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QCT568_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568_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568_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568_1999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中华人民国机械工业部部标准

QC/T 568—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代替JB 3987—85

本标准适用于载货汽车(不包括微型载货汽车),越野车,客车所使用的机

械式齿轮变速器。对于采用八档以上带付变速器的多档变速器只适用于主变速器。

1 总则

1.1 试验项目

本标准包括如下试验项目:

a.变速器传动效率试验;

b.变速器噪声测量;

c.变速器动态刚性试验;

d.变速器静扭强度试验,

e.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

f.换档齿轮齿端冲击磨损试验;

g.变速器同步器性能和寿命试验。

1.2 试验项目选择

1.2.1 新设计或有重大改进的变速器定型试验至少做1.1条中的a.b.d.

e. g项。

1.2.2 在进行产品质量考核或评比时,至少做1.1条中的b.e. g项。1.2.3 生产厂可根据对产品的要求和试验目的,选择c.f试验项目。

1.3 试验样品

1.3.1 试验样品应随机抽取。

1.3.2 样品数量

性能试验:样品1~2件。

可靠性和寿命试验:样品不少于3件。

1.3.3 样品准备

试验前,根据试验项目的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原始数据测量并记录。1.4 磨合规

在做变速器效率和寿命试验前,应对试验样品进行磨合,其规如下:

c.各档齿轮磨合时间为t=2h;

d.润滑油及油量按设计要求确定;

e.磨合时油温为80±10℃;

f.磨合后应进行清洗更换润滑油。

1.5 试验报告

试验完成后按下列容编写试验报告:

a.试验名称;

b.试验根据;

c.试验目的;

d.试验项目;

e.试验方法;

f.试验结果处理及分析。

2 变速器传动效率试验

2.1 试验设备及装置

推荐采用开式变速器试验台,试验装置有驱动电机、吸功装置(推荐采用电涡流测功机)扭矩传感器,扭矩转速测量仪等。

2.2 试验条件

)取五种值,即分别为所匹配的发动2.2.1 试验载荷:第一轴输入扭矩(M

1

机最大扭矩的20%、40%、60%、80%、100%。扭矩测量偏差不大于±0.5%。

),在所匹配的发动机怠速至最大功2.2.2 试验转速:第一轴输入转速(n

1

率时的转速围均匀取五种转速(其中应包括最大扭矩时的转速)。转速测量

极限偏差不大于±5r/min。

2.2.3 试验油温为40、60、80、100℃,油温测量偏差不大于±1℃

2.2.4 润滑油的牌号和油量按设计规定。

2.3 试验程序

2.3.1 将磨合后的变速器重新加注润滑油,并正确地安装在试验台上。2.3.2 选定试验油温,测量在某一转速时,不同的输入扭矩情况下和某一扭矩时,不同的输入转速情况卞的各档的传动效率。

2.3.3 改变油温,按2.3.2测量各档在该油温下的传动效率。

2.4 试验结果处理

2.4.1 根据试验结果,绘制某一档位和某一油温情况下,变速器效率与扭矩、转速的关系曲线。

2.4.2 由效率曲线确定在80±5℃油温,所匹配的发动机最大扭矩及最大扭矩时的转速工况下的各档效率,并做为各档效率的评价指标。变速器的综合效率以在该工况下的各档效率的均值表示。

3 变速器噪声测量

3.1 测量条件

3.1.1 测量场所

3.1.1.1 在消声室测量。

3.1.1.2 在无消声室情况下,测量时应选在本底噪声和反射声影响较小的室进行,测量场地周围2m之不得放置障碍物,测量试验台与墙壁之间的距

离不得小于2m。

3.1.2 试样安装

被试变速器按实际使用条件安装,安装应有足够的刚度,变速器输入轴的轴心线距地面的高度不得小于400mm。

3.1.3 第一轴输入转速为n

1=0.8n

N

(n

N

为所匹配的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

速),旋转方向与使用工况相同。

3.1.4 载荷为空载。

3.1.5 润滑油和油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油温为60±5℃。

3.1.6 测点

3.1.6.1 在被测变速器的左、右、上、后布置四个测点,左、右、后三个测点的高度应与变速器输入轴轴心线等高。每个测点上布置的声级计都以零入射对准被测面。

3.1.6.2 测点到变速器外壳的距离;由变速器壳体外廓的最大轴向尺寸确定,其各测点距离按表1规定。

3.2 测量仪器

3.2.1 噪声测量使用精密声级计,在使用前应检查电池电压并对仪器进行校准。

3.2.2 其他测量仪器按使用说明书标定。

3.3 测量程序

3.3.1 本底噪声的测量

在正式测量变速器噪声之前应先测量本底噪声,测量方法是:在被测变速器

在试验台上安装之前,按3.1.6规定,布置声级计,试验台按3.1.3规定的转速运

转,各声级计测得的噪声即为本底噪声。

3.3.2 将磨合后的变速器按3.1.2规定安装在试验台上,按3.1.6规定布置声

级计。

3.3.3 将变速器升温,使油温符合规定。

3.3.4 将变速器接入空档或其他各档位,第一轴输入规定转速,待转速稳定

后,测量并记录各档位的噪声值。

3.3.5 读数:一般使用“A计权网络”和“快档”读数。当表头指针摆动大

于3dB时改用“慢档”。

3.4 测量结果处理

3.4.1 当使用“决档”或者“慢档”时,若表头指针摆动小于3dB时,应取

上、下限读数的平均值。

3.4.2 当使用“慢档”时,指针摆动大于3dB时,应取上、下限读数的均方根

值。

3.4.3 测量值的修正

当被测变速器各测点所测的噪声值与该点的本底噪声值之差小于3dB时,该测量值无效,等于3dB到10dB时,按表2修正。

3.4.4 变速器各档的噪声以四测点中最大读数并经修正后的值作为各档的噪声值。

4 变速器动态刚性试验

4.1 试验设备及装置

试验装置一般可由驱动电机、减速器、扭矩传感器、(它们也可以用扭力机取代),低速测功机,百分表等组成。

在满足试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闭式变速器总成试验台上进行测定。4.2 试验条件

4.2.1 试验载荷为M

1=M

emax

4.2.2 试验转速取n

1

=5~10r/min。

4.2.3 除直接档以外,其他前进档均应测定。

4.2.4 测点的确定

第一轴选3~4个部位,第二轴、中间轴各选4~5个部位,部位间的距离应相

等。

4.3 试验方法

4.3.1 将变速器每根轴的被测部位磨光,如是花键或齿圈部位,可压上套环,

压后磨其外圆。

4.3.2 在变速器壳体和变速器盖上打孔,以便安装百分表。

4.3.3 将变速器正确安装在试验台上。在每个部位上安装两个百分表(分别测

轴在该部位的水平和垂直方向相对地面的位移)。在变速器壳体四个轴承支承位

置各安装2个百分表(分别测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位移)。测定时,允许分几次安

装测量。

4.3.4 施加予加载荷,其载荷不大于最大试验载荷M

的5%,消除间隙并将

1

分表调零。

4.3.5 开机,缓慢加载,待载荷稳定后,测量并记录各百分表的读数。

4.4 试验结果处理

4.4.1 根据测量结果分别计算出各个轴在轴线平面相对变速器壳体的垂直和

水平方向的位移。

4.4.2 绘制轴在轴线平面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形曲线,由此求出轴的挠度

值及任意位置的位移或倾角。

4.4.3 计算中间轴和第二轴在轴线平面的最大分离量。

5 变速器静扭强度试验

5.1 试验设备及装置

用扭力机组合的静扭试验台,测试仪器有x—y函数记录仪、角位移传感器及

拉压力传感器等。

5.2 试验条件

5.2.1 变速器的支承和安装应与在汽车上的支承和安装状态相同。

5.2.2 输入轴和输出轴只承受扭矩,不允许有任何附加弯矩作用。

5.2.3 试验时,齿轮应全齿啮合,轮齿受载工作面与汽车前进工况相同。5.2.4 扭矩测量偏差不大于±1%。

5.3 试验程序

5.3.1 对所用的仪器、仪表进行标定、调整。

5.3.2 将变速器接入某一档位,开机加载,直到出现损坏为止,记录出现损坏时第一轴的输入扭矩及转角。

若轮齿出现折断,转过120°后再试验,一个齿轮测三点,取平均值。5.4 试验结果处理

由下式计算强度后备系数K

1

6 变速器疲劳寿命试验

6.1 试验设备及装置

试验设备一般采用开式总成试验台或闭式总成试验台,可采用液压加载装置或其他加载装置,用扭矩转速测量仪监视。

6.2 试验条件

6.2.1 第一轴输入转速为所匹配的发动机最大扭矩时的转速,当发动机最大扭

矩时的转速接近或小于1450r/min时可取1450r/min。

6.2.2 润滑油及油量应符合制造厂规定。

6.2.3 试验油温为80±10℃或按设计工作油温确定。

6.2.4 第一轴输入扭矩和试验循环次数(输出轴)应符合表3规定。试验扭矩

测量偏差不大于±1%。

注:表中带括号的数值为配质量在6t以下的轻型车上所使用的机械变速器。

6.3 试验程序

6.3.1 变速器磨合后,换油清洗,重新加注润滑油。

6.3.2 将变速器正确安装在试验台上。

6.3.3 试验采用排档循环试验方法,每一变速器重复进行10个试验循环,每

一试验循环从低档开始做,逐次向高档转换。直接档和超速档可不做试验。前进

档完成10个试验循环后,倒档运转2h。

注:对于要求循环入数较高的档位,允许在每一试验循环里重复一次,如

五、六档变速器,各档试验顺序为Ⅰ、Ⅱ、Ⅲ、Ⅳ、Ⅲ、Ⅵ。

6.3.4 每一档位的每一试验循环的循环次数取其总的循环次数的1/10,并根据

输入转速和变速器速比确定每一试验循环的台时数。

6.3.5 在完成上述规定的总循环次数后,检查变速器损坏情况并做记录。

7 换档齿轮齿端冲击磨损试验

7.1 试验设备和装置

推荐采用变速器换档试验台,换档机构可采用液压:气动或机械式装置驱动。7.2 试验条件

7.2.1 试验对象为变速器直齿滑动齿轮和啮合套式齿轮。

7.2.2 变速器输出轴的输入转速按式(2)确定

7.2.3 润滑油及油量按设计规定。

7.2.4 试验油温为60±5℃。

7.2.5 换档频率应依据试验设备及换档的档位情况而定。

7.3 试验程序

7.3.1 试验前用精密天平称量被试件的质量,用精密卡尺测量试件的齿长。7.3.2 被试变速器第一轴上安装所匹配的离合器从动盘总成,保证同步部分的惯量与实际工况相符。

7.3.3 换档方式可采取相邻两挡间交替换档或单向换档。

7.3.4 完成规定的换档次数以后,测量试样的磨损量。

7.4 试验结果处理

7.4.1 计算试验前后试样的质量(重量)差值。

7.4.2 计算试验前后试样齿长的变化量。

8 变速器同步器性能和寿命试验

8.1 试验设备及装置

试验设备一般采用换档试验台或专用的同步器性能试验台。换档机构可采用液压、气动或者机械装置。测量仪器采用各种传感器,应变仪及示波器等。8.2 试验条件

)按本标准7.2.2规定确定。

8.2.1 变速器输出轴的输入转速(n

2

8.2.2 换档频率为10次/min。

8.2.3 润滑油和油量同7.2.3规定。

8.2.4 油温同7.2.4规定。

8.2.5 换档力根据同步器设计时的计算值确定。

8.2.6 变速器第一轴上安装所匹配的离合器从动盘总成做为同步部分的惯量。8.3 同步器性能试验程序

8.3.1 正式性能试验之前,同步器应进行换档磨合300次,换档力按8.2.5规定,

磨合后更换润滑油。

8.3.2 在换档杆和传动轴上安装测量换档力的传感器,并进行标定。8.3.3 试验时可采取相邻两档间交替换档或单向换档方式进行。

8.3.4 试验时测量并记录以下参数:

a.换档力;

b.同步扭矩;

c.同步转速;

d.同步时间;

e.齿套轴向位移;

f.同步器换档次数。

8.4 同步器寿命试验程序

8.4.1 试验前按8.3.1规定磨合。

8.4.2 试验前测量同步器轴向尺寸。

8.4.3 试验时可采用相邻两档间交替换档或单向换档方式进行。

8.4.4 用示波器监测测量参数及检查同步器失效。

8.4.5 试验直至同步器出现失效(出现同步失效或连续五次出现换档撞击声)或达到规定的换档次数时停止试验,记录换档次数或试验时间。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公司提出,由汽车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由第二汽车制造厂、汽车研究所、汽车齿轮厂、齿轮厂

和綦江齿轮厂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罗绍江、化君、朱玉琛、王文达、富得祥、玉峰。

典型汽车发动机试验室设计内容

典型发动机试验室的设计内容 发动机测试台架系统,涵盖了测功,排放,标定,燃烧分析几大功能,几乎可以完成发动机及动力系统所有的测试试验。 通过建设发动机试验室,可以进一步提高发动机的研制开发能力,设计制造能力、检测能力。可以深入研究汽车动力系统的功率、振动噪声的匹配控制技术研究、汽车动力系统的电子控制技术、研究开发汽车燃油经济性控制及试验研究、汽车尾气排放控制技术研究等。为企业的技术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典型的AVL测功设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a)动态交流电力测功机系统; b)发动机排放分析系统; c)发动机标定工具; d)发动机燃烧分析系统; 随着国际间能源和环境压力俱增,当代汽车技术的发展将围绕着节能、环保及安全三大核心主题不断取得突破,在具备舒适性、操控性、多功能、个性化等方面性能的同时,进一步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本着与时俱进和持久发展的理念,紧跟国际汽车主流技术发展的脚步,通过掌握发动机节能、环保、以及电子信息技术等关键技术,以期形成较强的研究能力。为建设高水平的发动机试验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工厂发动机生产装配完成后,全部需要进行磨合试验,然后通常再按照1%的比例进行性能试验。典型试验室一般按照如下要求进行设计。

1.设计内容和范围 发动机试验室建设内容 序号 建设内容 数量 参考面积m2备 注 1 发动机试验间 1间 35-40 框架抗爆墙和顶面结构顶面泄爆孔或侧面泄爆试验间四面墙和顶面安装吸音材料层及孔板 2 控制间 1间 20-25 吊顶高3.6米 3 准备间 1间 60-80 可以不吊顶 4 CO2气瓶间 1间 10-12 可以不吊顶 5 隔离变压器间 1间 15-25 可以不吊顶 6 水泵房+冷却塔 1间 20-25 可以不吊顶 7 油料间 1间 15-18 可以不吊顶 8 空压机室 1间 10-20 可以不吊顶 9 标气间 2间 12-15 可以不吊顶 10 暖通设备间 1间 150 可以不吊顶 2. 设计要求 工艺专业要按照发动机试验室建设的特点,主要负责提出围绕试验室功能的各个房间之间的关系和位置。 详细布置试验间内各种设备的相对关系,提出各种设备所需的能耗资料。对其他各个专业的要求如下: 2.1 建筑专业 试验室设计等级为中型、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级,火灾危险等级为丁戊类。控制室装修标准一般为简装修。 2.1.1 试验室面积宜为长X宽=6.6米X 6.6米,内部四面和顶面设 置厚度为90mm厚的吸音层+轻钢龙骨铝扣板;

手动变速器台架疲劳寿命试验规范

编号SY-TJ-78-2013 代替 规范等级三级规范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手动变速器差速器台架可靠性试验规范 2013-09-10制订2013-09-25发布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

前言 本规范是在总结汽车工程研究院自动变速器台架可靠性试验调查基础上,借鉴汽车行业手动变速器测试国家标准制定的。 本规范由汽车工程研究总院标准所管理。 本规范由动力研究院试验试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王福强、胡青松、杨永健 编制:胡青松 校核:王福强 审定:余涛 批准:郭七一 本规范的版本记录和版本号变动与修订记录

手动变速器差速器台架可靠性试验规范 1.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手动变速器差速器台架可靠性试验方法。 本规范适用于搭载前驱乘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差速器。 2.规范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范的引用而成为本规范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范,然而,鼓励根据本规范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QC/T568.1-2011 汽车机械式变速总成台架试验方法(轻微型) 3.试验目的 验证搭载前驱乘用车的手动变速器的差速器在极限工况下的台架可靠性。4.试验项目 手动变速器差速器台架可靠性试验。 5.试验准备 5.1 试验设备 试验设备能够满足下列的要求: ⑴低转速、高扭矩试验时,变速器驱动小齿轮转速不小于500r/min ⑵高转速、低扭矩试验时,变速器输出轴的转速不小于2000r/min ⑶低转速、高扭矩试验时能产生不小于15%的差速率;高转速、低扭矩试验时能产生100%的差速率 ⑷低转速、高扭矩试验时,能够加载至与之匹配的发动机最大扭矩的85% ⑸试验过程中,全程监控试验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详见附录3.试验数据记录表 5.2试验控制测量精度要求 ⑴驱动电机:转速波动范围±5r/min以内,扭矩波动范围±5N.m以内 ⑵负载电机:转速波动范围±5r/min以内,扭矩波动范围±10N.m以内 ⑷扭矩传感器:测量误差±0.2%以内 ⑸转速传器:测量误差±0.2%以内 ⑹温度传感器:测量误差±0.2%以内

汽车电器实验报告分析解析

(一)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结构及工作原理的实验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 实验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系统实验是车辆、交运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本实验指导书是根 据《汽车电器》教学计划制定的,为 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电源、起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汽车电源系统、起动的结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结构原理 二、实验工具、材料及工件: (专用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示教板、汽车万能实验台。 、写出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作用及原理概述

二、实验数据与处理 发电机空载特性、输出特性、外特性画出特性曲线

(二)汽车点火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实验 实验学时:1学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汽车点火系统实验是车辆、交运专业课程教学实验,本实验指导书是根据《汽车电器》 教学计划制定的,为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巩固和掌握汽车点火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等有关内容。以巩固和加强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动手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汽车汽车点火系统的结构特点 2.掌握基本的结构原理 二、实验内容: 1.了解对点火系统的要求 2.了解点火系统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式,可以将各种点火系统的特点及目前使用情况加以概括。 2.1按点火系统的电源不同分 2.1.1磁电机点火系统 2.1.2蓄电池点火系统 2.2按点火系统储存的点火能量的方式不同分 2.2.1电感储能式 2.2.2 电容储能式 2.2.3按点火系统结构和发展过程分 触点式点火系统:目前在一些载货汽车上还有少量使用。 晶体管辅助点火系统:现基本上已不使用。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感应式、光电式、振荡式、霍尔效应式等不同的形式,其中振荡式目前使用很少。 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随着汽油喷射式发动机的普及,由微机控制的电子点火系统也 越来越多。 3.了解各种形式的点火系统 3.1传统触点式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南京汽车质量监督检验鉴定试验所. GB/T 19055-2003 前言 本标准与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属于同一系列标准,系汽车发动机试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T 525—199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达淳、吴新潮、饶如麟、鲍东辉、周明彪。 引言 本标准系在JBn 3744—84即QC/T 525—1999《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长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先进技术,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对QC/T 525—1999的重大技术修改如下: ——拓展了标准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燃用汽、柴油的发动机,还适用于燃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醇类等燃料的发动机; ——修改了可靠性试验规范,对最大总质量小于3.5t的汽车用发动机采用更接近使用工况的交变负荷试验规范;对最大总质量在3.5t~12t之间的汽车用发动机采用混合负荷试验规范,以改进润滑状态;冷热冲击试验过去仅在压燃机上进行,现扩展到点燃机,并增加了“停车”工况,使零部件承受的温度变化率加大; ——修改了全负荷时最大活塞漏气量的限值,首次推出适用于不同转速范围的非增压机、增压机、增压中冷机的限值计算公式,使评定更为合理; ——为使汽车发动机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对颗粒排放物限值的要求,修改了额定转速全负荷时机油/燃料消耗比的限值(由原来1.8%改为0.3%); ——增加“试验结果的整理”的内容,并单独列为一事,要求对整机性能稳定性、零部件损坏和磨损等进行更为规范和详尽的评定; ——增加“试验报告”的内容,并单独列为一章,明确试验报告主要内容,使试验报告更为规范。 ——增加了附录A《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方法》,使评定更为准确和全面, ——鉴于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必须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在认证时按排放标准进行专项考核,故本标准不再涉及。.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厂汽车发动机在台架上整机的一般可靠性试验方法,具中包括负荷试验规范(如交变负荷、混合负荷和全速全负荷)、冷热冲击试验规范及可靠性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的水冷发动机,不适用于摩托车及拖拉机用发动机。该类发动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塞式。其中包括点燃机及压燃机;二冲程机及四冲程机;非增压机及增压机(机械增压及涡轮增压、水对空及空对空中冷);适用于燃用汽油、柴油、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醇类等燃料的发动机。 新没计或重大改进的汽车发动机定型、转厂生产的发动机认证以及现生产的发动机质量检验均可按本标准规定的办法进行可靠性试验。 本标准还可作为发动机制造厂和汽车制造厂之间交往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州于本标准。 GB/T 15089 机动车辆及挂车分类 GB/T 17754 摩擦学术语

发动机台架试验 -可靠性试验

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发动机试验技术

目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2.试验条件 3.试验仪器设备 4.试验样机 5.试验内容与方案 (1)交变负荷试验 (2)混合负荷试验 (3)全速负荷试验 (4)冷热冲击试验 (5)活塞机械疲劳试验 (6)活塞热疲劳试验 三、试验进度安排 四、试验结果的提供

摘要 国外在可靠性试验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而且考虑到该试验的非普遍性及技术保密性,将来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试验规范。相对于热疲劳研究状况来讲,国内对机械疲劳的研究还比较少。为适应发动机比功率和排放法规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发动机面临着更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严峻考验。国内高强化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已超过22 Mpa。活塞的机械疲劳损伤主要体现在销孔、环岸等部位。活塞环岸、销座及燃烧室等部位由于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承受着高频冲击作用的爆发压力,润滑状况较差,摩擦磨损,其他破坏可靠性的腐蚀磨损(缸套一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这些都是可靠性试验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可靠性设计、试验研究的重点部位。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整机上进行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成本昂贵。本文将参照原有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看一些关于可靠性的零部件加速寿命实验技术制定一种评价内燃机可靠性的考核规范,包括活塞机械疲劳试验和活塞热疲劳试验,可迅速做出其可靠性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一、试验目的 1通过理解内燃机可靠性评估,评定发动机的可靠性。 1.1了解评估的多种理论方法,如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相似设备法、蒙特卡洛法、故障分析( 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等。并掌握故障分析法。 1.2学会可靠性试验评估,为进行可靠性设计奠定基础理论,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以及改进的技术支持。 2掌握可靠性试验方法 2.1掌握内燃机可靠性综合性试验及专项试验。综合性试验的考核对象是零件的可靠性、零件表面性状的变化和发动机性能的保持性;专项试验是超水温( 耐热性) 、超负荷、混合负荷、交变负荷循环、超爆发压力、超速等试验。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参考的试验标准: GB /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 /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JB/T 5112-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可靠性考核 2试验条件 一般试验条件: 2.1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

汽车变速器试验规程

力帆汽车发动机企业标准 Q/LF××××××-2006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汽车变速器试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LF479Q1、LF481Q1、TRITEC汽车变速器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LF479Q1、LF481Q1、TRITEC汽车变速器(以下简称产品) 本标准用于LF479Q1、LF481Q1、TRITEC汽车变速器的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2.规范性引用文件 QC/T568-1999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台架试验方法 QC/T29063-1992 汽车机械式变速器总成技术条件 GB 443-1989 机械油(L-AN 全损耗系统用油) QC/T 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测定方法 GB/T 2828-1987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3 技术要求 3.1产品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库及技术文件制造 3.2 主要零件的质量要求 3.2.1圆柱齿轮和输入轴,输出轴的材料为20CrMoH。 3.2.2锥齿轮材料为20CrMnTi。 3.2.3齿轮和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表面硬度为660HV以上。 3.3 产品噪音 3.3.1产品噪音测量按第5.1条的噪音测量方法进行,变速器总成在n1=0.8n N时的最大允许应符合表2规定。 其中: n1--变速器输入轴转速r/min。 nN---变速器所匹配发动机最大功率时的转速r/min。 表2 3.4产品静扭强度试验按QC/T 568-1999进行,其后备系数不小于2.5。 3.5产品传动效率试验按QC/T 568-1999进行,其平均传动效率不小于96.5%。 传动效率按下式计算:=(M1+M2)/MI K I0 - --传动效率 M—被测试变速器输入扭矩N.m I K----变速器速比

汽车发动机实训项目汇总

汽车发动机实训项目 1、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 2、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汽车发动机技术是汽车行业中 的核心内容,学好发动机技术有利于他们掌握一门好的职业技能,对他们将来的工作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课程教学总目标;完成两大机构和五大系统的理论教 学,使学生的发动机理论达到中级工的要求。 4、课程教学分期目标;第一学期;完成两大机构的教学 任务,第二学期;完成五大系统的教学任务, 5、主要教学模式与方法:分项目教学,以任务驱动法实 施 6、实训项目: 任务一:曲柄连杆机构理论教学。 任务二:配气机构理论教学。 任务三:启动系统理论教学。 任务四:润滑系统理论教学。 任务五:冷却系统理论教学。 任务六:燃油供给系统理论教学。 任务七:点火系统理论教学。 实训项目一: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实习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构成及功用。 2.了解曲柄连杆机构的工作原理。 3.曲柄连杆机构常见损坏形式及原因。 4.拆装的详细步骤。 二、设备工具: 解剖发动机一台,典型的缸体、缸盖、缸垫、缸套、活塞、活塞环、连杆轴瓦、曲轴和活塞连杆总成。 三、操作步骤: 1 .活塞连杆组的拆卸. 2 .曲轴飞轮组的拆卸. 3 .活塞连杆组的分解. 4 .装合活塞连杆组. 5 .曲轴飞轮组的装配. 6 .将活塞连杆组件装入气缸. 四、技术标准及要求: 1 .活塞环的侧隙为0.02~0.05mm ,三道环不要装错,三道环的开口要 错开120 度; 2 .活塞环的端隙为:第一道气环0.03~0.45mm ,第二道气环 0.25~0.40mm ,油环0.25~0.50mm ,磨损极限值为:1.0mm ; 3 .曲轴主轴承盖螺栓拧紧力矩65 N·m ,曲轴前后密封法兰紧固力矩 M8 为20N·m ,M10 为10 N·m ,曲轴后端滚针轴承应低于曲轴 后端面 1.5mm ; 4 .飞轮紧固螺栓按对角线,分2~3 次旋紧,拧紧力矩为75N·m 。 五、配分、评分标准:

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征求

《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1 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本标准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下达的2016年第三批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进行制定。项目编号为2016-1453T-QC,项目名称为《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 1.2 主要起草单位和工作组成员 主要起草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 工作组成员:严鉴铂、刘义、聂幸福、许明中、杨小辉、廖兴阳、陈中伟、罗光涛、吕学渊、姚书涛、邵明武、钟海生。 1.3 主要工作过程 标准计划下达后,标准起草牵头单位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立即根据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变速器分技术委员会要求,组建了以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綦江齿轮传动有限公司、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北齿有限公司、格特拉克(江西)传动系统有限公司参与的标准起草小组。 2015年9月,确认标准工作组各单位相关人员,成立标准工作组。在标准项目启动会议上,对标准制定工作计划进行了讨论,会议决定: 1)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严鉴铂董事长为项目总负责、刘义副总经理为技术总负责、科技处张慧处长为起草小组组长、全面协调标准起草工作,相关专业专家担任标准起草人。 2)成员单位:负责协助完成标准相关资料收集、进行相关的验证试验、以及标准相关文件的校审工作。 会议结束后,按会议讨论结果,向变速器分标委秘书处提交了标准制定计划。 2015年10月,编制标准草案,递交标准草案、申报项目的情况说明、行业标准项目建议书。 2015年11月,法士特公司召开内部评审会,对标准草案进行评审。 2015年12月-2016年1月,根据内部评审会要求,修改完善标准文本。 2016年9月,参加标准项目立项答辩并通过。 2017年2月,将标准草案稿发送给工作组成员单位进行内部意见征集,汇总形成意见表。 2017年3月,对工作组内部征集意见进行答复,并根据采纳的意见完善标准文本。 2017年4月,召开《汽车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总成技术条件和台架试验方法》汽车行业标准研讨会,会议首先对工作组讨论稿的技术条款进行讨论。随后,对工作组内部征集的意见进行逐条确认。 会议结束后,按照研讨会讨论结果,修改完善标准文本,与编制说明、征求意见表(工作组内部)、会议纪要等文件提交至汽标委变速器分委会秘书处。 2017年5月-2017年7月,根据研讨会要求修改完善标准并进行相关试验验证。 2 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 标准编制原则 标准编写格式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和规定。 标准主要内容和技术要求,结合当前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的国际、国内行业发展水平和整车要求,按国内领先、国际通行水平的原则确定。 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汽车行业实施本标准的技术能力和可操作性,同时考虑国内相关机构依据本标准对该产品进行监督和检验的能力。

车辆工程毕业设计122汽车变速器性能试验台的设计

本科学生毕业设计 汽车变速器性能试验台的设计 院系名称: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车辆工程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职称:副教授

The Graduation Design for Bachelor's Degree Design Of Auto Transmission Performance Test Bench Candidate:Yuan Bo Specialty:Vehicle Engineering Class:B07-7 Supervisor:Associate Prof. Ji Junling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摘要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底盘的主要部件,换挡频繁,磨损严重,是汽车早期损坏的主要部件之一。利用变速器性能试验台研究它的各项使用性能,对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变速器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闭式变速器试验台具有节约能源的特点,对于降低试验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中阐述了变速器性能闭式试验台的布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确定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试验台传动机构的设计,并对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布置合理性分析和力学刚度、强度的校核,使得此试验台能够完成如变速器效率试验、磨合试验、齿轮磨损试验,并根据所设计的各部分详细参数,利用软件AUTOCAD绘制了试验台中传动机构的整体装配图和传动机构的各部分零件图。 关键词:汽车变速器;试验台;闭式;传动机构;结构设计;分析

ABSTRACT The trasmis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n the chassis,shifting frequent and wearing serious,it’s one of the main components early damage to the https://www.doczj.com/doc/b717186825.html,e the test bench to test the trasmission on its various properties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saving material,redcing cost, shorting the development cycle,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s life and working efficiency.And the closed test ben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energy and controling convenient.It’s very im portant for saving the cost. This text expounded in the transmission’s structure of layout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I have a detailed transmit agencies design on the base of the design programme’s determined,then I analysis the design’s reasonable and check the mechanical stiffness and strength,makes this test bench to complete such as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testing, running-testing, gear wearing testing,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tailed design parameters of various parts, using a pilot mapping so ftware AUTOCAD map the transmit agencies’ assembly and some parts of the it. Key Words:Automobile trasmission;Test bench;Closed;Transmit agencies;Structure design; Analysis

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系统能量消耗量台架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系统能量消耗量台 架试验方法》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 任务来源 《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动力系统能量消耗量台架试验方法》团体标准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批准立项。 本标准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试验方法》系列标准的一部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试验方法》系列标准由清华大学牵头,参加单位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亚太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由清华大学牵头,参加单位有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目前,市场上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标称能耗与实际运行能耗存在较大差异,标称能耗的测试方法不能反映实际交通状况,且在空调未开启、常温条件进行测试。为此,本标准希望在考虑运行工况、空调、环境温度等因素下,提供一种反映车辆实际能耗水平的台架测试方法。 1.3主要工作过程 本标准于2018年6月立项;2018年7月-2018年9月研究、起草了标准框架;2018年10月-2019年5月进行了标准相关的试验操作工作;2019年6月-2019年11月进行了标准编写工作;2019 年12月-2020年3月,对标准进行了讨论和修改。预计2020年10月底之前完成标准报批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主要内容 2.1标准制定原则 在充分总结和比较了国内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能量消耗量测试方法的基础上,本标准对试验工况、环境温度、空调状态、综合能耗计算方法等方面作了较详细的规定,以确保试验充分反映车辆实际运行工况的能量消耗量。 2.1.1通用性原则 1 本标准提出的实际运行工况能量消耗量台架试验方法不仅适用于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同时纯电动公交车也可参照执行,通用性高。 2.1.2指导性原则 本标准给出了考虑常温、高温、低温及空调开启时,在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台架上进行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能量消耗量测试的方法。本标准提出的方法能为车辆实际运行工况能量消耗量的测定提供指导作用。 2.2 标准主要技术内容 本标准共分为9章,规定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公交车实际运行工况能量消耗量的台架试验方法。内容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净能量改变量的计

汽车发动机仿真实训报告

汽车发动机仿真实训报告今天是坐在有空调的教室里学习,环境是舒适的工作量是不轻松的。所以必须打起十 二分精神学习。 在实习完汽车发动机实体拆装的基础上,汽车发动机仿真就更简单易懂了。通过汽车发动机仿真,使我更清楚地了解了发动机的内部结构,汽车拆装的先后顺序以及各个拆装工具的用途和用法。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简单掌握了汽车仿真的软件,根据老师的要求,我们先对发动机不同部位的局部的拆装,待完成后,我们就依照老师的方法对发动机整体进行拆装。 在仿真拆装过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发动机拆装的先后顺序和一些工具,比如最常用的套筒扳手,棘轮扳手,扭力扳手等等。在拆装过程中,我们记下了拆装的顺序: 1、拆下发动机外围部件,包括分电器、发电机及皮带、水泵、汽油泵、机油过滤器总成、支脚和离合器总成 2、按顺序松开气门室螺栓,卸下气门室盖,取下垫片; 3、拆下正时链上下罩,松开紧链器,拆下正时链; 4、拆下摇臂轴架; 5、拆下汽缸盖; 6、拆下活塞连杆,注意先把活塞摇到下支点; 最后拆到仅一个缸体,再对机体的各个零件进行清洗,分解,组装,抹油等工序。另外,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还简单掌握了发动机的测量,发动机的内部拆装,发动机外部件安装和卡罗拉二级维护。 在第二天的实习中,老师还分别讲了汽油喷射组件和柴油喷射组件的拆装。汽油是以汽油作为燃料的。由于汽油粘性小,蒸发快,可以用汽油喷射系统将汽油喷入气缸,经过压缩达到一定的温度和压力后,用点燃,使气体膨胀做功。汽油机的特点是转速高,结构简单,质量轻,造价低廉,运转平稳。柴油的工作过程与汽油有许多相同的地方,每个工作循环也经历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用的燃料是柴油,其粘度比汽油大,不易蒸发,而其自燃温度却较汽油低,因此可燃混合气的形成及都与汽油机不同。不同之处主要是,柴油气缸中的混合气是压燃的,而不是点燃的。 与汽油相比,柴油机具有燃油经济性好、尾气中氮氧化合物较低、低速大等特点,因其出色的环保特性而被欧系车推崇,而对于平顺性、噪声等缺点,在欧洲先进汽车工业下,已不是什么难题,当前柴油机性能和工况已经和汽油机相差无几。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燃油供给系统由汽油箱、电动汽油泵、汽油滤清器、燃油分配管、油压调节器、喷油器、冷起动喷嘴和输油管等组成,有的还设有油压脉动缓冲器。电动汽油泵:在电控汽油喷射系统中应用的电动汽油泵通常有两种类型,即滚柱式电动汽油泵和叶片式电动汽油泵。燃油分配管,也被称作"共轨",其功用是将汽油均匀、等压地输

汽车变速器性能试验台的设计

摘要 汽车变速器是汽车底盘的主要部件,换挡频繁,磨损严重,是汽车早期损坏的主要部件之一。利用变速器性能试验台研究它的各项使用性能,对节省材料,降低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提高变速器的性能、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都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闭式变速器试验台具有节约能源的特点,对于降低试验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中阐述了变速器性能闭式试验台的布置结构和工作原理,在确定了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完成了试验台传动机构的设计,并对设计的结构进行了布置合理性分析和力学刚度、强度的校核,使得此试验台能够完成如变速器效率试验、磨合试验、齿轮磨损试验,并根据所设计的各部分详细参数,利用软件AUTOCAD绘制了试验台中传动机构的整体装配图和传动机构的各部分零件图。 关键词:汽车变速器;试验台;闭式;传动机构;结构设计;分析

ABSTRACT The trasmiss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component on the chassis,shifting frequent and wearing serious,it’s one of the main comp onents early damage to the https://www.doczj.com/doc/b717186825.html,e the test bench to test the trasmission on its various properties is ver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for saving material,redcing cost, shorting the development cycle, improving the transmission’s life and working efficiency.And the closed test ben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aving energy and controling convenient.It’s very important for saving the cost. This text expounded in the transmission’s structure of layout and the working principle, I have a detailed transmit agencies des ign on the base of the design programme’s determined,then I analysis the design’s reasonable and check the mechanical stiffness and strength,makes this test bench to complete such as the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testing, running-testing, gear wearing testing,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tailed design parameters of various parts, using a pilot mapping software AUTOCAD map the transmit agencies’ assembly and some parts of the it. Key Words:Automobile trasmission;Test bench;Closed;Transmit agencies;Structure design; Analysis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T 19055-2003

GB/T 19055-2003 前言 本标准与GB/T 18297-2001《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属于同一系列标准,系汽车发动机试验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代替QC/T 525-199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方达淳、吴新潮、饶如麟、鲍东辉、周明彪。 引言 本标准系在JBn 3744-84即QC/T 525-1999《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长期使用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的先进技术,制定了本标准。 本标准对QC/T 525-1999的重大技术修改如下: ——拓展了标准适用范围,不仅适用于燃用汽、柴油的发动机,还适用于燃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和醇类等燃料的发动机; ——修改了可靠性试验规范,对最大总质量小于3.5t的汽车用发动机采用更接近使用工况的交变负荷试验规范;对最大总质量在3.5t~12t之间的汽车用发动机采用混合负荷试验规范,以改进润滑状态;冷热冲击试验过去仅在压燃机上进行,现扩展到点燃机,并增加了“停车”工况,使零部件承受的温度变化率加大; ——修改了全负荷时最大活塞漏气量的限值,首次推出适用于不同转速范围的非增压机、增压机、增压中冷机的限值计算公式,使评定更为合理; ——为使汽车发动机满足国家排放标准对颗粒排放物限值的要求,修改了额定转速全负荷时机油/燃料消耗比的限值(由原来1.8%改为0.3%); ——增加“试验结果的整理”的内容,并单独列为一事,要求对整机性能稳定性、零部件损坏和磨损等进行更为规范和详尽的评定; ——增加“试验报告”的内容,并单独列为一章,明确试验报告主要内容,使试验报告更为规范。 ——增加了附录A《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评定方法》,使评定更为准确和全面, ——鉴于汽车发动机排放污染物必须满足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在认证时按排放标准进行专项考核,故本标准不再涉及。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厂汽车发动机在台架上整机的一般可靠性试验方法,具中包括负荷试验规范(如交变负荷、混合负荷和全速全负荷)、冷热冲击试验规范及可靠性评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的水冷发动机,不适用于摩托车及拖拉机用发动机。该类发动机属往复式、转子式,不含自由活塞式。其中包括点燃机及压燃机;二冲程机及四冲程机;非增压机及增压机(机械

发动机台架试验

昆明理工大学交通工程学院学生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发动机试验技术

目录 一、试验目的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2.试验条件 3.试验仪器设备 4.试验样机 5.试验内容与方案 (1)交变负荷试验 (2)混合负荷试验 (3)全速负荷试验 (4)冷热冲击试验 (5)活塞机械疲劳试验 (6)活塞热疲劳试验 三、试验进度安排 四、试验结果的提供 摘要 国外在可靠性试验方面己做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工作,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形成统一的试验方法,而且考虑到该试验的非普遍性及技术保密性,将来也不可能形成统一的试验规范。相对于热疲劳研究状况来讲,国内对机械疲劳的研究还比较少。为适应发动机比功率和排放法规日益提高的苛刻要求,发动机面临着更高机械负荷和热负荷的严峻考验。国内高强化发动机最大爆发压力已超过22 Mpa。活塞的机械疲劳损伤主要体现在销孔、环岸等部位。活塞环岸、销座及燃烧室等部位由于在较高的工作温度下承受着高频冲击作用的爆发压力,润滑状况较差,摩擦磨损,其他破坏可靠性的腐蚀磨损(缸套一环换向区、排气门/排气门座锥面等)、疲劳磨损(挺杆、轴瓦、齿轮表面等)、微动磨蚀(轴瓦钢背、飞轮压紧处、飞轮壳压紧处、湿缸套止口处等)、电蚀(火花塞电极等)和穴蚀(水泵叶轮等)这些

都是可靠性试验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可靠性设计、试验研究的重点部位。 众所周知,在内燃机整机上进行零部件可靠性试验成本昂贵。本文将参照原有的可靠性试验方法,通过看一些关于可靠性的零部件加速寿命实验技术制定一种评价内燃机可靠性的考核规范,包括活塞机械疲劳试验和活塞热疲劳试验,可迅速做出其可靠性恰当的评价,可以降低研发成本、缩短研发时间。 一、试验目的 1通过理解内燃机可靠性评估,评定发动机的可靠性。 1.1了解评估的多种理论方法,如数学模型法、上下限法、相似设备法、蒙特卡洛法、故障分析( 包括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树分析) 等。并掌握故障分析法。 1.2学会可靠性试验评估,为进行可靠性设计奠定基础理论,为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提供测试、验证以及改进的技术支持。 2掌握可靠性试验方法 2.1掌握内燃机可靠性综合性试验及专项试验。综合性试验的考核对象是零件的可靠性、零件表面性状的变化和发动机性能的保持性;专项试验是超水温( 耐热性) 、超负荷、混合负荷、交变负荷循环、超爆发压力、超速等试验。 二、试验内容 1试验依据 参考的试验标准: GB /T 19055-2003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GB /T 18297-2001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JB/T 5112-1999 中小功率柴油机产品可靠性考核 2试验条件 一般试验条件: 2.1燃料及机油:采用制造厂所规定的牌号,柴油中不得有消烟添加剂。 2.2磨合:按制造厂规定的磨合规范进行。 2.3冷却系温度:水冷机的冷却液的出口温度控制在361 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 2.4机油温度:按制造厂的规定或控制在368 K±5K,必要时可减少温度允差。2.5燃料温度:柴油温度控制在311 K±5K;汽油温度控制在298 K±5K。 2.6排气背压:按制造厂的规定或低于6.7 k Pa。 2.7发动机标准进气状态

手动变速器的试验方法

手动变速器的试验方法 作者:周方胡子涛 来源:《海峡科学》2010年第12期 [摘要] 对我国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并简要介绍乘用车燃料消耗限值和中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试验方法。 [关键词] 汽车;燃油消耗量;标准 统计数据显示,至2009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达 7619.31万辆,汽车业消耗了全部汽油的80%和全部柴油的30%,成为耗能和排污的主要源头之一。汽车燃料消耗在我国石油消耗总量中的比例日益提高并已经成为我国新增石油消耗的主体,由此导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到我国汽车及其他相关行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在全球范围内,为了应对石油能源的日益短缺以及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欧盟、美国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制定或更新了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燃料经济性法规,大幅度加严了乘用车及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并将汽车节能工作的重点从乘用车及轻型汽车转向中重型商用车。我国从2001年起,先后制定发布实施了一系列旨在改善轻型商用车燃料经济性的技术标准和相关政策,在推动汽车节能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效地缩小了我国轻型汽车燃料消耗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目前,我国关于乘用车及中重型燃料经济性标准正陆续制定中。 1 我国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体系 我国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按适用车型分为乘用车、轻型商用车和中重型商用车3大类。其中乘用车为总质量不超过3 500kg的M1类车辆;轻型商用车包含总质量不超过3 500kg的M2及N1类汽车;中重型商用车为总质量大于3 500kg的M2类、M3类、N2类、N3类汽车。按标准类别,可分为标识标准、限值标准、试验方法标准3类。 汽车燃料经济性标准体系详见表1 。 参考文献: [1] MSX8-7801. 连续负荷耐久. [2] MSX8-7805. 同步器耐久. [3] ES-X18123. 搭载4G69发动机的前驱变速器标准. [4] 台湾动力总成耐久企业标准.

变速箱开式试验台设计

变速箱开式试验台设计 摘要 变速器是现代汽车的一个主要装备,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及驾驶性能等. 研究自动变速器与发动机的联合工作特性,需要对自动变速器的性能进行台架试。 本文从整体上论述了汽车变速箱性能检测系统的测试原理和设计方案,并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详细阐述了汽车变速箱性能检测系统的组成。介绍了汽车变速器系统综合试验台的主要构成与种类, 着重在机械硬件方面去分析研究开放式及封闭式汽车变速器系统综合试验台的主要结构、特点及工作原理。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发展和提升时期,变速器在汽车上开始大量装备,这对其设计制造、性能检测与维修提出了迫切要求。目前国产变速器测试设备多为手动、测试精度低、响应速度慢;进口设备,价格较高,集中在少数企业和地区,这种状况无法满足汽车制造及维修行业的需求。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变速器检测备,提出本研究课题。 关键词:变速器, 试验台, 结构, 分析

D E S I G N O F T H E O P E N I N G T R A N S M I S S I O N TEST-BED ABSTRACT The transmission is a main device of modern cars. Its performance directly affects tractate performance, fuel economy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of vehicles, etc. Its characteristics must be tested with the test - b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operating performance of the engine and the transmission. This paper discuss the test theory and design project of a test System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ransmission test-bed,and describe the makeup of the system from hardware and softwar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ain components and types of the comprehensive testing bed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 with focus on mechanical hardware, the author analyses their main structures, features, and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open and closed comprehensive testing beds for vehicle transmission system. Motive and meaning of the research: In our country automobile industry positive be placed in shape time,Transmission beginning equipped on a lot of motors,this situation Inevitably press for its design, test, repair. Present domestic Transmission Test-bed mostly turning by hand, test accuracy is low , respond speed is slow;the import equipment price is higher ,concentrate in the minority. This condition can not satisfy the demand of automobile production and maintenance enterprise. In order to develop the Transmission Test-bed which have independence intelligent property right, we propose this research lesson. KEY WORD:transmission, testing bed, structure, analysi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