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企业对华投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35.16 KB
- 文档页数:3
■ 文/ 孙 宇韩国对华投资的特点与趋势韩国企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充满期待,希望获得认可、分享更多机遇,但韩国企业对华投资信心、在华经营与发展也正在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2年至2018年,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约77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63%。
至2017年底,韩国在华累计设立企业约63385家,占在华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7.04%。
韩国在华投资年历史最高值出现在2004年,为62.48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10.3%。
自2004年之后,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金表1:2001-2018年韩国对华直接投资情况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表2: 韩国在华投资流量年度排名情况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注:排名仅限于国家额和占比情况均有所下降,2018年中国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回升至46.7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3.46%。
就规模而言,韩国企业在华投资占有非常重要地位。
截至2018年底,韩国累计在华投资存量约为770.4亿美元,仅次于日本、新加坡、美国,在对我国投资最多的国家中排在第四位。
从年流量来看,2009年至2013年的5年中,韩国投资名列在华投资国家第四位;2015年至2018年的4年中,韩国企业都名列第二位,仅次于新加坡。
根据韩国进出口银行的数据,1988年至2018年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59,153件,投资总额649亿美元,这是同期韩国全部海外投资数的30.4%、同期韩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4.36%。
自1988年以来,韩国对华投资总体保持上升趋势,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值56.92亿美元。
2001年至2007年,韩国对华投资连续6年保持增长。
自2007年以后,对华投资额有所下降,2009年为近11年韩国对华投资额最低的一年,约为25亿美元。
之后回升,2013年达到第二历史最高值52.06亿美元。
2014年至2017韩国对华投资起伏不定,2018年回升至第三历史最高值47.66亿美元。
韩国和日本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比较研究上世纪90年代以来,韩、日造船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掀起国际造船业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高潮,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中日韩造船业竞争与发展的问题,备受业界人士和专家学者的关注。
可以通过详细梳理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整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比较研究和案例分析的方法,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目的进行深入的分析,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成效进行客观的评估,对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前景进行一定程度的展望。
一、具体可以通过三个视角来研究1.是以韩日在中国投资为视角,观察韩日造船业的整体发展状况;2.是以案例分析的方法,以小见大,评估韩日造船产业在中国投资的成效;3.是在论述的过程中结合了国际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使理论更具研究价值和说服力。
通过这种研究方法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韩日本造船产业的发展现状,还可以看到韩、中、日三国造船业的优势与不足,并从中得出一些对造船产业发展有益的启示。
二、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及目的1.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分析韩日造船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原因国际产业转移(international industrial transfer),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过程。
半个多世纪以来,国际造船业主要经历了两次产业转移。
第一次是从西欧向东亚的转移,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
50年代日本造船业的崛起,打破了西欧造船国一统天下的局面。
第二次是从日本向韩国的转移。
韩国造船业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逐步发展壮大,并赶超日本。
2000年,韩国造船产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新的世界造船霸主。
当前,国际造船业正在经历第三次产业转移,即从日、韩向中国的转移。
201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均超越韩国,打破了韩国造船业7年来三大指标位居世界第一的格局,成为新的世界造船第一大国。
LG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一.在中国登陆的动因1.中国经济高速稳定的增长。
经营风险很大一部份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引起的。
而经营风险是外资选择投资方式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1979年~2004年中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6%的增长。
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经营风险的降低大大加强了外商投资的信心,LG公司发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于1993年10月LG电子在惠州成立LG电子(惠州)有限公司,生产音响及CD-ROM,从此开始了其在中国的发展之路。
2.外商投资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
改革开放之初,为了鼓励外商直接投资,我国政府颁布了《中国合资企业法》,但对外资进入的产业和模式作了明确的规定。
此阶段,合资合作企业成为跨国公司主要的市场进入模式。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外商投资政策不断放宽,先后颁布了多部鼓励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
为了吸引国外直接投资,制定了优惠政策,如对外商投资企业继续实行全面的、分层次的税收优惠政策3.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开拓新市场。
跨国公司进行海外投资的直接动因是其拥有技术、品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垄断优势。
垄断优势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LG公司具有的优势4.公司全球战略要求,提高效率。
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即从全球目标出发,合理安排有限资源,有效地协调和控制全球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活动,提高其全球经营效益。
在中国,以中国有限公司为中心,LG电子在中国拥有惠州、天津等13个生产法人(产品工厂)、5个分公司(地区营销业务)、5个直营服务中心,员工达38,500余人。
二.LG简介与登陆中国过程成立于1947 年的LG 集团是韩国第三大财团,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涉及电子、通讯、化学能源、金融和银行服务业四大领域。
LG 集团从1989 年开始积极开展海外业务,现已有海外生产基地83 个,业务网络遍及全球180 多个国家及地区,员工数目超过10 万人,2000 年度世界500 强中排301 位。
目前韩国企业不景气,许多大财团举步维艰,LG 却显示出咄咄逼人气势。
世界经济韩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与中韩经贸关系展望鲁桐[韩]郑俊圭【内容提要】中韩两国建交12年来,经贸关系迅速发展,给双方都带来了利益。
近年来,韩国企业对华投资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
由于韩国在我国利用外资的地位不断上升,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本文利用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2004年最新的调查结果,分析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经营状况,进而对于今后如何改善和促进中韩经贸关系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韩国企业;投资;中国【作者简介】鲁桐,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所研究员(北京邮编:100732);郑俊圭,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北京贸易馆课长。
【中图分类号】F1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550(2005)02-0066-051992年中韩建交以后,韩国对华投资快速增长,韩资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外资来源之一。
据商务部统计,截至2003年底,韩商来华投资共6396项,对华实际投资累计额为196.88亿美元,位居对华投资前10位国家/地区的第7位。
①最近两年,随着中韩两国经贸关系的不断加深,韩国企业对华投资掀起了新的热潮,投资地位迅速上升。
2003年,在对华投资前10位的国家/地区中,韩国列第4位;2004年前8个月,韩国对华实际投资高达46.61亿美元,超过日本和美国的对华投资流量。
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在同期外商对华投资中的比重已由1992年的1.1%上升至2004年第一季度的9.8%。
一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2004年,为迎接中韩建交12周年,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KOTRA)对在中国投资的529家韩资企业进行了调查,②其中包括在华投资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韩国中小企业402家和大型企业127家。
从其公布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韩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基本特征。
(一)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和地域分布图1韩国企业在华投资的行业分布资料来源:韩国贸易振兴公社(KOTRA)2004年《在华韩资企业经营现状问卷调查》。
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和发展趋势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特点与发展趋势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韩国对华直接投资也不断增加,成为世界范围内对华投资最为活跃的国家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分析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实例进行论述。
二、特点1.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韩国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2008年起,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已累计投资金额达到1897.1亿美元,占韩国对外投资总额的39.3%。
2. 投资领域广泛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广泛,主要覆盖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房地产业等多个领域。
其中,制造业投资规模最大,占比超过七成,金融业和服务业投资规模较小,但增速较快。
3. 投资方式多样化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外,还包括涉华PE、VC投资等新兴投资方式。
涉华PE、VC投资主要面向中国初创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投资,迅速崛起成为当今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新兴方式。
4. 投资偏重东部和南部地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偏重东部和南部地区。
其中,江苏、山东、广东、浙江等地为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热门投资地区。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推进,中西部地区也将成为韩国对华投资的新兴热点。
5. 投资逐渐结构优化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结构逐渐得到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高科技、服务业等更高附加值领域。
其中,韩企在中国医药、食品、环保、新能源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加快自主研发和技术转移,以满足市场需求。
三、发展趋势1. 投资规模将保持增长随着中韩两国经济协作的深入,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未来韩国对华直接投资规模将会保持增长。
同时,两国签署的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将为韩国企业拓展中国市场提供更多机会。
2. 投资领域将更趋多元化随着中国经济由规模和速度向质量和效益转换,韩国对华直接投资领域也将更趋多元化,重点将更多地放在高科技、服务业、文化、教育、医疗等领域。
2018 年亚洲十国/地区(香港地区、印度尼西亚、日本、澳门地区、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韩国、泰国、台湾地区)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83.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77.1%;欧盟主要国家(比利时、丹麦、英国、德国、法国、爱尔兰、意大利、卢森堡、荷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芬兰、瑞典)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7%,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7.5%;北美(美国、加拿大)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3.8%,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2.2%;部分自由港地区(毛里求斯、巴巴多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百慕大、萨摩亚)对华新设企业数占比 1.3%,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 9.3%。
表 1 2018 年主要投资来源地前 15 位国家/地区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一)韩国对大陆投资概况韩国与中国内地的经济交往活跃,韩国是中国吸引外资的主要来源国,从投资来源地按新设企业数及投资额排名看,韩国均处于所有国家/地区前五。
根据中国商务部统计,1992年至2018年,韩国累计对华直接投资约770.4亿美元,占同期中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的3.63%。
从图1可以看出,韩国对中国大陆投资自2000年后整体呈下降态势,个别年份略有回升。
2018 年,韩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 1882 家,同比增长 15.7%,占当年全部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的 3.1%;实际投入外资金额 46.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7.1%,占当年全部实际投入外资金额的 3.4%图1 1990-2018 年韩国对华投资情况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2018 年,韩国投资行业前5 位分别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 个行业新设企业数占比73.4%,实际投入外资金额占比96.7%。
表1 2018 年韩国对华投资前5位行业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二)投资特点与发展趋势1.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从对华投资的区域分布来看,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代表处的研究结果,韩国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部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