中活动,评议时政,对司马家族诛杀异己、图谋篡位而又盛倡“名教”强烈不满,进行揭露、批判和抵制,最后为司马集团所不容,惨遭杀害,死时年仅四十岁。
嵇康不止于“谈玄论道”,他针对当时儒学“名教”教育,提出许多有价值的批判教育思想,发人深省。
嵇康的教育批判思想▲赵孟頫书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局部)嵇康在其著作《与山巨源绝交书》、《难自然好学论》和《释私论》等篇章中提出自己的教育思想,批判当时传统的儒学教育和世俗教育。
一、大胆抨击名教所推崇的“圣人”偶像▲画像石中的尧舜禹“将如箕山之夫,颖水之父,轻贱唐、虞而笑大禹乎?”——嵇康《卜疑》“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此甚不可一也。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老子、庄周,吾之师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对于传统儒家所推崇的“圣人”唐尧、虞舜和夏禹抨击一通,还常常要说一些非难成汤、周武王和轻视周公、孔子的话,足见其对儒家“圣人”的厌恶。
【稽康简介】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1、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2、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3、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4、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5、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
嵇康(223-262)三国魏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
字叔夜。
谯国至(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嵇康是魏宗室的女婿,任过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崇尚老庄,讲求养生服食之道,著有《养生论》。
与阮籍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魏氏春秋》:“(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他的朋友山涛(巨源),后来投靠司马氏当了吏部尚书,曾劝他出去做官,他遂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因“非汤武而薄周孔”,且不满当时掌握政权的司马集团,遭钟会诬陷,为司马昭所杀。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嵇康是中国古代三国时期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他留下了许多令人钦佩的精神品质。
以下是一些嵇康所展现的精神品质:
1.追求自由:嵇康一生都在追求自由,他反对虚伪的礼教和
封建制度对人的束缚,倡导自然、真实的生活。
2.坚守原则:嵇康不随波逐流,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和价值
观,不为权势和利益所动摇。
3.博学多才:他通晓文学、音乐、玄学等多种学问,展现了
广博的知识和才华。
4.率真洒脱:嵇康性格率真,不拘泥于世俗的规矩,他的诗
文和行为都透露出一种洒脱的气质。
5.刚正不阿:嵇康面对权贵的压迫和不公,毫不退缩,敢于
直言,表现出坚定的正义和骨气。
嵇康是三国时期曹魏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的人生态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追求自由:嵇康一生追求自由,他不愿意受到礼法的束缚,曾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的立场。
2. 崇尚自然:嵇康崇尚自然,喜欢隐居生活,他认为自然是最真实、最美好的,人们应该回归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
3. 反对礼教:嵇康反对当时的礼教,认为礼教是对人性的束缚,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人性的解放。
4. 热爱音乐:嵇康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擅长弹奏古琴,创作了许多著名的琴曲,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可以让人心灵得到净化。
总的来说,嵇康的人生态度是追求自由、崇尚自然、反对礼教、热爱音乐,他的思想和行为在当时的社会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原文:嵇康,字叔夜,会稽上虞人也。
幼而聪慧,博览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康性高洁,不慕荣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因兄事而涉世,遂游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康少好老庄之学,尤喜《庄子》。
尝谓:“吾闻庄子之言,犹如闻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其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康曾作《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此论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情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嵇康在其中最为杰出,其才华横溢,令世人敬仰。
嵇康曾任中散大夫,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安西参军。
在任期间,康屡次上书,弹劾权贵,直言时弊。
然终因直言进谏,触怒朝廷,被诬陷谋反,于公元263年被司马昭所杀。
嵇康临终之际,神色自若,从容就义。
其妻曹氏哭之甚哀,康曰:“人死何足悲?吾生亦何足喜?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转眼即逝。
吾辈当珍惜光阴,畅游于天地之间。
”康言辞之间,透露出超然物外的境界,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嵇康,字叔夜,是会稽上虞人。
自幼聪慧,广泛阅读群书,好学不倦。
弱冠之年,便已有文名,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嵇康性格高洁,不追求名利,常以琴书自娱。
后来因兄事而涉世,于是游历名山,结交贤士,广结善缘。
嵇康年少时喜欢老庄之学,尤其喜欢《庄子》。
他曾说:“我听说庄子的言论,就像听到天地之音响,心胸为之豁然开朗。
”他的思想深受道家影响,主张顺应自然,反对束缚人性。
嵇康曾写《养生论》,提倡“养生之道,在于调养性情,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困。
”这篇论文影响深远,至今仍被世人传颂。
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等七人为友,号称“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性格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常聚于竹林,饮酒赋诗,清谈玄理。
在竹林七贤中,嵇康最为杰出,他的才华令世人敬仰。
嵇康的有趣小故事嵇康,字文靖,生活在东晋时期,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文学家、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才华横溢和独特的思想见长,在当时享有盛名。
然而,他的一生却饱受波折和悲剧的困扰。
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探索嵇康的有趣小故事。
嵇康年轻时就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他擅长文学、音乐和书法,被誉为文艺三绝。
他的诗词优美而深邃,对当时文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除了文学方面的造诣,嵇康还对史学着迷,他热衷于研究历史文献,并尝试将历史与哲学相结合。
他的思想深邃而独特,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然而,尽管嵇康的才华备受赞赏,但他的一生却注定不平凡。
在嵇康的成年之初,因东晋政治动荡,他一度陷入困境,被迫流亡。
尽管如此,他仍然保持着乐观和积极的态度,继续努力创作和思考。
他的作品在流亡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也赢得了更多人的赞赏。
终于,嵇康的才华被东晋朝廷所看中,他被任命为朝廷要职。
然而,嵇康在政治上并不妥协,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畏权贵。
他曾公开向权臣谏言,对朝廷的腐败和不公进行了批评。
这种公正和坚持让嵇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但也引来了强大的敌对势力。
嵇康的一生注定是悲剧的。
在权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中,他成为了牺牲品。
嵇康被控以“参与叛乱”的罪名,并在绞刑台上成为残酷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死引起了广泛的愤慨和反抗,成为东晋政治势力斗争的转折点。
嵇康的悲剧人生告诉我们,才华和正义并不总能保护一个人免受困境和不公的伤害。
然而,嵇康所坚持的思想和信仰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中,激励着后人追求真理和公正。
嵇康的有趣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一个充满才华和坚持的文化人物遭受政治残酷的命运,同时也见证了他的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嵇康的故事提醒我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并且勇敢捍卫我们的信念和原则。
无论何时何地,正义和真理都是值得追求的。
嵇康用他的一生向后人传达了这个重要而永恒的价值观。
竹林七贤目录一、嵇(jī)康 (2)1.恬静无欲 (2)2.坚拒出仕 (3)3.广陵绝响 (3)4.音乐 (3)5.文学 (3)6.书法 (3)7.绘画 (4)8.主要思想 (4)9.隐于竹林 (4)10.鄙视权贵 (4)11.仗义执言 (4)12.嵇绍不孤 (4)二、阮籍 (5)1.竹林时期 (5)2.哲学思想 (5)3.咏怀诗 (5)4.主要作品 (5)5.魏晋玄学 (5)6.五言诗 (5)7.醉酒避亲 (6)8.青白眼 (6)9.蔑视礼法 (6)10.阮籍遭丧母 (6)三、山涛 (6)1.治理有方 (6)2.侍母极孝 (7)3.位列三司 (7)4.清贫而终 (7)5.文学 (7)6.书法 (7)7.悬丝尚书 (7)8.八斗方醉 (7)9.璞玉浑金 (7)四、向秀 (8)五、刘伶 (9)1.放达任情 (9)2.不愿为官 (9)3.人物思想 (9)4.个人作品 (9)5.刘伶病酒 (9)6.曝裈当屋 (10)7.鸡肋尊拳 (10)8.成语 (10)9.对联 (10)10.刘伶醉 (10)六、王戎 (10)1.初入仕途 (10)2.安抚遗民 (10)3.王戎死孝 (11)4.卖李贪财 (11)5.卿卿我我 (11)6.病卒陕县 (11)七、阮咸 (11)1.放达任情 (11)2.不被重用 (11)3.饮酒赏乐 (11)4.个人作品 (12)5.音乐成就 (12)6.阮咸曝裈 (12)7.与猪酣饮 (12)8.骑驴追婢 (12)一、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
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
官至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
因得罪钟会,遭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袁宏称其为"竹林名士"之一。
嵇康的名词解释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嵇康(223年-263年)被誉为才子佳人,他的诗文才华出众,深受崇拜。
嵇康名世,字君平,豪爽正直,开朗豁达,他的一生象征了自由思想和追求艺术上的独立。
本文将围绕嵇康这一名词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他对中国文化史的影响。
嵇康这个名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可以说无比重要。
他是东晋文化的佼佼者,师法老庄,倡导自由思想,提倡个人独立,反对墨守成规。
他的诗文中流露出的豪放不羁和追求真理的执着,深深地吸引了许多后来的文化人士。
嵇康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在三国时期国家分裂,民不聊生。
但他却以豪情激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命。
他以诗人的眼光审视世界,以文人的姿态追求人生意义。
他善于抓住生活细节中所蕴含的哲理,用尖锐的笔触揭示人性的丑恶和责任的重要。
嵇康的文学作品广泛涉及当时社会时政的方方面面。
他以独特的写作风格深入人心,他的作品充满自由、浪漫和反叛的气息,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琴赋》,这首诗歌不仅是对音乐的热爱之情的表达,更是对生活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反思。
他在诗歌中描述了他如何通过音乐来追寻内心的平静和宁静,以及逃避尘世的烦恼。
嵇康不仅是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和音乐家,同时也是一个拥有政治抱负的人。
他对当时的政治环境感到不满,在他的一系列政治论文中,他对官僚主义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并强调个人的独立和自由。
正是由于他的思想观点引起了当权者的不满,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嵇康的名字成为了后来文化界对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的象征。
他的作品被后世文人广泛传颂,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无不崇拜他的才华和胸怀。
他的思想和理念也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化人士,激发了许多独立思考和追求真理的文化运动。
在嵇康的名字下,凝结着对自由、真理和美的不懈追求。
他的诗文才华超群,意蕴深远,具有时代的特殊背景和独特的个性特点。
他的作品不仅表达了他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关于嵇康演讲稿嵇康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政治家和思想家。
在演讲稿中,我们将探讨嵇康的生平事迹、他对音乐和文化的贡献以及他的思想观点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嵇康的生平事迹。
嵇康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官员,嵇康在家庭的熏陶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他对音乐特别感兴趣,并能熟练地演奏琴、瑟等乐器,被誉为古代乐坛的一代宗师。
嵇康的音乐才华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也使他逐渐升职为官。
然而,由于他对晋朝政府的腐败和压迫的不满,嵇康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并成为了士人中的魁首。
嵇康通过他的音乐和文化贡献,推动了古代音乐和文化的发展。
他主张"古风"音乐,即回归古代音乐的根基和风格。
嵇康认为古人的音乐传统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道德价值,是一种可以激发人们的情感、陶冶人品的艺术表达。
他提倡通过音乐来培养个人的道德素养,并追求音乐的审美价值。
嵇康的这些观点对后来的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为古代音乐的流传和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此外,嵇康还是一位思想家,他的一些思想对于后来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嵇康提倡"自由空灵"的人生态度,主张人们应该自由地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激情,并且不受世俗的束缚。
他反对功利主义,并强调个人的精神追求。
嵇康的这种思想观点反映了东晋时期士人的独立精神和反对权贵统治的态度,也为后来自由主义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嵇康的影响不仅限于他的时代,他的音乐和文化观点后来也对中国古代文化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嵇康的"古风"音乐思想为后来的音乐家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促进了古代音乐的发展和创新。
其次,嵇康的思想观点强调个人独立和自由,对后来的文化和社会思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自由主义的思想观点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嵇康的这些观点和思想使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独特的一代思想家。
儒学人物:嵇康
嵇康(223~262),字叔夜,本姓奚,祖籍会稽(今浙江绍兴),其先人因避仇迁家谯国侄县(今安徽宿县西南),改姓嵇。
三国时期魏哲学家、文学家、音乐家,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嵇康早孤,少有隽才,博览淹通,学不师授。
与魏宗室通婚,官至中散大夫,世人称之为"嵇中散"。
因是曹氏姻亲,又名重士林,疾恶如仇,言词犀利,屡屡讥刺司马氏,后其好友吕安下狱,嵇康受到牵连,以"言论放荡,非毁典谟"罪名而为司马昭所杀,临刑前索琴弹奏《广陵散》一曲。
嵇康针对当时司马氏集团以儒家"名教"为幌子篡权,以反儒学的面目出现,"非汤武而薄周孔"(《与山巨源绝交书》)。
认为"六经未必为太阳","以诵讽为鬼语,以六经为芜秽,以仁义为臭腐"(《难自然好学论》)。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观点。
在哲学上则提出了"元气自然论",认为"元气陶铄,众生禀焉"(《明胆论》)。
精通乐理,主张养生服食,诗长于四言,风格清峻。
著作有《嵇中散集》,已散佚,后人辑本以鲁迅辑校的《嵇康集》为齐备。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嵇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嵇康命运为何如此悲惨导语: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
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嵇康是中国文人的一个情结,他的风骨成为中国文人推崇的精神,他的为人成为后世贤者效法的榜样。
他性格外露,愤世嫉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面对屠刀,神情自若,抚琴而歌,使从容赴死成为一种境界。
一、广陵音绝,浩气长存公元262年的一个夏日,在都城洛阳的东市刑场上,嵇康悠然地席地而坐,刽子手持刀肃穆侧立,监斩官则在不远处的凉棚下于桌后端坐。
刑场周围,是把守的兵士,再远一点,则黑压压的围聚着三千太学生和众多的民众。
天上无风,也无鸟叫蝉鸣;刑场上无声,大家呆呆侍立。
天地间一片静寂。
嵇康抬头看了看天,离行刑的时间还早,说:“与其大家陪我干耗时间,不如我来弹一曲吧,拿琴来。
”监斩官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于是,一张古雅的七弦琴被搬了过来。
这是嵇康的琴,是他卖了田产购得的一把古琴,是曾陪他度过了无数岁月的知音。
嵇康接过琴来,凝视良久,想起伯牙子期的故事,这琴也终要离我而去了,再弹最后一曲吧。
放在膝间,调和琴弦,弹奏起自己平生最喜欢的《广陵散》。
嵇康左手微扬,右手徘徊,清越的琴音,顿时刺空而起。
时而迅疾,如黄河波涛,汹涌向前,千言万语、多少愤懑与不平,化做滚滚杀气,冲向云霄;时而舒缓,如春日田园,平和秀丽,人生儿多无奈,尽随雨打风吹去。
守场的兵丁,被悠扬的琴音吸引,三千太学生,更是闻声而泣涕。
曲终之后,余韵久久不散。
嵇康抬起头来,对人世已再无生活常识分享。
嵇康美学思想研究嵇康,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政治家。
他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嵇康思想强调人文主义,将“修身”作为一种内在的美的体现,强调“有情”、“情思”的重要性。
他的美学思想完全融合了音乐、诗歌、人文思想、社会思想等方面,代表了中国古代美学的高峰。
本文将针对嵇康的美学思想进行研究,并通过五个例子分析其思想内涵和贡献。
一、嵇康美学思想的内涵1.人文主义嵇康对于人文主义的追求比较高。
他认为,文化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是人类经验的结晶。
文化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高级的活动,表现着人类的主观属性。
他还认为,人类的质量应该充分地理解和感受,愿意探索多元化的人性、深入解析人性的语言。
2.通过音乐和诗歌表达情感嵇康认为,音乐和诗歌是表达情感最好的艺术形式之一。
他特别注重音乐和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他的《广陵止息》、《临淮子》等诗歌和《广陵散》、《琵琶行》等音乐作品,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类生命的深刻体验和感悟。
3.探究人类生命的来源和本质嵇康对人类生命的来源和生命的本质非常感兴趣。
这一方面源于他作为音乐家的自信和敏感性,另一方面源于他作为诗人的深刻。
在他的诗歌和音乐创作中,他纯粹地追求着人生的意义和思考人生的价值。
4.追求“有情”在嵇康的思想中,“有情”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元素。
他理解的“有情”,就是一种具有温情脉脉、情感丰富、震动人心的气氛。
他认为这种“有情”是人类生活体验中最为真实的体验之一。
5.倡导修身和思考人生价值嵇康认为,人类的最大价值是“自我完善”,他追求着对人类生命的探究、对人文社会的贡献、对艺术的热爱。
他的思想强调自我修养,即只有在修身的过程中才能发现自我真正的价值和意义,才能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二、例子分析嵇康美学思想的贡献1.音乐概论《音乐概论》是嵇康著名的音乐专著。
在书中,他倡导音乐应该是和人性格和谐相处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富有情感和生命活力的媒介,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利用这种媒介,通过音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并感化观众,激发他们的人性向往。
游仙诗嵇康1. 嵇康简介嵇康(224年-263年),字孟尝,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琅琊区)人。
东晋文学家、音乐家、琴师、思想家。
他出身于名门望族,家族的成员多有文化人士。
嵇康自幼聪颖,崇尚道德,天性好学。
他精通音乐,尤其擅长琴曲创作,被誉为“琴中之龙”。
嵇康在文学上更是广泛涉猎,尤其善于诗歌创作。
对当时的人文思潮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文化、哲学等方面有着不少的建树。
嵇康的人生非常传奇。
他早年曾受到晋武帝司马炎的宠爱,但后来由于和当时的权臣王导关系紧张而被流放。
在流放期间,他游历各地,和当时的文化名流交好,还曾经与陶渊明一起同游巴陵(今湖南岳阳市)。
但是在瓜步之变中,嵇康被诬陷为叛逆,遭到杀害,年仅40岁。
嵇康一生的经历和创作体现了他对生命、人性、精神价值等方面的思考和探索,使他成为东晋时期文化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的诗歌创作中,尤以他的《游仙诗》最为著名。
2.《游仙诗》简介《游仙诗》是嵇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首诗被誉为“妙品”,被广泛传诵至今。
《游仙诗》一共分为四十三首,描绘了著名的风景胜地“仙都”(今重庆市)的风情、山水、人情、历史和神话传说。
这首诗的创作,体现了嵇康对于自然万物、人类命运、历史演变等方面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对诗歌形式和音乐韵律的独具特色的探索。
目前,《游仙诗》已经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嵇康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思想家,被后人赞誉为“文思雅逸,哲理超逸”。
3. 诗文欣赏与评析3.1 诗文欣赏今人游仙踪,夷狄从我游。
交疏咏倾壶,野老指灵愁。
百戏彩云乱,千峰翠彩流。
飘衣上玉墀,舒手拾芳舟。
默归正襟坐,西山百里游。
白日登山尽,黄云随步收。
下视凌涛川,前瞻深壠丘。
隐然兹仙石,凤鸟夹余枲。
乳燕来时早,凤凰饮啄秋。
蜀道冥冥远,衡峰耸苍浮。
开关敷城市,阡陌混金瓯。
远色萦岩壑,高钟缀树楼。
清芳流缕空,蛟龙巢碧流。
隐拱烟岚外,含烟凤阁秋。
关于嵇康的小古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嵇康,字子木,生于东汉末期,是一位文学家、政治家,也是蜚声中外的风流才子。
他出生在名门望族,从小就显露出卓越的才华和才情。
他的文章激扬风格,雄辩慷慨,充满了激情和豪情,深受人们喜爱。
嵇康博学多才,涉猎广泛,擅长诗歌、散文、辞赋等各种文体,被誉为东汉末年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嵇康在政治上也有不俗的才能,他历任官职多次,以清廉正直著称,被誉为“清修雅正。
”由于他性格豪爽,不拘小节,对权贵不阿,因此引来了些许的非议和嫉妒。
尤其是在东汉末年乱世时局下,政治斗争激烈,他的清正和宽宏大量被误解为软弱无能,遭受到了一些非议和排挤。
嵇康生性豪爽,志存高远,对于民族和国家的兴亡存亡有着深切的关注。
他在文章中常常表达对国家兴亡、人民疾苦的关注和担忧,呼吁当时的统治者应该杜绝腐败贪污,加强民生建设,以图国家安定繁荣。
但他的这种言论和建议被一些权贵视为异端,被斥为大逆不道,遭到了打压和迫害。
嵇康的人生经历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他始终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豁达的胸怀。
在遭受迫害和困境时,他仍然保持着人格的尊严和矜持,不向权势屈膝。
他曾经说过:“节义之道,存亡不计;权势终成,自古俯仰。
”这句话体现了他的高风亮节和坚守原则的品质。
嵇康虽然在政治上屡遭挫折,但他在文学上却成就卓越,被后人誉为“文学宗师”。
他的诗歌清新婉丽,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感情真挚,充满了诗人独特的情感和对世界的独特感悟。
他的散文则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和博大的胸怀,文字流畅,思维跳跃,引人深思。
嵇康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一。
嵇康是一位才情横溢、志存高远的文学家和政治家。
他的风采和豪情在风雨飘摇的乱世中尤为独树一帜,成为后人仰望的楷模。
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政治上的坚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
他的一生云泥之别,颇有传奇色彩,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想要在风起云涌的时代,依然保持正义和风骨,并不容易,但是嵇康做到了,他就是那个人,永远活在我们的记忆中。
001[摘 要] 古代文人是中国音乐文化发展中复杂且影响深远的一个群体。
嵇康是魏晋时期杰出的文人代表之一,其自幼聪颖、博学多才,常寄情于山水、钟情于琴瑟,不仅具备极强的文学素养,还有极高的音乐造诣。
目前,学界对嵇康的研究多数集中在音乐思想、音乐技艺等方面。
重点窥探嵇康音乐造诣形成的原因,分别从古代文人阶层的传统属性、魏晋道家思想风行的时代背景、良好的家庭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日后研究其他古代文人音乐造诣形成的原因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 键 词] 古代文人;嵇康;音乐造诣;形成原因探析嵇康音乐造诣形成的原因李梦雅文人一般是指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中国古代文人奉行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希望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政治志向,亦有文人士大夫之称。
古代文人除了饱读诗书,对音乐也颇有研究,与乐人、艺人群体相比较,尽管文人并不以音乐谋生,不会去登台演奏,但他们对音乐文化艺术却起着领导、推动和传承的重要作用,可以说中国古代文人在音乐历史上是独特而重要的群体。
纵观整个古代文人群体,魏晋文人最为特殊,他们是一群思想奔放、肆意酣畅、抚琴弹筝的隐士,现代学者常用“魏晋风骨”来形容。
一、魏晋文人嵇康及其音乐艺术成就(一)嵇康的生平嵇康(公元224年-公元263年),字叔夜,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古代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思想家。
嵇康自幼聪颖、才华横溢,据史料记载,他身长七尺八寸,气质豪爽、容貌出众,后与曹氏家族联姻,娶长乐亭主为妻,官拜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
嵇康生活于魏晋易代的特殊时期,随着曹魏集团与司马氏集团之间的政治争斗愈演愈烈,战乱频繁,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而在司马氏篡权夺位成功后,嵇康更是目睹天下无数文人志士惨遭迫害。
社会黑暗和政权腐败让嵇康及同时代的文人对司马氏集团充满悲愤和恐惧,他们纷纷远离朝廷、归隐山林,追求自然随性的生活。
嵇康与山涛、王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等人常常汇聚在竹林之下,纵情歌唱,探讨老庄思想和玄学之道,于是后人给他们取了“竹林七贤”的雅号。
嵇康生平及思想
余景盼 5502210074 应物101
作为本学期选修的一门课程 ——魏晋名士与玄学。课程涉及了魏晋时代的多名名士,
以及整个时代和各自的玄学思想。清谈,服散,啸歌,饮酒。毋庸置疑,其中“竹林七贤”
可谓集大成者,而谈到魏晋玄学,作为“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嵇康不得不提.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原籍会稽绍兴,谯国铚县(今安徽
宿州西南)人。嵇康在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审贵贱而通物情”(《释私论》),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之一。在整个魏晋文艺界和
思想界,嵇康都是一位极有魅力的人物,他的人格和文化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嵇康是著名
的琴艺家和哲学家。他精通音律,“广陵散绝”体现的是嵇康作为一个伟大音乐家的悲剧。
嵇康的生平:
嵇康幼年丧父,成年后娶长乐公主(一说为曹操孙女,沛王曹林之女;一说为曹操曾孙女,
曹林之孙女)为妻,任郎中,中散大夫,并有一子嵇绍。嵇绍被其父于狱中交付与山涛抚养,
并且被山涛推荐为官,但他的为官之道与其父亲截然不同,他成为了一个为皇帝忠诚保驾的
驯臣。有一次,晋惠帝兵败被困,文武百官纷纷逃散,唯有嵇绍衣冠端正的以自己的身躯保
护了皇帝,死的忠心耿耿。嵇康不喜为官,平时以打铁为乐(一说以此谋生)。大将军司马
昭曾想聘他为自己的掾吏,嵇康坚守志向不愿出仕,离家躲避到河东。 司隶校尉钟会想结
交嵇康,轻衣肥乘,率众而往。嵇康与向秀在树荫下锻铁,对于钟会不予理睬。等候很久也
没有回音后,钟会准备离开。嵇康开口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回答:“闻所
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从此结下仇隙。 景元二年,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由大将军从事中郎
迁任吏部侍郎,举荐嵇康代替自己的位置。嵇康因此写下了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明
自己的心志。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为友。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原本准
备休妻并起诉吕巽。吕巽请嵇康从中劝解,并发誓不会恶人先告状,于是嵇康劝说了吕安将
这件事平息下来。但是之后吕巽害怕吕安反悔,于是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义不负心,写信
与吕巽绝交,并出面为吕安作证,因此也被收押。钟会劝司马昭乘此机会除掉嵇康。嵇康入
狱后,立刻激起舆论的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一同入狱。经有司劝谕后,众人一时
遣散,然而最后嵇康和吕安却被判处了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赦免
嵇康,并要求让嵇康来太学做老师。但最终司马昭还是判决其死刑。临刑前,嵇康神色不变,
如同平常一般。他顾看了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便向兄长要来平时爱用的琴,在刑场
上抚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把琴放下,叹息道:“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
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说完后,嵇康从容地就戮,于公元262年,时年三十九岁.
更简单来说嵇康的特点和生平的几件大事可以用以下的语言来叙述:
相貌堂堂,狂放任性,长于诗文,善于琴乐,工于书画,醉于玄学,纵情于酒,鄙视权
贵,隐于竹林,服食养生,偶得古曲,绝交山涛,仗义执言,临死托孤,广陵绝散。
作为玄学代表人物,嵇康的成就很多, 嵇康通晓音律,尤其喜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
著作《琴赋》《声无哀乐论》。他主张声音的本质是“和”,合于天地是音乐的最高境界,认
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并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嵇康作有《风入松》,相传《孤馆
遇神》亦为嵇康所作。又作《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曲,被称为“嵇氏四弄”,
与蔡邕创作的“蔡氏五弄”合称“九弄”,是我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隋炀帝曾把弹奏“九
弄”作为科举取士的条件之一,并曾弹奏一名曲《广陵散》。 嵇康擅长书法,工于草书,唐
张彦远《法书要录》品为草书第二。又善丹青,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载其时有嵇康《巢
由洗耳图》《狮子击象图》传世,可惜现在俱已失佚。
当然以上是音律和丹青方面,至于文学创作,嵇康在整个魏晋时代相对来说可谓硕果
累累。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律诗为多,占一
半以上。 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
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
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
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
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嵇康的思想;
嵇康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其思想很具有当时的代表性,也正是因为其地位,也
决定了其和一般的名士的思想的一些在深层次的不同。
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在老庄道学的基础上阐发其对黑暗现实的理解和
人生选择,醉于醇酒而不沉溺,超脱隐逸,其作品中洋溢对自由的精神追求和对权贵当道社
会现状的批判,与同时期其他玄学人物相比不同的是,嵇康的“养生论”和对世俗名教等的
清醒认识使其作品及思想有着更浓厚的现实意义和深刻内容。
玄学,又称“玄远之学”,于曹魏正始年间兴起。嵇康作为竹林玄学的代表有诗作《忧
愤诗》、《述志诗》、《六言诗》等,论文《乐论》、《达庄论》、《通易论》、《大人先生传》等。
《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中心命题,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主张。
玄言诗因其体现了崇尚自然和真情的时代审美风尚而为当时人们推崇。“任自然”即任从自
然本性。嵇康以气言性,自然本性为气所规定。嵇康擅长思维论文创作,即“师心以遣论”,
语言富含诗意,无意雕饰重在自然流露,如《与山巨源绝交书》、《养生论》,从诗文之中透
露内心情感。
玄学强调超越自然和宇宙本体之上的“道”、“无”的精神追求和哲学境界。玄学的兴起
与汉末社会危机的加深、汉王朝的解体和经学的衰败有重要的联系,因受正始玄学的影响,
嵇康诗文常以对自由神化的仙境描绘表现其崇尚无拘大道贵无、超越现实远离世俗,“冲静
得自然,荣华安足为”、“高情远趣,率然玄远”(嵇康·《述志诗》)的理想境界。嵇康等名
士的荒诞异行实为释私显公的表现,自我意识、精神的觉醒和提升。嵇康以其独树一帜的风
格展现“竹林玄学”的狷狂名士风流自得的精神世界,刘勰《文心雕龙》评到“及正始明道,
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肤浅。唯嵇志清峻,阮旨遥深,故能标焉”,“仙心”中显露“飘
忽俊佚,言无端涯”的风格,从嵇康诗作文论中可一窥魏晋名士的玄远气度和名师风采,对
后世影响深远。
在嵇康的思想中,养生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继承了老庄的养生思想,进行实践颇
有心得,他的《养生论》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论。后世养生大
家如陶弘景、孙思邈等对他的养生思想都有借鉴。 《嵇康集》十卷书中,篇篇含养生之理,
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的养生看法。 魏晋之时,养生之学大兴,但社会上有两种相对立
的思想存在:一是认为修道可成仙,长生不老;二是认为“生死全由天,半分不由人。”嵇
康针对这种现象,指出神仙不可能,如果导养得理,则安期、彭祖之论可及的看法。 在他
的重要著作《养生论》中,他以导养得理可寿的总论点,精辟地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
提出形神兼养,重在养神。他举了几个例子说明精神对人体的强大作用,指出“由此言之,
精神之于形骸,犹国之有君也。”而中医学也认为人以神为根本,神灭则形灭。嵇康在此抓
住了养生的根本。二、指出养生要重一功元益,慎一过之害,全面进行。嵇康认为万物禀天
地而生,后天给予的养护不同,寿命也不尽相同,勿以益小而不为,勿以过小而为之,防微
杜渐,提早预防,积极争取长寿。三、指出若不注重养生,耽声色,溺滋味,七情太过,则
易夭折。“夫以蕞尔之躯,攻之者非一涂;易竭之身,而内外受敌,身非木石,其能久乎?”
四、嵇康还告诫养生者要有信心,坚持不懈,否则就不易有效。还要以善养生者为榜样,积
极吸取好的养生方法,清心寡欲,守一抱真,并“蒸以灵芝,润以醴泉,唏以朝阳,缓以五
弦”,就可以“与羡门比寿,与王乔争年”。可见,嵇康在养生问题上研究颇深。他自己也身
体力行,其友人言:“与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他自己提的理论,几乎条条做到,
但却犯了“营内而忘外”一忌,最终受人诬陷而遇害,令人惋惜不已。
是的三十几岁就死于权贵的屠刀之下,英年早逝的嵇康代表了当时相当一部分人的风
骨,他的死也似乎表明这一个时代的结束,但是同时他的思想却流传了下来,在当下,面对
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的思想理所当然太理想化,然而心燥之时偶尔读一下他的作品,对
于浮躁的心灵确实有良药偏方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