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节外生枝”生成精彩
- 格式:pdf
- 大小:150.62 KB
- 文档页数:2
对话文本,让课堂节外生枝回浦实验小学项月琴《新课准》明确提出:阅读教学立足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这几种对话形式的应用,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理解和感受文本,从中获得启迪与熏陶。
教师和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充分参与阅读的前提;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阅读活动中的主体,是阅读教学中的中心,是所有对话的根本基础。
因此,教师在课前走进文本,与文本充分对话,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架起一座“ 桥梁”,是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
现在,我结合刚才两节课,跟大家一起探讨以下:一、以文本为主,实施对话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一个目的就是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
此种本领不能空练,故令阅读课本而练之。
”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对话,是学生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慧的过程。
怎样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呢?1、搜集材料,全面把握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疑难处查阅、搜集相关材料,或理解或补充,力求对教材的把握更全面。
比如:徐莉莉老师,为了让学生对风筝有更全面的了解,出示风筝的图片,还找了有关风筝的资料。
周老师为了让学生知道更多秋之声,找了很多其他秋天里美妙的声音。
2、感悟文本,有效训练教师要带头全面、细致、深入地感悟文本。
采取什么朗读方式、训练的层次、关键词句的内涵等,都要充分考虑。
徐莉莉老师在课堂上,主要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放风筝的快乐。
纵观整个课堂,发现周老师的课堂,训练形式也很多样,体现在以下几个板块:诵诵秋之声;(读读想想、读读说说、读读演演)说说秋之声;写写秋之声等。
指导孩子们朗读训练非常多。
(1)课题的朗读指导:第二个‚轻‛要读轻声,中间逗号要停顿。
(2)指名读,当学生读得不够到位时,周老师就范读,还有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读,读中表演,走进学生的心里。
在训练环节的设计上,目标明确,保证充分的学习时间。
做到了扎扎实实面向全体,保证全体参与,并在长期的训练中使学生在书写、朗读、课堂发言等方面得到有效训练。
精彩的“节外生枝”
教学片断:
有一节四年级的教学内容——画角。
学生初步学会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并尝试独立画角。
我发现,有好几个学生把130度的角,画成了50度。
我让其中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这名学生一画,有的同学就提意见了:“它怎么画成了锐角呢?”
我问学生们:“你们是不是认为她画错了?”
“是的!”同学们齐声回答。
我问:“你们怎样判断的?”
学生回答:“130度是钝角,他画的是锐角”
我让学生到黑板上量一量错误的角是多少度,量出是50度。
我问:“你们说说看他为什么会画成50度的角?”
学生们经过讨论,帮这名学生搞清了错误的原因:原来是这名学生在画角时,在量角器上数刻度时数反了!
我又问学生:“她的错误,对你有帮助吗?”
“画角时要看清刻度,不能看反了!”
“画好角后,要估一下,是锐角还是钝角?”
有个学生说:“老师,我发现,正确的角加上画错的角正好是平角。
”
我表扬了这名学生,又马上追问:“那么如果这名同学画了60度,你能马上知道她要画的正确角是几度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
“120度!”
“你能不用量角器,就用三角板帮她改正吗?”
同学们开始安静起来了。
这时,有一名学生举起了小手,于是我叫了他来画。
只见他沿着一条边,向反方向延长,就好了,并在另一个角上标明了130度。
其他学生都非常佩服。
利用节外生枝演绎课堂精彩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利用“节外生枝”演绎课堂精彩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经历、体验或探索活动中,提出的问题、发表的见解,不同的思考角度、解决问题多样化的策略与方法,乃至错误的回答,有些往往出乎教师的预料,我们往往把这些现象视作“节外生枝”,在很多情况下,这些“节外生枝”往往是学生们创造的生动的教学资源。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学生在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抓住这些转瞬即逝的生成性资源,满足学生在活动中生成的需求,使数学课堂演绎出应有的精彩。
一、妙用争辩,因势利导。
案例:教学第十一册《利息》,我给学生介绍银行存款的各种利息,突然,一学生对信息中一个数据提出疑问:“为什么三年期年利率为%,这里“0”有什么作用呢?”随即有学生小声嘀咕“一定是老师故意写错,让我们自己发现错误”,也有学生说:“我以前好像看见过这样的写法。
”我索性把问题抛给学生:“这样写是否错了,你有什么理由证明?”然后通过举手表决将学生分成甲方和乙方,甲方观点:“这样写是错的”(许多学生为了表示自己有善于发现问题的慧眼和敢于提出问题的勇气便站在了甲方),乙方观点:“正确的”,争辩由此开始。
甲方首先发言:请问大家是否记得,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所以这里的0完全没有必要。
乙方:这里的0是用来占位的。
(显然没有理直气壮)甲方:前一阶段我们学百分数时,除不尽的只要保留百分号前一位小数。
乙方:可能银行里有规定要保留两位小数呢?甲方:那为什么下面月利率又是三位小数呢?请乙方拿出证据来。
这时乙方中有人站出来:我妈妈在银行工作,我可以问一问。
……反思:孩子们的发言实在是太精彩了,瞧同学们那头头是道的认真劲,我站在一边都为之感动,不禁为自己的这个即兴设计暗暗叫好。
学生因为小数末尾的0应不应该写,而嘀嘀咕咕,于是教者因势利导,把问题抛给学生,在学生中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虽然在本课例中争论没有得到最后结果,但学生所学知识得以应用,问题意识得以培养,在这里,我们欣慰地看到数学的价值得以体现,教学也因此才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节外生枝,让动态生成的课堂如此美丽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
因而我们应站在“生成”的制高点来优化预设,使我们的预设具有高屋建瓴的眼光,使预设成为学生生成与发展的“指南针”,而并非一个个“圈套”。
在课堂教学中,时时会生成新的教学信息:学生的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对这些教学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使之成为有用的教学资源。
为我所用,为课堂教学所用。
教师要把课堂生成的信息变为“活水”,有效地利用能让课堂更加灿烂,愈显生机。
一、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分析原因使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变化发展的,在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可能发生错误。
在新课程的课程资源观中,学生的经验、感受、见解、智慧、问题、困惑、错误等都是重要的课程资。
让学生在错误中失去信心。
《新课程准标》指出:“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良好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是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也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克服困难和探索创新的动力。
面对学生已出现的错误。
作为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原因,帮助学生灵活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在教师的正确引导,鼓励下,学生在错误面前敢于正视错误,自我反省,增强战胜困难和学好数学的信心,逐渐形成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和敢于克服困难的性格及良好的学习品质,并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作为学生学习引导者的教师,不同的“错误”观将成就不同的课堂,教师对待学生学习中的错误的态度,对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探究问题的热情都有着比较大的影响。
我们要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及时纠正错误,带领学生从“错误”走向“正确”。
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有利于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因势利导,妙用学生的“错”新知教学时,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节外生枝”,课堂也精彩作者:沈保华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2年第05期一、现状思考课堂中出现的“节外生枝”即“课堂意外”是真实的教育过程中,由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按预定计划设想而生出的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小插曲”,面对“意外”,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视而不见,还是追随学生的兴趣,抓住教学中的“机遇”,机智地做出相应变动?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二、尝试研究(一)发挥灵动的教育机智1、随机应变,点石为金为我所用教学设计时,根据自己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思维特征等的预先深入的了解,我们要考虑每个教学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策略,甚至可以设计不同的板块,这几个活动的板块内容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穿插、变化。
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尽管产生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甚至截然不同,但是由于有精心的预设,所以教师不会手足无措。
即使出现在这些预设之外的情况,也能够很快想出应对的策略,及时化解。
体现在以下几个个方面:(1)教学流程即时“变序” 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生活经验各异,教学过程会出现个别学生知识超前的现象,打乱了教师原有的教学流程,这时就要即时地调整改变原有的顺序。
(2)教学内容适时“增删” PEP人教版教材中四年级的对话内容普遍较多而且难度大,但五年级的对话内容又相对少而且容易。
所以课堂上会出现一些意外情况,四年级有时课堂上会出现一句话半天说不会,内容学不完,五年级课堂上不用教师教,学生全会说。
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适时地对教学内容做“增删”。
(3)教学环节相机“取舍” 课堂中有时会出现一些偶发事件,比如前面提到的“调皮蛋”“摔跤”事件,虽然与教学内容完全无关,甚至影响了课堂的正常秩序,但教师凭着教育机智马上将它转化成教学资源,操练环节变成了新授和拓展环节,教学效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