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教具——力学多功能实验板
- 格式:doc
- 大小:985.50 KB
- 文档页数:6
基于自制示力杆的力的合成实验演示板
寿千里
【期刊名称】《物理通报》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力的合成实验是高中物理力学部分中的一个重要实验,常用的力的合成实验所用的器材包括:两个弹簧测力计、一根带两个细绳套的橡皮筋、演示板等.实验的主要过程为: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一端栓在钉子上的橡皮筋的结点拉到一个位置,记为O点,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的大小和方向,画出两个力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F1、F2的合力F;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结点也拉到O点.
【总页数】3页(P58-60)
【作者】寿千里
【作者单位】诸暨市草塔中学,浙江诸暨,3118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O4
【相关文献】
1.自制“力的合成”演示实验装置 [J], 曾心;程晏蓓
2.基于“示力杆”的“力的合成”演示实验 [J], 寿千里
3.基于"示力杆"的"力的合成"演示实验 [J], 寿千里
4.基于自制热磁轮的居里温度演示实验研究 [J], 高玉梅;刘黎明;易子川;师向群;胡云峰;黄岚;区健荣
5.2012北京市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专题③ 安培力定量演示仪的设计与实验教学[J], 汪维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自制电与磁多功能演示器一、问题的提出通过多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笔者感觉在学习电与磁这一章时,教师要做的实验比较多也比较零散,在复习时学生会对三大现象及应用也特别容易产生混淆。
为了突破这些难点和易混点,笔者特别设计了“电与磁多功能演示器”。
演示器的突出特点是制作材料易得、制作成本低、使用的综合性强,能满足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需要,使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游刃有余,大大提高了教学和学习效率。
二、制作及使用1.所需材料与制作过程两块细木工板、电池组(干电池4节)、线圈4个(L1,L2,L3,L4)、开关(S1,S2,S3,S4,S5)、指南针1个、自制电铃1个、自制电动机1个、小铁钉若干。
本装置的主体部分主要利用装饰材料的下脚料(2块细木工板)制作而成,另外再准备一些漆包线(0.2~0.5 mm,可以从废旧的小型电动机或小型变压器上拆用)、几根5 cm长的铁钉、废旧自行车铃、导线和小铁钉若干,指南针可以用钢针自制,像电铃、电动机和电磁铁上用的线圈都可以自己绕制(如图1~2所示)。
2.使用注意事项装置的长边应与南北方向平行放置(减少地磁场对指南针的影响)。
闭合S1,S2,S3时时间要短,以免电流过大而烧坏电源。
使用电动机时如果不转,可用手转一下,让其转过平衡位置。
使用电铃时响声如果不响亮,可以调整一下螺钉或弹簧片。
3.操作方法、原理与效果闭合S1,通过观察指南针的摆动情况,可研究电流的磁效应(如图3所示)。
这根通电导线直接接在4节五号干电池的两极上,所以瞬间通过的电流比较大,由于电流的磁效应,在通电导线周围会产生磁场,磁场对下面的小磁针产生磁力作用,而使磁针发生转动。
这个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并能研究导线上方和下方的磁场方向,对调电池的正负极,还能探究通电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要注意小磁针红色一端所指的方向是否改变。
闭合S2可使线圈L1,L2串联接入电路,通过观察线圈吸起铁钉多少,可以得出线圈的磁性强弱与线圈匝数之间的关系(如图4所示)。
中学八年级物理实验自制教具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物理实验和那些可以自制的教具。
物理这门学科,听起来有点儿高深,但其实它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就像那句老话说的“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其实物理就是个“林妹妹”,在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对了,自制教具就像是让你和物理之间架起了一座桥,让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想知道怎么做吗?那就接着往下看吧!2. 为什么自制教具?2.1 提升学习兴趣首先,自制教具能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想想看,课堂上老师讲得再好,没点实物演示,学生的兴趣肯定大打折扣。
自制教具就像给课堂加了调味料,让同学们“食欲大增”。
比如说,你可以用纸杯和绳子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话”,一会儿就能体验声波传播的乐趣,真是妙不可言!2.2 加深理解其次,动手做东西能加深我们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你知道吗?把理论变成实际的操作,就像把食材变成美味的菜肴。
做完实验,哎呀,瞬间就明白了“力的作用”到底是什么感觉。
记得有一次,我和同学一起做了一个小型的“弹簧秤”,在拉伸的时候,大家都惊呼:“哇,这个力量的变化,真是让人脑洞大开!”3. 常见自制教具3.1 简易电路接下来,我们来聊聊电路吧!自制一个简单的电路其实很容易,准备几个电池、灯泡和导线就可以了。
把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灯泡一亮,哇,成就感满满!就像是点亮了生活的小火花,瞬间觉得自己是个小小发明家。
3.2 杠杆模型说到杠杆,大家肯定听过那句“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
那么,怎么来制作一个杠杆模型呢?拿一根长木棍,在中间找个支点,然后用小石头作为重物,看看不同位置的石头是怎么影响杠杆的平衡。
这时,大家可能会哈哈大笑,因为总有同学会调皮把石头放在最边上,结果一头栽倒,真是“笑死人不偿命”!4. 小结总之,自制教具不光是个玩具,更是一种学习的方法。
通过亲手制作,我们能在玩乐中掌握物理知识,像是开了一扇窗,让阳光洒进来,温暖了每个角落。
无论是电路、杠杆,还是其他的实验,这些小玩意儿都是我们通向物理世界的钥匙。
自制弹簧测力计实验步骤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怎么自己动手做个弹簧测力计。
这可有意思啦,就像给自己打造一个专属的小工具一样!首先,咱得找个合适的弹簧。
就像找个好伙伴一样,得挑个有劲儿又靠谱的弹簧哦。
你可以去翻翻家里的旧物堆,说不定就能找到那么一个合适的呢。
然后呢,再找个小钩子,把弹簧的一端钩住,这钩子就像是弹簧的小助手啦。
接下来,准备一个刻度板。
可以用硬纸板或者木板啥的,在上面画上刻度线。
这刻度线就像是给弹簧测力计穿上了一件有标记的衣服,让我们能清楚地知道力的大小呀。
画刻度线的时候可得细心点,别画歪了哦。
然后呀,把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刻度板上。
让它稳稳地待在那里,随时准备工作。
这时候,你可以想象一下,弹簧就像是一个准备起跑的运动员,就等我们给它施加力量啦。
好啦,基本的东西都准备好了。
现在可以开始测试啦!找个小物体,比如一个小砝码,挂在弹簧下面的钩子上。
看着弹簧被拉长,就像它在努力工作一样。
然后对照着刻度板,看看弹簧拉长了多少,这就是力的大小呀。
哎呀,是不是感觉挺简单的?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一块地就把这个小测力计给搭起来啦。
不过可别小瞧了这个自制的测力计哦,它也能帮我们完成很多有趣的小实验呢。
比如说,你可以用不同重量的物体去测试它,看看它的反应。
是不是很神奇?就像在探索一个未知的小世界一样。
而且,自己动手做出来的东西,用起来是不是特别有成就感呀?再想想,要是你能拿着自己做的弹簧测力计给小伙伴们展示,那得多酷呀!他们肯定会对你刮目相看的。
说不定还会跟着你一起做呢。
总之呢,自制弹簧测力计既好玩又能学到知识。
让我们能更直观地了解力的作用,还能锻炼我们的动手能力。
大家赶紧动起来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弹簧测力计,开启有趣的科学探索之旅!。
物理实验器材制作用手工制作物理实验器材为了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物理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预算和其他限制,学校教育机构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物理实验器材。
在这种情况下,手工制作物理实验器材成为一种经济实用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物理实验器材的手工制作方法。
1. 简易电磁铁制作电磁铁是物理实验中经常使用的器材。
制作一个简易电磁铁只需要一根导线、一个铁心和一个电源。
将导线绕在铁心上,接上电源即可制成一个简易的电磁铁。
这种制作方法简单实用,可以用于演示电磁感应等实验。
2. 自制测力计测力计是用来测量物体所受力的器材。
自制一个测力计的方法是利用弹簧的弹性来测量物体所受的压力或拉力。
将弹簧固定在一个支架上,使其可以自由伸缩。
在弹簧上加一个指针,当物体施加力量时,弹簧伸缩,指针指示相应的数值。
这种测力计简单易制作,可以用于力学实验中。
3. 水平仪的制作水平仪用于测量物体是否水平或倾斜。
自制一个水平仪的方法是将一根透明的细长管子里装满液体(例如水),并封口。
在管子两端安装两个气泡,使其能够自由移动。
当管子平放时,气泡位于管子的中央。
这样就可以通过观察气泡的位置来判断物体的水平程度。
这种水平仪制作简单,可以用于测量倾斜角度等实验。
4. 自制万向关节万向关节用于连接物体,使其可以在各个方向上自由转动。
自制一个万向关节的方法是使用多个金属扣环和螺丝。
将金属扣环与螺丝通过孔洞连接,使其能够自由转动。
这样就可以制作一个简易的万向关节,用于物理实验中的摆动和转动实验。
总结:手工制作物理实验器材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学校教育机构克服预算和其他限制。
通过制作简易电磁铁、测力计、水平仪和万向关节等实验器材,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并进行物理实验,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当然,这些手工制作的器材可能不如专业设备精确和准确,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教学需求。
因此,鼓励学生和教师们尝试手工制作物理实验器材,为物理教育注入更多的创造性和乐趣。
物理自制实验教具教案模板教案标题:物理自制实验教具教案模板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通过自制物理实验教具,提高他们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和实践能力。
通过自主探索和实践操作,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物理实验原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理解物理实验原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2. 学会使用简单材料制作物理实验教具。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5分钟):- 介绍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自制实验教具的好处。
-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自制实验教具来加深对物理实验原理的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物理实验原理的相关知识,如力学、光学、热学等。
- 解释实验原理与实际应用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物理实验的实用性。
3. 实验教具制作(30分钟):- 分发材料清单和制作步骤,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
- 指导学生使用简单材料制作实验教具,如纸板、塑料瓶、橡皮筋等。
- 提供必要的安全注意事项,并监督学生的制作过程。
4.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根据制作好的实验教具,进行实验操作。
-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5. 结果讨论(15分钟):-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中可能出现的误差和改进方法。
6. 总结(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物理实验原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7. 作业布置:- 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
- 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其他物理实验,并自制相应的实验教具。
教学评估:1. 实验教具制作过程的观察评估。
2. 学生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的评估。
3. 学生实验报告的评估,包括实验目的、步骤、结果和分析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教学资源:1. 物理教科书和参考书籍。
初中力学自制实验仪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的构造。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力学实验基本原理2. 力学实验仪器的构造3. 自制力学实验仪器的方法和步骤4. 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和保养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力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力学实验的兴趣和热情。
2. 讲解: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的构造,让学生了解力学实验的原理和仪器的组成。
3. 演示:进行自制力学实验仪器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学实验仪器的制作过程和使用方法。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力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力学实验的乐趣。
5. 总结: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让学生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的构造。
2. 演示法:进行自制力学实验仪器的演示。
3. 实践法:让学生分组进行力学实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学生能独立完成力学实验,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3. 学生能够创新设计和制作力学实验仪器。
六、教学资源:1. 力学实验仪器:弹簧测力计、滑轮组、杠杆等。
2. 制作材料:木板、绳子、金属片等。
3. 教学课件:讲解力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仪器的构造。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安全,避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保养和维护,确保实验仪器的正常使用。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楞次定律”自制教具两则作者:张婷婷,徐晓梅来源:《中小学实验与装备》 2016年第4期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650500) 张婷婷徐晓梅高中物理“楞次定律”内容涉及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右手螺旋定则等知识。
实验探究中包括诸多因素,且各因素间关系隐蔽,需要很强的逻辑性和概括性加以理解。
下面介绍的自制教具,制作简单,演示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右手螺旋定则时操作方便,实验现象明显。
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
1 闪烁的小灯1.1 实验器材木架1个,蓝色、黄色发光二极管(2 V)各11个,2块泡沫塑料板(20 cm×5 cm×1.5 cm),弹簧1根,5个圆柱形钕铁硼磁铁(23 mm×10 mm)组成的强磁体,漆包线(φO.,- mm)绕成的线圈(约2000匝),导线若干,木板(21 cm×10 cm),白纸,黑色油性笔,电烙铁,焊锡丝,助焊膏或剂,万用表等。
1.2装置制作如图1所示,分别将蓝色和黄色的11个发光二极管正极朝上、负极朝下等间距固定在2块泡沫塑料板上,从左往右依次将后一个发光二极管的正极焊接在前一个的正极上。
然后将线圈固定在木架上,并将两排发光二极管并联接在线圈的两端。
注意漆包线是绝缘的,焊接时应将漆包线上的漆磨干净。
最后将白纸包在木板上,用油性笔在白纸上画出两排发光二极管的电路图,并将其固定在两排发光二极管中间。
1.3 实验方法将弹簧上端固定在木架上方中央处,下端与强磁体互相吸引,用手向下拉伸弹簧随后放手,弹簧上下振动,使强磁体在线圈中上下运动。
此过程中可以观察到,蓝色和黄色的两排发光二极管交替闪烁,如图2所示。
1.4装置优点可以用于楞次定律的新课引入。
闪烁的小灯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复习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还能根据交替闪烁的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判断出线圈里产生了不同方向的感应电流。
2 叛逆的小车2.1 实验器材漆包线(直径0.1 mm)绕成的直径为10 cm的线圈(约6 500匝),钕铁硼超强磁铁(8cm×8 cm×2 cm)l块,防水接线盒1个,2根长10 cm的细木棒,玩具车轮4个,热溶胶若干,花纹纸1张。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引言力是一种基本物理量,也是我们做实验的时候最常用的一个物理量。
当我们需要测量或分析力的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力的合成演示器。
力的合成演示器可以通过不同的重量和角度合成出一个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个简易的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和使用方法。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材料以下是制作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所需的材料:1. 1块木板(尺寸为1英尺长,6英寸宽和1英寸厚)2. 1个水平尺3. 1把锤子4. 1个木工锯5. 1个电钻6. 1个5/32英寸直径的钻头7. 1个硬石膏块(尺寸为8英寸长,6英寸宽和4英寸高)8. 1个水平膜9. 1个铅笔10. 1个三角板11. 1个手电筒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制作步骤制作一个简单的力合成演示器的步骤如下:1. 首先,取一块木板,将其剪成70厘米长度和5厘米宽度。
2. 然后,使用锤子和钉子将木板的两端连接起来,并确保钉子固定在木板的正中心。
3. 接下来,将硬石膏块放在水平的表面上,在其表面上使用水平膜和铅笔进行标记,以确定其表面的水平度。
4. 然后,在硬石膏块表面上始终保持相同的高度,然后使用电钻和钻头在块的中心处钻2个小孔。
5. 当你完成这两次钻孔时,将其打扫干净,从中间插入一个钢轴,然后确保其牢固地保持在硬石膏块的表面上。
6. 然后,使用木工锯将一片木板切成3个相等大小的角度。
7. 在这3个角度中,其中一个角度成为基准角,其余2个角度成为矢量角。
8. 接下来,在这块木板上用三角板画出一个30度角的标记。
9. 确定矢量角,然后把它们放在这个30度角的三角板上,手持手电筒在旁边参考,调整其位置,使其成为相同的大小。
10. 然后,将这三个合并块绑在钢轴上,并根据需要用图钉固定位置。
(注意要固定在块的中心)11. 最后,在这个简易力合成演示器的下方放置一个靶,然后用铅笔将其抛出,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功效。
简易力的合成演示器的使用方法使用这个简易力合成演示器的方法如下:1. 首先,放置力的合成演示器,使其垂直于靶。
自制教具——力学多功能实验板关键词:创意材料制作方法实验操作及效果
九年级物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装置如图1,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装置如图2,这两个实验均要用到一长木板,第二个实验要求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装置如图3,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装置如图4,这两个实验均要用到一长一短配套的两块木板,但实验室没有这两个实验的专用器材,教师到实验室准备器材时,找到的两木板厚度可能不相等,在讲桌上组成实验装置时,斜面木板与水平木板接口处往往不平滑,从斜面上滚下来的小车、小球在平面上不一定是直线运动,一般需要调整斜面几次,从斜面上滚下的小车或小球,在平面才作直线运动;由于斜面(短木板)无支撑物,斜面不易固定,难以保证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滚下的前提条件;所以需要改进这两个实验的装置。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装置如图5,探究“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装置如图6,这两个实验都要用到铁架台。
探究“使用杠杆、动滑轮省功吗”装置如图7,实验“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装置如图8,这两个实验也要用到铁架台,还要用到刻度尺测量动力移动距离s和阻力移动距离h,由于没有与动力作用点,阻力作用点距离很近又便于测量s与h的参照物,导致测出的s与h误差大,测出的s与h的倍数关系,与实际的倍数关系不等,直接影响了探究结论的得出,所以必须改进这两个实验的装置。
上九年级物理课时,教师要多次到实验室借还木板、铁架台、米尺和配套器材,会占用很多时间,也很麻烦。
基于上述原因,本人萌发了一个创意,要自制一个教具,同时具有木板、铁架台、刻度尺的功能,并且要实验效果好,可见度大,操作简单,制作容易,携带方便,可反复使用,存放时可挂在办公室墙壁上,以减少准备器材的时间。
经过多次改进,制作成功了力学多功能实验板,配合其它器材,能够很好完成上面提到的实验和另外的实验。
下面介绍力学多功能实验板的材料、制作方法、实验操作及效果。
材料:70cm×35cm×1cm和35cm×12cm×1cm的规则木板或层板各一块;110cm×3.7cm×2.8cm的木条(装修房屋用)一段;4孔合页2个;长6.3cm直径0.5cm 的螺丝杆(靠螺帽端有2cm长无螺旋纹)2枚,用钢锯将其中一枚的螺帽锯掉,用砂子将锯口砂平滑;与螺丝杆配套的螺母、垫片各4个;6cm长的铁钉8枚;长3cm 宽1cm有弹性有个孔的钢片(作卡子)一片;宽度小于1cm、长18cm的皮带或其它结实的带子(作提手)一段;直径2mm的铁丝62cm;木螺丝15枚(其中一枚长1.8cm左右,用来固定卡子,其余长度小于1cm)。
制作方法:
1、画线:①用白色油漆或颜料在大木板上每隔5cm画一条与宽平行的线共13条,线要较粗,让教室后排的同学也能看清。
②从下至上在线的两端标出5、10、15……
55、60、65。
③画出与长平行的中线,背面也画出这条中线。
④在小木板上画出与长平行的中线,背面也画出同样的中线。
2、打孔:用钻头直径为5mm的钻子,在大木板上打穿A、B、C、D、E、F、G7个孔,如图9。
3、连接大、小木板如图10:①准备一块长60cm宽20cm较厚的硬纸板。
②在纸板一长边距宽35cm处,用量角器画出一个与长边的25cm线段成40°的角,再剪去
40°角的这部分纸板。
③三人配合完成:将大木板画有13条平行线这面的中线与纸板的ab边重合,大木板垂直于纸板,有四个孔的一端对准b点,将小木板的中线与纸板的bc边重合,小木板也垂直于纸板;在大小木板成220°角的这侧,放两个合页,调整合页在连接两木板的最佳位置,用8枚短木螺丝将合页固定在两木板上。
注意:此时两木板的夹角约140°,两木板的接触处要平滑,不能有缝隙。
4、安卡子:①将小木板向大木板背面转动,让小木板贴在大木板背面。
②在大木板背面的中线距小木板5mm处,用一枚长1.8cm左右的木螺丝,穿过钢片孔,固定在大木板上使钢片既能卡住小木板,也能旋转离开小木板。
5、制作支架:①将110cm长的木条锯为四段,期中长34cm的两段,长20cm的两段。
②一短木条叠放于长木条上,木条宽对齐,长的中线对齐。
③用4枚铁钉将这两段木条钉为一体。
④另两段木条按②③步骤操作。
⑤两支架均按图11画线,黑影的宽均与大木板的厚相同。
⑥用钢锯和钢丝锯将黑影部分锯掉,成为8个凹槽。
6、安装提手:在大木板顶上端中点两侧7cm处,各用两枚木螺丝将18cm长的皮带两端钉牢,作为携带器材的提手。
7、制作、安装支撑架:①用直径2mm长59cm的铁丝,按图12制作小木板的支撑架。
②旋转卡子,让小木板与大木板成180°角。
③两支架平放在水平面上,大木板的背面向下放在两支架上,大木板面处在一水平面(大木板背面有卡子,有合页,若直接放在水平桌面,木板面不能水平)。
④旋转小木板成为斜面,至大小木板接触处平滑无缝隙时,试着用支撑架支撑小木板,确定好固定支撑架的木螺丝位置。
⑤在小木板两侧找好的位置用木螺丝安装好支撑架。
⑥旋转支撑架,使其贴在小木板上。
8、安装挂钩、支点:①在大木板的A孔处,用两个垫圈、两个螺母,固定有螺帽的螺丝杆,螺帽离木板约4cm。
②用3cm长的铁丝在螺帽处固定一个挂钩。
③用垫圈、螺母在C孔处,固定锯掉了螺帽的螺杆,作为探究“使用杠杆省功吗”的支点。
实验操作及效果:
力学多功能实验板有如图13、图14、图15、图16四种组合放置方法(后三种放置,要取掉A处螺丝杆),配合其它器材,可以完成以下实验。
1、用图15中的长木板,当作图1中的长木板,可以顺利完成探究“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
2、用图16的装置,代替图2中的斜面进行实验,可以方便、较准确的测出斜面的长和高,能够方便的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从而可以快速、顺利的完成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
3、用图13的装置,当作图3中的斜面和长木板进行实验,能够保证小车从斜面的同一位置滚到不同水平面做直线运动,小车运动的距离也可直接从大木板粗略读出,从而能够快速完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
4、用图13的装置,当作图4中的斜面和平面进行实验,可以粗略读出每次小球被推动的距离,从而快速顺利完成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
5、用图14的装置代替图5中的铁架台,将图14中C处的无帽螺丝杆取下,安装在B处作为杠杆的支点,能够完成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判断杠杆是否在水平位置平衡,可用大木板上的平行线作参照物来判断。
6、用图14的装置,当作图6中的天花板(铁架台),可以顺利完成探究“比较定滑轮、动滑轮的特点”实验,并且动力移动距离s与阻力移动距离h可直观看出。
7、用图14中的挂钩当作图7中天花板(铁架台)的钩,用图14中C处的无帽螺丝杆当作图7中杠杆的支点,进行实验时,若让阻力移动距离是5cm的整倍数,
则可直接从大木板上准确读出动力移动距离s和阻力移动距离h,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探究“使用杠杆、动滑轮省功吗”实验。
8、用图14的装置,当作图8中的天花板(铁架台)进行实验,若让重物移动距离为5cm的整倍数,就可不用刻度尺,直接从大木板上读出动力移动距离s和阻力移动距离h,从而能够快速、准确的完成“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实验。
9、用图14的装置,配合大、小不同的两节废电池,两枚相同的长铁钉,方形泡沫块,能完成探究“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
方形泡沫块放在大木块中线下的桌面,将两枚铁钉压入泡沫上表面同样深度(在不同位置),将电池作为重锤砸在铁钉上,对几次铁钉被砸入的深度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10、用图14的装置,配合螺旋弹簧、两个弹簧测力计、线,可方便顺利完成“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实验。
实验完毕,用一段细绳穿过长木板下面的四个孔,将两支架系于长木板下端,小木板贴于大木板背面,铁丝支撑架贴在小木板上,用卡子固定住小木板,整个装置相当于一块厚木板,挂在墙壁存放,既少占空间,木板又不易发生形变,以后可以反复使用。
本力学多功能实验板,一物多用,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宜向初中物理教师推荐,自制使用,更适宜向教学仪器厂家推荐生产,让更多初中物理教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