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化钾MSDS-GHS教学文案
- 格式:docx
- 大小:31.24 KB
- 文档页数:6
碘-I2
(一)理化性状和用途
可剧烈反应的固体,具特殊气味。
相对密度:4.93或8.8,熔点:113℃。
沸点:184.4℃。
(二)毒性
属中度类,刺激眼、鼻、喉和肺。
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1mg/m3。
(三)危险性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眼睛及皮肤接触。
短期吸入1ppm浓度的本品会严重刺激眼、鼻、喉、肺。
导致流泪、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皮肤接触会出现色斑,眼睛接触后有棕色斑、并损伤角膜外层;食入少量会导致流涎、多泪、脸肿胀、唾液腺痛胀、金属味觉、皮疹、发烧淋巴腺肿大;食入大量会导致呕吐、脸色苍白、晕厥、脉搏加快、无力、痉挛、腹泻、服痛、休克,甚至死亡。
(四)火灾与爆炸
本品不燃。
(五)化学反应性
与(气态、液态)氨、乙炔、乙醛、铝粉、活泼金属剧烈反应。
(六)防护措施
穿戴防护完好的防护服和护目镜;选用适当的呼吸器;配备应急冲洗设施和眼药水。
(七)急救
眼接触:立即用清水冲洗。
皮肤接触:立即用肥皂、水冲。
吸入:将患者移至新鲜空气处,施行人工呼吸。
其他:消防选用使用于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八)储藏和运输
存于密闭容器内,置于凉爽、通风处;避免与液态氨、乙炔、乙醛、铝粉、活泼金属接触;运输无特殊要求。
(九)安全和处理
本品使用过程需加强通风。
发生泄露时须穿防护用具进入现场;保持通风;用蛭石、干沙、泥土或类似物质吸收泄露液体于密闭容器内;用简便、安全的方法收集泄露物于密闭容器内。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钾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化学品别名:金属钾CASNo.:7440-09-7ECNo.:231-119-8分子式:K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会跟水激烈反应,生成高度易燃的气体。
会引起皮肤烧伤,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有严重损害眼睛的危险。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GB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和混合物,类别1;皮肤腐蚀/刺激,类别1B;眼损伤/眼刺激,类别1。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遇水放出可自燃的易燃气体,造成严重皮肤灼伤和眼损伤,造成严重眼损伤。
预防措施:不得与水接触。
防潮。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误吞咽:漱口。
不要诱导呕吐。
如皮肤沾染:掸掉皮肤上的细小颗粒。
浸入冷水中或用湿绷带包扎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继续冲洗。
安全储存:存放处须加锁。
存放于干燥处。
存放于密闭的容器中。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化学危险:会跟水激烈反应,生成可自燃的易燃气体。
健康危害:腐蚀物能引起呼吸道刺激,伴有咳嗽、呼吸道阻塞和粘膜损伤。
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皮肤直接接触造成严重皮肤灼伤。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能造成严重化学灼伤。
如果未得到及时、适当的治疗,可能造成永久性失明。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偏高碘酸钾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meta-periodate化学品别名:-CASNo.:7790-21-8ECNo.:232-196-0分子式:HIO4.K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GHS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2。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SDS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SDS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避免接触任何有机物,包括燃料、溶剂、锯屑、纸张、衣料或其它禁忌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引起点燃。
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粉尘。
使用防护装备,包括呼吸面具。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甲基碘化学品英文名:IodomethaneCAS号:74-88-4分子式:CH3I分子量:141.94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怀疑会致癌。
GHS危险性类别:急性经口毒性类别3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3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致癌性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301吞咽会中毒H312皮肤接触有害H315造成皮肤刺激H331吸入会中毒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351怀疑会致癌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01使用前取得专用说明。
——P202在阅读并明了所有安全措施前切勿搬动。
•事故响应:——P301+P310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12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04+P340如误吸入:将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体位。
——P311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08+P313如接触到或有疑虑: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P405存放处须加锁。
——P403+P23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容器密闭。
•废弃处置:——P501按当地法规处置内装物/容器。
物理和化学危险:无资料健康危害:吞咽会中毒。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吸入会中毒。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怀疑会致癌。
环境危害:无资料第3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4部分急救措施急救:吸入:脱离接触。
碘化钾汞安全周知卡危险性类别有毒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码及CAS号碘化钾汞(碘化汞钾)Mercury potassium iodideHgI2?2KICAS号:7783-33-7危险性理化数据熔点(℃):无资料闪点:无资料沸点(℃):无资料相对密度(水=1):4.29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危险特性本品为黄色至亮桔红色重质结晶或粉末。
在空气中易潮解。
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
接触后表现健康危害:高毒。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
吸入时,神经系统最早受损;误服,首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对肝、肾和心脏有损害,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现场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就医。
食入:误服者,口服牛奶、豆浆或蛋清,就医。
使用驱汞药物如二巯基丙磺酸钠。
身体防护措施泄漏处理及防火防爆措施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心扫起,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运至废物处理场所。
用水刷洗泄漏污染区,对污染地带进行通风。
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雾状水、砂土。
浓度MAC(mg/m3):未制订标准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市消防队:119市人民医院:120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消防队:119人民医院:120危险性标志碘化钾汞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作业场所存在碘化钾汞,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碘化钾汞Mercury potassiumiodid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高毒。
吸入、摄入或经皮肤吸收后会中毒。
吸入时,神经系统最早受损;误服,首先出现消化道症状;对肝、肾和心脏有损害,接触可引起接触性皮炎。
易溶于水,溶于醇、丙酮、醚。
受高热分解,放出高毒的烟气。
应急处理皮肤接触: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
就医。
眼睛接触:拉开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5分钟。
碘酸钾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碘酸钾
化学品英文名称: potassium iodate
中文名称2:
英文名称2:
技术说明书编码: 519
CAS No.: 7758-05-6
分子式: KIO3
分子量: 214.00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 CAS No.
碘酸钾≥95% 7758-05-6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对上呼吸道、眼及皮肤有刺激性。
口服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眩晕及胃肠道刺激。
可致视神经损害。
慢性影响:肝、肾、血液系统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影响。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无机氧化剂。
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如硫、磷或金属粉末等混。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高碘酸钾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periodate化学品别名:过碘酸钾CAS No.:7790-21-8EC No.:232-196-0分子式:HIO4.K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固体。
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信息表》(2015)危险性类别判定,该产品分类如下:氧化性固体,类别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可能加剧燃烧;氧化剂。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远离服装和其他可燃材料。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不适用。
安全储存:不适用。
废弃处置: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规章处置内装物/容器。
| 危害描述物理化学危险跟可燃物质接触可能会引起火灾。
健康危害吸入该物质可能会引起对健康有害的影响或呼吸道不适。
意外食入本品可能对个体健康有害。
通过割伤、擦伤或病变处进入血液,可能产生全身损伤的有害作用。
眼睛直接接触本品可导致暂时不适。
环境危害请参阅 SDS 第十二部分。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急救措施描述一般性建议:急救措施通常是需要的,请将本 SDS 出示给到达现场的医生。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 15 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呼叫医生或中毒控制中心。
对保护施救者的忠告:避免接触任何有机物,包括燃料、溶剂、锯屑、纸张、衣料或其它禁忌物质,这些物质都可以引起点燃。
清除所有火源,增强通风。
避免接触皮肤和眼睛。
避免吸入粉尘。
碘化钾使用技术说明碘化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医药和科研等领域。
在医药领域中,碘化钾是一种抗菌剂。
在实验室中,碘化钾可用来检测淀粉质等它物质。
但是,这种强氧化剂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技巧,以确保安全有效的使用。
1. 碘化钾的性质碘化钾(KI)是一种无色、透明、结晶形的化合物,具有超强氧化性。
它能促进酸性离子的还原,例如汞离子(Hg2 + )和汞离子(Hg+),从而产生长岛药物效应的晶体。
碘化钾的主要化学性质为:可溶于水、甘油、乙醇,微溶于丙酮,不溶于苯和石油醚。
2. 碘化钾的用途碘化钾在医疗、实验室和其他工业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在医疗领域中,碘化钾是一种有效的抗菌剂,用来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病毒和菌病。
在实验室中,碘化钾可以用来检测淀粉质等其他物质。
在其他工业领域中,碘化钾可用于电放电、摄影等。
3. 碘化钾的安全性碘化钾是一种强氧化剂。
因此,在操作时必须注意以下安全事项:①要穿着适合的防护设备,避免直接接触碘化钾。
②把碘化钾迅速地倾入水中,并且避免轻轻地撒到水面上。
③使用起泡剂或其他方法将容器保持干燥和清洁。
④注意防潮,避免液体降解现象。
⑤使用前,要将碘化钾过滤干净,去掉杂质,以确保准确使用。
⑥在使用过程中,始终将碘化钾置于防护室内,并注意密闭、通风。
4. 碘化钾的使用方法(1)抗菌消毒:碘化钾溶液的浓度为1% ~ 2%,加入适量无菌水稀释,然后清洗皮肤。
(2)化学分析:使用碘化钾浸泡样品,焙烤后可检测淀粉质。
(3)媒染:对日本血吸虫和蛔虫等生物的检定和制备都有较好的效果。
(4)降解有机物:碘化钾的氧化能力非常强,可以降解许多有机物质。
(5)其他用途:碘化钾还可用于电解电解液、微观摄影等领域。
总之,碘化钾是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在医疗、实验室和其他工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但它也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化学试剂,需要注意操作安全,避免安全事故发生。
如果使用不当,碘化钾可能会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碘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碘化学品英文名称: iodine中文名称2:英文名称2:技术说明书编码: 1359CAS No. :7553-56-2分子式: I2分子量: 253.81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碘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人口服的致死剂量约2-3g。
碘的蒸气对粘膜有明显刺激性,可引起结膜炎、支气管炎等。
有时可能发生过敏性皮炎或哮喘。
皮肤接触碘,发生强刺激作用,甚至灼伤。
接触后可引起咳嗽、胸闷、流泪、流涕、喉干、皮疹,还有食欲亢进、体重减轻、轻度腹泻、四肢无力、记忆减退、多梦、震颤、精神萎糜等。
环境危害:燃爆危险:本品不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洗胃,导泄。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受热分解放出有毒的碘化物烟气。
有害燃烧产物: 自然分解产物未知。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时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高泄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
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转移至安全场所。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避免产生粉尘。
避免与氨、活性金属粉末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碘化钾安全技术说明书页码 1 / 9生效日期 14-Sep-2009修订日期 21-May-2019版本 4ALFAAA12704根据G B /T 16483-2008, G B /T 17519-2013一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产品描述:碘化钾Product Description:Potassium iodide 目录编号A12704同义字Knollide; Potide 化学文摘编号(C A S N o .)7681-11-0分子式I K供应者阿法埃莎(中国)化学有限公司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银工路229号邮编201424紧急电话号码 +86 21-67582000传真:+86 21-67582001紧急电话号码+86 532 8388 9090传真:+86 10 5100 3039电子邮件地址邮件地址:Msds.china@ 产品安全部门 。
推荐用途实验室化学品.不建议的用途无资料。
二 危险性概述物质或混合物的分类特定的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暴露)类别1标签元素应急综述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 光敏感性. 空气敏感. 吸湿的.物理状态固体外观白色气味无气味警示语危险危害声明H372-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防范说明预防P260-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脸部、手部和任何接触的皮肤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响应P314-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储存P403-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处置P501-处置内装物/容器需按照国家/当地废弃处置法规要求处理。
物理和化学危害吸湿性.健康危害长期或反复接触会对器官造成损害.环境危害没有包含对环境有危险的物质或者在废水处理厂不能被降解的物质。
..由于其水溶性,可能在环境中迁移.产品溶于水,在水系统中可能会蔓延.三 成分/组成资料组分化学文摘编号(C A S N o.)重量百分含量碘化钾7681-11-0>95四 急救措施一般建议如果症状持续,请联络医师.眼睛接触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以上,包括眼皮下面.就医治疗.皮肤接触立即以大量清水冲洗至少 15分钟.如果皮肤刺激持续,请联络医师.吸入转移到新鲜空气处。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公司地址:上海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银工路28号E栋楼客服热线:400-133-2688 1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1.1 产品标识符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碘CAS No.:7553-56-2别名:1.2 鉴别的其他方法无数据资料1.3 有关的确定了的物质或混合物的用途和建议不适合的用途无数据资料2 危险性概述2.1 GHS分类健康危害皮肤腐蚀/刺激:SkinIrrit.2特异性靶器官毒性(反复接触):STOTRE2环境危害急性水生毒性:AquaticAcute12.2 GHS 标记要素,包括预防性的陈述危害类型GHS08:健康危害;信号词 【警告】危险申明H316 造成轻微的皮肤红肿。
H373 长期或反复接触可能危害人体器官。
H402 对水生生物有害。
警告申明P260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汽/喷雾。
P273 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P314 若感觉不适,求医/就诊。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RSHazard symbol(s) Xn;NR-phrase(s) R50S-phrase(s) S252.3 其它危害物-无3 成分/组成信息3.1 物质分子式 - I2分子量 - 253.814 急救措施4.1 必要的急救措施描述一般的建议请教医生。
向到现场的医生出示此安全技术说明书。
如果吸入如果吸入,请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
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
请教医生。
在皮肤接触的情况下用肥皂和大量的水冲洗。
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
请教医生。
在眼睛接触的情况下谨慎起见用水冲洗眼睛。
如果误服切勿给失去知觉者喂食任何东西。
用水漱口。
请教医生。
4.2 最重要的症状和影响,急性的和滞后的灼伤感:,咳嗽,喘息,喉炎,呼吸短促,头痛,长期接触碘化物可能在敏感人群产生碘中毒。
接触后的症状包括:皮疹、流涕、头痛和黏膜刺激。
严重的情况下,皮肤出现丘疹、疖子、麻疹、水泡和青紫点。
碘化持时间一般较短。
碘化钾DianhuajiaPotassium Iodide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碘化钾(KI)不得少于99.0%。
【性状】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咸、帯苦;微有引湿性。
本品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溶解。
【鉴别】取本品的水溶液显钾盐(附录23页)与碘化物(附录25页)的鉴别反应。
【检查】碱度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加硫酸滴定液(0.5mol/L)0.10ml与酚酞指示液1滴,不得显红色。
溶液的澄清的与颜色取本品1.0g,加水10ml溶解后,溶液应澄清无色。
氯化物取本品0.25g,加水100ml溶解后,加浓过氧化氢溶液与磷酸各1ml,煮沸至溶液无色,放冷,再加浓过氧化氢溶液0.5ml,煮沸,放冷,移至250ml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取5.0ml,依法检查(附录72页),与标准氯化钠溶液2.5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5%)。
硫酸盐取本品0.50g,依法检查(附录73页),与标准硫酸钾溶液2.0ml 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4%)。
,碘酸盐取本品0.50g,加新沸的冷水10ml溶解后,加稀硫酸2滴与淀粉指示液0.2ml,避光放置,2分钟内不得显蓝色。
干燥失重取本品,在105℃干燥4小时,减失重量不得过1.0%(附录78页)。
钡盐取本品1.0g,加水20ml溶解后,滤过,滤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加稀硫酸1ml,另一份中加水1ml,15分钟内两夜应同样澄清。
铁盐取本品0.50g,加水5ml溶解后,加浓过氧化氢溶液与盐酸各2ml,蒸干至残渣无色,放冷(必要时,加浓过氧还氢溶液1ml,蒸干,放冷),依法检查(附录75页),与标准铁溶液1.0ml制成的对照液比较,不得更浓(0.002%)。
, 重金属取本品2.0g,加水23ml溶解后,加醋酸盐缓冲液2ml(pH3.5),依法检查(附录75页第一法),含重金属不得过百万分之十。
【含量测定】取本品约0.3g,精密称定,加水10ml溶解后,加盐酸35ml,用碘酸钾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黄色,加三氯甲烷5ml,继续滴定,同时强烈振摇,直至三氯甲烷层的颜色消失。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碘化钾
化学品英文名:Potassium iodide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GHS危险性类别:
对皮肤的腐蚀、刺激类别2
急性毒性,口服类别4
对眼有严重的损伤、刺激类别2
GHS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警告
危害说明:吞咽有害,对皮肤有刺激,强烈刺激眼睛
预防措施: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戴橡胶手套。
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彻底清洁皮肤。
事故响应:火灾时使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灭火。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
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
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
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水,催吐。
如有不适感,就
医。
安全储存: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光照。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废弃处置:本品及容器的处置应遵循地方/国家法规规定。
物理化学危害:非可燃性物质。
健康危害:对胃肠道有强烈刺激作用,误服可引起痉挛、急躁。
环境危害:无资料。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混合物
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
碘化钾≥99.0% 7681-11-0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非可燃性物质。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
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行动: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
穿上适当的防护服前严禁接触破裂的容器和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避免此外泄
物直接进入下水道系统。
小量泄漏:用洁净的铲子收集泄漏物,置于干净、
干燥、盖子较松的容器中,将容器移离泄漏区。
大量泄漏:泄漏物回收后,
用水冲洗泄漏区。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加强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
远离火种、热源。
避免光照。
包装密封。
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切忌混储。
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接触限值:
MAC(mg/m3): 未制定标准PC-TWA(mg/m3): 未制定标准
PC-STEL(mg/m3): 未制定标准TLV-C(mg/m3): 未制定标准
TLV-TWA(mg/m3): TLV-STEL(mg/m3):
监测方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加强通风。
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尘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一般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无色至白色具特殊气味固体。
pH值: 约6.9 (50g/l 20℃)熔点(℃): 686
沸点(℃): 1330相对密度(水=1): 3.13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 无资料临界压力(MPa): 无意义
闪点(℃): 无意义
辛醇/水分配系数: 无资料
引燃温度(℃): 无意义爆炸下限[%(V/V)]: 无意义
粘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 无意义
溶解性:易溶于水,溶于乙醇、甲醇、丙酮、甘油和液氨,微溶于乙醚。
主要用途:用于感光乳剂、肥皂、石版印刷、有机合成、医药、食品添加剂等。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性
稳定性:稳定
禁配物:碱金属、氨、卤素或卤化物、氟、过氧化氢、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不聚合
分解产物:碘化氢。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LD50:2779mg/kg(大鼠、吞食)
刺激性:眼睛刺激测试:轻微刺激(兔子)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大量食入此毒性物质后,会造成血压降低、麻痹、兴奋及呕吐。
致畸性:频繁使用碘化物可致胎儿死亡,严重的甲状腺肿和甲状腺机能衰退,新生儿呈现克汀病样体征。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生态毒性:鱼类毒性Onchorhynchus mykiss LC50:3200mg/l/120h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其他有害作用:当此物质的操作是在正常合理注意下进行时,不会有生态影响问题会产生。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危险废物
废弃处置方法:1、此化合物的残留物可视为特殊废弃物,2. 委托国家认可的废弃物公司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UN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无资料
包装标志:无资料
包装方法: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
运输注意事项:起运时包装要完整,装载应稳妥。
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
严禁与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
运输途中
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车辆运输完毕应进行彻底清扫。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10月27日第九界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2011年12月31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
次会议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
员会第八次会议于2014年4月24日修订通过)
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7号公布根据2013年7月18日《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
的决定》修订);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1996]劳部发423号)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007);
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
填表时间:
填表部门:
数据审核单位:
修改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