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手术方法处理青光眼术后小瞳孔白内障手术效果 (2)
- 格式:pptx
- 大小:3.07 MB
- 文档页数:10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合并白内障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合并白内障的价值方法:对合并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18例24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眼压、房角及视野的变化。
结果:术后视力除2例眼底病变外均有大幅提高(矫正视力>0.6)平均眼压由术前的(27.3±3.3)mmHg降至术后的(27.3±3.3)mmHg, 术后房角检查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开放视野检查视敏度明显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合并老年性白内障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适应症应一定限制.关键词: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房角分离术;青光眼术后眼压失控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chialysis in the management of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trabeculectomy coexisting cataractMethods 18 pations (24 eyes) were treated with phacoemulsification and IOL implantating ,combined with goniosychialysis. The visual acuity\intraocular pressure\anterior chamber angle visual field were observed.Results after a mean postoperative follow up of 2-26months,the 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 was better than 30/50,the intraocular pressure was reduced from a preoperative mean of (27.3±3.3)mmHg to a postoperative mean of (13.6±2.9 ) mmHg,the anterior chamber was open wide than preoperativConclusions phacoemulsification combined with goniosychialysis is an effective surgery for high intraocular pressure after trabeculectomy coexisting cataract.but indication of the surgery should be limited.一般资料本实验的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03年8月至2005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残余青光眼合并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8例24只眼,其中男13例18只眼;女5例8只眼,年龄59~83岁,平均(69.5±7.1)岁。
临床研究象东东Ⅲ臻至歪至要至东歪曩臻姿;墨冀鐾熬;黧黧量篓羹篓墨墨塞黧皇呈爨篓塞曼塞黧煞戮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青光眼的远期临床效果评价张军【中圈分类号]R77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8)04--0050--02【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法,评价其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对52例5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施行联舍手术,术后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有其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术后随访视力0.02~O.25者l O眼,占18.5%;0.3~O.6者38眼,占70.4%;0.8~1.0者6眼,占11.1%.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r am H g)者51眼,占94.44%.3眼术后眼压28m m H g左右,用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眼太控制正常,滤过泡呈扇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46眼,占85.19%.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3眼,瞳孔不因伴机化膜3眼,人工晶状体瞳孔夹持2眼.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远期效果良好.【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自1997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对52例54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采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搞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l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自1997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人联合小梁切除术共52例54眼,男性22_例24眼,女性30例30眼。
年龄52~80岁,平均67.5岁。
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8例40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14例14眼,虹膜后粘连瞳孔不园者8跟。
‘1.2要前检查及准备:常规检查:视力、色觉、光定位、眼压、前房角、眼A/B超,根据角膜曲率和A超攫4量的眼轴长度,用SR KⅡ公式计算出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123 三种手术方式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临床疗效探讨苗德胜 (河北廊坊大厂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眼科 河北廊坊 065300)【中图分类号】R77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123-01【摘要】 目的:探索三种不同的手术方式在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75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例。
给予A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给予B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虹膜根切除术治疗;给予C组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咬切除术治疗,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经统计发现,每组患者在治疗前后不同时点的眼压具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别之间的眼压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视力、手动、指数、能动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所提高,但无差异显著(P>0.05)。
结论:三种手术方式均是治疗青光眼并白内障的有效手段,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实施治疗方法,会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青光眼;白内障;三种手术;临床疗效 在临床实践中,青光眼和白内障的合并发病率呈现增高的趋势,且对于患者的视力造成极其大的伤害,严重情况下可以致盲。
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加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白内障的有效措施,对于合并青光眼的患者而言,单独使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同样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
为此,本文积极探索了三种不同手术方式在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疾病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间收治的75例青光眼并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40例。
白内障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就不能看清物体。
世界卫生组织从群体防盲,治盲角度出发,对晶状体发生变性和混浊,变为不透明,以至影响视力,而矫正视力在0.7或以下者,才归入白内障诊断范围。
1 症状体征双侧性,但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有时在光亮的背景下可以看到固定的黑点,由于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变化,可有多视,单眼复视,近视度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cortical cataract)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nuclear cataract)晶体混浊多从胚胎核开始,逐渐扩展至成人核,早期呈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posterior subcapsular cataract),因混浊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2 用药治疗预防:1、经常佩戴深色眼镜。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太阳光紫外线照射的强度越大、时间越长,老年人患白内障的机会也就越高。
长期生活在地球赤道部和高原上的六十岁发上老年人群,白内障的发生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全球同龄老年人平均发生率的近二倍。
外出时戴上一副深色的防紫外线眼镜,可大大减少紫外光对眼睛晶体的照射量,阻止晶状体的混浊变性,从而有效地预防白内障的发生或进一步的加重。
2、防止人体的水分不足。
人体内充足的水分是保证人体进行正常新陈代谢的最基础条件,这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重要。
白内障论文临床观察论文: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以下简称联合手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手术方法,评价远期临床效果。
方法对46 例4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施行联合手术,术后随访3-32个月,评价18个月,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等进行临床观察。
结果术后随访视力0.02~0.25者~7眼,占14.58%;0.3~0.6者36眼,占75.00%;0.8~1.0者5眼,占10.42%。
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1mmhg)者45眼,占93.75%。
3眼术后眼压在28mmhg左右,用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眼压可控制在正常,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41眼,占85.42%.bfz ;角膜水肿29眼上方虹膜片状萎缩2眼、人工晶体瞳孔夹持2眼。
结论白内障合并青光眼联合手术远期效果良好。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自1998年5月至2005年10月对46例48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获得没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自19985月至2005年10月在我院行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后房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共46例48眼,男23例23眼,女23例25眼。
年龄56—85岁,平均68.7岁。
其中原发性闭角型合并白内障6例6眼,白内障继发青光眼6例6眼,48眼中虹膜后粘连瞳孔不圆者7眼。
1.2 术前检查及准备常规检查:视力、光定位、色觉、眼压、前房角、眼电生理、眼a/b超,并按角膜曲率和a超测量的眼轴长度,根据srk--ⅱ公式计算出所需人工晶状体屈光度。
术前尽量以药物治疗将眼压降至正常,术前30分钟行泪道及结膜囊冲洗,滴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散瞳,剪睫毛。
如果眼压仍高则给予20%甘露醇250ml快速静滴,伴有糖尿病者则选用甘油果糖注射液降低眼压。
探讨青光眼不同手术式前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发表时间:2016-07-22T14:34:39.24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裴树[导读] 联合组的眼前节改变优于单纯组,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建议行青白联合术。
海伦市中医院 1523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青光眼单纯小梁切除手术和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2种术式对青光眼患者眼前节的影响。
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3 年5月—2015年5月于该院住院行青光眼治疗的患者(共 50例 64眼),对于患者视力≥0.3 者,选为单纯组,采用小梁切除手术;患者视力<0.3 者,选为联合组,选择小梁切除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UBM测量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ACD)、小梁虹膜夹角(TIA)、房角开放距离(AOD)参数,同时监测手术前后眼压。
结果青光眼患者术前后眼压有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组手术后平均(14.72±1.84)mmHg,联合组手术后平均(13.96±1.68)mmHg。
两组术后眼压明显降低(P<0.001),两组间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单纯组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小梁虹膜夹角、房角开放距离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手术前后前房结构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联合组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开放距离、小梁虹膜夹角参数,术前分别为(1.90±0.312)mm、(0.259±0.10)mm、(18.90±5.42)°,术后分别为(3.51±20.291)mm、(0.528±0.14)mm、(33.03±6.79)°。
结论联合组的眼前节改变优于单纯组,对合并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建议行青白联合术。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内结构;视觉质量闭角型青光眼是我国排在第二位的致盲眼病,多见于老年人,常伴随着老年性白内障,目前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广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眼科医生采用青白联合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