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路加宽段处理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05.36 KB
- 文档页数:4
交通世界TRANSPOWORLD收稿日期:2019-04-26作者简介:许江(1982—),男,山西绛县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公路工程施工技术。
公路路面拓宽施工中老路面处理方法探讨许江(山西路桥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山西临汾041000)摘要:通过归纳公路路面拓宽施工的难点,总结出施工中对于老路面的处理方法,具体包括原病害处理、老路基整治、排水设施处理和铣刨拼接部位处理,最后从准备工作、路床检测、基层拼接以及面层拼接四个方面分析了新老路面拼接施工技术的要点。
关键词:公路;路面扩宽;处理方法;拼接施工中图分类号:U416.1文献标识码:B0引言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与此同时交通出行需求增加,对原有路面进行拓宽成为一项重要工程。
施工期间,新老路面的拼接比较复杂,其中老路面的处理效果会影响整个施工质量。
因此,如何对老路面进行科学处理,成为整个施工关注的重点。
1公路路面拓宽施工的难点1.1结构层厚不一致近年来,建筑工程行业发展迅速,施工技术和设备不断升级更新。
老公路的修建时间早,相比于新公路,其结构设计、材料使用存在明显差异。
在拓宽施工中,不论是二次摊铺,还是路面铣刨,均会增加施工难度。
以结构层厚为例,新路面首先加铺至原路面的标高,然后重新罩面,导致新老路面的交接部位容易出现裂缝。
此外,新老路面连接时,如何准确地控制铣刨深度,也是一个施工难点。
1.2路面不均匀沉降老路面在长期使用中,要承受车辆荷载、雨水浸泡、自然沉降等的作用。
其中,自然沉降分为整体沉降和不均匀沉降两种类型。
对于整体沉降处理,应该对沉降路段开挖、整治、重新铺筑,以避免新老路面交接处出现错台。
不均匀沉降则属于一种质量缺陷,主要由路基处理不到位引起[1],为此必须在新老路面连接处,对路基土进行全面处理,以提高土体的压实度。
1.3老路面出现病害老路面在长期使用中,因受气候、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多种病害,例如车辙、裂缝、翻浆、剥离、泛油等。
市政道路加宽段强夯处理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2-12-21T05:27:36.442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第16期作者:徐祖鹏[导读] 随着中国市政道路工程的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城市加宽徐祖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重庆404100摘要:随着中国市政道路工程的迅速发展,市政道路工程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由于城市加宽的道路在新旧时代结合处沉降量不均衡,以及新路基的固结周期较长,沉降量大等特点,对其管理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施工的质量、投入和时间。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进与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交流合作,对市政道路新地基强夯的施工技术和工程质量管理问题展开研究讨论。
关键词:市政道路;加宽段;强夯处理强夯法处理基础土壤,是由20世纪60年代末Menanel技术的科学家最先创立的,这种方法利用了80~400kN的重锤在落距6~40m时自然跌落,对土壤以强烈冲击与振动,并以此增强基础土壤的硬度,同时减少了其压缩力。
强夯法也可用来解决瓦砾、砂土、黏性土、杂填土、湿陷的黄土岩石和各种基础土。
因为它具备了开挖速度快、应用范围广泛、方法简便、节省三材、投资合理的特性,强夯法的地基问题引起了各国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并很快应用了起来,取得了很大的经济性和社会效益。
1加宽路基处理方案的确定该快速路加宽施工,平均填高4m左右。
但因为该道路需要限时保证正常通行,且工期很紧迫,成型路基的自然下沉时间也远远不够长,与原有道路的结合就会形成不平衡沉降。
而如果处理方式不好,将会出现路基裂缝、坍塌、倾斜、变形等各种问题,对道路品质形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目前,静碾和振动压路机的施工方法在客观上还无法很有效地克服不平衡的沉降问题。
尽管采用了纵向挖台阶和分层碾压限制层厚等办法,但由于平均沉降时间的不足,仍无法及时高效地解决。
为提高工程质量,我们又采取了强夯加固基础的地面处理办法。
2强夯参数设计因为强夯所处理的很多参数都是经验性的,影响因素也很繁杂,还无法做出准确的理论估计,所以一般并不能形成对各种地基土和施工部位均合理的普遍意义。
对新老路路基拓宽及处理措施浅析摘要:道路加宽改建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中遇到了许多新的工程技术问题,主要是新旧路基的不均匀沉降与变形等问题。
这需要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探索,寻求比较合理、科学的解决方法,为今后旧路加宽改造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旧路拓宽新旧路基搭接处理土工格栅加筋处理城市道路是市政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城市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而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基础建设逐步完善,而老路拓宽改建则是必不可免的,新老路基搭接部位由于施工时间差异、沉降差异等因素,影响行车。
银香大道原路基宽12米,全长2公里,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对该道路进行拓宽改建,采用两侧拓宽,改建后,为城市主干路,道路红线宽28米,设计行车速度为40K/h。
1 工程地质拟建线路勘察范围内各岩土层按成因类型分为第四系填筑土、淤泥、粉质黏土和中元古界蓟县系珍珠山周溪组上段千枚岩。
(1)填筑土:层厚0.50-2.20m,层顶深度0.00m,层底高程53.80-67.22m,采芯率90-95%,仅分布于ZK4、ZK5、ZK8、ZK17,褐黄色,松散-稍密,土质不均匀,主要成分为碎石、中砂、水泥碎块、圆砾土充填,为原道路路基填筑而成,土石类别为Ⅱ级普通土。
(2)淤泥:层厚0.40-0.70m,层顶深度0.00m,层底高程53.00-56.00m,采芯率85-95%,褐灰色,流塑,湿-饱和,土质不均匀,含少量有机质和腐烂的植物根系,稍有异味,主要分布于拟建线路两侧山塘中,土石类别为Ⅰ级松土。
(3)粉质黏土:层厚0.40-5.50m,层顶深度0.00-2.20m,层底高程40.92-101.10m,采芯率85-95%,褐红、褐黄色,可塑,稍湿-湿,土质均匀,主要成份为粘粉粒,干强度中等,中等韧性,摇振反应无,稍有光泽,含少量强风化千枚岩碎块,场地内均有分布,土石类别为Ⅱ级普通土。
(4)强风化千枚岩:钻孔揭露层厚1.50-7.10m,层顶深度0.40-5.50m,层底高程35.92-100.60m,采芯率80-90%,褐红色、青灰色,强风化,岩石强烈风化,原岩结构构造已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较破碎,呈块状,少量短柱状,岩体类型为极软岩,较破碎,场地内均有分布,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土石类别为Ⅳ级软石。
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可加宽利用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城市快速发展,道路交通建设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然而,大部分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建设时间较早,桥梁结构、载荷标准滞后,对于现代化道路交通建设来说已经不能满足要求。
传统的处理方式是拆除重建,但是这种方式不仅浪费资源,还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
因此,对中小跨径公路旧桥进行加宽利用,既可以提高旧桥的承载能力和运输效率,又可以节约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价值评估方法,为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现状分析: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了解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现有情况和研究现状。
2.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构建:针对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特点,构建适合其评估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
3.数据采集和处理:采集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相关数据,包括桥梁结构、车流量、交通运输费用、环境影响等。
4.建立价值评估模型:依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建立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价值评估模型,并对其进行验证和优化。
5.应用案例分析:选取代表性的中小跨径公路旧桥进行案例分析,评估其加宽利用的价值,并对评估结果进行解释和分析。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1.建立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价值评估方法,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参考。
2.拓展中小跨径公路旧桥加宽利用的应用范围,促进城市交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为城市规划和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借鉴,推动城市化进程。
农村道路改善工程效果评估农村道路改善工程是指为了提高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条件、解决农民出行问题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而进行的工程项目。
本文将对农村道路改善工程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背景介绍农村道路改善工程旨在改善农村地区的道路状况,解决以往存在的交通不便、交通事故多发等问题。
在进行效果评估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道路改善工程的项目规模、施工方式以及改善范围等背景信息。
二、改善农村道路交通条件农村道路改善工程的首要目标是改善农村地区的道路交通条件。
通过拓宽道路、铺设路面、修复破损等措施,道路的通行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农民的出行更加便利,同时也促进了农村的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在农村地区,由于道路条件差、交通流量大等原因,交通事故较为频发。
通过道路改善工程,可以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改善路面、标识设置和交通设施等举措,有效地降低了交通事故给农村地区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道路改善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对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便捷的交通条件促进了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化,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同时,交通便利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资源,促进了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五、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农村道路改善工程的实施,使农村居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不仅减少了农民的交通费用,还提高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村居民可以更轻松地到城市购物、就医、就学等,享受到城市生活的便利。
六、改善农村交通环境道路改善工程对农村交通环境的改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改善道路、铺设绿化带等举措,提升了农村地区的景观美观度。
同时,改善了交通条件还减少了农村地区的噪音和尾气排放,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
七、结论农村道路改善工程对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通过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减少交通事故、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农村道路改善工程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
DB41/ T 1287—2016 公路改(扩)建旧路路基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路改(扩)建旧路路基路面技术状况检测与评价的术语和定义、一般规定、旧路基础资料调查、检测项目与方法、技术状况评价以及检测评价报告编制。
本标准适用于各等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市政、厂区等其它道路改(扩)建工程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JTJ 073.1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 073.2 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C2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D30 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40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E20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G E30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40 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51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JTG E60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F8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H10 公路养护技术规范JTG H20 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弯沉差水泥混凝土路面、复合式路面混凝土板横向接缝或裂缝两侧板边弯沉值的差值。
3.2横向裂缝指数(TCI)100 m路段内贯穿整车道路面横向裂缝的数量。
3.3横向裂缝平均间距(TCMS)100 m路段内贯穿整车道路面横向裂缝的平均间距。
1DB41/ T 1287—20163.4网裂面积率(NCAR)100 m路段内路面网裂、龟裂病害的面积占路面面积的百分比。
3.5修补面积率(PAR)100 m路段内路面修补的面积占路面面积的百分比。
3.6破损板率(BSR)100 m路段内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板、断裂板以及边角破损板的块数占路面板块数的百分比。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