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集聚情况考察

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集聚情况考察

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集聚情况考察
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集聚情况考察

2010年第3期

SHI JINGJI 经济JIAO

视角

长江经济带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分属我国东、中、西部。本文从全要素生产力和规模效应、资本集聚、人才集聚方面对四大城市群集聚能力进行了实证检验。

一、技术进步与产能测度

规模效应以及经济效率提高是形成城市集聚的重要动力,因此,可以通过测度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率提高的程度来测度城市的集聚水平。另外,城市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其中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技术进步,本节分析可以间接反映技术的集聚程度。同时,规模效应、技术进步会提高城市全要素生产力,其变动也可以反映城市集聚水平。笔者利用数字包络分析方法(DEA )来分析

4个城市群的效率情况:用Se 反映规模效率、Ef 反映

经济效率变动、Te 反映技术进步效率、Pe 反映纯技术效率、Tfp 指标反映全要素生产率。

(一)整体指标分析

本部分使用Colelli (1996)给出的DEAP 计量分析软件,依据投入导向的CRS 模型,以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从业人员数作为投入指标,选取实际人均GDP 和职工真实平均工资作为产出指标。选取1996年为基期,除直辖市的其他城市在计算过程中按所在省的指数进行平减。表1为最终输出结果。

从表1中可见,1996—2005年,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各项指标平均值都在下降,与这期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不符。1997—1998年,城市各项指标出现异常下降,是亚洲金融危机和1998年洪水造成冲击的结果。因此,去掉1997—1998年数据进行重新计算得到的平均值二①作为分析依据。

从均值二中看出,1996—2005年,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全要素生产力平均增长2.9%、规模效率平均增长6.75%、经济效率平均增长6%、纯技术效率增长0.9%。可见,四大城市群集聚效应明显,其中规模效应增长最显著,因此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还有很强的集聚能力。但四大城市群的纯技术效率增长缓慢,技术进步效率甚至出现负增长,这四大城市群的增长没有提升到以技术进步为支撑的高级增长阶段有关。不过,本文的测度结果与国内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

(二)单独指标分析

下面以数字包络法分别对4个城市群单独分析。

1999年前,四大城市群规模效应波动较大。1999

年后,长三角和武汉都市圈经济运行具有规模效应,这表现在1999年后上述两大城市群大多数年份的规模效应值大于1;而成渝和长株潭两大城市群大多数年份经济运行不具有规模效应,其指标值在大多数年份小于1。

从图1中可见,1999年开始,四大城市群全要素

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集聚情况考察

彭佳佳邱飞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230601)

(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200020)

要:城市化是农村自然经济向城市社会化大生产转化的过程,是第二、第三产业不断集聚发展的过程。在这一集聚过

程中,最重要的是资本和人力资源的集聚,其集聚过程会带来城市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能力的提高。

本文主要对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的集聚能力情况进行了测度和考察。

关键词:集聚;城市群;长江经济带

中图分类号:K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309(2010)03-0051-03Pe 0.7990.9581.0340.9671.2810.9431.057Se Tfp 1.289 1.1210.4800.3470.9040.8711.0060.9630.817 1.0451.381 1.0151.098 1.141年度

Ef

Te 1996-1997 1.030 1.0881997-19980.4600.7551998-19990.9340.9331999-20000.9730.9902000-2001 1.0460.9992001-2002 1.3030.7792002-2003 1.1610.983 1.0100.975 1.0022003-20040.985 1.0172004-2005

1.053 1.0230.985 1.070 1.077平均值0.9620.9450.9970.9650.91平均值二①

1.060625

0.9765

1.0095

1.0675 1.029375

表1

1996-2005年长江经济带Malmquist 指数分解

注:由作者根据原始数据处理结果自制,以下均同。

农村区域经济

51

SHI 2010年第3期

JINGJI 经济JIAO

视角

注:该表为回归结果摘要,括号内数字为t 值。

成渝城市群

0.04(0.72)0.15(2.29)-0.01(-0.42)0.003(1.35)0.32

武汉都市圈

0.54(3.19)0.03(0.35)-0.22(-3.3)0.002(-0.3)0.24

变量及参数

全局

长三角城群

常数项0.01(-0.34)-0.02(-0.55)β10.20(7.28)0.25(7.14)β2

0.01(0.54)0.03(1.68)年度虚拟变量

0.002(1.64)0.001(0.55)R 2

0.31

0.41

长株潭城市群

1.13(5.99)

-0.04(-0.59)-0.50(-6.12)-0.02(-2.59)0.47

表2长江经济带城市群融资能力估计

生产力出现平稳状态。2000年开始,长三角全要素生产力一直保持在有效率的水平上(指标值大于1);其他城市群全要素生产力指标值一直在效率水平附近波动(指标值围绕1上下波动)。

二、资本集聚分析

城市发展离不开资本投入,城市能吸引到资本是因为城市集聚所带来的节约。另外,强调资本集聚对中国城市化的作用符合中国国情,目前中国的增长依赖的是高投资而不是技术进步。这一点是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观点。

我国城市发展资本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城市自我融资,二是从城市外部调用资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其自我融资能力,城市GDP 增长越快,城市自我融资能力越强。城市从外部调用资源就是取得城市周边所辖农村的农业剩余,所辖农村越广阔,其所吸收的农村剩余越多。相对于城市自我融资而言,城市吸收农业剩余融资方式可看作是行政力量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本文对四大城市群融资能力进行计量估算。

(一)估计方程

本部分对蔡昉、都阳(2003)提出的经验模型改造后计量分析,表达式如下:UPit =α0+β1RR it +β2ST it

+T +εit 。UP it 为当期非农人口增长率。虽然城市发展

可以从多个维度反映,但城市人口增长无疑是城市扩张的最主要指标。RR it 为实际人均GDP 增长率。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会对以后的城市增长产生影响,城市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与其自我融资能力的高低相关,因此其系数β1代表城市自我融资能力。ST it 为城市支持系数,用城市的行政区划人口除以城区非农人口而得,以此反映城市级别影响系数。城市级别越高,其所覆盖的行政范围就越大,调动资源范围也扩大。因此指标ST it 的系数β2表示外部行政力量对城市发展影响的大小。T 为时间趋势变量,εi ,为残差项,α0为常

数项。

(二)计量结果

本文采用四大城市群1996—2005年面板数据,数据来自中经专网地区年鉴。本文计算的实际GDP 以1996年为基期,在平减过程中,直辖市按自身指数计算,非直辖市按所在省的指数计算。为了解决经验模型中无法包含所有解释城市扩张决定因素的问题,本文在回归过程中采用地区固定效果模型。为减弱自相关性的影响,本文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

表2列出了回归的结果。就四大城市群整体而言,城市自我融资能力和外部行政力量对城市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城市自我融资能力(β1=0.2)的作用远远大于行政力量(β2=0.01)的影响。可见,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整体对资本的集聚作用比较强。分别从4个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城市群资本集聚能力最强,超过了长江经济带整体水平(β1=0.25)。长株潭城市圈β1值为负数,这是因为长株潭城市群非农人口增长因素复杂,与实际GDP 相关性不大,并不能说明这一区域实际GDP 与非农人口负相关。另外,从β2数值看,除长三角城市群指标值为正外,其他城市群这一指标值都为负。结合长江经济带全局的β2值也很低(全局的

β2=0.01)来思考,这说明行政力量只有在城市群自身

发展能力很强时,才能对城市群的进一步发展起作用,而在城市群发育不完善时,依靠行政力量可能会有损经济效率。即使在城市群发育较好的情况下,行政力量的作用也较小(长三角β2=0.03)。

三、人力资本集聚分析

(一)中心城市人力资本均值变化

本文引用朱平芳、徐大丰(2007)估计的数据。为了简便,只列出4个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数据对比。

从表3中可见,上海人均人力资本值一路上升,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群中心城市,这说明上海人才集聚

图1

区域经济

52

2010年第3期

SHI JINGJI 经济JIAO 视角

城市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上海26.930.434.334.438.949.455.971.0武汉19.619.419.319.421.724.531.831.3长沙19.919.819.619.521.422.932.341.1重庆

20.6

20.5

20.3

20.5

20.3

21.2

27.0

27.4

表3长江经济带四大城市群中心城市人均人力资本值

图3

图2

效应很强。在1998年之前,武汉、长沙、重庆的人均人力资本都有过徘徊;1998年后,3个城市群人力资本开始稳步上升,但重庆的增速最慢。

(二)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错位幅度

错位幅度=GDP 的产业结构-劳动力就业结构。对于某个产业,如果错位幅度大于0,则表示该产业劳动力短缺,在业劳动力生产效率高,并处于超负荷劳动状态;如果错位幅度小于0,则表示该产业存在过剩劳动力,劳动生产率低;如果错位幅度等于0,则该产业劳动力实现充分就业。我们可以利用错位幅度来反映某地区人力资本集聚效应的大小。

本部分计算错位幅度的方法是:首先,分别计算各个城市产业的错位幅度;然后,以各城市GDP 占所在城市群GDP 比值为权重,将单个城市的产业错位幅度加权求和,得到城市群产业错位幅度。由于城市中是二、三产业的集聚,因此主要讨论四大城市群二、三产业的错位幅度。图2为最终输出结果。

注:由作者根据原始数据处理结果自制,以下均同。

从图2中可见,长三角城市群第二产业错位值最大,其第二产业对劳动力集聚作用最强,除去异常年份,其错位幅度均值稳定在5%。武汉都市圈第二产业对劳动力集聚作用紧随其后。成渝和长株潭城市群第二产业错位值均值大多数年份为负值,其第二产业对劳动力集聚作用较小。

从图3中可见,1998年开始,四大城市群第三产业错位值为负值,四大城市群第三产业对劳动力集聚作用很小,这说明四大城市群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2004年开始,四大产业第三产业错位幅度有上升趋

势。

总体来看,四大城市群第三产业集聚能力微弱。除长三角外,第二产业集聚能力也都不强,这是从将第二产业错位幅度与第一产业错位幅度对比得出的。成渝与长株潭两大城市群从绝对值上就能看出其第二产业集聚能力不强,因此,本文只比较长三角和武汉都市圈两大城市群一、二产业错位幅度。

(责任编辑:方涵)

注释:

①平均值二为去掉异常的1997-1998年度的数据后计算得

到的均值。

参考文献:

[1]靳涛.资本倚重、投资竞争与经济增长———中国转型期经济

增长的再思索(1978-2004)[J].统计研究,2006,(09).[2]蔡昉、都阳.转型中的中国城市发展———城市层级结构、融

资能力与迁移政策[J].经济研究,2003,(06).

[3]朱平芳、徐大丰.中国城市人力资本的估算[J].经济研究,

2007,(09).

[4]李培.中国城市增长的效率与差异[J].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

研究,2007,(07).

[5]Collie.A guide to DEAP version 2.1:a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computer)program.1996.

[6]Rosenthal ,S.S.and Strange ,W.C.The Micro-Empirics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A].In Richard J.Arnott ,Daniel P.McMillen (eds.),A Companion to Urban Economics.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6.

农村区域经济

53

考试答案长江经济带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10.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D.沿江发展轴 我的答案:C√答对 2.()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答对 3.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我的答案:A√答对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答对 1.空间规划应实现“多规合一”,合理“确定三区”,“三区”指的是()。(10.0分)) A.城乡建设区 B.农业发展区 C.生态保护区 D.工业集聚区 我的答案:ABC√答对

2.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10.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我的答案:ABD√答对 1.“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我的答案:错误√答对 2.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3.生态保护红线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我的答案:正确√答对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在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市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表现,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是协调黄金水道和综合交通建设,协调区域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的支撑作用,整合和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快速增长和区域政策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是,由于长江跨越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和国家梯级发展战略的综合影响下,区域经济发展不仅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源、社会资源和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区域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恶化的背景下,推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充分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1。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和战略意义(1)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一种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可分为流域经济、机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渠道经济等)。根据运输方式)。它既具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又具有“水资源”的特殊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一个“带”,具有不同于“圈”、“群”等其他空间

形态的经济特征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大腹地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优化长江沿线产业结构和城市化布局,形成上下游互补合作互动格局,建设陆海对外开放新走廊,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从国家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政府提出了两大战略:京津冀与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一个强调“经济圈”,另一个强调“经济带”这两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调发展是一个大城市圈和世界级城市群。长江 199经济区覆盖了中国40%以上的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XXXX长江经济带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95.24亿元,是1992年的26倍多。它是中国钢铁、汽车、电子和石化等现代工业的聚集地。大农业的基础地位也居全国第一,长江沿岸9个省市的粮、棉、油产量占全国的40%以上。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使金融、信息、电子商务、物流、创意、设计、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水平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2)城市化 长江经济带由1/3的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3/8的城市群和区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组成,是中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形成的重要支撑然而,在XXXX,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的城市化率为52.5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3.73%长江经济

打造长江经济带六大建议

2014-09-04 08:57 收藏分享到: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及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也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相协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笔者认为,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要做好六个方面的“坚持”: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挖掘发展的内在活力;坚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依托,增强发展的支撑与动力;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能力。 打造长江经济带,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和国内经济调整发展趋势,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培植经济增长极的重要举措;是扩大内需、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再就业和经济稳定增长的有效途径;是深化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及发展模式,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要使长江经济带在我国新一轮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必须做好六方面工作。 一、坚持用科学高端规划引领,优化发展空间与布局 打造长江经济带,规划应先行,科学论证,统筹制定长江流域全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包括产业分工布局和优化升级发展规划;长三角龙头开发、开放发展规划;上海至成都、上海至昆明“两横轴”发展规划;“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和“上中下”三大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上海、南京、武汉、成都四大城市发展规划;现代新型战略产业体系和“水陆空铁公管”多位一体综合交通运输服务体系、科技医药卫生创新体系、生态旅游、绿色环保、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城乡居民基本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等发展规划。力争做到各项规划相互补充衔接、完善配套,最终形成区域统筹、产业互补。 建议国家及有关省市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专家咨询团队和智力信息服务中心。主要由对长江经济带有深入研究和高见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优秀专家、学者和行政管理人员等组成,专门负责对长江经济带建设规划、环境、项目论证等评估、验收,工程质量监测考评,政策法规研究建议、信息技术咨询服务,科技创新攻关、技术人才培训等,努力为建设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综合系列服务。 二、坚持以新型战略、科技服务、生态环保产业为支撑,增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源泉。应立足长江经济带优势与发展基础和潜力,发挥各区域产业特色,集成优化长江流域产业体系,促进长江经济带各区域产业分工互补、差异发展。要在省市之间形成合理分工,衔接配套的产业布局和层次有序的产业链条,联手推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布局匹配、衔接合理的现代产业体系。

浅谈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浅谈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进步,长江经济带已成为我国“经济、人口、城市密集”的关键性发展轴线,在我国“两横三纵”空间格局中占据核心位置。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体系发展现状并不乐观,急需采取针对性措施优化城镇体系,进一步提高长江经济带城镇化水平。文章多层次客观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探讨了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一、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现状 (一)空间分布不合理,交通体系不完善,运行成本较高 在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西部、成渝城市群等不断形成发展,中西部地带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多样化产业迅猛发展,比如,物流业、服务业、工业。但在多种因素作用下,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空间分布不科学,交通体系不完善,交通现状不乐观,尤其是中西部地带,影响各类物品的运输。同时,超过70%的物品都需要借助“黄金水道”,才能顺利实 现长距离运输,将其及时运输到中部地带并出海,其空间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不利于提高货物运输经济效益。此外,

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人才等,长江经济带无法处于健康稳定发展中,如何有效改变三大地带不平衡发展状态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明显 在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过程中,各省市城镇化发展差距日渐明显,上海、江苏等省市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有着较大的人口密度,较多的城镇人口,在长江经济带中占据关键性位置,特别是上海地区,四川、云南等省份有着广阔的地域面积,但其人口密度并不高,城镇入口也不多,城镇化水平较低,尤其是贵州地区。 (三)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平发展不平衡 在新形势下,长江经济带总人口明显增加,尤其是城镇人口,城镇化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14年,已达到54.2%。和过去相比,三大地带总人口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城镇人口却大幅度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数多于东部地区。在城镇化率方面,东部地带远远高于全国城镇化水平,但中西部却没有得到全国平均城镇化水平,尽管增加的城镇人口多于东部地区,也就是说,东中西部城镇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二、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发展策略 (一)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 在发展长江经济带城镇体系中,相关部门必须合理规划其发展空间,构建立体化交通体系,优化完善长江经济带交

2020继续教育: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10.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2.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10.0分) A.30 B.80 C.40 D.60 3.()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10.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4.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10.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2.在“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中,“划定三线”指的是()。(10.0分)) A.城市建设红线 B.基本农田红线 C.交通设施红线 D.生态保护红线 1.实现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要建立长江干流上中下游、支流上中下游、相邻省市、关联产业、受益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等之间的横向生态补偿制度。(10.0分) 2.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要按照产业集聚、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引导企业向园区、园区向城市和城镇集中,拉动农村人口向城市和城镇转移。(10.0分)

3.“多规合一”,是指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体系规划、交通规划三个规划融合到一个区域上。(10.0分) 4.制定更加科学公平的生态补偿机制,要充分考虑生态区流域面积、水源保护的数量和质量等关键因素,制定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保护成本、损失评估等量化指标和绩效考评体系。(10.0分)

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论“长江经济带”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樊辰光 摘要:经过30年的蓄势和呼吁,长江经济带终于在近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两横三纵”中的重要主体,同时伴随着沪汉蓉铁路大通道的打通,长江经济带将在促进“两头”开放开发,协调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联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尤为显著,本文将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根据不同测度指标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分析长江经济带各省份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及其变化趋势,为未来区域经济开发提供有益探索。 关键字: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差异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在国外,发达地区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依托沿岸沿线水路交通物流为基础的流域经济体系,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经济带和西欧的莱茵河经济带。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的水系,是美国内河航运的大动脉,其干流流经美国各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美的16.4%,加上俄亥俄河和密苏里河流经各州分别占11.9%和4.4%,三者合计共占29.2%。而莱茵河则是西欧第一大河,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它还哺育了德国的现代化工业区鲁尔区,通过一系列运河与其他大河连接,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使其成为工业生产区域的主轴线。现在有1/5的世界化工产品是在莱茵河沿岸生产的。在国内,坚持稳步推进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协同发展的指导下,提出以重要水陆交通为依托的“两横三纵”国土开发格局,而长江经济带则是其中尤为重要的一横,它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意义是其它经济带所无可比拟的。然而,包含上海,江苏,浙江,江西,安徽,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川,云南等9省2市在内的长江经济带尚处在转型升级

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战略意义 近代以来,长江流域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经济带。为了充分发挥这一重要经济区域的作用,1992年6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我国发展新阶段,中央提出长江经济带战略,并将其与“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一起作为三大国家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历史地看,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推进虽然有成效,但不够显著。当前,有必要将长江经济带战略的背景、条件和动力与之作一简要比较,以探寻实施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科学路径。 上世纪90年代初,长三角地区与长江中上游的中西部地区在财政税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方面差别较大,改革发展存在较大不同步,沿海地区的开放优势、政策优势、经济优势与长江中上游地区的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形成一定互补关系。中央希望相关区域通过合作扩大优势,希望沿海的改革开放势头传递到内地。但当时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与长三角地区差距较大,而且普遍受制于国企改革滞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迟缓、招商引资困难等问题,加之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形成的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长江流域的经济合作很难顺利推进。20多年后的今天,东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已经趋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心内移,对外开放的通关一体化建设卓

有成效。土地资源、环境资源、劳动力资源约束进一步导致产业西移,沿江各省、市间产业转移已有相当规模,长江中上游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势头迅猛。各地政府对经济的管控不断让位于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流域经济合作与协调发展的条件远比20年前成熟。 无论从开拓国际合作领域、整合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角度,还是从实施国家功能区规划、推进新型城镇化下的东中西部主要城市群开发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的角度,都需要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将东中西部连接起来,长江是实现这种连接的最好纽带。1993年,长江经济带10省市(现在是11省市)地区生产总值为13165.8亿元,占当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7.26%。到2014年,这个比重提高到44.72%。1993年,10省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在全国的占比为20.21%,2014年该比重上升到41.25%。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长江还是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纽带,长江经济带将支撑起我国经济新常态下新的对外开放战略。 有必要指出的是,20年间长江水运发生了巨大变化。三峡工程动工前的1993年,长江中上游河道水浅流急,货运能力十分有限。当年长江干流水运量为3.6亿吨,进出川运量为950万吨。2014年,沿江经济发展和三峡工程建成后出现的“高峡平湖”,使长江干流水运量达20.6亿吨,为1993年的5.7倍,连续10年位居世界内河水运榜首;2014年通过三峡船闸(即进出川、渝)货运量为1.19亿吨,比1993年增长10倍以上。同时,货物结构不断优化。这为国家实施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及策略建议 【摘要】以分析长江经济带发展现状为背景,总结地区差距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物流运输发展、人口文化水平、城镇化等方面的表现,提出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统筹黄金水道与综合交通建设、协调行政区经济与流域经济、整合并升级产业结构体系、发挥新型城镇化支撑作用、整合与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现状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地区政策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沿岸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长江横跨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在历史背景、经济发展基础及国家梯级开发战略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不仅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地区发展在生态环境、现代化水平、城镇化程度、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及财富占有等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并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在当前国际国内经济转型、地区竞争日益激烈、资源环境问题日趋恶化等背景下,促进长江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缩小地区差距,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在国民经济增长和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作用。 一、长江经济带的含义及战略意义 (一)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属于流域经济,流域经济是特殊形态的区域经济,是依托大江大河的区域经济( 依运输方式区域经济可划分为流域经济、临空经济、港口经济、陆桥经济或通道经济等) ,既有区域经济的一般属性,也有“水资源”的专门属性;此外,“长江经济带”在空间形态上是“带”,与“圈”和“群”等其他空间形态具有不同的经济特性。从世界经济发展史来看,流域经济带是各国发达的经济走廊和经济中心,如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德国的莱茵河流域等。 (二)发展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意义。 “五个有利于”: 有利于挖掘中上游广阔腹地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有利于优化沿江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布局,有利于形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格局,有利于建设陆海双向对外开放新走廊,有利于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从国家谋划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来看,今年中央提出了两大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一个讲“经济圈”,一个讲“经济带”。这两个大战略各有其特殊的战略意义。京津冀协同发展是讲大城市圈,世界级的城市群;长江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2020考试

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考试 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多点”的是()。(3.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D.沿江发展轴 我的答案:C √答对 2.长江中上游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要借鉴()模式,立足当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严格禁止污染型产业转移,切实防止出现污染转移和环境风险聚集。( 3.0分) A.负面清单管理 B.合同能源管理 C.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D.“智慧+”环境监管 我的答案:A √答对 3.()是长江经济带城镇化的主要载体,而且主导作用还在进一步强化。(3.0分) A.三大城市群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我的答案:A √答对 4.长江经济带的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3.0分) A.30 B.80 C.40 D.60 我的答案:C √答对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三极”的是()。(3.0分) A.长三角城市群 B.长江中游城市群 C.成渝城市群 D.京津冀城市群 我的答案:D √答对 6.长江经济带的面积约()万平方公里。(3.0分) A.150

B.205 C.301 D.508 我的答案:B√答对 7.下列选项中,属于长江经济带的“两翼”的是()。(3.0分) A.城市群之外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B.沪昆南翼和沪蓉北翼 C.沿江发展轴 D.三大城市群 我的答案:B √答对 8.长江经济带的规划范围,包括()个省市。(3.0分) A.12 B.15 C.9 D.11 我的答案:D √答对 9.()就是根据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蓄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持自然本底、保障生态系统完整和稳定性等要求划定的生态保护边界。(3.0分) A.生态功能区 B.生态保护红线 C.“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 D.产业布局 我的答案:B √答对 10.划分功能区就是适合开发的地区(),承载更多的产业和人口,而不适合开发的地区加强保护,减少人类活动,限制产业发展和人口聚集。(3.0分) A.加快发展 B.加强服务 C.注重GDP指数 D.强调工业 我的答案:A √答对 多选题 1.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三大区域,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4.0分)) A.东 B.西 C.南 D.中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全文完整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 2016 年 6 月 目录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吸纳外来人口最多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为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发挥对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领作用,依据《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性、约束性文件。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联系紧密的多个城市组成,主要分布于国家“两横三纵”城市化格局的优化开发和重点开发区域。规划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等26 市,国土面积21.17 万平方公里,2014 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 万亿元,总人口1.5 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 2.2%、18.5%、11.0%。 规划期为2016—2020 年,远期展望到2030 年。 图 1 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图 第一章规划背景 长三角城市群正处于转型提升、创新发展的关键阶段,必须立足现有基础,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紧紧抓住重大机遇,妥善应对风险挑战,实现更大跨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 第一节重大意义 以改革创新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产业升级,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现代化,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是加快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由之路。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优化提升长三角城市群,全面

2019-2020学年高考地理热点问题探究(4)《 长江经济带》预测演练(含答案)

2019-2020学年精品地理资料 2019.7 长江经济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5年区域经济发展路线图时提到,重点推进“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成为新一轮三大区域经济战略之一。据此并读“长江经济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长江经济带要依托黄金水道发展,是因为长江运能大、成本低、能耗少,可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影响长江运能大小的水文、水系特点是( ) A.多支流、多峡谷、多湖泊 B.落差大、含沙量小、不结冰 C.水量大、江阔水深 D.汛期长、多宽而浅的“U”形谷 [解析]多支流、多湖泊对发展江海联运和干支直达运输有利,但多峡谷不利;含沙量小、不结冰对航运有利,但落差大不利;汛期长说明水量大、水位高的季节有利于航运,但宽而浅的“U”形谷不利于通航;所以水量大、江阔水深的水文、水系特点是影响长江运能大的主要因素。 [答案] C 2.近日,国务院批复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其三个中心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A.长江航运中心 B.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C.传统工业基地 D.甘蔗、花卉生产基地 [解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三个中心城市是武汉、长沙、南昌,读图可知,只有武汉是长

江航运中心和钢铁、纺织等传统工业基地;三个城市附近都不适合种植甘蔗;三个城市都是所在区域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答案] B 下图为长江经济地带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经济地带( ) ①Ⅰ轴、Ⅱ轴分别沿河流、铁路线分布 ②Ⅱ轴较Ⅰ轴经过地区地势平坦、地价较低 ③M区能源供需不平衡,需要从外区调入 ④N区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达,环境质量优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图中Ⅰ轴沿长江分布,Ⅱ轴沿沪杭、浙赣、湘黔等铁路线分布;Ⅱ轴经过江南丘陵,地势有一定起伏;M区为长江三角洲,该区域能源供给较少但需求量大,需要从外区调入;N区传统工业发达,环境质量较差。 [答案] A 4.为扩大就业和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产业转移过程中N区域可大力承接M区域( ) A.原料指向型工业和技术指向型工业 B.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C.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市场指向型工业 D.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 [解析]N区经济发展水平较M区低,在廉价劳动力方面有优势,且该区域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因此可大力承接M区域劳动力指向型工业和原料指向型工业转移。 [答案] D 上海浦东新区、成渝实验区、武汉城市圈是我国的三个实验区。读三个实验区的位置示

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国务院发布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 长江经济带地理位置示意图 人民网北京9月25日电(唐嘉艺)今日上午,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及长江经济带2014—2020年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的具体内容。 国务院发布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 规划全文如下: 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 (2014—2020年) 为统筹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各种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特编制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规划。规划期为2014—2020年。

一、规划基础 (一)现实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路网规模持续扩大,结构布局不断改善,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运输能力大幅增强,初步形成了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水路、铁路、公路、民航、管道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网络。 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相比,综合交通网建设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长江航运潜能尚未充分发挥,高等级航道比重不高,中上游航道梗阻问题突出,高效集疏运体系尚未形成。二是东西向铁路、公路运输能力不足,南北向通道能力紧张,向西开放的国际通道能力薄弱。三是网络结构不完善,覆盖广度不够,通达深度不足,技术等级偏低。四是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铁水、公水、空铁等尚未实现有效衔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亟待加强。五是城际铁路建设滞后,城际交通网络功能不完善,不适应城镇化格局和城市群空间布局。 (二)发展要求。 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对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1.为内河经济带建设提供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将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形成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化格局,要求加快构建综合运输大通道,打造高效快捷的交通走廊,加快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提高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 2.为东中西协调发展奠定基础。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带,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促进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协调发展,要求提高东部地区交通网络畅通水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发展特点分析 1、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的44.7% 从“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在全国的占比情况”看,2014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国经济总量的44.7%,接近半壁江山,长江经济带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2、长江经济带11省市整体经济发展形势要好于全国水平。 从图表可以看出,无论是2013年还是2014年,除了上海经济增速略低于全国发展水平外,长江经济带其他10省市整体发展水平均好于全国。浙江和云南2014年经济增速接近全国水平,其中云南经济增速较2013年出现了较大降幅,说明云南2014年经济调整力度较大。贵州和重庆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经济增速最高。

3、11省市发展不均衡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提供空间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经济总量及人均GDP对比来看,长江经济带省市发展极不均衡。GDP总量方面,江苏、浙江、四川、湖南、湖北靠前,贵州、云南居后。从人均GDP来看,长三角的上海、江苏、浙江要远远高于第二梯队的重庆、湖北、湖南,同样,贵州和云南两省人均GDP也在11省市中居末。11省市的不均衡恰恰也为省市之间的产业转移与产业协调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对接空间。 与此相佐证的是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分区域经济总量对比,东部三省市(上海、江苏、浙江)2014年经济总量占到11省市的45%,中部四省市(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占到32%,西部四省市(重庆、四川、云南、贵州)仅为23%。三大

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均衡也为长江经济带内部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舞台。 4、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年发展预期低也使得长江经济带建设较为急迫。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5年经济预期分析表可以看出,2015年,除2014年降幅较大的云南省经济预期有所提高外,其他10省市经济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幅,说明各省市2015年经济发展下行压力较大。其中湖南、四川降幅预期达到1个百分点,重庆也达到0.9个百分点。也就是因为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也进一步会激发各省市对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对接热情。 5、长江经济带11省市产业结构更侧重于工业。 从“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三次产业占GDP比重情况对比(2013)”可以看出,长江经济带中,除了上海市第三产业远高于第二产业外,其他省份第二产业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说明整体而言,长江经济带上,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之间合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国家战略 覆盖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上升为新国家战略 覆盖11个省市 长江经济带雏形初现,包括浙江和贵州等11个省市被纳入。未来将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构建起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 4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重庆主持召开座谈会,研究依托黄金水道建设长江经济带,为中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中国经济新支撑 李克强在此次会议上指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长江经济带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省社科院长江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彭智敏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在“七五”计划时就确定为国家经济发展的轴线,当时是两条,一条是沿海,一条是长江。但30年来,长江与沿海发展渐渐拉开了差距。 “过了这么长时间重启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内外部的原因。”彭智敏认为,“沿海三个三角洲已经发展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增长速度肯定会降下来,而且国际市场也不是很景气,从国内外形势来讲,必然要向内地转移,转移比较好的途径就是长江沿江地区。” “发达地区环境资源的容量已经到了发展的临界点了,而长江沿线环境容量还比较大,有非常强大的运输功能,长江的货物运输量已经领先世界各大河流多少年了,密如蛛网的航道对于沟通干流中心城市与内陆腹地有天然的运输网络和生态廊道。”彭智敏认为。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主任秦尊文说,“长江经济带”成为国家战略,使我国经济发展形成“T”形结构:30多年来“沿海一竖”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支撑格局,而现在“沿江一横”长江横向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将打造成中国经济新支撑带。 构建沿海与中西部互动新棋局 重庆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勇向本报记者表示,长江经济带贯穿东中西部,是中国经济两纵三横中的重要一横。去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两纵三横格局,“要在中西部和东北有条件的地区,依靠市场力量和国家规划引导,逐步发展形成若干城市群,成为带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实际上,“七五”计划最早提出东中西部的概念,对于中部地区要求“加快长江中游沿岸地区的开发,使之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布局由东向西逐步转移的重要纽带”。“大力发展同东部、西部地带的横向经济联系。有计划地接收从东部地带转移过来的消耗能源、原材料多的产业和产品。” 李克强说,建设长江经济带,就是要构建沿海与中西部相互支撑、良性互动的新棋局,通过改革开放和实施一批重大工程,让长三角、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经济区三个“板块”的产业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要素流动起来、市场统一起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衔接、优化升级和新型城镇集聚发展,形成直接带动超过五分之一国土、约6亿人的强大发展新动力。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全文解读 《规划纲要》提出了多项主要任务,具体包括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建设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构建东西双向、海陆统筹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等。 把长江经济带建成黄金经济带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科学谋划中国经济新棋局,作出的既利当前又惠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 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13年7月,国家领导人在武汉调研时指出,长江流域要加强合作,发挥内河航运作用,把全流域打造成黄金水道。2014年12月,国家领导人作出重要批示,强调长江通道是 我国国土空间开发最重要的东西轴线,在区域发展总体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要坚持一盘棋思想,理顺体制机制,加强统筹协调,更好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为全国统筹发展提供新的支撑。2016年1月,国家领导人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 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深刻阐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推进思路和重点任务。此后,又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交通更顺畅、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 走出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道路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 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遵循5条基本原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

phil--高考地理热点问题)《-长江经济带》

长江经济带 时事热点:2015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网站发布了《关于印发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的通知》,这就意味着,这份江北新区的发展蓝图已经国务院原则同意。这份方案明确了江北新区的战略定位,描绘了它未来10年的发展愿景,还明确了用地、财税等政策红利。 解读:南京江北新区地处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T”字形交会处,东承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域,西联皖江城市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是长三角辐射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发展的重要节点。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对沿江经济、文化、环境、聚落产生重要影响。长江也是中考地理的常考内容。涉及长江的水文特征、沿江的省级区划概况及重要城市、水利水电、运输方式等,学生在2016复习备考中应举一反三,全面的、联系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 学习目标:1.掌握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重、难点) 2.理解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3.掌握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原因和措施。(重点) [自主预习·探新知] 1.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区位优势 (1)从全国范围看,连接环渤海经济区及珠三角经济区,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地位举足轻重。 (2)从长江经济带内部看,具有海陆双向开放的区位优势,可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 (3)从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看,建设长江经济带有利于与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衔接互动,形成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2.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 (1)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 (2)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 (3)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 (4)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 3.长江生态环境保护 (1)原因:①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命河”,是我国未来发展的重要支撑。 ②长江经济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潜力,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③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2)措施:综合治理和建立地区间、上下游间的生态补偿机制,形成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自主诊断] (1)长江流域人口和城镇密集,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 (2)长江水运横贯东西,重庆以下皆可通航。( ) (3)长江经济带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示范带。( ) (4)长江水资源的利用主要包括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农业和居民饮水。( ) 【提示】(1)×长江上游金沙江流域城镇较少,宜宾以下河流两岸城镇都很密集,而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城镇密集程度更大,城市化水平很高。 (2)×长江沿岸河港众多,宜宾以下可通航。 (3)√长江经济带立足长江上、中、下游地区各自优势,发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辐射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 与分级梯度发展重点 方创琳,周成虎,王振波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摘要:长江经济带是推动中国区域发展由“T ”字型战略格局转变为新常态下“H ”型战略格局的重要支撑带。长江沿江的六大城市群是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的空间主体,但在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城市群空间范围界定脱离发育标准、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性,整体发育程度弱于沿海城市群,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减弱,资源与生态环境保障形势严峻,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竞争大于合作,缺乏一体化统筹协调机制等问题。为此,应以流域一体化和交通一体化为主线,推进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建设的一体化和市场化进程,构建“1+2+3”分级梯度发展的长江经济带城市群新格局;以差异化驱动力为支撑,因地制宜地突出各级各类城市群的发展优势与建设重点。未来,为确保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战略措施:成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委员会,建立流域一体化的统筹协调机制;遵循城市群发育的科学规律,避免脱离实际催生扩大城市群;构建以城市群为战略桥墩的上下联动、以轴串群的流域生态经济带束簇状城镇体系;建立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和公共财政储备机制;加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生态环境联防联治,建成生态型城市群;加快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创新驱动步伐,建设创新型城市群;重点建设一批支撑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工程和国家级新区。关键词:城市群;“1+2+3”的城市群空间格局;现状问题;战略对策;长江经济带 1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全球城市群的发育正在进入21世纪的中国时代。在此背景下,中国城镇化进程就成了21世纪全球科学界、政治界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问题(Tabuchi,2013)。城市群担当起了中国在国际化分工与全球竞争体系中的基本地域单元和区域重要增长极(方创琳等,2014)。目前,国外城市群已经发育到成熟阶段,面临的问题与压力小,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群内部的人文社会结构方面(Alfaro et al,2014;Schlecht et al,2015)。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城市群的发育。1990年代开始,城市群的基本内涵、范围界定 (方创琳,2009)、动力机制(吴启焰,1999)、空间结构(姚士谋等,2006)、发育测度(方创琳,2014)、发展阶段(叶磊等,2012)、生态环境效应(黄金川等,2003;Wang et al,2015)等成为政府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内容。针对当前中国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提出,未来城市群的选择与发展要严格遵循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全国城镇体系规划(Fang et al,2015),并根据国家新型城镇化的政策作用分区,培育形成“5+9+6”(5个国家级城市群、9个区域性城市群和6个地区性城市群)的“以轴串群、以群托轴”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新格局(方创琳,2014)。长江经济带是国务院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的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是国家经济格局 收稿日期:2015-10;修订日期:2015-11。 基金项目:201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江经济带重大战略问题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1590840, 4159084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433008)。 作者简介:方创琳(1966-),男,甘肃庆阳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城市发展与规划研究,E-mail:fangcl@https://www.doczj.com/doc/b911712931.html, 。 1398-1408页 第34卷第11期2015年11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4,No.11Nov.2015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长江经济带在我国区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经济密度最大、最重要的经济区域之一。对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变化进行时间序列上的研究,探讨其历史沿革和经济现态,能够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变化过程,明确长江经济带进一步开发的战略选择和开发重点,从而为下一步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促进长江经济带更快、更好的发展。同时,通过近二十年来长江经济带整体和内部经济差异的分析,对今后长江经济带一体化发展的政府决策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992年长江经济带进入经济发展的新时期,其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全面评价了1992年一2010年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的变化特征,并对长江经济带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建议和对策。 文章一共分为六章,现将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第二章为理论基础和区域概况,主要介绍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界定、历史沿革、优势特征和长江经济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从经济总量、对外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经济拉动力等方面对1992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总体变化及其在全国的地位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第四章则通过对长江经济东中西部差异、省市间不平衡指数和地区空间经济专题地图等方式,着重分析1992年至2010年长江经济带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变化。第五章为长江经济带未来经济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探讨部分。第六章为总结部分,主要归纳了本论文的结论和不足之处。

经过分析我们发现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大,第二、第二产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在经济总量、经济效率、产业结构、对外贸易等方面都超出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存在着产业结构偏离和出口拉动不足等问题,与东部地区、沿海经济带的差距仍有较大差距,目前远未达到和“T"型结构的另一条黄金经济带并驾齐驱的水平。长江经济带的内部也存在明显的经济差异,东部地区经济优势明显,但受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强劲的影响,全区经济差异由区域不均衡扩大向区域不均衡缩小发展。 水是人类生产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与河流密切相关。在人类文明史上,人类及其社会生态系统的发生发展始终与河流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纵观世界四大文明,其发祥地都是在著名的大河流域—东亚的黄河长江流域、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南亚的恒河流域和非洲的尼罗河流域①。人类社会文明发源于河流文化,每条河流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自然特点,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和人文条件,从而赋予了人类创造多样化文明的可能性。在传统农耕时期和产业革命时期,河流沿岸通常是一国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河流依旧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区域整体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像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流域、西欧的莱茵河流域在治理成功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发挥出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成为区域发展的中心经济轴线。 长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是哺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之一,也是一条黄金般的自然经济带。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麓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出三峡,进入江汉平原,流经长江三角洲平原注入东海,自西向东横贯我国中部,全长6300公里。长江不仅以水质清澈、风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