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胰腺炎合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一例要点
- 格式:pdf
- 大小:979.04 KB
- 文档页数:3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护理与隔离措施[概述]肺炎克雷伯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以及正常人的呼吸道及肠道中,为条件致病菌,亦是医院内感染的重要致病菌。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应用,肺炎克雷伯杆菌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肺炎克雷伯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常存在于人体上呼吸道和肠道,机体抵抗力低下者容易感染。
特别是早产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加上外界高危因素影响,更易感染该菌,且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高。
[感染高危因素]由于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极低体质量儿的免疫功能低下及侵入性操作的不断开展,肺炎克雷伯菌已成为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甚至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暴发流行。
同时,不洁的医疗操作和护理,创伤性治疗,特别是机械呼吸均可增加患儿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机会。
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存在着患者住院时间长,交叉感染机会多,抗生素、激素广泛使用,侵袭性操作多以及基础疾病严重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因此,ICU是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高发区,故应加强对icu的监控,防止院内感染的发生。[耐药性]肺炎克雷伯菌对大部分头孢类抗生素及青霉素类药物均耐药,对头孢曲松、头孢吡肟、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达96.5%~100%亚胺培南属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B一内酰胺酶高度稳定,被认为是新生儿严重院内感染最有效抗生素。
[护理与防治]1.隔离患者,将患者单独至于隔离区,床旁张贴接触隔离要求。
2.指定专人护理,其余人员不得进入隔离区。
3.进入隔离区的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接触隔离要求✧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地带必须洗手-戴口罩-戴手套-穿隔离衣方可接触病人。
✧工作人员出隔离地带必须脱手套-脱隔离衣-洗手-脱口罩。
✧病人用过的被单、衣物等应单独清洗消毒,所用一次性物品(尿裤、奶瓶等),均用双层黄色垃圾袋标记,按感染性废物处理。
4.医疗设备(监护仪、暖箱、辐射台、暖箱、蓝光箱、推注泵、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治疗车、听诊器、软尺等)每天用1:80的84消毒液消毒,物品表面每天定时予1:80的84消毒液擦拭消毒,擦拭用的抹布一次性使用。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是一种常见的细菌,通常引起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等疾病。
虽然肺炎克雷伯杆菌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但近年来发现克雷伯杆菌菌株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使得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需要采取全面的治疗措施。
中医药在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一、养生调理中医治疗强调整体调理,强调改善体质和调节机能,对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缩短病程具有一定的疗效。
建议加强营养,饮食清淡,避免大鱼大肉和刺激性食物,多吃些蔬菜和水果,以增强免疫力。
二、中药治疗中药配制有许多具有抗菌、消炎、免疫调节等作用的中药,常见的包括百合、黄芪、熟地、人参等。
中药治疗需要根据患者情况,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灵活地选用中药配方进行调理,以达到改善症状和加快康复的目的。
三、穴位按摩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经络是一种神秘的生命能量通路,通过对经络和穴位的刺激和按摩,可以调节和平衡人体的生命能量,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
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可以针对患者的不同症状和体质,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以改善气血畅通和加快康复。
四、汤剂疗法中药常常采用煎服的方式,将药材煎煮成汤剂,通过口服的方式进行治疗。
中药汤剂可以根据临床治疗需要,灵活调配,结合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来调节机体的内环境和加速康复。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尤其是对于耐药性强的细菌感染,中医药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抗病能力,减轻病痛,缩短病程,达到痊愈的目的。
同时,还需要积极改善生活习惯,提高身体免疫力,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随着全球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和滥用,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
肺炎克雷伯杆菌(KPC)是一种耐药性特别强的细菌,其引起的肺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
在传统西医药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方法和疗效进行介绍和探讨。
中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连、连翘、板蓝根、鸡内金等具有清热解毒、抗炎杀菌的功效,可以有效抑制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加速病情好转。
中药还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人体内部环境,提高机体对抗病原体的能力。
2.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在中医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微循环的改善,加快炎症的吸收和排出,从而缓解病情,提高治愈率。
在临床上,针灸疗法常常与中药治疗结合使用,效果更佳。
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通过临床观察和研究数据可以看出,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总有效率较高,病情缓解和康复的时间也较短,而且不易导致细菌的二次耐药。
这些结果表明,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三、需注意的问题1. 个体差异中医药治疗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不同患者的身体状况不同,对中药的反应和耐受性也不同,需要进行个体化的调整,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3. 预防和控制对于肺炎克雷伯杆菌全耐药重症肺炎的治疗,除了及时做好治疗外,预防和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加强卫生宣教,宣传正确使用抗生素和防控感染的知识,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减少细菌的耐药性问题,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
一例泛耐药菌重症肺炎患者多黏菌素B应用的病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重症监护病房( ICU) 是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XDR-AB) 感染和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 XDR-KP) 感染的高发病区,XDR-AB、XDR-KP所致重症肺炎尤为多见[1]。
多黏菌素是一种非核糖体类抗生素,主要通过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起到快速杀菌作用。
该药物曾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抗革兰阴性菌治疗,后因其抗菌谱窄,毒副作用明显而逐渐被替代[2]。
目前,随着全球范围内多重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率不断增高,多黏菌素作为治疗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再次被重视。
《多黏菌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广泛耐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中国专家共识》均推荐以多黏菌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作为治疗选择之一。
本文通过分析一例以多黏菌素B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的合理性,为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重症肺炎的治疗提供治疗经验。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82岁,以“间断胸闷、气短4年,加重18天,心肺复苏术后7天”为代主诉入院现病史:4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严重时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我院,诊断为"冠心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功能不全",长期口服"螺内酯、呋塞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孟鲁斯特纳片、坦索罗辛缓释胶囊、开同、尿毒清等治疗,上述症状间断发作。
18天前患者受凉后再次出现胸闷、气短加重,伴双下肢水肿,自行服用"呋塞米片”治疗, 效欠佳,急诊入我院心脏康复科给予心电监护、吸氧,告病重,给予阿斯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抗动脉硬化,螺内酯和托拉塞米针利尿,新活素和多巴胺针纠正心衰,促红素纠正贫血,开同和尿毒清颗粒护肾,左氧氟沙星针联合哌拉西林舒他唑巴坦针抗感染,多索茶碱针平喘及护肾、烟酰胺针营养心肌,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改善排尿困难,改善胃肠功能等治疗;人血蛋白蛋白针纠正低蛋白血症;给予运动康复治疗改善心肺功能等治疗。
肺炎克雷伯菌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引起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它是一种革兰阴性菌,通常存在于自然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生物腐败物中。
虽然克雷伯菌本身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并不具有致病性,但当免疫系统受损或存在其他潜在疾病时,它可能会引发感染并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
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多重耐药菌,已经对多种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
这一特点使得治疗这种感染变得困难。
此外,克雷伯菌还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尤其是对于住院的重症患者来说。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主要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
当人们吸入被感染的微小飞沫时,就有可能受到感染。
这种感染途径使得该病菌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尤其是在密集人群和医疗机构中。
一旦感染了肺炎克雷伯菌,患者通常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包括发热、咳嗽、胸痛、呼吸急促以及咳痰等。
严重感染还可能导致低血压、脓毒症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对于免疫系统较弱的患者,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还可能引发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确诊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早期治疗至关重要。
由于其多重耐药性,治疗选择变得非常有限。
针对该菌的抗生素通常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以及多黏菌素等。
然而,随着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增加,治疗变得更加困难。
目前已有耐药菌株对多个抗生素产生了抗药性,包括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类、多黏菌素类等。
这种多重耐药性使得医生在治疗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时面临更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控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必须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严格执行卫生和感染控制措施,包括彻底洗手、正确使用抗生素以及避免不必要的使用导尿管等。
另外,应加强对医疗机构以及密集人群之间的感染传播监测和管理。
此外,还需要加强对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耐药菌株的传播。
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及时诊断和治疗是挽救生命的关键。
通过快速准确的菌株分离和药敏试验,医生可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治疗方案,以提高治愈率和降低病死率。
此外,免疫增强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提高免疫力、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接受疫苗接种等方式来实现。
crkp判定标准CRKP(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是一种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耐药的细菌,该细菌通常引起严重的医院内感染,对于公共卫生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为了正确准确地判定CRKP感染,医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判定标准。
本文将从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治疗等方面介绍CRKP判定的标准。
首先,CRKP的判定需要考虑其病原学特点。
CRKP属于克雷伯菌科,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可以产生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破坏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活性。
此外,CRKP还具有碳青霉烯酶(carbapenemases),这是一种可以降解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酶,在抗生素治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其次,CRKP感染的临床表现也是判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CRKP常引起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血流感染、伤口感染等,尤其在重症患者中更容易出现。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尿频、尿急、尿痛、腹痛、伤口红肿热痛等。
在实验室检测方面,CRKP感染的判定主要依靠菌液培养和药敏试验。
常规检测菌液时,CRKP通常会显示为红色或粉色在MacConkey琼脂培养基上生长。
药敏试验是判断CRKP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的关键方法。
CRKP通常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阿奇霉素、美罗培南等)呈现耐药特性。
最后,针对CRKP感染的治疗,正确使用抗生素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情况下,选择抗生素应基于药敏试验结果。
鉴于CRKP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耐药,选择合适的抗生素非常困难。
目前,多联合疗法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通过联合应用不同机制的抗生素,以提高治疗效果。
同时,手卫生、环境消毒和合理使用抗生素也是预防CRKP感染的关键措施。
综上所述,CRKP判定的标准主要从病原学特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和治疗等方面考虑。
准确判定CRKP感染对于采取有效的治疗和防控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以减少其在医疗机构中的传播和对患者的危害。
引用格式:杜小幸,俞云松.重症胰腺炎合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一例[J].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16,9(4):316-318.・多重耐药菌的治疗・重症胰腺炎合并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一例 杜小幸 俞云松310016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通信作者:俞云松,Email:yvys119@163.comDOI:10.3760/cma.j.issn.1674-2397.2016.04.006【关键词】 克雷伯菌,肺炎; 碳青霉烯耐药; 血流感染; 医院获得性感染Carbapenem-resistantKlebsiellapneumoniaebloodstreaminfectionsinsevereacutepancreatitis:reportofonecase DuXiaoxing,YuYunsongDepartmentofInfectiousDiseases,SirRunRunShawHospital,CollegeofMedicine,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6,ChinaCorrespondingauthor:YuYunsong,Email:yvys119@163.com【Keywords】 Klebsiellapneumoniae; Carbapenem-resistant; Bloodstreaminfections; Hospitalacquiredinfections 患者,男,54岁,农民,因“中上腹胀痛半天”于2015年9月18日入院。
入院查体:体温(口)37.6℃,脉搏103次/min,呼吸23次/min,血压122/76mmHg(1mmHg=0.133kPa);疼痛评分为3分;神清,精神软,皮肤巩膜轻度黄染,全身体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心肺无殊,腹膨隆,腹肌紧张,中上腹有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缘下未及,Murphy征阴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四肢肌力5级,四肢无水肿,巴氏征阴性。
血脂全套:三酰甘油84.41mmol/L,总胆固醇13.59mmol/L,血淀粉酶544IU/L,脂肪酶416U/L。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6畅2×109/L,血红蛋白17.7g/dL,中性粒细胞比例0畅936,腹部增强CT:(1)急性胰腺炎伴周围渗出积液,邻近十二指肠水肿;(2)脂肪肝,胆囊胆汁淤积,胆囊壁毛糙(图1)。
既往史:2008年至今有3次急性胰腺炎病史,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
饮酒史10余年。
根据病史与实验室检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重症、高脂血症性),收住重症监护病房(ICU)。
入ICU后予以禁食,胃肠减压,抑酸及抑制胰酶分泌,纠正酸碱、水电解质失衡,补充白蛋白,灌肠通便,预防应激性溃疡,化痰,镇痛等对症治疗,亚胺培南抗感染,并行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10月7日开始患者体温明显上升,最高为39.5℃,考虑不能排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多次血培养提示棒状杆菌属,予加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
患者入院后持续发热,10月13日经多学科讨论后行腹腔内坏死组织清除+持续冲洗引流术。
一直予以亚胺培南(0.5g,静脉滴注,1次/6h),后期联合万古霉素(1g,静脉滴注,1次/12h)治疗(9月18日至11月2日),但患者仍然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波动。
11月2日查腹水常规为白细胞420/μL,中性粒细胞44%,淋巴细胞56%,腹腔引流液培养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药敏结果见表1)、产气肠杆菌和屎肠球菌。
复查腹部CT提示:重症胰腺炎,伴出血、坏死及大量渗出,腹腔积液,肠系膜根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图1)。
血常规提示白细胞5.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84,CRP178mg/L。
考虑重症胰腺炎伴腹腔感染,给予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1次/6h),联合替加环素(50mg,1次/12h),抗感染治疗12d(11月3至14日),患者仍然持续高热。
11月16日复查腹水常规白细胞3864/μL,中性粒细胞92%,血降钙素原(PCT)14.8ng/mL,血CRP185mg/L,血培养为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药敏结果见表1),诊断考虑败血症(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腹腔感染,予多黏菌素E(100万单位,静脉滴注,1次/8h)+替加环素(100mg,1次/12h),同时卡泊芬净(50mg)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11月22日下午患者腹腔引流为血性液体,血压下降,考虑腹腔出血予急诊行“剖腹探查、止血、胆道镜脓腔探查、腹腔冲洗引流术”,术后继续予以替加环素+多黏菌素+ 注:A.2015年9月18日;B.2015年10月27日图1 患者腹部CT图片表1 2株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药敏试验结果菌株来源最小抑菌浓度(mg/L)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黏菌素腹腔引流液>320.380.03血液>321.50.03卡泊芬净抗感染治疗2周,后患者体温逐步降至正常,复查血培养转阴(3次),血常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CRP下降转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讨论 近十余年来碳青霉烯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Enterobacteriaceae,CRE)感染在世界范围出现并呈流行趋势,其中主要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肠杆菌属细菌,这些菌株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碳青霉烯酶[1]。
目前,在我国产KPC(Klebsiellapneumoniaecarbapenemase)型碳青霉烯酶菌株的传播和扩散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
由于这些菌株的质粒和染色体上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可以导致菌株对所有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只有少数菌株可能对磷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多黏菌素及替加环素敏感。
CHINET耐药监测显示我国CRKP的检出率从2005至2008年的≤1%上升至2014年的14.1%,2015年高达15.6%,CRKP不仅检出率上升迅速,而且所致感染的病死率高,故美国CDC细菌耐药报告中将CRE列为最高级别“紧急威胁”。
目前,CRKP菌株感染通常是医院相关感染,但也有少数社区获得性感染的报道。
研究认为导致CRKP菌株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1)既往多次或长期住院,(2)入住ICU,(3)接受过侵入性检查或治疗,(4)免疫力低下,(5)严重的基础疾病,(6)初始应用过多种抗菌药物[3-4]。
本例患者基础疾病为重症胰腺炎、脓毒血症,既往有糖尿病病史、长期饮酒史及反复发作的胰腺炎病史,病情危重,入院后一直在ICU住院治疗,行2次腹腔手术处理,同时有腹腔留置管、深静脉置管等多种侵入性操作,尤其是出现长时间的碳青霉烯类(46d)和糖肽类(21d)抗菌药物的暴露。
研究发现,既往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如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甲硝唑、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产KPC肠杆菌科细菌定植和感染的危险因素[4]。
尤为关键的是,同时期在ICU中有感染CRKP的患者。
因此,本例患者存在导致CRKP感染的多重危险因素,亦或者是先有肠道定植后再从定植转变为感染,并且从局部的腹腔感染播散至全身血流感染。
目前,对于CRKP感染的治疗包含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
治疗原则为尽量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或选择中敏或有一定抑菌圈的抗菌药物,大剂量联合治疗[5]。
联合治疗必须根据PK/PD原理设定给药方案,如增加给药剂量、延长某些抗菌药物的滴注时间等。
对CRKP细菌有较好体外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主要为多黏菌素和替加环素,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及磷霉素对部分菌株也有一定的抗菌活性。
此外,新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阿维巴坦对CRKP也有较好的抗菌活性。
现有大部分临床资料证实联合治疗优于单药治疗,尤其是对血流感染和危重症患者[6]。
Neuner等[7]报道60例产KPC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患者,体外药敏结果提示其对替加环素的MIC90为1μg/mL。
Hirsch等[8]报道产KPC肠杆菌科细菌对替加环素几乎100%敏感。
虽然替加环素体外有较好的敏感性,但回顾性病例分析替加环素单药治疗CRKP菌株感染的病死率为0~65%,在流行地区的ICU甚有80%的病死率[9]。
随着替加环素临床使用的增加,这些菌株对替加环素的MIC有逐年上升趋势[2],临床已陆续分离到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因此,在KPC流行地区,替加环素不推荐作为经验性治疗方案。
此外,替加环素治疗成功与否与菌株的MIC值密切相关,且对于不同部位感染如血流感染、尿路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须考虑其有效的治疗浓度。
多黏菌素体外药敏结果提示,产KPC酶肠杆菌科细菌对其有很好的敏感性。
Tumbarello等[10]对125株产KPC肺炎克雷伯菌的体外药敏结果提示,菌株对多黏菌素的总体敏感率为88%。
但在Medline获取34个共298例CRKP感染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单用多黏菌素组有较高的失败率47%(34/72),对其进一步分析提示多黏菌素成功与否与其给药的剂量密切相关[1]。
多黏菌素单药治疗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感染的有效率为14%~67%,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极易出现菌株对多黏菌素的异质性耐药。
因此对于产KPC菌株的感染单用多黏菌素治疗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如何给予合适的剂量和防止异质性耐药的发生[10-11]。
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产CRKP感染必须充分评估菌株本身的MIC值,目前认为碳青霉烯类药物用于治疗CRKP感染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MIC≤8mg/L,(2)大剂量(如美罗培南,2g,1次/8h)给药,(3)延长静脉滴注时间至2~3h。
而我国这些菌株对美罗培南的MIC值大部分在8mg/L以上,因此单用碳青霉烯治疗CRKP感染需谨慎,重点需考虑感染部位和MIC值[2,10,12]。
本例患者首先在腹腔引流液分离到CRKP,其中替加环素的MIC为0.38mg/L,符合替加环素治疗腹腔感染的适应证。
同时联合美罗培南(1g,静脉滴注,1次/6h)作为联合治疗方案,但事实上这样的联合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因为这株细菌对美罗培南的MIC值为大于32mg/L,根据PK/PD理论,无论增加剂量还是延长给药时间,美罗培南对菌株的作用都是有限的。
因此,事实上这样的治疗方案真正起作用的只是替加环素。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腹腔感染最后转变为血流感染可能主要的原因是外科引流不畅、反复腹腔出血等。
CRKP血流感染往往需要联合治疗,联合治疗方案治疗血流感染的病死率为0~34.1%,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的病死率44.4%~57畅8%[1,10,13]。
本例患者通过检测腹腔引流液和血液这两株细菌对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的MIC值结果提示均敏感,但血液样本中分离的菌株对替加环素的MIC值为1.5mg/L,因此结合体外药敏试验结果和PK/PD理论最后选择替加环素加倍剂量和多黏菌素E这一联合治疗方案,最后使感染得到控制,血培养转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