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虹膜后粘连小瞳孔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29.67 KB
- 文档页数:3
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朱敏洁【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瞳孔钝性分离扩张法分别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以我院眼科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70例(70眼)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35眼)。
观察组行瞳孔缘环形切除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照组行瞳孔钝性分离扩张术+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瞳孔情况等。
结果:观察组术后视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瞳孔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瞳孔缘环形切除法联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疗效较为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期刊名称】《医学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6(029)013【总页数】2页(P1755-1756)【关键词】虹膜炎;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作者】朱敏洁【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县中医院 224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9.6虹膜炎是引起白内障伴瞳孔粘连的主要眼部原发疾病之一,患者多表现为眼部不适、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
随着眼科技术的快速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在临床已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瞳孔粘连引起的小瞳孔白内障患者中亦开始使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术后虹膜重新粘连、调节反射迟钝及瞳孔形状改变等[1]。
为进一步提高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患者临床预后,本文对瞳孔缘环形切除法、瞳孔钝性分离扩张法分别在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
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是临床眼科常见疾病,较多研究对其可能的发病机制进行了分析,包括葡萄膜炎导致房水性质改变、激素类药物应用引起晶状体代谢障碍及浑浊、虹膜瞳孔括约肌处易出现炎症反应继发瞳孔领部后粘连等,其中,患者瞳孔散大不能主要与括约肌周围基质出现玻璃样改变有关[2]。
青光眼术后虹膜粘连白内障的手术分析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虹膜粘连的白内障手术。
方法对42眼青光眼术后虹膜粘连行虹膜粘连分离、房角分离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结果患者眼压获得良好控制,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结论青光眼术后虹膜粘连白内障患者,行虹膜粘连分离、房角分离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眼不仅提高视力,而且眼压亦获得良好的控制。
标签:青光眼术后;虹膜粘连;透明角膜缘内切口青光眼术后的患眼,由于术前的急性发作或术后的炎症反应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或周边虹膜前粘连,随着晶状体的逐渐混浊,为了恢复视力,需要行白内障手术。
但是,因不同程度的虹膜粘连,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现将青光眼术后患者人工晶状体植入36例42眼的治疗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患者均为本院2008年9月~2011年12月的住院患者,36例患者年龄52~81岁,其中6例为双眼白内障,32例38眼为原发闭角青光眼,4例4眼为开角青光眼。
34例40眼抗青光眼手术为小梁切除术,2例2眼抗青光眼手术为巩膜咬切术。
所有病例术后滤过功能尚可,眼压控制在14~32 mm Hg,均有不同程度的虹膜后粘连,瞳孔不能散大。
视力在光感至0.2。
青光眼术后距离白内障手术时间为0.5~26年。
1.2 手术方法常规术前准备及术眼球周麻醉。
不做球结膜瓣,隧道刀自11或1点钟方位上方角膜缘内0.5 mm,进入透明角膜,在基质层内滑行1.5 mm后穿刺进入前房,切口宽度约3.2 mm,15°刀角膜缘2或9点钟方位穿刺做辅助切口,用黏弹剂钝性分离虹膜后粘连,边注入黏弹剂边分离虹膜后粘连,对分离后伴小瞳孔者,可以使用虹膜拉钩扩大瞳孔。
如分离困难可沿虹膜周切口向瞳孔缘放射状剪开虹膜,用细长虹膜恢复器分离虹膜后粘连,同时注意保持前房的稳定,此时,瞳孔较术前稍大,既方便手术操作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用截囊针做连续环形撕囊,水分离,水分层,超声乳化晶状体,注吸皮质。
瞳孔大小形态及其反应的改变,除见于眼科本身的疾病(如虹膜炎等)外,尚可反应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对神经科、脑外科和内科疾病的诊断、鉴别和护理治疗等方面也很有价值[1]。
所以护士在临床工作中对瞳孔的生理、病理变化应该掌握。
1 瞳孔的形态正常瞳孔,呈圆形,对光反应灵敏,其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 mm,两眼对称,通常差异不超过0.25 mm。
但如果相差不超过0.5 mm,而瞳孔反应及药物试验都无异常,也可以认为是正常的差异。
影响正常瞳孔大小的因素为年龄、屈光状态、光线强度及其适应情况等。
幼儿和老年人瞳孔较小,儿童较大。
近视眼瞳孔较大,远视眼瞳孔较小。
在阳光下瞳孔缩小,在暗处瞳孔扩大。
正常睡眠时瞳孔显著缩小,可用于鉴别真睡或收其他原因引起的知觉丧失,但吗啡中毒性小瞳孔属例外[2]。
异常瞳孔,多属病态,往往是眼病的一种病症,常可由瞳孔形态推断出某些眼病。
例如:(1)梨形瞳孔:为虹膜前黏连引起,多伴有黏连性角膜白斑;(2)花瓣状瞳孔:为就虹膜炎或眼外伤后虹膜后层与晶体黏连,用扩瞳剂后最为明显,在瞳孔缘或晶体前面可能还有灰白色陈旧性渗出机化物;(3)D形瞳孔:为外伤后虹膜根部离断,相应的瞳孔缘无固定牵引力所致;(4)长圆形瞳孔:原发性闭角青光眼发作时瞳孔散大,呈长圆形,对光反应消失;(5)钥匙状瞳孔:见于虹膜手术切除后,或先天性虹膜缺损;(6)瞳孔较大:瞳孔缘有细小的缺凹,为瞳孔括约肌破裂的症状。
2 病态性扩瞳与缩瞳病态性扩瞳或缩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它不仅是某些眼病的指示性特征,并且能够反映某些全身性疾病的诊断[3]。
2.1 病态性瞳孔扩大正常瞳孔直径不大于4 mm,瞳孔直径超过5 mm以上多属于病态。
病态性瞳孔又可分为麻痹性和痉挛性两种,前者为支配缩瞳肌的神经发生病变,后者为扩瞳肌兴奋所致。
2.1.1 麻痹性扩瞳其原因有药物、眼病和支配缩瞳肌的传出神经径路或中枢发生障碍。
(1)药物麻痹性扩瞳,系副交感神经传导阻滞引起,临床上常见的为用阿托品、后马托品或东莨菪碱等药物滴眼;(2)眼病引起的瞳孔扩大,常见于青光眼、眼挫伤、重症视神经病、眼底广泛的视网膜病变等,多有严重视力障碍,诊断比较容易;(3)神经麻痹性瞳孔扩大,首先除外药物麻痹性扩瞳,后者必有用药史,停药后观察3~7日瞳孔复原,则提示为药物性所致。
瞳孔成形术在眼外伤中的临床观察邓瑾;孙文涛;宋虎平;柴芳;杨文【摘要】目的探讨外伤导致虹膜损伤合并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或无晶状体眼,行瞳孔成形联合人工品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至2018年诊治的因眼外伤导致的伴有虹膜损伤瞳孔异常合并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无晶状体眼等24只眼的患者,行瞳孔成形联合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人和(或)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并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23人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瞳孔居中、接近圆形,畏光和炫光程度均得到明显改善,1人发生视网膜脱离,2人术后眼压升高,药物治疗后眼压正常.结论瞳孔成形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在提高视力的同时,能消除畏光、眩光症状,最大程度适应自然光线,提高视觉质量.【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9(027)004【总页数】3页(P347-349)【关键词】瞳孔成形术;虹膜;视力;眼外伤【作者】邓瑾;孙文涛;宋虎平;柴芳;杨文【作者单位】710004 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710004 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710004 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710004 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710004 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眼外伤是一种发病率较高且严重危害视力的眼部急症,是单眼盲的首要致病原因[1],且近年来眼外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2],眼外伤常导致虹膜损伤,如虹膜根部断离、虹膜撕裂及虹膜缺损,严重的虹膜损伤会造成瞳孔变形散大、移位从而导致眩光、畏光等,对患者的视力及生活造成极大困扰。
本研究收集对伴有严重虹膜损伤伴有不同晶状体疾病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西安市第四医院2016至2018收治入院的24例(24只眼)伴有虹膜缺损撕裂、虹膜括约肌损伤的外伤性扩瞳症伴有晶状体疾病的眼外伤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21~46岁。
外伤原因角膜穿通伤16只眼,眼球钝挫伤8只眼,其中16只眼虹膜不同程度撕裂缺损,8只眼虹膜括约肌损伤导致外伤性扩瞳症,12只眼伴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8只眼伴有晶状体不全脱位,4只眼伴有无晶状体眼。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78例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中图分类号】r77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95-01【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的临床分析及疗效观察。
方法:对78例白内障患者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
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 0者49眼(62.82%),0.5~0.9者29眼(37.18%)。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患者术后视力提高显著(p0.05),可以认为本组78例患者术后散光虽较术前有所增高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 讨论白内障临床表现为视物模糊、怕光等,严重者视物变形甚至完全丧失视力,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
目前手术摘除是白内障治疗首选方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作为治疗白内障的一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法之一,它主要具有如下优点:①手术创伤小,组织反应轻:利用晶体圈套器取出晶状体核,防止眼球受到挤压,同时也避免了虹膜和玻璃体脱出,显著降低了术后瞳孔上移现象。
②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手术切口采取巩膜隧道切口,切口位置较后,密闭性好,手术过程中前房深度易于维持,前房操作少,角膜内皮损伤小,因此,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3]。
通过本次手术,笔者体会到,正确选择和制作手术切口是较关键的环节之一,对于晶状体核硬度在ⅲ级以下者,为保证切口的密闭性,可以采取反眉弓形切口,对于晶状体核硬度在ⅲ级或以上者,为便于核心的娩出,可以采取直线形切口,为保证切口有更好的密闭性,切口的内口应选择在透明角膜内。
对于ⅲ级以下核,手术切口可稍小,ⅳ级或ⅳ以上核切口应稍大。
术后影响视力的重要因素是角膜内皮反应,各种原因都可影响角膜内皮反应,术中操作应手法轻巧,维持良好的前房深度,切口松紧适当保证挽核时不出现受阻均可减轻角膜内皮反应。
另外,在取出核时,如果由于核较大而硬,而切口相对较小,核难以取出时,应适当扩大切口,尽量一次将核取出,不应一味追求小切口,多次反复取核,使角膜内皮损伤增加[4],另外,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角膜内皮细胞,在转动晶状体核及取核前都应在前房内注入适量黏弹剂,尽量减少晶状体核对角膜内皮的压迫或两者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角膜内皮损伤的机会。
Pentacam前节分析仪观察后发障密度及厚度变化的临床研究刘先利;陈健【摘要】目的了解Pentacam前节分析仪观察白内障术后后发障后囊膜密度及厚度情况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Pentacam前节分析仪测量观察46例(52只眼)后发障后囊膜情况.结果测量白内障术后52只眼后囊膜的厚度,观察其密度.结论Pentacam前节分析仪可定性、定量动态测量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指导治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use of an anterior segment analyzer in assessing the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Methods Fifty-two eyes (46 patients) with posterior capsular opadfication were examined with an anterior segment analyzer. Results The anterior segment analyzer enabled ophthalmologists to precisely measure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thickness and density. Conclusions Precise measurement of posterior capsular opacification thickness and density by the anterior segment analyzer provides important information for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3(021)002【总页数】3页(P124-126)【关键词】后发障;前节分析仪;厚度;动态观察【作者】刘先利;陈健【作者单位】255400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人民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大大延长,导致白内障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而白内障术后的后发障因其可导致术后再次失明,也逐渐为人们所重视。
虹膜拉钩在虹膜粘连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褚长昌;黄小珍;俞振飞【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年(卷),期】2016(023)008【摘要】目的探讨虹膜拉钩在虹膜粘连性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虹膜粘连性白内障患者64例64眼,所有患者均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其中术中使用虹膜拉钩(观察组)41例(41眼),不使用虹膜拉钩(对照组)23例(23眼),观察两组手术时间、超声乳化时间、术后视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超声乳化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虹膜咬伤、后囊破裂等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程度弱于对照组,术后前房反应和瞳孔变形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超声乳化能量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分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虹膜拉钩在虹膜粘连性白内障手术中,对虹膜损伤小,能保持瞳孔形态,可减少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总页数】3页(P35-37)【作者】褚长昌;黄小珍;俞振飞【作者单位】325401 浙江平阳县中医院眼科;325401 浙江平阳县中医院眼科;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虹膜拉钩在小瞳孔及晶体脱位白内障超乳手术中的应用 [J], 黄准;柯建林;张文兰2.囊袋张力环和虹膜拉钩在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J], 王军令;王平3.虹膜拉钩在白内障伴晶状体半脱位超声乳化手术中的应用 [J], 彭莹;余国成;钟敬祥4.虹膜拉钩在小瞳孔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应用的体会 [J], 张小利;郭雨霞;孙静;李俊英;田宏;安道强;赵宇明5.连续环形部分虹膜剪除与虹膜拉钩在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 李兴育;王从毅;马波;喻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虹膜拉钩在小瞳孔性白内障手术中应用的体会摘要】目的术中使用虹膜拉钩辅助,扩大瞳孔,使小瞳孔性白内障手术变得安全易行,为此类白内障手术探寻合理的治疗方法。
方法对30例(35只眼)小瞳孔性白内障通过使用虹膜拉钩辅助行白内障超乳手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
结果通过使用虹膜拉钩辅助行小瞳孔白内障超乳手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并发症少,术后获得良好的视力效果。
结论各种病理性小瞳孔白内障手术中使用虹膜拉钩辅助技术值得推广。
【关键词】虹膜拉钩小瞳孔白内障对各种病理性小瞳孔性白内障的治疗,我院自2009年6月开始至2011年6月共35只眼采用使用虹膜拉钩辅助行白内障超乳手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收集我院自2009年6月-2011年6月小瞳孔性白内障30例35只眼,瞳孔直径1-3mm,广泛虹膜后粘连药物均不能散大,男18 例,女12例,平均年龄48岁,术前视力:光感—0.2,其中青光眼术后9只眼,色素膜炎并发白内障 13只眼,外伤性白内障9只眼,玻切术后 4只眼,以上病历均通过使用虹膜拉钩辅助行白内障超乳手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
1.2手术方法1.2.1手术过程眼部常规无菌消毒后,角膜表面麻醉,做颞上或鼻上透明角膜3mm主切口,前房注入粘弹剂,用粘弹剂针头逐步分离后粘连的虹膜,使之与晶状体前囊膜充分分离,自3点位角膜做侧切口,并分别在1点、4点、7点、10点透明角膜用TP针头做穿刺口,将虹膜拉钩通过穿刺口置于前房,拉开虹膜并固定散大瞳孔约5-7mm,环形撕囊,水分离,超声乳化混浊的晶状体核,注吸残留皮质,将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囊袋内后取出虹膜拉钩,切口水密封角膜切口及穿刺孔。
1.2.2手术技巧在1点、4点、7点、10点透明角膜用TP针头做穿刺口形成规整的正方形瞳孔。
否则瞳孔形态将呈长方形、梯形等,造成不必要的瞳孔括约肌损伤,也可能会导致偏中心撕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